八年级上册生物大纲

合集下载

生物知识全纲—八年级上册版

生物知识全纲—八年级上册版

生物知识全纲—八年级上册版第一章:细胞与基因
-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 细胞的分裂和增殖
- 基因的结构和功能
- 遗传物质的复制与表达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
- 生物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特征和分类
- 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第三章:生物的生长发育与繁殖
-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调节
- 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和调节
- 生物的繁殖方式和特点
第四章:生物的养分与运动
- 植物的养分吸收和运输
- 动物的养分摄取和运输
- 生物的运动方式和机制
第五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 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保护
第六章: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
- 基因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 细胞工程的原理和应用
-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前景
以上为《生物知识全纲—八年级上册版》的主要内容概述,包括细胞与基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生长发育与繁殖、生物的养分与运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等方面的内容。

该教材注重简洁明了,没有涉及法律复杂性的问题,适合八年级学生研究和理解。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提纲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提纲

八上复习提纲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腔肠动物1、水螅的体壁由内胚层和外胚层两层细胞构成,中间的空腔叫消化腔。

2、水螅主要通过出芽方式进行生殖。

(利用芽体进行出芽生殖)3、常见的腔肠动物还有海蜇、海葵、珊瑚虫、水母等。

4、腔肠动物的特征:①身体辐射对称②体表有刺细胞③有口无肛门。

(刺细胞在触手处分布最多)扁形动物5、涡虫背面呈褐色。

背腹扁平,体形象一片柳叶。

身体呈左右(两侧)对称。

涡虫身体前端呈三角形,头部背面有两个黑色的眼点。

6 、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涡虫都属于扁形动物。

7、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①身体两侧对称,②背腹扁平③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线形动物1、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中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它的身体呈圆柱形。

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体表具有角质层它可以起保护作用。

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由一层细胞组成,可消化食糜。

生殖器官发达,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雄性蛔虫尾部钩状,雌性尾部尖直。

2、线形动物主要包括秀丽隐杆线虫(自由生活的)、钩虫、丝虫、蛲虫等。

3、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环节动物4、蚯蚓的运动:蚯蚓通过刚毛和肌肉的配合使身体运动,身体分节可以增强运动的灵活性。

靠环带近的一端是前端。

5、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它们依靠湿润的体壁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蚯蚓的体壁能够分泌黏液,使体壁始终保持湿润,以保证正常的呼吸。

(实验时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维持正常呼吸)6、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乌贼,石鳖、扇贝、文蛤。

2、贝壳是由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主要成分是碳酸钙。

双壳类动物用足运动,用鳃与水流进行气体交换,同时完成摄食。

(河蚌的运动器官是斧足)3、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①柔软的身体外面有外套膜,大多有贝壳;②运动器官是足。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大纲(8K)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大纲(8K)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2.水螅的生活环境:清洁淡水3.水螅的结构特征(1)体型:辐射对称(便于感知周围环境中来自各个方向的刺激,从各个方向捕获食物,进行防御)内胚层:形成消化腔,消化食物与口相通,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2)体壁 (消化过程:口 消化腔 口,有口无肛门)外胚层:形成刺细胞,攻击与防御 (3)捕食:触手(4)生殖:出芽生殖(主要),有性生殖(低温环境中)4.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5.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6.涡虫的结构特征:(1)背腹扁平,两侧(左右)对称、背面前端具有眼点,腹面有口、咽、肠 (2)有口无肛门(消化过程:口 肠 口,捕食:咽) (3)涡虫是自由生活,但血吸虫、绦虫、华支睾吸虫是寄生 7.日本血吸虫个体史:卵 毛蚴 尾蚴 成虫 中间寄主:钉螺(毛蚴) 寄主终寄主:人(尾蚴)怎样预防血吸虫病:1、不接触疫水2、消灭钉螺3、加强粪便管理 8.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线性动物的代表:蛔虫、蛲虫、丝虫、线虫(寄生)、秀丽隐杆线虫(自由生活)2.蛔虫的结构特征:(1)体形:身体圆柱形、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 适于寄生的特点:(2)体表:包裹着不透水的角质层,起保护作用 (3)消化:消化管的结构简单,肠仅有一层细胞构成(4)生殖与运动:生殖器官发达、生殖能力强、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3.蛔虫病的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4.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5.环节动物的代表:蚯蚓、沙蚕(海洋)、水蛭(淡水)6.蚯蚓的生活: (1)、生活环境:富有有机物的疏松土壤(分解者) (2)、形态结构a 、体形:蚯蚓呈长圆筒形 ,由许多体节组成,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b 、体表:有黏液,背面较光滑 ;腹面粗糙,有刚毛c 、运动:肌肉和刚毛配合(刚毛协助运动)d 、呼吸:湿润的体壁e 、生殖:与环带有关,卵生f 、体温:变温(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大的土壤深层)7.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整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整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整理)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如下:1. 细胞a) 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所有生物都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

b) 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 细胞的功能:新陈代谢、生物遗传、生长和繁殖。

2. 细胞器官和细胞器a) 细胞器官是由多个细胞器组成的结构,有特定的功能。

b) 常见的细胞器官有细胞壁、叶绿体、中心体、溶酶体等。

3. 细胞膜与细胞壁a) 细胞膜是包围细胞的薄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b) 细胞壁是细胞外的一层坚硬结构,提供细胞的支持和保护。

4. 细胞的能量中心-线粒体与叶绿体a) 线粒体是细胞内的核糖体,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能量。

b) 叶绿体是细胞内的绿色颗粒,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与释放氧气。

5. 细胞的核心-细胞核a) 细胞核是细胞内的一个重要结构,控制细胞的生长和繁殖。

b) 细胞核内包含染色体,携带遗传信息。

6. 细胞分裂a) 有丝分裂是细胞在生物体内进行的一种细胞分裂,产生两个相同的子细胞。

b)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进行的一种细胞分裂,产生四个不同的子细胞。

7. 遗传与生命的延续a) 染色体是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由DNA组成。

b) 基因是控制遗传特征的基本单位。

c)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8. 生物多样性a) 生物多样性指同一生物类群内,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差异。

b) 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生物适应环境、进化和生存。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生物的复习提纲,包括了细胞、细胞器官、细胞膜与细胞壁、线粒体与叶绿体、细胞核、细胞分裂、遗传与生命的延续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复习时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学习和巩固。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7篇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7篇

八年级生物上册复习提纲7篇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知识。

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

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5、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

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它意义在于:生产成本低、效率高,设备简单、产品作用效果显著,减少工业污染等。

6、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

常见仿生例子:宇航员穿的抗荷服,冷光灯,雷达,薄壳建筑,智能机器人。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水中生活的动物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

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

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_躯干部_和尾鳍_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

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有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提纲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提纲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分类:(1)根据动物体内是否有脊柱,动物可分为两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根据动物生活环境和运动方式,动物可分为三类:陆生动物、水生动物和空生动物。

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01、鱼类:(1)生活习性:鱼生活在水中(2)鱼的形态特征:体形:梭形体表:鳞片;分泌黏液体色:腹白背暗(保护色)身体分布:头、躯干、尾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运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整体起协调作用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3)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鱼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至关重要: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A、游泳:用鳍游泳(鳍是运动器官)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前进的动力是尾部的摆动,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平衡,尾鳍决定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卵生。

变温动物。

B、呼吸:用鳃呼吸(鳃是呼吸器官)(4)鱼类的主要特征:A、体表常被有鳞片,B、用鳃呼吸,C、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

D、生活在水中。

(5)鱼离不开水的原因:鱼的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6)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02、其他水生动物:(1)腔肠动物:有口无肛门。

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

如:章鱼、乌贼、河蚌、田螺等(3)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较硬的甲。

如:虾、蟹、水蚤等(4)其他水生动物:海豚、鲸、海豹、龟、鳖等03、水域环境的保护:(1)水域环境保护的紧迫性(2)水域环境保护的成功实例(3)保护水域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04、陆生动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特征:(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整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整理)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完整整理)第一部分:基本知识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1.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葵、海蜇、水螅、珊瑚虫等2.水螅的生活环境:水螅通常生活在水流缓慢、水草繁茂的清洁淡水中。

3.水螅的体型:水螅的身体呈辐射对称。

4.水螅的消化腔:体壁由内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内胚层围成消化腔,消化食物,有口无肛门。

5.水螅的刺细胞是它攻击和防御的利器。

6.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入,残渣从口出。

7.腔肠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海蜇经过加工可以食用,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形成的珊瑚可供参观。

8.涡虫的形态:身体背腹扁平,前端具有眼点9.涡虫的摄食与消化:口中有咽,食物在消化腔内消化,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口排出。

10.涡虫的体型:涡虫的身体呈两侧对称。

11.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1.蛔虫的生活习性:蛔虫寄生在人的小肠里,靠吸食小肠里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2.蛔虫的形态:蛔虫身体呈圆柱状,大约长20到35厘米,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成体略带粉红或黄色,雄虫尾部常卷曲,比雌虫略小。

3.蛔虫的消化:蛔虫的消化管结构简单,只能吸食小肠内半消化的食糜生活。

4.蛔虫的生殖:蛔虫雌雄异体,雌雄虫在小肠里交配后,雌虫每天可以产下二十多万个虫卵。

5.蛔虫的运动:蛔虫没有专门的运动器官,只能靠身体的弯曲和伸展在小肠内慢慢蠕动。

6.蛔虫感染人的途径:人吃了沾有蛔虫卵的生的蔬菜,或用占有虫卵的手去拿食物。

7.蛔虫病的预防:注意个人饮食卫生,管理好粪便。

8.其他常见的线形动物有:蛔虫、钩虫、丝虫、线虫等。

9.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细长,呈圆柱状,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10.蚯蚓的生活习性:蚯蚓喜欢生活在潮湿、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枯叶、朽根和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11.蚯蚓的呼吸: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只能靠体壁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蚯蚓的体表密布着毛细血管,氧气可以融入体表的黏液里,然后进入体壁的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大全(框架+详细两部分)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大全(框架+详细两部分)

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动物的分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感觉器官: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运动器官:鳍:尾(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胸腹(保持平衡)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整体起协调作用呼吸: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鱼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一是靠鳍游泳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用鳃在水中呼吸。

鱼不能离不开水的原因:其呼吸器官是鳃,而鳃中有许多的鳃丝,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四大家鱼是: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第二节陆地上生活的动物陆地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形态结构特征:(1)陆地气候相对干燥;与此相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比如爬行动物具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

[鳞、甲、外骨骼(防止水分散失)](2)陆地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有专门的运动器官] (3)除蚯蚓等动物外,陆地生活的动物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

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

[有专门呼吸器官(蚯蚓除外)](4)陆地生活的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发达]○蚯蚓:生活环境:白天在洞穴居,晚间出来活动。

食性:枯枝落叶、垃圾运动:身体分为许多体节(可运动灵活),环带上的肌肉(收缩),可带动刚毛运动。

呼吸:靠体表皮肤(分泌黏液),黏液溶解氧气进入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兔子体表被毛(保温),用肺呼吸,心脏4腔;血液循环路线分为肺循环和体循环两条路线,输送氧气的能力强,分解有机物快,产生的能量多,体温恒定,食性:植物消化:牙齿有门齿、臼齿盲肠发达:可以贮藏大量的纤维性食物,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调节体温(大脑发达、神经布满全身)生殖: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运动:跳跃(后退比前腿发达)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那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完整分隔的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八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第14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第1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是由血管、心脏、血液组成。

2、血管的类型: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3、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

血流速度最快。

“把脉”---“脉”指的是桡动脉。

4、静脉:将血液从身体各部位送回心脏。

手臂上的“青筋”是静脉。

5、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与静脉之间;数量最多,分布最广。

管壁很薄,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

6、心脏是由心肌构成。

分为四个腔:上面两个分别叫左心房、右心房,下面两个腔分别叫左心室、右心室。

同侧的心房与心室是相通的。

7、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做心率。

心率与脉搏一致。

8、与心脏相通的血管: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

9、血液的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10、血浆的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和无机盐、二氧化碳、尿素。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11、血细胞的类型: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12、红细胞的数量最多,无细胞核。

红细胞的功能:运输氧及部分二氧化碳。

红细胞是红色的,因为含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的蛋白质。

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容易分离。

13、白细胞:有细胞核;对人体有防御和保护作用。

14、血小板:无细胞核;有止血和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

15、输血的原则:输同型血。

血型不和,会引起红细胞凝集。

一次献血200~400ml不会影响健康。

16、ABO血型:A型、B型、AB型、O型。

17、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

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且通过心脏连通在一起,组成完整的人体血液循环途径。

18、体循环的过程: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动脉血转变为静脉血。

19、肺循环的过程: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转变为动脉血。

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1、人体将体内的尿素、多余的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

2、排泄的途径:①以尿液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②以气体(二氧化碳)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③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

3、人体的泌尿系统组成: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其中、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最重要的。

4、肾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

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5、人体血浆中部分物质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在肾小囊形成原尿(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而血浆中的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滤过;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送回血液,其余物质(水、无机盐、尿素)形成尿液。

6、若尿液中出现蛋白质或血细胞,说明肾小球有炎症;若尿液中出现葡萄糖,则可能是糖尿病或肾小管病变。

6、肾脏形成的尿液经肾盂、输尿管,流入膀胱,再经过尿道排出体外。

7、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两部分。

黑色素细胞位于表皮深处,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此外还有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第15章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人体的神经调节1、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人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

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并传导兴奋。

轴突或树突以及外面套着的髓鞘组成神经纤维。

2、人体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3、脑和脊髓里神经元细胞体密集的部位色泽灰暗叫做灰质。

脑和脊髓里神经纤维密集的部位色泽白亮,叫做白质。

大脑的表面是灰质,又叫大脑皮质,有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高级中枢。

大脑内部是白质,白质可以联系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并将大脑和小脑、脑干、脊髓联系起来。

脊髓的表面是白质,起传导作用,中间是蝶形的灰质,脊髓的灰质中有低级的神经中枢。

4、小脑的作用在于协调全身肌肉的活动,用以维持身体的平衡。

人体的呼吸、血液循环等重要生命活动的调节中枢在脑干里,所以脑干有“生命中枢”之称。

5、动物和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叫做反射。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有些反射是生来就有的,叫做非条件反射。

有些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学习形成的,叫做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神经调节方式,是在大脑皮质的高级中枢的参与下完成的。

人类由于特有语言中枢,因此还能建立对语言、文字所发生的条件反射,这是有别于其他动物的。

6、反射弧是反射发生的神经结构,也就是反射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

它包含五个基本环节: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第2节人体对信息的感知1、眼由眼球和眼球的附属结构组成。

眼球的附属结构包括眼睑、睫毛、结膜、泪器、眼肌等。

眼球的主要结构包括角膜(无色透明,通过光线),虹膜(中间是瞳孔,可以调节其大小以控制进光量),晶状体(相当于双凸透镜,可调节凸度,折射光线,使清晰物像始终落于视网膜),视网膜(有感光细胞感受光线刺激)。

2、物体反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成像于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质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看不清楚远处物体,形成近视。

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

4、耳分为外耳(耳廓和外耳道,接受和传导声波)、中耳(鼓膜、鼓室和听小骨,传导声波,鼓室通咽鼓管)和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半规管和前庭与身体平衡有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5、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皮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第3节人体的激素调节1、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

激素在人体血液中含量很少,但是作用很大。

2、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可以调节人体生长发育,幼年时期分泌不足导致侏儒症,分泌过多导致巨人症。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婴幼儿时期分泌不足会引起呆小症,若饮食中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

胰岛(散布于胰腺中)分泌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的利用和转化,从而降低血糖的浓度,若分泌不足,会患糖尿病。

另外胸腺分泌胸腺激素,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睾丸分泌雄性激素。

3有导管,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叫做外分泌腺。

例如汗腺、唾液腺、皮脂腺、胃腺、肠腺属于外分泌腺。

没有导管,分泌物激素直接进入腺体的毛细血管,这类腺体叫做内分泌腺。

第16章运动与行为第1节人体的支持与运动1、人体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骨和骨连结构成骨骼,人体的骨骼由206块骨组成。

人体的骨骼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个部分。

2、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个部分。

3、骨膜内的血液对骨有营养作用,成骨细胞对骨的再生与生长有重要作用。

4、骨质有两种:骨密质(位于骨干,致密坚硬,抗压力强)和骨松质(位于骨两端,质地疏松,有一定的抗压力)。

5、骨髓有红骨髓(具造血功能)和黄骨髓两种。

6、骨连结三种形式:不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活动的连结(关节)。

7、关节的结构:关节囊:使关节牢固,外面还包绕韧带关节头与关节窝,在其表面有关节软骨,减少摩擦关节腔:内有滑液,润滑减少摩擦。

8、脱臼:关节头从关节窝脱出。

9、骨骼肌:600多块。

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受到刺激会引起收缩,牵引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产生各种动作。

人体的任何动作都是由多组肌肉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

10、人在屈肘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收缩,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舒张;人在伸肘时,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舒张,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收缩。

第2节动物的行为1、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它们都能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这种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

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动物行为可以分为觅食行为、争斗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和社群行为。

2、先天性行为:生来就有,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后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在遗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

3、动物行为的特点:第一,无论哪一种行为都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第二,动物的各种行为都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重要作用;第三,每种动物行为的产生都是动物体内遗传因素、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系统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第17章生态系统的稳定第1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1、植物的蒸腾作用概念:水分以气体的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植物蒸腾作用主要器官是叶,幼嫩的茎也可少量蒸腾。

蒸腾作用的意义:①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②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和运输;③降低叶表面温度。

2、气孔是叶表皮上一对保卫细胞之间的空隙,是叶片散失水分以及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

它的开闭由保卫细胞控制,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失水缩小时,气孔关闭。

3、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大量的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送入大气,然后以降水的形式落到地面,这些降水一部分渗入地下,一部分流入海洋湖泊,还有一部分被植物吸收,经蒸腾作用再返回大气。

第2节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气呼吸作用、燃烧分解作用等第3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1、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恢复稳定状态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首先是生物物种和数量上的相对稳定。

生态系统越复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

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能力就越弱。

2、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力的影响超出一定限度,生态平衡就会遭到破坏,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自然恢复或部分恢复,有的则完全不能恢复。

第18章:人的生殖和发育第1节人的生殖1、男性生殖系统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尿道、阴茎、阴囊,其中男性的主要性器官是睾丸,其功能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其中女性的主要性器官是卵巢,其功能是形成卵细胞(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3、如果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精子缓慢移动到输卵管与卵细胞相遇,就会结合形成受精卵。

这就是受精。

4、人体的胚胎发育是从受精卵的分裂开始的。

胎儿通过脐带与母体胎盘相连,从母体血液里获得氧气和养料,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排到母体的血液里,由母体排出体外。

5、受精卵在子宫内经过280天左右生长和发育成熟。

成熟的胎儿连着胎盘从母体的阴道排出的过程叫分娩。

第2节人的新个体发育1、人的个体发育过程分为两个阶段:胚胎发育阶段和胚后发育阶段。

从受精卵发育到成熟的胎儿是胚胎发育阶段;从婴儿出生到个体成熟是胚后发育阶段。

通常所说的人体发育指的是胚后发育阶段。

2、人体的发育可以分为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10—20岁)和成年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