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循环系统药物
项目三常见病症用药指导-3循环系统的用药指导

不同药物在循环系统中相互作用, 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不良反应预防与处理措施
严格遵医嘱用药
遵循医生建议,按照规定的剂 量和时间服药,避免自行增减
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注意观察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密切关注身体 反应,一旦出现不适,及时就 医。
定期检查
根据医生建议,定期进行相关 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不 良反应。
呼吸系统不良反应
如呼吸困难、咳嗽等。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如头痛、眩晕、失眠等。
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
如心悸、心律失常、血压异常 等。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
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皮肤不良反应
如皮疹、瘙痒等。
不良反应发生机制
药物与受体结合
某些药物与循环系统中的受体结 合,引起生理功能紊乱。
药物代谢产物
某些药物在体内代谢后产生有害物 质,对循环系统造成损害。
项目三常见病症用药指导 -3循环系统的用药指导
• 循环系统常见病症概述 • 循环系统常用药物种类 • 循环系统用药指导原则 • 循环系统用药注意事项与建议 • 循环系统药物不良反应与处理 • 循环系统用药研究进展与展望
01
循环系统常见病症概述
常见病症类型与症状
高血压
血压持续升高,可能导 致头痛、心悸、疲劳等
降脂药物
总结词
降脂药物是用于降低血脂水平的一类 药物,主要通过影响脂质的合成、代 谢和排泄等过程来降低血脂水平。
详细描述
常用的降脂药物包括他汀类药物、贝 特类药物、烟酸类药物和高纯度鱼油 等。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降 低血脂水平,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和发展。
03
循环系免自行购买和使用循环系统 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和相
临床辅助药物

辅助治疗药分为:神经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一.神经系统药物分为:1.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1).麻醉药:乙醚、氟烷、巴比妥(2).中枢兴奋药:咖啡因、尼可刹米、樟脑磺酸钠、士的宁(3).镇痛安定药:吗啡、度冷丁、氯丙嗪、安定、安宁(氨甲丙二酯)(4).解热镇痛药:安乃近、氨基比林、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布洛芬2.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药分为:传出神经药物、传入神经药物1.传出神经药物(1).拟胆碱药:氨甲酰胆碱、毛果芸香碱、新期的明(2).抗胆碱药:阿托品、琥珀酰胆碱2.传入神经药(1).拟肾上腺素药:麻黄碱、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2).抗肾上腺素药:酚妥拉明、普萘洛尔二.作用于循环系统药物1.用于心脏药物(1).强心药:洋地黄(2).抗心率失常药2.补血药: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富马酸亚铁3.止血抗凝血药(1).止血药:VK、安络血、三氯化铁(2).抗凝血药:枸橼酸钠、草酸钠、依地酸二钠、肝素三.消化系统药物分为:健胃助消化药、治瘤胃的药、泻药止泻药、催吐止吐药1.健胃药(1).苦味健胃药:龙胆(2).芳香性健胃药:陈皮、桂皮、干姜、小茴香(3).盐类健胃药:碳酸氢钠、氯化钠、人工盐(4).助消化药:稀盐酸(0.2%)、乳酸(1%)、胃蛋白酶、乳酸酶母、胰酶2.治瘤胃药(1).瘤胃兴奋药:拟胆碱药、浓氯化钠注射液(2).制酵药和消沫药:鱼石脂、甲醛溶液(1%)、二甲基硅油(2.5%)3.泻药止泻药(1).泻药:硫酸钠、硫酸镁、大黄、蓖麻油、植物油、液体石蜡(2).止泻药:鞣酸蛋白、矽碳银、次硝酸铋、颠茄酊4.催吐止吐药(1).催吐药:吐根、盐酸阿朴吗啡、硫酸铜(2).止吐药:灭吐灵(胃复安)、苯海拉明。
什么是循环系统?它在生物体中有哪些功能?

封闭式循环系统
定义:血液在封闭的管道内循环, 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功能:维持体温恒定,调节水分和 电解质平衡,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清除代谢废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特点:血液经过心脏、血管和淋巴 管等器官和组织,形成一个封闭的 循环系统
应用:在生物工程、医学研究和航 天领域中,封闭式循环系统具有重 要的应用价值
注意饮食和运动
保持均衡饮食: 多吃蔬菜水果, 少吃油腻食物
适量运动:每天 进行适当的有氧 运动,如慢跑、 游泳等
保持良好的生活 习惯:避免熬夜、 吸烟、酗酒等不 良习惯
定期体检:定期 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并处理 循环系统疾病
感谢观看
汇报人:XXX
循环系统的功能和作用
汇报人:XXX
目录
Contents
01 循 环 系 统 的 定 义 02 循 环 系 统 在 生 物 体 中 的 功 能 03 循 环 系 统 的 分 类 04 循 环 系 统 对 人 体 的 重 要 性 05 循 环 系 统 的 维 护 和 保 养
1
循环系统的定义
循环系统的基本概念
4
循环系统对人体的重要性
维持生命活动
循环系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 要系统之一
循环系统参与体温调节、免疫反应 和内分泌调节等重要生理功能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循环系统通过血液运输氧气、营养 物质和废物,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
循环系统异常可能导致多种疾病, 如心脏病、高血压、中风等
调节体温
信息交流的异常 可能导致疾病的 发生,如癌症、 免疫性疾病等
3
循环系统的分类
常用急救药品目录及药理作用

常用急救药品目录及药理作用1:肾上腺素注射液:1ml:1mg 药理作用:循环系统药物,抗休克、血管活性及改善心脑循环。
用于抢救过敏性休克、心脏骤停。
与局麻药合用可延长浸润麻醉作用时间。
可以制止鼻粘膜和齿龈出血。
2硫酸阿托品注射液:1ml:0.5mg药理作用:消化系统药物,胃肠解痉及胃动力药。
用于内脏绞痛、全身麻醉前给药、严重盗汗和流延症、迷走神经过度兴奋所致的窦房阻滞、房室阻滞等缓慢型心失常、抗休克、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3盐酸洛贝林注射液:1ml:3mg药理作用:神经系统用药物,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呼吸抑制,临床上常用于新生儿窒息,一氧化碳、阿片中毒等。
4尼可刹米注射液:1.5ml:0.375g药理作用:神经系统用药,用于中枢性呼吸抑制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抑制。
5盐酸多巴胺注射液:2ml:20mg药理作用:循环系统用药,抗休克血管性药及改善心脑循环药。
用于心肌梗死、创伤、内毒素及败血症。
6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2ml:.04mg药理作用:循环系统用药,强心剂。
用于心力衰竭、急性心功能不全、控制伴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
7硝酸甘油注射液:1ml:5mg药理作用:循环系统、血管舒张药。
用于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及预防。
也可用于低血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8呋塞米注射液:2ml:20mg 药理作用:排钠排钾利尿药。
主要用于水肿性疾病、高血压、预防急性肾衰、高血钾症、急性药物性中毒等。
9盐酸异丙嗪注射液:2ml:25mg 药理作用:抗变态反应药物、H1受体阻断药。
主要用于各种过敏性疾病、血管神经性水肿、晕动病。
10:氨茶碱注射液:2ml:0.25g 药理作用:平喘药。
适用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缓解喘息症状。
用于心功能不全和心源性哮喘。
11:地西泮注射液:2ml:10mg 药理作用:治疗精神障碍药、弱安定药、抗焦虑药。
具有镇静、抗焦虑、抗惊厥、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静脉注射为治疗癫痫持续状态首选用药。
循环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证充足的 睡眠和休息
04
05
避免长期暴露在高温、高湿、高噪 音等不良环境中
预防效果评估
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糖、高纤维饮 食
适量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 有氧运动
控制体重:保持正常体重范围,避免肥胖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的 风险,适量饮酒有益健康
影像学检查:包括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CT、MRI等
病理学检查:包括组织病理学、细 胞病理学等
诊断结果:根据以上检查结果,综 合判断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诊断注意事项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尿常 规、生化检查等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面色、 呼吸、脉搏、血压等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既往 病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
症状:胸痛、呼吸困难、心 悸、头晕、乏力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 MRI等
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 细胞病理学等
临床诊断:根据症状、体征、 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诊断流程
病史采集:了解患者的症状、体征、 家族史等
体格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心律、 呼吸等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 生化检查等
戒烟限酒:戒烟有助于降低高血压 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适量饮酒有
益健康
04
0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血压、血脂、 血糖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危险 因素
预防建议
01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 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0 2 定期体 检,及时发现并 治疗高血压、 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
03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避免过度紧 张和焦虑
循环系统疾病 ICD-10编码

二尖瓣闭锁不全伴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漏
I08.003
二尖瓣闭锁不全及主动脉瓣狭窄闭锁不全
I08.004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闭锁不全
I08.005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畸形
I08.006
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返流
I08.007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狭窄
I08.008
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狭窄
I08.009
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狭窄闭锁不全
I21.209
急性心房心肌梗死
I21.210
急性心尖部心肌梗死
I21.211
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
I21.212
右心肌梗死
I21.301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
I21.302
急性室壁心肌梗死
I21.303
手术后心肌梗死
I21.304
急性心肌梗死
I21.401
急性小灶心肌梗死
I21.402
急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I21.901
I25.211
陈旧性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I25.212
陈旧性正后壁心肌梗死
I25.213
心肌梗塞恢复期
I25.301
房壁瘤
I25.302
室壁瘤
I25.401
冠状动脉窦动脉瘤
I25.402
冠状动脉扩张
I25.501
缺血性心肌病
I25.801
冠状动脉炎
I25.802
冠状动脉左房瘘
I25.803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I21.103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I21.201
急性侧壁心肌梗死
I21.202
急性高侧壁心肌梗死
I21.203
04 药物的分布

如:地高辛与心脏组织的蛋白结合
3、蓄积的意义:
药物贮库 和 药物中毒(肝肾功能不全者较严重)
16
药剂教研室
四、表观分布容积
1. 定义:
在假设药物充分分布的前提下,体内全部药
物按血中浓度分布时所需体液总容积
V = D/C
(单位:L 或L/kg)
29
药剂教研室
二、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影响
药物和体内蛋白反应生成药物—蛋白质复合物的
过程称为药物—蛋白结合(drug-protein binding)
常见的结合蛋白:
白蛋白(60%)
α1-酸性糖蛋白(AGP)
脂蛋白
30
药剂教研室
(一)蛋白结合与体内分布
药物——血液循环,与血浆蛋白结合 结合型 游离型(动态平衡)
药物非特异性结合,引起特征分布
贮存方式
维持药效
积蓄中毒
43
药剂教研室
五、药物相互作用对分布的影响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程度:
高度结合率 80%
中度结合率≌50%
竞争结合作用
低度结合率 20%
对低分布容积和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影响大 主要影响分布容积、半衰期、清除率、受体结合 量,最终导致药效和毒性的改变
游离型——进一步分布、代谢、排泄,呈现药理 活性 药物转运至组织的量——取决于血液中游离型药 物浓度
31
药剂教研室
(一)蛋白结合与体内分布
药物蛋白结合——可逆性,竞争性、饱和现象, 药物贮存的一种形式
游离型
动态平衡
结合型
血浆蛋白
32
药剂教研室
(一)蛋白结合与体内分布
药物化学循环系统药NO供体药物

磺胺类药物法
利用磺胺类药物作为起始原料, 经过重氮化、取代、还原等步骤 合成NO供体药物。
硝基芳烃法
利用硝基芳烃作为起始原料,经 过还原、重氮化、取代等步骤合 成NO供体药物。
制备流程
起始原料选择
选择合适的起始原料,如硝酸甘油、磺胺类 药物或硝基芳烃。
产物纯化
对合成的产物进行纯化,去除杂质,提高产 品质量。
心血管疾病治疗
药物化学循环系统药NO供体药物对 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扩张血管、改善心肌供血,缓解 心绞痛、高血压等症状。
预防血栓形成
这类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有助 于预防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和脑 梗死的风险。
药物化学循环系统药NO供体药物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药物化学循环系统药NO供体药物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已经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 心血管疾病。
NO可以抑制血小板表面的TXA2合成酶的活性,减少TXA2的生成,从而抑制血小板的 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抗炎作用
NO具有抗炎作用,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减轻炎症反应。
药理作用机制
01
激活可溶性鸟苷酸环 化酶
NO供体药物通过释放NO,激活血管 内皮细胞中的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使 细胞内cGMP水平升高,引发一系列生 物化学反应,最终导致血管舒张。
治疗效果
通过释放一氧化氮(NO)来舒张血管平滑肌, 降低血压和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 绞痛症状。
临床数据
多项临床试验表明,NO供体药物能够显著降低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 量。
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01
皮肤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皮肤瘙痒、皮疹 等过敏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循环系统药物1.单项选择题1)经水解后,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的药物是A.可待因B.氢氯噻嗪C.布洛芬D.咖啡因E.苯巴比妥B2)氨苯喋啶属于哪一类利尿药A.磺酰胺类B.多羟基类C.有机汞类D.含氮杂环类E.抗激素类D3)合成双氢氯噻嗪的起始原料是A.苯酚B.苯胺C.间氯苯胺D.邻氯苯胺E.对氯苯胺C4)尼群地平主要被用于治疗A.高血脂病B.高血压病C.慢性肌力衰竭D.心绞痛E.抗心律失常D5)根据临床应用,心血管系统药物可分为哪几类A.降血脂药、强心药、镇痛药、抗心律失常药B.抗心律失常药、降血脂药、强心药、利尿药C.降血脂药、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抗高血压药、强心药D.降血脂药、抗溃疡药、抗心律失常药、抗组胺药E.抗心律失常药、降血脂药、强心药、维生素C6)甲基多巴A.是中等偏强的降压药B.有抑制心肌传导作用C.用于治疗高血脂症D.适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与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合用更好E.是新型的非儿茶酚胺类强心药A7)已知有效的抗心绞痛药物,主要是通过( )起作用A.降低心肌收缩力B.减慢心率C.降低心肌需氧量D.降低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E.延长动作电位时程C8)盐酸普萘洛尔成品中的主要杂质α-萘酚,常用( )检查A.三氯化铁B.硝酸银C.甲醛硫酸D.对重氮苯磺酸盐E.水合茚三酮D9)属于结构特异性的抗心律失常药是A.奎尼丁B.氯贝丁酯C.盐酸维拉帕米D.利多卡因E.普鲁卡因酰胺C10)氯贝丁酯的一个水解产物乙醇与次碘酸钠作用,生成A.碘B.碘化钠C.碘仿D.碘代乙烷E.碘乙烷C11)甲基多巴与水合茚三酮反应显A.红色B.黄色C.紫色D.蓝紫色E.白色D12)硝酸酯和亚硝酸酯类药物的治疗作用,主要是由于A.减少回心血量B.减少了氧消耗量C.扩张血管作用D.缩小心室容积E.增加冠状动脉血量C2.配比选择题1)A.氯贝丁酯B.硝酸甘油C.硝苯啶D.卡托普利E.普萘洛尔1.属于抗心绞痛药物2.属于钙拮抗剂3.属于β受体阻断剂4.降血酯药物5.降血压药物1.B2.C3.E4.A5.D2)下列抗高血压药物的作用类型分别是A.刺激中枢α-肾上腺素受体B.作用于交感神经C.作用于血管平滑肌D.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E.肾上腺α1受体阻滞剂1.卡托普利2.可乐定3.哌唑嗪4.利血平5.肼苯酞嗪1.D2.A3.B4.E5.C3)A.氯贝丁酯B.卡托普利C.甲基多巴D.普萘洛尔E.阿苯达唑1.1-异丙氨基-3-(1-萘氧基)-2-丙醇2.L-α-甲基-β(3,4-二羟基)丙氨酸3.[(5-丙巯基)-1H-苯并咪唑-2-基]氨基甲酸甲酯4.1-(3-巯基-2-甲基-1-氧化丙基)-L-脯氨酸5.2-(4-氯苯氧基)-2-甲基丙酸乙酯1.D2.C3.E4.B5.A4)A.氯贝丁酯B.硝苯吡啶C.甲基多巴D.普萘洛尔E.氯喹1.1-异丙基-3-(1-萘氧基)-2-丙醇2.L-α-甲基-β-(3,4-二羟苯基)丙氨酸3.N4-(7-氯-4-喹啉基)-N1,N1-二乙基-1,4-戊二胺4.2,6-二甲基-3,5-二甲酯基-4-2(21-硝基苯)-1,4-二氢吡啶5.2-(4-氯苯氧基)-2-甲基丙酸乙酯1.D2.C3.E4.B5.A5)A.2-(4-氯苯氧基)-2-甲基丙酸乙酯B.2-(乙酰氧基)苯甲酸C.4-氨基-N-(5-甲基-3-异恶唑基)-苯磺酰胺D.1-[(1-甲基乙基)氨基]-3-(1-萘氧基)-2-丙醇盐酸盐E.1-(4-氯苯甲酰基)-5-甲氧基-2-甲基-1H-吲哚-3-醋酸1.乙酰水杨酸2.吲哚美辛3.盐酸普萘洛尔4.氯贝丁酯5.磺胺甲恶唑1.B2.E3.D4.A5.C3.比较选择题1)A.氯贝丁酯B.硝苯啶(硝苯地平)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1.白色或微黄色油状液体2.黄色结晶性粉末3.遇光极不稳定,易发生光学歧化作用4.降血脂药5.心血管系统药物1.A2.B3.B4.A5.C4.多项选择题1)从间氯苯胺到双氢氯噻嗪的合成路线中,采用了哪些反应A.氧化B.重氮化C.氯磺化D.氨解E.缩合C、D、E2)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药物有A.降血脂药B.强心药C.解痉药D.抗组胺药E.抗高血压药A、B、E3)降血脂药物的作用类型有A.苯氧乙酸类B.烟酸类C.甲状腺素类D.阴离子交换树脂E.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A、B、C、D、E4)用于氯贝丁酯合成的主要原料有A.对氯苯酚B.乙醇C.丙酮D.二氯甲烷E.氯仿A、B、C、E5)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类型有A.硝酸酯B.钙拮抗剂C.α-受体阻断剂D.α-受体激动剂E.β-受体阻断剂A、B、E6)抗心律失常药类型有A.生物碱B.奎宁类C.抑制Na+转运D.β-受体阻断药E.延长动作电位时程C、D、E7)强心药物的类型有A.拟交感胺类B.磷酸二酯酶抑制剂C.强心甙类D.钙拮抗剂E.钙敏化剂A、B、C、E5.名词解释1)利尿药是指能通过减少肾小管对钠离子以及水的再吸收,增加肾脏对尿的排泄速度的药物。
2)降压灵从国产萝芙木中提取的总生物碱制剂。
3)利血平是从印度萝芙木、催吐萝芙木等萝芙木植物根中提取的生物碱,或由化学全合成制得。
4)高脂蛋白血症血浆中的脂质主要是胆固醇、甘油三酯、磷酯;通常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形式存在,因此临床上称为高脂蛋白血症。
5)心绞痛发作是由于心肌在氧的供给方面不能满足需要,即在供需之间失去了平衡。
是冠心病常见症状。
6)神经节阻断药主要是与乙酰胆碱竟争受体,切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引起血管舒张,血压下降的一类药物。
这类药物大都是具有位阻的胺类或季胺类化合物。
7)心律失常是指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即心脏跳动不正常的症状。
6.问答题1)简述苯骈噻嗪磺酰胺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
构效关系如下:①苯环上氯或其他吸电子基对利尿作用是重要的。
没有吸电子基团则没有利尿作用。
②以三氟甲基取代苯环上的氯,一般可增加化合物的脂溶性,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③将噻嗪环上N=C键饱和,一般可使利尿作用增强十倍。
④苯骈噻嗪环的3-位若以烷基或硫醚取代可使利尿作用增强。
若在2-位以甲基取代,3-位以卤代烷取代时也可增强利尿作用。
2)简述速尿的制备过程。
2,4-二氯苯甲酸与氯磺酸进行氯磺化反应,得2,4-二氯-5-磺酰氯苯甲酸。
然后用氯水氨解,生成2,4-二氯-5-碘酰基苯甲酸,与胺缩合即得速尿,反应过程如下:3)多羟基化合物中的甘露醇和山梨醇,哪一个利尿作用较强?为什么?由于山梨醇在体内可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易被吸收及代谢而失去高渗作用,故甘露醇的利尿作用较强。
4)降血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降血脂药又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随后发展而成的心脏病(冠心病)对人民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
已经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人的血脂较正常人为高。
当高血酯长期升高后,血脂及其分解产物,将逐渐沉积于血管壁上,并伴有纤维组织生成,使血管通道变窄,弹性减小,最后可导致血管堵塞。
应用降酯药物可减少血酯的含量,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病症状。
5)苯氧乙酸类降血脂药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血脂通常是指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磷酯等。
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在体内是以乙酸为起始原料,通过生物合成的方法产生的。
在合成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乙酸衍生物,从而可寻找阻滞胆固醇合成的降胆固醇药物。
结果在苯氧乙醇衍生物中找到一些主要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并且也具有一定的降胆固醇作用。
其中氯贝丁酯在临床上最为常用。
它在体内迅速被酯酶代谢为对氯苯氧异丁酸,其铝盐称为降脂铝。
它对胃的刺激性很小而且也无特殊气味。
此外,对氯苯氧异丁酸的丙二醇酯,称为降脂丙二醇,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都稍优于氯苯丁酯。
后又发现降脂酰胺、降脂新等,特别是后者,对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都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另外烟酸衍生物、甲状腺素,某些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等,都有降低血中胆固醇的含量, 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以上这些药物都是近年来临床上常用的抗血脂药, 其作用特点各异,对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药物。
6)简述氯贝丁酯的合成路线。
所用原料为对氯苯酚、丙酮、氯仿。
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缩合,之后酸化,生成对氯苯氧基异丁酸,再与乙醇反应生成酯,即为本品。
反应式为:或用苯氧异丁酸为原料在无水乙醇中通氧气,即同时进行氧化、酯化制得,反应式:7)产生心绞痛的病因及治疗机理是什么?一般认为心绞痛的发作是由于心肌在氧的供给方面不能满足需要,即在供需之间失去了平衡。
已知有效的抗心绞痛药物,主要是通过降低心肌需氧量而达到缓解和治疗的目的。
许多抗心绞痛药都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少回心血量的作用, 因而可使心脏作功量和氧耗量下降,心绞痛缓解。
还有些药物具有降低心肌收缩力。
减慢心率和降低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从而也可使心肌需氧量减少,心绞痛缓解。
8)不同的抗心绞痛药其作用机理不同,大约分几种情况?大约分为3类:(1)硝酸甘油酯、亚硝酸异戊酯、四硝酸戊四醇酯和硝酸异山梨醇酯等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减少回心血量的作用。
因而可使心脏作功量和氧耗量下降,心绞痛缓解。
⑵肾上腺素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心得宁等具有降低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和降低交感神经兴奋的效应。
从而可使心肌需氧量减少,心绞痛缓解。
⑶钙拮抗剂:戊脉安、心痛定、乳酸心可宁等,是近年来发展的另一类型心绞痛药物,心肌收缩过程中需要钙离子参加,钙抑制剂有抑制钙离子向细胞内流的作用,从而抑制心肌的收缩而降低需氧量,使心绞痛缓解。
9)硝酸异山梨酯是如何合成的?它有什么特点?硝酸异山梨酯又名硝异梨醇,消心痛。
它是以山梨醇为原料在硫酸催化下经二甲苯脱水后生成二脱水山梨醇,再经硝酸酯化即得本品,反应式:特点:本品为白色结晶粉未,易溶于氯仿、丙酮或乙醇,微溶于水。
在撞击或高温时易爆炸须加以注意。
本品的结晶有稳定型及不稳定型两种,药用为稳定型。
水解后可与苯酚二磺酸,生成黄色的苦味酸。
10)简述高血压产生的病因及抗高血压药作用的机理。
血压高低主要决定于心输出量和全身血管阻力两个因素。
这两个因素又受交感神经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血容量的调节;它们作用于心脏,可改变心输出量,用于肾脏可改变血容量,作用于小动脉可改变血管阻力,作用于小静脉可改变回心血量。
当以上的调节因素失去平衡,就可能引起高血压。
因此抗高血压药必须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一个或多个环节才能降低血压,所以不同的抗高血压药其作用部位不同。
11)交感神经末梢阻滞药主要有哪几种?作用特点如何?主要有利血平、降压灵、哌乙啶等。
这类降压药物因主要通过耗竭交感神经末梢递质起降压作用,故作用慢而特别持久。
12)心律失常分几种类型?抗心律失常的药如何分类?心律失常分为心动过速型和心动过缓型二种。
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化学结构上可分为二种类型,第一种类型的药物结构差别较大,不作用于特定的受体,称为非特异性作用药物,另一类药物特异性地作用于肾上腺β-受体,属于β-受体阻断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