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3常见天气系统
2021年新课标新高考地理复习课件专题三第三讲 常见的天气系统

(2)看锋面坡度 (3)看雨区范围及位置 (4)看符号
知识2 气压系统与天气
① 气旋 (低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③ 低 ,四周④ 高
气流形成 (北半球)
② 反气旋 (高压系统) 气压中心⑤ 高 ,四周⑥ 低
风北 向半
球
南 半 球
⑦ 逆 时针流向中心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⑨ 顺 时针流向中心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⑧ 顺 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⑩ 逆 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 与天气
① 气旋 (低压系统) 气流形成
② 反气旋 (高压系统)
续表
天气状况 多 阴雨 天气
过境前后气 压变化曲线
多 晴朗 、干燥天气
我国天气 典型实例
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 海的 台风
夏季长江流域的“ 伏旱 ”、 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
②锋面移动: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3)锋面附近的风向: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 中A处为偏北风,B处为偏南风,C处为偏南风。 (4)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由图可知,气旋右侧由暖锋N控制,故在锋前附近 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左侧由冷锋M控制, 故在锋后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答案 (1)重庆。 (2)雨区向东或东南方向移动。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西南(南方)地 区。 (3)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天气晴朗;过境时,大风、降温、降水;过境后,气 温下降,天气转晴。
探究感悟 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等降水量线图是描述某地区降水多少及分布的地图,它是地理等值线图的 基本形式之一,也是高考中经常考查的一种形式。判读的关键是抓住等降 水量线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1.读数值大小及递变规律 (1)关注图中降水量的最大值、最小值,并且能计算出降水量的最大差值。 (2)关注等降水量线数值的递变规律,明确其空间分布的基本规律。 2.描述延伸方向,分析影响因素 (1)若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或季风)。 (2)若等降水量线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降水多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一轮复习---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常见天气系统
高三地理备课组
锋面系统
常
见
的
天
气
气压系统
系 统
冷锋
暖锋
准静止锋
高压系统(反气旋)
低压系统(气旋)
锋面气旋
考点一 锋面与天气
气团 水平方向上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分布比较均
一的大范围空气,叫做气团
根据温度的差异,气团可分为
冷气团与暖气团。
暖气团
易混辨析
温暖
冷气团 寒冷
(1)冷气团和暖气团都是一个相对概念,是 和该气团到达地区的温度相比较而言的, 所以不能认为冷气团温度一定低,暖气团
湿润 气压低
干燥 气压高
温度一定高。
(2)锋面处冷暖气团交汇,暖气团上升而容
易产生降水,但不一定所有的锋面处都产
生降水。
峰与天气
二、天气系统-锋的结构
锋面: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 锋线:锋面与地面相交的线 锋面
思考:
1.为什么在赤道的海洋上不会生成台风? 2.为什么在高纬度的海洋上也不会生成台风? 3. 台风登陆后会逐渐减弱还是逐渐增强?为什么?
影响我国的台风
1.为什么在赤道的海洋上不会生成台风?
赤道上地转偏向力为零。
2.为什么在高纬度的海洋上也不会生成台风? 纬度较高,水温较低,无法提供足够的能量。
锋: 锋面与锋线统称为锋
冷气团
锋面两侧温 度、气压、 湿度不同
锋面处大 气不稳定
暖气团
锋面附近有云 雨、大风等天 气产生
锋—— 冷、暖气团的分界
锋面
暖
冷 锋线
锋面向冷气团倾斜
峰与天气
锋的类型:
贵州省2014届高三地理复习测试卷:3-3 常见天气系统 Word版含解析

3-3 常见天气系统一、选择题左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区冬季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气压数值①<②<③<④,右下图为该地区局部气温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右上图中的甲处,最有可能位于左上图中的()。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2.与甲地天气状况最相近的描述是()。
A.温暖干燥B.低温阴雨C.风和日丽D.细雨连绵解析第1题,由题意可知,左图为北半球低压中心,由内向③④处延伸的槽部形成冷锋,由内向①②处延伸的槽部形成暖锋;甲处气温较低,最可能在③处附近。
第2题,甲地在冷锋后,形成阴雨天气,且被冷气团控制,气温低。
答案 1.C 2.B读“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完成3~4题。
昆明准静止锋示意图3.此锋面形成的季节多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据图分析昆明准静止锋的成因主要是()。
A.暖气团势力强B.冷气团势力强C.地形影响D.海陆位置影响解析第3题,昆明准静止锋形成的季节在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其间约1/2的时间里云贵之间有准静止锋存在。
第4题,受云贵高原的阻挡,冷暖气团滞留于滇黔之间,形成阴雨连绵的天气。
答案 3.D 4.C下图为福建省某地区2012年1月份部分时段天气实况资料,回答5~6题。
折线表示日最高温、日均温、日最低温,柱高表示降水量5.据图分析,15日至17日影响该地区的天气系统是()。
A.暖锋B.冷锋C.台风D.反气旋6.影响20日至21日气温日较差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
A.白昼长短B.正午太阳高度C.地面状况D.天气状况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16日该地气温日较差极小,为阴天,显然不会受反气旋影响;福建1月份也不会受暖锋和台风的影响。
第6题,图中显示,21日该地形成了降水,说明21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故气温日较差比20日小。
答案 5.B 6.D下图是2011年某日以北极点为中心的某区域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2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天气图,要求学生识别图中的天气系统,并分析其对天气的影响。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给予提示和建议,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天气系统的相关问题。
3.设计实践性作业,如绘制天气图、分析实际天气案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实际,观察身边的天气变化,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认识到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尊重自然,关爱环境,关注气候变化。
3.培养科学精神,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3《常见天气系统》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本节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通过学习,学生应能够:
1.描述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常见天气系统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地理条件。
2.解释气旋、反气旋、锋面等天气系统对降水、气温等天气要素的影响。
2.强调天气图的识别与分析技巧,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天气变化,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3.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关注天气系统与自然灾害的关系,培养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
4.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天气图,分析实际天气案例,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直接输出: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3.分析天气图,识别不同的天气系统,并预测其可能的天气变化。
4.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天气数据,探究天气系统与自然灾害的关系。
常见的天气系统

(2)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 ) 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 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 因是什么?( ?(4分 因是什么?( 分) (3)为减轻旱灾,应采取的措施有:( 分) )为减轻旱灾,应采取的措施有:(4分 :(
1、答案:B 、答案: 2、答案:B 、答案: 3、答案:D 、答案:
读图完成: 1.有关①、②、③、④点气压的 有关① 有关 说法正确的是( 说法正确的是( ) A.p①>p②>p③ >p②>p③ B.p②=p③>p① =p③>p① C.p④>p①>p② >p①>p② D.p②>p①=p④ >p① p 2.四地中气温的比较正确的是() 四地中气温的比较正确的是() 四地中气温的比较正确的是 A.①>④ B.②>③ ① ② C.③>② D.④=① ③ ④ ① 3.未来一段时间四地的天气变化是() 未来一段时间四地的天气变化是() 未来一段时间四地的天气变化是 A.①地气温上升,天气转晴 ①地气温上升, B.②地气压下降,天气转阴 ②地气压下降, C.③地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③地气温下降, D.④地气温下降,天气转阴 ④地气象小组学 生探讨天气图中a→b 天气的空间变化。
1.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气实际状况的是
1.在学生绘制的图中,接近a→b天 气实际状况的是 B
读世界某地域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虚线表示航海线),回答下列问题。
(2)此日,O和P两地风力大小不同,哪个地点风力大?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常见的天气系统
一、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 、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 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我国冬季的 冷锋 寒潮、冬春季节的沙尘暴等 寒潮、 暖锋 准静止锋 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 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 天山准静止锋
常见的天气系统(常用)

运用
气压
气温
6 7 8 9 10 11 12 13(日)
00C
-50C
50C
100C
150C
200C
1000
1002
1004
1006
1008
(百帕)
读图分析该地曾受什么锋面天气的影响?
4、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力相当,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冷气团 暖气团
1
准静止锋
江淮地区 梅雨季节
冷暖气团 势均力敌
阴雨连绵
贵阳及其 附近地区 冬半年
冷空气南下 过程中遇高 大地形阻挡
阴雨冷湿
【例1】
冷锋天气 此时正值寒冬季节,北风呼啸 描述的是冷锋到来,天气转坏,先是云后是雪 此时降雪过程已经停止,说明冷锋过境,天气转好 速度快,原因是:一天气过程时间短,二是强度大,以大雪为证
探究二:冷锋与暖锋的雨区在锋前还是在锋后? 锋前 锋后 锋前 冷锋 暖气团
01
02
03
1、判别方法 (1)根据冷气团移动的方向:冷锋的冷气团移动箭头直指锋面, 而暖锋冷气团移动箭头在锋面附近回旋后退。 (2)根据雨区的位置:冷锋主要在锋后,暖锋在锋前。 (3)根据冷暖锋符号判断。冷锋用线和三角表示,三角在暖气团一侧,暖锋用线和半圆组成,半圆在冷气团一侧。 (4)锋面坡度。冷锋面坡度比暖锋坡度陡。
(1)该天气现象是( ) A. 冬天大风寒潮天气 B. 东南沿海台风天气C. 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 D. 长江流域伏旱天气 (2)该天气系统是( ) A. 快行冷锋 B. 反气旋 C. 强热带气旋 D. 准静止锋
B
C
D
1
2
测试题1:
关于冷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 冷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冷锋活动时冷气团被迫抬升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 冷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下降天气晴朗
常见的天气系统

过境前
过境时
阴天下雨 刮风降温
过境后
降温,升压,天气较好
冷锋 暖锋
晴,气温高, 气压低
晴,气温低, 阴天 气压高 连续性降水
升温,降压,转暖
冷暖锋的异同
相同点: 1、冷下暖上,锋面向冷气团倾斜
2、降水都在冷气团一侧
不同点: 1、冷气团箭头,锋面的符号
2、降水的位置:冷后暖前 3、冷锋:短时间强降水 暖锋:连续性降水
暖锋:在我国的影响范围较小。
锋面一定能带来降水吗? 不一定。如果暖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少,在上升的过程 中未达到饱和状态,则不可能有水汽的凝结,也就无 法形成降水。例如: 太原、北京的沙尘暴天气。
影响我国的准静止锋面系统
会给当地带来连续性的阴雨天气 华南准静止锋――清明时的细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 江淮准静止锋――江淮地区的梅雨天气 (黄梅时节家家雨) 昆明准静止锋――冬季贵阳的阴雨 (天无三日晴)
气 压 系 统
低压(气旋) 高压(反气旋)
天气现象
案例 台 风
什么是台风?
台风——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
12级或以上的热带气旋。
台风:形成在热带和副热带海面温度在26℃以上的广阔 海面上,是一种 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世界台风多发生在哪里,台风主要影响我国 的哪些地区呢?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
业等
2、台风防御
加强监测、预报 搞好宣传、提高防台风意识
建立完善的防灾、减灾应急系统
探究:试评价台风的功与过。
过:台风登陆时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大 量的财产损失和部分的人员伤亡,并可能引发山洪、滑 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功:台风登陆能够给陆地带来大量的降水,同时也可 以缓解高温酷暑和旱情。
3-3常见的天气系统-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帮

锋与天气
2、暧锋 (2)暖锋 ①概念: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 ②天气:
③分布: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 下游地区暖锋活动较为频繁。 ④我国典型天气:一场春雨一场 暖。
@时光
锋与天气
3、冷锋和暧锋的区别
(1)看符号 (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 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 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 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 强,为暖锋。
@时光
锋与天气
4、准静止锋 ①概念:冷暖气团势力相当,或遇地形阻挡使锋面来回摆动的锋。 ②天气:
③分布及天气 夏初,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形成江淮准静止锋, 形成梅雨天气。冬半年,在昆明和贵阳之间形 成昆明准静止锋,贵阳多阴雨天气。
@时光
锋与天气
③我国主要的准静止 来自大锋西洋和北冰洋的不
太强的冷锋被天山山脉地 形阻挡,在冬春季节,给 北疆地区带来降水
4、5月 6月
7~8月 9月 10月
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华北地区出现春旱 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
雨带移至华北、东北,长江流域出现伏旱 雨带南撤至长江流域 雨季结束
@时光
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
②雨带类型:影响我国的锋面雨主要是冷锋天 气,暖锋一般只在江南地区冬季风很弱的地区 偶有发生。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 (3)影响 ①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降水多。 ②异常年份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的影响:夏 季风势力强,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快,易出现 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雨带北移速 度慢,易出现北旱南涝。
(2)气流运动方向: 水平方向: 顺时针方向流向中心(北半球); 逆时针方向流向中心(南半球) 垂直方向辐散下沉
低
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飓风是形成于北大西洋及东太平洋地区热 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热带气旋(中心附 近风力达到12级或以上)。广阔的洋面、 充足的热量、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和地 转偏向力是飓风形成的关键条件。墨西哥 湾沿岸平原经常受到来自北大西洋飓风的 影响,墨西哥湾水温比同纬度大西洋高出 2~3 ℃,飓风在经过墨西哥湾时和登陆后, 势力有显著变化。下图为墨西哥湾区域示 意图。
(2019·天津文综,3)在形成图中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 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2019·天津文综,4)图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2018·北京文综,6)下图为北半球某日02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图推断
(2018·全国文综Ⅲ,37)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天气 系统 (2018·全国文综Ⅱ,37)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
我国的准静止锋
2.气旋、反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气旋控制下,多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下,多晴朗天气。
p42页
北半球
与锋面系统不同的是,气旋和反气旋是气压中心所在处的气流运动情况。
3.锋面气旋形成的天气特征
p42页
在中高纬度地区,由于冷锋气团频繁相遇,锋面系统活跃,当与气旋系统结合时,
形成锋面气旋。受气旋辐合上升气流影响,锋面上的气流上升更加强烈,往往带
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2017·天津文综,9)下列四幅天气图中的乙地,最可能出现图中所示浮尘天气 的是
1、利用等压线图考查判读天气特征
P40页
(2019年北京卷)下图为某日08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题。 1.图示区域( )。 A.①地的风向为东南 B.②地有大雾出现 C.③地未来有强降水 D.④地寒暖流交汇
(1)与同纬度大西洋相比较,简述墨西哥湾水温较高的原因。 有暖流(暖海水)汇入;水体较浅,(海域封闭)受热增温幅度大。
(2)分析水分对热量的持续传输在飓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海洋水受热蒸发;水汽随大气上升,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形成强低气压, 带动四周气流旋转汇聚。
(3)分别说明在经过墨西哥湾和登陆后两个过程中飓风势力变化的特点,并解释原因。 经过墨西哥湾时:势力增强;墨西哥湾水温高,有增温作用。 登陆后:势力减弱;缺少热量和水汽的供应;地面摩擦力强,风力减弱。
p43页
下图为华北某区域T1到T3时刻气旋周围锋面的分布与发展过程示意图。T3时刻卫星云图 显示该区域形成很厚的浓云,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读图,回答1~3题。
1.T1时刻a、b间气压变化规律是( )。
2.甲地从T1到T3时段的天气现象是( )。 A.气压不断降低 B.气温不断升高 C地理分布特征及时空变化
(2018年全国Ⅱ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 要求。 龙卷风是大气中强烈的涡旋现象,湿热气团强 烈抬升,产生了携带正电荷的云团,一旦正电 荷在云团局部大量积聚,吸引携带负电荷的地 面大气急速上升,在地面就形成小范围的超强 低气压,带动汇聚的气流高速旋转,形成龙卷 风。下图示意美国本土龙卷风发生频次的分 布。在美国龙卷风多发区,活跃着“追风人”,他 们寻找、追逐、拍摄龙卷风,为人们提供龙卷 风的相关信息。
(4)说明墨西哥湾沿岸平原在飓风侵袭时容易形成水灾的自然原因。
飓风带来强降水(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易遭受风暴潮(海水)侵袭。
补充——台风
1、台风的形成条件 热力条件:比较高的气温(热带与副热带26 ℃以上) 水汽条件:充沛的水汽(广阔海面上) 动力条件:湿热气流上升,水平方向气流受地转偏向力作用 2、为什么在赤道的海洋上不会生成台风? 赤道上无地转偏向力,赤道附近地砖偏向力小 3、台风登陆后会逐渐消失的原因? 台风登陆后, 因地表摩擦力增大风速减小; 水汽迅速减少,凝结产生能量减少, 台风中心上升气流缺乏动力, 气压迅速升高台风强度迅速减弱、最终消失。 4、每年的夏秋季节, 我国沿海地区受台风影响, 尤其以7-9月为最多。 5、带来天气:
图示为很多同学见过的反映某类地理原理的典型现象发生时的视频截 图,图示区域为北北球,图中破碎的编织袋处于快速旋转中。该现象的产生与 地形地貌、气温变化有密切关系。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关于该现象发生条件
的分析,最合理的是( )。
A.丘陵山区 B.日出时
C.夏季
D.阴天
4.下列关于图中可见的破碎编织袋运动状态的分析,准确的是( )。 A.旋涡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 B.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上升 C.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合——编织袋顺时针旋转上升 D.旋涡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地面气流辐散——编织袋逆时针旋转下沉
(1)读图,指出龙卷风多发区湿热气团的主要源地,抬升的原因,以及气流发生旋转的原因。 主要源地:墨西哥湾。 抬升原因:与北来的冷干气流(气团)交汇,湿热空气抬升,(地处中低纬,太阳辐射较强)下垫面温 度较高,(湿热)空气受热抬升;湿热空气抬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热量,加热并进一步抬升空气。 旋转原因: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1.锋面系统形成的天气特征
p42页
需要注意:冷锋活动带来的气象灾害有大风、寒潮、冻雨、雪灾、沙尘暴、暴雨等;诱 发的地质灾害有滑坡、泥石流等,诱发的水文灾害有洪涝、风暴潮等。
补充——准静止锋
整个过程中两种锋面气温、气压的变化特点,冷暖气团交界处气温、气压变化最显 著,天气现象最剧烈,因此锋面过境时往往产生云雨。同时,我国常出现的还有准 静止锋。
②温带气旋(锋面气旋):出现在中高纬度地区,春秋季较多。 a.首先要形成一个低压中心; b.极地地区与热带地区温差大,导致极地冷空气与热带暖湿空气相遇;东侧暖空气主动移向冷空 气,形成暖锋,西侧冷空气主动移向暖空气,形成暖锋;冷暖空气相遇导致湿热空气抬升并上升,水汽 凝结,释放热量; c.中高纬度地区,地转偏向力大,导致锋面与气流同时进行旋转。
3.下列图示能正确示意T3时刻甲、乙两地间锋面特征的是( )。
读2018年1月26~27日浙江“堆雪人”预报地图,回答1~2题。
1.给浙江大部分地区带来降雪的天
气系统是( )。
A.气旋 B.暖锋
C.冷锋 D.寒潮
2.甲地“堆雪人”效果最好的主要
影响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人类活动
D.冬季风
A
B
O
试在下列坐标图中分别作出上图中沿AB线的气压、气温、 降水的变化曲线示意图。
气压
气温
降水
O
O
O
(2019年天津卷)读图Ⅰ和图Ⅱ,回答2~3题 。
P40-41页
2.在形成图Ⅰ所示降水分布状况的当天,最有可能出现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图Ⅱ中所示的气压场分布形势,最可能出现在我国冬季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断;南半球陆地面积小,副热带高压带基本完整。
②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夏季,由于亚欧大陆与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副热带高压带
被切断,仅仅保留在太平洋上,在太平洋西侧形成了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太平洋副热
带高压季节性的活动与我国东部各地雨季的起止时间有着密切关系。
2、结合海平面气压场考查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
(3)锋面类型及移动:图中①处位于锋面的北侧(纬度较高的地区),为冷气团;②处则 相反,为暖气团。根据图中各处的风向及冷、暖气团的性质,可确定M为冷锋,N为暖锋, 而且还可以确定锋面应随气流呈逆时针方向移动(或画锋面附近风向)。
(4)天气特征:由图可知,气旋的前方由暖锋N控制,故在锋前③处出现宽阔的暖锋云 系及相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由冷锋M控制,故在锋后①处出现比较狭窄 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台风垂直剖面图
卫星俯视图
6、台风结构及带来的天气
结构
位置
气流 和天 气
台风眼 台风中心部分
台风眼区盛行
下沉 气流,天
气晴朗平静
漩涡风雨区
台风主要部分,破坏力最大
在靠近台风眼附近有强烈的
上升 气流,形成厚厚的
垂直云墙,产生狂风暴雨
外围大风区
台风的外围部分
大风临近时,云增多加厚,气
压 降低 ,湿度增加 ,温 度 增加 ,风力 增大.
(2)分析美国中部平原在龙卷风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地势平坦,对气流旋转阻挡作用弱(摩擦力小);平原南北延伸,面积广大,利于(南北向)冷暖气团交汇。
(3)解释美国中部平原龙卷风春季高发的原因。 北美大陆春季中低纬升温快,南北温差加大,气压梯度大,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强烈。
(4)说明龙卷风被人们高度关注的理由。
知识体系构建
考情考向
考点
读高考设问知考向
天气 系统
(2019·全国文综Ⅱ,6)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 积云常常呈 (2019·全国文综Ⅱ,7)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2019·全国文综Ⅱ,8)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 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2019·北京文综,7)图示区域
狂风、暴雨、风暴潮
7、热带气旋的分布地区:
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 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 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 威胁严重原因:主要都位于热带沿海地区
4.主要气压系统形成条件 (1)气旋(低压系统):由于地面温度分布不均,气温高的地方,盛行上升气流,四周气流流向中 心,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发生旋转。主要分为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两大类,由于气旋常常产 生大范围降水、大风等天气现象,伴有暴雨或强对流天气,有时近地面最大风力可达10级以上, 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范围广、强度大、破坏性强,因此受到人类的特别关注。 ①热带气旋(台风、热带风暴、飓风):主要形成于热带、副热带洋面上,夏秋季节较多。 a.海水温度在26 ℃以上的广阔温暖海面; b.海水深度不低于50米,空气湿度要大,湿热空气上升过程中水汽凝结,释放大量潜热,成为 热带气旋上升的能量源泉; c.大气温度随高度迅速降低,上下温差大; d.距离赤道较远,地转偏向力强度大,使吹向低压中心的风偏转并围绕其转动,形成环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