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专题四 常见天气系统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之倒暖锋

典型例题一
6.东北地区倒暖锋天气出现频次最高 的月份是( )
A.7月份
B.10月份
C.12月份
D.5月份
7.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最容易产生降 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精讲精析
锋面系统与天气
锋面系统与天气
答案与解析 【答案】6.C
7.C
6.根据材料,倒暖锋是由高纬度向低纬度逆行的暖锋,一般出现在寒潮过境之后。 东北地区冬季寒潮多发,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3)来自鄂霍次克海上空的暖湿气流(倒暖锋的水汽),由东北向西南输送与冷空气相遇产生自北向南的降水。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倒暖锋箭头指向前进方向,所以倒暖锋移动的方向为自北向南,与我国一般暖峰移动方向(自南 向北)相反;再结合图中的雨区判断,倒暖锋降水区集中在锋面附近,且锋后的降水大于锋前,而我国一般暖锋的降水多形成于锋前。
高考总复习专题之 倒暖锋
背景知识
在北半球,由北向南逆行的暖锋叫倒暖锋。倒暖锋是我国东北地区特有的天气过程,其具备暖锋特征,但与 常见的暖锋又有明显不同的特点。倒暖锋具备一般暖锋的基本特征,但相比之下它有以下明显特点:移动方向反 常,自北向南移动;降水区域反常,降水区域集中在锋面附近,但是锋后降水范围大于锋前;水汽来源反常,暖 湿气流不是来源于我国东部及南部海洋,而是来源于我国东北方的鄂霍茨克海。
答案与解析
【答案】(1)第一阶段:初始的锋面波动形成,冷锋、暖锋相连接;第二阶段:冷锋向高纬度发展的一侧减 弱,冷锋、暖锋断开,两者呈现近似垂直的结构;第三阶段:暖锋区向气旋中心后部弯曲明显,近似垂直的结构加 强;第四阶段:冷锋、暖锋距离渐远,锋面气旋逐渐解体。
(2)强弱:冷锋较弱,嗳锋较强。原因:锋面气旋在暖流海域上方形成;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冷空气从 陆地进入海洋,冷锋减弱;锋面气旋向高纬度方向移动,暖流上方的暖气团范围将扩大,暖锋势力增强。
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考点微专题-考点08常见的天气系统(考点专练)

考点08常见的天气系统(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2019年1月,“超级寒潮”席卷了美国东、西部,专家指出这与极涡(盘踞在极地的高空气旋性大型涡旋)的波动有关。
下图为极涡示意图。
读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极涡()A.中心气压为冷性低气压B.决定了寒带的范围C.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D.为近地面带来大量水汽2.此次美国东、西部遭遇“超级寒潮”的原因有()①美国地处中、高纬度地区,为冷气团的发源地②美国东、西部海拔高,冷空气势力强,向南扩展速度快③极涡不稳定,冷空气向南移动④北美洲地形利于暖空气从中部北上,挤压极地冷空气从两侧南下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河南省长葛市长葛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地理)固体可燃冰(即天然气水合物)主要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
2017年5月10日起,中国地质调查局从我国南海神狐海域开采可燃冰。
2017年7月9日14时52分,可燃冰的试采井在连续60天稳定产气后正式关井,这标志着我国首次天然气水合物试开采取得圆满成功。
下图为神狐海域位置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若在神狐海域大规模开采可燃冰,则可能()A.缓解全球变暖B.改变洋流方向C.很快取代石油D.影响海洋生态4.试采期间,可燃冰试采平台遭遇了2017年第2号台风“苗柏”的侵袭,该台风()A.生成于赤道低气压带附近B.使试采区的风向发生变化C.撤出陆地后再次经过试采区D.气压值最低处的风速最大5.下列地形区中,可能有可燃冰分布的是()A.华北平原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东南丘陵(福建省泉州市南安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地理试题)下图示意冬季某时刻北美大西洋300米高度气温与气旋中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图示范围内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相差最大值可能是()A.14.9℃B.13.9℃C.12.9℃D.9.9℃7.甲地短时间内迎来的天气变化是()A.风力加强,降水增多,气温升髙B.风力减弱,降水增多,气温下降C.风力加强,降水减少,气温升卨D.风力减弱,降水减少,气温下降8.(2020年上海市高考地理试卷)下图为某日白天近地面气压垂直分布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2019选择性必修一大单元教学设计初探-以大气的运动单元设计为例讲座课件共29张

引言
2、单元教学的特点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但是在模块之间 和单元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模块内部和单元内部又具有相同 的指向性。这一方面为单元教学提供了基础,另一方面也需要对 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把握和结构化处理,运用系统论、整体观的思 想设计教学。与课时教学相比,单元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本章节中知识点难度大,不仅有不同范围尺度的大气运动,同时还 涉及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大气运动,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空间思 维及地理过程动态变化思维过程,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对于重难点 地突破各个版本也采取了大体一致地做法,就是在内容形式设置方 面不断尝试多样化。以“常见的天气系统”章节为例,分析对比各 版本的处理方式就可以发现这个问题。
引言
2、元教学的特点
一是单元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单元是教学中相对完整的一个内容 单位,单元内知识点的联系更加紧密,能力点和思维点相似度更 高,也具有近似的价值观,更有助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性 的把握。 二是单元教学内容的结构性:单元教学的内容结构性更宏观,更 能体现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更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有助 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结构化的把握。
1. 分析教材知识内容差异
从内容的编排上可以看出,各版本对课程标准的解读把握大体 一样。三个版本不约而同地将“常见的天气系统”内容放在第 一节,依照从小尺度到大尺度的大气运动的顺序进行教学,只 有湘教版将顺序进行调整,相比旧教材,4个版本都增加了气 压带和风带对自然景观的影响。
二、 单元教材分析
2. 教材中重难点呈现形式 (1)利用地理图表多样性提高学习兴趣和探究动力
二、 单元教材分析
1. 分析教材知识内容差异 选择性必修1是自然地理过程和原理,大气运动部分涉及的过 程分析和学习方法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有所不同。
专题二考点5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与天气
水平气流 垂直
天气系统 气压
天气状况
(低空) 气流
低压 中心气压低, 由四周流
多阴雨
上升
(气旋) 四周气压高 向中心
天气
高压 中心气压高, 由中心流 下沉 晴朗天气
(反气旋) 四周气压低 向四周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3.由图推断,这四天影响该城市的主要天气系统为
() A.准静止锋
B.反气旋
C.冷锋Biblioteka D.暖锋解析:气温迅速下降,受冷锋影响。 答案:C
(2015 年 6 月·广东学考)下图为某区域卫星云图。读 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 4 题。
明此月的正常温度应该在十几度,不可能在 1、7 月,
而 4 月是春季,更多的受暖锋影响,是升温明显的 季节,因此最可能是 10 月的秋季。
答案:D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232021/8/23Monday, August 23,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232021/8/232021/8/238/23/2021 1:10:39 A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232021/8/232021/8/23Aug-2123-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232021/8/232021/8/23Monday, August 23, 2021
地理专题讲座(三)

地理专题讲座(三)地球的大气(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大气的组成。
大气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大气的热状况和大气的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气温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大气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的成因。
三圈环境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
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的关系。
(3)大气降水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量柱状图和等降水量线图。
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
(4)天气、气候与人类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光、热、水、风等气候资源及其利用。
寒潮、台风、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及防御。
地球温室效、臭氧层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一、对流层大气特征和逆温现象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
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为逆温现象。
造成逆温现象的原因有很多种。
例如,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再如,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愈接近地表,降温愈快,于是产生逆温现象。
另外,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
实际上,大气中出现的逆温现象常常是由几种原因共同形成的。
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大气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近年高考试题中,多次涉及这一内容,复习中要引起重视。
专题四地球上的大气练习2(热力环流和风).

专题四地球上的大气练习2(热力环流和风)一、选择题下表为2004—2013年春节黄金周的气温城乡差与其背景场(春节黄金周前后2—3周的平均)的对比表。
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注:“-”代表“低”,“+”代表“高”;郑州“日最高温度差”缺少数据。
1.把气象条件排除在外,与表中所示城乡温度差异变化关系最直接的是A. 烟花爆竹燃放B. 春节一周假期C. 人口流动迁移D. 节日鲜花上市2.影响三亚春节周气温城乡差与其背景场对比不同于其他城市的主要因素是A. 历史因素B. 政治因素C. 地理环境因素D. 社会因素下图示意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等压面分布图,图中两侧为陆地,中间为湖泊。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此时A. 湖泊为低压B. 陆地为高压C. 可能为白天D. 湖泊气温高4.此时甲处的风向可能为A. 东南风B. 东北风C. 西南风D. 西北风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城市1987~2013年年平均气温增幅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该城市发展较快的方向是( )A. 东北方向B. 西南方向C. 东南方向D. 西北方向6.该市规划新建钢铁厂,最适宜布局在( )A. 甲处B. 乙处C. 丙处D. 丁处相传,天灯(孔明灯)具有神奇的功效,只要人们将心愿写在天灯上,随着天灯冉冉升起,人们凝视星空便能实现心中美好的愿望。
图一为燃放天灯的原理图,图二为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hpa)图。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7.下面四幅图能够正确示意孔明灯点燃时灯内产生的空气环流状况的是A. B. C. D.8.在图二中abcd四地燃放孔明灯,飞得最高的与飞得最远的分别是A. a地、b地B. b地、c地C. b地、d地D. a地、c地9.下图为重庆某地的汽车停车场示意图,箭头①②③代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光线。
下列节气,正午时能够遮阳的车位最多的是A. 春分B. 夏至C. 秋分D. 冬至等压线是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同各点的连线。
读“南半球四地近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常见的天气现象:云、雾、雾凇、霜、露-2023高考地理微难点突破课件

7.云瀑常常出现的时间是( )
A.晴朗的白天
B.晴朗的早晨
C.湿润的白天
D.湿润的早晨
01
云瀑是流云在垂直方向上的一种动态景观,流云顺地表溢出,沿山岭向下翻腾,落到半 山腰又猛地收住,犹如天河倾泻,气势磅礴。四川盆地,尤其是川西地区,是云瀑景观发现 的中心区域。据此完成7~9题。
8.云瀑形成的主要条件有( )
8.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的海云,其 循环周期一般是( )A.一小时 B.一个白天
C.一昼夜
D.一年9.维持时间长且快
速发展的海云最可能开始于( )A.午夜的陆
地上 B.黎明前的海上
C.日出时的陆地上 D.午后的海上
02
(2021·广东省1月适应性测试)秋冬季节,我国环渤海区域由于西北弱冷空气
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01
海云是沿海一带一种特有的对流发展较旺盛的积云,形似古代的城墙。海云的演变有 两种情况:一种是在沿海陆地和沿岸海上交替出现,但是维持时间较短;另一种快速发展 ,整日或连日维持不散。下图为海云形态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能示意荚状云现象的是(
)
01
当空气流经某些山峰,会形成波状气流,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美丽的荚状云,其中 间厚、边缘薄,云块呈豆荚状。荚状云形似飞碟,它能与山峰相伴而存,成为奇观,如 下图所示。据此完成4-5题。
5.谚语:“连日多阴沉,忽现豆荚云,云往西边去,雨
雪定来临”能反映荚状云形成的条件是(
16.福州市出现雾的概率最高的时间及其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
A.日出前后—近地面气温最低
B.14时前后—水汽最充沛
2020高考地理之解题技巧专项突破专题2-1 地理过程类(解析版)

专题2.1 地理过程类【设问形式】“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说明天气系统的影响过程”等。
【考查方式】地理过程是指地理事物和现象发生、发展、演变的过程,强调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时间变化特征。
过程性分析型综合题考查方向主要为:①有限时段内的依时行为。
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尽可能详尽地记录地理现象的依时行为,从中发现地理事实变化规律,以便推测该时段之前或之后的变化状况;②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地理行为进行模拟和预测;③研究地理过程与地理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把地理学的规律统一于时间与空间的共同基础之上。
一般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图文材料为载体,根据材料和地理原理分析得出主要地理过程。
1.自然地理部分(1)大气受热过程: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等。
(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近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高低的变化、空气的水平运动、等压面的弯曲变化及热力环流的典型案例(如山谷风、城市风、海陆风等)的形成过程。
(3)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全球主要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及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的形成过程等。
(4)常见的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气旋(或低压)、反气旋(或高压)、冷锋、暖锋、台风、寒潮、洪涝、干旱及旱灾、锋面气旋等常见天气系统或气象灾害的形成过程。
(5)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主要包括岩浆转化为岩浆岩、地表岩石转化为沉积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变质岩、所有岩石转化为岩浆等。
(6)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主要包括风、海浪、流水、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过程及形成的地貌(如沙丘、冲积平原、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地上河等)的过程。
(7)水循环的过程:主要包括水循环(如海陆间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等)中的蒸发、水汽输送、降水等环节的过程,河流的春汛、夏汛、凌汛的形成过程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锋面性质不同,产生天气现象也不相同。
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图中,受锋面影响可能产生的天气现象是() A.甲图中暖空气被抬升,多形成连续性降水B.甲图中锋过境后出现升温、降压、晴朗天气C.乙图中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连续性降水D.乙图锋过境后狂风大作,出现短时雷暴天气2.我国东部受甲图锋面影响时,会出现的天气现象是() A.长江下游伏旱B.华北平原春旱C.北方寒潮D.江淮梅雨3.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点有()A.过境时天气常有风云雨等B.过境时气压升高C.暖气团均位于锋面以下D.降水都发生在锋前4.在反气旋控制下的天气特点一般是()A.高温多雨B.低温少雨C.晴朗干燥D.寒冷干燥5.夏初,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南部的梅雨天气是由() A.暖锋B.准静止锋C.快行冷锋D.慢行冷锋6.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A.冬季寒潮——暖锋B.北方夏季暴雨——冷锋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冷锋D.大风、降温天气——暖锋高压、低压和锋面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演变出不同的天气过程。
读下图,回答7~8题。
7.每年的夏季,使长江流域形成伏旱的天气系统是()A.图A B.图BC.图C D.图D8.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A天气系统控制下多晴朗天气B.图B中甲地风向为东南风C.图C中乙地将天气晴朗D.图D天气系统过境时多阴雨天气读天气系统示意图,判断9~10题。
9.从该天气系统所处半球和气压分布看,能判断出它属于()A.东半球,高气压B.南半球,低气压C.北半球,高气压D.西半球,低气压10.若该天气系统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出现()A.伏旱天气B.梅雨天气C.出现台风D.寒冷天气下图是北美部分地区春季某时刻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回答11~12题。
11.图中M地吹()A.西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12.甲、乙两地间锋面类型和乙侧气流运动特征是()A.冷锋被迫抬升B.暖锋被迫抬升C.冷锋缓慢爬升D.暖锋缓慢爬升13.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近地面的气流特征是()A.中心气流下沉,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B.中心气流下沉,水平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C.中心气流上升,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D.中心气流上升,水平气流由中心流向四周14.有关下图中四地说法正确的()A.①图是南半球的反气旋B.②图是北半球的反气旋C.③图是北半球的气旋D.④图是南半球的气旋下图为某月3日~7日四种天气系统经过不同地区时气压变化过程曲线图,读图回答15~16题。
15.天气系统过境时,可能会出现阴雨天气的曲线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天气系统过境时会带来大风、雨雪天气B.②天气系统垂直方向上的气流以上升为主C.③天气系统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D.④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晴朗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
读图完成17~18题。
17.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A.大气吸收强B.大气逆辐射弱C.大气反射强D.地面反射减弱18.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②乙上升气流较强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④丙上升气流较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用实验模拟某一天气系统(下图):在塑料盒中间插一隔板,两侧分别注入同体积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与蓝色冷盐水(代表冷空气)。
读图回答19~20题。
19.在向上抽出隔板后的数秒内,冷暖水之间()A.出现水平交界面,蓝色水在上B.出现水平交界面,红色水在上C.出现倾斜交界面,蓝色水在上D.出现倾斜交界面,红色水在上20.该实验模拟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B.锋C.高气压D.低气压二、非选择题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锋是________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两处属暖气团的是________。
(2)若图中锋面若以30 km/h的速度移动,预报24小时后的天气:甲__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___。
(3)某医院救治的128例脑溢血患者中,有116例是冷锋过境时发病的。
另外,肺结核病人咳血,特别是婴儿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在冷锋过境时发病率很高。
这是为什么?22.下图为某日世界某区域近地面天气形势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气压由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乙、丙、丁四地中风力最小的是________,甲地此时风向为________。
(3)若甲地目前没受到锋面天气影响,则与北京相比,昼夜温差更小的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4)锋面过境后,北京的天气变化是气温________,气压________,阴晴变化为________。
学业达标·实战演练一、单项选择题1.【解析】C。
甲图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为冷锋;冷锋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下降,天气晴朗。
乙图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方向移动,为暖锋;暖锋暖空气主动爬升,形成连续性降水。
2.【解析】C。
我国受冷锋影响,北方会出现寒潮。
长江下游伏旱是受副高控制;华北平原春旱主要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夏季风没到,降水少形成。
江淮梅雨是江淮准静止锋形成。
3.【解析】A。
锋是冷暖气团交界地区,锋面两侧空气的温度、湿度、气压都有明显的差别,所以锋面附近常伴有一系列云、大风、降水天气。
暖气团因比冷气团轻,故均位于锋面以上;暖锋过境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暖锋雨主要位于锋前,冷锋雨主要位于锋后。
4.【解析】C。
反气旋是高压中心,气流下沉,天气晴朗干燥。
5.【解析】B。
每年夏初,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与大陆上南下的冷空气交锋、对峙,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形成了一种著名的天气系统——江淮准静止锋,它是形成梅雨的重要天气系统。
“黄梅时节家家雨”就是对梅雨天气的真实写照。
6.【解析】B。
冬季寒潮、北方夏季暴雨、大风、降温天气是冷锋影响的天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是江淮准静止锋影响的结果。
7.【解析】B。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是受副高高压脊的控制,天气晴朗。
据图判断,A是低压中心,在它控制下多阴雨天气;B是高压中心(反气旋),在它控制下,天气晴朗;C是冷锋,D是暖锋,都会带来降水天气。
8.【解析】D。
据图判断,A是低压中心,在它控制下多阴雨天气;B是高压中心(反气旋),甲位于它的南侧,在北半球吹东北风,在南半球吹西北风;C是冷锋,乙地位于冷锋前,将会有降水天气;D是暖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
故选D。
9.【解析】C。
图示天气系统呈顺时针方向辐散,为北半球的反气旋(高压)。
10.【解析】D。
能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高压(反气旋)应是亚洲高压,时间是冬季,所以是寒冷天气。
容易选错的是A,伏旱天气只在盛夏季节,副高控制我国长江中下游时形成的天气,范围小。
11.【解析】D。
由图可知,M地处于低压中心的北侧,先过M地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并从高压指向低压,然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形成东北风,D 对。
故选D。
12.【解析】A。
由图可以看出,该天气系统是锋面气旋,甲、乙两地间是冷锋,乙地处于冷锋锋前,气流被迫抬升。
故选A。
13.【解析】C。
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台风中心是低压中心,所以水平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中心气流被迫上升。
14.【解析】C。
①气流顺时针由中心向四周辐散,是北半球反气旋;②气流顺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是南半球气旋;③气流逆时针由四周向中心辐合,是北半球气旋;④气流逆时针由中心向四周辐散,是南半球反气旋。
15.【解析】D。
①气压值不断降低,应是暖锋过境;②气压值先升后降,应是反气旋(高压中心)过境;③气压值是不断上升,应是冷锋过境;④气压值是先降后升,应是气旋(低压中心)过境。
冷锋、暖锋和气旋过境都会出现降水天气,故选D。
16.【解析】C。
暖锋过境会带来连续性降水;反气旋中心气流做下沉运动;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气旋过境时带来阴雨天气。
17.【解析】B。
雨过天晴后,甲地受冷气团控制,大气中水汽含量低,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易出现浓雾。
18.【解析】C。
与丙地相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乙地在冷锋前,位于暖气团一侧,气温高,气流上升。
19.【解析】D。
当向上抽出塑料盒中间的挡板后,两种颜色的水从下至上开始混合。
由于红色暖水密度小,蓝色冷盐水密度大,在数秒内将出现红色水在上,蓝色水在下,中间出现一倾斜交界面的现象。
故选择D。
20.【解析】B。
由题目文字信息可知红色暖水代表暖空气,蓝色冷水代表冷空气,因此,该实验模拟的是冷暖空气相遇时的情况,故模拟的天气系统是锋,故B正确。
二、非选择题21.【解析】(1)根据图中锋面倾斜角度和冷气团的移动方向,可知该锋是冷锋,B为暖气团。
(2)根据锋面的移动速度可以计算出锋面到达丙上空的时间:(1 440-720)÷30=24(小时),即锋面24小时后移到丙上空。
24小时后,丙地出现雨雪天气,甲、乙两地都是晴朗天气。
(3)冷锋过境,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对脑溢血和婴儿肺炎、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有诱发作用。
【答案】(1)冷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 B(2)晴朗低温晴朗低温云层增厚,气温下降,出现雨雪天气(3)冷锋过境,气温突然下降对婴儿肺炎等疾病有诱发作用;气压升高易诱发脑溢血。
22.【解析】(1)读图可知,甲地气压为1 020 hPa,乙地气压大于1 015 hPa且小于1 020 hPa,丙地气压大于1 000 hPa且小于1 005 hPa,丁地气压为1 010 hPa,据此可以得出四地气压的高低排序。
(2)等压线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从图中可知,乙地等压线最稀疏。
风是从高压吹向低压的,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甲地吹西北风。
(3)因为北京位于冷锋锋后,为阴雨天气,据所学知识可知,昼夜温差小。
甲地没有受到锋面影响,昼夜温差较北京大。
(4)读图可知,该锋面为冷锋,结合冷锋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情况即可回答。
【答案】(1)甲>乙>丁>丙(2)乙西北风(3)北京北京位于冷锋锋后,为阴雨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太高;晚上大气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会太低。
(4)降低升高转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