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解三角形的知识点总结,解三角形的典型例题及解析与经典题型归纳及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数学下期解三角形知识归纳整理

高一数学下期解三角形知识归纳整理

《解三角形》知识归纳整理一、经典的公式 1、 正弦定理在三角形ABC 中,∠A 的对边为a ,∠B 的对边为b ,∠C 的对边为c 。

R 为三角形ABC 的外接圆半径。

则: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 在三角形中的任意一边与这边的正弦值之比等于这个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

2、 余弦定理在三角形ABC 中,∠A 的对边为a ,∠B 的对边为b ,∠C 的对边为c 。

则:A bc c b a cos 2222-+= B ac c a b cos 2222-+=C ab b a ccos 2222-+=在三角形中,任意一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值的2倍。

二、公式的证明 1、 正弦定理的证明 证法一:(等高法)证明:如图:作三角形ABC 的AC 边上的高在Rt △ABD 中,AB A ⨯=sin B D在Rt △CBD 中,BC C ⨯=sin B D所以BC C AB A ⨯=⨯sin sin即:C a A c sin sin =整理得:CcA a sin sin = 同理可得:CcB b sin sin = 所以:CcB b A a sin sin sin ==证法二:(面积法)证明:由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B ac A bc ab S sin 21sin 21sinC 21===∆ ∴B ac A bc ab sin 21sin 21sinC 21== 即:B ac A bc ab sin sin sinC == 同时除以abc 得:bBa A c C sin sin sin == 即:Cc B b C a sin sin sin == 证法三:(向量法一) 证明:如图:向量AC 在y 轴上的投影为:A AC A AC sin )90cos(||=-︒⨯→向量BC 在y 轴上的投影为:B BC B BC sin )90cos(||=-︒⨯→这两个投影相等,即:B BC A AC sin sin = 整理得:BbA a sin sin =同理可得:C cA a sin sin =∴ CcB bC a sin sin sin == 证法四:(向量法二)(1)△ABC 为锐角三角形,过点A 作单位向量j 垂直于→AC ,则j 与→AB 的夹角为90°A -,j 与CB 的夹角为90°C -。

高一解三角形综合复习(含详细答案)

高一解三角形综合复习(含详细答案)

(1)求a ,c 的值; (2)求sin(A -B )的值.规范解答] (1)由余弦定理b 2=a 2+c 2-2ac cos B , 得b 2=(a +c )2-2ac (1+cos B ), 又b =2,a +c =6,cos B =79,所以ac =9,解得a =3,c =3, (2)在△ABC 中,sin B =1-cos 2B =429,由正弦定理得sin A =a sin B b =223.因为a =c ,所以A 为锐角, 所以cos A =1-sin 2A =13.因此sin(A -B )=sin A cos B -cos A sin B =10227.【例5】在锐角△ABC 中,若BC =2,sin A =223,则AB →·AC →的最大值为( ).A.13B.45C .1D .3 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a 2=b 2+c 2-2bc ×13=4,由基本不等式可得4≥43bc ,即bc ≤3,所以AB →·AC →=bc cos A =13bc ≤1. 答案 C【例6】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A ,﹣2cosA ),=﹣1.(1)求∠A 的大小; (2)若,c=2,求△ABC 的面积.【例7】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若acosC=csinA .(Ⅰ)求角C 的大小; (Ⅱ)若a=3,△ABC 的面积为,求的值.三、 课堂练习【训练1】若sin α<0且tan α>0,则α是( ).A .第一象限角B .第二象限角C .第三象限角D .第四象限角【训练2】(1)已知sin α+cos α=15,0<α<π,则tan α=______. (2)已知sin α=2sin β,tan α=3tan β,求cos α=________. 解析 (1)法一 联立方程⎩⎪⎨⎪⎧sin α+cos α=15, ①sin 2α+cos 2α=1, ②由①得cos α=15-sin α,将其代入②, 整理得25sin 2α-5sin α-12=0. 又0<α<π,∴⎩⎪⎨⎪⎧sin α=45,cos α=-35,∴tan α=-43.法二 ∵sin α+cos α=15,∴(sin α+cos α)2=⎝ ⎛⎭⎪⎫152,即1+2sin αcos α=125,∴2sin αcos α=-2425,又因为A =π-(B +C ),所以sin A =sin(B +C ), 可得sin B cos C +cos B sin C =12sin C +sin B cos C , 即cos B =12,又B ∈(0,π),所以B =π3.(2)因为S △ABC =3,所以12ac sin π3=3,所以ac =4, 由余弦定理可知b 2=a 2+c 2-ac ,所以(a +c )2=b 2+3ac =13+12=25,即a +c =5.【训练8】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cosC+ccosB=2acosA . (1)求角A 的大小;(2)若•=,求△ABC 的面积.课后作业:1、已知sin θ+cos θ=43⎝ ⎛⎭⎪⎫0<θ<π4,则sin θ-cos θ的值为( ). A.23 B .-23 C.13 D .-13 解析 法一 ∵0<θ<π4,∴cos θ>sin θ, 又(sin θ+cos θ)2=1+2sin θcos θ=169, ∴2sin θcos θ=79,∴(sin θ-cos θ)2=1-2sin θcos θ=1-79=29, ∴sin θ-cos θ=-23.法二 ∵sin θ+cos θ=43,且θ∈⎝ ⎛⎭⎪⎫0,π4.解 (1)由正弦定理和b cos C =(3a -c )cos B , 得sin B cos C =(3sin A -sin C )cos B ,化简,得sin B cos C +sin C cos B =3sin A cos B , 即sin(B +C )=3sin A cos B ,故sin A =3sin A cos B ,所以cos B =13. (2)因为BC →·BA →=4,所以BC →·BA →=|BC →|·|BA →|· cos B =4,所以|BC →|·|BA →|=12,即ac =12.①又因为cos B =a 2+c 2-b 22ac =13,整理得,a 2+c 2=40.②联立①②⎩⎪⎨⎪⎧ a 2+c 2=40,ac =12,解得⎩⎪⎨⎪⎧ a =2,c =6或⎩⎪⎨⎪⎧a =6,c =2.8、已知△ABC 的三内角A 、B 、C 所对的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设=(a ﹣b ,c ),=(a ﹣c ,a+b ),且∥. (1)求∠B ; (2)若a=1,b=,求△ABC 的面积.备注:家长签字:____________年 月 日星期 i。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

高一数学解三角形一、知识点和方法:1、在?ABC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数学式子可以表示为: )A2、在?ABC中,A+B+C= ,A= ,。

,23、在?ABC中,正弦定理是:2 , 4、在?ABC中,余弦定理中a,cosA,5、如果c是三角形的最大边,则有:222 ?ABC为三角形 a,b,c222 ?ABC为三角形 a,b,c222 ?ABC为三角形 a,b,c6、三角形面积公式: = = = S,7、解三角形:已知两角一边,已知两边一对角可以用正弦定理;已知两边一对角、已知两边一夹角或已知三边可用余弦定理。

8、已知两边一对角,不解三角形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A A ,90:,90:a>b 一解一解a=b 无解一解a<b 无解两解 a,bsinA一解 a,bsinA无解 a,bsinA二、典型例题2例1、(1)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2,b=,A=,45:求角B和边长c 。

3BC,CA2(2)在?ABC中,AB=,BC=1,cosC,,求的值和的值。

sinA463变式:在?ABC中,如果a=2,b=,A=,求边c的大小。

30:1222例2、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BC的面积是,(a,b,c)4则角C的大小为。

变式:已知a、b、c是?ABC三边的长,若满足等式,则角C(a,b,c)(a,b,c),ab的大小为( )A B C D 60:90:120:150:5a,bA,2B,则cosB,例3、?ABC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 )25555A B C D 3456222sinA,sinB,sinC,sinA,2sinBcosC变式:1、?ABC中,若,试判断?ABC的形状(提高)2、已知?ABC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向量,(1)求角A;(2)若m,(,1,3),n,(cosA,sinA),且m,n,1cosBbAB,(2,1),,,求?ABC的面积S。

(完整版)高三复习:解三角形-知识点、题型方法归纳,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三复习:解三角形-知识点、题型方法归纳,推荐文档

333绵阳市开元中学高 2014 级高三一轮复习③ tan (A + B )= - tan C ;④sinA + BC = cos , ⑤cosA +B = sinC 《解三角形》知识点、题型与方法归纳制卷:王小凤学生姓名:7.实际问题中的常用角 (1)仰角和俯角2 22 2 一、知识点归纳(★☆注重细节,熟记考点☆★)1. 正弦定理及其变形在视线和水平线所成的角中,视线在水平线上方的角叫仰角,在水平线下文的叫俯角(如图①)asin A = b sin B = c sin C= 2R (R 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 变式:(1) a = 2R sin A , b = 2R sin B , c = 2R sin C (边化角公式)(2)sin A = a ,sin B =2Rb , sin C =c 2R 2R (角化边公式) (2) 方位角(3)a : b : c = sin A : sin B : sin C(4) a = sin A , a = sin A , b =sin B b sin B c sin C c sin C2. 正弦定理适用情况: (1) 已知两角及任一边;(2) 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需要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 3. 余弦定理及其推论从指北方向顺时针转到目标方向线的水平角,如 B 点的方位角为 α(如图②)注:仰角、俯角、方位角的区别是:三者的参照不同。

仰角与俯角是相对于水平线而言的, 而方位角是相对于正北方向而言的。

(3) 方向角:相对于某一正方向的水平角(如图③)如: ①北偏东 即由指北方向顺时针旋转到达目标方向;a 2 =b 2 +c 2 - 2bc cos Acos A =b 2 +c 2 - a 22bc②“东北方向”表示北偏东(或东偏北) 45︒ .(4) 坡度:坡面与水平面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如图④,角 θ 为坡角)b 2 = a 2 +c 2 - 2ac cos B c 2 = a 2 + b 2 - 2ab cos Ccos B =a 2 + c 2 -b 22ac a 2 + b 2 - c 2二、题型示例(★☆注重基础,熟记方法☆★)4. 余弦定理适用情况:cos C =2ab1.在V ABC 中,若∠A =60°,∠B =45°,BC =3 2,则 AC = ()(1)已知两边及夹角;(2)已知三边.注.解三角形或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这也是正余弦定理的作用),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5. 常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A.4B .2C .D . 2 2.在V ABC 中, a 2 = b 2 + c 2 + 3bc ,则∠A 等于()A .60°B .45°C .120°D .150°(1) S ∆ABC = 1 ⨯ 底⨯高;2 (2) 1 1 1 abcS = ab sin C = ac sin B = bc sin A = (R 为∆A 接BC 圆半径 )(两边夹一角);2 2 2 4R6. 三角形中常用结论(1) a + b > c , b + c > a , a + c > b (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 在∆A ,BC 即大边A 对> 大B ⇔角,a >大b 角⇔对s 大in 边A >)sin B ( (3) 在∆ABC 中, A + B + C = ,所以①sin (A + B )= sin C ;② cos (A + B )= -cos C ;3. 设V ABC 的内角 A , B ,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 b , c , 若b cos C + c cos B = a sin A , 则V ABC 的形状为(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不确定4. 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sin A : sin B : sin C = 3 : 5 : 7 ,则△ABC ()3考点一: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简单应用 考点二:利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3 3 33 3 14 15 3 14 15考点四:利用正余弦定理求角2 考点三:利用正余弦定理求三角形的面积A.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B .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C .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 .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ADB =180°-(45°+30°)=105°.DBAB在△DAB 中,由正弦定理,得sin ∠DAB =sin ∠ADB ,cos A bAB ·sin ∠DAB 5(3+\r(3))·sin 45°5. 在∆ABC 中,若cos B =a ,则△ABC 是()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6. 在∆ABC 中, AB =, AC = 1 , ∠A = 30︒ ,则∆ABC 面积为() ∴DB =sin ∠ADB = sin 105°5(3+\r(3))·sin 45°=sin 45°cos 60°+cos 45°sin 60°=2=10 3(海里).又∠DBC =∠DBA +∠ABC =30°+(90°-60°)=60°,BC =20 3(海里), 在△DBC 中,由余弦定理,得 CD 2=BD 2+BC 2-2BD ·BC ·cos ∠DBCA.B.C.或 D .或 12424 2=300+1 200-2×10 3×20 3×2=900, 7. 已知∆ABC 的三边长a = 3, b = 5, c = 6 ,则∆ABC 的面积为() ∴CD =30(海里),A .B . 2C .D . 2 30∴需要的时间 t =30=1(小时).故救援船到达 D 点需要 1 小时.8. 在锐角中∆ABC ,角 A , B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 b .若2a sin B = 3b ,则角等于 ()三、高考真题赏析A.B.C.D.1.(2016 年ft 东)在△ABC 中,角 A ,B ,C 的对边分别为 a ,b ,c ,已知tan A tan B126 4 3 2(tan A + tan B ) = + cos B .cos A9.在△ABC 中,若 a =18,b =24,A =45°,则此三角形有 ( )(Ⅰ)证明:a +b =2c ;(Ⅱ)求 cos C 的最小值.A .无解B .两解C .一解D .解的个数不确定1【解析】(Ⅰ)由2(tanA + tanB) = tanA tanB+ 得10. 在∆ABC ,内角 A , B , C 所对的边长分别为a , b , c . a sin B cos C + c sin B cos A = ∠B = ()b , 且a > b ,则2 2 ⨯ sinC =sinA cosB+ sinB cosA, A.B.C. 2D. 5cosAcosB cosAcosB cosAcosB 2sin C = sin B + sin C a + b = 2c633 6所以,由正弦定理,得.a 2 +b 2 -c 2 (a + b )2 - 2ab - c32c 3c 23 1(Ⅱ)由cos C == = - 1 ≥ - 1 = - 1 = .11. 如图:A ,B 是海面上位于东西方向相距5(3 + 3 )海里的两个观测点,现位于 A 点北偏东45︒ ,B 点2ab2ab2ab 2( a + b )2 2 2 2北偏西60︒ 的 D 点有一艘轮船发出求救信号,位于 B 点南偏西60︒ 且与 B 点相距20 船立即前往营救,其航行速度为每小时 30 海里,该救援船到达 D 点需要多长时间?解 由题意知 AB =5(3+ 3)海里,∠DBA =90°-60°=30°,∠DAB =90°-45°=45°,1海里的 C 点的救援所以cos C 的最小值为 .22.(2016 年四川)在△ABC 中,角 A ,B ,C 所对的边分别是 a ,b ,c ,且cos A + cos B = sin C. a b c3 3 5 3(\r(3)+1)3+1 考点五:正余弦定理实际应用问题(I)证明:sin A sin B sin C ;3 3 Ctan tan tan 5(II )若b 2 + c 2 - a 2 = 6bc ,求tan B .5∆ABC 中, D 是 BC 上的点, AD 平分∠BAC , ∆ABD 面积是∆ADC 面积的 2 倍.a =b =c (Ⅰ) 求sin ∠B ;(Ⅱ)若 AD = 1 , DC =2 ,求 BD 和 AC 的长.【解析】(I )证明:由正弦定理 sin A sin Bsin C 可知sin ∠C2cos A + cos B = sin C = 1原式可以化解为 sin A sin B sin C∵ A 和 B 为三角形s i 内n A 角sin , B ∴sin A sin B ≠ 0 则,两边同时乘以,可得sin B cos A + sin A cos B = sin A sin B 由和角公式可知, sin B cos A + sin A cos B = sin (A + B )= sin (- C )= sin C原式得证。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情况及典型例题1.docx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情况及典型例题1.docx

实用标准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一、知识必备: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 C=90°,AB= c, AC= b , BC= a。

(1)三边之间的关系:a2+b2=c2。

(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sin A= cos B=a, cos A=sin=b, tan A=a。

c bc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 A、 B、 C 为其内角, a、b、 c 分别表示 A、 B、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B+C=π。

(2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a b c2R (R为外接圆半径)sin A sin B sin C( 3 )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 =b2+2- 2bccosA;b2 = 2 +a2- 2cacosB;c2= 2 +b2-2abcos。

c c a C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ah a=11(1)S=bh b=ch c( h a、 h b、 h c分别表示 a、b、 c 上的高);22211bc sin A=1(2)S=ab sin C=ac sin B;222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1 )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第 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2 )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 1、已知三边求三角 .第 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5.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除了应用上述公式和上述变换方法外,还要注意三角形自身的特点。

( 1)角的变换因为在△ABC 中, A+B+C=π,所以sin(A+B)=sinC;cos(A+B)=-cosC;tan(A+B)=-tanC。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情况及典型例题1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情况及典型例题1

实用标准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一、知识必备: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a。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S =21ah a =21bh b =21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1ac sin B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例1.(1)在∆ABC 中,已知032.0=A ,081.8=B ,42.9=a cm ,解三角形;(2)在∆ABC 中,已知20=a cm ,28=b cm ,040=A ,解三角形(角度精确到01,边长精确到1cm )。

解:(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0180()=-+C A B 000180(32.081.8)=-+066.2=;根据正弦定理, 0sin 42.9sin81.880.1()sin sin32.0==≈a B b cm A ; 根据正弦定理,0sin 42.9sin66.274.1().sin sin32.0==≈a C c cm A(2)根据正弦定理, 0sin 28sin40sin 0.8999.20==≈b A B a 因为00<B <0180,所以064≈B ,或0116.≈B①当064≈B 时,00000180()180(4064)76=-+≈-+=C A B ,sin 20sin7630().sin sin40==≈a C c cm A ②当0116≈B 时,180()180(40116)24=-+≈-+=C A B ,0sin 20sin2413().sin sin40==≈a C c cm A 点评:应用正弦定理时(1)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2)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题型2:三角形面积例2.在∆ABC 中,sin cos A A +=22,AC =2,3=AB ,求A tan 的值和∆ABC 的面积。

(完整版)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和分类习题测试,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归纳和分类习题测试,推荐文档

必修五:解三角形知识点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1.正弦定理a b c:si nAsin B si nC J'或变形:a: b:c s iri A:sin B:sin CcosAb 2 2 c2a2bc2 222a2 2b c2bccos AcosB ac b2acb 22 2 a c2accosBcosCb 2 2 a 2 c2 c 2 2 b a 2 •余弦定理:2bacosC 或2ab3. ( 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三边求三角•2、已知两边和他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角4•判定三角形形状时,可利用正余弦定理实现边角转化,统一成边的形式或角的形式运算 女口. sin(A B) sinC,cos(A B)A B C ABC AB C sincos ,cossin ,ta n cot — 2 2 22 225 •解题中利用 ABC 中A B C,以及由此推得的一些基本关系式进行三角变换的cosC, tan(A B) tanC,1.若ABC 的三个内角满足si nA:si nB:si nC 5:11:13,贝U ABC 是( )A. 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2 .在厶ABC中,角A, B, C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若a2b=2,sinB+cosB= 、 2 ,则角A的大小为( )A - B. _ C - D.—2 3 463.在厶ABC中,a 7,b 4、.3,c.13 ,则最小角为A—B、一 C 、— D 、364124.已知ABC中,AB 4, AC 3, BAC60,则BC ()A. 13B. 13C.5D.10 5•在锐角ABC中,若C 2B,则c的范围()bA. 2, 3 B . 3,2 C . 0,2 D. 2,26.在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已知a2b2c2-、°ab,则C ()23A. 2B.4C.3D.47.在厶ABC中,A60o,b16,面积S220 .. 3,则cA 10、6 B、75C、55D、4 98.在厶ABC中,(a c)(a c) b(b c), 则AA 30o B、60o C、120o D、150o9.已知ABC中,AB 4,BAC45AC 3.2则ABC的面积为cosB b10.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cosC 2a c ,则角B的大小为11.已知锐角三角形的边长分别是23 x,则x的取值范围是A、1 X 5 B 、、5 x ^13 C 、0 x .5 D 、13x512 . ABC中,AB 1,BC 2则角C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二:判断三角形的形状问题C1.在ABC 中,若cos A cos B sin2—,则ABC 是()2A.等边三角形B •等腰三角形C .锐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A、一定是直角三角形C、可能是锐角三角形tan A3. 已知在△ABC中,tan B a b4. 在ABC 中,若cosA cosBA .等腰直角三角形5. 在△ ABC 中,若2cosBsinA = sinC,y^ ABC 的形状一定是( )A.等腰直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D.等边三角形6. △ ABC 中,B 60°, b2 ac,则厶ABC - -定是( )A 锐角三角形B 钝角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边三角形7. 若(a+b+c)(b+c —a)=3abc,且sinA=2sinBcosC,那么△ ABC 是()A .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三角形 D . 等腰直角三角形8.在厶ABC中,已知2ab c2sin A sin BsinC,试判断厶ABC的形状。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

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一、知识必备: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C =90°,AB=c ,AC =b,BC =a。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2=c 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 n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 nA =ba。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R Cc B b A a 2sin sin sin ===(R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2=b2+c 2-2bc c os A; b 2=c 2+a 2-2c acosB ; c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S =21ah a =21bh b =21ch c(h a、hb、h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S =21ab s in C =21bc s in A=21ac s in B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 (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第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第1、已知三边求三角.②当0116≈B 时,180()180(40116)24=-+≈-+=C A B ,0sin 20sin2413().sin sin40==≈a C c cm A 点评:应用正弦定理时(1)应注意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可能有两解的情形;(2)对于解三角形中的复杂运算可使用计算器 题型2:三角形面积例2.在∆ABC 中,sin cos A A +=22,AC =2,3=AB ,求A tan 的值和∆ABC 的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