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杠杆尺平衡实验数据记录表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单

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报告单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掌握杠杆平衡条件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不同条件下的杠杆平衡规律。
实验仪器,杠杆、支点、砝码、测力计、计时器等。
实验原理,杠杆平衡条件是指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矩相等的情况下,杠杆达到平衡状态。
力矩的计算公式为M=F×d,其中M为力矩,F为作用力,d为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
实验步骤:1. 将杠杆放置在支点上,并调整使其水平。
2. 在杠杆的一端挂上砝码,记录下砝码的质量和距离支点的距离。
3. 在另一端挂上测力计,并记录下测力计显示的读数。
4. 移动测力计,调整使杠杆达到平衡状态,记录下测力计显示的读数和距离支点的距离。
5. 按照上述步骤,分别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
实验数据:实验条件砝码质量(kg)砝码距支点距离(m)测力计读数(N)测力计距支点距离(m)。
条件一 0.5 0.6 15 0.4。
条件二 1.0 0.8 30 0.5。
条件三 1.5 1.0 45 0.6。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每种条件下的力矩,进而分析杠杆平衡条件的规律。
在条件一下,力矩M1=F1×d1=15×0.4=6N·m,在条件二下,力矩M2=F2×d2=30×0.5=15N·m,在条件三下,力矩M3=F3×d3=45×0.6=27N·m。
可以看出,力矩随着作用力和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增大而增大,这符合杠杆平衡条件的规律。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杠杆平衡条件的原理和方法,了解了不同条件下的杠杆平衡规律。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力矩与作用力和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有密切关系,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杠杆平衡条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实验中的一些误差和不确定性因素,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验中加以注意和改进。
实验总结: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杠杆平衡条件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初中物理分组实验记录单实验登记表 (14)

(古城镇中学)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登记表①
年级 八年级
实验 名称
(古城镇中学)学校(物理)学科分组实验登记表②
年级 八年级 章 节
实验 名称
章 节
12章
1节
时间 20 年 月
日
12章 1 节
时间
20
年 月 日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 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目的 实验 仪器 杠杆(带支架)(13)、 、材 料及 钩码(13盒) 药品
改进 意见 2.无(
)
教师 任课: 签字 管理员:张恒瑞 组长 签字
教师 任课: 签字 管理员:张恒瑞
学校领导检查 签字
说明:表①为约课教师留存、用备查。
组长 学校领导检查 签字 签字 说明:表②交由实验室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目的 实验 仪器 杠杆(带支架)(13)、 、材 料及 钩码(13盒) 药品
1.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 杠杆在水平位置上平衡。 实验 2.用线系着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个数或在 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把支点右侧的钩码 步骤 作用在杠杆上的力(数值上等于钩码所受重力)当作动力F1, 与方 把支点左侧的钩码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作为阻力F2。记下动力F1 法 、阻力F2、动力臂l1、阻力臂l2的数值。 3.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再做三次试验,将结果填入表中。 实验 良好( ) 效果 仪器 归还 全部完好( 损( 记录 破 一般( ) )件 ) 较差( )
(完整word版)冀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杠杆实验实验目的:研究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实验材料:杠杆尺钩码实验步骤:1.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阻力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
2.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平衡,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3.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实验记录:实验结论: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钩码数滑轮实验1.定滑轮实验: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实验过程:1.组装定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定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定滑轮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
实验结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方向。
2.动滑轮实验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实验过程:1.组装动滑轮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动滑轮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动滑轮用测力计(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牛。
实验结论:动滑轮能省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3.滑轮组实验实验材料:支架滑轮绳钩码测力计记录表实验过程:1.组装滑轮组装置。
2.用测力计垂直提起一个钩码,读出、记录拉力的读数。
3.通过滑轮组用测力计提起一个钩码,记录拉力的读数。
实验记录:用测力计垂直(向上)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5牛,通过滑轮组用测力计(向下)提起一个钩码用的力是0.3牛。
实验结论:滑轮组既能改变用力方向,又能省力。
实验名称:斜面作用实验。
实验器材:测力计一个、木块一块(高15厘米)、斜面三块(长15、20、30厘米各一块)、钩码一个。
我的猜想:斜面可以省力我这样做:1、检查器材是否齐全2、组装器材。
3、通过测力计将钩码提起,用多少力,记录在书上。
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

实验目的
科学实验报告单
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的秘密
分组演示
单元 四 班级 时间
用平衡尺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器材及药品
平衡尺、钩码
实验步骤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调节平衡尺(平衡尺左端下沉,向右调螺母,右端下沉,向左调螺 母),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2、在支点左侧10厘米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 。3、分别在支点右侧5厘米、10厘米、20厘米处挂钩码,观察需要多少 个钩码才能使平衡尺平衡。4、将左侧的钩码移到15厘米处,在右侧怎么
挂钩码才能使平衡尺平衡?
实验结论
左侧钧码的个数×离支点的距离=右侧钩码的个数×离支点的距离,平衡 尺才能保持平衡。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必做实验活动记录单

六年级上册
学生必做实验活动
评
价
细
则
活动一:杠杆尺的研究(小组活动)
杠杆尺的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
2
3、分析上面实验数据,我发现:
省力的情况有;费用力的情况有;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有。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二:研究动滑轮的实验(小组活动)
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组装动滑轮实验装置:
3、实验操作:
活动三:纸的宽度/厚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小组活动)纸的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搭纸桥模型:
3、实验操作:
活动四: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塑料瓶不容易倒的秘密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实验操作:
活动五:奥斯特实验(小组活动)
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变化记录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3、在桌子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后。
指南针指向什么方向?。
4、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重合或平行):5分
活动六: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方向的实验记录
1、写出实验器材:。
2、研究铁钉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操作:
结论:。
3、研究电磁铁南北极与电流方向有关吗?。
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记录表(部分主要实验)自编

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杠杆尺的记录表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轮轴作用的实验记录表轮轴的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实验记录表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定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记录表(一)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记录表(二)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不同坡度斜面作用的实验记录表(用1、2、3、4表示坡度由小到大)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纸梁的宽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我们的发现:纸梁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以粘在一起的张数计算)抗弯曲能力的大小预测实测我们的发现: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课题 1.电和磁实验名称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组长记录员组员实验材料一号电池2节、电池盒2个、导线数条、指南针1个实验操作要点1.组建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用通电的导线放在指南针上方,观察指南针的变化,断开电流后指南针的变化;2.用短路的方式在进行尝试,观察指南针的变化;3.做一个线圈,重复上面实验,观察指南针的变化试着观察什么情况下指南针的偏转角度最大?备注提升:电路短路的时间要短,否则会损坏电池,影响实验效果。
画图表示我们的发现: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课题 2.电磁铁实验名称制作电磁铁组长记录员组员实验材料一号电池2节、电池盒2个、导线1米、三寸钉、大头针、砂纸实验操作要点1. 用有绝缘层的导线沿一个方向缠绕30—50圈,两边留出10—15厘米,固定,以免松开。
2.把电磁铁连接电池,试着吸引下大头针等其他小型铁制物品,重复2—3次看能吸起多少根大头针?备注提升:电路短路的时间要短,否则会损坏电池,影响实验效果。
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组号:时间:年月日课题 2.电磁铁实验名称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组长实验类别分组组员实验材料一号电池2节、电池盒2个、导线1米、三寸钉、大头针、砂纸、指南针实验操作要点1. 组建一个电磁铁;2.用指南针的南北极分别靠近电磁铁检测南北极,重复多次测试自己的电磁铁的南北极;我们的发现:1.钉帽连接电池正极时:电磁铁的钉帽是()极,钉尖是()极;钉帽连接电池负极时:电磁铁的钉帽是()极,钉尖是()极;2. 钉帽连接电池正极,线圈顺时针方向缠绕,电磁铁的钉帽是()极,钉尖是()极;钉帽连接电池正极,线圈逆时针方向缠绕,电磁铁的钉帽是()极,钉尖是()极;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班级:第组时间:年月日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记录表我们的发现:建德市实验小学科学实验记录单时间:年月日班级:第组检验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电池节数关系的研究计划电磁铁磁力大小与线圈圈数关系实验记录表我们的发现: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杠杆尺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杠杆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 掌握杠杆尺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通过实验验证杠杆尺的测量准确性。
二、实验原理杠杆尺是一种基于杠杆原理的测量工具,其基本原理是杠杆平衡原理。
当杠杆两端所受的力矩相等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力矩可以表示为力乘以力臂,即F1×L1 = F2×L2。
其中,F1和F2分别为杠杆两端所受的力,L1和L2分别为力臂的长度。
三、实验器材1. 杠杆尺(含支架)2. 刻度尺3. 钩码4. 细线5. 托盘6.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将杠杆尺的中点固定在支架上,使杠杆尺保持水平。
2. 在杠杆尺的一端悬挂一个钩码,记录钩码的质量m1。
3. 在杠杆尺的另一端悬挂一个钩码,记录钩码的质量m2。
4. 将杠杆尺的另一端与刻度尺对齐,记录刻度尺的起始位置。
5. 移动钩码m2的位置,使杠杆尺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6. 记录钩码m2的位置,计算力臂L2。
7.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计算力F2 = F1 × (L1 / L2)。
8. 重复步骤2-7,进行多次实验,记录数据。
五、实验数据及结果实验次数 | 钩码质量m1 (g) | 钩码质量m2 (g) | 力臂L2 (cm) | 力F2 (N)-------- | -------------- | -------------- | ----------- | --------1 | 50 | 100 | 10 | 52 | 50 | 150 | 15 | 6.673 | 50 | 200 | 20 | 8.334 | 50 | 250 | 25 | 105 | 50 | 300 | 30 | 12.5六、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钩码质量m2的增加,力F2也随之增加。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力F2与力臂L2成正比。
实验结果表明,杠杆尺的测量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说明杠杆尺具有较好的测量准确性。
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杠杆,知道了杠杆尺的平衡规律, 实际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关于杠杆的知识,希望同学们 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拥有一双美的眼睛和一双灵活的 双手。
•
3、在另一侧确定动力点的位置,看看
在不同位置上需要挂多少钩码才能使杠杆保
持平衡,将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
•
4、改变阻力点的位置,重复第二步,
并做好记录。
5、填写记录表
使杠杆尺保持平衡记录表
阻力点
方法一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钩码(个)
动力点 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
钩码(个)
1、杠杆的概念?
知识回顾:
能绕一个支点旋转的棍子就成为杠杆。
2、起支撑作用的那点
——支点
3、人对杠杆用力的那点
——动力点
4、承受重物的那点
——阻力点
怎样使杠杆保持平衡
– [实验目的]
• 能用实验研究的方法找出使杠杆保持平衡 • 的规律。
• 实验:使用杠杆尺研究怎样使杠杆保持平 衡
• [器材]:杠杆尺、支架、底座、钩码(8)、 •
方法一
2
2
2
2
方法二
2
2
1
4
方法三
2
2
4
1
谁在用计算的方法验证一下: 2*2=2*2 2*2=1*4 2*2=4*1Leabharlann 思考:现在我们可以下结论了吗?
现在由同学们自己确定杠杆尺一侧的一个点为 阻力点,然后在任意一个位置挂砝码来验证一下。
我们找到的规律是什么?
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个)=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格)*钩码(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