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与园林第三章古代宫殿建筑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分析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主要特点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
中国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各朝统治格局的更替,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宫殿建筑完整而又完美的反映出了一个时代的建筑成就与经济状况,统治者们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凸显自己的皇权威严,体现封建王朝的至高无上的特点,表现以皇权为核心的等级观念,历代朝廷都倾尽全力,不惜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精心设计,精心打造皇宫宫殿建筑。
唐代作为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期,建筑的影响更波及到日本,高丽等国,长安城乃古代最为严整的格局帝都,大明宫更是故宫紫禁城的三倍,其建筑的宽广雄伟乃是空前绝后,明代是在农民起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权,朱元璋为巩固其政权,采取了众多的措施来发展生产力,发展工业,对外贸易,使明末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经济得到发展,建筑当然也随之进步,砖的发展,琉璃面砖,琉璃瓦质量的提高,新的定型木构架的形成,彩画、装修、装饰定型化使明代建筑达封建社会最为完善的时期,北京故宫就是最明显的例证。
粱思成说:“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
”我就以现存比较完整的明清宫殿建筑紫禁城来说说古代宫殿建筑!紫禁城紫禁城布局原则1. 中轴对称紫禁城宫殿建筑作为古典建筑的重要代表,明清时期宫殿规划的另一个重要原则是中轴对称。
古人尚中观念在宫殿营造上得到严格执行,重要建筑从南至北依次排开,布局严谨,秩序井然。
明清紫禁城的前朝三大殿、后三宫以及重要宫门、广场均分布在中轴线上,附属建筑位于两侧,这种布局充分体现了古代社会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
2.前朝后寝紫禁城在宫殿建筑中这项原则在周朝时已基本形成,一直延续下来。
前朝在古代称为“朝政用房”,后寝称为“寝居用房”。
从历代皇宫建筑群的规划可以看到,帝王处理朝政的殿堂总是建在宫殿的前面,生活起居以及娱乐部分总是建在后面,明清紫禁城的规划就是一个典范。
皇家建筑的宏伟景观故宫建筑的园林设计

皇家建筑的宏伟景观故宫建筑的园林设计皇家建筑的宏伟景观——故宫建筑的园林设计故宫,作为中国古代皇家建筑的典范,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群、精美绝伦的园林设计而闻名于世。
故宫建筑的园林设计,不仅展示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辉煌成就,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建筑与园林的独特融合。
本文将从整体布局、建筑风格和景观特点三个方面探讨故宫建筑的园林设计。
一、整体布局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其整体布局严谨合理,展现了古代建筑规划的高度精确和对功能合理性的追求。
首先,故宫整体布局以中轴线为主线,分为内外两重宫殿,呈南北对称。
中轴线由南至北依次经过午门、太和殿、中和殿,最终达到五凤楼。
整个布局以“天人合一”的理念为基础,将人的活动与自然的力量相融合,给人一种宏大而庄重的感觉。
其次,内外两重宫殿的布局相互呼应、相互烘托。
外朝建筑主要以供奉神灵的殿堂为主,如午门和太和殿;而内朝建筑则是皇帝和皇后宫殿的所在地,如乾清宫和坤宁宫。
内外两重宫殿的布局不仅彰显了皇家权威与辉煌,更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等级制度和分工原则。
二、建筑风格故宫建筑风格独特而瑰丽,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髓,体现了对称美和装饰美的追求。
首先,在整体风格上,故宫以黄色琉璃瓦和红墙为主要特色,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金碧辉煌和庄重典雅。
黄色琉璃瓦作为中国传统古建筑特有的材料,不仅具有保温隔热的功能,更赋予了宫殿金黄色的光辉,使故宫在日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耀眼。
红墙则象征着皇权和吉祥,给人一种权威和庄严的感觉。
其次,在建筑细部的装饰上,故宫采用了丰富的传统装饰手法,如琉璃、彩绘、雕刻等。
琉璃彩瓦的应用使得故宫建筑色彩绚丽多样,带来了视觉上的丰富感受;而精细的彩绘和雕刻则展示了中国古代工匠的卓越技艺和对细节的精益求精。
这些装饰元素的使用,不仅使故宫建筑更具艺术性,也彰显了皇家建筑的尊贵气质。
三、景观特点故宫建筑的园林设计注重自然与人文景观的结合,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景观特点。
智慧树《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教学大纲

《中国古建筑文化与鉴赏》教学大纲第一章匠心独具——中国古建筑特征中国古建筑因其具有鲜明的特征而在世界建筑发展史中具有重要地位。
建筑具有双重功能,一方面建筑为人们提供劳动、工作、生活、娱乐等的活动空间,这是它的物质功能;同时建筑又是一种构筑物、实体。
因此产生了形象好看与否的问题,所以建筑与绘画雕塑一样同属造型艺术的一个种类,只是表现方式不同,建筑不能表现出人物形象和具体的场景。
中国古代建筑如果与西方古代建筑相比,它们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所用材料不同,中国古代用木材,而西方古代用石材建造房屋,因而使建筑有了不同的外部形象。
例如同为陵墓,古埃及完全用石料筑造的金字塔和中国皇陵用木料建造的陵寝建筑具有完全不同的形象。
二是表现在对建筑形象的追求上,西方古代讲求建筑个体形象之高大、宏伟;而中国则讲求建筑群体形象之恢宏。
产生这些不同的原因既有技术的原因,也有文化上的原因。
中国古代建筑采用木结构体系,它的优点在于木材在采集、运输、加工、建造上都比石材方便、省工、省时。
同时由于木结构采用的是榫卯接口即属韧性连接,它能够承受突然性的冲击,所以木结构的防地震性能好,而石结构属钢性连接,遇地震很多易毁坏。
但木结构也有缺点即怕火、怕潮湿、怕小虫的侵蚀,历史上多少古建筑被火烧毁,所以中国早期建筑保留至今的很少,不如石结构建筑那样坚固耐久。
中国古代工匠选择了木结构,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创造出木结构的完整体系,并且对房屋从屋顶、梁架到门窗、台基都进行了美的加工,可以说将木材的应用发挥到了极致。
建筑艺术的特征建筑艺术与绘画、雕塑在造型上不同,画家、雕刻家可以做任意创作出不同的人物与场景,而建筑师不能任意创作出房屋形象,建筑形象首先决定于它的实用功能、所用材料和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与西方古代建筑比较中国与西方古代建筑在用木材与石材不同选择上也有文化上的原因。
在西方神权大于皇权,对神庙、教堂要求宏伟、永久,代代相传;在中国皇权大于神权,皇权朝代更替,毁旧立新,对建筑不求永久。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装饰部分)

?
灭
鸱 尾
鸱是?
鸱
虬
鲸鱼
唐朝:鸱吻
清朝:龙吻
太 和 殿
巨大
神兽
装饰
屋 顶
脊 饰
结语
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是如此的宏大而又精细,以至于其中的一砖 一瓦都蕴含着先人数千年的心血,我们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又如何可 以言尽。故不得已采用了这种全直观的方式加以呈现,望大家理解。 通过这次的研究,我们选取几个细小的方面来反映整个宫殿建筑在 历史中的演变,尽己所能的展现宫殿建筑的发展。伴随着宫殿在历 史中的变化,我们慢慢的对建筑的意义有了新的认知。所谓宫殿, 就是人们希望美好舒适生活的意志的凝聚。正是这种希望的扩大才 造成了历代宫殿在各个方面体现的变化。无论是规模的小大还是对 非常有中国特色的风水理论的重视深浅,抑或是建筑技术的进步和 装饰的演变,都指向于人们对美好明天的渴望。借由人们对建筑的 理解来理解建筑,是我们未曾设想的,却意外的成为本次研究的收 获。
陶辰悦
张亚丽
小 组 成 员
付呈敏
刘晓立
许文钰 王巍
张龙明
谢 谢 大 家
!
回顾一下哦!
中国 古代 宫殿 建筑 的发 展
—— 以汉 唐清 为例
一,简述:基本概况
二,布局:风水 三,技术:榫卯 四,பைடு நூலகம்饰:屋顶与脊饰 五,结语
《中国古建筑脊饰的文 化渊源初探》吴庆洲 《中国古建筑二十讲插图珍藏本》楼庆西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 店 2001年9 月版 《风水与城市》和《风 水与建筑》亢亮 亢羽编 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 1999 年2月版 特别鸣谢 :百科和 图片•等级渐臻
•硬山顶(卷棚顶?)
清 代
•9等: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 单檐歇山,卷棚歇山,尖山式悬山,卷棚 悬山,尖山式硬山,卷棚硬山 •新出现:套方,套圆,勾连搭,扇面,盔 顶,十字脊,盝顶等
第三章 帝王建筑

3.前朝后寝
秦统一中国后,在咸阳建造了规模空前的宫殿,分布在关中平原,广袤数 百里,布局分散:渭水之北有旧咸阳宫、新咸阳宫和仿照六国式样的宫殿,渭 水之南有信宫、兴乐宫和后期建造的朝宫——宏伟的阿房宫前殿,骊山有甘泉 宫,此外还有许多离宫散布在渭南上林苑中。其中阿房宫所遗夯土基址东西约 1千米,南北约0.5千米,后部残高约8米。西汉初期仅有长乐宫和未央宫两宫, 文、景等朝又辟北宫,武帝大兴土木建造桂宫、光明宫、建章宫。各宫都围以 宫墙,形成宫城,宫城中又分布着许多自成一区的“宫”,这些“宫”与“宫” 之间布置有池沼、台殿、树木等,格局较自由,富有园林气息。未央宫是汉帝 的主要宫殿,有隆重的前殿,供大朝、婚丧、即位等大典之用。现存前殿台基 残高达14米左右。
第三章 帝王建筑
第一节 宫殿建筑
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宫殿建筑则是其中 最瑰丽的奇葩。宫殿建筑又称宫廷建筑,是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 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 气势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不论在结构 上,还是在形式上,它们都显示了皇家的尊严和富丽堂皇的气派,从 而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建筑。几千年来,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修建 象征帝王权威的皇宫,形成了完整的宫殿建筑体系。
3.斋宫
斋宫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皇帝举行祭天大典前进行斋戒的场 所,位于祈谷坛内坛西南侧。宫内建有无梁殿、寝殿、钟楼、值守房和巡守歩 廊等礼仪、居住、服务、警卫专用建筑,均采用绿色琉璃瓦,以两重宫墙、两 道御沟围护。斋宫布局严谨,环境典雅,是中国古代祭祀斋戒建筑的代表作。 无梁殿即斋宫正殿,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无梁殿是皇帝白天斋戒场 所,殿内陈设朴素,明间所悬“钦若昊天”匾为乾隆皇帝御笔,表达了天子对 皇天上帝的虔诚之心。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

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是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的瑰宝,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
它们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特点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古代建筑以其庄严而富有艺术感的特点闻名于世。
典型的中国古建筑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建造材料,结构精巧,装饰华丽。
古代建筑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宫殿、寺庙、园林和民居等。
中国古代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作。
宫殿建筑以紫禁城为典型,其建筑布局严谨,宏伟壮观。
建筑师运用了许多独特的设计和建筑技巧,如“飞檐翘角”和“三进五进式”布局,使宫殿更加庄重和美观。
古代寺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重要的组成部分。
寺庙建筑旨在供奉神明或修行者居住,以它的宁静和庄严而闻名。
寺庙建筑通常由几个主要建筑物组成,如山门、天王殿和大雄宝殿。
这些建筑物常常用彩画和雕刻来装饰,营造出一种宗教氛围。
此外,中国古代建筑中的园林也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古代园林由人工湖泊、假山、花草树木等元素组成,旨在模拟自然景观。
园林的设计和布局讲究意境和动静结合,力求创造出富有诗意的环境。
苏州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它以其精致的布局和独特的景观设计而受到广泛赞誉。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本土,还对世界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和精湛工艺,吸引了众多外国游客和建筑师的关注。
许多著名建筑师汲取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灵感,将其应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中。
例如,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受到中国古代宫殿的启发,设计了著名的明斯特博物馆。
这种跨文化的艺术交流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理解。
此外,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世界各地许多园林都受到中国古代园林的影响,如日本的京都御苑和法国的凡尔赛宫花园。
这些园林通过运用中国古代园林的设计原则,创造出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氛围。
总结起来,中国古代建筑与园林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也对世界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PPT演示课件

东 晋 及 南 朝 建 康 宫 城 平 面 示 意 图
18
概治“伟隋
,
念唐 朝三沿唐
大 明
、朝用宫
宫 燕”西殿
复 原 图
朝(周建 )外天筑
的朝子宏19
太极殿复原图
20
唐含元殿复原图
/programs/view/4DPGb1mIio8/
大明宫/act/video.jsp?videoId=VIDE12066862293976291 7
98
仿秦宫殿
99
—魏晋南北朝. 宫室设计: 太极殿左右处理政务的东 西堂;中国式佛教宫殿建 筑成为最具有代表性建筑 艺术
100
—
.
个艺建隋 高术社唐 峰的 第 一会 建 筑中 国 封
隋代隆兴寺之摩尼殿
101
唐代大型宫殿建筑群 102
唐代宫殿复原模型
103
大明宫麟德殿复原图
104
浙江宁波保国寺大雄宝殿(宋) 105
62
63
64
交泰殿:内廷后三宫之一,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
间交泰殿为皇后千秋节受庆贺礼的地方。
清代,于此殿贮清二十五宝玺。
65
66
坤宁宫是内廷后三宫之一坤宁宫座北面南,面阔连 廊9间,进深3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明代是皇后的 寝宫。清顺治十二年改建后,为萨满教祭神的主要场所。 雍正以后,皇帝移住养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坤宁宫,坤 宁宫实际上已作为专供萨满教祭神的场所。
67
满人信奉萨满教,祭祀时,将活猪牵到坤宁
宫,在这里现场宰杀,然后剥皮、割解、再
放到坤宁宫的两口大锅里水煮。每年正月初
二,皇帝要钦点王公大臣“坤宁宫吃肉”,
吃过的人死后出殡的队伍里,可打出一块幡,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三章 中国古建筑基本知识

(三)封建社会建筑 1. 战国时期:砖的出现和应用 2. 秦汉时期: 木构成熟——抬梁式和穿斗式形成、斗拱普遍使
用 砖石建筑、拱券结构发展——我国古建体系基本
形成
Page 5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发展时期 最突出的:佛寺、佛塔、石窟 4. 隋唐时期——成熟时期 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 木结构的构件形式及用料规格化,砖石建筑进一步
Page 28
2. 歇山顶 是庑殿顶和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上
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四条 垂脊、四条戗脊组成。又称九脊顶。
Page 29
保和殿
Page 30
3. 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条正
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Page 31
4. 硬山顶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教学重点、难点:中国古代建筑的思想内涵与艺 术特色、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结构和建筑、布 局及装饰上的特点。
Page 1
第一节 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 史沿革
(一)原始社会建筑 早期:穴居、巢居 晚期: 北方——木骨泥墙 南方——干栏式木构
周口店
Page 2
半坡遗址
Page 3
(二)奴隶社会建筑 商朝——夯土技术比较成熟 西周——木构架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和使用
它向外出挑,可把最外层的桁檀挑出一定距离, 使建筑物出檐更加深远,造形更加优美、壮观。
它构造精巧,造形美观,如盆景,似花兰,又是 很好的装饰性构件。
Page 25
(四)屋顶 1. 庑殿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稍有弧
度,又称四阿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吉祥缸
指置于宫殿前、庭院中盛满清水以防火 灾的大缸。
6.铜龟、铜鹤 7.鼎式香炉
(二)室内陈设 1. 太平有象 2. 轩辕镜 3. 屏风 4.如意
第三节 现存的著名宫殿
一、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
结构古建筑群。 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基本
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 。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 平方米。总体布局延续了周代以来的“ 三朝五门”、“前朝后寝”之制,整个 建筑群轴线对称,层次分明,主次有序 。
故宫主体建筑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
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也称“前三殿”,是外朝的中心。
(三)隋唐宫殿
隋文帝一改汉晋以来的传统,恢复了周 制的“三朝五门”传统。整个隋唐时期 ,宫殿的主要建筑呈南北纵列布置,这 一形式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宫殿 布局的典型方式。
隋唐两代还流行建离宫。
在去离宫的路上,还建有大量行宫。
这些宫殿当中,最出名的是唐代大明宫 ,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 。
(二)左祖右社
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在宫殿右前方设 社稷坛。
(三)前朝后寝
所谓“前朝”,是指宫殿的前一部分是 皇帝处理政务、举行大典的区域,“后 寝”是指宫殿的后一部分是皇帝与后妃 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四)三朝五门
三朝五门制是古代宫殿建筑布局的最高 形式,从西周开始形成,一直延续至明 清时期。
沈阳故宫分成东、中、西三路。
东路为一组狭长的院落,院落北部是东 路的主体建筑大政殿。
中路为“前朝后寝”的格局。崇政殿是 中路的主体建筑。
文溯阁为西路的主体建筑,为皇帝读书 休憩的场所。
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从( )开始,宫殿专指帝王的居所。
A.商朝 朝
B. 西周 C. 秦朝 D. 汉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屋 顶,是清代等级最高的建筑,也是我国 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的宫殿,与山东 曲阜孔庙大成殿、山东泰安岱庙天贶( kuàng)殿并称为“东方三大殿”。
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 体,这三大建筑也被称为“后三殿”。
二、沈阳故宫
位于沈阳旧城中心,是清代开创者努尔 哈赤和皇太极建造并使用的宫殿。始建 于1625年,1644年清政权迁都北京后, 这里成为皇帝的行宫。
(四)五代、宋、辽、金、元宫殿
五代、宋、辽、金的宫殿建筑基本遵循 了“三朝五门”的建筑原则,主要建筑 都位于平行轴线之上,最重要建筑基本 上在中轴线上。
宋代宫殿规模不如唐代,常见“工”字 殿,即在前后两殿之间用廊相连接,形 成“工”字布局。宋代宫殿建筑还有一 个突出的创新点,即在宫城正门前向南 开辟宽阔的大街,路面分成三股,中间 为皇帝御道。
第三章 古代宫殿建筑
第一节 宫殿建筑的起源与发展
一、宫殿的含义 本处的宫殿指的是秦以前王侯的居所和
秦以后皇帝的居所。
(二)最早的宫殿建筑
1.夏代宫庙
我国最早的宫殿出现于夏代。当时的宫 殿与宗庙尚未完全区分,因此可称为宫 庙建筑。
夏朝的宫庙建筑被称为“世室”,其规 模已经很大,并至少在夏代晚期已形成 了“廊院格局”。
西周的宫庙建筑更为成熟,已呈明显对 称布局,功能丰富,成为此后历代帝王 宫殿建筑的蓝本。
宫庙建筑形成了“三朝五门”格局。
4. 春秋战国宫殿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建立起华 美的宫殿,并形成宫殿建筑的“高台式 ”特色,有“高台榭,美宫室”之说。
此时的宫殿仍为“三朝五门”格局,有 了明显的中轴线,多数宫殿区还筑有城 墙,形成后代所谓的宫城。
2.商代宫庙
商代的宫庙建筑比夏代又有进步。宫庙 中出现了重檐屋顶,说明商代的宫庙建 筑技术更先进、外观更宏伟。商代的宫 庙建筑已形成主从组合的建筑群。
3.西周宫庙
西周时期的宫庙建筑被称为“明堂”, 也称为“世室”或“重屋”,是古代天 子居住、生活、布政教、沟通天地祖先 的场所。这一明堂类建筑在后来就分别 演变成了宫殿和坛庙建筑。
2.石狮
宫殿大门前的石狮成对出现,一般为左 雄右雌。
3.日晷( guǐ )
日晷又称日影,是最迟在汉代就广为应 用的一种测日影定时刻的仪器,由晷盘 和晷针组成,晷盘上有刻度。
4.嘉量
嘉量是我国古代的标准量器,全套量器 从大到小依次为:斛(hu′)、斗、升、 合(gě)、龠(yuè)。
三、宫殿建筑的发展
(一)秦汉宫殿 秦汉以来,宫殿规模更加宏伟。秦始皇
统一全国后,大兴土木,修筑阿房宫, 开创帝王为自己建造大型宫殿的先河。
秦汉宫殿改变了周制“三朝五门”的格 局,往往大宫套小宫,形成宫中有宫但 又自成体系的格局,对后世产生深远的 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宫殿
魏晋南北朝时期,太极殿为大朝正殿, 一般位于整个宫殿建筑群的南北轴线中 央。正殿两侧建东西堂,供常朝及宴会 、居住用。这一格局被称为“东西堂照向背,向日为阳、背日 为阴。后扩展引申到相互对立或消长的 两种现象、事物、联系等。
古人认为,构成万物的基本要素是金、 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称为“五行 ”。
二、宫殿的内外陈设
(一)室外陈设 1.华表 华表是古代设在宫殿、城垣、宗庙、陵
墓、桥梁等建筑前,起标志或装饰作用 的巨大柱子,由立柱、方板及柱顶的蹲 兽等构成。
2. 在( )中发现的一个大房子是我国目前 为止发现的新石器时代建筑中面积最大、结构 最复杂、工艺最高、功能最多的一个建筑。
A. 大地湾遗址
B. 半坡遗址
渡遗址 D. 姜寨遗址
C. 河姆
3. 我国最早的宫殿出现于( )。
元代宫殿继承了宋代“工”字殿格局, 并有所发展。
(五)明清宫殿
古代宫殿建筑在明清时期达到一个高峰 ,目前也只有明清的宫殿保留至今,因 此,明清宫殿成为难得的古代宫殿建筑 的实证。
第二节 宫殿的布局与陈设
一、宫殿的布局 (一)中轴对称 宫殿的建筑一般都位于轴线上,主要建
筑位于纵轴线上,而最主要建筑则在中 间一根纵轴线(中轴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