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2)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2)

看在 到随 更后 为发 规现 整的 的二 廊里 院头 式另 建一 筑座 群殿 。堂 遗 址 中 , 可 以
在偃师二里头遗址以东五六公里处的尸沟 乡,发现了一座早商城址,考古学家认为 这是商灭夏之后所建的都城---毫,由宫城、 内城、外城组成。宫城中已发现的宫殿遗 址上下叠压3层,都是庭院式建筑,其中主 殿长达90m,是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 建筑遗址。 在湖北武汉附近黄陂县盘龙城,发现了另 一座商城遗址,城内东北隅有大面积的夯 土台基,上列平行布置的建筑3座,推测可 能是商朝某一诸侯国的宫殿遗址。 这是首次发现的前朝后寝分立的宫殿遗存。 F1、F2、F3三块建筑遗迹南北排列在一条 中轴线上。F1、F2为宫殿,F3为北廊庑。 F1:一座檐廊环绕的四室寝殿。 F2:一个大空间的厅堂,为处理政务的 “朝”。
东北部修建了大明宫,并将“大兴”改名为“长安”。 隋唐两京宫殿的布局方式主要为沿宫城中央的南北向轴线,按“三 朝五门”之制组织起一层层院落空间。 隋代营大兴城,宫内前朝一反汉至南北朝正殿与东西堂并列,即大 朝与常朝横列的布置,追绍《周礼》古意,比附三朝五门南北纵列 的布置方式,在中轴线上,于宫南正门内建太极、两仪两组宫殿。 唐承隋制,仅改殿门的名称。
南北朝
隋、唐至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即
封建社会中
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无论在城市建设、木架建
筑、砖石建筑、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方面都有巨大的发展。
隋朝在建筑上主要是兴建都城---大兴城和东都洛阳城,以及
大规模的宫殿和苑囿,并开南北大运河、修长城等。
唐代除沿用大兴、洛阳城中的隋代宫殿外,另外又在前者的
宫殿
宫殿是宫城及殿堂的总称,是帝王生活起居和听政理事之所, 具有居住和行政建筑双重特征。

中国古建筑欣赏2--宫殿

中国古建筑欣赏2--宫殿

宫殿建筑的四个发展阶段
宫殿建筑的四个发展阶段
殷商宫廷建筑的营造成就





方向的测定。(半坡下,以东向为主) 四阿重屋的创造。(《考工记》:“殷人重屋。”) 青铜构件与饰件。 建筑石雕。 织物装饰:堂被锦绣。 土砌块的推广。 木结构。
宫殿建筑的四个发展阶段

二、盛行高台宫室的阶段;
以土木结构为核心的土木混合结构,四面 依靠夯土墩台建屋,台顶上再建主体殿堂。 摆脱茅茨土阶进入一个新时期。
瓦在西周只应用于檐部和屋脊等重要部位, 到春秋战国时才广泛应用于宫殿建筑;
陕西咸阳宫遗址1号复原
宫殿建筑的四个发展阶段
陕西咸阳宫遗址1号复原
宫殿建筑的四个发展阶段
宫殿建筑的四个发展阶段

三、宏伟的前殿和宫苑相结合的阶段;

池沼、台殿、树木,布局自由,富有园林气息; 前殿又称为主殿,中央用于大朝,两侧用于常朝(东 西厢制度,后来发展为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东西堂制 度),并非周代采用的 “三朝纵列”的方式。 前殿宏伟,如汉代长安的主要宫殿——未央宫,前殿 台基残高14米左右,南北长350米左右,东西宽约200 米。
隋大兴宫—唐太极宫
掖庭宫是宫女居住和犯罪 官僚家属妇女劳动之处。大致 分三个区域,中部为宫女居住 区,其中也包括犯罪官僚家属 妇女。掖庭宫的北部为太仓, 西南部为内侍省所在地。内侍 省是宦官机构。
பைடு நூலகம்
隋大兴宫—唐太极宫
太极宫是初唐政事 活动的中心,高祖、太 宗在这里君临天下,成 就了一代圣制,“贞观之 治”政令皆由此地发出, 贞观君臣论政的许多著 名故事也都发生在这里。 高宗龙朔以后,政事活 动中心东移大明宫,然 中宗、睿宗、玄宗、僖 宗与昭宗仍有部分时间 在西内听政,这里仍保 留着唐代重要的政治中 心地位。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宫殿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宫殿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中国古代建筑宫 殿
目录
• 宫殿建筑概述 • 宫殿建筑的布局与结构 • 宫殿建筑的艺术特色 • 宫殿建筑的文化内涵 • 著名宫殿建筑介绍
01 宫殿建筑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宫殿建筑是指古代帝王居住和处 理朝政的建筑,是皇权的象征。
特点
宫殿建筑通常规模宏大、气势磅 礴,采用最高级的建筑材料和装 饰工艺,展现出皇家气派。
03 宫殿建筑的艺术特色
装饰艺术
雕梁画栋
宫殿建筑的梁、柱、檐等部位都 经过精美的雕刻和彩绘,展现出
高超的装饰艺术水平。
图案寓意
宫殿装饰中常采用寓意吉祥的图 案,如龙、凤、麒麟等神话动物, 以及牡丹、莲花等花卉,寓意富
贵、吉祥、幸福。
室内陈设
宫殿内部的家具、窗帘、地毯等 陈设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反 映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审美
彩画艺术
和玺彩画
01
宫殿建筑中最高等级的彩画,以龙、凤、狮子等为主题,色彩
鲜艳,构图建筑中较为常见的彩画,以莲花、牡丹等花卉为主题,色
彩柔和,构图灵活,给人以优美、清新之感。
苏式彩画
03
宫殿建筑中较为自由的彩画,以山水、人物等为主题,色彩明
快,构图生动,给人以活泼、自然之感。
宫殿建筑的历史沿革
01
02
03
秦汉时期
宫殿建筑开始形成规模, 注重建筑的空间布局和轴 线对称,如秦始皇的阿房 宫和汉长安的未央宫。
唐宋时期
宫殿建筑达到鼎盛,结构 更加成熟,装饰也更加华 丽,如唐长安的大明宫和 宋汴京的皇宫。
明清时期
宫殿建筑进一步发展,形 成了完整的建筑体系和风 格,如北京的故宫和沈阳 的故宫。
建筑色彩

《中国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国建筑史》课程笔记

《中国建筑史》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建筑的定义与功能1. 建筑的定义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空间和实体的组合,满足人类居住、工作、休闲、文化等多元化需求。

建筑不仅仅是物理空间的构成,它还承载着社会、历史、文化、技术等多重价值。

2. 建筑的功能(1)实用性:建筑最基本的功能是提供遮风避雨的场所,满足人们的日常活动需求,如居住、教育、医疗、商业、交通等。

(2)审美性:建筑通过其形式、色彩、材料、比例、尺度等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提升人们的审美体验。

(3)象征性:建筑常常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如权力、财富、信仰、身份等,成为社会地位和文化认同的标志。

(4)技术性:建筑是技术进步的产物,它体现了人类对材料、结构、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

(5)环境适应性:建筑需要适应不同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对象与方法1. 研究对象(1)建筑实体:包括古代宫殿、民居、寺庙、园林、城市、墓葬等各类建筑。

(2)建筑技术:如木构架、砖石结构、穹顶技术、装饰工艺等。

(3)建筑制度:包括建筑规范、城市规划、工程管理等。

(4)建筑文化:建筑与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的关系。

(5)建筑人物:历史上著名的建筑师、工匠、理论家等。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系统搜集和分析古代文献、典籍、地方志、建筑专著等,提炼建筑历史信息。

(2)实地考察法:对现存建筑进行详细的现场记录、测量和分析,了解建筑的实际状况。

(3)比较研究法: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进行比较,探讨其风格演变和相互影响。

(4)类型学研究法:对建筑进行分类研究,总结各类建筑的共性和特性。

(5)考古发掘法:通过对建筑遗址的发掘,揭示建筑的历史层次和结构特点。

(6)建筑复原法:根据历史资料和考古成果,对已不存在的建筑进行科学复原。

三、中国建筑史的研究意义1. 文化传承:中国建筑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建筑史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人文故事北京故宫在线阅读

人文故事北京故宫在线阅读

人文故事北京故宫在线阅读人文故事——北京故宫在线阅读北京故宫,作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然而,在我们走进故宫的同时,是否曾经想过故宫中隐藏着哪些人文故事?本文将带您走进北京故宫,在线阅读这些悠久历史中的人文故事。

第一章:宫殿梦幻之都在讲述故宫的人文故事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故宫的基本情况。

故宫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地带,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杰出代表。

故宫占地面积约为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共有大大小小的建筑物980余座,拥有9000多间房屋。

每个建筑,每个门窗,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故宫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代帝王的庄严威严,也能见证宫廷文化的繁荣与兴衰。

每一次踏入故宫,仿佛都进入了一个宏大的宫殿梦幻之都。

第二章:紫禁城的秘密花园故宫中最知名的地方莫过于紫禁城,它是宫廷的核心所在,也是帝王行宫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紫禁城的深处,隐藏着许多人文故事,比如“故宫的秘密花园”。

故宫的秘密花园位于宫廷的后半部分,由四个小花园组成:昆明湖、乐寿堂花园、长春真园和福寿花园。

这些花园各有特色,以其精美绝伦的园林设计和独特的建筑风格吸引着众多游客。

昆明湖是紫禁城内最大的湖泊,水面宽广,湖心孤岛上耸立着宝塔,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

乐寿堂花园以其精美的室内布局和外部园林设计而闻名。

长春真园则是一个以瞭望台、夏宫等建筑为主体的园林空间,展现了故宫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

福寿花园则以其华丽的建筑和壮丽的园林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第三章:历史文物的珍藏除了宏伟的建筑和美丽的花园外,故宫还是一个世界级的文物珍藏地。

故宫内收藏了大量的历史文物,包括文物、绘画、珍珠、瓷器、典籍等。

其中最有名的文物莫过于故宫博物院内的“乾隆御制瓷器”。

乾隆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富有文化素养的皇帝,他对瓷器的热爱使得故宫内收藏了大量由他亲自制作或者是下令制作的瓷器。

这些瓷器品类繁多,款式精美,堪称艺术的杰作。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赏析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赏析
此外,秦还修建了长城和秦始皇陵。
“一号宫殿”的复原想像图
“一号宫殿”遗址东西长60米,南北宽45米,高出地面约6米,利用土塬为 基加高夯筑成台,形成二元式的阙形宫殿建筑。它台顶建楼两层,其下各 层建围廊和敞厅,使全台外观如同三层,非常壮观。上层正中为主体建筑, 周围及下层分别为卧室、过厅、浴室等。下层有回廊,廊下以砖墁地,檐 下有卵石散水。室内墙壁皆绘壁画,壁画内容有人物、车马、动物、植物、 建筑、神怪和各种边饰。色彩有黑、赫、大红、朱红、石青、石绿等
白虎瓦当,白虎是战神、杀伐之神。白虎具有辟邪、避灾、祈丰及
惩恶的扬善、发财致富、喜结良缘等多种神力。之所以它叫白虎不是因 为它是白色,而是从五行中说的。但旧时也有认为白虎即是凶神,俗称 白虎煞。代表西方,秋季。
玄武瓦当,玄武瓦当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一种灵物。玄武的本
意旧时玄冥,武、冥古音是想通的。武,是黑的意思;冥,旧时阴的意 思。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乌龟。代表北方的灵兽,代表的季节是冬季。
陕西岐山凤雏村的宫殿遗址
遗址中发现有瓦片,这证明此处建筑已使用了瓦 山西岐山凤雏村出土的西周瓦
瓦当
瓦当是古代中国建筑
中覆盖建筑檐头筒瓦前 端的遮挡。特指东汉和 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 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 建筑附件。瓦当上刻有 文字、图案,也有用四 方之神的“朱雀”“玄 武”“青龙”“白虎” 做图案的,是屋檐最前 端的一片瓦为瓦当,瓦 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 型的挡片
所谓“左祖”,是在宫殿左前方设祖庙,祖 庙是帝王祭把祖先的地方,因为是天子的祖庙, 故称太庙;所谓“右社”,是在宫殿右前方设社 稷坛,社为土地,稷为粮食,社稷坛是帝王祭祀 土地神、粮食神的地方。
3、前朝后寝
前朝,是帝王上朝理政、举行大典的地方, 因位于整个建筑群的前部,称“前朝”。后寝 是帝王、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居的地方,因位 于建筑群的后部,称“后寝”。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教学课件 (一)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教学课件 (一)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教学课件 (一)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和独特的设计理念对世界建筑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种富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被纳入了高等教育的艺术专业课程中。

本文将介绍一份名为“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教学课件”的教育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知识。

第一部分:教学课件的结构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教学课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历史概述。

包括与汉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不同时期宫殿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2.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基本构造。

从门楼和大殿到厢房、亭台和花园等,详细介绍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各个构件及其特点。

3.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建筑材料。

讲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所使用的各类传统材料,主要包括木材、石材、土、砖瓦等。

4.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造型和装饰。

包括对古代宫殿建筑各种装饰手法的介绍,如雕、刻、画、砖、瓦、灯、钟等。

5.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文化内涵。

探讨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从建筑形式、装饰图案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

6.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实践应用。

引导学生在学习基础修为的同时,将所学知识实际应用于设计实践中,从而将教学内容提高到更加实际的层面。

第二部分:教学课件的优势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教学课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具有以下优势:1. 资料丰富。

课件中包含了大量的图片、图表和详细的文字说明,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历史、文化和技术。

2. 效率高。

通过教学课件的形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时间和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系统的学习体验。

3. 具有互动性。

教学课件采用了互动式教学的方式,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工具进行实时交互,更加自主地学习和探索。

4. 适应性强。

教学课件可以根据特定的学科、课程和知识点进行定制和调整,适合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学生使用。

第三部分:使用方法和效果中国古代宫殿建筑教学课件可以在课堂教学中、网络在线学习中、自主学习中等多种场合使用。

中国的古代宫殿

中国的古代宫殿

中国的古代宫殿中国的古代宫殿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展示了中国人民智慧和美学追求的结晶。

这些宫殿以其雄伟壮丽的建筑和精美的细节而闻名于世。

从最早的商代到清朝,中国的宫殿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每个朝代都留下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中国古代宫殿的演变及其在文化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一、商代和西周时期的宫殿建筑商代的宫殿建筑以殷墟遗址中发现的王城遗址为代表。

这些遗址包括母亲庙和太庙,展示了商代君主的权力和地位。

宫殿采用了石灰土砖和木质结构,墙壁上刻有精美的壁画,描绘了古代商朝的生活场景和宗教仪式。

而西周时期的宫殿则延续了商代的建筑特点,但也出现了一些创新,如更大规模的建筑和更丰富的装饰。

二、秦汉时期的宫殿建筑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他建造了著名的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展示了秦代宫殿建筑的浩大规模和雄伟风格。

汉代时期,宫殿建设更趋完善,宫殿规模更大,结构更复杂。

这些宫殿分为前殿、后宫和御花园等部分,各个区域都有独特的功能和建筑特点。

汉代的宫殿建筑融合了中原文化和西域文化的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风建筑风格。

三、唐代宫殿建筑的繁华盛世唐代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巅峰时期。

长安城(现在的西安市)是当时的都城,建有宏伟壮丽的皇宫和大量的寺庙。

唐代宫殿建筑注重以金碧辉煌和丰富多彩的色彩装饰,表达皇权的庄严和富丽堂皇的气势。

著名的大内宅和太和殿是唐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作品,至今仍然令人惊叹。

四、明清时期的宫殿建筑明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宫殿建筑保持了唐代的风格,并融入了一些后来的创新。

北京的故宫是明代宫殿建筑的典型代表,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结构严谨,规模宏大,分为前殿、中殿和后宫等部分。

明代宫殿建筑注重对称和红色装饰,表达皇权和稳定的权威。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宫殿建筑延续了明代的风格,并增加了一些满族的传统元素。

颐和园和圆明园是清代宫殿建筑的杰作,它们展示了满汉文化的融合与共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2-10
“一号宫殿”的复原想像图
图2-11
一号宫殿剖面图
图2-12 四号宫殿遗址
图2-13 阿房宫的铺地砖
上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 道毋饥人”的模印字样
2 、汉 汉代在建筑上的突出表现为木架建筑渐趋成熟,砖石建筑和拱券结 构有了很大发展。汉代是确立斗拱在中国木构件建筑体系重要地位的时 期。从明器上能看到汉代斗拱的特点(图2-14)。
第二章 非壮丽无以重威” “非壮丽无以重威”(一)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
宫殿是中国发展最为成熟、成就最高、规模最大的建筑,是中国 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 “宫”字首见于殷墟甲骨文 宫
图2-1
一、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宫殿 1 、夏 夏代的宫殿建筑在布局上初步形成了将建在夯土台上的殿堂用 廊院围绕起来的“廊院格局”,以后的宫殿建筑大都继承了这种格 局,由此形成了中国建筑体系的一大特色。 河南偃师二里头、被称作“一号宫殿”的夏代建筑群,是我国 目前发现得最早的宫殿建筑。(图2-2) 2 、商 殷商王朝的建筑技术更为先进,其建筑的规模、体量都较过去 更雄伟、复杂,建筑群组织更严密、系统,建筑类型也更多样化。 商代中期的城市郑州商城中发现的宫殿遗址,它向我们揭示了 商代宫殿的面貌(图2-3)。其外现古拙简洁但其建筑形象依然沿续 图 了夏代的“茅茨土阶”、“四阿重屋”。
元代的宫殿继承了前朝的“工”字殿格局,又在台基形式 上有所发展。 元大都宫殿主殿 大明殿 大明殿复原图(图2-27)。 大明殿的复原鸟瞰图(图2-28) 故宫的汉白玉台基(图2-29)
图2-27
大明殿
图2-28
大明殿复原图
图2-29
汉白玉台基
五、明清宫殿建筑 1、明清宫殿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最后一个发展阶段。这一时 期,中国古代建筑在单体建筑的技术和造型上日趋定型,但在建 筑群体组合、空间氛围的创造上,却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中华文化的无价之宝; 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天坛 ——沟通天地的神妙艺术。 明清宫殿继承了宋元宫殿的一些特点,总体布局原则依然延 续历代宫殿所遵循的“三朝五门”制度,同时也有所调整和发展。 这主要表现为简化院落层次,突出主要殿宇在宫殿建筑群中的地 简化院落层次, 简化院落层次 位,进而强化宫殿空间序列的艺术感染力。北京故宫充分体现了 进而强化宫殿空间序列的艺术感染力 明清两代以建筑群体结构组织空间的高超艺术。
4、春秋战国 其主要特征为高台建筑——“高台榭,美宫室”。 春秋战国时期的高台建筑可分为两类:一是将建筑建 在夯土台的顶上,一是围绕夯土台建造多层建筑。(图2图 8)是这一时期的建筑复原图。 春秋战国时期,瓦已经普遍使用(图2-9)。且在一 些遗址中还出土了砖及质地坚硬、表面有花纹的空心砖。 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技术和艺术都取得了飞跃性的进 展,中国传统的建筑体系初步形成。
图2-52
乾清门
图2-53
后三殿
图2-54
乾清宫
图2-55
御花园
图2-56
御花园中的铜香炉
图2-57
钦安殿
图2-58
御花园的地面图案
图2-59
角楼
图2-60
角楼
沈阳清故宫 沈阳故宫的建筑等级、规模和华丽程度都远不及北京 故宫,其建筑风格朴实粗犷,带有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其布局分为三路,中路以崇政殿 崇政殿为主,是主体部分; 崇政殿 东路以大政殿 大政殿为主;西路以文渊阁 文渊阁为主,是皇帝读书看戏 大政殿 文渊阁 的场所。 凤凰楼(图2-61) 东路的主殿大政殿(图2-62、63、64) 。
太和殿(2)
建筑大师: 建筑大师:梁九
图2-42
吻兽
图2-43
屋脊饰件
图2-44
槅扇
图2-45
槅扇局部
太和殿皇帝宝座
图2-46
太和殿藻井
图2-47
中和殿
图2-48
前三殿
图2-49
三大殿台基
图2-50
螭首
图2-51
保和殿北面御道
建筑大师冯巧: 建筑大师冯巧:生卒年月不详,明代皇家御用建筑师。现存故宫前三殿的 中和殿、保和殿是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由冯巧主持重建的。 样式雷家族: 样式雷家族:始祖雷发达(1619—1693),今江西永修人,清初应募为宫廷 服役。康熙年间,在重建太和殿工程中表现突出,被封为工程营造所长班,负责 宫廷建设。因其技能卓越,被誉为“上有鲁班,下有长班”。其子雷金玉继承父 业,参与了圆明园的建设。直至清末,雷家前后有六代人都供职于清廷,负责建 造故宫、三海、圆明园、静宜园、承德避暑山庄、清东西陵等重要工程。雷家施 工前均以1/100或1/200的模型做设计,模型用草纸板热压而成,称“烫样”,所 以雷家人被誉为“样式雷”。现在,这些烫样还有部分保存于故宫,对研究清代 官式建筑有重要意义。 清代编修了《工程做法则例》,用以官式建筑的建造标准,其中将建筑分 为72种类型,对每种类型的尺度、用料都做了严格的规定。与宋代的《营造法式》 相比《工》显得过于死板,缺乏必要的灵活变通,因此很难发挥工匠在单体建筑 上的创造力。其实“样式雷”家族以“烫样”模型来推敲建筑设计,就是在单体 建筑已经趋于定型的基础上追求群体的创新。可见,建筑群体关系的营造是明清 这个时代的主题。千篇一律的单体建筑和变化万千的群体,是明清官式建筑的显 著特点。
紫禁城(图2-30),南北长961米,东西宽 紫禁城 753米,环以10米高的城墙,城墙外是宽52米的护城河。 这是一个由许多大小不等的院落空间靠轴线关系、对 称关系组合起来的庞大建筑群。其中轴线上,由南向北按 顺序分布着大清门、千步廊、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 门、前三殿、乾清门、后三殿、、御花园、神武门等,它 们是故宫建筑中最重要的部分。 中轴两侧有东西六宫,东西五所等众多辅助性院落。 太庙和社稷坛分列于故宫的左右,即左祖右社。
图2-4 陕西岐山 凤雏村的宫殿遗址
图2-5
山西岐山凤雏村出土的西周瓦
图2-6 瓦 当
图2-7
“三朝五门”(或“五门三朝”)
是周代宫殿的布局制度。“三朝” 指外朝、中朝(治朝)、内朝(燕朝), 分别是君王举行颁诏、受俘等大礼,日 常办公、居住之所;“五门”即皋门、 库门、雉门、应门和路门。“三朝五门” 制度从建筑布局上讲就是沿纵深布置层 层门禁,门内为不同职能的宫殿建筑, 以满足君王不同的需要。因年代久远, “五门”的排列顺序每有争议。
唐 唐代的宫殿除了延用隋代大兴、洛阳城中的宫殿外,还修 建了大明宫等。唐代的建筑艺术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盛唐 盛唐 风格” 比例宏大宽广, 风格 ,具体体现在建筑上,即比例宏大宽广,造型富于弹性和张 比例宏大宽广 在稳重大方中又不失轻灵潇洒。 力,在稳重大方中又不失轻灵潇洒。
大明宫 大明宫周长约7600米,面积约3.2平方公里。其轴线 上的主要殿宇为正殿含元殿,后为宣政殿、紫宸殿,宫内还有专门 用于宴会的麟德殿,大明宫的北部是以太液池为中心的皇家园林。 大明宫图(图2-22) 为大明宫玄武门与重玄门的复原想像图(图2-23) 含元殿(图2-24) 麟德殿(图2-25)
图2-8
春秋战国时期建筑复原图
图2-9
战国时期的瓦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宫殿 1、秦 秦始皇好大喜功,在建筑上也颇有作为。统一中国后,秦建造 了阿房宫等众多宫室,使咸阳城“自雍门以东至泾渭,殿屋复道周 阁相属”。 这一时期的宫殿建筑一味追求穷奢极欲的享乐和壮丽庄严的逼 人气势,以表现至高无上的皇权,其建筑规模空前庞大,如秦始皇 修建的阿房宫和诸座离宫别馆,多依山傍水连绵百里。 此外,秦还修建了长城和秦始皇陵。 秦咸阳宫殿建筑遗址中“一号宫殿”的复原想像图(图2-10) 其剖面图(图2-11); “四号宫殿”的遗址(图2-12) 阿房宫的铺地砖(图2-13)。
图2-30
紫禁城
图2-31
天安门
图2-32
华表
建筑大师: 建筑大师:蒯祥
图2-33 (1) 千步廊与大清门
图2-33 (2) 千步廊与大清门
图2-34
清末的天安门及其狭长的广场
图2-35
午门
图2-36
太和门
图2-37
太和门全景
图2-38
太和门回看午门
图2-39
太和殿(1)
图2-40
图2-14 汉代明器中的斗拱
⑴宫殿 未央宫 未央宫位于西汉长安城西南,整个宫殿面积5平方公里, 占全城的1/7。宫内主要有前殿、宣室殿、温室殿、昭阳殿、柏梁台等 大量殿宇建筑。它的建筑特点是屋角平直无起翘,建筑造型质朴简洁, 体量雄伟,气势恢弘。 建章宫 汉武帝修建,号称“千门万户”,宫内有高50丈的神明 台,井干楼,有太液池,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等象征海中 仙山的建筑。太液池旁还有高20丈的渐台,其规模同样宏大,壮丽无 比。 清人所绘的建章宫图(图2-15)。
图2-15
清人所绘建章宫图
⑵坛庙 “礼制建筑 礼制建筑”即泛指中国源于原始崇拜和祖先崇拜观念的祭祀建筑, 礼制建筑 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重要建筑类型,既非宗教建筑,也不是供实际使用的 建筑,可以“准宗教建筑”来定位。 明堂 又称“世室”、“重屋”,是古代天子居住、布政教、沟通 天地祖先的场所,其功用相当于后代的宫殿和坛庙的总和。“明堂”的 概念十分复杂而含混,大致是一种用于祭祀天地神祗和祖宗的综合性的 祭祀建筑。 古人所画的周代及秦代的明堂平面图(图2-17) 汉武帝的明堂复原想像图(图2-18) 汉平帝明堂(图2-19、20) 王莽宗庙 (图2-21)
图2-17 周、秦明堂图
图2-18
汉武帝的明堂复原想像图
图2-19
汉平帝明堂复原图
图2-20
汉平帝明堂——太室
图2-21
王莽宗庙
3、魏晋南北朝 从东汉末年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不稳 定、战争破坏严重、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一个阶段。在这300多 年的时间里,社会生产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的创造和革新方面 也远远落后于两汉,主要是继承和运用了汉代的成就。 三、隋唐时期的宫殿 隋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代之一,中国传统建筑的技 术与艺术在这三百多年间达到了一个伟大的巅峰。 隋 隋代建有东西二京,西都大兴城,东都洛阳,城内都有 正式的宫殿,而洛阳城内的宫殿建于隋炀帝继位之后,其华丽壮 观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大兴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