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_二年级上册_第一单元_语文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第一单元的教学反思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复习第一单元的教学反思

复习第一单元的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可以查缺补漏,让学生熟练的掌握基础知识。

今天我上了一节第一单元基础知识的复习课,我觉得本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复习这个单元中,有很多描写秋天的好词好句,
一、各环节设计的紧凑,重点突出
本节课我是按照以下几个环节设计的。

首先,复习二类字,因为学生二类字已经掌握了,但有个别字音易读错。

所以,我直接出示易错字音,并让学生读一读。

然后出示新题型,让学生找出每组中的一个错误的读音。

然后,复习一类字,出示词组,找学生领读,同桌互查读。

再出示易错字音,老师领学生写易错字。

接着,将老师归纳出来的形近字、同音字、多音字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互查给这些字组词。

最后就是出示分层练习,巩固所过的知识。

二、注重课堂反馈,提高时效性
本节课中,我注重每个环节的反馈,关注学困生。

比如,在同桌组词时,让同桌每个人组一个词,听的同学要做出判断。

这样,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也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同时,也帮助了学困生更好的掌握基础知识。

但课后反思本节课,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1、在二类字的处理上,时效性不够强,如果老师出示易错字音时,让同桌互相读一读就好了,这样也可以发现哪个字音是特别易错的。

2、在一类字词领读时,因为词语比较多,我只找了一个学生领读,如果多找几个学生领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发言面也会更广些。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这组教材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主要由《识字1》、《秋天的图画》、《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古诗两首》、《语文园地一》组成,是一组实施美育的优秀教材。

《识字1》收集了描写秋天的景色、气候与丰收景象的三组四字词语。

《秋天的图画》是一篇百字左右的短文。

文章虽短,却勾画了一幅秋天山野的美丽图画,道出了劳动创造美的真谛。

《黄山奇石》一课图文并茂,描述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读后让人感到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植物妈妈有办法》是一篇介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的科普小作品,它以拟人的手法、韵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读来朗朗上口。

让孩子们在领略植物王国奇事的同时,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奇妙。

《古诗两首》选取的是苏轼的《赠刘景文》与杜牧的《山行》,是两首描写深秋时节美景的古诗。

《语文园地一》鼓励孩子们由文中走向生活,走进秋天,走进大自然然,去发现美、创造美、展示美!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识记生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体会美好的生活是勤劳的人民创造的,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2、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与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单元重难点重点:1、掌握本单元生字、新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的美好,领略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3、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美,用自己的心灵积淀美,并付诸实践。

难点:1、引导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在识字阅读的过程中积累词汇。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出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勤劳的人们创造的。

课时安排本单元教学13课时。

识字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

2、初步掌握联系生活实际,边读边想象画面,从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积累词语的兴趣。

2023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3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

2023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册)简介本教案为2023年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共包含全册的教学内容。

主要涵盖课文研究、语言知识、阅读理解、写作等方面内容,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 掌握每篇课文的内容和主题,理解课文中的基本知识和情感表达。

2. 研究并巩固汉字和词语的认读和书写。

3. 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课文的整体理解和细节把握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用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大自然的声音1. 课文研究:研究课文《牧童笛声》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2. 语言知识:练认读和书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3. 阅读理解:进行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练。

4. 写作:以大自然的声音为主题,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练。

第二单元:我的家乡1. 课文研究:研究课文《水乡小镇》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2. 语言知识:练认读和书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3. 阅读理解:进行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练。

4. 写作:以自己的家乡为主题,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练。

第三单元:寻宝之旅1. 课文研究:研究课文《谁是小寻宝》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2. 语言知识:练认读和书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3. 阅读理解:进行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练。

4. 写作:以寻宝之旅为主题,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练。

第四单元:小小消防员1. 课文研究:研究课文《小小消防员》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2. 语言知识:练认读和书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3. 阅读理解:进行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练。

4. 写作:以小小消防员为主题,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练。

第五单元:我是画家1. 课文研究:研究课文《我是画家》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2. 语言知识:练认读和书写课文中的生字和词语。

3. 阅读理解:进行与课文相关的阅读理解练。

4. 写作:以我是画家为主题,鼓励学生进行简单的写作练。

教学方法1. 教师引导讲解: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表达。

2017-2018学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7-2018学年最新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7-2018学年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一单元(课文)1. 《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设计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塘、群、灰、捕、迎、龟、裳、碧、鼓”这9 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3.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如“披”“露”“鼓”。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通过生字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课上通过字、词训练及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三)注意体现创新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几个生长阶段的挂图打乱次序,请学生辨析,依次排列,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

在课下可到池塘边细致观察小蝌蚪、青蛙的样子,了解它们是怎样发生的变化。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

(二)难点:1.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2.了解“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3.理解小青蛙在寻找妈妈过程中心情及身体上的变化。

4.通过教师引导学习第二段,掌握自学三、四段的方法。

(三)疑点:了解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当成妈妈。

(四)解决方法:通过读鲤鱼妈妈的话及描绘青蛙样子的句子,使学生了解到乌龟与青蛙不同,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同时通过朗读使学生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心情十分急切,所以错把乌龟当妈妈。

三、课时安排: 3 课时。

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1.将本课应掌握的字、应理解的词、句训练到位。

2.进行朗读训练及指导。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作业 备课素材)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优秀教学设计(含反思 作业 备课素材)

1.小蝌蚪找妈妈【教学要求】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2.能联系生活实际和结合上下文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

理解课文内容,回答课后问题。

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3.通过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学重点】1.能正确、规范地书写10个生字,能听写课后12个词语。

理解趋向动词“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的用法,能用“露着、披着”等动词分别说一句话。

2.能借助图片、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表示动作的词语,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塘、脑”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教”,会写“两、就”等10个字,会写“快活、哪里”等8个词语。

初步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2.学习生字,写好“宽、孩、跳”三个字。

教具准备课件,新词卡片,实物展台,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昨天,老师捡到了一张“寻人启事”,你们想看看吗? (课件出示2:小蝌蚪找妈妈图文):我是小蝌蚪,可我不知道我的妈妈是谁?请你们帮我找找妈妈吧!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蝌蚪找妈妈》。

(板书:小蝌蚪找妈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板书课题: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怎样找妈妈?找到妈妈了吗?3.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准确,试着从课文中找出答案。

二、预习检查,学习字词过渡: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个小故事。

(课件出示3:预习要求)A.结合图画,自由读文,读通顺流利。

B.读正确生字新词。

C.读好长句子,读准节奏和停顿。

1.图片中,哪地方介绍了小蝌蚪的样子?(指名看图)说说小蝌蚪的样子。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1教学目标:1.运用综合识字法认识本课九个生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识字的能力。

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10个生词,提高观察能力和写作水平,根据所问问题理解词义。

2、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能根据通过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情感态度目标中,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善于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物,树立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运用综合识字法认识本课九个生词,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识字的能力。

2、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10个生字,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苏珊的帽子(板书),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感知,谁能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苏珊得了癌症,接受了三个月的化疗,失去了美丽的金发。

她感到很难过,但是她的老师理解她,她的同学尊重她。

终于,她开心地笑了。

2、这篇课文与本单元的其他几篇课文有什么不同?(批读文)你从文中的批注当中知道了什么?3、读了课文,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①谁是苏珊?苏珊为什么要戴帽子?②苏珊戴上帽子后的心情怎样?4、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么苏珊和帽子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呢?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品读课文,并在课文中进行批注。

5.课件展示:批量阅读的几种常用方法。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请参考老师提供的几种常用的阅读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第一段,边读边思考,并批注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老师发现大家的批注都做的很不错,谁愿意把自己的批注说给大家听呢?生:我从一二句中知道了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但她身体里长了一个小小的肿瘤。

生:我在“小小”“竟”“三个月”“更瘦小”“掉光了”这些词语下面加了“。

”我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了苏珊小小年纪就要经受癌症化疗这些大人们都难以忍受的痛苦和折磨,苏珊是多么的不幸。

生:我在“落”下面加了“。

”因为它是个多音字。

二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

二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文姓氏的表达形式。

2.能够正确运用姓氏称呼他人。

3.能够初步理解《古诗三首》中的诗意。

4.能够正确书写《古诗三首》中的汉字。

二、教学重点1.掌握中文姓氏的表达形式。

2.理解《古诗三首》中的诗意。

3.正确书写《古诗三首》中的汉字。

三、教学内容1.中文姓氏的学习。

2.《古诗三首》的教学。

四、教学准备1.教师备课笔记。

2.课本《二年级语文》。

3.课件及多媒体设备。

4.学生练习册。

五、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教师通过展示课件上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中文姓氏的表达形式。

2.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姓氏吗?有没有听说过什么姓氏?”第二步:学习中文姓氏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常见的中文姓氏,并引导学生认读。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列举自己认识的中文姓氏。

第三步:运用姓氏称呼他人1.教师播放示范视频,演示如何使用姓氏称呼他人。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称呼。

第四步:理解《古诗三首》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并进行简要讲解。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朗读,并分组讨论诗意。

第五步:正确书写汉字1.教师向学生展示《古诗三首》中的汉字片段,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2.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应的汉字书写练习。

第六步: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2.学生完成练习,并相互交流讨论答案。

六、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寻找更多的中文姓氏并了解其来源和意义。

2.扩展学生对《古诗三首》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创作。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认识了中文姓氏,学会了运用姓氏称呼他人。

通过学习《古诗三首》,让学生初步品味了诗意,提高了学生对于汉字书写的正确性。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进一步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9篇)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9篇)

二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教案(优秀9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8个汉字,并会口头组词,会写4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并试着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1、学会8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农、当、午、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1、理解诗句的含义。

2、体会到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

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1、师生共同观察课本插图,交流:你看见了什么?2、导入新课,共同板书课题。

二、解诗题1、引导学生结合插图,理解“锄禾”的意思。

2、结合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难读的字),自读古诗。

三、读诗句1、指名读诗,生生评价,相机展示生字、词语,小游戏巩固。

2、教师范读,注意读出节奏。

3、带领学生打停顿符号,再带读,体会节奏。

四、明诗意1、学习第一二行:1)引导学生将画面与诗句联系起来;2)再读诗句,想象画面,并用朗读表现;3)联系生活加强体验。

2.第三四行:1)指名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你对诗中的哪些词不太理解?(估计学生会说“盘中餐”、“皆”)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试着理解这两句诗。

(有谁知道碗里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2)指导朗读:解释“辛”的含义,体会农民伯伯的辛苦。

在此基础上,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五、悟诗情1、配乐读诗:男女生赛读,齐读。

2、师生交流:通过这首诗,你有哪些收获?六、学写生字展示生字,学生争当识字小高手,共同学习:禾、午、辛、苦。

七、总结、拓展1、总结本课收获;2、作业:背诵这首古诗并把它编成一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古诗两首锄禾看:辛苦想:珍惜教学反思:1、应注意学生的读音,尤其是“l和n”;2、在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时,应注意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3、对“古诗”的理解,低年级只要理解为“古代的诗”即可,而非“古体诗”;4、情境教学时,音乐很重要,但何时起,何时收,更重要;5、生字教学中,形近字的出现时机很重要,应该及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识字一教学目标:1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3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教学准备:自制生字卡片、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孩子们,过了炎热的夏天,我们走进了凉爽的秋天。

秋天的景象真美呀,就像一幅多彩的图画。

二、读中识字。

12词语。

3染、淡、登、翠、爽、壮”。

)45 同桌卡片抽读。

三、朗读感悟。

1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画面。

2 分组试读,互相帮助,力求读正确。

3出示秋天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4 学生边读边想象,联系大自然实际,整体感悟词语的意思。

5 多种形式读。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美读,要求读得有感情。

(3)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四、在读中巩固识字。

1一读。

23 自编字谜,在编字谜、猜字谜的过程中自主识字。

五、在应用中巩固识字。

1(组词语)。

2六、在写中巩固识字1 认读字音。

2 根据规律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如,“宜”与“实”,上边都有一个宝盖儿,区别在于“宜”的下边是个“且”,“实”的下边是个“头”。

3 分组说说自己喜欢的记字方法。

4 说说难写的字和容易写错的字。

5 师范写,学生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注意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

6 学生练习。

七、实践活动“庆丰收”: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民收获了粮食瓜果,我们收获了词语。

分小组整理收集到的秋天的词语,在班上展示、交流,看谁获得了词语大丰收。

关于秋天的词语一叶知秋春种秋收春兰秋菊春花秋月秋色宜人秋风过耳秋风萧瑟秋雨绵绵秋收立秋中秋节板书设计金秋时节景色宜人层林尽染叠翠流金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秋高气爽山河壮美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教学后记:在没有多媒体的情况下,就利用文中的插图,以及我们农村孩子平时特有的生活经验,在充分发挥其作用的前提下,让孩子重组语言,然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1.《秋天的图画》教学要求:1、会认8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准备:1、生字词卡片2、课文插图教学重点:1、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书写8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秋天的美,感受勤劳的人们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大家还记得吗?现在赶快去秋天的果园里摘苹果,谁能准确而且大声地读出苹果后面的词语,这个苹果就属于你啦!(玩游戏:摘苹果,复习上一课学过的词语)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哎呀,看到果园里的果子都熟了,大家都知道,秋天来了。

你还能从哪些地方发现秋天来临了呢?(指名学生发言)2、师述:有一位神奇的画家,他用手中的画笔为我们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就是“秋天的图画”,同学们想去看看吗?让我们一起乘坐“红叶号”列车开始一次愉快的旅行吧!大家检查一下,该带的4样法宝(眼、口、耳、心)都带齐了吗?(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眼--(生)仔细看,(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耳--(生)认真听(师)会学习的小朋友会带上自己的口--(生)大声说(师)最重要的是带上自己的心,去体会秋天的美丽,好啦,老师要带领小朋友们出发啦!3、出示课题,齐读。

出字谜:“四四方方一间房,里面住着冬姑娘。

”(图)出示“图”字的卡片(苹果状),反复读后组词。

三、初读感知:1、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读准字音。

不会认的字做上记号。

读一读。

3、再读课文说说自已了解了什么,最喜爱哪些句子。

4、学生朗读自己最喜爱的句子。

四、再读理解:1、出示图片,图上画了没结果的树、光秃秃的庄稼地、高粱杆,老师画的这幅图画名字叫做《秋天的田野》,你们觉得怎么样?少了些什么呢?2、自己读读第二句话。

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3、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苹果、梨、稻子、高粱。

谁能上来贴一贴,帮老师完成这幅画?4、他贴的对吗?要求学生抓住“挂起、露出、翻起、举起”四个词贴一贴、评一评。

5、梨树上怎么会挂起了灯笼?苹果为什么有红红的脸颊?稻田里怎么会像大海一样翻起波浪?难道高粱上燃起了大火?这是怎么回事?启发学生体会比喻句。

师小结: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

梨树上的梨又大又黄,好像挂上了灯笼。

你能用“好像”说句话吗?6、指导学生有感情得朗读,提示朗读课文“四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

边读边想像秋天田野的美景。

7、出示插图,提示相关景物,指导学生背诵。

8、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呢?自读第四句。

指名读。

思考: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第二课时一、导入: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大家能够把秋天的图画读得像图画一样,这一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读读这篇文章,现在谁想来有感受情地读一读呢?2、指名读,其他同学听评。

3、小朋友你们能看着图画有感情地背诵下来吗?组织学生先自已试着看图背诵,再指名背诵。

以多种形式比赛背,反复背,男女生比赛,小组比赛,单个背。

二、认识生字词语小组学习。

1)组长安排活动:抽查生字读的准不准,课文读得顺不顺,还有哪些字不会认,互相帮助。

交流记忆生字的好办法。

2)组长检查后给组员记成绩:表现最好的用绿色在书上课题旁画一个笑脸,有进步的画一个黄色的笑脸,还要努力的用红色画一个笑脸。

(“小组自学红绿灯”)3)教师四处巡视,了解各组学习情况,重点帮助能力较差的学生。

根据组长的表现来发出“笑脸”(标准与上面相同)4)小组交流:小组擂台赛如1组组长随意挑战另一组组员的生字认读情况。

如4组组长挑战7组组员读书情况,两组学生一人读一句“开火车”,看哪一组的同学读得好。

如6组同学交流自己觉得很棒的记忆生字的好办法,3组同学可以挑战他,说说自己觉得比他更好的方法。

梨、笼、浪、燃都是形声字,启发学生根据形声字的规律来记忆。

梁--粱高粱本是粮,米字底下藏。

桥梁应是“梁”,木头来帮忙。

勤、劳--都有个力字,说明要想做一个勤劳的人,就要多出力。

小结:自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梨树是木,灯笼有竹,波浪是水,高粱为米,燃烧要火,勤劳靠力。

5)教师重点检查几个能力较差的学生读生词卡“图画”“梨树”“脸颊”“波浪”“高粱”“燃烧”“勤劳”。

三、学写生字。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4个左右结构的字,是哪四个字呢?2、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3、自由“读贴”,说说你的发现(怎么记,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等)4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灯”字的“火字旁”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作”字右边上面第一横较长,二、三横较短。

4、师应学生要求范写其中两个字(是学生感觉到比较难写的字)5、生仿写,6、指名演板,大家来评一评。

7、生练写这四个字。

板书设计:梨树挂起灯笼苹果露出脸颊秋天的图画稻海翻起波浪高粱举起火把大雁排成人字教学后记:我在教学中重点抓住“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个句子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秋天的美。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体会秋天丰收的热闹情景与人们喜悦的心情。

2.黄山奇石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著名的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姿态各异的奇石,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找出各节中概括节意的句子,了解并体会各节是如何围绕概括句写具体的。

3.掌握本课15个生字,积累课后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10个。

4.学习用“每当……就……”的句式造句。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节。

教学重点:读懂每一节意思,了解怎样围绕中心把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难点:认识先概括后具体的结构段式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小黑板: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山上有许多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给它们起了有趣的名字。

2.师用曲线划出“黄山风景区”。

同学们,你们去过黄山风景区吗?请你来谈谈。

3.师介绍:“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的精辟评价。

古人还有“天下名景集黄山”之说。

1990年,黄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黄山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风景区的面积约154平方公里,有大小72个山峰,其中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三大主峰都在海拔1800米以上。

黄山有四绝,即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

(1)“闻名”是什么意思?“闻名中外”是什么意思?(2)除了黄山风景区闻名中外,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风景区或成就闻名中外?3.理解“奇特”奇特什么意思?黄山风景区什么很奇特?(石头)板书:奇特这篇课文写的就是黄山风景区奇特的石头。

4.板书课题:*15、黄山奇石(奇特)二、范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用“——”划出,交流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15.黄山奇石金鸡叫天都(奇特)五老奔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四、自学课文1.自学生字;2.标序号,读通课文;3.完成课后2、3题。

检查自学:1.注意“状”和“琴”的写法。

2.“形”和“雄”的部首(右边)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交流课后2、3题。

“每当……时候……就”的上半句表示时间,后半句是说在这样的时候,谁(或者什么)会产生什么情况。

“就”是连接词,并且还有必然性的意思。

五、熟读课文,理解第一节1.小组朗读课文,理解第一节两句话分别写了什么?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2.交流:第一句:地理位置。

第二句:写山上多奇石,人们根据它们的形状,通过想象和联想,给它们起了一些有趣的名字。

既点明了题意,又有“启下”的作用,同时又是全文的总起。

3.齐读课文。

六、布置作业1.抄词并家默;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指名5人分节朗读,要求读通句子,说说:课文介绍了哪些奇特的石头?2.交流板书:仙桃石猴子观海3.黄山奇石金鸡叫天都(奇特)五老奔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二、学习课文(一)第二节“仙桃石”让我们来读懂这一节的意思。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节,弄清每句话的意思。

2.指名读,讨论理解:仙桃石奇特在哪里?请你用曲线划出有关词句。

归纳板书:①形状像桃子;②巨大;③似乎是从天上仙人那儿飞下来的;④险,“只有底部一小块挨着下面的石盘子”;⑤牢,尽管它与下面的山石接触面很小,但它还是“牢牢地站在那里”。

3.在引读和提问中理解:看到形状像桃子一样的巨石,就会使人想象到——(它似乎……落地太快)。

因为它飞得太急,落地太快,所以——(只有……石盘子)。

因此第2、3两句是作者的想象。

第3句是什么关系的句式?(因果)通过想象将“仙桃石”神化的两个词是——(似乎、也许),突出了仙桃石的奇,也使文章生动有趣。

(继续读)尽管——(这样……)还是——(牢牢……)。

这组关联词是什么关系的句式?(转折)进一步写出了“仙桃石”之奇。

其中的“这样”就是指——(只有……石盘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