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概论3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概论第3讲

信息安全概论第3讲
对所有用户的与安全相关的行为进行记录,以便对系统的安全进行审计。 与安全相关的事件检测,包括对明显违反安全规则的事件和正常完成事 件的检测。其处理过程首先是对事件集合给出一种定义,这种定义是关于 事件特征的描述,而这些特征又应当是易于捕获的。一旦检测到安全相关 的事件,则进行事件报告(本地的和远程的)和存档。 安全审计则在专门的事件检测存档和系统日志中提取信息,进行分析、 存档和报告,是事件检测的归纳和提升。安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改进信息 系统的安全策略、控制相关进程,同时也是执行相关的恢复操作的依据。 对于分布式的事件检测或审计,要建立事件报告信息和存档信息的语义和 表示标准,以便信息的交换。 目前经常提到的漏洞扫描和入侵检测都属于事件检测和审计的范畴。
为进行访问的实体和被访问的实体划分相应的安全等级、范围,制定访 问交互中双方安全等级、范围必须满足的条件(称为强安全策略)。这种机 制与访问控制表或能力表机制相比,信息维护量小,但设计难度大。
此外,在访问控制中有时还需要考虑时间及持续长度、通信信道等因素。
2.2.4 数据完整性
有两类消息的鉴别:数据单元的完整性鉴别和数据流的完整性鉴别。
第2章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2.1 技术体系结构概述 2.2安全机制 2.3 OSI安全体系结构 2.4应用体系结构 2.5 组织体系结构与管理体系结构
概述
信息安全体系
信息安全体系就是为了从管理、技 术上保证安全策略得以完整、准 确地实现,包括:
1. 技术体系 2. 组织体系 3. 管理体系
保证提供的是安全机制之所以是安全的所依据的假设条件。如果你相信这些 条件能满足,则安全机制就是可信的。反之,如果不相信这些条件能得到满 足,则系统未必是可信的。
作业
1.本章所述的安全机制中,按照防护、检测、恢复来分类。

《信息安全原理与技术(第3版)》教学大纲

《信息安全原理与技术(第3版)》教学大纲

作者:郭亚军、宋建华、李莉、董慧慧定价:39.50元ISBN:9787302450078《信息安全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号:86310015课程中文名称:信息安全概论课程英文名称:Information Security Conspectus二、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信息安全课程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和电信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框架和技术;本课程重点学习密码算法的基本原理;数字签名,认证协议;Kerberos;X.509认证服务;公钥基础设施;PGP;IP安全体系结构;安全套接层和传输层安全入侵检测原理;防火墙的设计原理等知识。

使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能够独立进行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和工作。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单元密码技术简介[知识点]1.信息安全概述2.安全服务模型以及信息安全模型;3.对称密码模型与分组密码原理;4.数据加密标准;5.公开密码体制的基本原理与RSA算法;6.密钥管理和数字签名;7.消息认证和hash函数;[教学内容]了解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以及基本模型,理解对称加密原理,公钥加密原理以及密钥管理。

理解hash函数原理以及数字签名原理。

[重点](1) 数据加密标准;(2) 高级加密标准;(3) RSA算法;(4)密钥管理;(5)hash函数;(6)数字签名。

[难点](1)数据加密标准;(2)高级加密标准;(3)hash函数.[教学要求]1、了解服务、机制与攻击意义,了解在安全服务模型和信息安全模型。

2、理解对称密码模型;理解密码攻击类型。

3、理解古典加密技术原理:代换技术、置换技术。

4、掌握信息安全的数学基础。

5、理解分组密码原理。

6、理解数据加密标准加密过程和分组密码设计原理。

7、理解高级加密标准以及RC6的加密过程。

8、理解流密码的工作原理,了解RC4的加密原理和过程。

9、理解分组密码的工作模式。

信息安全概论(PDF)

信息安全概论(PDF)

第三章公钥密码技术第三章 公钥密码技术11.公钥密码概述2.公钥密码学的理论基础3.公钥密码算法4.密钥交换5.公钥密码算法的应用公钥密码体制的发现是密码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替代和置换vs 单向陷门函数–单钥vs 双钥–保密通信vs 保密通信、密钥分配、数字签名和认证动机–密钥分配问题–数字签名问题起源-1976年,W. Diffie和M. E. Hellman发表论文“New Directions in Cryptography”非对称–公钥:公开–私钥:保密功能–保密通信、密钥分配、数字签名和认证公钥可以公开传播;运算速度较慢公钥密码体制的基本思想两个密钥中任何一个都可以用作加密,而另一个用作解密已知公钥计算私钥计算困难,已知私钥计算公钥相对容易 已知公钥和密文,私钥未知情况下计算明文困难公钥密码的一般过程 系统初始化阶段公钥密码的一般过程(Cont.) 保密通信阶段1.公钥密码概述2.公钥密码学的理论基础3.公钥密码算法4.密钥交换5.公钥密码算法的应用第三章 公钥密码技术2计算复杂度与公钥密码计算复杂度-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P问题和NP完全问题-P类问题:多项式时间可判定-NP类问题:非确定性程序在多项式时间内判定 密码与计算复杂度的关系-一些NP完全问题可作为密码设计的基础单向陷门函数一个单向陷门函数()f X 要满足下面的条件:它将一个定义域映射到一个值域,使得每一个函数值都有一个唯一的原象;同时,函数值计算很容易而逆计算是困难的,但是如果知道某个陷门t 后,逆计算是容易的。

即 ()Y f X = 容易1()X f Y −= 困难知道陷门t 后,1()t X f Y −= 容易单向陷门函数的数学问题 分解整数问题-大整数的素分解问题:RSA离散对数问题-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问题:ElGamal-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问题:ECC 背包问题1.公钥密码概述2.公钥密码学的理论基础3.公钥密码算法4.密钥交换5.公钥密码算法的应用第三章 公钥密码技术3公开密钥算法公钥算法的种类很多,具有代表性的三种密码:基于离散对数难题(DLP)的算法体制,例如Diffie-Hellman 密钥交换算法;基于整数分解难题(IFP)的算法体制,例如RSA算法;基于椭圆曲线离散对数难题(ECDLP)的算法体制;RSA算法MIT的Ron Rivest, Adi Shamir和Len Adleman于1977年研制,并于1978年首次发表分组密码理论基础:Euler定理安全性基于分解大整数的困难性应用最广泛的公钥密码算法基本的数论知识基本的数论知识(Cont.)定理3.5:若n>=1,gcd(x,n)=1,则存在c使得。

信息与网络安全概论(第三版)CHD12 网络安全

信息与网络安全概论(第三版)CHD12 网络安全

140.123.103.205 1212
12
信息与网络安全概论(第三版)
应用层网关
• 封包过滤无法防止伪造IP地址。 • 应用层网关防火墙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这类的 攻击发生,它针对每一种不同的网络协议均利 用代理程序(Proxy)来模拟网络连接的来源和目 的端。当内部用户与外部网络间要进行通信连 线时,双方不直接进行封包交换,而是将之连 接到一个代理者或中继站来完成封包交换,以 此避免直接收到封包。
外部网络 140.120.“.”
10
信息与网络安全概论(第三版)
状态检测防火墙
• 又称为动态封包检测防火墙(Dynamic Packet Filter) • 不仅检查封包的报头内容,而且会去检查封包 传送的前后关联性 。
• 这种类型的防火墙会建立一个连接状态表 (Connection State Table),用于记录每一个数据流 中封包的前后关联,每一笔记录代表一个已建 立的连接,之后根据前后关联来检查每一个新 收到的封包,并判断此封包是新连接还是现有 连接的延续。
•入侵检测系统可以说是网络系统的第二道防线。
24
信息与网络安全概论(第三版)
12.3.1 入侵检测系统的功能
入侵检测系统判定是否为异常行为,有以下4种情况: – 正确判定正常(True Positives)
• 当一个正常的行为发生,入侵检测系统可以正确地判定其 为正常行为。
– 正确判定异常(True Negatives)
18
信息与网络安全概论(第三版)
单接口防御主机架构(续)
防御主机
外部网络 封包过滤 路由器 内部网络
19
信息与网络安全概论(第三版)
双接口防御主机架构
•双接口防御主机与单接口防御主机的不同之处在 于双接口防御主机安装了两片网卡:一片连接内 部网络,另外一片连接至外部网络。 •安装两块网卡的目的就是隔离外部网络及内部网 络,避免直接做封包传递。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信息安全概论复习资料

1、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理念的三个阶段(信息保护-5特性,信息保障-PDRR,综合应用-PDRR+管理)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

三个阶段:(1)信息保护阶段:信息安全的基本目标应该是保护信息的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抵赖性。

(2)信息综合保障阶段--PDRR模型保护(Protect)、检测(Detect)、响应(React)、恢复(Restore)(3)信息安全整体解决方案:在PDRR技术保障模型的前提下,综合信息安全管理措施,实施立体化的信息安全防护。

即整体解决方案=PDRR模型+ 安全管理。

2、ISC2的五重保护体系,信息安全体系-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国际信息系统安全认证组织(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Certification Consortium,简称ISC2)将信息安全划分为5重屏障共10大领域。

(1).物理屏障层(2).技术屏障层(3).管理屏障层(4).法律屏障层(5).心理屏障层信息安全体系-三个方面: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信息安全组织机构体系、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划分为物理层安全、系统层安全、网络层安全、应用层安全和管理层安全等五个层次。

1)物理安全技术(物理层安全)。

该层次的安全包括通信线路的安全、物理设备的安全、机房的安全等。

2)系统安全技术(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该层次的安全问题来自网络使用的操作系统的安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操作系统本身的缺陷带来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身份认证、访问控制、系统漏洞等;二是对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问题;三是病毒对操作系统的威胁。

3)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层安全)。

主要体现在网络方面的安全性,包括网络层身份认证、网络资源的访问控制、数据传输的与完整性、远程接入的安全、域名系统的安全、路由系统的安全、入侵检测的手段、网络设施防病毒等。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1. 引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使用、披露、干扰、破坏或篡改的一系列措施。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的概念、意义和基本原则。

2. 信息安全的概念信息安全是指保护信息及其相关系统和服务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保护信息的机密性是指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访问和使用信息;保护信息的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被意外篡改或损坏;保护信息的可用性是指信息可以在需要时被合法的用户访问和使用。

3. 信息安全的意义信息安全的保护对于个人和组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意义:3.1 维护个人隐私在现代社会,个人的隐私权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信息安全的保护能够防止个人信息被未授权的人获取和使用,维护个人的隐私权。

3.2 保护国家安全信息安全的保护不仅仅关乎个人,也关乎国家的安全。

在军事、政府和企业领域,保护重要信息的机密性和完整性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来说至关重要。

3.3 维护商业利益对于企业而言,保护商业秘密和客户信息的安全是维护商业利益的关键。

信息安全的保护可以防止竞争对手获取关键商业信息,保护企业的利益。

4. 信息安全的基本原则信息安全的实现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包括:4.1 保密性保密性是指对于敏感信息的限制访问和披露。

保密性可以通过加密算法、访问控制和权限管理等技术手段来实现。

4.2 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保护信息不被意外篡改或损坏。

完整性可以通过数据完整性校验、数字签名和哈希算法等手段来实现。

4.3 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信息可以在需要时被合法的用户访问和使用。

可用性可以通过灾备和容灾技术、备份和恢复策略来实现。

4.4 不可抵赖性不可抵赖性是指防止信息的发送方和接收方否认彼此的行为。

不可抵赖性可以通过数字签名和时间戳等手段来实现。

4.5 可追溯性可追溯性是指对信息的来源和传递进行追踪和审计。

可追溯性可以通过日志记录和审计功能来实现。

南开24年秋季《信息安全概论》作业参考三

南开24年秋季《信息安全概论》作业参考三

24秋学期《信息安全概论》作业参考
1.PKI系统的核心是什么?
选项A:CA服务器
选项B:RA服务器
选项C:安全服务器
选项D:数据库服务器
参考答案:A
2.AES算法正式公布于哪一年
选项A:1982
选项B:1992
选项C:2002
选项D:2012
参考答案:B
3.在计算机系统中可以用做口令的字符有多少个?
选项A:75
选项B:85
选项C:95
选项D:105
参考答案:C
4.以下哪项是公开密钥密码算法?
选项A:DES
选项B:AES
选项C:RC5
选项D:RSA
参考答案:D
5.《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将信息系统划分为几个等级?
选项A:1
选项B:3
选项C:5
选项D:7
参考答案:C
6.Windows系统的SAM数据库保存什么信息?
选项A:账号和口令
选项B:时间
选项C:日期
选项D:应用程序
参考答案:A
7.在CC标准中,要求按照严格的商业化开发惯例,应用专业级安全工程技术及
思想,提供高等级的独立安全保证的安全可信度级别为
选项A:EAL1
选项B:EAL3
选项C:EAL5
选项D:EAL7
参考答案:C
8.在面向变换域的数字水印算法中,DCT算法是一种
选项A:离散傅里叶变换算法
选项B:离散余弦变换算法
选项C:离散小波变换算法
选项D:最低有效位变换算法
参考答案:B
9.CIH病毒是一种
选项A:传统病毒
选项B:蠕虫病毒
选项C:木马
选项D:网络钓鱼软件。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王峰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Email:wangfeng_scu@ Office:6412课程信息学时(54):讲授:42;实验:10;复习:2。

考核方式:笔试:70%;平时:30%(考勤+实验+课程论文…)。

教材:陈克非,黄征.信息安全技术导论.电子工业出版社.参考书冯登国,赵险峰. 信息安全技术概论. 电子工业出版社.石志国.信息安全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课程论文要求 字数:正文(不包括图)>4000参考文献:>5篇内容:集中深入讨论一个问题时间:考试之前(纸质)写作规范严禁抄袭课程要求了解信息安全方面存在的基本问题和解决方法 掌握加强信息安全的基本技术掌握信息安全工程与管理的基本概念了解有关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法规本课所需前序课程本书是计算机、通信及信息管理等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需要学习的前序课程是高等数学、近世代数、计算机网络和操作系统。

这些课程与本课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原因大学生离不开信息和信息系统信息世界充满了信息安全威胁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普遍比较薄弱信息安全意识应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最基本的信息素养 各类信息安全需求不断增长,信息安全人才非常缺乏目的熟悉信息安全的主要研究领域了解信息安全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相关知识获得相关引导培养识别信息安全威胁、规避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 提高基本的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增强信息安全道德伦理和法制观念Best wishes for you!如果你恨他,让他来学习信息安全!能够亲身感受信息安全威胁的人是痛苦的!如果你爱他,让他来学习信息安全!能够有效保护自身信息安全的人是幸福的!第一章 信息安全概论11.信息安全概述2.信息安全现状3.安全威胁4.安全策略5.安全技术6. 安全标准7.信息安全发展趋势展望信息安全概念ISO对信息安全的定义在技术上和管理上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填空题 3套
1.对于容灾系统来说,所包含的关键技术有数据存储管理、数据复制、灾难检测、系统迁
移和__灾难恢复_5个方面。

2.一个最常见的网络安全模型是__PDRR模型__。

3.放置计算机的房间内,湿度最好保持在__40%~60%__之间,湿度过高过低对计算机的可
靠性与安全性都有影响。

4.对称加密算法又称传统密码算法,或单密钥算法,其采用了对称密码编码技术,其特点
_文件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_。

5._DoS_攻击是通过对主机特定漏洞的利用攻击导致网络栈失效、系统崩溃、主机死机而无
法提供正常的网络服务功能。

6.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需求有:完整性、保密性和__可用性___。

7.开展网上银行有两大保障:技术保障和__法律与规范__。

8.目前 RAID技术大致分为两种:基于硬件的RAID技术和基于_软件__的RAID技术。

9.机房三度要求是:环境安全、温度、_湿度_和洁净度。

10.对称加密算法的安全性依赖于_密钥的安全性_。

三、判断题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三个层次是安全立法、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

这三个层次体现了安
全策略的限制、监视和保障职能。

(√)
2.影响计算机实体安全的主要因素有: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自身的脆弱性因素;各种自
然灾害导致的安全问题;人为的错误操作及各种计算机犯罪导致的安全问题。

(√)3.安装杀毒软件后,计算机不会再被任何病毒传染了。

(×)改正:计算机安装杀毒软件后对未知的病毒不能防止。

4.计算机病毒的检测要从检查系统资源的异常情况入手。

防治感染病毒的途径可以分为
两类:用户加强和遵守安全操作控制措施;使用硬件和软件防病毒工具。

(√)
5.发现计算机病毒后,较为彻底的清除方法是格式化磁盘。

(√)
四、简答题
1.访问控制的含义是什么?答:系统访问控制是对进入系统的控制。

其主要作用是对需要访问系统及其数据的人进行识别,并检验其身份的合法性。

2.什么是计算机病毒?答: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计算机程序”,它不仅能破坏计算机系统,而且还能够传播和感染到其它系统。

它通常隐藏在其它看起来无害的程序中,能生成自身的复制并将其插入到其它的程序中,执行恶意的行动。

3.简述计算机病毒的特点。

答:1)刻意编写人为破坏:计算机病毒是人为编写的有意破坏、严禁精巧的程序段。

2)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具有再生和传染能力。

3)夺取系统控制权:计算机病毒能够夺取系统控制权,执行自己设计的操作。

4)隐蔽性:病毒程序与正常程序不易区别,代码短小。

5)潜伏性:可长期潜藏在系统中,传染而不破坏,一旦触发将呈现破坏性。

6)不可预见性:病毒代码钱差万别,执行方式也不尽相同。

4.简述数据保密性。

答:数据保密性是网络信息不被泄漏给非授权的用户和实体,信息只能以允许的方式供授权用户使用的特性。

也就是说,保证只有授权用户才可以访问数据,限
1
制非授权用户对数据的访问。

五、计算题3套
1.在凯撒密码中,密钥k=7,制造一张明文字母与密文字母对照表。

答: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HIJKLMNOPQRSTUVWXYZABCDEFG
2.将下列S盒补充完整,并计算二进制数110110通过该S盒的二进制输出,写出计算步骤。

S-盒
解:补充S盒:
计算110110的输出:
行号:(11)2 =3
列号:(1011)2=11
对应的数:12
二进制表示:1100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