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概论PPT
合集下载
《信息安全概述》PPT课件 (2)

(1). 早在20 世纪初期,通信技术还不发达,面对 、 电报、 等信息交换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人们 强调的主要是信息的保密性,对安全理论和技术的 研究也只侧重于密码学,这一阶段的信息安全可以 简单称为通信安全,即COMSEC(Communication Security)。
1.4 信息安全发展的过程
1.2 信息安全的概念
A. 信息安全就是关注信息本身的安全,而不管 是否应用了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手段。信 息安全的任务是保护信息资源,以防止偶然 的或未授权者对信息的恶意泄露、修改和破 坏,从而导致信息的不可靠或无法处理等。 这样可以使得人们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的 同时损失最小。
1.2 信息安全的概念
前言
A. 上述事实说明,在信息时代,信息系统的安全 性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利用计算机 进行信息犯罪已经侵入到政府机关、军事部门、 商业、企业等单位。
B. 如果不加以遏制,轻则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 重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国家的 安全,所以信息安全已经引起许多国家,尤其 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他们不惜在此领域投 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达到提高计算 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目的。
要保证信息的安全就必须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 以上的种种威胁。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采取何种防
范措施都不能保证信息的绝对安全。安全是相对的,
不安全才是绝对的。
1.4 信息安全发展的过程
信息安全自古以来就是受到人们关注的问题,但在 不同的发展时期,信息安全的侧重点
和控制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大致说来,信息安全在 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3个阶段。
前言
1988年11月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学生罗伯 特·莫里斯释放多个蠕虫病毒,造成因特网上近 6 000台主机瘫痪,据称损失高达几千万美元。
1.4 信息安全发展的过程
1.2 信息安全的概念
A. 信息安全就是关注信息本身的安全,而不管 是否应用了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手段。信 息安全的任务是保护信息资源,以防止偶然 的或未授权者对信息的恶意泄露、修改和破 坏,从而导致信息的不可靠或无法处理等。 这样可以使得人们在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的 同时损失最小。
1.2 信息安全的概念
前言
A. 上述事实说明,在信息时代,信息系统的安全 性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利用计算机 进行信息犯罪已经侵入到政府机关、军事部门、 商业、企业等单位。
B. 如果不加以遏制,轻则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 重则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国家的 安全,所以信息安全已经引起许多国家,尤其 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他们不惜在此领域投 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达到提高计算 机信息系统安全的目的。
要保证信息的安全就必须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 以上的种种威胁。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采取何种防
范措施都不能保证信息的绝对安全。安全是相对的,
不安全才是绝对的。
1.4 信息安全发展的过程
信息安全自古以来就是受到人们关注的问题,但在 不同的发展时期,信息安全的侧重点
和控制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大致说来,信息安全在 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3个阶段。
前言
1988年11月2日,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学生罗伯 特·莫里斯释放多个蠕虫病毒,造成因特网上近 6 000台主机瘫痪,据称损失高达几千万美元。
网络信息安全概述(共45张PPT)精选

第七页,共45页。
数据加密的基本过程包括对称为(chēnɡ wéi) 明文的可读信息进行处理,形成称为 通常防火墙是一组硬件设备,即路由器、主计算机或者(huòzhě)是路由器、计算机和配有适当软件的网络的多种组合。
(2)允许任何用户使用SMTP往内部网发电子邮件; 在RSA密钥体制的运行中,当A用户发文件给B用户时,A用户用B用户公开的密钥加密(jiā mì)明文,B用户则用解密密钥解读密文,其特点是:
数字证书是网络通信(tōng xìn)中标识通信(tōng xìn)各方身份信 息的一系列数据,即为用户网络身份证。通常由国家或国际 间认可的权威机构制作、发放和管理,成为CA(Certifacate Authority)中心。数字证书的格式通常遵循ITU X.509国际 标准。 X.509数字证书的内容包括:
权限。 目录安全控制 对目录和文件的属性进行控制,以使不同用户对相同的目录和文件
具有不同的读、修改、删除、写的权限。
第三页,共45页。
• 属性安全控制 • 网络资源中的文件、目录应设置合适的属性。 • 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控制 • 设置对网络服务器的使用,包括接入口令、访问时间等 • 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 • 记录对网络资源、网络服务器的访问记录。 • 网络端口和结点的安全控制 • 对网络端口和结点的接入、操作信息(xìnxī)的传输采用加密和
第五页,共45页。
病毒(bìngdú)的传播伴随着信息资源的共享。
第六页,共45页。
数据加密是计算机安全的重要部分。口令加密是防止文件 中的密码被人偷看。文件加密主要应用于因特网上的文 件传输,防止文件被看到或劫持。 电子邮件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快捷便宜的通信方式, 但电子邮件是不安全的,很容易被别人偷看或伪造。为 了保证电子邮件的安全,人们采用了数字签名这样的加 密技术,并提供了基于加密的身份认证技术,这样就可 以保证发信人就是信上声称的人。数据加密也使因特网 上的电子商务(diàn zǐ shānɡ wù)成为可能。
数据加密的基本过程包括对称为(chēnɡ wéi) 明文的可读信息进行处理,形成称为 通常防火墙是一组硬件设备,即路由器、主计算机或者(huòzhě)是路由器、计算机和配有适当软件的网络的多种组合。
(2)允许任何用户使用SMTP往内部网发电子邮件; 在RSA密钥体制的运行中,当A用户发文件给B用户时,A用户用B用户公开的密钥加密(jiā mì)明文,B用户则用解密密钥解读密文,其特点是:
数字证书是网络通信(tōng xìn)中标识通信(tōng xìn)各方身份信 息的一系列数据,即为用户网络身份证。通常由国家或国际 间认可的权威机构制作、发放和管理,成为CA(Certifacate Authority)中心。数字证书的格式通常遵循ITU X.509国际 标准。 X.509数字证书的内容包括:
权限。 目录安全控制 对目录和文件的属性进行控制,以使不同用户对相同的目录和文件
具有不同的读、修改、删除、写的权限。
第三页,共45页。
• 属性安全控制 • 网络资源中的文件、目录应设置合适的属性。 • 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控制 • 设置对网络服务器的使用,包括接入口令、访问时间等 • 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 • 记录对网络资源、网络服务器的访问记录。 • 网络端口和结点的安全控制 • 对网络端口和结点的接入、操作信息(xìnxī)的传输采用加密和
第五页,共45页。
病毒(bìngdú)的传播伴随着信息资源的共享。
第六页,共45页。
数据加密是计算机安全的重要部分。口令加密是防止文件 中的密码被人偷看。文件加密主要应用于因特网上的文 件传输,防止文件被看到或劫持。 电子邮件给人们提供了一种快捷便宜的通信方式, 但电子邮件是不安全的,很容易被别人偷看或伪造。为 了保证电子邮件的安全,人们采用了数字签名这样的加 密技术,并提供了基于加密的身份认证技术,这样就可 以保证发信人就是信上声称的人。数据加密也使因特网 上的电子商务(diàn zǐ shānɡ wù)成为可能。
信息安全概论ppt课件

插入伪造的事务处理或向数据库加入记录
可编辑ppt
14
可编辑ppt
15
计算机入侵的特点(4)
攻击者必备的三点 • 方法(method):技巧、知识、工具或能实施攻
击的其他方法 • 机会(Opportunity):完成攻击的时间和入口 • 动机(Motive):攻击的原因。
可编辑ppt
16
防御方法(1)
计算机网络
可编辑ppt
1
信息安全基础
可编辑ppt
2
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1)
保护信息和保护钱财的差异
信息
钱财
规模和可移动 性
避免物理接触 的能力
资源价值
设备小,可移动 性强 简单
高低不同
庞息安全面临的挑战(2)--安全是什么?
➢ 与保护有价物品的系统进行对比 • 预防:警卫、警报系统;
查远程机器的安全体系,是出于改进的愿望,这种分 析过程是创造和提高的过程。) • 不断追求更深的知识,并公开他们的发现,与其他人 分享;从来没有破坏数据的企图。
可编辑ppt
22
黑客的定义( Hacker)
现在:
• 学会如何闯入计算机系统的人; • 试图入侵计算机系统或使这些系统不可用; • 是指怀着不良的企图,闯人甚至破坏远程机器系统完
29
采用的安全技术
• 防火墙
98%
• 反病毒软件
98%
• 反间谍软件
78%
• 基于服务器的访问控制列表
70%
• 入侵检测系统
68%
• 传输数据加密
65%
• 存储数据加密
48%
• 可重用帐户、登陆口令
45%
• 入侵防护系统
42%
可编辑ppt
14
可编辑ppt
15
计算机入侵的特点(4)
攻击者必备的三点 • 方法(method):技巧、知识、工具或能实施攻
击的其他方法 • 机会(Opportunity):完成攻击的时间和入口 • 动机(Motive):攻击的原因。
可编辑ppt
16
防御方法(1)
计算机网络
可编辑ppt
1
信息安全基础
可编辑ppt
2
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1)
保护信息和保护钱财的差异
信息
钱财
规模和可移动 性
避免物理接触 的能力
资源价值
设备小,可移动 性强 简单
高低不同
庞息安全面临的挑战(2)--安全是什么?
➢ 与保护有价物品的系统进行对比 • 预防:警卫、警报系统;
查远程机器的安全体系,是出于改进的愿望,这种分 析过程是创造和提高的过程。) • 不断追求更深的知识,并公开他们的发现,与其他人 分享;从来没有破坏数据的企图。
可编辑ppt
22
黑客的定义( Hacker)
现在:
• 学会如何闯入计算机系统的人; • 试图入侵计算机系统或使这些系统不可用; • 是指怀着不良的企图,闯人甚至破坏远程机器系统完
29
采用的安全技术
• 防火墙
98%
• 反病毒软件
98%
• 反间谍软件
78%
• 基于服务器的访问控制列表
70%
• 入侵检测系统
68%
• 传输数据加密
65%
• 存储数据加密
48%
• 可重用帐户、登陆口令
45%
• 入侵防护系统
42%
信息安全概论 PPT

13
1.3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14
1.3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本书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介绍这些技术,这里 先概述一下其基本内容。 1)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框架 2)密码技术 3)标识与认证技术 4)授权与访问控制技术 5)信息隐藏技术 6)网络与系统攻击技术
15
1.3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7)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及应急响应技术 8)安全审计与责任认定技术 9)主机系统安全技术 10)网络系统安全技术 11)恶意代码检测与防范技术 12)内容安全技术 13)信息安全测评技术 14)信息安全管理技术
18
1.4 信息安全模型
• Simmons面向认证系统提出了无仲裁认证 模型,它描述了认证和被认证方通过安全 信道获得密钥、通过可被窃听的线路传递 认证消息的场景;
19
1.4 信息安全模型
• Dolev和Yao针对一般信息安全系统提出了 Dolev-Yao威胁模型,它定义了攻击者在 网络和系统中的攻击能力,被密码协议的 设计者广泛采用。随着密码技术研究的深 入,有很多学者认为密码系统的设计者应 该将攻击者的能力估计得更高一些,如攻 击者可能有控制加密设备或在一定程度上 接近、欺骗加密操作人员的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信息安全的概念
(6)可用性(usability):当突发事件(故障、 攻击等)发生时,用户依然能够得到或使 用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系统的服务亦能 维持运行的属性。 (7)可控性(controllability):能够掌握和控 制信息及信息系统的情况,对信息和信息 系统的使用进行可靠的授权、审计、责任 认定、传播源与传播路径的跟踪和监管等 等。
信息安全概论
1
第一章 绪论
1.1 1.2 1.3 1.4 1.5 信息安全的概念 信息安全发展历程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信息安全模型 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框架
1.3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14
1.3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本书将在后面的章节中介绍这些技术,这里 先概述一下其基本内容。 1)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框架 2)密码技术 3)标识与认证技术 4)授权与访问控制技术 5)信息隐藏技术 6)网络与系统攻击技术
15
1.3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7)网络与系统安全防护及应急响应技术 8)安全审计与责任认定技术 9)主机系统安全技术 10)网络系统安全技术 11)恶意代码检测与防范技术 12)内容安全技术 13)信息安全测评技术 14)信息安全管理技术
18
1.4 信息安全模型
• Simmons面向认证系统提出了无仲裁认证 模型,它描述了认证和被认证方通过安全 信道获得密钥、通过可被窃听的线路传递 认证消息的场景;
19
1.4 信息安全模型
• Dolev和Yao针对一般信息安全系统提出了 Dolev-Yao威胁模型,它定义了攻击者在 网络和系统中的攻击能力,被密码协议的 设计者广泛采用。随着密码技术研究的深 入,有很多学者认为密码系统的设计者应 该将攻击者的能力估计得更高一些,如攻 击者可能有控制加密设备或在一定程度上 接近、欺骗加密操作人员的能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1 信息安全的概念
(6)可用性(usability):当突发事件(故障、 攻击等)发生时,用户依然能够得到或使 用信息系统的数据,信息系统的服务亦能 维持运行的属性。 (7)可控性(controllability):能够掌握和控 制信息及信息系统的情况,对信息和信息 系统的使用进行可靠的授权、审计、责任 认定、传播源与传播路径的跟踪和监管等 等。
信息安全概论
1
第一章 绪论
1.1 1.2 1.3 1.4 1.5 信息安全的概念 信息安全发展历程 信息安全技术体系 信息安全模型 信息安全保障技术框架
信息安全概论--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ppt课件

3. 通信机制
事实上,除了在最底层——物理层,上进行的是实际的通信之外,其余各 对等实体之间进行的都是虚通信或逻辑通信。高层实体之间的通信是调用 相邻低层实体之间的通信实现的,如此下去总是要经过物理层才能实现通 信。
N+1层实体要想把数据D传送到对等实体手中,它将调用N层提供的通信服 务,在被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的D前面加上协议头(PH),传送到 对等的N层实体手中,而N层实体去掉协议头,把信息D交付到N+1层对等 实体手中。
·
路由 控制
公证
·
·
·
·
·
·
Y
·
Y
·
·
·
Y
·
·
·
·
·
·
·
·
·
·
·
·
Y
·
Y
2.3.5 层次化结构中服务的配置
服务
协议层
1
2
3
4
5
6
7
对等实体鉴别
·
·
Y
Y
·
·
Y
数据原发鉴别
·
·
Y
Y
·
·
Y
访问控制
·
·
Y
Y
·
·
Y
连接机密性
Y
Y
Y
Y
·
Y
Y
无连接机密性
·
Y
Y
Y
·
Y
Y
选择字段机密性
·
·
·
·
·
Y
Y
通信业务流机密性
(11)选择字段的无连接完整性 仅对一层上协议的某个服务数据单元SDU的部分字段提供完整性检查服务,确
信息安全课件ppt

信息安全的威胁来源
网络攻击
黑客利用漏洞或恶意软 件对网络进行攻击,窃 取、篡改或删除数据。
内部威胁
组织内部的员工因疏忽 、恶意或误操作导致的
信息泄露。
物理威胁
对存储设备、网络设施 等进行物理破坏或盗窃
。
社会工程学攻击
利用人的心理和行为弱 点进行欺诈和窃取信息
。
信息安全的防护策略
01
02
03
04
加密技术
对称加密算法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相同密钥的算 法,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包括AES、DES等。
非对称加密算法
非对称加密算法是指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密钥的 算法,常见的非对称加密算法包括RSA、ECC等 。
公钥基础设施(PKI)
PKI是一种基于非对称加密算法的密钥管理架构 ,通过公钥证书和证书颁发机构等机制,实现密 钥的安全分发和管理。
常见的加密算法
AES(高级加密标准)
AES是一种常用的对称加密算法,采用128位、192位或256位密钥长度,支持多种块 大小,广泛应用于数据加密和保护。
RSA(Rivest-Shamir-Adleman)
RSA是一种非对称加密算法,主要用于公钥加密和数字签名,其安全性基于大数因子分 解的难度。
SHA(安全散列算法)
防垃圾邮件
通过过滤和识别技术,防止垃圾邮件的发送 和接收。
防网络钓鱼
教育用户识别网络钓鱼邮件,避免点击恶意 链接或下载附件,防止个人信息泄露。
06
应急响应与恢复
安全事件的处理流程
初步分析
收集相关信息,对安全事件进 行初步分类和评估,确定影响 范围和严重程度。
恢复系统
对受损的系统、应用和数据进 行修复和恢复,确保业务正常 运行。
信息安全概述(PPT 39页)

网络安全——VPN
虚拟的网:即没有固定的物理连接,网络 只有用户需要时才建立; 利用公众网络设施构成。
VPN设备
公共网络
VPN设备 办事处/SOHO
VPN通道
VPN设备
公司总部
网络安全——防火墙
防火墙是用于将信任网络与非信任网络隔离的一种技术,它通过 单一集中的安全检查点,强制实施相应的安全策略进行检查,防止对 重要信息资源进行非法存取和访问,以达到保护系统安全的目的。
典型信息系统构架
运行环境安全
❖ 国标:GB/T 21052-2007 信息系统物理安全 技术要求
❖ 安防、消防、防水、防震 ❖ 防雷 ❖ 供电、温度、湿度 ❖ 防鼠
❖ ……
网IT络工安具全
❖ ARP欺骗、ARP攻击 ❖ 私设DHCP服务器 ❖ VPN ❖ 防火墙(FireWall) ❖ 入侵检测(IDS)、入侵防御(IPS) ❖ 上网认证/日志 ❖ 上网行为审计
网 络 安 全 监 控 及 预 警 设 备
网 络 信 息 远 程 监 控 系 统
审 计 与 网 情 分 析 系 统
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的
• 绝对的零风险是不存在的,要想实现零风险,也 是不现实的;
• 计算机,需要在安全性 和可用性,以及安全性和成本投入之间做一种平 衡。
IC 卡
鉴 别 与 授 权 服 务 器
安全 平台/系统
安 全 操 作 系 统
安 全 数 据 库 系 统
防 火 墙 与 系 统 隔 离 产 品
安 全 路 由 器 与 虚 拟 专 用 网 络 产 品
网 络 病 毒 检 查 预 防 和 清 除 产 品
网络安全检测 与监控产品
网 络 安 全 隐 患 扫 描 检 测 工 具
信息安全概论ppt课件

• 推动国内信息安全产业发展的因素:
• 企业信息化乃至社会的信息化; • 政府的引领和推进作用; • 安全技术和产品的日益成熟。
• 主要安全产品:
• 防火墙:包过滤技术、应用网关技术、代理服务技 术
• 安全路由器:采用访问控制技术控制网络信息流
管理系
377
信息安全概述——研究内容
• 虚拟专用网:可信内部网的互联,采用数据加密技 术和访问控制技术
等新型方式的出现及普及,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管理系
7
信息安全概论——概述
• 电报、电话、Email • 网上购物
管理系
8
信息安全概论——概述
• 团购网站:拉手、美团、糯米、24券
管理系
9
信息安全概论——概述
• 网上银行:中、农、工、建、交通、浦发。。。
管理系
100
信息安全概论——概述
• 理论研究 • 实用安全协议研究:标准化
管理系
311
信息安全概述——安全体系结构理论与技术
• 3、安全体系结构理论与技术
• 安全体系模型建立及形式化描述与分析; • 安全策略和机制研究; • 系统安全性检验方法和准则建立; • 基于相关模型、策略和准则的系统研制。
• 发展演变:
• 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防部制定的TCSEC——安 全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最早准则;
• 热门问题:
• 网络攻击:美国NIPC、CIAC(计算机事故咨询功 能组)、CERT(计算机紧急响应小组)和COAST (计算机操作、审计和安全技术组)等都是研究网 络攻击方法的著名组织。
• 入侵检测与防范:形成了IDS等系列产品。
管理系
366
信息安全概述——网络安全与安全产品
• 企业信息化乃至社会的信息化; • 政府的引领和推进作用; • 安全技术和产品的日益成熟。
• 主要安全产品:
• 防火墙:包过滤技术、应用网关技术、代理服务技 术
• 安全路由器:采用访问控制技术控制网络信息流
管理系
377
信息安全概述——研究内容
• 虚拟专用网:可信内部网的互联,采用数据加密技 术和访问控制技术
等新型方式的出现及普及,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
管理系
7
信息安全概论——概述
• 电报、电话、Email • 网上购物
管理系
8
信息安全概论——概述
• 团购网站:拉手、美团、糯米、24券
管理系
9
信息安全概论——概述
• 网上银行:中、农、工、建、交通、浦发。。。
管理系
100
信息安全概论——概述
• 理论研究 • 实用安全协议研究:标准化
管理系
311
信息安全概述——安全体系结构理论与技术
• 3、安全体系结构理论与技术
• 安全体系模型建立及形式化描述与分析; • 安全策略和机制研究; • 系统安全性检验方法和准则建立; • 基于相关模型、策略和准则的系统研制。
• 发展演变:
• 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防部制定的TCSEC——安 全信息系统体系结构的最早准则;
• 热门问题:
• 网络攻击:美国NIPC、CIAC(计算机事故咨询功 能组)、CERT(计算机紧急响应小组)和COAST (计算机操作、审计和安全技术组)等都是研究网 络攻击方法的著名组织。
• 入侵检测与防范:形成了IDS等系列产品。
管理系
366
信息安全概述——网络安全与安全产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安全的发展历史
通信保密科学的诞生
▪ 古罗马帝国时期的Caesar密码 ▪ 1568年L.Battista发明了多表代替密码,并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由
联军使用。 ▪ Vigenere密码和Beaufort密码(多表代替密码的典型例子)。 ▪ 1854年Playfair发明了多字母代替密码,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
教材
➢信息安全概论 ➢信息安全概论 ➢计算机密码学
徐茂智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石志国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卢开澄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讲授内容
第1章 信息安全简介:介绍信息安全的发展历史,信息安全 的概念和目标;安全威胁与技术防护体系以及非技术因素。
第2章 信息安全体系结构: 介绍信息安全的技术体系结构概 念,分层描述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的组成。
信息安全概论
主讲人: 陈亮 xjtuchenliang@
课程介绍
➢ 信息安全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2004年成为一门正式的 本科专业,目前已经成为很多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的一 个重要研究领域。信息安全概论需要全面的阐述该学科 目前的发展层次,研究内容以及最新的发展方向。
➢ 信息安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除了对相关 理论进行全面的讲解,还通过具体的实验、例子等更加 具体形象的化解理论的枯燥和繁杂。
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是一种以特殊的物质形态存在的实体,是一切生物进
化的导向资源,信息是知识的来源、是决策的依据、是控制的灵魂、 是思维的材料、是管理的基础。
信息的定义
✓ 1928年哈特莱(L. V. R. Hartley)认为信息是选择通信符号的方式, 且用选择自由度来计量信息的大小。
✓ 1948年,美国数学家仙农(C. E. Shannon)认为信息是用来减少随 机不定性的东西。1948年,维纳(N. Wiener)认为信息是人们在适应 外部世界和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互 相交换的内容名称。
第10章 信息安全评估与工程实现:介绍计算机信息系统安 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介绍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TCSEC) 和通用安全准则(CC)的层次结构;介绍信息安全工程的基本概 念和SSE-CMM体系结构。
第1章 信息安全简介
➢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安全的发展历史 ➢信息安全的概念和目标 ➢安全威胁与技术防护知识体系 ➢信息安全中的非技术因素
信息技术是指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下用以获取、加工、 存储、变换、显示和传输文字、数值、图像、视频、音频以及语 音信息,并且包括提供设备和信息服务两大方面的方法与设备的 总称。也有人认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单地说 就是3C,Computer(计算机)、Communication (通信)和 Control(控制),即IT =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 Control。
第7章 计算机系统安全:介绍操作系统的安全、数据库安全、 计算机病毒与防护、计算机系统的备份与恢复等计算机系统安全 相关问题,介绍可信任基和可信计算平台等理论框架。
第8章 应用安全:介绍应用层次上的安全问题,包括应用安 全基础设施PKI,Web应用安全协议,邮件安全等。
第9章 安全审计:介绍Linux/Unix/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日 志存储及分析工具;介绍安全审计的相关定义和作用,以及基于 主机/网络的安全审计系统;介绍计算机取证的基本概念、原则、 步骤以及相应的工具软件。
✓ 1988年,我国信息论专家钟义信教授在《信息科学原理》一书中把信 息定义为事物的运动状态和状态变化的方式。并通过引入约概念
从信息的观点来看,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 一个不断从外部世界的客体中获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变换、 传递、存储、处理、比较、分析、识别、判断、提取和输出,最 终把大脑中产生的决策信息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现代人类 所利用的表征性资源是信息资源,表征性的科学技术是信息科学 技术,表征性的工具是智能工具。
护其中一个的保密性及保护另一个的完整性的要求。 ➢ 三、它把传统密码算法中密钥归属从通信两方变为一个单独的用户,
第3章 密码基础:介绍密码学的基本概念,对称加密算法, 公钥加密算法,哈希函数,数字签名算法以及当前密码学的新方 向。
第4章 身份识别与消息鉴别:介绍身份识别的常用方法,包 括基于口令的身份认证、传统密码的身份认证、基于公钥密码的 身份认证以及基于生物特征的身份认证技术;介绍常见的消息鉴 别方法,包括:基于对称加密的鉴别、消息鉴别码MAC、数字签 名机制以及无条件安全鉴别码等。
中采用了这种密码。 ▪ Hill密码是多字母代替密码的典型例子。
——古典密码学诞生
▪ 1918年W.Friedman关于使用重合指数破译多表代替密码。 ▪ 1949年C.Shannon的文章《保密系统的通信理论》发表在贝尔系
统技术杂志上。 ▪ 1974年IBM提出商用算法DES(NIST标准 )。
——密码技术从艺术变为科学。通信保密诞生
公钥密码学革命
▪ 1976年Diffie、Hellman提出公开密钥密码思想 ▪ 1977年Rivest、Shamir、Adleman 设计了一种公开密钥密码系统
——公钥密码学诞生
▪ 理论价值
➢ 一、突破Shannon理论,从计算复杂性上刻画密码算法的强度 ➢ 二、它把传统密码算法中两个密钥管理中的保密性要求,转换为保
第5章 访问控制理论:介绍常见的几种访问控制模型,包括: 访问控制矩阵模型、Bell-Lapadula模型、RBAC模型,介绍授 权与访问控制实现框架,如KDC、PMI等。
第6章 网络安全:介绍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介绍网络层的 安全协议IPSec的体系结构、工作模式以及密钥管理机制;介绍 防火墙的基本概念、分类、实现模型以及如何利用软件实现防火 墙的规则集。介绍VPN的技术原理与应用;介绍入侵检测系统的 概念、原理以及如何利用程序实现简单的入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