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2013修订版)
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
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是用于评价全国各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系统性指标体系,以研究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特点和规律,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为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推进国家经济创新发展提供评价基础。
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实力指标。
主要反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经济实力,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等。
2.科技创新指标。
主要反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包括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研发投入、专利申请等。
3.人才评价指标。
主要反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人才优势,包括高层次人才、留学人员、技术工人等。
4.营商环境指标。
主要反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营商环境,包括政策支持、设施配套、法制环境等。
5.品牌影响力指标。
主要反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品牌影响力,包括国际知名度、企业口碑等。
以上是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方面,每个方面都有具体的指标体系。
这个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新科技园区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个 二级 指标 构 成 , 指 标 体 系 尤 其 强 调 了创 新 能 该 力 的重 要性 。刘 希宋 (0 5 在 构 建 高新 区竞 争 20 )
摘
要 :高新 科 技 园区 竞 争力 评 价 指标 体 系构 建 以创 新 能 力、 经济 实力 、 群 竞 争 力 和 区域 支撑 能 力 4个 方 面 为一 集
级 指 标 , 新投 入 、 创 创新 产 出 、 济发 展 、 经 经济 辐 射 、 业 集 中度 、 业 聚合 度 、 础 设 施 完善 、 产 产 基 区域 文化 、 府 支持 为 政
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的思路
高新 区竞 争 力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的 构 建应 首先 分
析高新 区的显著 特 征 , 充分 反 映技 术 创新 在 高新 并
区竞争力 中 的核 心作 用 、 产业 集 群在 高 新 区竞争 力
中的基础 性 作 用 和 区域 环 境 对 高新 区竞 争 力 的支
力评 价模 型 时强 调 创新 能力 、 创新 创 业 环 境 、 济 经 发 展 、 济 辐 射 、 际化 的 影 响 。 本 文 认 为 , 国 经 国 我 学 者 在 关 于 高 新 科 技 园 区 竞 争 力 评 价 体 系 研 究 中, 其评 价 方 法 与 层 次 指 标 的 选 取 存 在 一 定 的 误
技术熟 练工人 ; 供应 充 足便 捷 ; 近雇 主 与市 场 ; 接 政 府 优惠政 策 ; 近大 学 ; 邻 土地 和 设施 易 得 ; 交通 便捷 等 …。除 了对 高新 区成 功 因素 的评 价 进 行研 究外 , 美 国学 者 还 对 高 新 区 区位 条 件 评 价 进 行 了探 讨 。 马 立基和 尼 卡 波将 高 新 区特 殊 的 区位 条 件 概 括 为
制定完善高新区绩效评价

制定完善高新区绩效评价近年来,高新区的发展迅猛,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为了进一步提升高新区的绩效水平,制定和完善高新区绩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绩效评价的重要性高新区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其绩效评价直接关系到整个区域的发展方向和效果。
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二、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一)经济绩效指标高新区的经济绩效是评价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因此,指标体系应包括 GDP增长率、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利润增长率等指标。
(二)创新绩效指标高新区的核心任务是促进科技创新,因此,创新绩效指标是评价其绩效的重要方面。
包括研发投入强度、专利申请数量、科技成果转化率等。
(三)社会绩效指标高新区的发展不仅关系到经济增长,也关乎社会福利的提升。
社会绩效指标包括就业率、人均收入、环境保护等。
三、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流程(一)方法选择绩效评价方法包括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两种。
定性评价主要依靠专家评估、问卷调查等方式,而定量评价则通过数据统计和比较分析来得出结果。
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两种方法进行评价。
(二)流程设计绩效评价流程应该具备科学性与可操作性。
主要包括指标选择、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绩效评估和绩效改进等环节。
每一环节都需严谨规范,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高新区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和引导各方积极参与创新创业。
因此,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
激励机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设立创新奖励、科技项目资助、人才培养等。
五、完善绩效评价的监督机制绩效评价的监督机制是确保评价结果真实准确的关键。
通过建立监督委员会、定期组织评估和公开结果等方式,可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评价过程中的问题,提升评价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六、借鉴国际经验与案例在制定和完善高新区绩效评价体系时,可以借鉴国际经验和成功案例。
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0、工业用水价格: 20、工业用水价格:物价部门、建设局 指从事工业性产品生产或运行物理、化学、生 物等技术进行加工和维持功能性活动,种养业和农产 品加工业用水的价格,以元/立方米为计量单位。不 含污水处理费。
21、工业用电价格: 21、工业用电价格:物价部门、建设局 指从事工业性产品生产或运行物理、化学、生 物等技术进行加工和维持功能性活动,种养业和农产 品加工业用电,以元/千瓦时为计量单位。按大工业、 1-10千伏受电的电度电价填写。 22、工业用燃气价格: 22、工业用燃气价格:物价部门、建设局 指从事工业性产品生产或运行物理、化学、生 物等技术进行加工和维持功能性活动,种养业和农产 品加工业用燃气的价格,以元/立方米为计量单位。 23、工业用地基准价格: 基准价格 23、工业用地基准价格:土地、物价部门 指根据国土资源部2006年《关于发布实施〈全 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通知》规定的各土地 等别最低价标准,开发区工业用地的基准价格。开发 区工业用地涉及不同等别的,按简单平均法计算平均 价格。
新增指标 1、体现人力资源及社会责任的指标(3项) 2、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指标(12项) ——参考国家环保总局标准 3、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15项) ——参考国土资源部标准 4、技术创新环境指标(6项) 删除指标 1、每平方米标准厂房租金水平 2、污水处理负荷: (1)年污水处理量 (2)污水处理能力
6、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经济发展局 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是指开发区内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品和提供劳务 等主要经营业务取得的业务总额。 全区规模以上外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全区规模以上外资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限定范围为外资企业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限定行业为工业 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规模以上外资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 ——限定行业为工业 范围为外资企业
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2013修订版)

调查
4.8园区参与评价工作所报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评价
1.1
定性
1.6管委会当年财政支出中对科技的投入额
0.8
统计
1.7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
1.0
统计
1.8工业增加值率
1.1
统计
1.9企业利润率
1.1
统计
1.10园区管委会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有效运作评价
1.0
调查
1.11园区发展符合国家导向评价
1.0
定性
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
30%
2.1营业收入超3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
1.1
定性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
4.2从业人员中硕士和博士占比
1.0
统计
4.3企业数量增长率
1.1
统计
4.4企业上缴税收总额增长率
1.0
统计
4.5企业当年新增投资总额
0.8
统计
4.6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
1.0
统计
4.7园区“政产学研资介用”合作互动与知识产权保护评价
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2013修订版)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赋权
来源
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
30%
1.1万人拥有本科(含)学历以上人数
1.0
统计
1.2企业万元销售收入中R&D经费支出
1.2
统计
1.3国家级研发机构数
0.9
统计
1.4国家级孵化器数
0.8
统计
1.5内资控股企业万人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
1.1
统计
0.8
统计
2.2服务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例
1.1
统计
常州国家高新区企业科技创新积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20
*科技型中小企业
5分
21
被省科技部门认定独角兽企业、潜在独角兽企业
100分
22
科技创新管理能力
被评为瞪羚企业
10分
科技局
23
被评为瞪羚培育企业
3分
24
认定省创新型百强企业
100分
25
新认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50分
经发局
26
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产品
15分/个
27
新认定市级专精特新企业
最高30分
5
*本科以上人员占比(%)
最高30分
6
*研发费用增速
最高20分
7
研发费用增量
最高20分
8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所得税减免额
最高30分
9
*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的技术合同成交额
最高100分
科技局
10
新获精英人才
最高100分
组织部(人才办)科技局
11
新培育技能人才
每人最高0.5分
人社局
12
新引进高技能领军人才
常州国家高新区企业科技创新
积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
序号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计分标准
责任单位
1
科技创新基础能力
上一年度积分
上一年度积分的20%,最高100分
科技局
2
科技创新投入能力
*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最高30分
税务局
企业
3
*最近三年研发费用累计金额(万元)
最高100分
4
*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重(%)
应急管理局
88
*受到环保行政处罚
2021国家高新区排名及分析

【综合+预测】神秘的高新区排名来了导读:揭秘高新区排名,几家欢喜几家愁?近日,参加2021年度评价的国家高新区都陆续收到了科技部火炬中心下发的「成绩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2021年度评价是以2020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而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让湖北一度陷入停摆。
为公平起见,科技部火炬中心研究决定,湖北的12家高新区不参加本年度评价。
而参评的国家高新区也由上一年度的169家下降到157家。
PARK ONLINE事实上,2021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是新评价体系运用后的首次国家高新区排名。
2021年4月26日,科技部在其官网发布了第六次修订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五大模块,46个统计指标。
五大模块包括:1、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权重20%)2、结构优化和产业价值链(权重20%)3、绿色发展和宜居包容性(权重15%)4、开放创新和国际竞争力(权重15%)5、综合质效和持续创新力(权重30%)相比于上一版(2013版)评价指标体系,新版有三个明显的变化:一是更注重总量、增量、强度等指标的平衡;二是降低了定性指标的占比(由原来的20%降为目前的不到11%),更加客观公正;三是按照东部、中部和东北、西部分类评价与指导,对东部地区高新区更加强调创新和产业发展,对西部地区高新区更加强调绿色和生态功能。
(本段参考科技部火炬中心2021年5月14日的解读)但与商务部大方公布(国家)经开区排名不同,高新区排名向来十分隐秘,科技部只是给各单位发函告知各自的排名,兄弟单位之间也要靠互相打听。
一般来说,名次上升的单位会自行宣传,而名次下滑的便会按下不表,所以每年名次的整理都极为困难。
今天,笔者综合各方报道,整理出了部分高新区的排名,一起来看。
1 北京中关村 北京 1 一2 深圳高新区 广东3 11 3 张江悬।新区 上海 2 114 广州高新区 广东 6 t 25 苏州工业园 江苏 4 I 1 6成都高新区四川 7t 1高新区浙江 98 合肥高新区 安徽 10 t 2 9 紫竹高新区 上海 11 t 2 10济南高新区 山东 13t 3西安高新区陕西8南京商新区1213 宁波高新区 浙江 15 t 2 14 厦门火炬悬)新区 福建 16 t 2 15 长沙高新区 湖南 14 I 1 16 月3IRJ 新区 山东 20 t 4 17珠海高新区 广东 19t 2滨海商新区大津 材郑州高新区河南 1720 无锡局新区 江苏 27 t 7 21常州高新区江苏23t 222潍坊高新区山东不详进位24南昌置J新区江西26t 225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广东30t 527长春局新区吉林不详进位30株洲高新区湖南羊不详(杭州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南京高新区、天津滨海高新区和郑州高新区排名为园区在线预测)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去年排名第五的武汉东湖高新区本次未参评,所以对绝大多数高新区来说, 排名相当于自动进了一位。
高新区创新能力指标体系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一、总体说明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一种基于创新系统理论与创新环境理论的客观评价分析,主要用于评价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的发展水平,揭示国家高新区整体创新能力的纵向发展趋势以及国家高新区队列内的横向状态比较情况。
评价对象为所有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测算涉及数据均来源于经国家统计局批准、火炬中心组织实施的国家高新区年度统计调查,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统计报表(以下简称“企业报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综合统计报表(以下简称“综合报表”)。
(一)设计依据与基本思路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工作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中发[2012]6号)提出的关于“建立全国创新调查制度,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监测评估”的要求,立足“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发展导向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提升引领辐射力、提升国际影响力”的战略目标,把握国家高新区在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定位和内涵特征,引导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遵循“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的基本思路,全面分析企业创新组织模式、新兴科技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体系构建、政府创新环境营造等现实情况及未来趋势,完善和拓展国家高新区现有数据统计制度和综合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形成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二)评价目标与主要功能根据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工作整体部署,对于国家高新区的创新监测和评价旨在全面监测国家高新区及其企业的创新发展情况,更好地发挥国家高新区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导和示范作用。
因此,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工作的重要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监测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8
统计
1.7人均技术合同交易额
1.0
统计
1.8工业增加值率
1.1
统计
1.9企业利润率
1.1
统计
1.10园区管委会的体制机制创新和有效运作评价
1.0
调查
1.11园区发展符合国家导向评价
1.0
定性
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能力
30%
2.1营业收入超3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
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2013修订版)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赋权
来源
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
30%
1.1万人拥有本科(含)学历以上人数
1.0
统计
1.2企业万元销售收入中R&D发机构数
0.9
统计
1.4国家级孵化器数
0.8
统计
1.5内资控股企业万人当年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
1.1
统计
0.8
统计
2.2服务收入占营业总收入比例
1.1
统计
2.3人均增加值
1.1
统计
2.4高新技术企业数占企业总数比例
1.0
统计
2.5国家级产业服务促进机构数
0.8
统计
2.6万人当年新增的知识产权数(含注册商标)
1.0
统计
2.7万人拥有的上市企业数量
1.0
统计
2.8企业净资产利润率
1.1
统计
2.9从业人员人均工资性收入占人均增加值比例
0.9
调查
4.8园区参与评价工作所报数据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评价
1.1
定性
1.0
统计
3.4企业设立的境外分支机构数
0.8
统计
3.5万人当年新增欧美日注册商标数
1.1
统计
3.6万人当年新增欧美日专利授权数
1.1
统计
3.7企业累计参与制定产业国际标准数
0.9
统计
3.8当年内资控股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额
0.8
统计
3.9园区实施人才战略与政策的绩效评价
1.1
调查
3.10园区宜居性和城市服务功能的完善程度评价
1.1
统计
2.10园区科技金融发展状况评价
1.0
调查
2.11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集群培育及发展状况评价
1.0
定性
国际化和参与全球竞争能力
20%
3.1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和外籍常驻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
1.0
统计
3.2高新技术企业出口额占园区营业收入的比例
1.1
统计
3.3技术服务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
1.1
定性
高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20%
4.1从业人员数增长率
1.1
统计
4.2从业人员中硕士和博士占比
1.0
统计
4.3企业数量增长率
1.1
统计
4.4企业上缴税收总额增长率
1.0
统计
4.5企业当年新增投资总额
0.8
统计
4.6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
1.0
统计
4.7园区“政产学研资介用”合作互动与知识产权保护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