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习俗
端午节十大有趣习俗

端午节十大有趣习俗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端午节是我国民间五大节日之一,受到全国各地人民的普遍重视。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十大有趣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一、赛龙舟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寓意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二、吃粽子粽子,又叫“角黍”,其由来已久,据记载,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粽子。
民间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三、佩香囊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四、悬钟馗像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人们在端阳节悬挂钟馗像,用来镇鬼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五、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六、游百病贵州地区端午风俗。
男女老幼往野外游玩,穿新衣,在中午一时左右,路上山上或树下挤满人群,手抱花草,非常快乐。
晚上回家将花草和水煮开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七、饮雄黄酒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等俗言。
八、拴五色丝线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因而,端午节日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九、吃鸡鸭鹅蛋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
十、驱五毒端阳节这天人们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像,以避其毒。
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拓展】端午节其他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戴香包颇有讲究。
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的重要节日之一。
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中国人民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并且遵循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习俗。
1.包粽子包粽子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和其他食材制成的食物,通常用竹叶裹成三角形。
包粽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民间传说,传说中,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将食物投入江中,以防止鱼虾吃掉他的身体。
而粽子则是用来代替这些食物的。
包粽子的过程十分有趣,首先准备好糯米、馅料和竹叶,将糯米泡水后蒸熟,再将竹叶用开水烫软,接着将一片竹叶摊平,放上适量的糯米和馅料,然后折叠成三角形,并用棉线绑住。
包好的粽子要用绳子捆成串,然后用锅煮熟即可。
包粽子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人们亲手制作美食的方式,体现了家庭之间的温馨和团结。
2.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传统习俗,特别是在南方地区。
龙舟是一种长条形的舟艇,外形呈龙状,由船身、船头、船尾和船身两侧的龙头和龙尾组成。
赛龙舟源于中国古代的屈原故事,当时人们为了悼念屈原,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他的尸体,后来逐渐演变成为划龙舟比赛的传统活动。
赛龙舟的比赛通常在江河湖海等水域进行,参赛的队伍要配合船头鼓手的指挥,齐心协力地划动桨。
同时,龙舟比赛也有丰富多样的仪式、音乐和表演,吸引了众多观众。
这项活动既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是一种团队合作的体验,融合了体育竞技和文化艺术。
3.佩戴艾草和挂菖蒲艾草和菖蒲都是端午节的特殊植物,人们在这一天会佩戴艾草和挂菖蒲,有着驱邪辟邪的寓意。
根据传统,人们会将艾草捆成束,挂在门口或悬挂在室内,以驱除邪气和疾病。
同时,人们还会将菖蒲插在鬼门关或门前,用来驱走邪恶的力量。
艾草和菖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认为具有清香和辟邪的效果。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通过佩戴和挂菖蒲的方式来祈求平安祥和,预防疾病和灾祸的发生。
这种习俗既是保护自身和家庭的方式,也是对古代神话传说的一种传承。
端午节 百度百科

端午节百度百科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百度百科作为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对于端午节的传统、来源、习俗、饮食等方面有着详细的介绍。
一、节日传统端午节起源于古代中国,传说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也有人认为是纪念民间英雄五虎上将。
而屈原和五虎上将成为端午节的两个主要源流,形成了复杂而丰富的多元文化。
二、节日习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包括:赛龙舟、挂菖蒲、吃粽子、佩香囊等。
成为民间广为流传的传统文化现象之一,这些习俗早已渗透到了百姓生活的各个领域。
三、节日饮食端午节的饮食文化也是非常丰富多样的。
粽子是端午节的主食,不同地方的传统口味也有所不同,如南方的甜粽子和北方的咸粽子。
除粽子外,赛龙舟时还需要吃饺子、面粉圆等成为必不可少的食品。
四、节日意义端午节作为重要的传统文化节日,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意义。
不仅呈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之丰富多彩,也是寄托了人民对故乡的深深感情和爱国情怀,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类思想智慧。
五、节日现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形态的不断演化,端午节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演绎变得更加多元化和互动性,而各大商家也纷纷借此机会推出各种各样的传统产品,促进了文化与商业的交流。
六、结语综上所述,端午节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也是国人心中的一样深情史迹。
通过百度百科,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端午节的来龙去脉、传统文化、现状发展等多重层面的内容。
希望在未来,我们能够不断推动和传承端午节的文化之美,也让这一民族传统节日在未来的岁月里更加长盛不衰。
端午节的传统节日礼仪

端午节的传统节日礼仪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法定节假日之一。
在这一天,人们会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这个传统节日。
除了赛龙舟、吃粽子等活动外,节日礼仪是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端午节的传统节日礼仪,包括传统祭祀、佩戴五彩丝线、挂艾草、贴对联等。
1. 传统祭祀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因此祭祀是这个节日的核心活动之一。
在端午节当天,人们会在家中或公共场所进行祭祀活动。
祭祀主要包括摆放祭品、焚香、默祷等环节。
在祭祀桌上,人们会摆放丰盛的饭菜、水果等祭品,用来供奉屈原和祖先。
同时,还会摆放一些象征吉祥和平安的小物件,如草绳、白芷等。
2. 佩戴五彩丝线五彩丝线是端午节的一个特色饰品,代表着吉祥和避邪。
这些五彩丝线一般是用丝线编织而成,有红、黄、蓝、绿等不同颜色。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佩戴五彩丝线,一般系在手腕上或挂在身上。
佩戴五彩丝线的含义是为了祈求平安和健康,同时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表达。
3. 挂艾草挂艾草是端午节的另一个传统习俗。
艾草有驱邪、避瘟疫的作用,在古代被视为一种驱邪的符咒。
因此,人们会在端午节期间将艾草捆成束,挂在屋檐、门口等地方。
挂艾草的传统意义是为了辟邪、驱瘟疫,保佑家人平安健康。
艾草的香味也能够驱走蚊虫,起到驱蚊的作用。
4. 贴对联贴对联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
对联一般由两句对仗工整的句子组成,包含吉祥和祝福的寓意。
人们会将对联贴在门上、墙上或窗户上,以增加节日气氛和喜庆。
对联内容可以是祝福、吉祥的话语,如“万事如意”、“合家幸福”等。
贴对联不仅能装饰家居,还能为节日带来吉利和好运。
总结:端午节的传统节日礼仪是这个传统节日不可或缺的部分。
传统祭祀、佩戴五彩丝线、挂艾草、贴对联等活动都是人们在这一天庆祝端午节时的常见举措。
这些节日礼仪承载着祈福和祝福的寓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表达。
无论是在家庭中还是社区中,人们都会积极参与并传承这些传统的节日礼仪,使得端午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活动

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活动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活动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庆祝这个节日,而端午节也因其独特的风俗活动而备受关注。
那么,你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传统风俗活动吗?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
一、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活动之一。
龙舟起源于中国,据传始于春秋时期的楚国,起初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龙舟由木材制成,外形呈长条形,头部有龙头,尾部有龙尾,整个龙舟上还会装饰各种图案。
在比赛中,一般有两个人敲锣打鼓、一人教掌舵、一人领船、十数人划桨,队手们在比赛中奋力划桨,带着龙舟在水中翻滚、飞舞,同时各种呐喊声、锣鼓声也十分嘹亮。
赛龙舟是一项充满活力的运动,也是一种展现团队协作与竞技精神的体验。
二、吃粽子吃粽子也是端午节传统的风俗活动之一。
粽子是一种用粳米等食材包裹而成的传统中国食品,外形呈三角锥形,馅料种类多样,包括糯米、豆沙、肉类等。
吃粽子的习俗据说始于屈原,他曾将糯米包裹成三角形,投入汨罗江中,以祭祀自己。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也开始包粽子,并在端午节这一天吃粽子,表示对屈原的怀念之情。
在现代,吃粽子的习俗仍然广泛存在,不仅仅是一种口感美食,更是一种传承文化的形式。
三、挂艾草挂艾草也是端午节传统的风俗活动之一。
艾草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据说能够驱邪、辟秽,因此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会将艾草捆成一束,挂在门口或者悬挂在室内,以保佑家庭平安。
挂艾草的习俗据说也始于屈原,他曾将艾草散布在自己的住所、村庄和城市的四个角落,以期驱除瘟疫和邪恶。
现代人们也将这种传统习俗延续下来,希望通过挂艾草来祈求健康、平安。
总之,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其中的传统风俗活动也是中国文化的独特体现。
在今天,这些传统风俗活动虽然已经改变了一些形式,但是其内涵仍然在不断传承。
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这些传统风俗活动都有其深厚的文化意义,都是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的。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的传统习俗1、扒龙舟扒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是古代龙图腾祭祀的节仪,乃遗俗也。
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至今在我国南方沿海一带仍十分流行,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凤舟是源于远古的乌舟,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
扒龙舟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之神威,祈福、辟邪。
2、挂艾草与菖蒲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
民间认为艾草还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间挂艾草于门上,相沿成习,遂成端午风俗。
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挂艾草习俗。
南方视为天地纯阳正气吉日进行驱邪祛病,北方一些地方视为恶月恶日进行避恶避毒。
3、洗草药水洗草药水,端午习俗之一,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药。
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拜神祭祖拜神祭祖是端午节重要习俗之一。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
”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
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
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5、佩香囊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
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
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

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_端午节风俗习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缘起和许多节俗活动均与夏令有关,且与夏至时间相邻,故称为夏节。
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端午节民间传统习俗1、吃粽子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
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鱼虾投入粽子。
粽子的起源远早于屈原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才坚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
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盛行,也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2、拴五色丝线传统之俗,用红绿黄白黑色粗丝线搓成彩色线绳,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颈项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谓之可去邪祟、攘灾异,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3、佩香囊端午节这天小孩子佩戴香囊的习俗据说有避邪驱瘟的含义,而在南方,年轻男女还会通过香囊来表达各自的爱意。
香囊形状万千,小巧可爱,但它不仅仅是装饰品而已。
香囊内通常会装有中草药、香药、朱砂、雄黄等,具有驱虫防病的功效。
外面由丝布包着,再用彩色丝线缠绕固定,最后再用彩绸刺绣,五颜六色的香囊十分炫彩夺目。
4、饮雄黄酒雄黄酒有驱虫解毒的功效,多喝还能养颜美容。
端午节喝雄黄酒,寓意驱除病魔。
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
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
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5、悬艾叶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艾叶是一种药用植物,它的叶片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以驱赶蚊虫、提神醒脑。
在端午节这天,人们会把家里打扫干净之后,将艾叶插在门楣上。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庆祝,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在中国,端午节已有2500年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
端午节期间,人们遵循各种传统习俗,包括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挂艾草、饾馨香、佩香囊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一起来了解更多关于端午节习俗吧。
一、吃粽子在中国,端午节最重要的习俗之一就是吃粽子。
粽子是一种由糯米、豆沙、蛋黄、瘦肉、花生、枣等馅料包裹在箬叶或者竹叶里的传统美食。
吃粽子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因为传统认为屈原的魂灵被投入江中后,当地的百姓向江中投食糯米饭,以确保屈原不被鱼虾啃食。
在此之后,人们将这种饮食形式转化为粽子的现代形式,以纪念这段历史传说。
二、挂艾草和穿香囊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不仅仅要吃甜的、咸的粽子,还要挂艾草和佩香囊。
艾草是一种象征吉祥的草药,在端午节期间将艾草挂在门前或床头,以驱赶邪恶。
人们还喜欢穿着香囊,香囊通常由香料制成,香气四溢,代表着平安。
挂艾草,佩香囊成为端午节的一大特色。
三、饮雄黄酒雄黄酒又称为雄黄酒囊,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料,被使用在端午节等重要日子。
雄黄酒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传统上认为饮雄黄酒可以预防疾病、驱鬼、驱邪等,其药用的效果让人们认为是治疗疾病的灵丹妙药。
四、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中最令人兴奋的活动之一。
赛龙舟源自中国南部一个古老传统,现在已成为全国范围内的盛大比赛。
龙舟是一种长而窄的木船,前面有一个头雕成为龙的样子,身上斜向翘起,并且服饰华丽。
靠手划动龙船以达到赛比赛目的的习俗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五、饾馨香饾馨香或“豆馅糕”在南方地区是端午节的传统食品。
据说上古时代,饾馨香是一种赛前补充能量的重要食品,而现在,它已经成为端午节的一种文化遗产。
饾馨香由糯米粉和豆沙或蜜枣馅制成,然后放入模具,制成各种花色和形状。
饾馨香非常好吃,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习俗之一。
总之,端午节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习俗
时间:2019-04-24 09:41:21 | 作者:陈哲浩
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
这个习俗的由来是因为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不忍看到祖国沦亡,人民流离失所,自己却无能为力,心灰意冷之下跳入汨罗江,后人为了悼念屈原,就有了吃粽子和赛龙舟的习俗。
包粽子
“五月五,是端午。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咸和甜。
龙舟下水喜洋洋。
”大家都听过这首歌谣吧!
每到端午节这一天,我们一家人都会分工合作,爸爸负责买材料,我负责洗粽叶,包粽子的任务就落到妈妈身上了,当然我也会在旁边协助。
首先,我们先拿出以下的材料:粽叶、芦苇草和炒好的瘦肉、香菇、虾仁等。
然后我开始了我的工作,先把粽叶放入水中清洗干净,放到一旁,再把包粽子的糯米放入水中,洗干净,递给妈妈。
接着我看着妈妈拿了一捆芦苇草,拴在门环上,再拿出一片粽叶,折成漏斗状,把糯米放入“漏斗”中,接着放入炒好的香菇、瘦肉等配料。
最后在上面放入糯米,包住配料。
最后用粽叶把所有的东西严严实实地包好,拿出芦苇草把粽子绕上几圈绑住就完成了。
过不了多久,妈妈就包好了几十个粽子。
真是太厉害了!
妈妈说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高压锅中煮半个小时就可以吃了,听到这句话我就开始流口水了。
我等啊等,终于,热气腾腾的粽子出锅了,看着这些美味的粽子,像有一种魔力吸引着我,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个吃了起来。
“哇,好烫!”我赶紧吹一吹,继续塞进嘴巴里,“好香,好吃!”我不由得连连赞叹。
包粽子也有我的一份功劳,所以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更加美味了!
赛龙舟
端午节的另一个习俗就是赛龙舟。
端午节下午,吃完美味的粽子后,爸爸带我到佛昙镇看赛龙舟。
那里真是人山人海啊!我和爸爸好不容易才从人群里挤进去,抢到了看赛龙舟的“VIP”位置。
比赛快开始了,随着鞭炮声响起,来自各个村的十二条龙舟,一字排开。
你瞧,那些龙舟一艘艘威风凛凛,像一个个守卫边疆的战士。
每条龙舟都有一个负责吹哨子和打鼓的指挥员,负责划龙舟的是十四个人,每条船总人数为十五个。
各个队伍分别穿着不同颜色的队服,红色、蓝色、绿色等,队伍名称也以衣服颜色来命名为红队、蓝队等。
他们每个人头上都绑着红布,上面写着两个苍劲有力的黄色大字——“奋斗”。
比赛开始了,十二支龙舟队伍严阵以待,裁判员一声令下,十二条龙舟像离弦的箭射了出去。
各支队伍使出看家本领,队员间团结协作,动作整齐划一,娴熟奋力地向前划去。
顿时人声鼎沸,有的喊:“蓝队加油!”有的喊:“红队加油!”喊声惊天动地,每个村都希望自己能赢。
一艘艘龙舟迎着汹涌的浪花,在河面上划出一条条长长的波纹,都不甘示弱地你追我赶。
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突然,有一条龙舟出现了状况,原本领先的蓝队因为指挥员出了状况,指挥出错,打乱了队员们的划船节奏,他们手忙脚乱,还差点翻了船,四周的观众一起发出了“啊”的惊叫声,都感到有点后怕呢。
但这点小挫折并没有使蓝队失去信心,指挥员调整好心态,跟上节奏,奋力吹哨,加油打鼓,队员们再次迸发活力,团结一致地使劲向前划去!
激烈的比赛落下帷幕,蓝队因为永不言弃的团队精神一举夺冠。
他们的精神使在场的观众既佩服又感动。
端午节让我更加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生平和端午节的习俗,也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端午节节日气氛,更让我领略到了团结协作的精神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