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文言文全文翻译精品资料
2015天津卷文言文翻译(精品文档).doc

精品范文,下载后可编辑(2015天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⑴—⑸题。
(20分)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
自鲁(同“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
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
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
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
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论衡·儒增》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
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
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
吴人以为妖,遂杀之。
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
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
卜曰:“般所为也。
”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⑴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墨子闻而悼.之悼,哀悼B 于是乃偃.兵偃,停止C 如审.有机关审,确实D 赍.物具千数谢之赍,赠送⑵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B 飞之三日而.不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C 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D 于.凉州造浮图谁为.大王为此计者覆杯水于.坳堂之上⑶下无句子分编四组,全都能够体现鲁般技艺高超的一组是( )①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②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③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④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⑤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⑥作木鸢曷,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天津春季高考语文文言文译文

文言文译文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南。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劳烦您手下的人了。
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道上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
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
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把郑国当做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秦国受损而晋国受益,您好好掂量掂量吧!”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了。
子犯请求晋文公下令攻击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季氏将伐颛臾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准备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孔子说:“求!恐怕该责备你了。
那颛臾,从前先王让它做东蒙山的主祭,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
这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津人文言文翻译

【原文】津门胜地,自古名区。
繁华之所,商贾云集。
春日花开,柳绿桃红;夏日炎炎,荷风送爽;秋月皎洁,桂子飘香;冬雪纷飞,松柏傲寒。
凡游者至此,无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译文】天津之门,自古以来即为名胜之地。
繁华之所,商贾如云。
春日里百花盛开,柳绿桃红;夏日里炎热如火,荷花送来凉爽;秋月皎洁,桂花飘香;冬日里雪花纷飞,松柏傲立严寒。
凡到此游者,无不心情舒畅,留连忘返。
【原文】城内名胜,首推古文化街。
街以古文化为名,两旁店铺林立,商贾如云。
店铺之中,古玩字画琳琅满目,古董珍玩,令人目不暇接。
行人络绎不绝,喧嚣之声,宛如集市。
【译文】城内名胜,首推古文化街。
这条街以古文化为名,两旁店铺林立,商贾如云。
店铺之中,古玩字画琳琅满目,古董珍玩,让人目不暇接。
行人络绎不绝,喧嚣之声,仿佛置身于集市之中。
【原文】津门之名,亦因海河之盛。
海河蜿蜒,如龙卧波,汇南北之水,贯东西之脉。
自古舟楫往来,商旅辐辏。
今之津门,更是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繁华非凡。
【译文】天津之名,亦因海河之盛。
海河蜿蜒曲折,如龙卧波,汇聚南北之水,贯穿东西之脉。
自古以来,舟楫往来频繁,商旅络绎不绝。
如今的天津,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繁华程度非凡。
【原文】津门美食,亦为一绝。
煎饼果子、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皆脍炙人口。
此外,还有各式海鲜,如海参、鲍鱼、蟹肉,鲜美可口,令人回味无穷。
【译文】天津的美食,亦堪称一绝。
煎饼果子、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都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还有各种海鲜,如海参、鲍鱼、蟹肉,鲜美可口,让人回味无穷。
【原文】津门之地,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
如天津之眼、瓷房子、意式风情街等,皆各具特色,令人流连忘返。
【译文】天津之地,人文荟萃,名胜古迹众多。
如天津之眼、瓷房子、意式风情街等,各具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原文】总之,津门之地,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
游者至此,定当心旷神怡,留连忘返。
【译文】总之,天津之地,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
天津卷文言文王充详细注释真题参考标准答案译文

天津卷文言文王充详细注释真题参考标准答案译文【文言文原文】王充《论衡·天文》:“在上天之道,莫行无入,莫未有之理”。
【注释】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天的道理,没有一条不是对于自然界万物有益,没有一种情况没有先例的。
”【标准答案译文】《论衡·天文》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在上天之道,莫行无入,莫未有之理”。
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是上天的掌管还是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规律可循。
上天的道理是众多现象和事件的模范,我们应当以此为依据,推理出对待世界的正确态度。
王充在这句话中表达了他对宇宙运行的理解。
他指出,天道无私,上天的法则是公正无私的,它并没有特别偏袒某一方。
天道的运行充满智慧和规律,其中蕴含着万物生存的道理。
一切事物遵循着天道的指引,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原因和依据,没有一种情况是毫无先例的。
这种观点说明了天道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以天文为例,太阳升起、星辰闪烁、日月运行等现象都是天道的体现。
这些现象不是凭空出现的,它们有自己的规律。
通过观察和研究这些现象,我们可以找到它们背后的道理和规律。
同样,在人世间的事物中,也有诸多规律可遵循。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等,都有自己的内在道理。
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这些规律,得到它们的启发。
对于人们来说,了解天道的运行规律,融入其中,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学会借鉴天道的智慧,运用其规律指导自己的行为。
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个人的成长来说,都需要遵循天道的原则。
我们要积极地学习和实践,不断完善自我,与天道保持一致。
总之,王充在《论衡·天文》中提出了天道无私,万物有益的观点。
他通过对于宇宙规律和人世间事物的分析,阐述了天道普遍存在,我们应当以此为准则的观点。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了解世界、认识自我,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我们要遵循天道的原则,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和睦发展。
2023年高考天津文言文《王台州传》注释译文

2023年高考天津文言文《王台州传》注
释译文
根据您的要求,我为您准备了以下的文档注释译文,请查阅:
《王台州传》
远古时代,有一位名叫王台州的人,他是一个仁慈而智慧的官员。
他的母亲在他小时候去世,父亲独自将他抚养长大。
王台州从
小就展现出卓越的才智和仁爱之心,深受父亲和村民们的喜爱。
王台州长大后成为一名官员,他以廉洁公正著称。
他在处理案
件时总是遵循法律的原则,秉持公正的态度,从不偏袒任何一方。
由于他的高尚品德和正义感,他赢得了人民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的转折点发生在一次判案过程中。
有一位年轻人被指控犯
了一个罪行,但证据并不充分。
大部分官员都倾向于判他有罪,但
王台州坚持要求进行更多的调查和证据收集。
在艰苦的调查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些关键的证据,证明了被告的清白。
最终,在王台州的坚持下,案件得以公正地解决。
被告最终被宣告无罪,真相也得到了揭露。
王台州因此受到了更广泛的赞誉和崇敬。
这个故事传颂千年,成为公正和正义的象征。
王台州在历史上被誉为一个有道德良知和勇敢正直的典范。
他的故事提醒了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保持正义和公正是每个人的责任。
---
以上是我为您准备的《王台州传》的简要注释和译文。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请随时提问。
天津卷翻译学生版(5年真题)

天津卷2010—2014年语文高考文言文翻译汇编
14年《文学徐君家传》
1、君条例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3分)
2、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
”(2分)
3、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3分)13年《姚敬恒先生事略》
1、而敬恒躬行,与相鼎足,顾未有知之者。
(3分)
2、其母一日见敬恒贸丝,银色下劣,愠甚。
3、朋友之丧而若此,无乃过欤。
12年《与薛寿鱼书》
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
(2分)
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
(2分)
3、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
(4分)
11年选自[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九
1、其人亦必自审其无可让而后为之。
(3分)
2、今与足下并生今世。
(3分)
3、皆汲汲于名,而惟恐人之不吾知也。
(4分)
10年选自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一《支诺皋上》。
略有删节
1、母徐衣其女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
2、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
3、陀汗王意其洞人以非道得之,遂禁锢而拷掠之,竟不知所从来。
最新天津卷文言文王充详细注释+真题+参考答案+译文

一、王充重点词注释(分封)会稽阳亭。
,,以农桑为业。
世灾年)(被)擒,祖父(王)汎(fàn )近,定居)(省略“于”,在,到)会稽,留(省略“于”,在)gǔ],至(王)蒙、(名词作状语,人。
(省略“于”,到)上虞。
州郡长官)语前置,隐藏自己的才能),座位)下,被接见),。
,亦不后置,比王公)dǒu dàn](俸禄)憾)。
稳重)必择友,随意)位虽微卑,,(风雅之事)(王充《论衡·自纪篇》,有删节)二、高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
其先尝从军有功,封会稽阳亭。
一岁仓卒国绝,因家焉.,以农桑为业。
世祖勇任气,卒咸不揆于人。
岁凶.,横道伤杀,怨仇众多。
会世扰乱,恐为怨仇所擒,祖父汎举家担载,就安会稽,留钱唐县,以贾贩为事。
生子二人,长曰蒙,少曰诵,诵即充父。
祖世任气,至蒙、诵滋甚,故蒙、诵在钱唐,勇势凌人。
末复与豪家丁伯等结怨,举家徙处上虞。
建武三年,充生。
为小儿,与侪伦遨戏,不好狎侮。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充独不肯,诵奇之。
六岁教书,恭愿仁顺,礼敬具备,矜庄寂寥,有巨人之志。
父未尝笞,母未尝非,闾里未尝让.。
八岁出于书馆,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
充书日进,又无过失。
手书既成,辞师受《论语》《尚书》,日讽.千字。
经明德就,谢师而专门,援笔而众奇,所读文书,亦日博多。
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日不言。
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
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操行事上,亦如此焉。
不好徼名于世,不为利害见将。
常言人长,希言人短。
能释人之大过,亦悲夫人之细非。
好自周,不肯自彰,勉以.行操为基,耻以材能为名。
众会乎坐,不问不言;赐见君将,不及不对。
见污伤,不肯自明;位不进,亦不怀恨。
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钟。
得官不欣,失位不恨。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淫读古文,甘闻异言。
天津历年文言文译文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年少时擅长射箭骑马,力大过人,徒手与猛兽搏斗,不躲避险阻,多次跟从(太祖)征战,慷慨有大志,太祖曹操曾批评他说:‚你不想读书、敬慕圣贤之道,却喜好骑马击剑,这只是匹夫之勇,哪值得看重啊。
‛(太祖)督促曹彰读《诗》《书》。
曹彰对左右的人说:‚大丈夫若想成为卫青、霍去病那样的将军,就应该率领十万骑兵驰骋大漠,驱逐异族,建功立业,怎么能做博士呢?‛太祖曾经问几个儿子的爱好,让他们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
曹彰说:‚爱好做将帅。
‛太祖说:‚做将帅应该怎样?‛(曹彰)回答说:‚穿坚硬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而面临灾难义无返顾,作士卒的表率,奖赏一定实行,惩罚必定讲信用。
‛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二年,代郡乌丸谋反。
(太祖)任命曹彰做北中郎将,代理骁骑将军。
临出发前,太祖告诫曹彰说:‚在家我们是父子,在朝中为官我们是君臣,总是按照王法做事,你一定要告诫自己。
‛曹彰向北征战,进入涿郡界,逆胡数千骑兵来犯。
当时兵马没有召集起来,只有步兵数千人,骑兵数百。
(曹彰)听用了田豫的计谋,坚守要塞,匈奴骑兵于是退散。
曹彰追击骑兵,亲自与敌人搏斗,射匈奴骑兵,应声倒下的(敌人)一个接一个。
战斗大半天,曹彰铠甲上中了数箭,精神愈发抖擞,乘声追逐败逃的敌人。
到了桑干,离代二百里,长史和各位将帅却认为刚刚远道跋涉,士兵鞍马劳顿,又受限制,不能越过代,不可以越过匈边境违背命令轻视敌人。
曹彰说:‚率领军队出征,关键在于有利,怎么能受限制呢?匈奴兵没有逃远,追赶他们一定大败他们。
屈从命令放纵敌人,不是好的将帅。
‛于是上马,下令军中,‚落后的一律斩。
‛追了一天一夜,攻打,大败匈奴兵。
斩首活捉的数以千计。
曹彰于是比平时加倍奖赏将士,将士无不欣喜。
当时鲜卑大人柯比能率领数万骑兵,观察曹彰军队强弱情况,看见曹彰努力作战,所向披靡,才请求臣服。
北方全部平定。
当时太祖在长安,征召曹彰到(太祖)住处。
曹彰从代路过邺,太子曹丕对曹彰说:‚你刚刚立功,现在向西去见太祖,应该不要自夸,回答问题应总是像做得不够好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天津文言文全文
翻译
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
自鲁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
见楚王,曰:“臣闻大王举兵将攻宋,计必得宋而后攻之乎?亡其苦众劳民,顿兵挫锐,负天下以不义之名,而不得咫尺这地,犹且攻之乎?”王曰:“必不得宋,又且为不义,曷为攻之?”墨子曰:“臣见大王之必伤义而不得宋。
”王曰:“公输,天下之巧士,作云梯之械,设以攻宋,曷为弗取?”墨子曰:“令公输设攻,臣请守之。
”于是公输般设攻宋之械,墨子设守宋之备。
九攻而墨子九却之,弗能入。
于是乃偃兵,辍不攻宋。
《淮南子·修务训》
过去楚国要攻打宋国,墨子听说以后很哀伤,就从鲁国出发赶路十天十夜,脚上打起一层层的老茧也不肯休息,撕下衣衫布包裹一下又向前赶路,到达楚都郢城,马上拜会楚王,说:“我听说大王您要兴兵攻打宋国,您是估计一定能攻占宋国后才决定攻打的呢?还是要使民众劳苦、
损兵折将、蒙受被天下指责为不义的名声、却得不到尺寸之地,仍还进攻的呢?”楚王说:“如果必定占领不了宋国,又要蒙受不义之名声,我为什么还要进攻呢?”墨子说:“我看您大王一定是既得不到宋国又必定是名誉受损的。
”楚王又说:“公输现在是天下有名的工匠,由他来制造云梯这种器械来攻宋城,为什么不能取胜?”墨子回答说:“请让公输假设来攻城,我来防守,演习一下。
”于是公输般摆开器械来攻城,墨子也摆出守城的阵式和装备,公输般连攻九次城,被墨子打退九次,始终攻不进城内。
这样使得楚王只得息兵,停止对宋的进攻。
儒书称:“鲁般、墨子之巧,刻木为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夫言其以木为鸢飞之,;言其三日不集,增之也。
夫刻木为鸢,以象鸢形,安能飞而不集乎?既能飞翔,安能至于三日?如审有机关,一飞遂翔,不可复下,则当言遂飞,不当言三日,犹世传言曰:“鲁般巧,亡其母也。
”言
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还,遂失其母。
如木鸢机关备具,与木车马等,则遂飞不集。
机关为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
《论衡·儒增》
儒者的书上称赞鲁般和墨子技艺高超,用木头雕刻成老鹰,飞了三天不会落下来。
说他们用木头做成老鹰会飞,是可能的;说它飞了三天不下来,就是夸大。
用木头雕刻成老鹰,就因为仅仅像老鹰的样子,怎么能飞上天就不下来了呢、既然会飞翔,怎么能达到三天之久呢?如果真有机关,飞上天就一直翱翔,不会再落下来,那么该说终于能一直翱翔,不该说三天不落下来。
像社会上流传的话说:“鲁般技艺高超,丢失了他的母亲。
”这是说巧工鲁般为他母亲做木车马、木车夫,机关完全齐备,那上面坐着他母亲,车一跑就
不回来了,鲁般终于失去了他母亲。
如果木老鹰机关完备,跟木车马一样,那么就会飞上天不下来。
实际上,机关只能在很短时间内起作用,不会超过三天,那么木车马一样也该三天内在路上停下来,不会一去不回因此而丢失鲁般的母亲。
看来这二件事一定都不符合真实情况。
鲁般者,肃州敦煌人,莫详年代,巧侔造化。
于凉州造浮图,作木鸢,每击楔三下,乘之以归。
无何,其妻有妊,父母诘之,妻具说其故。
父后伺得鸢,击楔十余下,乘之遂至吴会。
吴人以为妖,遂杀之。
般又为木鸢乘之,遂获父尸。
怨吴人杀其父,于肃州城南作一木仙人,举手指东南,吴地大旱三年。
卜曰:“般所为也。
”赍物具千数谢之,般为断一手,其日吴中大雨。
国初,土人尚祈祷其木仙。
注:鲁般,姓公输,名般,又作“班”,今常称其鲁班。
《酉阳杂俎·贬误》鲁般,甘肃敦煌人,生卒年不详,制造物件特别灵巧。
在凉州建造佛塔,制造
木质的老鹰,每次击打楔子三下,就可以乘坐它回来。
没过多长时间,他的妻子怀孕,父母都诘问他的妻子,他的妻子详细地说明了其中的缘故。
鲁般的父亲伺机得到这个木质的老鹰,敲击楔子十多下,乘上木老鹰到了吴会。
吴会的人以为鲁般的父亲是妖怪,于是把他杀了。
鲁般又做了一个木质的老鹰,乘它到吴会找到父亲的尸首。
怨恨吴会的人杀了他的父亲,鲁般就在肃州城南制作了一个木质的仙人,木质的仙人举着手指向东南,吴地大旱三年。
算卦的说:“这是鲁般做的。
”(吴会人)就赠送鲁般很多财物向他谢罪。
鲁般为他们砍断(木人)一只手,那天吴中就下了大雨。
开国之初,当地的居民还向这个木质神仙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