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新高考语文精品备考 文言文翻译
2021年新高考2卷 文言文 译文

2021年新高考2卷文言文译文一、选文背景这篇文章选自《庄子》,这是一本我国古代哲学经典著作,作者是我国古代哲学大家庄子。
庄子是我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庄子》是一部以寓言形式展示其哲学思想的著作。
二、原文《庄子》中的《逍遥游》部分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原文如下: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逍遥游》是庄子的一篇哲学散文,通过讲述鲲鸟的寓言故事,表达了庄子对自然、生命和人生境界的思考。
三、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种名叫鲲的鱼。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鲲鸟故事如是:在北方的大海里有一种名叫鲲的鱼,它的体型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多少千里;它能够化身为一只名为鹏的大鸟。
鹏鸟的背部也是十分宽广的,不知道有多少千里;一旦愤怒起来飞翔的姿态宛如亘古横空,翼展开时几乎遮蔽了天空。
它,这只鸟,一旦展翅飞离,就会驶向南方的辽阔海天。
而南方辽阔的海天,就是指天空中的天池之地。
四、译文解析庄子的《逍遥游》是一篇以寓言故事为载体的哲学散文。
故事中的鲲鸟被赋予了超乎凡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想象力,通过描述鲲鸟的变身和飞翔,寄托了庄子对自然、生命和境界的思考。
译文通过简洁清晰的语言将原文中的寓言故事传达出来,并对一些词语进行了合理的解释和翻译,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文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情感。
五、结语《逍遥游》是我国古代哲学经典著作之一,其文字优美,文笔流畅,思想深刻。
译文通过简明清晰的语言将原文中的寓言故事传达出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领会庄子的哲学思想和情感,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我国古代哲学的魅力和价值观。
通过这样的译文,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我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六、探究与解读在《逍遥游》中,庄子运用了鲲鸟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他对自然、生命和境界的思考。
2021届全国新高考语文精品复习:文言文翻译

置句及其它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的要求调整过来。 • 5.补:在文言文翻译时,补出省略的成分;代词所指的内容;使上下文衔接连贯的内容等。 • 6.对:严格按照原文逐字逐句的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同时还要保留它的语气。
• 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④ 注意用典。“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
四、意译原则
2.文言文中的委婉说法要意译 如:“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3.固定结构要意译:
直译:直译为主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 不遗漏,也不能多余。
意译:意译为辅文从句顺,明白通顺,合乎现代 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在难以直译 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 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
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
何以……?(凭什么……?)
何其……也!(怎么那么……啊!)
何所……?(所……是什么?)
直……耳!(只不过……罢了!)
奈何……?(……怎么办?为什
惟…耳!(只……罢了!)
么……?)
一何……(多么……啊!)
如……何;奈……何?(把……怎 亦……哉!(也真是……啊!)
样呢?) 孰与……?(与……比,哪个更…?)
202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含答案解析和文言文翻译

2021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语文含答案解析和文言文翻译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Ⅱ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D、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现众、听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ψ鞯闹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 “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田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I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
2021届全国新高考语文复习冲刺-文言句子翻译

1、直译为主,字字落实。 2、意译为辅,文从句顺。
高考考察的重点是考生的直译能力, 因此,要忠实于原文,将句子中的每 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就是 尽量按照原文逐词逐句地进行翻译)。
1、保留法 2、选译法 3、替换法 4、增补法 5、调整法 6、删减法
译文:向脊轩总共四次遭到火灾,能够不 焚毁,大概是有神灵保护的原因吧。
补充行文省略的内容。
例: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 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译文:然而体力足以达到(却没达到), 在别人看来是可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悔 恨的。
调整法——调整语序
一些文言句式的词序,有时必须改变。主谓倒 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 译时需颠倒过来。
魏王为公子()盗走他的兵符,假传命令杀了晋 鄙而恼怒,公子自己也知道这一点()。
2、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就是勇气。
①或遗之书,安不发,悉壁藏之。
替换
对译 替换 补充 保留 替换
有人送给杜安书信,他(也)不打开,
补充
替换、调整法
(而是)把这些书信全部藏在墙里。
②竟不离(通“罹”)其患,时人贵之。
意译: 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
量符合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 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 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 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 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文言翻译 的种类
文言文的翻译有 直译和意译两种。
替换法——换成今语
主要是文言单音词换为现代汉语双音词或多音节 词。一些古今同形异义词、通假字,替换成现代 汉语与之相应的词语。
2021年高考总复习《语文》“文言文翻译”专项练(留、删、换)题考试题

“文言文翻译”专项练(留、删、换)一、“文言文翻译”语段对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鱼崇谅字仲益,其先楚州山阳人,后徙于陕。
幼能属文,弱冠,相州刺史辟为从事。
会魏帅杨师厚卒,建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州县之半以隶之。
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表为记室。
从荣诛,坐除籍,流庆州。
清泰初,移华州。
俄以从荣许归葬,放还陕。
三年,起为陕州司马。
仕晋,奉方物入贡,宰相荐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开运末,契丹入汴,契丹相张砺荐为翰林学士。
契丹主北归,留崇谅京师。
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俄拜翰林学士。
(1)魏人不便,裨校张彦及帐下,囚节度使贺德伦归款庄宗,崇谅奔归陕。
译文:(2)汉祖之入,尽索崇谅所受契丹诏敕,焚于朝堂,复令知制诰。
译文:参考答案:(1)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裨校张彦”“节度使”“贺德伦”“庄宗”“崇谅”“陕”翻译时应该保留)(2)汉祖进入京城,搜索出鱼崇谅接受的契丹的全部诏书,在朝堂焚毁,又任命他为知制诰。
(“汉祖”“崇谅”“契丹”“知制诰”翻译时应该保留;“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翻译时应该删除)参考译文:鱼崇谅字仲益,他的祖先是楚州山阳人,后来迁徙到陕州。
鱼崇谅年幼时善于写文章,二十岁时,相州刺史征召他为从事。
适逢魏帅杨师厚去世,以相州为昭德军,分魏郡一半的州县隶属于相州。
魏郡的人感到不方便,裨校张彦以及部下,囚禁了节度使贺德伦归顺庄宗,鱼崇谅逃回陕州。
明宗即位,秦王从荣上表推荐鱼崇谅为记室。
从荣被斩杀,由于连坐,鱼崇谅被除去官籍,流放庆州。
清泰初年,移到华州。
不久因从荣被允许在家乡安葬,于是放鱼崇谅回到陕州。
清泰三年,起用为陕州司马。
在后晋为官时,捧着土产进贡,宰相举荐他为屯田员外郎、知制诰。
开运末年,契丹进入汴梁,契丹宰相张砺举荐他为翰林学士。
2021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宋史·孙傅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

2021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宋史·孙傅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2021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文言文《宋史·孙傅传》注释答案解析译文【教师讲评、学生自学版】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孙傅,字伯野,海州人,登进士第(登:上,升。
第: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为礼部(中国古代官署。
南北朝北周始设。
隋唐为六部之一。
历代相沿。
长官为礼部尚书。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员外郎(《红楼梦》里,贾政原本是工部员外郎,好比现在的建设部下属厅局的副局长。
后来,局里一把手(即工部郎中)出缺,贾政开始主持工作。
)。
时蔡翛(xiāo,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为(做,担任)尚书(尚书省分六部,其最高长官为三品),以下分司(曹),正副长官分别为从五品、从六品(即当今司局级)),傅为(省略“之”,对他,向他)言天下事,劝其亟(jí,急切,赶快,立刻)有所更(gēng,改变,改换建立的功业)),不然必败。
翛不能用。
迁(升迁)至中书(即中书省,古代皇帝直属的中枢官署之名。
封建政权执政中枢部门,掌管机要、发布皇帝诏书、中央政令的最高机构)舍人(中书舍人在中书省掌制诰。
制诰:承命草拟诏令)。
宣和(是宋徽宗的第六个年号,也是宋徽宗的最后一个年号)末,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王朝之一)入贡(向朝廷进献财物土产),使者所过(经过的地方),调夫(调遣服劳役的人)治(准备)舟,骚然(sāorán,骚动的样子,扰乱,使地方不安宁)烦费(麻烦与浪费)。
傅言:“索(索取)民力以妨(妨碍)农功(即农事),而于(对)中国(最早指天下的“中心”——黄河流域黄河中下游的中原河洛地带,中国以外称为“四夷”,特指宋朝))无丝毫之益。
”宰相谓(认为)其所论(论断,观点)同苏轼(与……相同),奏(上奏章)贬(省略“之”,孙傅)蕲(qí,香草,一说药草)州安置。
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文言文详解

的主谓间不该断开;“遍封宗子”中“宗子”作宾语,“子”后断开;“于天下利乎”,
这是疑问句,承前省略主语“此(这样做)”,独立成句。据以上分析排除C。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 中是纪日。 B. 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 称为宗室。 C. 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 种急务。 【答案】D 【解析】D.“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是错误的。庶务,就是指 国家的各种政务。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 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B.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 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C.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 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D. 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 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 【答案】B 【解析】“强宗室”是“镇天下”的目的,中间不能断开,“故”表结果的连词,引领
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明,英明)臣直。”裴矩任 (任职)于(在)隋而忠于(对)唐,非其性(性,性格)之 有变也,君恶(恶,厌恶)闻其(其,自己的,或臣子)过(过, 过错,或指出过错)则(则,那么)忠化为佞(佞,惯于花言巧语 的人),君乐闻直(直,正直的)言则化为忠。是(是,此,这) 知(知,知晓)君者表(表,测试日影的标杆)也,臣者景(景, 同“影”,日影)也,表动则景随矣(表将然貌的语气词)。
高考真题文言文翻译(2021年整理)

(完整word)高考真题文言文翻译(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高考真题文言文翻译(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高考真题文言文翻译(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请翻译下列划线句子【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
【方法点拨】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
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二、节选自《宋史郭浩传》(全国大纲卷10.3(朝廷)选派将.4、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诸路.以直达。
(54,三、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山东卷10分)5、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4分)(56、帝后召兴,欲封之,置印绶于前,兴固让曰:“臣未有先登陷阵之功,而一家数人并蒙爵士,令天下觖望,诚为盈溢。
臣蒙陛下、贵人恩泽至厚,富贵已极,不可复加,至诚不愿。
(4分)(6)。
7、明年夏,帝风眩疾甚,后以兴领侍中,受顾命于云台广室。
会疾廖,召见兴,欲以代吴汉为大司马。
兴叩头流涕,固让曰:“臣不敢惜身,诚亏损圣德,不可苟冒。
”分)(7)了他(的要求)。
四、节选自《元史•彻里》(江西卷12分)8、时行省理财方急,卖所在学田以价输官。
彻里曰:.还朝以闻,帝嘉纳焉。
(4分)8(关键词:所以、安、鬻)9(4分)9(关键词:毁诋、左右、批其颊.)10、汀、漳剧盗欧狗久不平,遂引兵征之,号令严肃,所过秋毫无犯.有降者,则劳以酒食而慰遣之,曰:,的确:“古人秉烛夜游,~有以也"2.一年的收成,年景:~凶(年成歉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Ⅱ
制。
②译对语句大意,1分
(2)令行于民 法令在民间 ①“行于民”是状语后置 期年,秦民 实行一年, 句式,即“于民行”;期
之国都言初 秦人到国都 年,满一年;第一个“
令之不便者 诉说新法不
以千数。(5 便利的数以
分)
千计。
之”,到;言,诉说。( 每点各1分,共4分)
②译对语句大意,1分
①“此……也”,
分)
他们于是说贾 谊坏话道:“ 洛阳之人,年 轻学浅,一味 想独揽权力, 使事情变得复 杂混乱。”
为动词,说人的坏话; “初学”,学识肤浅;
“擅”,独揽;“纷
乱”,形容词的使动用 法,“纷乱诸事”即“ 使诸事纷乱”,使事情 变得复杂混乱。(每点各
1分,共4分)
②译对语句大意,1分
2019年
圣 人 如 果 可 ①苟,如果;“强”和“
他。
威风猛于涣”为状语 后置句,应该为“威
风于涣猛”;“文
理”为古今异义,条 理。(每点各1分,共3
分)
②译对语句大意,2分
2018年
(1)方务去前 之苛,犹虑未 尽,岂有宽为 患也。(5分)
卷 Ⅲ
(2)愚人村野 无所知,若以 叛逆蔽罪,恐 辜好生之德。
(5分)
正尽力去 除先前的 苛严,尚 且担心做 得不够, 哪有宽松 成为祸患 的呢。
使为?”禧惭 使 者 做 什 么 对”,回答。(每点
不能对。(5分) 呢?”萧禧羞 各1分,共3分)
2017年
①“循”,遵守;
(1)性严正, 品性严肃正直,行 “事”,服侍,侍
举止必循礼 为坚持遵守礼制法 奉;“党”,亲
度,事继亲 度,侍奉过继家的 族,族人。(每点各
之党,恭谨 亲族,恭敬谨慎超 1分,共3分)
过常。(5分)
过常礼。
②译对语句大意,2
分
2017年
卷 Ⅰ
①“臧否”,褒
(2)而曜好臧 否人物,曜 每言论,弘 微常以它语 乱之。(5分)
分)
收 , 百 姓 歌 点各1分,共3分)
颂。
②译对语句大
意,2分
①“申饬”,指示;
许 将 说 : “ 这 “何以……为”,固
(1)将曰:“此 件 事 , 指 示 边 定句式,其中“何
事,申饬边臣 地 官 员 办 理 不 以”为宾语前置,应
岂不可,何以 就 行 了 , 要 派 该 为 “ 以 何 ” ; “
等到悼王死去, 王室大臣暴乱而 攻击吴起,吴起 退逃到悼王尸旁 并伏在尸体上。
“走”,逃跑;“ 之”,到;
“伏”,面向下俯 卧。(每点各1分,
共4分) ②译对语句大意,
1分
2018年
(1)诸葛诞以 寿春叛,魏 帝出征,芝 率荆州文武 以为先驱。 (5分)
诸葛诞凭借寿 春反叛,魏帝 出征,鲁芝率 领荆州文武官 兵作为先锋。
但是谢曜喜爱褒贬 人物,谢曜每每发 表议论,弘微经常 用说其他的事岔开
话头。
贬;“以”,介
词,用;“乱”, 形容词用作动词,
扰乱。(每点各1 分,共3分)
②译对语句大意,
2分
2017年
卷 Ⅱ
皇上说:“官
(1)帝曰:“吏奉 法,律不可枉也,更 道它所欲。”王无复
言。(5分)
吏奉行法典, 律令是不可违 犯的,再说说 其他要求。” 赵王没有再说
2021届全国新高考语文精品备考 文言文翻译
第七讲 文言文翻译
一、先做 5 年的高考翻译题,明悟考查点和采分点
(做题时先遮住右两栏,先自主试译,再与右面两栏
比对,找准自己的薄弱环节)
年份
原句
译文
考查点和采分点
①“短”,形容词活用
2019年
卷 Ⅰ
(1)乃短贾生 曰:“洛阳 之人,年少 初学,专欲 擅权,纷乱 诸事。”(5
①“以”,凭借;
“率”,带领、率领;“ 以为”,古今异义词,作 为;“先驱”,古今异义 词,先锋。(每点各1分, 共4分) ②译对语句大意,1分
卷
①“以”,因为;
Ⅰ
(2)帝以芝清 忠履正,素 无居宅,使 军兵为作屋 五十间。 (5分)
皇上因为鲁芝 清廉忠诚行为 端正,一向没 有私宅,让士 兵为他建造五 十间房屋。
愚人粗鲁 无知,如 果以叛逆 定罪,恐 怕会辜负 陛下爱惜 生灵的仁
德。
①“方”,正;“务”,致 力,尽力;“苛”,苛严;
“犹”,尚且。(每点各1 分,共4分)
②译对语句大意,1分
①“村野”,古今异义词, 粗暴,鲁莽;“若”, 如果;“蔽罪”,定罪,“ 蔽”,判决案件。(每点各1
分,共3分) ②译对语句大意,2分
(1)文曰:“此 乃吾所以居子 之上也。”吴 起乃自知弗如 田文。(5分)
田文说:“这就 是我的地位在你 之上的原因啊。 ”吴起才自知比
不上田文。
判断句;“所 以”,……的原
因。“弗如”,不 如,比不上;(每 点各1分,共4分) ②译对语句大意,
2019年
卷 Ⅲ
1分。 ①“及”,等到;
(2)及悼王死, 宗室大臣作乱 而攻吴起,吴 起走之王尸而 伏之。(5分)
作动词,奏乐歌咏;
“荐”,祭祀;“为
立祠安阳亭西”为状
语后置句和省略句, 应该为“为(之)(于)安 阳亭西立祠”。(每点
各1分,共3分) ②译对语句大意,2分
①“狱”,案件;“
(2)一岁断狱, 不过数十,威 风猛于涣,而 文理不及之。
(5分)
一年间的断 案,不过几十 件,声威超过 王涣,但在条 理方面比不上
话。
①“律不可枉也 ”为判断句;“ 枉”,违犯;“ 道”,说;“欲 ”,要求。(每点 各1分,共4分)
②译对语句大 意,1分
①“蝗”,名词
后来青州出现 用作动词,出现
(2)后青州大蝗,侵 蝗灾,蝗虫进 蝗灾;“有
入平原界辄死,岁屡 入平原地界就 年”,丰收;“
有年,百姓歌之。(5 死去,连年丰 歌”,歌颂。(每
“履正”,行为端正;“
素”,一向,平素;“使
军兵为作屋五十间”属省 略句和定语后置句,应该 为“为(之)作五十间 屋”。(每点各1分, 共4分)
②译对语句大意,1分
①“弦歌”,名词用
2018年
卷 Ⅱ
(1)民思其德, 为立祠安阳亭 西,每食辄弦 歌而荐之。(5
分)
百姓思念王涣 恩德,在安阳 亭西为他建造 祠堂,每到进 食时就奏乐歌 咏而祭祀他。
(1)圣人苟可 以 使 国 家 强 利”为形容词和名词的使
以强国,不 盛 , 不 必 效 动用法,分别译为“使
法其故;苟 法 陈 规 ; 如 ……强盛”“使……获
可以利民, 果 可 以 使 百 利”;法,名词活用为动
不循其礼。 姓 获 利 , 不 词,效法;循,遵守。(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