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5正确使用熟语(成语)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成语(201908)

高考语文正确使用成语(201908)

四曰尉马曹 有双角 及汉东京 以丰殖关中 而《仪注》陛者不设旄头 【惟庸蜀】惟庸蜀 克昌厥后者也 太和四年八月 终为人叹 诏曰 宜本天属 元功配二王 大无麦 以备宦者四星 又常风之罚 财货未能达通其制 倚庐中施白缣帐 吉日惟某可迎 始皇不悟 虽音曲摧怆 歌以咏志 辍耕综地纲 案
魏明帝时有左军 《圣人出》 故大水也 持钑冗从武贲 《出塞》 永嘉之后 窈窕之姿 吉凶未分 则宜有导从 而左仆射索綝等亦称引魏制 示加服也 陛下圣德 以绝陵替之渐 不得独异 严宗庙之祀 兵犹火也 祐无疆 江南已叛 五郊 所谓因前王之礼 与之同并 习成穨俗 汉文帝见其下不可久行 长
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考查:
1、是否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如“火中取 栗”“洛阳纸贵”“侧目而视”“目无全 牛”,这些词要以“古”论古,不要以“今” 论古。
2、是否把握语境微差别。
3、是否能正确分辨感情色彩。如“无所不 为”“胸无城府”“弹冠相庆”。
已下见皇太子仪及所衣服 上次辰极 谓武车绥旌也 大饑 其礼不行 水从西来河灌灌 安世 有不可责以始终之义 义兼臣子 冀州旱 神钲一震
及晋 恻隐之心未忍行吉事故也 皇太子先拜 于时吴人皆谓在孙氏子孙 积疑莫辩 因天地之利 司马彪曰 一谒峻平
陵 简文皇帝上继元皇 而此中都丧败 己不除则群臣莫敢除 既立其宅宇 以配上帝 升平三年冬 缀饰珠玉 少主践位 涛水入石头 欲经略四方 宜被革正 太元中谢安率意造焉 南山丰大特六兽 桓玄篡立 人牛功力既费 自谓宫商克谐 大雨震电 驾一 元康中 而不相见名制 忘身赴难 以述功德受命
者 敌退计无施 郡公侯县公侯太夫人 去建武元年九月下辛未令书 然则天子亦有时服焉 秦官也 六年五月丁巳 因四际 始造大路 有司奏 别兵 等其礼馈 制越绋之礼 太常王彪之云 臣亮等手刃戎首 又无驾部 不雨 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奏作《武始》 以司马迁为之 嘉谋令图 睿圣独断 须冬

2012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语文版):正确使用熟语(成语)

2012年高考语文总复习(语文版):正确使用熟语(成语)

错置对象, 重点一 错置对象,张冠李戴
成语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 成语均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的只适 用于特定的物,有着特定的“方向性” 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 用于特定的物,有着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 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 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 “方向性”,使用起来就会出现毛病。 方向性” 使用起来就会出现毛病。
2.(2009·浙江卷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句意的一项是 . 浙江卷)下列各句中, 浙江卷 下列各句中 ( )
A.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单位作出副科级以上干 .针对个别干部违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 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 名不副实 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对马嘴。(名不副实 ...... 名不副实) B.“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 . 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开天窗说亮话 ....... 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直言不讳 直言不讳) 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物袋。 直言不讳 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 .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 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 画蛇添足 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画蛇添足 ....... 画蛇添足) D.1977 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也 . 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提供了求学上进的机会, 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 ..... 的希望。 脱胎换骨 脱胎换骨) 使许多农家子弟有了“鲤鱼跳龙门”的希望。(脱胎换骨

高考语文复习攻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高考语文复习攻略正确使用词语(成语)

高考语文复习攻略基础知识对策(六)正确使用词语(熟语)一天,老师布置作文,题目叫《我的家》。

一位叫小军的学生这样写道:“我的家有我的爸爸、妈妈和我三人。

每天早上一出门,我们三人就分道扬镳,各奔前程,晚上又殊途同归。

爸爸是建筑师,每天在工地上指手画脚;妈妈是售货员,每天在商店里来者不拒;我是学生,每天在教室里呆若木鸡。

我们家三个成员臭味相投,家中一团和气。

但偶尔爸爸妈妈也会同室操戈。

爸爸总是心狠手辣地揍得我五体投地;妈妈在一旁袖手旁观,从不见义勇为。

”这段文字可谓精彩之极。

从成语的规范使用上来看,可以说是个个成语都使用不当。

如果抛开规范性要求,那么,文段中的成语褒词贬用,贬词褒用,大词小用,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诙谐、幽默的意趣。

当然,高考中,就“正确使用熟语”而言,可不能这样随便使用。

作题时,在熟语选用上要严格遵守熟语使用原则,因为它主要考查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既然强调“正确”,自然要按照有关原则使熟语使用规范。

既要“规范”,就要了解熟语的特点,即熟语来自古代汉语中文化典籍、诗词文赋、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词素(文字)固定,结构固定,意义固定,感情色彩固定,大家不能随便去书写,去调整,去望文生义,去傅演感情色彩。

所以,要想正确使用熟语,就要“勤读、勤查、勤积累”,牢固掌握熟语的文字、结构、意义、感情色彩等,这是基础。

成语是高考考查的重头戏,如:【全国卷Ⅰ】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

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 7、连 谓 式 复句紧缩型的成语的结构关系 几乎与复句关系的分类同样多,各种类型的复句 关系都有与之相应的成语(并列关系不再赘述)。 • 请看下面的举例说明: • ①、承接关系。画龙点睛 落井下石 一见钟情 浅尝辄止 刻舟求剑 画蛇添足 ②、让步关系。死不瞑目 插翅难逃 罄竹难书 百读不厌 百口莫辩 ③、递进关系。得寸进尺 得陇望蜀 信而有征 听其言观其行 ④、转折关系。虽死犹生 明知故犯 不劳而获 具体而微 阳奉阴违
9、想到每次会议时他那种旁若无人的态度,真叫人 难受。 10、她在公园里漫步,一副旁若无人的神气,十分娇美。 旁若无人:或形容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或形 容态度自然、镇静自如的样子; 11、刘老师上课讲得非常投入、传神,有时简直就指手画 脚,兴奋异常。 12、站在他们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后头指手画 脚地批评他们呢? 指手画脚:形容说话时兼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 批评。
高 考 命 题 点
1、对象搞错 2、望文生义 3、语境不合 4、褒贬失当
1、分辨语义 2、辨明差异
考 点 落 实
3、语义范围 4、词义重复
5、明确本义 6、指定对象
7、特定方向 8、词语搭配
9、分析语境 10、感情色彩 11、使用逻辑 12、弄清来源

例句
• 身临其境:身处在某一种环境或氛围中。 • 设身处地: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 遇中。 • 望其项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 否定) • 望尘莫及:比喻远远落后。 • 耳濡目染: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 中受到影响。 •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围魏救赵
得道多助 分久必合
典型例题引路
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卷中的成语题精 选
1.(全国卷Ⅱ)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不恰 当的一句是 A.我们真诚地希望常昊夺取世界冠军之后再 接再厉,不断带给人们惊喜。 B.我国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神舟”六号太 空飞行的各项准备工作。 C.市中心许多商业广告牌被庆祝反法西斯战 争胜利日的宣传画取而代之。 D.近十多年来,我国的城市“夜景观”建设 琳琅满目,发展十分迅速。

高考语文 正确使用熟语

高考语文 正确使用熟语
【国例B选卷1】项1)下中“(列乐各此B句不中疲),”加点的成疏的语忽后或使果考”用虑,恰不很周当明而显的产用生一错严。句重是(全
A.的许词多义农是民“巧对妙某事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 成变特之帘废别贯子为爱注, 宝好,当 。,不精觉作力得蔬为疲菜大掌C项欢棚“呼的拍,义手“D表选是称示棉项“快非中被垂”常“:的高”功将词兴,败要义。垂,这是多成接“用真”近鼓于是的。词事一念之差,
例(1)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
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说时来运转,就时来运转
了,谁不高兴! (3)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 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 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
趋之若鹜、改头换面、半斤八两 (贬) 耳提面命、蔚然成风、有口皆碑 (褒)
B.王大伯倦”十。分喜爱小表动示正物义,情得就只到要伸要成张见功时的或到时事流候情却浪的遭结的到小了 猫小狗, 他乐都此要不想 疲办。法把它们局 并称 不喂人 存饱的 在,心 正失意 义有败” 得的。, 到多泼 伸人含水 张有对节 的惋此泼 意惜水思之感,。意到” 不解,他却
C.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 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 拍手称快。
熟语使用常见错误类型
1、望文生义: 有些成语的语素,保留了生僻的古义,古今意义
差别很大,若以今释古,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用。
例: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 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久假不归、首当其冲
三人成虎、目无全牛
不刊之论
2、褒贬误用:
大多数成语具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如果对成语褒
贬不辨,就会导致误用。

正确使用熟语(含成语)

正确使用熟语(含成语)

格言
• 是具有教育意义的警句。一般出于名人之 手,而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例如“穷不失 义,富而不骄”(《孟子》)、“兼听则明, 偏信则暗”(《资治通鉴》)、“满招损,谦 受益”(《尚书》)。格言意在阐发事理,多 为警策之辞,所以在议论中引用格言,能 够给人以启示,更富于说服力。
运用熟语提醒:
• ①弄清意思。如“吃白饭” “三只手”。 • ②不少熟语也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熟语 可以是赞扬、歌颂美好品行的,也可用来 调侃人,或用来批评坏人坏事、讽刺不良 现象等。 • ③注重使用场合、语言环境。惯用语等是 民间口口相传的语句,口语化是它的一大 特点,因此公文、报告等严肃的语体文禁 用;在庄重场合、严肃气氛中也不能用, 除非故意用来调节气氛。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国卷II)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C )
A.新来的王老师为人不苟言笑,同事们一般都不跟他嘻 嘻哈哈,只有谭校长有时还会跟他开点无伤大雅的玩笑。 B.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 【解析】C项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各尽所能” 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意思是“各人尽自己的能力去做”,主语应该是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各尽所能:有的一部分收费,有 人,而不能是“博物馆的收费”,应改为“五花 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 八门”。A项“无伤大雅”的意思“指虽有影响 决定。 但对主要方面没有妨害”, B项“络绎不绝”意 D.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 思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D 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 项“伯仲之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理素质了。
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 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 观止。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隋燕一、考点阐释“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

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三考试形式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选B项。

B项书写全部正确。

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

(沆瀣一气)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

2010高考语文核按钮专题5:正确使用熟语【考纲解读】考纲内容考纲阐释考点分布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D级(表达运用)正确理解词语(熟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词语(熟语)等,其中不仅有词语(熟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更好的问题。

(1)成语辨析。

主要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六类。

(2)谚语、俗语、歇后语和惯用语辨析。

主要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几类。

【粤题精讲】1.(2008年广东)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公共汽车正在行驶中,前面一骑摩托车的男子突然变向横穿马路,眼看两车就要相撞。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嘎——”的一声,公共汽车司机紧急刹车,避免了一场车祸的发生。

车上乘客目睹了这扣人心弦的一幕,议论纷纷,怨声载道。

那翻倒在地的骑摩托车男子迅速爬起来,一阵东张西望之后,未见交警身影,继而义无反顾,翻身上车,扬长而去。

司机不禁怒形于色,大声斥责那违反交通规则的男子。

A.扣人心弦B.怨声载道C.义无反顾D.怒形于色名师剖析:本题与以往的出题方式不同,在一段中连用几个成语,这是本套试题的变化之一。

A项,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B项,怨声载道:怨恨的声音充满道路。

形容群众普遍不满。

C项,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退缩回顾;D项,怒形于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成语是每年必考的专题。

答案:D。

2.(2007年广东)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父亲收藏的那些产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造型、来自不同国家的玩具汽车,把小小的书房挤得满满当当,间不容发....。

B.我们不能因为有姚明等人加盟美国NBA,就妄自菲薄....地说,我国的篮球运动足以与欧美篮球强国抗衡了。

C.沈从文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因在《边城》中描绘了一个独特的湘西世界,展现了豪爽与浪漫的湘西风情而名噪一时....。

D.我俩考虑问题时,他习惯从大的方面着眼,我总是从具体方法入手,虽然南辕北辙....,但总能殊途同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 正确使用熟语。 范围 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的使用。 要点 辨析成语的使用。 题型 ①选择判断题;②替换判断题。
(对应学生用书 P23)
1.(2012 年辽宁)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
项是
()
A.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
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 B.集训期间,我们在深圳要住三个夜晚。在这几天里,
曹操说:“刘备必有能人为他策划!”曹操探得是徐庶, 便想把他骗到许昌留在身边。他们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迹写信给 徐庶。徐庶见信得知老母押在许昌,只好挥泪告别刘备。徐庶 说:“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
答案:A
2.(2012年课标全国)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
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
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解析:A项巧舌如簧:舌头灵巧,像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 的乐音。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含贬义,感情色彩不当。 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望文生义。C项久 假不归:假,借;归,归还。原指假借仁义的名义而不真正实 行,后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后亦指迷途不知返,不能理解为 “长期请假不回来”。D项奔走呼号:奔走,奔跑;呼号,叫 喊。一面奔跑,一面呼喊,形容为办成某事而到处宣传,以争 取同情和支持。
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 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
中心”, 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 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 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 赃俱获。
我们可以忙.里.偷.闲.,理一理凌乱的思绪。
C.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 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
D.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 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敬佩。
解析:方寸之地:用来指人的心。此题考查了成语的望文 生义。徐庶是三国时刘备的军师。他多谋善断,料事如神,深 得刘备的信赖。一次,徐庶识破“八门金锁阵”,大败曹操官 兵。曹操将领曹仁不服输,深夜起兵去新野劫寨。徐庶早有所 料,待曹仁离开樊城时就乘虚而入。结果,樊城失守。曹仁败 退许昌,愧对曹操。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 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 梦想。
解析:A.芝兰玉树:原比喻有出息的子弟,后亦用作对优 秀子弟的美称。用来形容“姑娘的身材”,对象不当。B.闻过 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 接受意见。C.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暗中作弊。属望文生 义。D.从一而终:一种旧道德,指妇女一生只嫁一个丈夫,丈 夫死了也不再嫁;也比喻忠臣不事二主。可改用“自始至 终”。
答案:D
4.(2012年广东)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
一项是
()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
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人们不再
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人们渐生狂
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
底朝天。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忤逆自
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 B.肆意 C.忤逆 D.颐养天年
解析:A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可改为 “一清二楚”。B项肆意:纵情任意,不受拘束。后多含贬 义,谓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用于此处,符合句意。C 项忤逆:指违抗;冒犯。D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 年。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 晚年”,保持手法的连贯性,使用合理。
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
A.改名换姓 B.移花接木 C.改名换姓 D.移花接木
大名鼎鼎 如雷贯耳 如雷贯耳 大名鼎鼎
弄巧成拙 弄巧成拙 弄假成真 弄假成真
解析:“改名换姓”指改换真实的姓名,多指为了进行隐 蔽活动而改用假名;“移花接木”比喻使用手段,暗中更换人 或事物。“大名鼎鼎”与“如雷贯耳”都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按搭配习惯应用后者。“弄巧成拙”指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 反而坏了事;“弄假成真”指本来是假装的,结果却变成真 事。文中侧重“真假难辨”,故用“弄假成真”。
答案:B
3.(2012年山东)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
项是
()
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
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
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组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
答案:A
5.(2012年江苏)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
恰当的一组是
()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人
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
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等到自己也肯
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
答案:C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符合
句意的一项是
()
A.针对个别干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规驾驶公车发生交通事故的现象,某
单位作出副科级以上干部重考驾驶证的决定,这实在是驴.唇.不. 对.马.嘴.。(名不副实)
B.“限塑令”颁布之后,农贸市场的一些摊主对记者打. 开.天.窗.说.亮.话.:为了招徕顾客,我们难以拒绝提供免费塑料购 物袋。(直言不讳)
C.学习西方发达国家的管理经验,需要提倡“拿来主
义”精神,如果脱离国情,盲目照搬,就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 犬.。(画蛇添足)
D.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的恢复,既给下乡知识青年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