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常见成语的含义

合集下载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容易褒贬用错的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容易褒贬用错的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容易褒贬用错的成语(一)褒错用贬[拭目以待] 形容殷切期望或密切关注事态的动向及结果。

[神机妙算] 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

[名不虚传] 指确实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凤毛麟角] 比喻稀少而珍贵的人或事物。

[洋洋大观] 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

[沁人心脾] 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别有天地] 形容风景等引人入胜。

[别出机杼] 比喻诗文的构思和布局不落俗套,有所创新。

[有口无心] 嘴上爱说,心里不存什么。

多指话虽不好听,却并无恶意。

[惨淡经营] 指苦费心力经营。

[来日方长] 未来的日子还很长,表示事有可为,或劝人不必急于做某事。

(二)贬错用褒[满城风雨] 比喻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

[无所不为] 指什么坏事都干。

[长此以往] 老是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

[趋之若鹜] 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某种事物。

[半斤八两] 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等量齐观] 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

[改头换面] 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

[明目张胆] 形容公开放肆地干坏事。

[明哲保身] 指因怕犯错误或有损自己利益而对原则性问题不置可否的处世态度。

[忘乎所以] 指因过度兴奋或得意而忘了言行应该把握的分寸。

[高谈阔论] 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始作俑者] 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好高骛远] 指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的目标。

[巧舌如簧]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

[如丧考妣] 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形容非常伤心和着急。

1/ 2。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
[豆蔻年华] 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美轮美奂] 形容新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相敬如宾] 现多指夫妻互相尊敬,如同对待客人一样。

[破镜重圆] 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

[琴瑟和谐] 比喻夫妇感情非常好。

[举案齐眉] 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青梅竹马] 现多指夫妻俩或恋人从小就相识。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改变得很厉害。

[筚路蓝缕] 形容创业的艰苦。

[首当其冲] 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用于遭受不好的东西。

[汗牛充栋] 形容书籍极多。

[耳提面命] 形容恳切地教导。

[三令五申] 再三地命令和告诫,多指上级对下级,领导对群众。

[络绎不绝] 形容人马、车船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挥洒自如] 形容书写作画运笔自如,挥舞刀剑、运用工具得心应手,不受拘束。

也用来形容写文章流畅洒脱。

[不可磨灭] 指功业、事迹或道理永远不会消失。

[人老珠黄] 指妇女年老失去青春容颜,像珠子年代久了会变黄,不如新珠子值钱一样。

[日理万机] 每天处理大量要务,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

[巧夺天工] 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崭露头角] 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

1/ 1。

正确使用词语(熟

正确使用词语(熟

八、不合语境
• 具体的语境往往有区别语义的功能,成语使用不能 忽视语境,否则就会用词不当。成语使用也有一定 范围,不分范围是不行的。 • 1、义无反顾:为了正义勇往直前,决不回头退缩。 • 爸爸看到被老鼠啃坏的箱子,义无反顾地去买了一 块粘鼠板。(不合语境) • 2、各种形式的周刊、杂志,分类细密地专业报刊不 断出现,真是风起云涌之势。 • 风起云涌:大风刮起来,乌云涌上来。比喻新生事 物相继兴起,声势浩大;也用以形容自然景象不断 变化,雄伟壮观。用于天气或事物的迅速发展,一 般指社会形势,这里大词小用了。
五、重复累赘(语意重复)
• 重复累赘是指不明白成语的确切含义,从 而造成语境中的一些词的含义与成语的含 义重复。这种类型的语用主要表现在句子 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的词语,造成 整个句子重复啰唆的毛病。
• 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 人民的生灵涂炭。 • B、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 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 C、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 调,建议你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 D、在适应性教育中,不唯书,不唯上,大胆怀疑等 思想和行为往往被视为出格,但在培养创造性时就 必须开禁,否则提倡创造教育就是叶公好龙。
一、望文生义
• 望文生义,即只按照字面意思来理解成语 的含义,有些成语有古今两个意思,但在 语言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它的本义已经不 复存在,而只存在它的引申义,如不注意 这一特点,就容易犯“舍末逐本”的错误。 也有不少成语的词义后来被引申了,但它 的本义偶尔还会出现。往往容易犯望文生 义的毛病。
•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不能理解成强人所 难) • 不刊之论:刊,削除,删改,修改,不刊之论是不 可删改和磨灭的言论。(不要理解为不能刊登的言 论) • 目无全牛: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全熟知牛的各部分 结构,后面用它比喻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地步, 得心应手的境界。 • 细大不捐:捐,舍弃、丢弃,大的小的都不舍弃。 • 危言危行:正直的言行。危:正直。 • 不足为训: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 • 久假不归:长期借用不归还(jiǎ)。 • 屡试不爽 :“爽”是“差错”之意,故“屡试不用恰当的一句 () • A、对这个问题,你说应这样,他说应那样, 我真是莫衷一是。 • B、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真是楚楚 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 • C、古人中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肌者、 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 D、(鲁迅)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 使听的人心情舒畅,真个有“如坐春风”的感 觉。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隋燕一、考点阐释“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

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三考试形式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选B项。

B项书写全部正确。

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

(沆瀣一气)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专题三 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讲解部分)

专题三 词语(包括熟语)的识记、理解和正确使用(讲解部分)
用于事物,也可用于人,常和目标、本 性、身份、矛盾等搭配。“揭露”常和本质、阴谋、罪行等搭配。 19.[摆脱·解脱·超脱] 摆脱:侧重甩掉限制自己的人或物。解脱:侧重从烦 恼中脱身。如:诸事纷扰,使他难以解脱。超脱:①不拘泥成规、传统、形 式等,如“性格超脱”;②超出,脱离,如“超脱尘世”;③解脱,开脱。 20.[必须·必需] 必须:①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副词,如“学习必须刻 苦”;②加强命令语气,副词,如“你必须离去”。必需:一定要有,不可少, 动词。如:煤和铁是发展工业所必需的原料。 21.[变换·变幻] 变换: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如:变换位 置。变幻:不规则地改变,一般不带宾语。如:变幻莫测。 22.[辩白·辩护·辩解] “辩白”着重于“白”,说明事实真相,一般指在被 误会或被指责的情况下进行分辩,使真相大白。“辩护”着重于“护”,为
栏目索引
坏的运气。 50.[遏止·遏制] “遏止”重在“止”,阻止;对象多是战争、暴动、洪流 等来势凶猛而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遏制”重在“制”,制止、控制,使 不发作;对象多是情绪,有时也指某种力量。 51.[繁殖·繁衍] “繁殖”重在“殖”,产生新个体。“繁衍”重在 “衍”,增广、增多。如:繁衍生息。 52.[反驳·驳斥] 反驳:侧重表示否定对方与自己对立的意见,多用于争论 场合。驳斥:反驳错误的观点、言论等,词义较重。 53.[反应·反映] 反应:名词,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反应十 分强烈。反映:动词,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如:把情况反 映到县里。 54.[反复·重复] 反复:①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如“反复思考”;②颠过来
栏目索引
活动。呼吁:向个人或社会申述,请求援助或主持公道。如:呼吁各界人士 捐款赈济灾区。 31.[猖狂·疯狂·猖獗] 猖狂:常形容敌人的进攻、反扑等行动。疯狂:除指 猖狂外,还可指做事超出常理。如:疯狂购物。猖獗:除用于敌人的行动外, 还可用于疫情。如:病毒猖獗。 32.[持续·继续·连续] 持续:强调延续不断,中间没有间歇。继续:强调连接 前面的,延长下去。连续:强调一个接一个。如:连续不断。 33.[斥责·指责·责备] 斥责:侧重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 指责:侧重挑出错误加以批评。责备:侧重对一般过失的批评和不满。 “斥责”“指责”用于对别人。“责备”也可用于对自己。 34.[充分·充足·充沛] 充分:多用于准备、条件、理由等抽象事物。充足: 用于光线、水分、养料等具体事物,亦可用于抽象事物。如:理由充足。充

202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2023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12
答案:(1)× 如数家珍: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故 事十分熟悉。褒义词。在这里属褒贬误用。
(2)× 连篇累牍:形容叙述的篇幅过多、过长,多为贬义。此处语境并没有体现出 贬义,且用“连篇累牍”修饰“电视剧”也不恰当。
13
4.着眼语境,谨防重复和矛盾 成语的使用都有特定的语言环境,有的要和句子氛围相协调,有的要和人称相对 应,有的意义要和句子语境相吻合。同时,还要考虑成语意义和语境的意义是否有重 复,是否前后矛盾。成语也是词语,也有一般词语的语法属性,比如修饰语与名词中心 语能否搭配,动词和宾语能否搭配,动词后能不能带宾语,等等。 如:“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 人民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防患未然”指“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 预防措施”,与句中“在种种灾害面前”矛盾。
20
即学即练
20.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正误并加以分析。 (1)张先生的书画登.峰.造.极.,妙绝一时,作品绝非民间所能仿作临摹得来。( ) (2)昆仑山是中国第一神山,该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部,横贯新疆、西藏间,伸延至 青海境内,全长约 2500 公里,龙.飞.凤.舞.,古人称其为中华“龙脉之祖”。( )
21
我的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登峰造极”本指登上山峰,到达绝顶。比喻成就达到极点或造诣高 深精绝。也可用为贬义词,指坏到不能再坏的地步。 (2)√ “龙飞凤舞”,形容书法笔势飘逸多姿;还形容山势蜿蜒起伏,气势磅礴。

高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高考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

到山下,分类处理。
D.“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 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名师剖析】 A.褒贬不当。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
坏事)。此处为英雄事迹。B.前后矛盾、不合语境。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
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也说防患于未然。此处灾害已经发生。C.对象不当、不合语 境。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 来。捡垃圾不能用“信手拈来”。D.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 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入木板有三分深(见于唐·张怀瓘《书断》)。后用来形容书 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此处修饰“院士的一番话”正确。 答案 D
“不耻下问”的意思不符。
答案 C
考纲解读 考点透析 最新考题直析 应考方法盘点 专题突破通练 备考简料清点
(2010·江苏)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
)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道,就被传得满城风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力争把人民 的生命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C.这些“环保老人”利用晨练的机会,将游客丢弃在景点的垃圾信手拈来,集中带
而误。如:
①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 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全国卷Ⅰ) ②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 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安徽卷) 解析 ①句中成语“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量入为 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

上课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上课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分析】春秋鼎盛:指正处在壮年。春秋,指年龄;鼎, 正当。例句中成语“春秋鼎盛”修饰的对象是“时代”, 对象用错
例3 新版电视剧《四世同堂》引起争议,有人认 为该剧加进了太多现代元素,把一幅老北京市井生 活画卷变得南腔北调,丢掉了原著的灵魂。(全国 Ⅱ卷)
【分析】南腔北调:形容口音不纯,掺杂方音。用于写 “口音”而不用于“生活画卷”,不能把诉诸听觉的变成 诉诸视觉的,对象用错。
②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 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不刊之论” :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如果把 “刊”理解为“登载”就错了。古代的文字是刻在龟甲、 兽骨或竹片、木片上的,刻错了,就用刀刮去,这就是 “刊”,也就是削、修改的意思。
“差强人意”,“差”是“稍微”的意思,整个熟语是 说“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而句②中却把它理解成了 “强人所难”的意思了,使用错了。
二、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
了解熟语使用中的常见错误类型,对于解答熟 语类题目是有帮助的。下面介绍熟语使用中的常 见错误类型。
1.望文生义
生活中,很多人不了解成语的内在含义,就按 成语的字面意思去理解,并且运用于说话或文章 里。因此,此错误类型是生活中常见的,也是高 考常考的。如:
上课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例1: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 点令人匪夷所思。(海南、宁夏卷)
【分析】匪夷所思:不是平常人所能想象的。 夷,平常。而例句望文生义地想成了“让 人羡慕的天然生存环境”了。
上课用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例2: 四十年来,您培养的莘莘学子,或纵横商海,
梳理知识,传授技巧
一、熟语的类型
“熟语”主要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 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常见成语的含义
A
[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

哀鸿,哀鸣的大雁。

[爱莫能助]心里愿意帮助,但是力量做不到。

[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安土重迁]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

[安之若素] (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B
[白驹过隙]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业的艰苦。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也作荜路蓝缕。

[便宜行事]经过特许,不必请示,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

也说便宜从事。

[别无长物] 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

[不卑不亢]既不自卑,也不高傲,形容待人态度得体,分寸恰当。

也说不亢不卑。

[不即不离]既不亲近也不疏远。

[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经,正常。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胫,小腿。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不刊之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形容言论确当,无懈可击。

刊,古代指削除错字,不刊指不可更改。

[不可理喻]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

[不郎不秀] 不像郎也不像秀,形容不成材或没有出息(元明时代官僚、贵族的子弟称“秀”,平民的子弟称“郎”)。

[不落窠臼]指文章或艺术等有独创风格,不落俗套。

[不容置喙]指不容许别人插嘴说话。

1/ 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