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金蛇狂舞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金蛇狂舞》教案(精选范文)

《金蛇狂舞》教案(精选范文)

《金蛇狂舞》教案-(精选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蛇狂舞》这首歌曲的背景、特点和表现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金蛇狂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音乐表现力。

二、教学内容1. 《金蛇狂舞》的背景介绍: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

2. 歌曲结构分析: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旋律特点和节奏形式。

3. 音乐表现手法探讨:探讨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和情感表达。

4. 实践教学:分组练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演奏、合唱等形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金蛇狂舞》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民族特色和情感表达,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歌曲的背景、特点和表现手法。

2. 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演奏等。

3. 实践法:分组练习,让学生亲身参与演奏、合唱等形式。

4.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增强课堂活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金蛇狂舞》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歌曲的旋律、节奏和表现手法,分析歌曲的民族特色。

3. 示范:教师或学生代表示范演唱、演奏等,展示歌曲的艺术魅力。

4. 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演奏、合唱等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对课堂学习进行总结,强调歌曲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复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学习态度。

2. 分组练习评估:评价学生在分组练习中的表现,包括演奏技巧、团队协作和创意表达。

3. 作业完成评估: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歌曲的理解、练习情况以及总结反思。

七、教学资源1. 音频资料:《金蛇狂舞》歌曲的音频文件,以便学生课后复习。

2. 乐谱资料:提供《金蛇狂舞》的乐谱,方便学生学习和演奏。

3. 教学视频:收集相关的教学视频,展示歌曲的演奏技巧和表现手法。

《金蛇狂舞》教案2

《金蛇狂舞》教案2

《金蛇狂舞》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民族音乐巡礼》中的第六课时《金蛇狂舞》。

本节课将详细解析《金蛇狂舞》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广东民间音乐作品,深入剖析其音乐结构、演奏技巧和艺术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蛇狂舞》的创作背景,感受广东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 通过分析《金蛇狂舞》的音乐结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3. 让学生学会演奏《金蛇狂舞》的基本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金蛇狂舞》的音乐结构,演奏技巧。

难点:正确把握广东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熟练演奏《金蛇狂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钢琴。

学具:笛子、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广东民间音乐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广东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1)介绍《金蛇狂舞》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广东民间音乐的发展历程。

(2)分析《金蛇狂舞》的音乐结构,讲解乐曲的旋律、节奏、调式等基本元素。

3. 例题讲解(15分钟)(1)选取《金蛇狂舞》中的典型乐段,进行演奏示范。

(2)针对演奏技巧进行详细讲解,引导学生正确掌握演奏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演奏中的错误。

5. 情景实践(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情景剧表演,结合《金蛇狂舞》的音乐背景,展示广东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六、板书设计1. 《金蛇狂舞》2. 内容:(1)创作背景(2)音乐结构(3)演奏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演奏《金蛇狂舞》2. 答案:正确、熟练地演奏《金蛇狂舞》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广东民间音乐,学会欣赏和演奏更多广东民间音乐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解析2. 教学目标的具体化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板书设计的信息量与逻辑性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实践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深度解析教学内容不仅涵盖了《金蛇狂舞》的基本信息,还需深入挖掘其音乐文化内涵。

最新-《金蛇狂舞》教案【优秀9篇】

最新-《金蛇狂舞》教案【优秀9篇】

《金蛇狂舞》教案【优秀9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金蛇狂舞篇一活动名称:金蛇狂舞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热闹欢快的特点,喜欢中国民乐。

2.初步理解乐曲中的“对话”结构,感知aba结构。

活动过程一、完整欣赏乐曲,充分表达感受。

1、欣赏民乐《金蛇狂舞》——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为什么?2、随音乐表现。

二、欣赏故事,感知乐曲aba结构。

1、再次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结构。

——这段音乐有几段?每一段旋律一样吗?2.分段倾听,理解乐曲中的“对话”。

(重点欣赏b段)——它们像在干什么?3、请幼儿分组用小乐器模仿“对话”表演。

三、玩游戏,感受乐曲的欢腾、热烈。

1、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龙随音乐游戏。

——你们喜欢这首乐曲吗?它是我们中国伟大的音乐家聂耳创作的一首民族乐曲。

这首好听的乐曲名字叫《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教案篇二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热闹欢快的特点,喜欢中国民乐。

2.初步理解乐曲中的“对话”结构,感知ABA结构。

活动过程一、完整欣赏乐曲,充分表达感受。

1、欣赏民乐《金蛇狂舞》——这段音乐有什么感觉,为什么?2、随音乐表现。

二、欣赏故事,感知乐曲ABA结构。

1、再次欣赏乐曲,感知乐曲的结构。

——这段音乐有几段?每一段旋律一样吗?2、分段倾听,理解乐曲中的“对话”。

(重点欣赏B段)——它们像在干什么?3、请幼儿分组用小乐器模仿“对话”表演。

三、玩游戏,感受乐曲的欢腾、热烈。

教师和幼儿一起扮演龙随音乐游戏。

——你们喜欢这首乐曲吗?它是我们中国伟大的音乐家聂耳创作的一首民族乐曲。

这首好听的乐曲名字叫《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教案篇三活动目标1.感知乐曲aba结构,初步了解乐曲中的“对话”结构,感受乐曲欢快、热闹的气氛。

2.大胆用动作表现对乐曲的感知,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1、带幼儿欣赏舞龙、舞狮的表演。

2.熟悉乐曲《喜洋洋》。

物质准备:1.白板课件《金蛇狂舞》。

《金蛇狂舞》教案教学设计

《金蛇狂舞》教案教学设计

《金蛇狂舞》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民族管弦乐》中的第五课时,《金蛇狂舞》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学内容。

该曲为广东音乐,由著名作曲家聂耳创作。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学习《金蛇狂舞》的旋律、节奏、演奏乐器及音乐背景;分析乐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金蛇狂舞》的旋律、节奏及演奏乐器。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了解作曲家聂耳及其音乐创作风格,增强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乐曲旋律的掌握、乐曲结构的分析。

教学重点:《金蛇狂舞》的旋律、节奏、演奏乐器及音乐背景。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钢琴。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乐器(如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教师播放《金蛇狂舞》片段,引导学生说出乐曲的特点。

(2)教师简要介绍作曲家聂耳及其音乐创作风格。

2. 新课内容展示(15分钟)(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金蛇狂舞》主题旋律。

(2)分析乐曲的节奏、演奏乐器。

(3)讲解乐曲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1)教师选取《金蛇狂舞》中的典型片段,分析其节奏、旋律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出示练习题,要求学生现场完成。

(2)学生互相交流、讨论,教师点评、指导。

5.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邀请学生上台演奏《金蛇狂舞》片段。

(2)其他学生跟随音乐节奏,进行舞蹈表演。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音乐视野。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金蛇狂舞》2. 板书内容:(1)作曲家:聂耳(2)旋律、节奏、演奏乐器(3)乐曲结构:A+B+A+C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学唱《金蛇狂舞》主题旋律。

(2)分析《金蛇狂舞》的乐曲结构。

2. 答案:(1)旋律:参照课本乐谱。

(2)乐曲结构:A+B+A+C。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金蛇狂舞》的学习兴趣较高,但在乐曲结构分析方面存在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金蛇狂舞》教案教学设计

《金蛇狂舞》教案教学设计

《金蛇狂舞》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课程第四章《民族音乐欣赏》第二节,内容为《金蛇狂舞》的鉴赏。

通过对《金蛇狂舞》这首民族音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金蛇狂舞》的创作背景,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 学会分析《金蛇狂舞》的旋律、节奏、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激发他们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金蛇狂舞》的旋律、节奏分析,演奏技巧的识别。

2. 教学重点:《金蛇狂舞》的创作背景,民族音乐的特点,音乐鉴赏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2. 学具:音乐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金蛇狂舞》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展示:(1)介绍《金蛇狂舞》的创作背景,包括作者、创作年代等。

(2)播放《金蛇狂舞》,引导学生关注旋律、节奏、演奏技巧等方面的特点。

3. 例题讲解:(1)分析《金蛇狂舞》的旋律特点,如:五声音阶、装饰音等。

(2)讲解《金蛇狂舞》的节奏特点,如:附点节奏、切分节奏等。

4. 随堂练习:(1)请学生跟唱《金蛇狂舞》,感受其旋律和节奏。

(2)分组讨论,分析《金蛇狂舞》中的演奏技巧。

(2)拓展:介绍其他具有代表性的民族音乐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金蛇狂舞》2. 内容:创作背景旋律特点:五声音阶、装饰音节奏特点:附点节奏、切分节奏演奏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金蛇狂舞》的旋律、节奏、演奏技巧,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2. 答案示例:旋律:五声音阶,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装饰音的运用使旋律更加优美。

节奏:附点节奏和切分节奏的运用,使音乐充满活力。

演奏技巧:如琵琶的轮指、二胡的滑音等,展现了民族乐器的独特魅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金蛇狂舞》,使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金蛇狂舞》教案教学设计

《金蛇狂舞》教案教学设计

《金蛇狂舞》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三单元《民族器乐欣赏》中的第五节《金蛇狂舞》。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解《金蛇狂舞》的创作背景,掌握其音乐结构、演奏技巧及艺术特色;学习民间乐器的相关知识;培养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金蛇狂舞》的创作背景、音乐结构、演奏技巧及艺术特色;掌握民间乐器的分类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金蛇狂舞》的音乐结构、演奏技巧及艺术特色。

难点:民间乐器的分类和特点;对《金蛇狂舞》的深入理解和欣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音响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金蛇狂舞》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热情与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作曲家聂耳及其创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金蛇狂舞》的历史地位。

3. 聆听与分析:(1)完整聆听《金蛇狂舞》,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整体氛围。

(2)分段聆听,分析音乐结构、演奏技巧及艺术特色。

4. 互动环节:5. 民间乐器知识讲解:(1)介绍民间乐器的分类及特点。

(2)结合《金蛇狂舞》中的乐器,进行具体分析。

6. 实践环节:(1)学生模仿演奏《金蛇狂舞》中的乐器。

(2)分组进行音乐创作,尝试编写简单的民族器乐曲目。

六、板书设计1. 《金蛇狂舞》作曲家:聂耳音乐结构:ABA演奏技巧:激昂、热情艺术特色:民族风格、节奏鲜明2. 民间乐器分类:吹、拉、弹、打特点:音色独特、表现力丰富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聆听、分析、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深入了解了《金蛇狂舞》的音乐特点,提高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在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知识。

《金蛇狂舞》教案(优秀3篇)

《金蛇狂舞》教案(优秀3篇)

《金蛇狂舞》教案(优秀3篇)《金蛇狂舞》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练习快速传球,掌握头上、胯下传球的技巧。

2.能够与团队协调一致地进行头上、胯下混合传球。

3.增强团队协作和竟争意识,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活动准备】篮球4个、小蛇玩具1个、适宜放松活动的音乐。

【活动建议】1.请幼儿模仿小蛇的动作,进行准备活动。

教师出示小蛇玩具,引导幼儿观察蛇摆动的样子,做模仿动作活动手臂、脖颈腰、藤盖等部位。

2.指导幼儿学习头上、腑下传球的技巧,探索头上、胯下混合传球的方法。

(1)教师与一幼儿示范头上传球方法,讲解动作要领。

头上传球动作要领:从头上依次向后传球,前面幼儿不能回头,不能转体;后面的幼儿专心看前面,迅速接球并向后传。

(2)将幼儿分成4队尝试传球。

(3)鼓励幼儿自主尝试胯下传球,探索最科学、最快的传球方法,引导幼儿学会调整前后队员间的位置。

(4)引导幼儿探索头上、胯下混合传球的方法。

例如:单数幼儿从头上传球,双数幼儿从胯下传球:;或两个幼儿用同一种传球方式,锻炼幼儿反应能力及合作意识。

4.玩“金蛇狂舞”游戏,练习团队协调一致传球。

(1)引导幼儿分组练习,熟悉游戏玩法。

玩法:两队排头的幼儿各拿一个球,教师喊“开始”后,快速把球传给下个幼儿(头上传,胯下传,或者混合传),以此类推,最先传完的队获胜。

(2)组织幼儿进行分组比赛,鼓励幼儿加快速度、争取胜利,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5.教师扮演“要蛇人”,引领“小蛇”听音乐一起游动,做放松活动。

幼儿园大班安全《消防安全教育》优秀PPT课件下载《金蛇狂舞》教案篇二一、教学目标1、知道乐曲《金蛇狂舞》的表演形式是民乐合奏,以及乐曲表现了端午节时人们兴高采烈地赛龙舟的情景。

2、能够记忆A主题旋律。

3、感受乐曲中的打击乐及“一领众和”的形式所塑造的热闹气氛,并对民族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与活动,学生能区分乐曲的三个乐段。

三、教学难点通过音乐活动,学生能用不同的形式表现乐曲的三个乐段。

《金蛇狂舞》教案(精选7篇)

《金蛇狂舞》教案(精选7篇)

《金蛇狂舞》教案(精选7篇)《金蛇狂舞》篇1音乐欣赏《金蛇狂舞》活动目标:1、能在与同伴的交流中,体验与他人合作的快乐。

2、能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了解乐曲三段体曲式结构。

3、能通过多种形式(语言描述、动作等)大胆的表现对乐曲的感知。

活动准备:录象、录音磁带、录音机、道具。

活动建议:1、欣赏第一遍音乐:“你听时有什么感觉?听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2、进一步理解音乐:这首《金蛇狂舞》是我们中国的音乐还是外国的音乐?为什么?”引导幼儿听辨乐曲中的乐器特点。

小结:这首音乐是我国明间一首很有名的乐曲,流传了好多年,这首乐曲表现们热烈、欢庆节日、舞龙、耍狮子的场面。

3、分段欣赏:引导幼儿感受第二段的音乐表现的内容。

如:两只狮子对话(通过节奏、音乐速度、乐句长短对比)越来越热烈的对话语气和越来越短的乐句结构。

4、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对音乐的感知,各乐段特点进行表演。

5、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运用多种步伐、动作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感知。

《金蛇狂舞》教案篇2教材分析:《金蛇狂舞》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乐曲,乐曲体现了喜庆热闹的气氛。

在许多传统的节庆活动中都会听到这首经典乐曲。

这首乐曲是aba结构,特别是b段音乐具有明显的对话及螺蛳结顶的曲式结构特点。

活动目标:1、感受乐曲对答呼应的曲式风格,体验乐曲热闹欢腾的快乐气氛。

2、尝试看图谱学说白,用打击乐器与同伴协作进行轮奏活动。

活动准备:1、帮助幼儿学说白的图谱:水龙、火龙的图片和节奏图;2、一面红旗;3、串铃、铃鼓各一半。

活动过程分析:活动过程活动即时评价活动建议一、完整欣赏乐曲,充分表达感受。

1、你听到了什么?2、什么时候会播放这个音乐?3、教师播放图片,介绍作曲、聂耳以及乐器唢呐、鼓。

此环节帮助幼儿初步感受乐曲欢快、喜庆的情感基调。

二、再次欣赏,听辨鼓和唢呐不同的声音。

1、音乐中什么时候在打鼓,什么时候是唢呐的声音?2、唢呐和鼓你一句我一句,像在干什么?1、让孩子听辨鼓声和唢呐的声音,有一定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鉴赏课《金蛇狂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体会江南人民赛龙船时的热烈场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与体验,理解音乐表现要素的作用与乐曲的内涵,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素养。

3.【知识与技能】了解“螺蛳结顶”与“对答呼应”民族音乐表现手法的特点与作用,能够哼唱乐曲的主题旋律。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金蛇狂舞》的音乐情绪,能够哼唱主题旋律。

难点:认识作品所表现的社会活动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欢迎大家走进音乐课堂,我们都知道不同的音乐能表达不同的内容,表现不同的场景。

接下播放视频,思考:音乐中表现了什么场景?
播放《春节序曲》,请学生自由回答。

师生总结:《春节序曲》表现了春节热闹非凡的氛围,描述了人们在春节时热烈欢庆的场面。

(二)新课教授
1.初步感知
带领学生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欣赏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听此乐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样的场景?
师生总结:热烈、欢腾的情绪,描绘了节日氛围,江南人民在节日的夜晚赛龙舟的热烈场景,万人喝彩、热闹非凡的场面。

2.介绍聂耳
(1)名字的来历:因为聂耳的耳朵非常灵敏,所以大家都喜欢这样写他的名字,称他为“耳朵先生”,所以他特地把自己的名字改成“聂耳”。

提问:大家对聂耳有什么了解?请学生自由回答。

师生总结:聂耳,原名守信。

祖籍玉溪,生于昆明。

20岁参加了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的工作,并组织参加了“左翼音乐运动”。

创作了很多优秀作品,比如:《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等。

(2)通过一段影像资料了解聂耳的生平:他的很多音乐作品中都有民间音乐曲调的运用,著名民乐合奏作品《金蛇狂舞》就是聂耳1934年时根据民间乐曲《倒八板》所改编的。

聂耳的生平:聂耳(公元1912~1935年)原名守信,字子艺,一作紫艺。

祖籍玉溪,生于昆明。

中学时代即加入共青团,参加革命活动。

1930年到上海,次年考入“日月歌舞社”任小提琴师。

1932参加了北平左翼音乐家联盟的工作,并组织参加了“左翼音乐运动”。

1933年由田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积极参加进步音乐、戏剧、电影的创作和演出活动,并以“黑天使”的笔名发表艺术评论。

1935年取道日本赴苏联,不幸于7 月17日在日本藤泽市鹄沼海滨游泳时溺水逝世,享年23岁。

3.再次欣赏
聆听乐曲并思考:乐曲分为几个部分?乐曲演奏主要由哪些乐器组成?
师生总结:全曲由三个乐段反复交替组成。

主要由锣、鼓等打击乐器为主,渲染了热烈欢腾的气氛,也使乐曲民族特色更加鲜明。

4.分段聆听
(1)分析第一段
①聆听第一段,思考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场景?
师生总结:比赛开始时整装待发,人声鼎沸的场面。

②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2)分析第二段
①聆听第二段,思考:与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呢?作者是如何来表现的?
师生总结:情绪更加热烈,节奏更加紧凑、力度加强、速度变快。

②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3)分析第三段
①聆听第三段,并思考:金蛇和狂舞各指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师生归纳总结:金蛇——江面上比赛的龙舟,狂舞——龙舟队争先恐后竞赛的场面。

(三)巩固提高
1.展示乐曲的第三段的乐谱,请学生观察乐谱查找规律。

师生总结:使用了一种旋律写作手法——“螺丝结顶”,将乐曲中的某几个乐句采用逐渐删减、收缩的方法,形成上下句对答呼应,句幅逐层减缩,情绪逐层高涨的效果,最后达到全曲高潮。

一问一答就是“对答呼应”,这是我国传统的创作手法。

2.思考:为什么运用这种创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师生总结:这部分乐曲运用了一问一答的形式把龙舟比赛你追我赶、交替前行的场面写活了。

3.带领学生们哼唱旋律,感受赛龙舟的场面。

5.完整聆听
完整播放乐曲,并播放赛龙舟的视频让学生观赏,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情感。

(四)课堂小结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中,在运动员入场时把《金蛇狂舞》这首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反复演奏,有力烘托了北京奥运会这个全世界人民节日的欢腾气氛,体现了浓郁的中国特色,这就是音乐的魅力所在。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