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中化学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常见的漂白剂及漂白原理

石蕊溶液
变红,不褪色
先变红,后褪色
先变红,后褪色
先变红,后褪色
褪色
漂白后物质的稳定性
不稳定
稳定
稳定
稳定
——
漂白按照原理不同可以分为三大类:
(1)氧化型:漂白剂本身是强氧化剂,通过氧化作用,破坏有色物质,这种漂白是不可逆的;如HClO、Na2O2、H2O2、HNO3等。
(2)加和型:漂白剂与有色物质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但受热时,漂白剂与原有色物质又分开,物质恢复为原色,这种漂白是可逆的,如SO2等。
常见的漂白剂及漂白原理
SO2
氯水
双氧水
漂白粉
活性炭
漂白原理
与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化合物
次氯酸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为无色物质
双氧水的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为物色物质
酸性条件下生成次氯酸,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
吸附作用
品红溶液
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褪色,加热后不恢复原色
褪色,加热后不恢复原色
褪色,加热后不恢复原色
(3)吸附型:有些固体物质疏松多孔,表面积大,可以吸附一些有色物质,这是物理过程;如活性炭、胶体等。
常见漂白剂性质强弱的比较

常见漂白剂性质强弱的比较作者:汤琛倩等文章来源:广州市中学生“我与化学”活动论文选编(二) 点击数:3975 更新时间:2007-5-18汤琛倩符小瑜一、实验目的通过高一的学习,我们先后认识了Na2O2、Cl2、SO2、等几种常见漂白剂及其漂白原理.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各种漂白剂反应的原理都有所不同,那么这些不同是否会使得它们在漂白性质上有强弱之分呢?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活动,对Na2O2、Cl2、SO2、这些漂白剂的性质强弱进行比较.要验证它们的漂白性,就要使得它们与有色的物质反应.经过思考,我们认为: Na2O2、Cl2、SO2、这些漂白剂溶于水后都能形成酸性或碱性的溶液,使溶液的PH发生明显变化,而酸碱指示剂又能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改变颜色,从而达到指示酸碱的作用,所以通过几种漂白剂分别指示的作用是怎么样,从而推断它们性质的强弱.二、实验原理1﹑各种漂白剂的性质Na2O2:具有强氧化性,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O2, O2是强氧化剂,可以交有色物质氧化成为无色物质; NaOH是强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Cl2:由于溶于水生成盐酸和次氯酸具有强氧化性,交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裉色后不能恢复颜色;盐酸与次氯酸均为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SO2:由于溶于水后生成的亚硫酸与有色物质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裉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能恢复原来的颜色,亚硫酸为弱酸,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2﹑各种酸碱指示剂的性质酚酞:它是一种有机弱酸,在溶液里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与碱溶液电离出的OH-结合成醌式结构,显红色,酚酞遇到很浓的碱或酸,由于红色的醌式结构被破坏而生成无色离子,所以酚酞反而裉为无色.石蕊的性质:它是一种有机弱酸,在溶液里随着溶液酸三性的变化,分子结构发生变化,在酸性溶液中以红色分子存在,在碱性溶液中以主要以蓝色离子存在.3﹑实验思路分别交各种漂白剂与各种酸碱指示剂分别反应,观察其颜色的变化,通过改变各种外部条件,使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或氢氧根浓度改变,观察颜色是否改变.若能恢复原色,即证明该种酸碱指示剂没有被氧化;若不能,即证明该酸碱指示剂被氧化.三、实验用品1﹑药品: Na2O2固体、Cl2(新制氯水)、SO2(二氧化硫饱和溶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蒸馏水、盐酸(0.1mol) 、氢氧化钠溶液(0.1mol)2﹑仪器:锥形瓶、试管、试管夹、玻璃棒、胶头滴管、PH试纸、标准比色卡、药匙四、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实验一: Na2O2对酚酞试剂的漂白作用(实验过程见表一)2.实验二: Na2O2对石蕊试剂的漂白作用(实验过程见表二)3.实验三: Cl2对酚酞试剂的漂白作用(实验过程见表三)4.实验四: Cl2对石蕊试剂的漂白作用(实验过程见表四)实验五: SO2对酚酞试剂的漂白作用(实验过程见表五)实验六: SO2对石蕊试剂的漂白作用(实验过程见表六)五、讨论总结综合上述各组实验现象,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1﹑Na2O2能氧化石蕊,使其裉色,其反应不可逆;但不能氧化酚酞,也不能改变酚酞的根本结构,出现的过氧化钠与其反应“先变红后裉色”现象,是由于过氧化钠与水生成的强碱浓度太大,使酚酞裉为无色物质.2﹑Cl2能氧化石蕊,而将其漂白,使其遇酸或碱均不显色;也能氧化酚酞而使其失去指示溶液的酸碱性质.3﹑SO2只因水溶液的酸性能使石蕊显红色,而不能与石蕊结合成无色物质,也不能与酚酞结合。
高考化学漂白知识点总结

高考化学漂白知识点总结一、漂白的定义漂白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去除物质中的颜色、污渍或杂质的过程。
漂白可以分为氧化漂白和还原漂白两种方式。
氧化漂白是指通过氧化反应使染色质氧化而脱色,还原漂白则是指通过还原反应使染色质还原而脱色。
二、漂白剂的种类1. 氯漂白剂:大气中的氯气和水生成的次氯酸溶液,次氯酸钠和次氯酸钙。
2. 臭氧漂白剂:臭氧气体。
3. 过氧化氢漂白剂:过氧化氢溶液。
4. 硫代硫酸盐漂白剂:亚硫酸氢钠和硫代硫酸钠。
三、漂白原理1. 氯漂白剂原理:次氯酸可以氧化分子中的双键,氧化染料使其脱除色。
同时也可以分解有机物,氧化染色物使其脱除色。
2. 臭氧漂白剂原理:臭氧能将染料中的双键氧化,或通过和分子中某些固定位置的双键分子发生加成反应而发生分子的裂解,使其变得无色。
3. 过氧化氢漂白剂原理:过氧化氢本身在水溶液中是不稳定的,它可以分解为活性自由基,自由基氧化染料使其脱除色。
4. 硫代硫酸盐漂白剂原理:亚硫酸氢根离子和双氧-亚硫酸根离子能与染料中的双键发生加成反应,活化染料分子,或起到还原作用,使其脱色。
四、漂白剂的应用1. 漂白衣物:在日常生活中,漂白剂常用于漂白衣物,以去除衣物上的污渍或变黄的部分。
2. 消毒食品:漂白可以杀菌消毒,使食品更加安全可靠。
3. 清洁环境:漂白剂也可以用于清洁户外场所,去除一些难以清洁的环境污染。
五、高考化学漂白的考点和解题技巧1. 理解漂白的原理和机制,掌握漂白剂的种类及其化学反应过程,例如次氯酸的生成和分解反应,次氯酸和染料中双键的氧化反应等。
2. 掌握漂白剂的应用场景和具体操作步骤,如何使用次氯酸或过氧化氢来漂白衣物、清洁环境等。
3. 掌握漂白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如次氯酸钠和氯气的反应方程,过氧化氢水溶液分解的反应方程等。
4. 注意漂白剂的化学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考查漂白剂是否可以氧化某种物质或还原某种物质的反应类型。
总之,在高考化学中,漂白是一个重要的考试内容,学生需要理解漂白的原理和机制,掌握漂白剂的种类和化学反应过程,掌握漂白剂的应用场景和具体操作步骤,掌握漂白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注意漂白剂的化学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等,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中的相关题目。
高中常见漂白性的物质

高中常见漂白性的物质:包括物理性漂白和化学性漂白。
物理性漂白:主要是活性炭(吸附作用)氢氧化铝胶体化学性漂白:1、暂时性漂白:SO2是将有色物质化合成无色的物质,同理该物质分解可以返回原色,如书本摆放的时间长,会变黄,就是这个原因。
注:SO2不能与氧化性的漂白剂混用,SO2中+4价硫有还原性,与氧化性的漂白剂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都失去漂白性质。
如:SO2与CL22、永久性漂白:一般指一些强氧化剂。
常见的有:(1)次氯酸、氯水、氯气、次氯酸的强碱盐如NaClO等(2)Na2O2、O3、H2O2、一般的过氧化物或者超氧化物。
(3)HNO3、KMnO4等强氧化剂。
常见电解质:电解质的前提有2个条件:1是化合物;2能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导电.缺一则是非电解质(非电解质也必须满足这种物质是化合物这个前提)强电解质: 强酸强碱(全部),和绝大部分的盐(除醋酸铅外)强酸:HCl,HBr,HI,H2SO4,HNO3,HClO3,HClO4等.强碱:NaOH,KOH,Ba(OH)2,Ca(OH)2等.绝大多数盐:如NaCl,(NH4)2SO4,Fe(NO3)3,BaSO4等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全部)和醋酸铅,水.弱酸:HF,HClO,H2S,H2SO3,H3PO4,H2CO3,弱碱:NH3·H2O,Fe(OH)3,Al(OH)3,Cu(OH)2等.少数盐:HgCl2,醋酸铅等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注意:①强电解质,弱电解质与其溶解性无关.某些难溶或微溶于水的盐,由于其溶解度很小,如果测其溶液的导电能力,往往很弱的,但是其溶于水的部分,却是完全电离的,所以它们仍然属于强电解质,例如:CaCO3,BaSO4等.相反,能溶于水的盐,也不全是强电解质,少数盐尽管能溶于水,但只有部分电离,仍属于弱电质.②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与有无外电场无关.高中实验室制气体装置:氢气Zn+H2SO4==ZnSO4+H2↑ 启普发生器(启普发生器是一种制取气体的方便装置,其特点是可以随时停止。
2019-2020年高中化学第3章系列微专题3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教案鲁科版必修12

系列微专题3 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1.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漂白特点(1)SO2不漂白酸碱指示剂:(2)漂白是指使有机色质退色,使无机色质退色(如溴、KMnO4、CuSO4·5H2O)不称为漂白作用。
1.下列物质均有漂白性,其漂白原理相同的是( )①H2O2②Na2O2③SO2④活性炭⑤氯水⑥O3A.①②③B.全部C.③④D.①②⑤⑥[答案] D2.SO2通入下列溶液中,溶液退色或颜色变浅,说明SO2具有漂白作用的是( )①KMnO4(H+,aq) ②溴水③碘水④氯水⑤品红溶液A.①⑤B.②③C.全部D.⑤[答案] D3.SO2和Cl2都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溶液退色,若将等物质的量的SO2、Cl2混合后再通入品红与BaCl2的混合溶液,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①溶液很快退色②溶液不退色③出现沉淀④不出现沉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答案] C4.某化学研究小组的成员经过学习得知,Cl2与H2O发生化学反应:Cl2+H2O HCl+HClO,并且HClO具有比Cl2更强的氧化性。
他们为了探究新制饱和氯水的组成和性质而进行了科学实验:先观察了氯水的外观性质以后,又用胶头滴管将该氯水逐滴滴入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边滴边振荡,并连续观察现象,发现溶液的红色逐渐退去而得无色溶液。
以下的一些问题需要请你来配合回答:(1)写出新制饱和氯水中含有氯元素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2)若不再进行更多的实验,请说明能快速判断氯水中含有Cl2的主要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预测,实验中溶液红色退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简要的文字说明: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化学漂白剂知识点归纳

高一化学漂白剂知识点归纳化学中,漂白剂是一种用于去除颜色、斑点和污渍的化学物质。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纺织、食品处理和水处理。
在高一化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关于漂白剂的一些知识点,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什么是漂白剂漂白剂是一种能够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去除物质颜色的化学物质。
漂白剂通常可分为氧化性漂白剂和还原性漂白剂两类。
氧化性漂白剂通过增加被漂物质的氧化数来漂白。
常见的氧化性漂白剂有氧气、过氧化氢和氯气等。
还原性漂白剂则通过还原被漂物质的氧化数来漂白。
常见的还原性漂白剂有亚硫酸盐和亚硝酸盐等。
二、漂白剂的应用领域1. 纺织业漂白剂在纺织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们用于去除棉花和纤维中的杂质和颜色,以提供无色且可继续染色的纱线和织物。
2. 食品处理食品加工过程中,漂白剂被用于漂白面粉和糖。
漂白剂可以去除面粉和糖中的杂质,提高产品的外观和质量。
3. 水处理漂白剂以其杀菌和消毒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领域。
在饮用水和游泳池中使用漂白剂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细菌和其他有害物质。
三、漂白剂的成分和反应机制1. 漂白剂的成分常见的氧化性漂白剂有氯气(Cl2)、过氧化氢(H2O2)和高锰酸钾(KMnO4)等。
还原性漂白剂主要有亚硫酸盐(SO2)和亚硝酸盐(NO2)等。
2. 反应机制漂白剂的漂白作用是通过氧化或还原反应实现的。
氧化性漂白剂作用时,会释放出氧气(O2),而氧气能使染料或色素分子发生氧化反应,失去颜色。
例如,在染衣服时使用的过氧化氢(H2O2)会分解产生氧气,氧气氧化染料颜料分子,使其褪色变为无色。
还原性漂白剂作用时,释放出亚硫酸(H2SO3)或亚硝酸(HNO)等还原物质,这些还原物质具有还原染料颜料分子的能力,使其失去颜色。
例如,洗衣粉中的亚硫酸钠能够还原衣物上的染料颜料分子,使其变为无色。
四、漂白剂的安全使用使用漂白剂时应注意一些安全问题。
首先,漂白剂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接触皮肤和眼睛时需避免。
高中化学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重难点6常见漂白性物质及漂白原理(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重难点6 常见漂白性物质及漂白原理1、漂白剂的类型及漂白原理类型原理特点举例氧化型漂白剂本身是氧化剂,利用其氧化性氧化有色物质,使之失去原有的颜色加热时不能恢复原有的颜色NaClO、Ca(ClO)2、HClO、H2O2、O3等化合型漂白剂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新的无色物质,使之失去原来的颜色加热时能恢复原来的颜色二氧化硫等吸附型有些固体物质疏松、多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无色物质使之失去原来的颜色部分吸附剂可以重复使用活性炭、胶体等2、SO2和Cl2漂白比较(1)(2)特别提醒(1)二氧化硫的三种“褪色”:①二氧化硫能使品红褪色表现漂白性;②使溴水、氯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还原性;③使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褪色说明其水溶液呈酸性。
(2)SO2不能漂白紫色石蕊溶液、含酚酞的NaOH溶液,而氯水能漂白。
(3)检验SO2气体的方法是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又恢复到红色。
★★★【重难点考向一】二氧化硫的漂白性【例1】能证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A.酸性KMnO4溶液中通入SO2气体后,紫色消失B.显红色的酚酞通入SO2后,红色消失C.品红溶液中通入SO2后,红色消失D.溴水中通入SO2后,橙色消失【答案】C【重难点考向二】氯气与SO2漂白原理的区分【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O2能使品红溶液、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B.SO2、Cl2都可用于漂白物质,将等物质的量的两种气体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时,可增强漂白效果C.活性炭使有色物质褪色是利用了碳单质的还原性D.SO2使品红溶液褪色后,将褪色后的溶液加热,溶液重新变为红色【答案】D【解析】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表现SO2的漂白性,SO2能使溴水和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现SO2的还原性,A项不正确;当SO2、Cl2等物质的量同时作用于潮湿的有色物质时,发生以下反应:Cl2+SO2+2H2O=2HCl+H2SO4,失去漂白作用,B项不正确;活性炭使有机物褪色利用了碳的吸附性,C项不正确;SO2与品红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加热后又分解成原来的品红,故D项正确。
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第3章 系列微专题3 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系列微专题3 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返 首 页
1.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漂白特点 漂白原理 变化类别 是否可逆
与有色物质化合 可逆,日久恢复原
SO2 生成不稳定的无 化学变化 色 色物质
返 首 页
活性炭、Al(OH)3 胶 吸附有色物质 物理变化 — 体
HClO、氯水、Na2O2、 O3、H2O2
因是②而不是①
返 首 页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返 首 页
。
返 首 页
[答案] (1)Cl2、HCl(或 Cl-)、HClO (2)氯水显浅黄绿色
(3)①HCl 中和了 NaOH ②HClO 漂白(氧化)了酚酞
(4)取无色溶液 3 mL 盛于另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 2 滴 NaOH
溶液,振荡、观察现象,若溶液复现红色,则证明溶液红色退去的
原因是①而不是②;若溶液仍为无色,则证明,溶液红色退去的原
返 首 页
(1) 写 出 新 制 饱 和 氯 水 中 含 有 氯 元 素 物 质 的 化 学
式:
。
(2)若不再进行更多的实验,请说明能快速判断氯水中含有 Cl2
的主要依据:
。
(3)根据预测,实验中溶液红色退去的原因可能有两种,请用简
要的文字说明:
①
;
②
。
返
首
页
(4)他们又要通过实验进一步探究溶液红色退去的原因究竟是上 述中的①还是②,在此之前先做了实验方案的设计。请你简述实验 的方法、预期现象和结论:
①溶液很快退色 ②溶液不退色 ③出现沉淀 ④不出现沉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常见漂白性物质的比较
Na2O2、H2O2、O3、HClO或(Cl2)、浓硫酸、浓硝酸、SO2、活性炭、木炭、和硅胶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及漂白效果是不同的。
Na2O2、H2O2、O3、HClO 、浓硫酸、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它们的漂白原理:利用Na2O2、H2O2、O3、HClO、浓硫酸、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将有机色素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这几种漂白性物质的漂白为永久性漂白。
SO2的漂白原理:SO2 与有机色素直接化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SO2的漂白为暂时性漂白。
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原理:利用的是它们的多孔吸附性漂白,加热后也恢复原来的颜色。
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为物理漂白。
活性炭、木炭、硅胶的漂白也是暂时性的。
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我们从物理和化学角度可分为两大类:化学漂白和物理漂白。
化学漂白又可分为:氧化型漂白和化合型漂白。
其中Cl2、SO2都为气体且都有漂白性,但漂白原理及漂白效果是不同的。
Cl2的漂白原理:Cl2溶于水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将有色物质氧化成无色物质,褪色后不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SO2的漂白原理:SO2 与有色物质直接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褪色后在一定条件下又恢复原来的颜色。
总结:
吸附型漂白:活性炭、氢氧化铝胶体吸附有色物质,起到漂白作用,是物理变化。
强氧化性漂白:氯水、HClO、漂白粉Ca(ClO)2、Na2O2、H2O2、O3、浓硫酸、浓硝酸、NaClO,漂白作用是永久性的。
化合型漂白:SO2有漂白作用是因为它溶于水后生成了H2SO3 ,H2SO3 能够和有色有机物(如品红)结合,形成不稳定的无色化合物,无色化合物在一定条件(如加热)下,又可以恢复原来的颜色,这种漂白是暂时性漂白。
SO2的漂白作用具有特殊性。
请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一.下列褪色现象是SO2的漂白性吗?
(1)SO2使橙色溴水褪色
(2)SO2使紫色KMnO4酸性溶液褪色
(3)SO2使红色酚酞褪色
解析:以上褪色现象都不是SO2的漂白性所致。
(1)、(2)褪色的原因是SO2的还原性。
分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O2+Br2+2H2O= H2SO4+2HBr
5 SO2+2KMnO4+2H2O=K2SO4+2 MnSO4+ 2H2SO4
(3)褪色的原因是SO2溶于H2O后生成了H2SO3 ,H2SO3 是酸可以使红色酚酞变为无色。
二.氯水和SO2分别使紫色石蕊产生什么现象?
解析:氯水中的HClO先使紫色石蕊变红,而后因为它有强氧化性使红色褪去。
SO2溶于H2O后生成了H2SO3 ,H2SO3 是酸可以使紫色石蕊变为红色。
而H2SO3 不具有强氧化性,所以红色不会褪去。
三.SO2和Cl2混合后能否增强漂白效果?
解析:不能。
因为SO2和Cl2混合后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SO2+ Cl2+2 H2O= H2SO4+2HCl
生成物H2SO4和HCl都没有漂白作用,所以漂白效果会减弱。
当n(SO2): n(Cl2)=1:1时,完全失去漂白作用。
高中化学常见注意事项
见光容易分解的化学物质要放在棕色瓶中
一、如:AgNO3 、浓HNO3 、氯水、双氧水、KMnO4、浓氨水、次氯酸、卤化银(氟化银除外)、HI。
要放在棕色瓶中。
二、化学药品存放问题
硝酸固碘硝酸银,低温避光棕色瓶。
液溴氨水易挥发,阴凉保存要密封。
白磷存放需冷水,钾钠钙钡煤油中,碱瓶需用橡皮塞,塑铅存放氟化氢。
易变质药放时短,易燃易爆避火源。
实验室中干燥剂,蜡封保存心坦然。
解释:
1、硝酸固碘硝酸银,低温避光棕色瓶:意思是说硝酸、固体碘和硝酸银都属于受热见光易分解的物质,所以必须存放在棕色瓶里,并放在阴凉处。
2、碱瓶需用橡皮塞:意思是说盛放碱液的试剂瓶要用橡皮塞。
3、塑铅存放氟化氢:意思是说氟化氢(氢氟酸)易腐蚀玻璃,因而必须存放在塑料或铅制器皿中。
4、易变质药放时短:意思是说易变质的药品存放时间较短,即不能长久贮存,最好现用现配制[联想:常见易变质的药品有:①氢硫酸放久了,则大部分将挥发,部分被空气氧化;②氯水长期存放将因慢慢分解而失效;③亚铁盐长期存放,则易被氧化为铁盐;④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长期存放则慢慢退色]。
5、易燃易爆避火源:意思是说易燃物质(如:二硫化碳、酒精、丙酮、苯、硫、磷、镁粉等)和易爆炸的物质(如:氯酸钾、硝酸铵等)存放时要远离火源。
6、实验室中干燥剂,蜡封保存心坦然:意思是说实验室中用的干燥剂极易吸水,因而要用蜡封保存。
7、活泼金属应放在对试剂相对稳定的液体或惰性气体中,使之与空气隔离。
如:锂存放于固体石蜡中;钠、钾、铈存放于煤油中;铷、铯可存放于石蜡或充有惰性气体的安瓿平中;钙、钡可封于煤油或石蜡或惰性气体的安瓿中;锆、磷、汞放入水中保存。
8、NaOH等碱性溶液可以和玻璃反应,生成硅酸钠,硅酸钠有黏性,使瓶塞无法打开,所以应放于玻璃瓶中用胶塞。
9、有些物质易产生气体,放置时不能密封,如碳酸铵、过氧化氢有些有机物质苯乙烯、丙烯腈、乙烯基乙炔要低温冷藏(小于零下10渡)才可以,否则会发生聚合变质。
10、有些吸湿性极强或遇水蒸气发生强烈水解的试剂,如五氧化二磷、无水氯化钙等,不仅要严密盖紧,还要蜡封。
为什么浓硝酸非要用磨口的玻璃瓶装?玻璃瓶不会和硝酸反应,磨口是为了密封,磨口瓶还有一个作用,当硝酸大量分解时,磨口瓶塞会迸出,从而避免了可能引起的爆炸,减轻了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