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学业水平电子教案
人教版教学教案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生物必修1复习提纲

第1章走近细胞1.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也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原子、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4.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
5.低倍镜换高倍镜的操作程序是: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亮度→调节细准焦螺旋。
(1)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物像变大,细胞数目变少,视野亮度变暗;(2)装片移动规律:看到物像在什么方向,就向什么方向移;(3)提高亮度的措施:调大光圈、使用凹面镜;6.(A)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与联系原核细胞不同于真核细胞的最主要特点:原核生物无成形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统一性: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遗传物质DNA7.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型生物(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含叶绿体)8.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
病毒(如噬菌体)与细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病毒无细胞结构酵母菌与细菌的主要区别在于:酵母菌有核膜(或有成形的细胞核)9.(A)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说奠基人】:施莱登和施旺主要内容:①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2章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1.大量元素: C、H、O、N、P、S、K、Ca、Mg微量元素:Fe、Mn、B、Zn、Cu、Mo(生物体必不可少的元素,但需要量很少)最基本的元素:C(也是生命的核心元素)2.占细胞干重最多的元素是C,占细胞鲜重最多的元素是O。
无论是干重还是鲜重,CHON这四种元素含量最多3.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种类大体相同,但含量相差很大。
湖南省蓝山二中 05.08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复习必修Ⅱ第一章》教案

一、人口自然增长及影响因素。
1.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就是指一定时期内某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死亡率=死亡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出生率=出生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自然增长率=(出生人口-死亡人口)/总人数=出生率-死亡率
2. 影响自然增长率的高低的因素
(1)生物学规律——育龄妇女的比重
(2)经济基础——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
(3)上层建筑——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口政策
(4)其他——战争、自然灾害
二、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三、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1、概念
(1)__人口自然增长__是人口变动的一个方面;__人口机械增长__则是人口变动的另一个方面。
(2)人口迁移
概念: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分类
①按地理范围划分——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②按迁移方向划分——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化)、城市→农村(逆城市化也叫郊区化)、城市→城市
③按就业人口迁移方向划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④按迁移原因划分——组织性迁移(受政治、军事等影响而进行迁移)、自发性迁移(人口自发的寻求更佳生活环境)
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五、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电子教案

本册教学目标
1. 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
“千亿”, 认识自然数, 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 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进一步培养数感。
2. 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会进
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 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 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 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
角, 会比较角的大小, 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 认识垂线、平行线, 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
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 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 发展空间观
念。
7. 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 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 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 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 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单元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 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 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小学语文三下第一单元水平练习2019-教案设计.3

小学语文三下第一单元水平练习2019-教案设计.3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识字、写字,并对所学字词进行应用。
2.能够从生活中提取情感,灵活运用词语表达情感。
3.能够合理运用语音语调,流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准确识字、写字,并能应用所学字词。
2.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提取情感,运用词语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并灵活运用语音语调,流畅朗读。
教学内容识字、写字1.“浓”字的认读、书写。
2.“投”字的认读、写写。
3.“灰”字的认读、写写。
情感表达1.掌握情感表达,能够从生活中提取情感,并运用词语表达出来。
2.通过模仿的方式,练习情感表达。
语音语调1.学习课文《去槐树下》,掌握语音语调,流畅朗读。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将课文及生活情境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感悟情感,运用语言表达出来。
2.归纳法:引导学生将所学字词、语言规则进行总结,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型。
3.合作学习法:让学生成为合作伙伴,在完成教育任务的同时增加人际交往经验,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流程1.识字、写字–学习“浓”字的认读、书写。
–学习“投”字的认读、书写。
–学习“灰”字的认读、书写。
–运用所学字词进行句子组合。
2.情感表达–观察图片,涵盖喜怒哀乐四种情感。
从四种情感中选取一种,用语言描述临摹出来的图片。
–从生活中提取情感,运用词语表达情感。
如:“我喜欢奶奶给我做的饭菜,因为她的饭菜很好吃。
”3.语音语调–朗读课文《去槐树下》。
–教师评价学生朗读情况并针对性指导。
教学评估1.合作学习评估:观察学生之间的合作情况和协作体验,对参与程度评估。
2.识字、写字测试: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测试。
3.语音语调测试:在教学结束后进行测试。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抒发情感有时很难用词恰当,语言表达不够流畅。
教师需要与学生进一步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内心想表达的情感,针对性引导他们自由表达。
同时,在后续的教学中加强对情感表达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学历案

第一单元学习引领新课程的学习一、引领新课程的学习1.新课程的特点新课程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意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变。
2. 怎样引领新课程的学习a. 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在引领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要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
只有深入理解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学习。
b. 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引领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c. 提供学习资源和支持教师在引领新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还需要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如多媒体教学、图书馆资源等,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二、三年级上册语文的学习1.学习目标三年级上册语文主要学习的内容包括诗歌、散文和篇章。
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如识字、阅读、书写等,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学习方法a. 听、说、读、写结合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听、说、读、写的结合,通过反复朗读、默写等方法,提高语文的学习效果。
b. 多角度阅读在课外活动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多角度阅读的方式,拓展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如阅读故事书、童话书等,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c. 实践与感悟通过实践和感悟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如通过实地写作、剪纸、诗歌创作等,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家长的角色和作用1. 家长的角色家长在孩子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应该扮演良好的榜样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孩子对语文的兴趣和学习方法。
2. 家长的作用a. 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家长应该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如搭建一个安静的学习空间,为孩子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源等。
b. 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家长应该鼓励和支持孩子的学习,及时表扬和鼓励孩子取得的进步,同时给予孩子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高二语文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必修二教案

必修二第一单元教学过程:一、单元梳理散文自古就是文学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分为“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抒情散文”三大类,它的灵魂是“形散而神不散”。
中国现代散文,是“五四”以来在继承古代散文优秀传统和借鉴国外散文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涌现出一大批散文名师和佳作。
二、复习《荷塘月色》(一)基础知识积累1、关于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
1923年发表的长诗《毁灭》,震动了当时的诗坛。
1929年出版诗集《踪迹》,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的散文作家。
毛泽东称他“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著作有《朱自清全集》。
2、字音字形生难字注音煤屑(xiè)踱(duó)步袅(niǎo)娜(núo)弥(mí)望媛(yuán)女蓊(wěng)蓊郁郁(yù)敛裾(jū)梵( fàn )婀(ē)玲鹢( yì)首櫂( zhào )将移纤( xiān )腰多音字辨析处:独处(chǔ)处(chù)长脉:脉(mài)络脉(mò)脉含情曲:曲(qū)曲折折曲(qǔ)高和寡颤:颤(chàn)动战(zhàn)栗荷:荷(hé)包荷(hè)枪实弹形似字辨析(1)点缀(zhuì)辍学(chuò)啜(chuò)泣拾掇(duō)(2)敛裾(jū)倨(jù)傲盘踞(jù)(3)僻(pì)静避(bì)让癖(pǐ)好譬(pì)如(4)惦(d iàn)记掂(diān)量踮(diǎn)脚3、近义词辨析(1)嬉:游戏玩耍。
如“嬉笑驽骂”。
嘻:笑的样子或声音。
如“嘻嘻哈哈”。
(2)采:有“摘取”“选取”“神色”“精神”等义项。
彩:有“各种颜色”“赢得的东西”“称赞、夸赞时的欢呼声”等义项。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4课时)学业水平优秀教学案例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

针对高中生的认知水平,本案例将重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球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人文现象,培养他们的地理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学生对地球环境保护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2.设计小组合作活动,如进行地理知识竞赛、地理主题演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
3.利用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共同提高,如在探究地球自然环境问题时,学生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心得。
4.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高能力。
4.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使学生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地球宇宙位置和运动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小组合作促进互动:本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如进行地理知识竞赛、地理主题演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运用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使得学生在互动中互帮互助,共同提高,促进了他们地理素养的发展。
4.反思与评价培养自主学习:本案例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如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完成思维导图等,提高他们的地理知识体系和思维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进步和发展。通过反思与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2)(教案)

课题
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必修一第一单元(2)
课程标准
使学生掌握生活与消费的有关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1)第一单元主干知识结构框架
(2)基本知识梳理,答题技巧训练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本单元学习,着重培养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观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经济学思想,提高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增强学生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3)一般来讲,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该商品的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
(1)调节____________。
(2)提高劳动生产率。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典型例题
(2011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题)在国内销售的中高档消费品普遍比国外贵,这催动众多国人至境外抢购,大量购买力流失海外。商务部表示,我国将采取促进竞争、完善物流体系、转变和创新零售模式、减轻零售企业负担等措施,解决部分国际品牌在我国的销售价高于海外价的问题。据此,可以看出()
A.价格是由成本决定的,国内商品物流成本高,零售商的负担重
B.价格是由需求决定的,因为人们的购买力提高了
C.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D.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单项选择
1.下列属于互补商品的是()
A.羊肉和猪肉B.牛肉和羊肉
C.火车和飞机D.照相机和胶卷
2.下列选项中与电动车和燃油机车的关系一致的是()
影响消费的因素最主要是________和物价总体水平。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1答案(1)我喜欢的书名:《献给母亲的歌》 理由:把祖国比喻为母亲,给母亲献歌, 表达了对祖国母亲的深爱之情,直抒胸臆, 情真意切。(2)我喜欢的书名:《山河岁月 欢乐颂》 理由:山河是祖国的代表,岁 月是祖国的历程,欢乐颂是我们赞美祖国 的共同心声。
22.答案
我是植物
我把花朵翻译成果实
我是果实
一、基础过关(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百舸(ɡě) 寂寥(liào) 彷徨(pánɡ) 惆怅 (chànɡ) B.方遒(qiú) 颓圮(pǐ) 芳菲(fēi) 青荇(xìnɡ) C.浪遏(è) 浮藻(zǎo) 长篙(ɡāo) 漫溯(shuò) D.虔诚(qián) 忸怩(ní) 深邃(suì) 团箕(q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是用身体和意志,证明 自己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是用精神和毅力,表 现自己的人格尊严、突破生命局限的志气和勇气。 B.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知识的价值日益显 现,人类已进入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的分成(并 已开始将利益向科技工作者身上倾斜)。 C.对调整高考录取方案,有人认为最好能对选修 科目按分数划等级,有人认为可以按文理分别划 线,这样才比较公平。 D.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 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 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8.请你谈一谈诗中对“衣裙”“江涛”的描写有 何作用?
【答案】 烘托诗人内心不平静。
9.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有何深刻含意?
【答案】 否定传统的爱情观,倡导女性大胆追 求自身的独立与幸福。
10.诗人从哪些方面写出了他对大海的感受? 【答案】 诗人用平实的语言,分别从视觉、嗅 觉、触觉、听觉四个方面写出了对大海的感受。
3.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
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
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艾青把这个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他的诗歌里,
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
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解析】 A.寥—liáo;C.溯—sù;D.箕— jī。 【答案】 B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 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伴侣 慷概 主宰 风华正茂 B.岐视 春维 窗扉 激浊扬清 C.奥丧 忸怩 贫脊 抑扬有致 D.漂泊 结采 跫音 天纶叙乐
【解析】 A.慷慨;B.歧视,春闱;C.懊丧, 贫瘠;D.结彩,天伦。 【答案】 A
• 【解析】 B.宾语中心语残缺,句末加上 “的阶段”;C.“这样”指代不明;D.句式 杂糅,改为“……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或“……事故是由……引起的”。
• 【答案】 A
6.“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指代:______
【答案】 人们对坚贞不渝的爱情观的赞美。
7.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________,“是谁的手 突然收回/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表达的意思是 _____ 【答案】 “谁” 抒情主人公对古代传说中所 宣扬的爱情观产生了怀疑。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摩 D.品味 贯注 揣测
【解析】 品味,动词。品位,名词。灌注:注入。贯注:
精神集中。揣测:揣想,推测。揣摩:琢磨。
【答案】 A
【解析】 功败垂成:指事情在快要成功时忽遭 失败(有惋惜之意)。A.相敬如宾:形容夫妻互相 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使用对象错误。C.赏心悦
目:指因欣赏美好的情景而心情舒畅,主语是人。 此处主语是“舞蹈《蝶恋花》”,要说“令人赏 心悦目”。D.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往下传授(知 识,经验、技艺等)。用于此属望文生。 【答案】 B
我被父母翻译成生命
15.诗人为什么要用“绯红的花朵”比喻姑娘 的“梦境”? 诗人用“绯红的花朵”比喻姑娘的“梦境”,写 出了姑娘的爱的羞涩与热烈。
16.“媚态观音”中的“媚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关键诗句“穿一件透明的纱裙”“扭动着窈窕的 身段”“羞涩地微笑”等。
17.“关不住一片情思”中的“情思”指什么?
观音是神,她“厌倦”她原有的生活,希望跨出 天堂的大门,来到人间。
18.诗中的观音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从“全不顾”和“媚态”看,她是叛逆的。她有 着丰富的情感,她追求表现自己的人性和真情。
19.请对这首诗的艺术手法作简要赏析。
想像奇特,诗人把石像观音想像成活着的人,赋 予她以活的形象。炼字精当,如“关”和“媚”。
20.答案 牛弓着腰吃力向前走,喘着粗气。它的 头微微低着,木轭深深勒进脖根,肩峰上的牛毛 在冷风中抖动。但是它的眼睛热切地注视着前方, 透着一股犟劲,韧劲和顽强不屈的精神。
11.诗人向我们展示大海的整体形象时,采用了 什么手法? 【答案】 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大海人格化了、 生命化了。
1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 诗人通过描写对大海的感受,表达了 自己对大海、对大自然壮观景色的惊喜之情。
13.诗人用“蛇”来比喻什么?
诗人用“静静地没有言语”的“蛇”比喻少年对 爱情“寂寞”而纯真的向往。 14.第二小节“茂盛的草原”和“浓郁的乌丝”之 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茂盛的草原”是蛇的故乡,而“茂盛的草原”与 “头上的、浓郁的乌丝”恰巧有形态与性质上的 雷同,因此在具有解释作用的破折号之后,将形 容的“物”与被形容的“人”联结起来,物所思 者为人所念者,意即蛇所想念的草原就是我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