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的压强说课
说课一等奖《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说课一等奖《液体的压强》说课稿1000字《液体的压强》说课稿一、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液体的压强概念及计算方法;(2)理解液体的表面张力概念以及表面张力对液体压强的影响。
2. 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液体压强的方法;(2)懂得用公式计算出液体的压强;(3)能够通过分析实验现象,了解水面、墙壁受到液体压强的变化。
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热爱和兴趣。
二、说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已经学过密度、压力的知识,对于这些概念已有初步认识,并且也学过较多的相关实验,如实验室常见的弹簧测力计实验、地球的重力实验。
此时,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实验,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全面理解液体的压强、表面张力的概念以及其相关计算公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实验技能。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索和热爱。
三、说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1)液体的压强概念及计算方法;(2)液体的表面张力概念及其对压强的影响;(3)实验:用测压管测量液体压强的方法。
(1)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引出液体的压强概念及实验目的;(2)讲授:介绍液体的压强概念、计算公式、表面张力的概念及其影响;(3)实验:通过实验,使学生亲自操作,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液体压强的方法;(4)巩固和拓展:让学生通过实验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对压强的变化进行分析和综合运用。
四、说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利用爆米花冒险、戴裁缝机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向学生介绍液体的压强概念。
2. 讲授(30分钟)(1)液体的压强概念及计算方法;(2)液体的表面张力概念及其对压强的影响;(3)使用实验仪器——测压管进行实验、使用计算公式计算液体的压强。
3. 实验(40分钟)(1)布置实验任务:使用测压管测量不同液体的压强并计算;(2)讲解实验流程:液体准备、测压管使用、数据的记录、数据处理和分析;(3)学生实验操作:完成测量和记录实验数据;(4)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液体压强说课稿课件

2.甲、乙两个容器中盛有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 则 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大。
甲
乙
3.下表是小明同学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 置探究液体压强所测得的部分数据:
实验 次数 1 2 3 深度h/cm 3 6 9 橡皮膜在水 中的方向 朝上 朝上 朝上 U形管左右液面 高度差h/cm 2.6 5.4 8.2
4
5 6
结论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
实验2
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
橡皮管
探究1、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如果液体内部存 在压强,放在液 体里的薄膜就会 变形,U行管的 两侧液面就会产 生高度差。
U形管
金属盒
探头
橡皮膜
探究2:保持探头在水中的深度不变,改变探 头的方向,看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压 强的关系。
结论2:同种液体内部同一深度,向各个 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探究3:增大探头在水中的深度,看看 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有什么关系。
பைடு நூலகம்
h:研究点 到自由液面 的垂直距离。
结论3:同种液体内部压强,深度越深, 压强越大。
探究4:换用不同液体,看看在深度相同 时,液体内部压强是否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结论4: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 内部压强越大。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将实验结果填入 表格: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 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内容。本节是联 系前后知识的桥梁,起着承上启下的 作用。我把这节课分为两个课时来完 成:第一课时讲的是液体压强的特点, 第二课时讲液体压强大小、连通器的 原理及其应用。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 时的内容。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液体对容器底部和 侧壁有压强,液体内部也有压强; 2、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 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 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大胆猜想, 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 难点: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
《液体压强》说课 Microsoft Word 文档

《液体压强》说课第一课时我说课的内容是《液体的压强》,我从教材、教法、教学程序设计等三个方面说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及处理:课时计划,我认为《液体的压强》这节内容划分为两课时教学为宜。
第一节课时,认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
会应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第二节课时,认识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连通器,了解生活和生产中形形色色的连通器和三峡船闸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液体内部有压强,(2)能准确陈述液体压强的特点。
(3)用液体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
(2)教学难点:用压强公式计算液体压强。
二、说教法通过实验演示总结归纳得出液体压强的特点。
再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程序设计(结合课件):(一)教学准备: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多元化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演示实验器材:塑料袋液体底部和侧壁压强演示仪一套、自制压强计、透明盛液筒、刻度尺、水和盐水。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出示装有水的塑料袋,用笔尖在袋子上不同部位快速扎几个洞,让学生观察现象并总结。
(三)新课讲授(四)1、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液体由于受重力作用,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对阻碍液体散开的容器壁也有压强。
2、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的特点第一步提出问题: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二步猜想和假设:与方向,深度、液体密度等因素有关。
第三步实验设计:出示压强计,简单解释其结构、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四步学生设计实验思路,绘制实验表格。
第五步进行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第六步分析与论证:引导学生分析表格数据总结归纳液体压强的特点。
3、PPT展示深海中的带鱼、抗压潜水服(把物理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现象,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
初三物理《压强》说课稿(精选5篇)

初三物理《压强》说课稿(精选5篇)初三物理《压强》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压强是生活和生产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但学生比较陌生。
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前面刚学习过的力的初步知识的基础上,是学习了重力、摩擦力后对另一类力的学习迁移,是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
这一课着重学习的压强是整个单元的基础,也是学好液体压强、大气压强和浮力的重要保证。
2、教材结构分析教材从展示自然界有关压强的现象开始,通过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激发了学生对压强知识的求知欲和进行探究活动的兴趣,通过学生的探究活动,比较了解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对压强形成概念。
在理解压强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了解生活实例,归纳出改变压强的方法。
3、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什么是压力,什么是物体的受力面积,理解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②了解压强公式中各个物理量的名称、单位及符合,知道压强单位和由来。
③了解压强的增大和减小的主要方法。
b、过程与方法目标①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象,了解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
②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初步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有一定的实验能力。
③了解改变压强的实际意义和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经历观察、实验及探究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基本知识理解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
③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⑤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4、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贯穿全章,起统领全章的作用。
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9.2《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我是来自嘉明中学的郑霞。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液体的压强》,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四几个方面说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液体的压强》这一节是物理八年级第九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在学习完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后提出的,是前一节内容的延伸和扩展,也为后一节大气压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说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2、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掌握液体压强公式.⑵.能力目标: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初步掌握分析概括能力⑶.情感目标: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物理知识的精神。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难点:如何建立物理模型,通过设想推导出液体的压强公式。
二、学情分折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已不再陌生,具体操作时,我适当引导即可。
三、教法与学法1、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设疑诱导法、科学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等相结合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方法。
2、学习方法:本节采用观察、归纳、分析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思考讨论,总结归纳出液体的压强特点。
四、教学过程设计首先我向学生展示这三张图片,并针对三张图片提出相应问题。
(1).潜水深度不同的潜水员为什么要穿不同的潜水服?(2).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为什么我们没有看到过活的带鱼?(3).大坝的横截面为什么为上窄下宽,呈梯形状?通过这几个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设疑诱导法从而引出今天的内容——液体压强。
下面我将以我们学校课改的模式进行教学。
我校课堂教学分为学、展、点、练四个部分。
一、学:学分为两部分,分别为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1.自主学习:我们学校把它放在课外完成,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要求学生通过个人看书,然后把导学案上自主学习内容完成,。
102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观察实验,认识到液体内部与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 (2) 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过程,培养学生分 析与概括能力。 (2) 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 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对影响液体压强大小因素的应用,让学生体验团 结合作精神 (2) 通过观察和探究,激发学生关注周围现象的意识,培 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爱国主义情 感。
• 关于液体内部压强 的存在,我们是通 过压强计来认识的。 压强计的原理是: 当金属盒上的橡皮 膜受到压强时,U 形管两边的液面出 现高度差;压强越 大,液面的高度差 也越大。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的因素
4.探究步骤: (1)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深度的关系 (2)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方向的关系 (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大小与液体密度的 关系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的因素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 的因素
5.探究结论: (1)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在液体内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 的压强大小相等; (3)液体内部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还与液体的密度有 关,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 越大,压强越大.
板书设计
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在同一深度 处,各个方向液体压强相等。 3.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当液体密度一定时, 深度增加,液体压强增大。 4.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有关,当处于液体的 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作业布置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7篇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7篇《液体的压强》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液体的压强》是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第十四章第二节的内容,由“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液体压强的大小”及“连通器”三个问题组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刚学习完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后提出的,由压力和压强的关系引出液体的压强。
因此学习本节内容能巩固前内容,让学生懂得除固体产生压强,液体也会产生压强,气体也会产生压强。
所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梁,是物理知识链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2、教学目标: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我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和液体压强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学会探究问题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接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感悟研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愉悦,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三峡船闸”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民族自豪感。
3、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液体压强的特点,因为这是解释社会生活中相关现象的基础知识。
难点:从理论推导液体压强大小的公式,因为其中研究问题的过程和方法(物理模型法)尽管在前面已初步接触,但学生只是停留在表面,并没有深入理解,对学生来说仍然比较陌生,我将主要用分解问题、由浅入深的方法突破这一难点。
4、课时安排:本节安排1课时5、教具准备:在这节课中,我准备的器材如下:教具:装满水的薄塑料袋、铁钉、薄膜手套、U形管压强计、盛水的大圆筒、刻度尺。
学具:薄膜手套、U形管压强计、刻度尺、盛水的大圆筒、水、盐水(或煤油)。
二、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物理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不易理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记;学生长处是对知识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们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希望每节物理课都有实验,但不了解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思考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思考问题。
液体压强说课课件

教学难点:放在探究影响液 体压强大小的因素上,因为 其中研究问题的过程,对学 生来说仍然比较陌生,我将 主要用实验的方法突破这一 难点。
三、教学方法
我针对初二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但喜欢看实验、做 实验的特点,我用多个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式 讲述这节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技能, 养成勤于动手、善于思考的习惯。这节课我综合运用目标 导学、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创设物理情境、让学生参与 实验设计、边动手边思考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 堂效率,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同时指导 学生运用观察思考、记录、对比分析、实验探究、总结归 纳、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法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多种能 力,使学生从“学会”转化成“会学”,成为学习的真正 主人。
液体压强
一 说教材 二 教学目标 三 说教学方法 四 说教学程序设计 五 板书设计 六 布置作业
一 说教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二节 《液体的压强》,是在已有的固体压强 的知识的基础之上,对液体的压强的特 点进行探究。液体压强的知识比较抽象, 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感性认识较少,是 本章的难点。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与总结。。
三 设计并进行实验
• 学生猜想后,安排学生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设计时要注意使用“控制变量法”和“转 换法”,讨论完后各组派代表汇报本组实 验方案,大家互相点评并完善。通过这些 活动,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集 思广益、取长补短,从而达到从不同角度 来认识事物、现象,深入全面理解所学的 知识,这样学得的知识能够保持较深的记 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分配 ◎总体步骤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探究解疑,收获新知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创造
情境 学生观 老师
察现象 提出
激趣
师生问题 学生来自引入 交流 思考探究解疑,收获新知
科学探究 液体的压强
归纳总结出
液体压强 的规律
巩固 应用
课作 堂业
拓展 提高
小布 结置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40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情况 >> 教法 >>学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反思 >> 板书设计
☆ 新沪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 第八章 ☆☆☆ 第二节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 第一课时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情况 >> 教法 >>学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反思 >> 板书设计
实验法 观察法 讨论法
总结和发 现规律
设置情景
对实验现象 进行分析
以学生 为中心
密切联系学 生生活实际
引导学生如 何观察实验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情况 >> 教法 >>学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反思 >> 板书设计
●学法
探究观察法 控制变量法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对演示实验的观察,自主设计实验了解液体内部存在压强, 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科学研究方法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体验探究过程,感悟研 与价值观 究物理的过程和方法,享受学习的乐趣。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情况 >> 教法 >>学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反思 >> 板书设计
◎总体步骤 ◎时间分配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探究解疑,收获新知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二) 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 这个问题的探究,能让学生体验整个探究过程,是本 堂课的重点。而其中设计实验及学生完成实验操作既 是本堂课重点,又是难点,具体的教学过程为:
1、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
●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液体压强
压强
流体压强与 流速的关系
大气压强
《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 是新沪科版《物理》八年级 第八章第二节内容,《科学 探究:液体的压强》是学生 学习了《压强》后对压强知 识的延伸。学习本课既能巩 固前面所学知识;也能让学 生懂得不但固体会产生压强, 液体也会产生压强。而且了 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也为今后 学习浮力做好知识铺垫。所 以本节是联系前后知识的桥 梁,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 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学期的物理学 习,已具备了初步观察实验、分析实 验的能力,对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 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已不再陌生,具 体操作时,教师适当引导即可。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情况 >> 教法 >>学法 >>
●教法
教学过程设计 >> 反思 >> 板书设计
探究观察 对比 分析
以学生 为主体
思考讨论 总结归纳
获取 知识
建立应用科学知识 的意识,提高学生 的学习兴趣,培养 学生的分析、综合 能力以及探索能力 和合作精神。
升华 知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情况 >> 教法 >>学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反思 >> 板书设计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情况 >> 教法 >>学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反思 >> 板书设计
●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通过实验观察,使学生认识到液体内部和液体对容器底部、 侧壁都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并学会 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情况 >> 教法 >>学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反思 >> 板书设计
● 教学过程设计
◎总体步骤 ◎时间分配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探究解疑,收获新知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一)演示实验,探知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有压强、 液体容器底和容器壁侧压强:
为引导学生根据直观的现象进行合理猜想,我设计如下:
●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重点
感受液体压强 的存在和探究 影响液体内部 压强大小的因 素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引导学生进行 自主性探究影 响液体内部压 强大小的因素
液体底部和侧壁 压强演示仪和U 型管压强计各一 套、四面贴有橡 皮膜的立方体、 烧杯、水、2个 塑料瓶、水槽、 红色盐水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情况 >> 教法 >>学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反思 >> 板书设计
1、将四面贴有橡皮膜的立方体竖直放入水中,可看 到立方体四面的橡皮膜都有不同程度的向框内凹陷。
2、在装满水的塑料瓶的侧壁扎个小孔,观察现象。 3、在装满水的塑料瓶的瓶底扎个小孔,观察现象。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情况 >> 教法 >>学法 >>
●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 反思 >> 板书设计
● 教学过程设计
◎总体步骤 ◎时间分配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探究解疑,收获新知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3 2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情况 >> 教法 >>学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反思 >> 板书设计
● 教学过程设计
单位:分钟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教学目标 >>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准备>>学生情况 >> 教法 >>学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反思 >> 板书设计
● 教学过程设计
◎总体步骤 ◎时间分配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探究解疑,收获新知 ◎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创设情景,发 现问题,体现 了从生活走向 物理的教学理 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