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资料

合集下载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考试题库单选题(共60题)1、教师在讲解苏轼的《水调歌头》时,让学生说出其他包含节日的诗作,以下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A.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王安石《元日》D.李清照《醉花阴》【答案】 A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古代诗歌中“月”的意象,体悟其多样的内涵。

下列诗句中“月”的意象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不同于其他的是()A.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C.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答案】 B3、教师教学《触龙说赵太后》中“一旦山陵崩”一句时,提及古人对“死亡”有很多讳称。

下列文句中不含有此类讳称现象的是()。

A.少加孤露,母兄见骄,不涉经学B.生孩六月,慈父见背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D.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答案】 D4、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三单元的作品为《拿来主义》《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教授这一单元时,下列选项中所列举的教学行为不恰当的一项是()。

A.培养学生的观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B.由于这三篇作品题材相似,因此,教师可以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C.鼓励学生与课文作者对话、沟通,去分析、评判这些问题D.培养学生的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答案】 B5、学习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第一课时,教师结语:A.作为拓展型结束语,让学生对下节课满含期待B.对本课时内容的概括,一语中的、简洁精当C.多媒体画面的插入,使结束语时间长,显得拖沓D.教师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进行总结与延伸【答案】 C6、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教师要求学生整理借明月思乡怀人的诗句。

下列不适合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答案】 D7、古代诗词复习课上,教师请学生举出一些与“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运用相同修辞手法的诗句。

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第七讲第一部分学科知识(6)-精讲班

教师资格(统考)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第七讲第一部分学科知识(6)-精讲班

第四章 语文教材概述及其使用
有出示新闻事实的,有讲述传奇古事的,有传达生活哲理 的,等等。情感上,或表达思国怀乡,或追念师友亲人, 或展现民族精神,或抒发人生情怀,等等。根据课文特点 及其差异来处理课文时,便可从中提炼出相应的教学重点。 2.分析课后练习题设置特点 课后练习题的设置特点同样能体现出对应课文的教学重点。 例如:《再别康桥》课后题“研讨与练习”要求,从音韵、 节奏、句式和用词等方面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并理解诗歌
第四章 语文教材概述及其使用
1.分析单元整体内容 语文教材中个单元通常隐含单元主题,同一单元下课文的 主题相同或相近。抓住单元主题,便能形成对单元课文整 体特点的认识,明确本单元教学重点。例如:某教材某单 元的单元主题为“人生”,其单元下设置的课文均侧重于 对怎样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或不幸进行表现。由这一单 元主题可知,“正确面对人生困难,走好人生之路”是本 单元教学重点之一。
前言
题型
题量 每题分值 (道)
单项选择题 15
3
总分 合计(分)
45
150
案例分析题 3 20/8/12 40
教学设计题 3 20/20/25 65
前言
二、题型解读 (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是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必考题型。在历年真 题中,单项选择题主要考查语文学科专业知识、教学理念 与教学法两大方面。试题一般为15道小题,每小题3分, 共45分,约占总分值的30%。2015—2017年真题中单项 选择题的知识点考查题量统计如下: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
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精讲班
第一部分 学科知识(6)
第四章 语文教材概述及其使用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 熟悉现行通用初(高)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结构方式、 选文特点,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使用教材。 【考点聚焦】 1.本章内容主要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偶有主观 题要求对此部分内容进行分析。 2.对于语文教材这一部分的内容,考生应在掌握其理论知 识的基础上,学会结合案例,灵活分析,灵活运用。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4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4

2023年教师资格(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考试备考题库附带答案第1卷一.全考点押密题库(共50题)1.(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列句子用了比喻修辞的是()。

A. 在草原上,羊群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B. 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

C. 两只小虫淹没在老树黄色的泪珠里。

D. 浪花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

正确答案:A,2.(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下面对阅读教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B.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C.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D. 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第一学段的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正确答案:D,3.(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 )可用来考査学生对知识的回忆,且可将学生的猜测可能性降到最小。

A. 选择题B. 是非题C. 论文题D. 填空题正确答案:D,4.(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教学《马说》时,教师要求学生举出一个与“其真不知马也!”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句子,下列适合的是()。

A.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B.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C.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D.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正确答案:B,5.(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教师安排学生梳理我国历史上以数字命名的文学家群体,下列正确的是A. 曹门三父子:曹操、曹冲、曹植B.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C.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陈子昂、骆宾王D. 明初三大家:宋濂、刘基、王夫之正确答案:B,6.(单项选择题)(每题 3.00 分)教师计划讲授余光中先生的《乡愁》,这是一首表达爱国与思乡主题的诗歌,一般来说最恰当的教学思路是()A.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味诗中的思想感情B. 让学生在把握诗中的人物和情节的基础上,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C. 让学生在分析字句的基础上,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D. 让学生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把握诗歌的结构特点正确答案:A,7.(单项选择题)(每题 1.00 分) 写出“三吏”、“三别”的唐朝诗人是()。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典型题)单选题(共60题)1、教师带领学生在名著导读课上学习了莫里哀的《悭吝人》,作品中叙述了一个守财奴、吝啬鬼的形象。

下列作品中也有刻画了吝啬人形象的作品是()A.《红字》B.《玩偶之家》C.《项链》D.《威尼斯商人》【答案】 D2、学习完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后,学生对修辞手法的使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常见修辞手法的使用手法及其效果,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的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仿佛处处在告白他对现实社会的不调和。

(用象征手法,极言鲁迅先生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力度)B.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用反复和对比手法,抒发了作者因为现实民族精神中缺少觉醒与振奋而悲愤的思想感情,也在对比中警醒人们为挽救民族危亡必须做出正确的选择)C.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用比喻手法,借煤的形成比喻这样的事实,形象地指明了学生希望用请愿的方式实现推动反动社会变革所付出的代价之大和成效之小,对惨案的教训进行了总结)D.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用讳饰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不忍接受却又不能不说的事实带给作者的深切悲痛之情)【答案】 A3、某教师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谈及朱自清的散文有“抒情型”与“叙事型”的区分,以下不属于其“抒情型”散文的是()。

A.《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B.《绿》C.《背影》D.《歌声》【答案】 C4、在进行“金钱,共同面对的话题”这个综合性学习时,老师给大家讲几个以吝啬鬼形象出现的小说人物,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A.葛朗台(《欧也妮·葛朗台》)B.泼留希金(《死魂灵》)C.严监生(《儒林外史》)D.聂赫留朵夫(《复活》)【答案】 D5、讲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学过的关于描写秋天的诗歌,下列不能表现秋悲凉清冷的特点的一项是()A.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及精品答案单选题(共60题)1、教师完成《渡荆门送别》一诗的教学后,通过与学生一起回顾学过的写景抒情作品来巩固学生对此类诗词的认识。

下列诗词中不属于写景抒情作品的是()。

A.曹操《观沧海》B.杜甫《江南逢李龟年》C.王湾《次北固山下》D.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 B2、以下教师对7~9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认识,错误的一项是()。

A.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B.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800字C.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D.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答案】 B3、阅读《孔雀东南飞》教学实录(节选),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A.教师突破了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角色定位B.创设了民主活跃的课堂,实现了课堂效益最大化C.主体性教学可以淡化教师的作用,引发学生大胆质疑、积极思考D.教师肯定学生的发言,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答案】 C4、阅读《两小儿辩日》教学实录(节选),回答问题。

A.由悟其名言初步了解孔圣人,“听其言,察其人”,使学生从人物身上抑或故事之中受到启发.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激发出学生学习本课的浓郁兴趣B.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默读,最好的方法也是默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C.学习文言文要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从而丰富语文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D.《两小儿辩日》属于寓言体裁,可以当作故事略读,粗知其意即可,不必深究,而是注重整体理解.让学生自读自悟【答案】 B5、在学习了杜甫的《望岳》之后,教师准备给学生另外推荐几首五言律诗进行赏析阅渎,以下不合适的是()。

A.李白《月下独酌》B.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王维《使至塞上》D.王绩《野望》【答案】 A6、在教学《云南的歌会》一课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竞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句中修辞手法的妙用,为学生列举了以下例子。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初级中学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在向刘备表达忠诚和决心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以下关于《出师表》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葛亮在文中多次提到“先帝”,以表达对刘备的忠诚和感激。

B、诸葛亮在文中强调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了他对国家、对民众的责任感。

C、诸葛亮在文中提到“臣之辛辛苦苦,未尝敢忘”,表明他对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有着深刻的认识。

D、诸葛亮在文中说“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表达了他对刘备的期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2、关于《论语》中的教育思想,以下哪一项不属于孔子的观点: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3、在以下关于文言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中,不属于直接法的是:A. 老师讲解文言文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和作品B.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言文句子结构,归纳文言文语法规则C. 教师直接朗读文言文,让学生跟读并尝试翻译D.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4、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下哪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A. 重复练习法B. 案例分析法C. 情景模拟法D. 知识记忆法5、题干: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这种教学方式属于以下哪一种?A. 传授式教学B. 启发式教学C. 演示式教学D. 调查式教学6、题干: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进行分析,这种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A.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B.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C. 丰富学生的词汇量D. 强化学生的写作技巧7、在语文教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教学技能?A. 演讲能力B. 板书能力C. 翻译能力D. 课堂管理能力8、在分析文学作品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以下哪项内容?A. 作品的作者背景B. 作品的写作手法C. 作品的时代背景D. 作品的票房收入9、下列关于《离骚》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作者对楚国政治腐败的强烈不满。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必考知识点1.语文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语文学科的定义、性质、目标、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2.语言文字的基本知识:包括语言发展的基本特点、语言的表达功能、语言文字的特点、语言文字的分类等方面的知识。

3.语文学科的教学原则和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法、讲述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方面的知识。

4.语文教学中的评价与反馈: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方面的知识。

5.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包括课文阅读、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等方面的知识。

6.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包括作文的写作方法、作文的文体、作文的语言风格等方面的知识。

7.语言文字的规范与修辞:包括字音字形、词汇的应用、语法的运用等方面的知识。

8.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包括古代文化、古代诗词、古代文学等方面的知识。

9.现代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包括现代文化的主题、现代文化的特点、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等方面的知识。

10.影视作品的分析与鉴赏:包括影视作品的剧情、影视作品的表现手法、影视作品的价值等方面的知识。

11.了解教材、素材和教学资源的使用:包括教材的解读、教学素材的收集、教学资源的利用等方面的知识。

12.语文教学中的学法训练:包括阅读训练、写作训练、思维训练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点不仅是语文学科教师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也是中学生语文学科学习所必需的知识点。

掌握这些知识点,教师可以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提高自己的阅读、写作和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语文学科。

(高级中学)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高级中学)国家教师资格考试专用教材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第一章教学设计概述第一节教学设计内涵与指导思想一、教学设计的内涵现代教学设计来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北美和欧洲等地。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入教学设计理论并加以研究。

现代教学设计,也称系统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正的过程。

它以优化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为理论基础。

语文教学设计是教学设计原理在语文学科中的运用,是指语文教师运用系统方法,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针对具体教学对象,对语文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所做出的行之有效的策划。

其目的是优化语文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语文教学设想。

二、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教学设计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教学论等作为理论基础,应用系统的观点和分析方法,分析语文教学的问题和需要,制订语文教学的规划。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集中体现了当代哲学、教育学的基本精神,从中我们可以演绎出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交往的互动性和互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教师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教学资源。

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沟通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努力改进课程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综合。

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已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第三章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第一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基本理念(一)语文课程的性质认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有关语文课程的性质的规定是: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语文是从事学习的基础工具)。

2.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二)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三)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 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2.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 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第三节语文课程的设计思路及目标一.语文课程设计思路二.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推进、控制、评价、管理)语言课程目标的特征(连续性、阶段性、明确性、模糊性)三.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及最新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p158第四节语文教材的基本问题语文教材的内容要素:1. 范文系统(课文)2. 知识系统(读写听说的知识、汉语知识即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知识、文体知识、文学知识即初步的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鉴赏的知识等四个主要领域。

)3. 实践活动系统(练习系统、作业系统)4. 助读系统(教科书的编者对整套书、一册书、一个单元、一篇课文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学习的重点难点、学习的方式方法等等所作的简要提示和注释、补白)第五节如何科学有效地使用语文教科书一.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二.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三.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四.灵活运用,适当调整第二部分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设计概述第一节教学设计的内涵与指导思想(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交往的互动性和互惠性(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三)重视情感、态度。

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与情意的统一(四)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第二节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依据一.教学设计的原则(整体性、系统性、实效性、可操作性)二.教学设计的依据(语文课标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实际、教师实际)第二章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第一节教学方法的选择语文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练习法、读议讲练法、目标教学法、单元教学法、导读法、情境教学法第二节教学目标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1. 整体性原则2. 可行性原则二.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1. 主体错位,目标弱化2. 含糊笼统,目标虚化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贴标签”趋向三、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1.课程目标、阶段目标、单元目标2.语文教学的实际水平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第三节教学导入及切入设计教学导入的作用:集中注意、激发兴趣、明确目的、引导思维教学导入的方式方法:1. 语言类导入(标题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设计问题导入法、悬念导入法)2. 活动类导入(游戏导入、实验导入)3. 媒体类导入(图片导入、音频导入、视频导入)第三章现代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1. 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恰当使用2. 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不可喧宾夺主3. 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应相得益彰多媒体教学的误区:1. 把教科书中的内容直观化,忽略了学生对文本的解读2. 注重多媒体教学的形式,忽略语文教学规律3.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忽略板书第三部分教学实施第一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教学实施的建议》第一节总建议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二章阅读教学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讲述法、讲解法、串讲法、朗读法、评析法、评点法、问答法、研究法、讨论法第三节叙述性课文教学实施案列一、小说教学实施案列(《我的叔叔于勒》)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2.初中阶段小说教学的基本目标例举如下:(1)能在3分钟内通读1500字左右的小说类文本(2)能复数小说主要的故事情节(3)能找出啊小说刻画的主要人物,描述人物特征(4)能找出外貌、心理、语言和动作的人物描写的方法,说出人物描写的作用(5)能说出环境描写在小说作品中的具体作用(6)能找出小说在谋篇布局上的巧妙之处,或者通过细节描述再现人物的性格(7)能结合个人阅读和生活经验,理解作品主题的时代意义二、散文教学实施案列(《背影》)初中阶段散文教学的基本目标例举如下:(1)能在3分钟阅读1500字左右(2)能依据上下语境推断出陌生词语、/多义词语/关键词语在文中的含义(3)能运用浏览的方法快速判断散文的基本类型(4)能说出叙述散文所叙之事,文章的结构线索以及作者是如何借所叙之事来传递感情的(5)能说出写景散文的一般特点,并判断作者是借景言志,还是借景抒情(6)能说出文章是写实之作,还是虚构之笔(7)能依据文章的一般特点及表达方式,区别文章所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8)能依据不同的散文类型,说出文章所定的基本内容(9)能用概念图的形式画出文章的结构,并用几个简单的词语标出文章的思路(10)能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并依据中心句说出文章所表达的情感(11)能在自主研究的基础上,依据文章中所写的内容,用2~4句话概括文章饿主题(12)能够针对文章的关键地方提出有质量的问题(13)能整合文章有争议的地方,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能用文章中的相关语句或有关细节来证明观点的合理。

三.童话教学实施案列(《皇帝的新装》)(1)能说出童话这一文学样式的一般特点(2)能从多样的虚构性作品中,辨析出童话(3)能辨析童话中想象、夸张的内容,以及它们与社会现实的联系(4)能用间接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体会童话中的人物与小说人物、剧本中人的差异性,能在品析人物差异的前提下,就童话中的人与事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5)能以童话为镜子,构建幻想与现实的联系,说出童话中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联系啊(6)能增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联系现实生活的意识(7)能以童话为文本,陶冶情趣、涵养心灵、拓展想象能力、切实提高能从童话中读出作者蕴情蓄义的能力。

四、剧本教学实施案列(《威尼斯商人》)五、新闻教学实施案例(《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目标:(1)能说出新闻的基本特点:短、新、快;能分析具体文章中是如何体现这三个特点的(2)能依据具体的新闻篇目说出新闻的结构与其他文章结构上的差异(倒金字塔结构),并能指出一篇新闻中的各个结构(3)能说出新闻的叙事方法与一般叙述性文章的差异(4)能对各类媒体上的新闻,按浏览、略读与精读进行分类第五节议论文教学实施案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六节说明文教学实施案例(《苏州园林》)第七节文言文教学实施案例(《孟子二章》)文言文基本教学目标大致如下(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古代汉语字典、词典(2)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或判定某个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3)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或辨别某个实词/虚词在文中的用法(4)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区分或辨别出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5)能根据原文的基本意思,将指定的文言语段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6)能根据要求在文中划出符合要求的字词、句段(7)能归纳出所阅读的文言文材料的内容要点,并用自己的话该文言文材料的中心意思(8)能用自己的话分析、概括出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自己的观点或态度(9)能用自己的话评析阅读材料中的形象语言风格、特色和表达技巧(10)能有条理的恰当的用自己的话清晰的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文章中的作者观点和态度第八节诗歌教学实施案例一、古诗教学实施案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教学可以确定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意象、意境、艺术手法、情感基本目标例举如下:(1)能依据诗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诗人笔下的画面(2)能说出哪些诗句是写实的,哪些是虚构之笔(3)能依据诗文的内容及情感,对诗句描绘的画面进行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丰富画面(4)能简单地指出诗词中意象的含义(5)能简单地评析诗词的艺术手法(6)能用自己的话转述古诗词中的人生哲理与情感二.现代诗歌教学实施案例(《天上的街市》)基本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读出重音和韵律(2)能学会知人论世的解读诗歌的方法,阐述诗歌的主旨(3)能通过想象或者联想,说出作者表达的情感(4)能找出诗歌中的主要意象,说出其表达的意境(5)能找出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方式和表现手法,说出其好处(6)能对诗歌的炼字进行推敲,品味关键词语的精妙(7)能说出这首诗歌在篇章结构上的主要特点(8)能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诗歌意蕴,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启示(9)能掌握诗歌体裁的一般特征和鉴赏诗歌基本方法(10)能仿写或续写一段诗歌,初步尝试现代诗歌基本方法第三章写作教学一.写作教学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供更多练习写作的机会二.写作教学的内容(一)积累训练:观察与感受生活、广泛涉猎读物、(二)育人训练(三)思维训练(善于联想与想象、深入地思考生活、辩证的看待问题,全面地认识事物、对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事物)(四)语言训练(准确、简明、得体、生动)(五)技能训练(审题、立意能力的训练、选材能力的训练、谋篇布局能力的训练、表达方式及表达技巧能力的训练)(六)文体训练(七)速度训练第四部分教学评价第一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建议》(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第二节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种类一.根据评价在教学中作用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摸底考试)、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二.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的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和绝对性评价三.根据评价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四.从评价结果的体现来看,语文教学评价有分数评价。

等级评价和档案袋评价五.按评价内容的不同,教学评价可分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文学业评价第三节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目标性、激励性第五节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功能导向、诊断、调节、激励、反思、鉴定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16.根据材料,确立教学目标(重难点)并说明依据(20分)答题要点: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入手确立出…的教学目标,确立的依据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本课内容特点、学生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