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复习题-2015

微生物学-复习题-2015
微生物学-复习题-2015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1.试图示G+细菌和G-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构造,并简要说明其异同?

答:①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G+细菌细胞壁具有较厚(20-80nm)而致密的肽聚糖层,多达20层,占细胞壁成分的60%-90%。它同细胞膜的外层紧密相连。有的G+细菌细胞壁中含有磷壁酸也称胞壁质,它是甘油和核酸的酯而存在。由于磷壁酸通常带负电荷,它可在细胞表面能调节阳离子浓度,磷壁酸与细胞生长有关,细胞生长中有自溶素酶与细胞生长起作用,磷壁酸对自溶素有调节功能,阻止胞壁过度降解和壁溶。如果细胞壁的肽聚糖层被消溶,G+细胞成为原生质体,细胞壁不复存在,而只存留细胞膜。除键球菌外,大多是G+细菌细胞壁中含有极少蛋白质。②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G-细菌细胞壁比G+细菌细胞壁薄(15-20nm)而结构较复杂,分外膜和肽聚糖层(2-3nm)。在细胞壁和细胞质膜之间有一个明显的空间,称为壁膜间隙。G-细菌细胞壁外膜的基本成分是脂多糖,它同细胞质膜相同之处也是双层类脂,但除磷脂外还含有多糖和蛋白质。

2.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

答:革兰氏染色的机制是:微生物学中最重要的染色法。通过结晶紫色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菌的细胞壁以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G+细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故乙醇的处理不会溶出间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保持紫色。反之,Gˉ细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遇脱色剂乙醇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这时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和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细胞退成无色,这时,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Gˉ细菌呈现红色,G+细菌则仍保留最初的紫色了。此法证明了,G+和Gˉ主要由于起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特性的不同而使染色反应不同,是一种积极重要的鉴别染色法,不仅可以用与鉴别真细菌也可鉴别古生菌。

3.什么是缺壁细菌?试列表比较4种缺壁细菌的形成,特点和实践意义?

答:缺壁细菌是一种特殊的缺损或损细胞壁的细菌。虽然细胞壁是一切原核生物的最基本构造,但在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和在实验室菌种的自发突变中都会产生少数缺细胞壁的种类,此外,在实验室中,还可用人为方法通过抑制新细胞壁的合成或对现成细胞壁进行酶解而获得人工缺壁细菌。

自发缺壁突变:L型细菌

实验室中形状彻底除尽:原生质体

人工方法去壁:

缺壁细菌部分去除:球状体

自然界长期进化中形成:支原体

①原生质体:指人工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后,所留下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G+细菌形状。

②球状体:指还残留部分细胞的原生质体,一般由Gˉ细菌形成。原生质体和球状体的共同特点是无完整的细胞壁,细胞呈球状,对渗透压较敏感,即使有鞭毛也无法运动,对相应噬菌体不敏感,细胞不能分裂等,在合适的再生培养基中,原生体可以恢复,生长细胞壁。

③L型细菌:L型细菌专一指在实验室中通过自发突变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L型细菌虽然丧失合成细胞壁的能力,但是由于质膜完整在一定的渗透压下不影响其生存和存殖,但是不能保持原有细胞形态,菌体形成高度多形态的变异菌。

④支原体: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适应自然生活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生核微生物。其细胞壁中含有一般原核生物所没有的甾醇,因此虽缺乏细胞壁,其细胞仍有较高的机械强度。

人们在实验中,还可用人为方法通过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或对现成细胞壁进行酶解而获得人工缺壁细菌。

4.研究细菌芽孢有何理论和实际意义?

答:①芽孢的有无,形态,大小和着生位置等是细菌分类和鉴定中的重要形态学指标。

②这类菌种芽孢的存在,有利于提高菌种的筛选效率,有利于菌种的长期保藏。

③是否能杀灭一些代表菌的芽孢是衡量和制定,各种消毒灭菌标准的主要依据。

④许多产芽孢细菌是强致病菌,例如:炭疽芽孢杆菌肉毒校菌和破伤风校菌等。

⑤有些产芽孢细菌可伴随产生有用的产物,如:抗生素短杆菌肽等。

5.什么是菌落?试讨论微生物的细胞形态与菌落形态间的相关性及其内在原因?

答:菌落是指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态,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不同种或同种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落种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

细胞形态是菌落的基础,菌落形态是细胞形态在群体集聚时反映,细菌是原微生物故形成的菌落也小,细菌个体之间瞒着水分,所以整个菌落显得湿润,易被接种环挑起,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有鞭毛细菌常形成边缘不规则的菌落,具有硬膜的菌落表面较透明,边缘光滑整齐,有芽孢的菌落表面干燥皱褶,有些能产生紫色的细菌,菌落还显出鲜艳的颜色。其原因,菌落的特征是细菌自身的形态结构及营养特性在菌落生长形态上的反应。

6.试以链霉菌为例,描述这类典型放线菌的菌丝,孢子和菌落的一般特征?答: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多数生活在土壤中,它们中有许多是抗生素的生产物,链霉菌属是典型的放线菌,它们基内有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构成,后者成熟后,会分化出各种类型的孢子丝,其上产生形态,颜色各异的分生孢子,便于传播和大量繁殖。

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与细菌不同的菌落特征,放线菌菌丝互相交错缠线形成质地致密的小菌落,干燥,不透明,难以挑取,当大量孢子覆盖于菌落表面时,就形成面为粉末状或颗粒状的典型放线菌菌落,由于基内菌丝和孢子常有颜色,使得菌落的反正面呈现出不同的色泽。

放线菌的菌落由菌丝体组成,一般圆形,光平或有许多褶皱,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落类不同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产生大量的分枝和气生菌丝的菌种所形成的菌落,另一类菌落由不产生大量菌丝体的种类形成,如诺长氏放线菌的菌落。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试列表比较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10个主要差别?

答:

比较项目真核生物原核生物

细胞大小较大(通常直径>2nm)较小(通常直径<2nm)

若有壁,其主要成分纤维素,几丁质等多数的为肽聚糖

线粒体有无

叶绿体光合自养生物中有无

核糖体80S(指细胞质核糖体)70S

DNA含量低(约5%)高(约10%)

有丝分裂有无

光合作用部位叶绿体细胞膜

生物固氮能力无有些有

繁殖方式有性,无性等多种一般无性

2.试总结酵母菌的5个特点,并列出各个特点的例处?

答:酵母菌是一个通俗名称,一般指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由于不同的酵母菌在进化和分类地位上的异源性,因此很难对酵母菌下一个确切的定义,通常认为,酵母菌具有以下5个特点:①个体一般以单细胞非菌丝状态存在。②多数营出芽繁殖。③能发酵糖类产能。④细胞壁常含甘露聚糖。⑤常生活在含糖量较高酸度较大的水生环境中。

多分布在含糖的偏酸性环境,也称为“糖菌”。如水果蔬菜,叶子,树皮等处,及葡萄园和果园土壤中等,有的酵母菌可利用烃类物质:如,假丝酵母,毕亦式酵母是正烷酵生产三羧酸的高产微生物,为石油化工开发许多崭新的工艺和生产,人类和第一种“家养微生物”酿造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饲料工业,化学工业。

3.试列表比较四大类微生物的细胞形态和菌落特征?

答:

菌落特征

微生物类别

单细胞微生物菌丝状微生物细菌酵母菌放线菌霉菌

主要特征菌

含水状态很湿或较湿较湿

干燥或较干

干燥外观形态

小而凸起或

大而平坦

大而凸起小而紧密大而致密

细胞相互

关系

单个分散或

有一定排列

方式

单个分散

假丝状

丝状交织丝状交织

形态小而均匀

大而分化细而均匀粗而分化特征个别有芽孢

参考特征

菌落透明度

透明或稍透

稍透明不透明不透明

菌落与培养不结合不结合牢固结合较牢固结合菌落颜色多样单调十分多样十分多样

菌落正反面相同相同一般不同一般不同

菌落边缘

一般看不到

细胞

可见球

状,卵圆

有时可见细

胞丝状细胞

可见粗丝状细胞细胞生长速度一般很快较快慢一般较快气味一般很臭

多带酒香

常有泥腥味往往有霉味

4.试列表比较细菌,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细胞壁成分的异同,并提出制备相应原生质体的酶或试剂?

答:细胞壁成分的异同:细菌分为G+和Gˉ,G+肽聚糖含量高,Gˉ含量低,G+磷壁酸含量较高,Gˉ而不含磷壁酸;G+类脂一般无,而Gˉ含量较大;G+不含蛋白质,Gˉ含量较高。放线菌为Gˉ,其细胞壁具有Gˉ所具有的特点。酵母菌和霉菌为真菌,酵母菌的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萄聚糖;而霉菌的细胞壁成分为几丁质,也含有纤维素。

原生质体制备方法:G+细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菌,溶菌霉。Gˉ细菌原生质体获得:EDTA螯合剂处理,溶菌霉。放线菌原生质体获得:青霉素,溶菌酶。酵母菌原生质体获得:蜗牛消化酶。霉菌原生质体获得:蜗牛消化酶,纤维素酶。

5.各种属酶菌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答:无隔菌丝:为长管状单细胞,细胞质内含多个核其生长表现为菌丝的延长和细胞核的增多,这是低等真菌所具有的菌丝类型。有隔菌丝:菌丝中有隔膜,被隔膜隔开的一段菌丝就是一个细胞,菌丝由多个细胞组成,每个细胞内有一至多个核,隔膜上有单孔或多孔,细胞质和细胞核可自由流通,每个细胞功能相同。营养菌丝:伸入到培养基内部,以吸收养分为主的菌丝。气生菌丝:向空中生长

的菌丝。

菌丝片段包囊孢子

分生孢子

繁殖方式无性孢子厚坦孢子

节孢子

孢子

卵孢子

有性孢子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孢子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微生物生长及其控制)

1.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间的关系如何?研究它们的生长繁殖有何理论与实践意义?

答:生长,繁殖和死亡是微生物最本质的属性之一,其中的规律对科学研究和指导生产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生长是一个逐步发生的量变过程,繁殖是一个产生新的生命个体的质变过程。高等生物里这两个过程可以明显分开,但在低等特别是在单细胞的生物里,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又很难划分的过程。单个微生物细胞→合适的外界条件,吸收营养物质,进行代谢→同化作用的速度超过了异化作用→个体的生长原生质的总量(重量,体积,大小)就不断地增加→如果各细胞组分是按恰当的比例增长时,则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发生繁殖,引起个体数的增加→群体内各个个体的进一步生长→群体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是其在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下生理,代谢等状态的综合反映,因此,有关生长繁殖的数据就可作为研究多种生理,生化和遗传等问题的重要指标;同时,微生物的生产实践上的各种应用或是人类对致病,霉腐等有害的微生物的防治,也都与它们的生长繁殖或抑制密切相关。这是研究微生物生长繁殖规律的重要指标。

2.平板菌落计数法有何优点?试对浇注平板法和涂布平板法作一比较?

答:平板菌落计数法的优点:平板计数简单灵敏,广泛应用于食品,水体及土壤样品中活菌的计数。缺点:可能因为操作不熟练使得细胞未均匀分散或者由于培

养基不合适不能满足有微生物的需要而导致结果偏低,或使用倾平板技术时因培养基温度过高损伤细胞等原因造成结果不稳定等。

浇注平板法:为最常用的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通过平板划线后,可使细胞分散生长,形成单个菌落,有利于含有多种细菌的标本中分离出目的菌。其目的都要使细菌呈现单个菌落生长,便于同杂菌鉴别。

涂布平板法:由于将含菌料现加到还较烫培养基中再倒平板易造成某些热敏感菌的死亡,而且采用稀释平台法也会使一些严格好氧菌因被固定在琼脂中间缺乏氧气而影响其生长,因此在微生物学研究中更常用的纯种分离方法是涂布平板法。

3.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PH变化有何规律?如何合理调整以利微生物更好地生长和产生大量代谢产物?

答:微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中会有自动地改变外界环境的PH,其中发生PH改变有变酸和变碱两种过程,在一般微生物的培养中往往以变酸占优势,因此,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培养基的PH会逐渐下降。PH的变化还与培养基的组分尤其是碳氮比有很大关系,碳氮比高的培养基经培养后PH明显下降;相反,碳氮比低的培养基经培养后,其PH常会明显上升。

在微生物培养过程中的变化往往对该微生物本身及发酵生产均不利的影响,因此,如何及时调整PH就成了微生物培养和发酵生产中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总结实践中的经验,这里把人工调节PH的措施分成“治标”和“治本”两大类,前者指根据表面现象而进行直接,及时,快捷但不持久的表面化调节,后者则是指根据内在机制而采用的间接,缓效但可发挥持久作用的调节。这两类措施表解如下:

过酸时:加NaOH,Na2CO3等碱液中和

“治标”过碱时:加H2SO4,HCl等酸液中和

PH调节

过酸时:加适当氮源:加尿素,NaNO3,NH4OH或蛋白质“治本”等提高通气量

过碱时:加适当碳源:加糖,乳酸醋酸,柠檬酸或油脂

等降低通气量。

4.抗生素对微生物的作用机制可分几类?试各举一例。

答:

名称类型作用机制

抑制细胞壁合成青霉素抑制肽尾与肽桥间的转化

作用

引起细胞壁降解溶葡萄球菌素水解肽尾和分解胞壁酸-葡

萄球菌

干扰细胞壁多粘菌素使细胞膜上的蛋白质释放抑制蛋白质合成红霉素与50S核糖体结合

抑制DNA合成灰黄霉素不清楚

抑制DNA复制丝裂霉素使DNA的互补链相结合抑制DNA转录放线菌素D 与DNA中的鸟嘌呤结合抑制RNA合成利福霉素与RNA聚合酶结合

5.抗药性是如何产生的?其作用类型有几种?试各举一例。

答:抗药性是通过遗传途径产生,例如基因突变,遗传重组或质粒转移等。

产生原因:①产生一种能使药物失去活性的酶;例如:抗青霉素的菌株可产生β-内酰胺酶,从而使这两类抗生素的核心结构中的内酰胺酶链断裂而丧失活性。②把药物作用的靶位

加以修饰和改变;抗链霉素的菌株可因而通过突变使30S核糖体亚单位的蛋白质组分改变,

从而使链霉素不再与这种变更的30S亚单位结合。③形成“救护途径”既通过被药物阻断的

代谢途径发生变异,而变为仍能合成原来产物的新途径。④使药物不能透过细胞膜。⑤通过

主动外排系统吧进入细胞内的药物泵出细胞外。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P237】

1.试述用Ames法检测微量致癌,致突变,致畸变物质的理论依据,方法要点和

优缺点。

答:Ames实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恢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理论依据:由于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核酸,尤其是DNA,因此凡是能改变核酸结构的生物学功能,某些化学物质会引起核酸结构损伤,并对生物具有致突变,致癌变,致畸变的作用。根据生物化学统一性原理,人们可以选用最简单的低等生物作为模型去了解发生在复杂的高等生物体内的突变事件的原因。鼠伤寒沙门氏的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在基本培养基的平板上不能生长,如发生恢复突变成原养型后能生长。方法大致是在含持测可凝“三致”物的试样中,加入鼠肝匀浆液,经一段时间保温后,吸入滤纸片中,然后将滤纸片放置于平板中央,经过培养后出现三种情况:①在平板上无大量菌落产生,说明试样中不含诱变剂。②在纸上周围有一抑制,其外周围出现大量菌落说明试样中有某种高浓度诱变剂存在。③在纸上周围有大量菌落,说明试样中有浓度适当的诱变剂存在。优点:快速,准确,费用省等。

2.试用表解概括一下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答:

步骤过程方法

第一步诱变剂处理一般诱变剂处相同①紫外线等物理方法

②化学诱变剂法

第二步淘汰野生型在诱变后的存活个体中,

营养缺陷型的比例一般

较低,通常只有百分之几

至千分之几,从而达到

“浓缩”极少数营养缺陷

型的目的

①抗生素法

②菌丝过滤法

第三步检出缺陷型要用连个培养皿才能检

测出的,有逐个检出法和

影印接种法,可根据实验

要求和实验室具体条件

加以选用。

①夹层培养法

②限量补充培养法

③逐个检出法

④影印平板法

第四步鉴定缺陷型生长谱法是指在混有供

试菌的基本培养基平板

表面点加微量营养物视

某营养物的周围有否长

菌来确定,该供试菌的营

养要求的一种快速,直观

的方法。

生长谱法

3.试简述转化的基本过程?

答:转化的基本过程:①供体菌dsDNA片段与感受态体菌细胞表面的膜连DNA

结合蛋白相结合,其中一条链被核酸酶切开和水解,;另一条进入细胞。②来自供体菌的ssDNA片段被细胞内的感受态特异的ssDNA结合蛋白相结合,并使ssDNA结合蛋白相结合,并且使ssDNA进入细胞,随即在RecA蛋白的介导下与受体菌核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配对,重组,形成一小段杂合DNA区段。③受体菌染色体组进行复制,于是杂合区也跟着得到复制。④细胞分裂后,形成一个转化子和一个仍保持受体菌原来基因型的子代。

4.试比较E.coil的F+F-Fˊ和Hfr4菌株的特点。并图示它们间的相互联系。答:F+ 菌株:既“雄性”菌株,指细胞内存在几个F质粒,并在细胞表面着生一至几条性菌毛的菌株。F-菌株:既“雄性”菌株,指与F+菌株相应的,细胞中无F质粒,细胞表面也无性菌毛的菌株,不含因子。Hfr4菌株:在Hfr菌株细胞中,因F质粒已从游离态转变成在核染色体组特定位点上的整合态。Hfr菌株的染色体向F-菌株的转移过程与上述的F质粒的F+ 转移至F-基本相同。

F-与F+接合F+

分离或消除与

与分核

Fˊ离染脱

接消色离

合除体

Fˊ因子与染色体组整合

Fˊ不正常脱离 Hfr

①Hfr与Fˊ细胞配对②通过性菌毛使两个细胞直接接触,并形成接合管,Hfr 的染色体在起始子(i)部开始复制,F质粒插入的部分才告结束,供体DNA的一条单链通过性菌毛进入受体细胞。③发生接合中断,F-成了一个部分双倍体,在那里供体细胞的单链DNA片段合成了另一条互补的DNA链。④外源双链DNA 片段与受体菌(F-)的染色体DNA双链间进行双交换,从而产生了稳定的接合

子。

5.试列表比较原核微生物的转化,转导,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的异同?

答:

转化转导原生质体融合接合

源基因供体菌的DNA

片段供体菌的DNA

片段

供体菌的全部

基因

F质粒或供体菌

的DNA片段

媒介无dsDNA直接

与感受体接合

醋锂或CaCl2

缺陷噬菌体无性菌毛

增进措施处理,增加感受

态个数对双重溶源菌

进行诱导

PEG或电源冲使

融合

控制F质粒

举例十分普通,主要

有肺炎链球菌,

嗜血杆菌属,芽

孢杆菌属,根瘤

属鼠伤寒沙门氏

菌,变形杆菌

属,弧菌属,根

瘤菌属

原生生物和真

核生物都有

主要在革兰氏

阴性菌中,放线

菌中常见

共同点实现了外源基因的导入,并获得了新的稳定重组子,表现出若干新遗传性状

6.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过程是怎样的?试用简图表示并简要说明。

答: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过程是:⑴目的基因的取得:取得具生产意义的目的

基因主要有3条途径:①从适当的供体生物包括微生物,动物或植物中提取;②

通过逆转录酶的作用,由mRNA合成cDNA。③由化学合成方法有特定功能的目的

基因。

⑵优良载体的选择:优良载体必须具备几个条件:①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较小,

结构清楚,具自我复制能力的复制子;②能在受体细胞内大量扩增;③载体上最

好只有一个限制性核算内切酶的切口,使目的基因能固定地整合到载体DNA的一

定位置上;④其上必须有一种选择性遗传标记,以便及时高效地选择出“工程菌”

或“工程细胞”。

⑶目的基因与载体DNA的体外重组:采用限制性核算内切酶的处理或人为地在

DNA的3ˊ端接上polyA和polyT,就可使参与充足的两个DNA分子产生“榫头”

和“卵眼”似的互补黏性末端。然后把两者放在5-6℃下温和地“退火”。

⑷重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由体外操纵手续构建成的重组载体,只有通过转化等途径将它导入受体细胞中,才能使其中的目的基因获得扩增和表达。把重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有多种途径,如质粒可用转化法,噬菌体或病毒可用感染法,DNA 片段的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道法等。

⑸重组受体细胞的筛选和鉴定。

⑹“工程菌”或“工程细胞”的大规模培养。

简图略。

7.衰退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对衰退的菌种进行复壮?如何区别菌种究竟是衰退,还是发生污染或饰变?

答:菌种衰退:生产菌株生产性状的劣化或遗传研究菌株遗传标记的丢失称为菌种衰退。

原因:①自发突变。菌种退化的主要原因是有关基因的负突变。②通过诱变获得的高产菌株本身不纯。高产突变只发生在一个核上,随着核的分离,原来未变异的低产性状逐渐恢复。

单核微生物由于高产突变只发生在一条DNA链上,也往往发生分离回复的现象。培养,保藏条件。可以通过对自发突变率的影响来表现,也可在不改变基因的情况下表现。

复壮:(广义)指在菌种的生产性能尚未衰退前,有意识地进行纯种分离和生产性能的测定工作,以期菌种的生产性能逐步有所提高。

菌种复壮的方法:纯种分离法,通过宿主体内复壮,淘汰已衰退的个体。

区别:基因突变所造成的菌株衰退具有可遗传性。而饰变主要是环境条件导致的,不发生遗传结构改变的,只是在转录与翻译水平上的一种变化,因此它没有遗传性,在解除相关环境因子后,改变了的性能可以恢复。因此,它与衰退有本质区别。生产君主的杂菌污染可导致菌株优良性能的衰退,但一旦菌株被分离纯化,优良性即可恢复。

最全的运筹学复习题及答案0

四、把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化成标准形式: 2、minZ=2x1-x2+2x3 五、按各题要求。建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1、某工厂生产A、B、C三种产品,每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机械台时消耗量以及这些资源的限量,单位产品的利润如下表所示:

根据客户订货,三种产品的最低月需要量分别为200,250和100件,最大月销售量分别为250,280和120件。月销售分别为250,280和120件。问如何安排生产计划,使总利润最大。 2、某建筑工地有一批长度为10米的相同型号的钢筋,今要截成长度为3米的钢筋90根,长度为4米的钢筋60根,问怎样下料,才能使所使用的原材料最省? 1.某运输公司在春运期间需要24小时昼夜加班工作,需要的人员数量如下表所示: 起运时间服务员数 2—6 6—10 10一14 14—18 18—22 22—2 4 8 10 7 12 4 每个工作人员连续工作八小时,且在时段开始时上班,问如何安排,使得既满足以上要求,又使上班人数最少?

五、分别用图解法和单纯形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并对照指出单纯形迭代的每一步相当 于图解法可行域中的哪一个顶点。

六、用单纯形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 七、用大M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并指出问题的解属于哪一类。

八、下表为用单纯形法计算时某一步的表格。已知该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为maxZ=5x1+3x2,约束形式为“≤”,X3,X4为松驰变量.表中解代入目标函数后得Z=10 X l X2X3X4 —10 b -1 f g X3 2 C O 1 1/5 X l a d e 0 1 (1)求表中a~g的值 (2)表中给出的解是否为最优解? (1)a=2 b=0 c=0 d=1 e=4/5 f=0 g=-5 (2)表中给出的解为最优解 第四章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 五、写出下列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 1.minZ=2x1+2x2+4x3

大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2、微生物学 二、填空题 1、微生物学的先驱者是____,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_____,细菌学的奠基人是_____ 。 2、微生物都是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____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____、立克次氏体、____;属于真核类的真菌(____、____和蕈菌)、原生藻类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____(____、拟病毒和____)。 3、微生物由于其体形都极其微小,因而导致了一系列与之密切相关的五个重要共性,即体积小,____;____,____;生长旺,繁殖快;____,____;____,____。 4、微生物的种类多主要体现在________、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代谢产物的多样性、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方面。 5、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________、________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6、按是否具有细胞结构,微生物可分为________型微生物和________型微生物。 7、细胞型微生物根据其细胞结构特征又可分为________微生物和________微生物。 8、按照Carl Woese 的三界论,微生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9、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微生物的主要特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三、选择题 1、适合所有微生物的特殊特征是( )。 A.它们是多细胞的 B.细胞有明显的核 C.只有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D.可进行光合作用 2、第一位观察到微生物的科学家是( )。 A. Robert Hooke B. Louis Pasteur C. Joseph Lister D. James T.Watson 3、细菌学的奠基人是( )。 A. Louis Pasteur B. Robert Koch C. van Dyck D. van Leeuwenhoek 4、Louis Pasteur对微生物学的贡献在于他( )。 A. 发现了病毒 B. 提出了自然发生说理论 C. 抨击了进化论 D. 号召人们关注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5、Louis Pasteur采用曲颈瓶试验来( )。 A. 驳斥自然发生说 B. 证明微生物致病 C. 认识到微生物的化学结构 D. 提出细菌和原生动物分类系统 6、微生物学中铭记Robert Koch是由于( )。 A. 证实病原菌学说 B. 在实验室中成功地培养了病毒 C. 发展了广泛采纳的分类系统 D. 提出了原核生物术语 7、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 )。 A. Louis Pasteur B. Robert Koch C. van Dyck D. van Leeuwenhoek 四、是非题

细胞生物学试卷及答案套

细胞生物学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一)A型题 1.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最重要的调节方式A.RNA编辑 B.转录水平的调节 C.转录后的修饰 D.翻译水平的调节 E.翻译后的修饰 2.溶酶体的水解酶与其它糖蛋白的主要区别是 A、溶酶体的水解酶是酸性水解酶 B、溶酶体的水解酶的糖链上含有6-磷酸甘露糖 C、糖类部分是通过多萜醇加到蛋白上的 D、溶酶体的水解酶是由粗面质网合成的 E、溶酶体的水解酶没有活性 3.构成缝隙连接的连接小体的连接蛋白分子每个分子跨膜A.1次 B.2次 C.4次 D.6次 E.7次 4.能防止细胞膜流动性突然降低的脂类是 A.磷脂肌醇 B.磷脂酰胆碱 C.胆固醇 D.磷脂酰丝氨酸 E.鞘磷脂

5.目前所知的最小细胞是 A.球菌 B.杆菌 C.衣原体 D.支原体 E.立克次体 6.电子传递链位于 A、细胞膜 B、线粒体外膜 C、膜间腔 D、线粒体膜 E、线粒体基质 7.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 A、不涉及基因的激活和表达 B、没有蛋白质合成 C、涉及一系列RNA和蛋白质的合成 D、没有RNA参与 E、DNA的分子量不变 8.胶原在形成胶合板样结构 A.皮肤中 B.肌腱 C.腺泡 D.平滑肌 E.角膜 9.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 A.Watson &Crick B.Schleiden &Schwann C.R. Hook&A. Leeuwenhook

D.Purkinje&VonMohl E.Boveri&Suntton 10.质网与下列那种功能无关 A、蛋白质合成 B、蛋白质运输 C、O-连接的蛋白糖基化 D、N-连接的蛋白糖基化 E、脂分子合成 11.激素在分化中的主要作用 A.远距离细胞分化的调节 B.细胞识别 C.细胞诱导 D.细胞粘附 E.以上都不是 12.已知一种DNA分子中T的含量为10%,依次可知该DNA分子所含腺嘧啶的量为 A.80% B.40% C.30% D.20% E.10% 13.下列有关溶酶体产生过程说确的是 A、溶酶体的酶是在粗面质网上合成并经O-连接的糖基化修饰,然后转移至高尔基体的 B、溶酶体的酶在高尔基的顺面膜囊中寡糖链上的甘露糖残基发生磷酸化形成M6P C、在高尔基体的反面膜囊和TGN膜上存在M6P的受体,这样溶酶体的酶与其它蛋白区别开来

微生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有哪些特点? 答:类群:1.真核细胞型;2.原核细胞型:细菌,放线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式体; 3.非细胞型:病毒。 特点:1.体小,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分布广,种类多 5.适应强,易变异二.你认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发展有哪些趋势? 答:研究领域有制药、治理环境污染等,微生物的基因科学,微生物病毒学,现代微生物学已发展出很多的分支学科,如病毒学,微生物基因组学,应用微生物(生物农药,浸矿微生物等),病源微生物(主要指细菌),海洋微生物,古细菌等,现代微生物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菌种的遗传背景,市场化应用等,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技术、食用菌的生产、功能性成分的提取等。 三.简述微生物与制药工程的关系。 答:1.人类除机械损伤外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造成的 2.微生物又是人用来防治疾病的常用方法 3.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分布广泛来源很多 4.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相当多样,可用于生物制药 5.微生物和人之间的关系,涉及人、微生物、植物的协同进化 6.遗传学与生态学 名词对照: 古菌域:Archae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古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细菌域:bacteri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细菌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真核生物域:Eukarya 三域学说分为古菌域、细菌域、真核生物域,真核生物域为其中一大类别。(不确定) 微生物:microorganism 是所有形态体积微小的单细胞或者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第二章 一.比较下列各队名词 ①.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没有明显的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无染色体,其细胞核为拟核,细胞内么有恒定的内膜系统,核糖体为70S型,大多为单细胞微生物。真核微生物有明显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核糖体为80S型。 ②.真细菌与古菌:相同点:以甲硫氨酸起始蛋白质的合成,核糖体对氯霉素不敏感,RNA聚合酶和真核细胞的相似,DNA具有内含子并结合组蛋白。 不同点:细胞膜中的脂质是不可皂化的,细胞壁不含肽聚糖等。 ③.原生质体与球形体:原生质体是脱去细胞壁的细胞,是由原生质分化而来,具体包括细胞膜和细胞质以及细胞器;球形体:指在螯合剂等存在的条件下用溶菌酶部分除去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缺损型细胞。 ④.鞭毛、菌毛和性菌毛:鞭毛是一端连于细胞膜,一端游离的、细长的波形纤丝状物。菌毛为一些菌体表面的非鞭毛的细毛状物,菌毛是许多革兰氏阴性菌菌体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为细、短、直、硬、多的丝状蛋白附属器。其化学组成是菌毛蛋白,菌毛与运动无关;性菌毛在少数革兰阴性菌,比普通菌毛略微稍粗,一个菌体只有1~4根,通常由质粒编码。带有性菌毛的细菌具有致育能力。 ⑤.芽孢与孢子:芽孢是有些细菌(多为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孢子是细菌、原生动物、真菌和植物等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生殖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二.比较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结构,并说明革兰氏染色的原理。

细胞生物学题库(含答案)

1、胡克所发现的细胞是植物的活细胞。X 2、细胞质是细胞内除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 3、细胞核及线粒体被双层膜包围着。√ 一、选择题 1、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集中在细胞的一个或几个区域中,密度低,与周围的细胞质无明确的界限,称作(B) A、核质 B拟核 C核液 D核孔 2、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最主要的差别是(A) A、原核生物无定形的细胞核,真核生物则有 B、原核生物的DNA是环状,真核生物的DNA是线状 C、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和翻译是耦联的,真核生物则是分开的 D、原核生物没有细胞骨架,真核生物则有 3、最小的原核细胞是(C) A、细菌 B、类病毒 C、支原体 D、病毒 4、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学说的内容(B) A、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构成 B、细胞是生命的最简单的形式 C、细胞是生命的结构单元 D、细胞从初始细胞分裂而来 5、下列哪一项不是原核生物所具有的特征(C) A、固氮作用 B、光合作用 C、有性繁殖 D、运动 6、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A、病毒可完全在体外培养生长 B、所有病毒必须在细胞内寄生 C、所有病毒具有DNA或RNA作为遗传物质 D、病毒可能来源于细胞染色体的一段 7、关于核酸,下列哪项叙述有误(B) A、是DNA和R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 B、DNA和RNA分子中所含核苷酸种类相同 C、由碱基、戊糖和磷酸等三种分子构成 D、核苷酸分子中的碱基为含氮的杂环化合物 E、核苷酸之间可以磷酸二酯键相连 8、维持核酸的多核苷酸链的化学键主要是(C) A、酯键 B、糖苷键 C、磷酸二酯键 D、肽键 E、离子键 9、下列哪些酸碱对在生命体系中作为天然缓冲液?D A、H2CO3/HCO3- B、H2PO4-/HPO42- C、His+/His D、所有上述各项 10、下列哪些结构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有存在?BCE A、细胞核 B、质膜 C、核糖体 D、线粒体 E、细胞壁 11、细胞的度量单位是根据观察工具和被观察物体的不同而不同,如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计量单位是(C) A、毫米 B、微米 C、纳米 D、埃 四、简答题 1、简述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最全的运筹学复习题及答案78213

最全的运筹学复习题及 答案78213

四、把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化成标准形式: 2、minZ=2x1-x2+2x3 五、按各题要求。建立线性规划数学模型 1、某工厂生产A、B、C三种产品,每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量、机械台时消耗量以及这些资源的限量,单位产品的利润如下表所示:

根据客户订货,三种产品的最低月需要量分别为200,250和100件,最大月销售量分别为250,280和120件。月销售分别为250 ,280和120件。问如何安排生产计划,使总利润最大。 2、某建筑工地有一批长度为10米的相同型号的钢筋,今要截成长度为3米的钢筋 90根,长度为4米的 钢筋60根,问怎样下料,才能使所使用的原材料最省? 1.某运输公司在春运期间需要24小时昼夜加班工作,需要的人员数量如下表所示:起运时间服务员数 2—6 6—10 10一14 14—18 18—22 22—2 4 8 10 7 12 4 每个工作人员连续工作八小时,且在时段开始时上班,问如何安排,使得既满足以上要求,又使上班人数最少?

五、分别用图解法和单纯形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并对照指出单纯形迭代的每一步相 当于图解法可行域中的哪一个顶点。

六、用单纯形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 七、用大M法求解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并指出问题的解属于哪一类。

八、下表为用单纯形法计算时某一步的表格。已知该线性规划的目标函数为maxZ=5x1+3x2,约束形式为“≤”,X3,X4为松驰变量.表中解代入目标函数后得Z=10 X l X2X3X4 —10 b -1 f g X3 2 C O 1 1/5 X l a d e 0 1 (1)求表中a~g的值 (2)表中给出的解是否为最优解? (1)a=2 b=0 c=0 d=1 e=4/5 f=0 g=-5 (2)表中给出的解为最优解 第四章线性规划的对偶理论 五、写出下列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 1.minZ=2x1+2x2+4x3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 (含答案)

1.简述细胞生物学得基本概念,以及细胞生物学发展得主要阶段。 以细胞为研究对象,经历了从显微水平到亚显微与分子水平得发展过程,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从而探索细胞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变异代谢衰老及进化等各种生命现象得规律得科学;主要阶段:①细胞得发现与细胞学说得创立②光学显微镜下得细胞学研究③实验细胞学研究④亚显微结构与分子水平得细胞生物学。 2.简述细胞学说得主要内容。 施莱登与施旺提出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物与植物均有细胞组成,细胞就是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活动得基本单位。魏尔肖后来对细胞学说作了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原来得细胞。 3.简述原核细胞得结构特点。 1)、结构简单 DNA为裸露得环状分子,无膜包裹,形成拟核。 细胞质中无膜性细胞器,含有核糖体。 2)、体积小直径约为1到数个微米。 4.简述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得区别。 5.简述DNA得双螺旋结构模型。 ① DNA分子由两条相互平行而方向相反得多核苷酸链组成。②两条链围绕着同一个中心轴 以右手方向盘绕成双螺旋结构。③螺旋得主链由位于外侧得间隔相连得脱氧核糖与磷酸组成,

内侧为碱基构成。④两条多核苷酸链之间依据碱基互补原则相连螺旋内每一对碱基均位于同一平面上并且垂直于螺旋纵轴,相邻碱基对之间距离为0、34nm,双螺旋螺距为3、4nm。6.蛋白质得结构特点。 以独特得三维构象形式存在,蛋白质三维构象得形成主要由其氨基酸得顺序决定,就是氨基酸组分间相互作用得结果。一级结构就是指蛋白质分子氨基酸得排列顺序,氨基酸排列顺序得差异使蛋白质折叠成不同得高级结构。二级结构就是由主链内氨基酸残基之间氢键形成,有两种主要得折叠方式a-螺旋与β-片层。在二级结构得基础上进一步折叠形成三级结构,不同侧键间互相作用方式有氢键,离子键与疏水键,具有三级结构既表现出了生物活性。三级结构得多肽链亚单位通过氢键等非共价键可形成更复杂得四级结构。 7.生物膜得主要化学组成成分就是什么? 膜脂(磷脂,胆固醇,糖脂),膜蛋白,膜糖 8.什么就是双亲性分子(兼性分子)?举例说明。 既含有亲水头部又含有疏水得尾部得分子,如磷脂一端为亲水得磷酸基团,另一端为疏水得脂肪链尾。 9.膜蛋白得三种类型。 膜内在蛋白(整合蛋白),膜外在蛋白,脂锚定蛋白 10.细胞膜得主要特性就是什么?膜脂与膜蛋白得运动方式分别有哪些? 细胞膜得主要特性:膜得不对称性与流动性; 膜脂翻转运动,旋转运动,侧向扩散,弯曲运动,伸缩与振荡运动。膜蛋白旋转运动与侧向扩散。 11.影响膜脂流动得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脂肪酸链得饱与程度,不饱与脂肪酸越多,相变温度越低其流动性也越大。 ②脂肪酸链得长短,脂肪酸链短得相变温度低,流动性大。 ③胆固醇得双重调节,当温度在相变温度以上时限制膜得流动性起稳定质膜得作用,在相变 温度以下时防止脂肪酸链相互凝聚,干扰晶态形成。 ④卵磷脂与鞘磷脂得比例,比值越大流动性越大。 ⑤膜蛋白得影响,嵌入膜蛋白越多,膜脂流动性越小 ⑥膜脂得极性基团、环境温度、pH值、离子强度及金属离子等均可对膜脂得流动性产生一 定得影响。 12.简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得主要内容及其优缺点。 膜中脂双层构成膜得连贯主体,她们具有晶体分子排列得有序性,又有液体得流动性,膜中蛋白质以不同得方式与脂双层结合。优点,强调了膜得流动性与不对称性。缺点,但不能说明具有流动性性得质膜在变化过程中怎样保持完整性与稳定性,忽视了膜得各部分流动性得不均匀性。 13.小分子物质得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被动运输:简单扩散,易化扩散,离子通道扩散。主动运输:ATP直接供能,ATP间接供能。 14.简述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得区别。 被动运输不消耗细胞能量,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主动运输逆电化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都有载体蛋白介导。 15.大分子与颗粒物质得跨膜运输方式有哪几种? 胞吞作用(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受体介导得胞吞作用)。胞吐作用(连续性分泌作用,受调性分泌作用) 16.简述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得过程。 小肠上皮细胞顶端质膜中得Na+/葡萄糖协同运输蛋白,运输2个Na+得同时转运1个葡萄糖分子,使胞质内产生高葡萄糖浓度;质膜基底面与侧面得葡萄糖易化扩散运输蛋白,转运葡萄糖离开细胞,形成葡萄糖得定向转运。Na+-K+泵将回流到细胞质中得Na+转运出细胞,维持Na+穿膜浓度梯度。

运筹学复习题及答案

运筹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一个毛纺厂用羊毛和涤纶生产A、B、C 混纺毛料,生产 1 单位 A 、B、C 分别需要羊毛和涤纶3、2;1、1;4、4 单位,三种产品的单位利润分别为4、1、5。每月购进的原料限额羊毛为8000单位,涤纶为3000 单位,问此毛纺厂如何安排生产能获得最大利润?(要求:建立该问题的数学模型)解:设生产混纺毛料 ABC 各 x1、 x2、x3 单位 max z= x1+x 2+5x3 3x1+x 2+4x 3≤ 8000 2x1+x2+4x3≤ 3000 x1,x 2,x 3≥ 0 二、写出下述线性规划问题的对偶问题 max s=2x1+3x2-5x3+x4 x1+x2-3x3+x4≥5 2x1 +2x3-x4≤4 x2 +x3+x4=6 x1,x2,x3≥0;x4无约束 解:先将原问题标准化为: max s=2x 1+ 3x2-5x 3+x 4 -x1-x2+3x3-x4≤-5 2x1 +2x 3-x 4≤ 4 x2 +x3+x 4=6 x1,x2,x3≥0; x4无约束 则对偶问题为: min z=-5y 1+4y 2+6y 3 -y1+2y2≥2 -y1+ y2≥3 3y1+ 2y 2+y 3≥ -5 -y1-y2+y3=1 y1,y2≥0,y3 无约束 三、求下述线性规划问题

min S =2x1+3x2-5x3

x 1+x 2-3x 3 ≥ 5 2x 1 +2x 3 ≤ 4 x 1,x 2,x 3≥0 解:引入松弛变量 x4, x5,原问题化为标准型: max Z=-S =-2x 1-3x 2+5x 3 x 1+x 2-3x 3 -x 4=5 2x 1 +2x 3 +x 5=4 x 1, x 2,x 3, x 4,x 5≥ 0 对应基 B 0=( P2,P5)的单 纯形表为 5 1 1 -3 -1 0 T(B 0)= 4 2 2 0 1 15 1 0 -4 -3 0 x1 的检验数为正, x1 进基,由 min{5/1,4/2 }=4/2 知, x5 出基,迭代得新基 对应的单纯形表为 3 0 1 -4 -1 -1/2 T(B 1)= 2 1 0 1 1/2 13 0 -5 -3 -1/2 至此,检验数全为非正,已为最优单纯形表。对应的最优解为: x1=2,x2=3,x3=x4=x5=0,max z=-13, 故原问题的最优解为: x1=2,x2=3,x3 =0,min s=13 。 四、利用大 M 法求解下面线性规划问题 : 2x 1 x 2 x 3 x 4 x 1,x 2, x 3,x 4, x 5 max s x 1 2 x 2 x 3 2 x 1 x 2 x 3 4 s.t. x 1 2 x 2 6 x 1 x 2,x 3 x 4 和人工变量 x 5,构造如下规划: max s x 1 2x 2 x 3 Mx =(P2,P1), 解:引入松弛变量 s.t. x 1 2x 2 x 5 6

细胞生物学试题整理(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与细胞工程试题 一:填空题(共40小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 1:现在生物学“三大基石”是:_,__。 2:细胞的物质组成中,_,_,_,_四种。 3:膜脂主要包括:_,_,_三种类型。 4:膜蛋白的分子流动主要有_扩散和_扩散两种运动方式。 5:细菌视紫红质蛋白结构的中部有几个能够吸光的_基因,又称发色基因。6:受体是位于膜上的能够石碑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的_。 7:信号肽一般位于新合成肽链的_端,有的可位于中部。 8:次级溶酶体是正在进行或完成消化作用的溶酶体,可分为_,_,及_。 9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_,_,_,_及_。 10:高等动物中,根据等电点分为3类:α肌动蛋白分布于_;β和γ肌动蛋白分布于所有的_和_。 11:染色质的化学组成_,_,_,少量_。 12:随体是指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_与_相连。 13:弹性蛋白的结构肽链可分为两个区域:富含_,_,_区段。 14:细胞周期可分为G1期,S期,G2期,G2期主要合成_,_,_等。 二:名词解释(每个1分,共20小题) 1:支原体 2:组成型胞吐作用 3:多肽核糖体 4:信号斑 5:溶酶体 6:微管 7:染色单体 8:细胞表面 9:锚定连接 10:信号分子 11:荧光漂白技术

12:离子载体 13:受体 14:细胞凋亡 15:全能性 16:常染色质 17:联会复合体 18组织干细胞 19:分子伴侣 20:E位点 三:选择题(每题一分,共20小题) 1:细胞中含有DNA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B叶绿体C细胞核D质粒 2:细细胞核主要由()组成 A:核纤层与核骨架B:核小体C:染色质和核仁 3:在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有() A:需要与其他细胞组分严格分开的蛋白B:膜蛋白C:分泌性蛋白 D:需要进行修饰的pro 4:细胞内进行蛋白修饰和分选的细胞器有() A:线粒体 B:叶绿体 C:内质网 D:高尔基体5微体中含有() A:氧化酶 B:酸性磷酸酶 C:琥珀酸脱氢酶 D:过氧化氢酶6:各种水解酶之所以能够选择性的进入溶酶体是因为它们具有()A:M6P标志 B:导肽 C:信号肽 D:特殊氨基序列7:溶酶体的功能有() A:细胞内消化 B:细胞自溶 C:细胞防御 D:自体吞噬8:线粒体内膜的标志酶是() A:苹果酸脱氢酶 B:细胞色素 C:氧化酶 D:单胺氧化酶9:染色质由以下成分构成()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少量RNA

微生物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学》课程期末考试试题解答及评分标准99b 一.判断改错题(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错,认为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 错误的打“×”,并予以改正,每小题1.5分,共15分) 01.真菌典型营养体呈现丝状或管状,叫做菌丝(√) 02.专性寄生菌并不局限利用有生命力的有机物作碳源。(×) 改正:专性寄生菌只利用有生命力的有机物作碳源 03.根据微生物生长温度范围和最适温度,通常把微生物分成高温性、中温性、低温性三 大类。(√) 04.放线菌、细菌生长适宜的pH范围:最宜以中性偏酸;(×) 改正:放线菌,细菌生长适宜中性或中性偏碱。 05.厌气性微生物只能在较高的氧化还原电位(≥0.1伏)生长,常在0.3-0.4V生长。(×) 改正:厌气性微生物只能在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0.1伏)才能生长,常在 0.1V生长; 06.波长200-300nm紫外光都有杀菌效能,一般以250-280nm杀菌力最强。(√) 07.碱性染料有显著的抑菌作用。(√) 08.设计培养能分解纤维素菌的培养基,可以采用合成培养基。(×) 改正:能分解纤维素菌的培养基,培养基中需加有机营养物:纤维素。

09.液体培养基稀释培养测数法,取定量稀释菌液,经培养找出临界级数,可以间接测定 样品活菌数。(√) 10.共生固氮微生物,二种微生物必须紧密地生长在一起才能固定氨态氮,由固氮的共生 菌进行分子态氮的还原作用。(√) 一.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的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1.放线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其细胞形态(A;B;C;) A.有细胞壁; B.由分支菌丝组成; C.无核仁; D.菌体无鞭毛; E.菌体中有芽孢。 12.支原体[Mycoplasma],介乎于细菌与立克次体之间的原核微生物,其特点是:(A;B;)A.有细胞壁;B.能人工培养; C.有核仁; D.有鞭毛; E.非细胞型微生物。 13.无机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中,其硝化作用包括:(C;D;E;) A.硝酸还原成亚硝酸; B.硝酸还原成NH 3;C.NH 3转化成亚硝酸;D.铵盐转化成亚硝酸; E.亚硝酸盐转化成硝酸盐。 14.单细胞微生物一次培养生长曲线中,其对数生长期的特点:(A;D; E;)

运筹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新】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运筹学》 一、判断题:在下列各题中,你认为题中描述的内容为正确者,在题尾括号内写“T”,错误者写 “F”。 1. 线性规划问题的每一个基本可行解对应可行域的一个顶点。( ) 2. 用单纯形法求解一般线性规划时,当目标函数求最小值时,若所有的检验数C j-Z j≤0,则问题达到最优。( ) 3. 若线性规划的可行域非空有界,则其顶点中必存在最优解。( ) 4. 满足线性规划问题所有约束条件的解称为可行解。( ) 5. 在线性规划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基变量和非机变量的个数是固定的。( ) 6. 对偶问题的对偶是原问题。( ) 7. 在可行解的状态下,原问题与对偶问题的目标函数值是相等的。( ) 8. 运输问题的可行解中基变量的个数不一定遵循m+n-1的规则。( ) 9. 指派问题的解中基变量的个数为m+n。( ) 10. 网络最短路径是指从网络起点至终点的一条权和最小的路线。( ) 11. 网络最大流量是网络起点至终点的一条增流链上的最大流量。( ) 12. 工程计划网络中的关键路线上事项的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往往是不相等。( ) 13. 在确定性存贮模型中不许缺货的条件下,当费用项目相同时,生产模型的间隔时间比订购模型的间隔时间长。( ) 14. 单目标决策时,用不同方法确定的最佳方案往往是不一致的。( ) 15. 动态规则中运用图解法的顺推方法和网络最短路径的标号法上是一致的。 ( ) 二、单项选择题 1、对于线性规划问题标准型:maxZ=CX, AX=b, X≥0, 利用单纯形法求解时,每作一次迭代,都能保证它相应的目标函数值Z必为()。 A. 增大 B. 不减少 C. 减少 D. 不增大 2、若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不唯一,则在最优单纯形表上()。 A. 非基变量的检验数都为零 B. 非基变量检验数必有为零 C. 非基变量检验数不必有为零者 D. 非基变量的检验数都小于零 3、线性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由目标函数、约束条件和()三个部分组成。 A. 非负条件 B. 顶点集合 C. 最优解 D. 决策变量 4、已知x1= ( 2, 4), x2=(4, 8)是某线性规划问题的两个最优解,则()也是该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A. (4,4) B. (1,2) C. (2,3) D. 无法判断

《卫生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卫生微生物(一) 一、名词解释 1.指示微生物:就是在常规卫生监测中,用以指示样品卫生状况及安全性的(非致病)微生物(或细菌)。 2.消毒:就是指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3.生物战剂:在战争中用来伤害人、畜与毁坏农作物、植被等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称为生物战剂。 4.土著微生物:就是指一个给定的生境中能生存、生长繁殖、代谢活跃的微生物,并能与来自她群落的微生物进行有效的竞争。它们已经适应了这个生境。 5.高效消毒剂:可杀灭所有种类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达到消毒合格要求的消毒剂,如戊二醛、过氧乙酸等。 6.微生物气溶胶:以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分散于空气中的分散体系称为气溶胶。其中的气体就是分散介质。固体或液体微小颗粒如尘埃、飞沫、飞沫核及其中的微生物称为分散相,分散悬浮于分散介质(空气)中,形成所谓微生物气溶胶。 7.水分活性值:就是指食品在密闭容器内的水蒸气压与相同温度下的纯水蒸气压的比值。 二、填空 1.微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有限制因子定律、耐受性定律、综合作用定律。P12 2.菌落总数包括细菌菌落总数、霉菌菌落总数与酵母菌菌落总数。P43 3.紫外线消毒的影响因素有照射剂量、照射距离、环境温度。P68 4.生物战剂的生物学特性就是繁殖能力、可传染性、防治困难、稳定性较差。P86 5.生物战剂所致传染病的特点就是流行过程异常、流行特征异常。P90 6.用于食品霉菌、酵母菌计数的培养基为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孟加拉红与高盐察氏培养基P289 7.按微生物要求,将药品分为规定灭菌药品与非规定灭菌药品两大类。P233 8.我国评价化妆品细菌安全性指标包括、、与特定菌的检验 三、简答题 1、简述水微生物的生态功能。P101 答:水微生物的生态学功能大体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能进行光能与化能自养;2)能降解有机物为无机物,这些无机物可作为生产者的原料;3)能同化可溶性有机物并把它们重新引入食物网;4)能进行无机元素的循环;5)细菌可以作为原生动物的食物;6)土著微生物能攻击外来微生物,使后者很难生存。 2.鲜蛋的抑菌物质及其抑菌作用P181 答:禽蛋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但就是禽蛋又具有良好的防御微生物侵入的结构及各种天然抑菌条菌物质。蛋壳有保护作用,蛋壳表面有壳胶膜,可保护鲜蛋不受微生物侵入。蛋白内含有许多溶菌、杀菌等作用的因子,如溶菌酶,这就是一种碱性蛋白,作用于革兰阳性菌的胞壁肽聚糖,使之裂解而溶菌。此外,在蛋白中还有一种伴清蛋白,它能螯合重金属离子,特别就是铁、铜、锌等离子,结果使这些离子不能被细菌利用,就是一种重要的抑菌物质。 四、问答

细胞生物学试题库及答案

细胞生物学 试、习题库(附解答)苏大《细胞生物学》课程组编 第一批

细胞生物学试题题库第一部分 填空题 1 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长与发育的基本单位,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2 实验生物学时期,细胞学与其它生物科学结合形成的细胞分支学科主要有细胞遗传学、细胞生理学和细胞 化学。 3 组成细胞的最基础的生物小分子是核苷酸、氨基酸、脂肪酸核、单糖,它们构成了核酸、蛋白质、脂类和 多糖等重要的生物大分子。 4 按照所含的核酸类型,病毒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1. 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支原体,它所具有的细胞膜、遗传物质(D.NA.与RNA.)、核糖体、酶是 一个细胞生存与增殖所必备的结构装置。 2. 病毒侵入细胞后,在病毒D.NA.的指导下,利用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首先译制出早期蛋白以关闭宿主细胞 的基因装置。 3. 与真核细胞相比,原核细胞在D.NA.复制、转录与翻译上具有时空连续性的特点。 4. 真核细胞的表达与原核细胞相比复杂得多,能在转录前水平、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和翻译 后水平等多种层次上进行调控。 5. 植物细胞的圆球体、糊粉粒、与中央液泡有类似溶酶体的功能。 6. 分辨率是指显微镜能够分辩两个质点之间的最小距离。 7. 电镜主要分为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两类。 8. 生物学上常用的电镜技术包括超薄切片技术、负染技术、冰冻蚀刻技术等。 9. 生物膜上的磷脂主要包括磷脂酰胆碱(卵磷脂)、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酰肌醇、磷脂酰乙醇胺和鞘磷脂。 10. 膜蛋白可以分为膜内在蛋白(整合膜蛋白)和膜周边蛋白(膜外在蛋白)。 11. 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12. 内在蛋白与膜结合的主要方式有疏水作用、离子键作用和共价键结合。 13. 真核细胞的鞭毛由微管蛋白组成,而细菌鞭毛主要由细菌鞭毛蛋白组成。 14. 细胞连接可分为封闭连接、锚定连接和通讯连接。 15. 锚定连接的主要方式有桥粒与半桥粒和粘着带和粘着斑。 16. 锚定连接中桥粒连接的是骨架系统中的中间纤维,而粘着带连接的是微丝(肌动蛋白纤维)。 17. 组成氨基聚糖的重复二糖单位是氨基己糖和糖醛酸。 18. 细胞外基质的基本成分主要有胶原蛋白、弹性蛋白、氨基聚糖和蛋白聚糖、层粘连蛋白和纤粘连蛋白等。 19.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伸展蛋白和蛋白聚糖等。 20. 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完成细胞间的通讯联络。 21. 通讯连接的主要方式有间隙连接、胞间连丝和化学突触。 22. 细胞表面形成的特化结构有膜骨架、微绒毛、鞭毛、纤毛、变形足等。 23. 物质跨膜运输的主要途径是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胞吞与胞吐作用。 24. 被动运输可以分为简单扩散和协助扩散两种方式。 25. 协助扩散中需要特异的膜转运蛋白完成物质的跨膜转运,根据其转运特性,该蛋白又可以分为载体蛋白 和通道蛋白两类。 26. 主动运输按照能量来源可以分为A.TP直接供能运输、A.TP间接供能运输和光驱动的主动运输。 27. 协同运输在物质跨膜运输中属于主动运输类型。 28. 协同运输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于离子顺电化学梯度的转移方向的关系,可以分为共运输(同向运输)和反 向运输。

医学微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A型题: 每一考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填入题干后括号内。 1.细菌的革兰染色性主要决定于:( ) A.核质结构B.细胞壁结构C.细胞膜结构 D.磷壁酸的有无E.中介体的有无 2.溶原性细菌是指:( ) A.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B.带有毒性噬菌体的细菌 C.带有温和噬菌体的细菌D.带有R质粒的细菌 E.带有F质粒的细菌 3.能引起内毒素性休克的细菌成分是:( ) A.肽聚糖B.磷壁酸C.LPS D.菌体抗原E.荚膜多糖 4.关于顿挫感染,下列叙述中哪项正确?( ) A. 因宿主细胞内有相应抑制物 B. 因宿主细胞DNA有关基因激活 C. 因宿主细胞缺乏有关酶 D. 因感染病毒有核酸缺失 E. 因感染病毒抗原性转变 5.细菌芽胞特有的、并与其高度耐热性有关的成分是:( ) A.磷脂B.肽聚糖C.磷壁酸 D.二氨基庚二酸E.吡啶二羧酸 6.下列哪种实验可用来检测致癌物质?( ) A.Ames test B.transformation test C.fluctuation test D.replica plating test E.Widal test 7.杀灭包括芽胞的所有微生物的方法称作:( ) A.消毒B.无菌C.灭菌D.灭活E.防腐 8. 下列无芽胞的细菌中,抵抗力最强的是: ( ) A.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淋病奈瑟菌 D. 肺炎球菌 E. 脑膜炎奈瑟菌 9. 下列哪项不是病毒在细胞内增殖的指标?( ) A. 细胞病变效应 B. 红细胞吸附 C. 细胞代谢的改变 D. 干扰现象 E. 细胞培养液混浊 10.霍乱弧菌能粘附定植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是因为具有:( ) A.鞭毛B.LTAC.菌毛D.K抗原E.Vi抗原11.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最常见的细菌是:( ) A.Streptococcus B.Staphylococcus C.Meningococcus D.Gonococcus E.Pneumococcus 12.分枝杆菌属最突出的特点是:( ) A.胞壁含大量脂质B.无特殊结构C.呈分枝生长 D.一般不易着色E.抗盐酸乙醇脱色 13. 下列哪种物质与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有关?( ) A.分枝菌酸B.蜡质DC.磷脂 D.索状因子E.硫酸脑苷脂

微生物学考试题及标准答案详解

-/ 微生物学试题十二套 微生物学试题(一) 三、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真核微生物核糖体类型为 _ 80S _____ 。 2.大肠杆菌长为2.0μm,宽为0.5μm,其大小表示为__ 0.5μm x2.0μm ___ 。 3.研究细菌遗传、代谢性能常采用 _对数生长____ 时期的细胞。 4.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份__葡聚糖和甘露聚糖____。 5.侵染寄主细胞后暂不引起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 __.温和噬菌体______ 。 6.微生物细胞的主要组成元素是_蛋白质_____,_核酸____,类脂和碳水化合物_。 7.食用菌是由 ___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豆科植物共生固氮___ 组成。 8.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品上大部分微生物的过程称 __灭菌____ 。 9.细菌细胞的碳、氮营养比为__ 6/1____。 10.根瘤菌可与 ___豆科植物______共生固氮 四、学名互译 1.A.niger.黑曲霉 2.B.subtilis 枯草芽孢杆菌 3. B.thuringiensis 苏云金芽孢杆菌 4. A.oryzae 米曲霉 微生物学试题(二) 一. 是非题(共10分。只需注明“对”或“错”) 1.大多数嗜热菌的G-C含量高于中温菌。 2.大肠杆菌属低等原核生物,所以其遗传物质只是一条松散的环状双链DNA,不存在DNA高级结构。 3.当菌体生长、氧吸收和糖利用的比速度下降时,青霉素的合成达到最高值。 4.初生F'菌株和次生F'菌株都属于部分二倍体。 5.分批培养时,细菌首先经历一个适应期,此期间细胞处于代谢活动的低潮,所以细胞数目并不增加。 6.渗透酶( permease)属于诱导酶,而其它种类的酶往往属于组成酶。 7.恒化培养与恒浊培养的区别在于前者的培养物群体始终处于对数生长期。 8.将HR病毒的外壳蛋白与TMV病毒的RNA混合,去感染烟草,则会出现TMV型病灶。若在感染前,用TMV抗体处理,则会钝化病毒,不出现TMV型病灶。 霉菌的基因重组常发生于准性生殖时,较少出现在有性生殖过程中。9. -/ 10.营养物跨膜的主动运输必需依靠载体和能量,而被动扩散不需要载体和能量。 二填充题(30分) 1 突变率10-10表示_ _ _ _ a_ _ _ 。 2 我们常采用_ _ a_ _ _ 浓度的NaCl 或0.1M_ _ _ b_ _ _ 来稀释菌液或清洗菌体细胞。因为_ _ c_ _ _ 。 3 在有机物为基质的生物氧化反应中,以氧为电子传递最终受体的方式称_ _ _ _ a_ _ _ _ ;以无机氧化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_ _ b_ _ ;以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的称_ _ _ _ c_ _ _ _ 。 4 常见的菌种保藏方法有_ _ _ _ a_ _ _ _ 、_ _ _ b_ _ _ 和_ _ _ c_ _ _ 等,其中_ _ _ d_ _ 方法保藏菌种的时间最长久。 5 对细菌简单染色法的一般步骤是_ _ _ a_ _ _ 。常用的染料有_ _ b_ _ 和_ _ c_ _ _ 等。 6 在混合菌样中获得纯菌株的方法主要有_ _ _ a_ _ _ 和_ _ b_ _ 等。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9章(含答案)

《细胞生物学》题库 第九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一、名词解释 1、核定位信号 2、染色质和染色体 3、二级结构 4、非组蛋白 5、核型 6、核基质 7、genome 8、euchromatin 9、heteromatin 10、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11、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 12、telomerase 13、giant chromosome 14、lampbrush chromosome 15、ploytene chromosome 16、DNase I hypersensitive 17、LCR 18、insulator 19、NBs 二、填空题 1、核孔复合体主要有、、和4种结构成分。 2、生物基因组中的遗传信息大体可以分为和两类。 3、DNA二级结构构型分为、和3种,其中是左手螺旋。 4、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属于性蛋白质,含有、、、和5种组分。 5、染色质包装结构模型有和。 6、间期染色质按照其形态特征和染色质性能可以分为和。 7、是着丝粒区的主体,由组成。 8、端粒的生物学作用在于,与染色体在核内的以及减数分裂时有关。 9、多线染色体来源于。 10、广义的概念,核骨架应该包括、和。 11、是核仁超微结构中的密度最高的部分。 12、在代谢活跃的细胞核中,是核仁的主要结构,由组成。 13、每一个DNA分子被包装成一条_____,每个有机体的全套染色体中所贮存的全部遗传信息称为_____。 14、一个功能性的染色体必须具备三种DNA序列,即染色体复制需要的一个以

上的_____;分裂时使已完成复制的染色体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的_____ 和维持染色体独立性和稳定性的_____。 15、产生一个功能性RNA分子的DNA螺旋区称为_____。 16、某些DNA结合蛋白具有一个或多个类似的结构域,此结构域由30个氨基酸围绕锌原子折叠形成一个结构单元,锌原子通常与2个半胱氨酸和2个组氨酸残基结合,这种结构域称为_____ 。 17、真核细胞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它在DNA组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8、细胞核由两层膜包围,_____具有特殊的蛋白质为核纤层提供附着的位点,_____与ER膜相连续的。 19、_____是核质交流的通道,每个类似于篮子状的结构又称为_____。 20、在有丝分裂中期,两条姐妹DNA分子被折叠形成两条姐妹_____,在_____ 部位紧密连接起来。 21、高等真核细胞中呈高度凝集状态的一小段DNA片段是_____,它在间期总是保持凝集状态,而且没有转录活性。 22、NLS是存在于亲核蛋白内的一些短的氨基酸序列片段,富含_____氨基酸残基。 23、中度重复DNA是关于_____的信息,基因的差别表达可以导致_____。高度重复序列DNA包括_____,_____, _____共三种形式。 24、通过核孔复合物的物质运输特点为既_____又有_____。 25、核孔复合体中有两类重要的蛋白质,gp120代表_____,p62 代表_____。 26、核仁有三种基本的核仁结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7、中央结构域是着丝粒的主体,由_____组成。这些序列大部分是物种专一的。 28、根据着丝粒在染色体上所处的位置,可将中期染色体分为4中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 29、着丝粒是一种高度有序的整合结构,至少包括三种不同的结构域_____,_____,_____。 30、染色质包装的两种结构模型是:_____,_____。 三、选择题 1、可以作为重要的遗传标志,用于构建遗传图谱的是。 A 中度重复序列DNA B 卫星DNA C 小卫星DNA D 微卫星DNA 2、三种构型DNA中,在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 A 大沟 B 小沟 C 螺旋方向 D 螺旋值 3、赋予染色质以极性的组蛋白组分是。 A H1 B H2A C H2B D H3 4、起细胞分裂计时器的是。 A 着丝粒 B 端粒 C 次缢痕 D 核仁组织区 5、灯刷染色体形成于。 A 精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B次级精母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 C 卵母细胞第一次减数分裂D次级卵母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 6、关于核被膜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有两层单位膜组成B有核孔 C.有核孔复合体 D.是封闭的膜结构 E.核膜外层有核糖体附着 7、常染色质是。 A.经常存在的染色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