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式分析

合集下载

曲式分析赏析报告

曲式分析赏析报告

曲式分析赏析报告一、引言曲式分析是对音乐作品中使用的形式结构进行解析和赏析的一种方法。

通过分析曲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组织和演绎方式,进而深入探究音乐的内涵和表达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曲式分析进行深入探讨,并通过赏析具体乐曲来展示其应用价值。

二、曲式分析的基本概念曲式分析是对音乐作品中乐章、乐段或乐句等结构组织形式进行研究和描述的学科,其目的在于通过揭示音乐作品的整体结构,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中的音乐表达和情感传达。

常见的曲式形式包括AB、ABA、ABAC、Sonata、Rondo等。

其中,AB是最简单的曲式形式,表示两个部分的对比与再现。

ABA是一种三部曲式形式,表示两个相似的部分前后夹着一个对比鲜明的部分。

ABAC是一种四部曲式形式,表示两个相似的部分前后夹着两个不同的部分。

Sonata是一种广义的曲式形式,通常包括了多个乐章,并有着复杂的结构和发展。

Rondo是一种循环主题的曲式形式,通常由一个主要主题和多个插曲组成。

三、曲式分析的具体方法1. 首识曲式在进行曲式分析时,我们首先需要通过仔细聆听乐曲的整体结构,来分辨出曲式的形式。

通常可以通过观察乐曲的重复段落、变化段落、转换段落等来确认曲式的组成。

2. 分析乐章结构在确认曲式形式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乐章结构。

乐章结构是指乐曲中各个段落的组织形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乐章结构包括前奏、主题、发展、再现和尾声等。

3. 确定调性和主题在进行曲式分析时,调性和主题是非常重要的要素。

通过分析调性,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曲家在乐曲中使用了哪些音阶和和弦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而分析主题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乐曲的核心表达内容。

4. 解析乐曲发展和变化在曲式分析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关注乐曲中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分析乐曲中的变化手法、过渡段落、对比和转换等,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作曲家的创意和技巧。

四、曲式分析赏析案例:贝多芬《命运交响曲》1. 曲式形式《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创作的一部重要交响曲,也是他最为著名的作品之一。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结构图A B————乐段|—————| |—————|a a’b b’—乐句4 4 4 4-小节数调a: Ⅳ I Ⅳ I-终止和旋此乐段是一个二段曲式,全曲以a小调为主,由两个乐段所构成1、A乐段由两个再现关系的乐句组成,第二句再现第一句,所以是平行乐段;2、4小节一句为方整性结构;全曲无转调,是单一调性;【有转调就是开放性】3、两句结束音都落在I级,为收拢性结构。

{对应开放性}4、B乐段也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结构与A乐段相似。

如三段式该片段是一个三段式,由三个乐段及其重复乐段构成,呈示段是哪里哪里,是一个平行乐段,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

如果用他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称为收拢性结构曲式的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

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称为重属部分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补充是在一个段落的结束终止式出现后发生的,扩充是一个单位结构内部发生的{补充终止式后,扩充终止式前}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呼应原则{结构上下部分相互呼应}、三部性原则{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中插入一个中间部分}、起承转合原则{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

承:起部的重复、引申、巩固起部的内容。

转:展开启程部分的内容与启程部分形成对比。

合部:启程内容部分的回归}、变奏原则{以一母体为基础,引出若干变体}、回旋原则{一个主要的音乐材料多次出现,在他各自出现之间插入由新材料构成的对比部分}动机的意义:动机作为音乐主题的核心材料,由音调、节奏及和声三方面的要素构成,起着深化主题合统一全曲的功能乐汇与动机:虽然规模相当,但乐汇式乐段中最低级的结构,而动机是乐曲的核心一段式的分类: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依据。

2、以乐段内部各乐句之间的主题材料的不同组合关系作为依据3|、以乐段外部的结构形态作为依据4、亿和声、调性的功能逻辑关系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的陈述功能作为依据二段曲式的的定义: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二段式的分类:主要是根据第二部分即后段的写法及与呈示段的关系而做出(1)在现二段式:后段的后句再次呈示段的主题材料,使呈示段与后段之间形成一种主题材料隔时重现的统一关系(2)无再现二段式:后段的后句沿后段的前句的乐思继续发展或与之呈平行关系三段式的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三段式的特征:三段式是在二段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呈示性乐段,第三段包含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单曲式: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复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三段式中段的三种基本类别及分类引申型: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并置型:以新主题材料写成综合型:兼用呈示段主题及新材料写成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包括、旋律线、节拍、节奏、和声、复调、调式调性、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织体旋律线:是单声部的乐思,是由旋律音进行的距离和方向所构成音调:是具有性格特征的短小旋律节拍:是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周期性交替织体:是音乐材料组成音的组织方式,分为单声部、复调、主调调式调性:大调式小调式,如C自大d和小。

曲式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

曲式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

曲式分析基础知识点总结一、曲式的基本结构在曲式分析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曲子的基本结构。

一般来说,一首曲子的基本结构由引子、主体和尾声组成。

引子部分是曲子的开头部分,用来引出主题,铺垫气氛。

主体部分是曲子的核心部分,包括主题的展开和发展。

尾声是曲子的结束部分,用来收束全曲。

在古典音乐中,曲式的基本结构常常采取套曲的形式,即由多个乐章组成。

最常见的套曲形式是奏鸣曲式,由快板、慢板、快板三个乐章组成。

二、曲式的分类曲式可以根据曲子的结构和形式进行分类。

最常见的曲式分类包括小型曲式和大型曲式。

小型曲式是指曲子的结构比较简单,通常只有一个乐章,包括小步舞曲、圆舞曲、波尔卡等形式。

这些曲子通常是用来表达轻松愉快的情绪,结构简洁明快。

大型曲式是指曲子的结构比较复杂,通常包括多个乐章,如交响曲、协奏曲、室内乐等形式。

这些曲子的结构丰富多变,主题发展丰富,具有比较雄伟的气势。

除了按照曲子的结构和形式进行分类外,曲式还可以根据其内容和性质进行分类,如宗教曲、世俗曲、战争曲等。

三、曲式的特点和发展曲式的特点和发展是曲式分析的重要内容。

曲式的特点包括旋律、节奏、和声、动机和主题发展等方面。

不同类型的曲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如波尔卡的舞曲旋律明快,节奏轻快,而交响曲的交响性和发展主题更加丰富。

曲式的发展是指曲子在发展过程中的演变和变化。

一首曲子的发展需要通过对主题和动机的反复、变化和演绎,来展现出曲子的内在魅力和逻辑。

在交响曲中,曲子通常经历引子、主题1、主题2、发展部、再现部、终结部等部分,通过主题的发展和反复,来展现曲子的丰富内涵和变化丰富。

四、曲式分析的方法在进行曲式分析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分析方法。

常见的曲式分析方法包括分析动机和主题的变化、分析和声和旋律的发展、分析形式结构和节奏的变化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曲子的内在规律和美学意义。

除了上述基本知识点外,曲式分析还需要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进行具体分析,掌握曲子的内在逻辑和表现方式。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一、三段曲式(单三)1、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或相当于乐段的段落),按三部性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称为单三部曲式。

2、特征:单三部曲式是在单二部曲式,特别是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单三部曲式必须是具有三部性结构特征的。

也即是说,单三部曲式的第三段必须是第一段的再现(或变化再现)。

3、结构图示: a b a (a`)呈示段中段再现段4、单三部曲式是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曲式之一。

它不但可以把主要乐思初步呈示出来,而且还能将基本乐思作进一步的发展或引入对比因素;而最后的具有再认和结论性质的再现部分,也大大有助于整体结构的完整、统一,从而使这种曲式成为具有严谨的逻辑性的有序结构。

5、单三部曲式既可作为独立乐思的曲式,也可作为由更大规模曲式构成的乐曲中的次级结构。

因而它一单一、单二曲式一样,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曲式类型。

6、单三部曲式无论在声乐或器乐体裁中,都是同样普通适用的,由于单三在写法上灵活多变,使得它能更广泛适用各种不同内容、风格、体裁的音乐创作。

单三部曲式的呈示段1、单三部曲式的第一部分为呈示段。

它与单二的第一部分相仿,是一个呈示性的乐段。

2、单三部曲式的第一段以平行乐段最为常见,在调性方面,可以是收拢或开放的结构也可以是转调(和声较为单纯,调性较为稳定。

)二、三段曲式的分类及三段式的中段1、三段式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别:①、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②、以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段。

③、以呈示段的材料结合新材料写成的中段,称为综合型中段。

2、三段式中段①、引申型中段: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的中段,称为引申型中段。

其基本特征就是它的中段没有新主题出现对比,而是呈示段的展开。

也称单主题中段②、并置型中段:以新主题材料与两端部分形成对比写成的中段,称为并置型中段。

并置型中段特征:由于引进新的主题,也称为双主题中段,又由于常常采用呈示性的写法,至少开始的部分具有明显呈示性,它也常常是从属调上进行,故常常引进调式对比。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第一章:绪论.曲式分析的原则:单一原则;并置对比原则;再现原则;回旋(循环)原则;变奏原则;奏鸣原则。

.音乐材料及发展手法:重复;变奏;展开;派生对比;并置对比;模仿;模进;分裂;时值的压缩与扩大;调式对比;音程的扩大、压缩与转位;动机贯穿;旋律的自由发展;织体。

音乐的陈述类型:(1)稳定型陈述:呈示型、结束型、引子型。

(2)非稳定型陈述:展开型、过度型。

动机——音乐作品中最小的有机组成部分。

主题——能代表音乐作品的性格和形象音乐的思维。

音乐曲式结构发展的基本原则:呼应原则;三部性原则(再现原则);起承转合原则;变奏原则;回旋原则。

一部曲式一部曲式的乐段的特点:(1)由多个乐句组成,有完整的旋律,不是零碎的展开:(2)能表达完整明确的乐思,乐段能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3)有明确的终止;(4)一般为稳定陈述。

单二部曲式1.单二部曲式——由两个对比又统一的乐段有机结合形成的曲式。

2.单二部曲式的分类:有再现单二部曲式、无再现单二部曲式(对比式和引申式)。

3.有再现单二部曲式(二段曲式)、四句式上下片乐段(四句式的平行乐段)和起、承、转合式乐段的区别:二段曲式比四句式上下片乐段的第一部分的主调收拢使句读划分更为清晰;二段曲式比起、承、转合式乐段,前两个乐句与后两个乐句的对比性及收拢性使乐段感增强,结构层次更分明。

单三部曲式1.单三部曲式(三段曲式)——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照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形成的曲式。

2.基本特征:呈示乐段——中段——再现乐段。

A B A图式:(1)a+a'+a(2)a+b+a(3)a+b+c复三部曲式复三部曲式各部分的结构模式A B Aa+b+a c+d+c a+b+a(c+d)A B Aa+b c+d+c a+b(c+d)A B Aa b+c+b a(b+c)A B Aa+b+a c a+b+aA B A a+b+a c+d+c aA B Aa+b c+d aA B Aa+b+a c a。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结构图A B————乐段|—————| |—————|a a’b b’—乐句4 4 4 4-小节数调a: Ⅳ I Ⅳ I-终止和旋此乐段是一个二段曲式,全曲以a小调为主,由两个乐段所构成1、A乐段由两个再现关系的乐句组成,第二句再现第一句,所以是平行乐段;2、4小节一句为方整性结构;全曲无转调,是单一调性;【有转调就是开放性】3、两句结束音都落在I级,为收拢性结构。

{对应开放性}4、B乐段也是由两个乐句组成,结构与A乐段相似。

如三段式该片段是一个三段式,由三个乐段及其重复乐段构成,呈示段是哪里哪里,是一个平行乐段,收拢性结构与开放性结构。

如果用他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那么该结构称为收拢性结构曲式的基本部分与从属部分。

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的段落称为曲式的基本部分,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称为重属部分结构的补充与扩充。

补充是在一个段落的结束终止式出现后发生的,扩充是一个单位结构内部发生的{补充终止式后,扩充终止式前}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呼应原则{结构上下部分相互呼应}、三部性原则{遥相呼应的两部分中插入一个中间部分}、起承转合原则{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

承:起部的重复、引申、巩固起部的内容。

转:展开启程部分的内容与启程部分形成对比。

合部:启程内容部分的回归}、变奏原则{以一母体为基础,引出若干变体}、回旋原则{一个主要的音乐材料多次出现,在他各自出现之间插入由新材料构成的对比部分}动机的意义:动机作为音乐主题的核心材料,由音调、节奏及和声三方面的要素构成,起着深化主题合统一全曲的功能乐汇与动机:虽然规模相当,但乐汇式乐段中最低级的结构,而动机是乐曲的核心一段式的分类:1、以乐段内部乐句的数量作为依据。

2、以乐段内部各乐句之间的主题材料的不同组合关系作为依据3|、以乐段外部的结构形态作为依据4、亿和声、调性的功能逻辑关系作为依据5、以音乐结构的陈述功能作为依据二段曲式的的定义:由内容互不相同、既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二段式的分类:主要是根据第二部分即后段的写法及与呈示段的关系而做出(1)在现二段式:后段的后句再次呈示段的主题材料,使呈示段与后段之间形成一种主题材料隔时重现的统一关系(2)无再现二段式:后段的后句沿后段的前句的乐思继续发展或与之呈平行关系三段式的定义:由三个相对独立的乐段按三部性结构原则组合而成的曲式三段式的特征:三段式是在二段式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第一部分是一个呈示性乐段,第三段包含包含两个相对独立的段落单曲式:一段式二段式三段式复曲式:二部曲式、三部曲式、变奏曲式、回旋曲式、奏鸣曲式三段式中段的三种基本类别及分类引申型:根据呈示段的主题材料加以变化、展开、、并置型:以新主题材料写成综合型:兼用呈示段主题及新材料写成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音乐的基本表现手段包括、旋律线、节拍、节奏、和声、复调、调式调性、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织体旋律线:是单声部的乐思,是由旋律音进行的距离和方向所构成音调:是具有性格特征的短小旋律节拍:是强拍和弱拍有规律的周期性交替织体:是音乐材料组成音的组织方式,分为单声部、复调、主调调式调性:大调式小调式,如C自大d和小。

曲式分析万能模板

曲式分析万能模板

曲式分析万能模板曲式分析是音乐学习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音乐作品的曲式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和特点,有助于演奏和表达。

下面将介绍一个万能的曲式分析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曲式分析。

一、曲式的基本信息。

在进行曲式分析时,首先需要了解曲目的基本信息,包括作曲家、作品名称、创作年代、曲调、调性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我们对作品的背景和特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为后续的分析奠定基础。

二、曲式结构的分析。

1. 引子部分。

引子部分通常是作品的开端,用以引出主题的出现。

在曲式分析中,需要注意引子部分的长度、旋律特点、和声处理等情况,以及引子部分与主题的关系。

2. 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整个作品的核心,通常包括主题1、主题2和转变部分。

在分析主题部分时,需要注意主题的旋律特点、节奏处理、和声运用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主题之间的联系和发展。

3. 发展部分。

发展部分是作品的高潮部分,通过对主题材料的发展和变化,展现出作曲家的创作技巧和想象力。

在分析发展部分时,需要注意主题的变奏处理、和声的变化、节奏的变化等方面的特点。

4. 再现部分。

再现部分是作品的结尾部分,通常是主题的再次呈现和总结。

在分析再现部分时,需要注意再现部分与主题部分的对比和联系,以及再现部分的结尾处理和结束方式。

三、曲式的特点和风格。

在曲式分析中,除了对曲式结构的分析外,还需要对曲式的特点和风格进行分析。

这包括作品的旋律特点、和声处理、节奏特点、情感表达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作曲家的创作风格和特色。

四、曲式分析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需要对曲式分析的意义和价值进行总结。

曲式分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和特点,提高演奏和表达的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培养我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欣赏能力。

以上就是一个万能的曲式分析模板,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曲式分析。

在实际分析中,可以根据具体作品的特点和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达到更好地分析效果。

希望大家在学习和研究音乐作品时,能够善用这个模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作品。

曲式分析

曲式分析

1、曲式:由各种音乐要素所构成的一些或同或异的音乐事件在一起有起迄的时间过程中按一定的逻辑加以分布、组合所形成的整体结构关系,便是音乐作品的曲式。

2主题在一首乐曲或一个音乐段落中,能体现该乐曲或段落的基本性格面貌的乐思。

3、乐汇:也叫动机,基本为一到两小节。

4、乐思:音乐的表达的内容,表现音乐思维的载体。

5音型从音乐的要素方面说。

6段由乐段构成的次级结构。

7一段曲式由乐段构成的曲式。

8、二段曲式:由内容互不相同,即对比又统一的两个乐段构成的曲式。

9、收拢性结构:一首乐曲中的某个结构单位,如果用它自身的主要调性的主功能来完全终止。

相反,在不稳定功能或用转调来终止,则是开放性结构。

10、曲式的基本部分:担负揭示及展开主要乐思(主题或若干主题)的段落。

11、曲式的从属部分:在基本部分前后或若干基本部分之间,有时还有一些如引子、连接、补充、结尾等段落。

12、调性布局:包含转调的乐曲的调性安排情况。

13扩充:在本可以结束的地方,通过一定的处理使它不能结束,从而使该结构的长度扩展。

14、乐曲的调性布局规律公式:T(主调)D(属方向调S(下属方向调)T(主调)。

15、补充:是重复结构的结束部分,以加固基本结构结束的调性和终止式。

16、曲式划分的依据:1、结构因素2、调性因素3、主题材料因素4、其他划分因素(反复记号、主题材料的反复或再现、音区的转换节拍和速度的转变等)。

17、曲式发展的基本原则:一呼应原则。

呼应的多层套叠关系,即由小的呼应结构组合成大的呼应结构,或在大的结构关系中,胡或赢得部分的内部还可以细分处小的呼应关系。

二、三步性原则。

三步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三步性结构就是在药相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

三、起承转合原则。

在结构上的功能:起部-乐思的最初呈示;承部——起步的重复或引伸,巩固起步陈述的内容;转部-引入新材料或展开起承部分所陈述的内容,与起承部分形成对比;合部-向起承部分的内容回归,有明显的再现因素,具有总结结束的功能(四)变奏原则:以一母体为基础,用变奏手法引出若干变体,这种结构原则称为变奏原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一、音乐是什么二、对于“曲式”的五种认识三、曲式分析的几点说明第一部分:曲式分析基础知识第一章音乐语言的分类体系及分析要求一、怀特音乐分析四元分类体系二、节奏分析三、旋律分析四、和声分析第二章曲式结构的单位及符号体系一、三个基本名词二、曲式结构的单位及符号体系第三章句法结构一、构成句法的基本要素二、句法结构第四章音乐主题与音乐形象一、音乐主题二、音乐形象第二部分:典型曲式分析第五章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及陈述类型一、曲式发展的结构原则二、音乐的陈述类型第六章一段体一、一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二、一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三、一段体的从属部分四、一段体的细部结构思考与练习第七章二段体一、二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二、二段体的基本类型三、二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四、二段体的长度比例及从属部分五、二段体的声乐曲与器乐曲结构的异同思考与练习第八章三段体一、三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二、三段体的基本类型三、三段体的再现段四、三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五、三段体的从属部分六、三段体的声乐曲与器乐曲实例思考与练习第九章三部曲式与二部曲式一、三部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二、三部曲式的中部及其基本类型三、三部曲式的两端部分(首部和再现部)四、三部曲式的从属部分思考与练习附:二部曲式第十章变奏曲式一、变奏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二、变奏曲的类型三、变奏曲的分组问题四、变奏曲的整体布局五、变奏曲的实例分析思考与练习第十一章回旋曲式一、回旋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二、古回旋曲(或“小型回旋曲式”)三、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回旋曲(或“典型回旋曲式”)四、浪漫主义以后回旋曲式的发展(或“回旋曲式的变体”)思考与练习第十二章奏鸣曲式一、关于奏鸣曲式的整体结构及其原则二、奏鸣曲式的呈示部三、奏鸣曲式的展开部四、奏鸣曲式的再现部思考与练习附:回旋奏鸣曲式主要参考文献二、教案绪论一、音乐是什么1、从技术的角度看音乐(1)传统的:有调性的音乐(2)现代的:非调性的音乐2、从理论的角度看音乐(1)来源方面:有个性、有情感的声音信息。

(2)接受方面:听众与作曲家、表演艺术家;听众与听众的一种交流。

二、对于“曲式”的五种认识1、曲式是一个过程:2、曲式是一种力量:3、曲式是一种体裁:4、曲式是一个系统:5、曲式是一种符号:三、曲式分析的几点说明1、将整体解剖为局部,再进行分析与归纳2、必需注重“实证”,对象应该是“乐谱”和“音响”3、必需注重“比较”,可以是技法比较、体裁比较、风格比较等等4、必需注重“结论”,要求是:能自圆其说的和相对科学的。

第一部分:曲式分析基础知识第一章音乐语言的分类体系及分析要求一、怀特[美]音乐分析四元分类体系1、节奏:音乐中的一切时间因素。

(持续、重音、速度、拍子、乐句等)2、旋律:音乐中的一切横向音高因素。

(包括旋律的节奏及音高关系等)3、和声:音乐中的一切纵向音高因素。

(和弦、和声、对位、复调等)4、音响:包括音色、配器、力度、织体等直接诉诸于听觉的音乐因素。

二、节奏分析1、节奏的概念(1)狭义的“节奏”:指音符间时值的长短关系。

(2)广义的“节奏”:包括节拍和结构的含义。

[详见: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p98]2、几种常见的节奏组合(或称“音型模式”)(1)顺分形组合:先长后短。

特点:增强音乐的“歌唱性”。

(2)逆分形组合:先短后长。

特点:增强音乐的“语言性”。

(3)等分形组合:时值相等。

特点:增强音乐的“律动性”。

(4)切分性组合:重音移位。

特点:增强音乐的“动力性”。

(5)对分形组合:节奏对称。

特点:增强形式的“对称性”。

[详见: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p103]3、关于节奏密度即发声点的总数及其变化。

如:声部Ⅰ:发音点声部Ⅱ:发音点发音点总数4、关于节奏风格在讨论“节奏风格”的时候,主要限于“音型模式”方面。

因为特定的音型组合不仅要涉及到时代、个人、民族、地区风格等,还常常与音乐的体裁与类型相关联,因此最能体现节奏的风格特性。

如:(1)圆舞曲音型:3/4拍,特点:重音在第一拍。

(2)波兰舞曲音型:3/4拍,特点:逆分形节奏。

(3)阿列曼德舞曲音型:3/4拍,特点:用弱拍弱节奏起。

(4)加沃特舞曲音型:4/4拍,特点:从小节第三拍起。

(5)探戈舞曲音型:4/4拍,特点:第一、第二拍变化大。

(6)玛祖卡舞曲音型:3/4拍,特点:重音不在第一拍。

(7)波尔卡舞曲音型:2/4拍,特点:重音在弱节奏上。

(8)包列罗舞曲音型:3/4拍,特点:固定地持续。

(9)萨拉班德舞曲音型:4/6拍,特点:三拍总是较慢。

(10)朝鲜长鼓舞曲音型:4/4拍,特点:对分形节奏。

(11)陕北秧歌舞音型:4/4拍,特点:第一、四拍较重。

[详见: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p110表4-5]三、旋律分析1、关于旋律的几点认识(1)从重要性上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2)从时间上看:旋律是乐音运动的轨迹。

(3)从它与纵向音高的相互关系看:旋律是和声的表层。

(4)从欣赏的角度看:旋律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或“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等等。

2、旋律分析要求(1)要描述旋律的外观轮廓:①大山型:②瀑布型:③环绕型:④锯齿型:⑤阶梯型:⑥直线型:(2)要观察旋律隐伏的骨架轮廓首先找出旋律基本骨架:长、短、高、低、轻、重、起、止、色。

(3)要观察旋律进行的密度即某一音高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单位中出现的次数,它体现了旋律的“紧张度”。

(4)要分析旋律的高潮①高潮是在旋律运动过程中,在艺术效果上最动人的那一瞬间。

②高潮是旋律“运动”的目的,没有高潮的旋律不是好旋律。

③高潮的形成:预备-上升-到达-爆发-持续-下降-结束④高潮点的位置:(无特定必要)3/4即5∶3“黄金分割点”位置。

⑤高潮爆发点的“音”的选择:调式的第Ⅳ级,即:起Ⅴ3/4 止T D S T┌───┐Ⅱ-Ⅳ-Ⅱ四、和声分析1、和声在音乐中的作用(1)强大的结构凝聚力:(2)高度的形象概括力:(3)丰富的色彩感染力:2、高度发展的和声理论与丰富多彩的和声实践[详见: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p201—202.表7-1]3、和声分析的方法、步骤第一步:微观分析(1)识别单个和弦,作出和弦标记。

(2)标明和弦外音。

(3)明确和弦之间的音级关系或功能属性。

(4)观察和弦序进的时间步伐即“和声节奏”。

(5)观察和声连接的方式与特点,各类不协和音的出入方式。

(6)标明调性路线及主从关系,指出与转调相应的和声处理技巧等。

[详见: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p212—220.舒曼《为什么》]第二步:中观分析(1)确定各种终止的位置、类型与风格。

(2)分析每个终止式的和弦构成及技术处理。

(3)以终止式为对象进行评价:对比与统一;松弛与紧张;风格与表现。

第三步:宏观分析(1)明确所分析对象与哪一类和声风格有关。

(2)揭示所分析对象的和声风格特点或规范。

4、和声进行的“动—静”关系和声进行的“动—静”关系实际上就是“稳定”与“不稳定”关系,“稳”则“静”;“不稳”则“动”。

例:和声因素动静关系情况表和声因素(静)稳定性较强(动)不稳定性较强和弦主和弦其他各级和弦调式自然音体系变化音体系根音上行四度进行其他各类进行结构大小三和弦其他各类和弦位置原位和弦转位和弦节拍强拍和弦非强拍和弦节奏长时值和弦短时值和弦终止完全终止式其他终止式低音持续音级进进行调性主调从属调进行围绕主和弦远离主和弦曲式收拢性结构开放性结构5、和声张力的强弱关系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紧张度的大小,而和声张力的“强弱”与和声进行的“动静”,是直接相应而关系密切的两个范畴。

和声张力的大小,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来决定:(1)调式内不稳定音在倾向性方面的尖锐程度。

如:①小二度和变化音的紧张度较强;大二度和自然音的较弱。

②增、减音程的紧张度较强;各类大、小、纯音程较弱。

(2)和声音响的协和与不协和程度①传统和声顺序(由大到小):同度─纯四/五度─大/小三度─大/小六度─小七度─大二度─增四/减五度─大七度─小二度。

②近现代和声顺序(由大到小):同(八)度─纯五/四度─大三/小六度─小三/大六度─小七/大二度─大七度/小二度─(三全音)增四/减五度。

[注意:重要原则:和弦音响的紧张度与和声音程的不协和度成正比。

]6、和声节奏的疏密、轻重关系和声节奏:是指由和声变化形成的节奏轮廓,它体现的是和声变化的“速度”。

和声节奏的“疏密”关系除了与和弦的延时长短等因素相关外,还与和声序进中和弦的变换方式有关。

7、和声的功能与色彩及其相互关系(1)和声的功能:主要是指调性中的和弦由于调式音级地位不同而具有的稳定或不稳定作用,也就是所谓“调式功能”。

因此,“功能”主要限于调性音乐,尤其是大小调体系的和声领域。

(2)和声的色彩:和声的色彩直接取决于音程的色彩,但它更多属于音响效果的范围。

与动力性的功能和声相比,色彩和声更适合表现特定的音乐形象、音乐风格或作曲家的创作个性。

因此,它往往成为和声分析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曲式结构的单位及符号体系一、三个基本名词1、段落:通常指小于整体的结构部分。

段落是一个不定量名词,如果说对象是一个乐段,那么不大于乐段的部分均可以称为段落;或者,对象是一部交响曲,那么构成整部作品的各乐章,也可以称为段落。

2、句逗:用于将段落划分开来的形式标志。

这些形式因素表现为:(1)长音;(2)休止符;(3)和声终止式;(4)材料或音响的重复;(5)材料或音响的对比;(6)具体音乐作品的特定组成规律等等。

3、单位:用于衡量段落大小的具体标准。

如:乐汇、乐节、乐句、乐段、乐部、乐章等。

二、曲式结构的单位、符号体系1、单位体系(1)音乐单位从大到小的排列:文字 A A a 数字数字乐曲—乐章—乐部—乐段—乐句—乐节—乐汇—乐音(2)结构断句的规范标识:乐部:在乐部结束的小节线上划“‖”;乐段:在乐段结束的地方划“∥”;乐句:在乐句结束的地方划“∨”;乐节:在乐节起止的上方划“┌───┐”;乐汇:在乐汇起止的上方划“┌─┐┌─┐”。

[注意:音乐结构单位的“进位制”通常是:从小到大:“逢二进一”;从大到小:“一分为二”。

]2、符号体系(1)字母①表示单位级别。

如:乐句“a”;乐段“A”;乐部“[A]”。

②表示材料关系的异同。

如:相同关系:A+A相似关系:A+Aˊ相异关系:A+B③表示段落的序进关系。

(2)括号①表达乐句的结构:小括号()②表达乐段的结构:中括号[]③表达乐部的结构:大括号{ }用法:A、表明段落或材料在功能上的亲疏关系。

B、和英文字母的功能相应,表明图式中的结构级别或层次。

C、在一个具体对象的结构单位分析时,最小的单位“级别”使用小括号。

(3)数字①表达段落的起止和长度:起止(序数): A--------B --------A′1—16 17—32 33—50[或:呈示部(1-36)+展开部(37-89)+再现部(90-130)][或: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1―3637―8990―130] 长度(基数):表明段落含有多少小节的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