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消毒隔离制度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ICU病房消毒隔离制度引言概述:ICU(重症监护室)是医院中最重要的病房之一,主要用于治疗重症患者。
为了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ICU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消毒措施、隔离要求、人员培训、设备管理和定期检查等五个方面详细介绍ICU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
一、消毒措施1.1 空气消毒:ICU病房应定期对空气进行消毒,使用紫外线灯或空气消毒机。
1.2 表面消毒:所有表面、设备、器具等应定期进行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如漂白水、酒精等。
1.3 污染物处理:对于被污染的床单、衣物等应及时更换并进行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
二、隔离要求2.1 感染源控制:对于具有传染性的患者,应单独隔离治疗,避免传播给其他患者。
2.2 严格控制访客:限制ICU病房的访客,并要求访客进行手部消毒和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
2.3 医护人员防护: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隔离要求,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避免交叉感染。
三、人员培训3.1 消毒培训:ICU病房的医护人员应接受消毒知识和技能培训,了解正确的消毒方法和程序。
3.2 隔离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隔离知识和技能培训,学习如何正确隔离传染源和控制感染。
3.3 应急培训:医护人员应接受应急处理培训,学习如何在突发情况下有效应对,保障患者和自身安全。
四、设备管理4.1 设备清洁:ICU病房的设备应定期清洁消毒,避免成为感染源。
4.2 设备维护: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正常运转,减少故障带来的风险。
4.3 设备标识:所有设备应有清晰的标识,标明消毒时间、有效期等信息,方便管理和监控。
五、定期检查5.1 消毒效果检查:定期对ICU病房的消毒效果进行检查,确保消毒措施有效。
5.2 隔离措施检查:定期对隔离措施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5.3 人员培训检查:定期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培训有效。
总结:ICU病房的消毒隔离制度对于预防和控制感染至关重要。
通过加强消毒措施、严格隔离要求、定期人员培训、设备管理和定期检查,可以有效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降低感染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工作制度

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工作制度
1、NICU是集中收治早产儿和各种急危重新生儿的病室,实行无陪护封闭管理,要求医护人员必须经过新生儿专业的严格训练。
2、对于早产儿、特别是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生命更加脆弱、病情变化快,要求医护人员必须具有高度责任心、工作上要更加细心。
3、对各种急危重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入院后必须详细向患儿家属做好病情告知,并及时履行各种签字手续。
4、对入院新生儿必须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特别是孕产期情况)和仔细的体格检查,以免漏诊和误诊(包括骨折、产伤、畴形等);接收转诊患儿还应详细了解患者的院外诊治情况。
及时开具医嘱并执行医嘱,并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护。
完善各项辅助检查,包括X线、血糖、血气及各种生化检查等,并根据病情变化动态监测。
5、及时完成各种医疗文件的书写,并随时加签。
6、对疑似外科等疾病的患儿,应及时进行会诊;对疑难危重患儿或病情突发变化的患儿应及时请示上级医生查看,并及时告知患儿家属。
7、交接班除书面报告外,并进行逐一床边交接。
8、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1。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四篇)

医院消毒隔离管理制度一、医务人员工作期间应严格遵循标准预防的原则,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
二、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无菌____、器官,脉管系统,或有体液从中流过的物品或接触人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接触完整皮肤、完整粘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三、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其中被朊病毒、气性坏疽及突发不明原因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与灭菌。
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四、灭菌物品应注明灭菌日期及失效日期,各科室、病区按照日期先后存放,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使用,并做好标识。
并按灭菌日期排放,有效期不超过____天,超过____天应重新灭菌方能使用。
五、化学灭菌或消毒,可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选择灭菌、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使用化学消毒剂必须了解消毒剂的性能、作用、使用方法、影响灭菌或消毒效果的因素等,配制时注意有效浓度,并按要求进行监测。
六、感染性疾病科门诊按照《医院隔离技术规范(____版)》和《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要求,与普通门诊要做到挂号、候诊、收费、取药、检验、注射、厕所等分开。
七、医院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病人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并有明显的隔离标志。
黄色为空气隔离标志,粉色为飞沫传播隔离标志,蓝色为接触隔离标志。
八、病人用的一次性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等要严格一次性使用,用后按医疗废物处置,复用的应一人一用,送供应室集中消毒。
呼吸机螺旋管、湿化器、接头、活瓣通气阀等可拆除部分应定期更换消毒。
湿化液应为无菌水,每日更换。
九、吸痰操作执行一人一次一管,一次性吸痰管使用后放入医垃圾袋;盛放吸痰管的容器每日更换灭菌;吸痰器的吸引瓶使用时,应先放入有效氯____mg/l的消毒液再吸痰,紧急情况可先吸痰再放消毒液;使用中的吸引瓶,应每班倾倒吸引物,使用完成后进行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新生儿室抢救制度(4)

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制制度 (1)新生儿复苏抢救工作制度 (14)新生儿/NICU消毒隔离制度 (18)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制度 (19)新生儿病房院内感染控制制度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必须戴口罩、帽子,接触患儿前进行六步洗手或手消毒。
严格执行探视制度,对危重病人医生根据病情可允许1~2名直系亲属,按要求着装进入病房探视,闲人免进,限制时间。
室内环境卫生学标准:空气≤200cfu/m3,台面≤5cfu/cm2,医务人员的手≤5cfu/cm2。
每月监测一次,并有记录。
保持床单位清洁:每个床单位配备听诊器、速干手消毒剂。
听诊器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2次。
暖箱使用期最长不超过7天,危重患儿一般为4天。
每日常规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外面,清水擦拭内面进行日常保洁。
患儿使用的床单、被套等用品常规每周四更换一次,遇污染及时更换,所有物品消毒清洗后使用。
患儿使用的眼罩、浴巾等用品一人一用一灭菌,预防交叉感染。
高危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床单位使用前常规床单位消毒机消毒30分钟。
空气消毒: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各一次,每次20~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空气消毒机定时开放,每日3次。
消毒机过滤网每半年由专业人员清洗一次。
物体表面消毒:地面、台面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
抢救车、消毒机、监护仪、输液泵等物品每日用25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
各种管道消毒:氧气湿化瓶内用无菌蒸馏水,每日更换。
吸痰器用前瓶内放入1000mg/L含氯消毒剂,用后及时倾倒;吸痰管一次性使用。
呼吸机管道一人一用一环氧乙烷灭菌。
新生儿沐浴室每日常规保持台面、地面清洁、干燥,沐浴用品一人一用一消毒,拆包、打包分台进行。
新生儿暖箱水槽,使用无菌蒸馏水,每日更换一次,上、下午各添加一次,保证箱内湿度。
各室墩布单独使用,有标识,地面湿式清扫,保持清洁。
新生儿病房工作制度进新生儿室,必须换鞋、更衣、戴口罩、帽子、遵守消毒隔离制度。
重症监护室(ICU)消毒隔离制度

重症监护室(ICU)消毒隔离制度1、重症监护室布局分区明确、流程规范、标识清楚;温度应维持在22—25℃,湿度应维持在50%—60%。
2、设足够的非手触式流动水洗手设备及擦手纸、每床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保持空气清新,每天应开窗换气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每日空气消毒至少1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
3、进入重症监护室的人员必须穿隔离衣、带口罩和帽子、穿鞋套等。
非工作人员不准随意进入重症监护室。
4、重症监护室物品的清洁消毒详见我院制定的《ICU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5.气管插管:如无禁忌,患者应床头抬高30℃,尽可能采用无创通气;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应每周更换1-2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应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
对危重病人须注意口腔卫生,实施正确的口腔护理。
每日评估,及时撤管。
6.导尿管:采用连续密封的尿液引流系统;悬垂集尿袋并低于膀胱水平,不接触地面。
不建议使用抗菌药物冲洗膀胱预防感染。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每日评估,及时撤管。
7.血管内置管:开展血管内置管的使用、维护及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培训;保持插管部位清洁,有污染时及时更换敷贴;血管导管的三通锁闭阀要保持清洁,发现污垢或残留血迹时及时更换。
每日评估,及时撤管。
8、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手卫生;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可能污染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时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
9、特殊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或高危感染病人,作好针对性的消毒隔离措施以及职业防护措施。
10、患者转出重症监护室后,必须进行床单元的终末消毒。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血液透析室应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示清楚。
(详见我院制定的《血液透析中心建筑布局与设施设备管理》)2、保持空气清新,治疗室、透析治疗区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空气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2—3次,每次2小时以上3、环境及物品的清洁详见我院制定的《血液透析治疗区环境及物品清洁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

重症监护病房感染管理及消毒隔离在普通病房管理的基础上达到以下要求:1.布局合理,明确划分治疗区、监护区、医护人员办公区等,保持清洁安静。
2.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
3.设置流动水非接触式洗手设施、洗手图、配备清洁剂、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设施。
4.严格控制出入人员,工作人员进入ICU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外出时应更衣。
不设陪护,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后要洗手或卫生手消毒。
5.患有感染性疾病人员不得进入ICU。
6.严格无菌技术操作,认真洗手,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可疑污染操作时应戴手套,操作结束脱掉手套后洗手。
7.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做好使用呼吸机、留置血管内导管和导尿管患者的医院感染监测。
8.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和耐药菌的产生。
9.对特殊感染或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0.各类物品分别放置,无过期灭菌物品、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和消毒剂。
11.每日用400mg/L~700 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液擦拭物体表面和地面,作用30min。
12.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病人用物的消毒与管理,特别是呼吸治疗设备装置的清洁、消毒与灭菌。
13.一次性医疗卫生用品严禁重复使用。
每个床位所用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物品、吸氧、吸痰装置等禁止与其他病人交叉使用。
14.每个月对物表和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监测,每季度进行手卫生监测、空气监测。
遇医院感染暴发时随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微生物的检测,留存监测资料。
15.病人转出、出院或死亡,应对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
16.医疗废物处置符合有关规定。
篇二:1.医护人员上班时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遵守消毒灭菌原则,接触病人前后应及时洗手,进行无菌操作必须戴口罩、帽子。
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2)

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消化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1)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2)一.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4)新生儿/NICU 消毒隔离制度 (6)新生儿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7)病房消毒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先后洗手。
2、医务人员应掌握消毒剂使用方法、浓度、注意事项。
3、病房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产房、婴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间、包袋间、烧伤病房、监护病房,每日空气消毒 60 分钟,有记录。
4、使用中的紫外线灯管,每周 95%酒精擦拭一次。
照射强度低于 70uw/cm2 须更换。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等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灭菌,干燥保存,湿化瓶使用灭菌水。
6、病房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床头柜一桌一巾,用后消毒清洗备用。
病人出院、转科或者死亡床单位必须终末消毒。
7、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至少更换一次,遇污染及时更换。
非感染性与感染性血液、分泌物布类分别放置,封闭运送,禁止在病房清点。
8、弯盘、止血带用完消毒、清洗、备用。
9、各类监护仪器设备等物体表面每日清洁一次,空调过滤板每周清洁 1-2 次。
10、餐具一餐一消毒,洗碗布专用定期消毒。
11、病人便器专人专用。
12、病房地面湿式清扫,每日清洗 1-2 次,遇污染随时消毒。
生活垃圾与医用垃圾分开,医用垃圾分类放置,集中统一处理。
13、使用的拖把四分开,有标记,每次用后浸泡消毒,固定放置,晾干备用。
14、传染病病人严格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实施管理。
15、呼吸机消毒按《呼吸机清洁消毒》执行。
消化感染科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1、床单位:(1)严格执行一床一套湿扫法,床旁桌做到一桌一巾。
(2)床单元表面用 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3)病人使用的生活卫生用品如毛巾、脸盆、餐具、便盆等用 250mg/L 有效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保持清洁。
新生儿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

新生儿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1. 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
患有皮肤化脓及其他传染病的工作人员不得入内。
2. 室内保持安静、整洁,工作人员做到四轻,病室应定期通风、换气、消毒,湿式擦拭物体表面及地面,洁具专用,每月做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细菌监测并记录结果。
3. 各种医疗用具用后必须消毒,新生儿用具每日消毒,每月食具细菌监测一次。
4. 严格探视制度,探视者应着清洁服装,洗手后方可接触婴儿。
在感染性疾病流行期间,禁止探视。
5. 新生儿病房应相对独立,布局合理,分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 )、隔离室、配奶室、沐浴室、治疗室等,严格管理。
6. 每张床位占地面积不少于3m2 , 床间距不少于1m ,NICU 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 倍。
7. 病房入口处应设置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消毒、更衣,不准带入私人用品,非本室工作人员禁止入内,谢绝参观,实习进修人员入室必须遵守上述规定。
8. 保持室内清洁、整齐、舒适、安静,采用电子消毒器进行空气消毒,定时开窗通风,每天2 次,每次20 分钟(10AM 、4PM ),温度保持在22 ~28 ℃,相对温度55 ~65 %,使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室内拖把、抹布分室使用,每天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拖地四次,擦试台面一次。
9. 每月进行空气、物表、无菌物品和手的采样培养,细菌菌落总数要求达到Ⅱ类卫生标准。
10. 病儿入院时必须进行沐浴、更衣等卫生处置,病儿按感染、非感染严格分开放置,疑似传染病儿不得入内,进行各类治疗、护理、检查时严格执行手部卫生要求。
11. 每天晨间护理进行每位患儿的洗澡(擦澡)、更衣、换尿布及各种管道的护理,按时喂奶并记录情况。
(每次喂奶结束后将奶瓶清洗250-500mg/L 含氯消毒剂浸泡30 分钟,用清水彻底冲洗后消毒柜消毒备用)。
12. 使用氧气者每天更换无菌湿化水一次;使用暖箱者每天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洗暖箱一次,每周或出箱更换暖箱一次,蓝光箱每次使用后用500mg/L 含氯消毒剂擦洗备用,随时保持清洁同时更换湿化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消毒隔离制度
一、严格控制新生儿室进出人员,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医务人员进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须穿洁净的工作服,戴口罩、帽子、换专用鞋。
二、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积极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以釆取针对性措施,避免造成医院感染。
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釆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
三、严格执行手卫生,医务人员接触新生儿前要洗手或使用速干型手消毒剂,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
探视人员必须遵守手卫生规范。
四、空气净化设施、设备定期维护。
回风口过滤网每周清洁一次,每年更换一次,如遇特殊污染,及时更换。
五、按照规定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和环境卫生学监测,针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如有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六、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1、接触新生儿无菌组织和器官、破损皮肤和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2、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且保存环境清洁、干燥,无过期。
3、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
使用中呼吸机管路应每周更换1次,使用后送中心供应室集中消毒处理。
4、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
连续使用的暖箱和蓝光箱,应当每周更换并行终末消毒。
5、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体温表、听诊器、浴巾、浴垫等。
6、患儿使用后的奶具和配奶间的管理遵照奶具清洁消毒管理制度和配奶间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7、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更换一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