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选读
自考英美文学选读-(中英文对照)

Part one: English LiteratureChapter1 The Renaissance period(14世纪至十七世纪中叶)文艺复兴1. Humanism is the essence of the Renaissance.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
2. the Greek and Roman civilization was based on such a conception that man is the measure of all things.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的起源是因为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基础是以“人”为中心,人是万物之灵。
3. Renaissance humanists found in then classics a justification to exalt human nature and came to see that human beings were glorious creatures capable of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n the direction of perfection, and that the world they inhabited was theirs not to despise but to question, explore, and enjoy.人文主义者们却从古代文化遗产中找到充足的论据,来赞美人性,并开始注意到人类是崇高的生命,人可以不断发展完善自己,而且世界是属于他们的,供他们怀疑,探索以及享受。
4. Thomas More, Christopher Marlowe and William Shakespeare are the best representatives of the English humanists.托马斯.摩尔,克利斯朵夫.马洛和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人文主义的代表。
自考 英美文学选读 书单

自考英美文学选读书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自考英美文学选读书单:自考英美文学选读一直是自考英美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对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英语水平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份【自考英美文学选读】书单,希望对大家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1. 《简·爱》(Jane Eyre)- 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描写了主人公简·爱的一生遭遇及成长历程。
小说通过简·爱的内心世界、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爱情的追求,展示了女性独立、坚强和自由的形象,被誉为女性主义文学的杰作。
2. 《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 简·奥斯汀(Jane Austen)《傲慢与偏见》是英国文学史上的又一经典之作,讲述了伊丽莎白·班奇和达西先生之间的爱情故事。
小说通过调侃社会习俗、揭示人性弱点和倡导女性独立,展现了简·奥斯汀的精湛文学功底和对人性深刻洞察的能力。
3. 《了不起的盖茨比》(The Great Gatsby)- 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F. Scott Fitzgerald)《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文学史上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美国高盛时期的繁荣与荒诞。
小说通过主人公盖茨比的爱情故事、社会地位和金钱的探讨,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幻和人性的贪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呼啸山庄》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描绘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之间的爱恨纠葛。
小说通过家族恩怨、爱情悲剧和人性探讨,展现了勃朗特姐妹的文学才华和对人性矛盾的深刻理解。
《去吧,告诉她们,我在这里》是美国文学史上的力作之一,讲述了黑人青年约翰尼的成长经历和对信仰的追求。
小说通过种族歧视、家庭纠葛和自我认同的挣扎,反映了美国社会的种族问题和对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英美文学选读课件PPT课件

培养人文素养
详细描述
通过对英美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的分析,可以培养 我们的人文素养,提高对文学、文化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
探讨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
总结词
欣赏文学技巧
详细描述
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 探讨作品的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可以更好地欣赏文学 的技巧和魅力。
总结词
增强审美能力
详细描述
通过对作品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探讨,可以增强我们 的审美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总结词
学习语言表达
详细描述
英美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富有特色,通过学习作品的艺 术手法和语言特色,可以学习到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 提高英语语言表达能力。
04
英美文学作品在当代的影响和价值
对当代文学的影响
英美文学选读课件ppt课 件
• 英美文学概述 • 英美文学作品选读 • 英美文学作品的赏析方法 • 英美文学作品在当代的影响和价值 • 总结与思考
01
英美文学概述
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
早期文学
当代文学
从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到文艺复兴时期, 英美文学逐渐形成和发展,涌现出许 多杰出的作家和作品。
从20世纪末至今,英美文学呈现出多 元化的发展趋势,涵盖了各种文学流 派和风格,如后现代主义、魔幻现实 主义等。
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人们可以拓展视野、丰富内心世界,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成长的能力。同时 ,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智慧,也能为人们在生活中提供指导和启示。
05
总结与思考
对英美文学的总体评价和思考
英美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 地位
英美文学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 有深远的影响力和独特的魅力。通过学习和 研究英美文学,可以深入了解西方文化、历 史和社会背景,拓宽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 的能力。
英美文学选读自考重点

英美文学选读自考重点英美文学选读是自考中一门重要且富有魅力的课程,它涵盖了英国和美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的众多经典作品和重要作家。
对于自考生来说,掌握重点内容是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
以下将为您详细介绍英美文学选读自考的重点。
一、英国文学部分1、古英语时期与中世纪文学这一时期的重点是了解英国文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比如,《贝奥武甫》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重要的史诗,要理解其主题、结构和语言特点。
另外,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也是重点,需掌握其对人物的刻画、叙事技巧以及反映的社会现实。
2、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英国文学成就斐然。
威廉·莎士比亚是重中之重,他的戏剧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麦克白》等,要深入研究其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主题思想以及对人性、命运、爱情等问题的探讨。
同时,还需了解这一时期其他重要作家如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3、 17 世纪文学这一时期的玄学派诗歌和清教徒文学是重点。
约翰·多恩的玄学派诗歌以奇特的比喻和复杂的思维著称,要理解其诗歌的独特风格和思想内涵。
而弥尔顿的《失乐园》《复乐园》等作品,则要把握其宗教主题和史诗般的气魄。
4、 18 世纪文学启蒙运动时期的英国文学注重现实和理性。
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是必读作品,要分析主人公的形象和作品所反映的殖民主义、个人奋斗等主题。
此外,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也是重点,理解其讽刺手法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5、 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人如威廉·华兹华斯、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拜伦、雪莱和济慈的作品都需要认真研读。
了解他们各自的诗歌风格、主题以及对自然、爱情、自由等的追求。
同时,简·奥斯汀的小说《傲慢与偏见》也是常考内容,要分析其细腻的人物描写和婚姻爱情观。
6、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查尔斯·狄更斯的作品在这一时期占据重要地位,如《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等,要理解其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关怀。
《英美文学选读》课程标准

《英美文学选读》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英美文学选读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选修课。
它与英美文学史密切结合,使学生在接触到浩繁的文学作品的同时,可以对繁杂的文学现象加以整理和梳理,并形成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习惯,开阔视野,在学习过程中把握正确的理解文学作品的方法。
英美文学选读通过向学生介绍文学作品及其作品创作的历史文化背景,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增强语感,增进学生对英美社会、历史、文化以及生活习俗的了解,提高他们对西方文学的欣赏能力及批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文学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深入、直观地理解各个时期的英美文学作品,把握其思想、语言及创作技巧上的特点;另外,还应对英美文学评论流变具备相对清晰的认识。
2)语言知识:本课程是通过介绍不同文体的文学作品,深化学生对英语语言的认知、理解和应用的能力。
并通过对不同时期英语原文资料的阅读和解析,以一种更加直观的方式了解这门语言的发展。
2.能力目标1)文学作品鉴赏能力:通过对作者作品的讲解,学生可以对作品的社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进行评价,培养并提高自我鉴赏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课上和课下阅读及评价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3)思辩能力:课上小组讨论环节和presentation环节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辩能力,助其开拓思路,同时也为以后对英语的有效使用打下基础。
3.素质目标1)文学文化修养:本课程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的素养课,旨在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及文化的理解,可以使学生以直观的方式全面接触这种语言和文化,并形成独立的开放的文化观,进一步强化其跨文化意识。
2)基本的研究素质:本课程通过对文学作品的介绍和讲解向学生传授文学鉴赏的不同视角,可使其具备基本的文学研究素质。
3)文学翻译的基础:本课程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细读向学生介绍文字背后的人文、历史、政治、哲学及美学等因素,可为文学翻译课程提供较好的材料,并做好前期准备。
英美文学选读自学考试大纲

英美文学选读自学考试大纲一、考试简介英美文学选读自学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于英美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重要作家及其作品的掌握程度,以及对于英美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满分为100分。
二、考试内容1、英美文学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20%)测试考生对于英美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重要时期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英美文学重要作家及其作品(30%)测试考生对于英美文学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但不限于莎士比亚、简·奥斯汀、托尔斯泰、海明威等。
3、英美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30%)测试考生对于英美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包括但不限于新批评、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4、阅读理解与写作能力(20%)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包括对于所给文本的理解、分析、评价和论述能力。
三、考试形式及题型1、单项选择题(20分)要求考生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2、多项选择题(20分)要求考生从五个选项中选择两个或以上的答案。
21、简答题(20分)要求考生用简短的语言回答问题,考查考生的理解和概括能力。
211、分析题(30分)要求考生对所给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价和论述,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111、写作题(10分)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题目和要求进行写作,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自学建议系统学习英美文学基本知识:了解英美文学的发展历程、重要时期和流派,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论。
阅读重要作家作品:选择一些经典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进行阅读和研究,深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培养阅读和分析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掌握基本的文学分析方法。
加强写作训练: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考试做好准备。
英美文学选读复习资料一、英国文学1、文艺复兴时期:代表人物:莎士比亚、培根、哈姆雷特等。
英美文学选读必读书目

“英美文学”必读作品
“英美文学”为外语系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在第五、六学期所开设的专业课。
为了指导广大学生了解英美文学,更好地学习、理解和掌握英美文学,“英美文学重点课程组”列出了“英美文学”课程中要涉及的基本的文学作品或选段,基本上涵盖了各个阶段主要作家的重要作品。
由于英美文学所涉及的内容多、知识面广,要求长期的文学阅读和积累,因此,我们建议各位同学能够从一年级一进校后就开始有计划地阅读该目录中的所有作品或选段的英语和汉语两种版本,并且适当地阅读一些相关的文学评论文章,以便为以后该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的文学评论文章可在我校校园网的“校园专网”下的“中国学术期刊(NKI)”和“万方数据库(学院镜像)”中查阅。
如果你在阅读或学习中遇到任何问题,请发邮件至私人信箱:bobxhbbai@,baixihan@(或发至本课程学生用公用信箱:zhongdiankecheng@,zhongdiankecheng@。
公用信箱密码:wenxue)。
我们将竭力为你解答和服务。
如果你在学习中对我们的教学和安排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敬请用你的信箱发邮件至私人信箱:bobxhbbai@, baixihan@,我们将尽力改进并给予答复。
英美文学选读(英国文学部分)
英美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部分)。
自考英美文学选读课件(超级完整版)

制作思维导图
利用思维导图工具将笔记内容可视化,形成 清晰的知识网络。
定期复习
定期回顾和复习笔记内容,加深记忆和理解; 同时不断补充和完善笔记。
08
课程总结与展望未来
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01 文学流派与时期
本课程涵盖了从古典到现代的英美文学发展,重 点介绍了各个时期的代表性流派,如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
周完成一篇读书笔记等。
制定学习计划
根据学习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包括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法 等。
监督与调整
定期检查学习进度,根据实际情况调 整学习计划,确保按计划执行。
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
预览与预测
在阅读前预览文本,了解大致内容和结 构,预测可能涉及的主题和观点。
意群阅读
通过意群阅读,将单词组合成有意义 的短语或句子,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
《傲慢与偏见》
通过贝内特家五个女儿的婚恋经历, 探讨婚姻与爱情的真谛。
《尤利西斯》
通过主人公布鲁姆一天的生活,表现 现代人的孤独与迷茫。
07
自学方法与技巧分享
如何制定自学计划并执行
确定学习目标
明确自考英美文学选读的学习目标, 包括掌握文学理论、了解文学流派、
熟悉重要作家作品等。
分解学习任务
将学习计划分解为可执行的小任务, 如每天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每
英美戏剧流派及特点
古典主义戏剧
以古希腊和古罗马戏 剧为典范,注重情节、 结构和语言的完美和 谐。
浪漫主义戏剧
强调情感、个性和自 然的表达,追求超越 现实的理想境界。
现实主义戏剧
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 问题,通过刻画典型 人物和环境来揭示社 会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73: A Pair of Blue Eyes was published
1874: Far From the Madding was
published
1875: The Hand of Ethelberta was
published
1878: The Return of the Native began
Hardy’s Cottage
Pictures of Hardy
Marriage
First: in 1874---Emma Gifford , sister-in-law of a vicar , died in 1912
Second: in 1914 --Florence Dugdale , his secretary, a woman almost 40 years younger than him.
between th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ies,
between Victorian sensibilities and more modern ones, and
between tradition and innovation.
Part II Hardy’s works
1865: How I Built My House---Hardy's
first published work and first short story--- appeared in Chamber's Journal, 18 March.
1883: The Three Strangers was
Wessex novels
In his Wessex novels, there is an apparent nostalgic touch in his description of the simple and beautiful though primitive rural life, which was gradually declining and disappearing as England was marching fast into an industrial country.
Question:
What is hi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novelists in the Victorian Era and the first important poet in the 20th century.
Wessex Poems, 1898 Poems of the Past and Present, 1901 The Dynasts, Part First, 1904 The Dynasts, Part Second, 1906 The Dynasts, Part Third, 1908 Time's Laughingstocks, 1909 Satires of Circumstance, 1914 Moments of Vision, 1917 Late Lyrics and Earlier, 1922 Human Shows, 1925 Winter Words, 1928
Death
After his first wife’s
death, Hardy was stricken
with guilt and remorse, but
the result was some of his
best poetry, expressing his
feelings for his wife of 38
Childhood Hardy was frail as a child, and did not start at
the village school until he was 8. One year later he transferred to a new school in
the county town of Dorchester. At 16 he was apprenticed to a local architect.
And with those traditional characters he was always sympathetic and mourns over their failure and misfortune.
Hardy's work reflected his stoical pessimism and sense of tragedy in human life.
published
1887: The Withered Arm was written
first published novel
Desperate Remedie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first novel about country life
Under the Greenwood
Tree
Novels
Far From
…
the Madding
Crowd
first masterpiece
years.
•Thomas Hardy died on Jan. 11, 1928
at his house of Max Gate in
Dorchester.
•He wished to be buried beside Emma
in Stinsford churchyard, but his
wishes were only partly regarded.
Hardy's career as writer spanned over fifty years.
His earliest books appeared when Anthony Trollope (1815-82) wrote his Palliser series, and he published poetry in the decade of T.S.
•His body was interred in Poet's
Corner, Westminster Abbey, and
only his heart was buried in
Emma's grave at Stinsford.
Did You Know?
A rumour has persisted since Hardy's death that it is not the author's heart that was buried beside Emma
Thomas Hardy
(1840 - 1928)
Contents
1. Hardy’s life 2. Hardy’s works 3. Features of his novels 4.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5. Discussion of Tess
Part I Hardy’s life
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
Hardy’s Major works
Poetry: 1898: Hardy published his first book of
verse, Wessex Poems
1902: The Dynasts, in dramatic blank verse, was published
English poet and regional novelist,
whose works depict the imaginary county "Wessex" (Dorset).
In many respects, Hardy was trapped in the middle ground
Adulthood
Hardy later moved to London to work as an architect.
He began writing, but his poems were rejected by a number of publishers.
Although he enjoyed life in London, Hardy's health was poor, and he was forced to return to Dorset.
Eliot's The Waste Land.
Hardy's work reflected his stoical pessimism and sense of tragedy in human life.
Question:
What are his representative works?
its serial run
1894: Life's Little Ironies was published
1895: Jude the Obscure was published
in book form
1897: The Well-Beloved was published
Stories:
Thomas Hardy was born at Higher Bockhampton, Dorset on June 2, 1840, where his father worked as a builder.
From his father he gained an appreciation of music, and from his mother an appetite for learning and the delights of the countryside about his rural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