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葛文彬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2004]图务院令.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2004]图务院令.](https://img.taocdn.com/s3/m/f5e7736227284b73f24250e8.png)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文件川地矿办发[2004]82号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局属各单位:为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土资源部近日下发了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省国土资源厅在转发该通知的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结合我省实际情况提出了若干贯彻意见。
请各有关单位按部、厅通知和贯彻意见要求,切实做好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附件:1、川国土资发[2004]240号2、国土资发[2004]69号二○○四年十一月八日主题词:地质灾害评估通知四川省国土资源厅文件川国土资发[2004]240号关于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各有关单位:为切实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损失,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35号)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4号)、《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7号)的有关规定,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对开展和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
现结合四川实际,提出如下贯彻意见,希严格遵照执行。
一、在下列情况下必须开展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一)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在其可行性研究阶段都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二)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必须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凡不按规定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并提交评估报告的,国土资源部门不得通过建设用地预审,不得批准供地、用地。
违反此规定的,根据《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35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川府办发电[2001]27号),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公布日期】2000.11.06•【字号】京国土房管环字[2000]473号•【施行日期】2000.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枪支弹药、危险物品管理正文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京国土房管环字(2000)473号2000年11月6日)各区县地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地质灾害管理办法》和国土资发〔1999〕392号文《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的精神要求,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现将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等有关事项明确如下:一、平原区: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征地面积在1公顷(含1公顷)以上的或非易发区内征地面积大于10公顷(含10公顷)并位于活动断裂带之上的建设项目,须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二、山区(含山前地带):线性工程(铁路、区县、市、国家级公路,大型输水、输气管道等)、城镇(村)新区和居民区建设,集中供水水源地、水利工程等必须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三、凡属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用地项目,可不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建设单位应将评估报告送交市国土房管局地质环境管理部门,由其组织审查认定;不做评估的,建设单位应到地质环境管理部门填写认定表(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除外)。
附件:北京市具有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单位(略)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暂行)一、总则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结合北京地区一年来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实践,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从2001年7月1日起实施。
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建设用地危险性评估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一、进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必要性新疆是一个地质灾害严重多发的省区,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制约着大部分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2004年3月,国家发布实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以来,我国开始全面实行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
这是遵循‚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结合‛的方针,总结过去地质灾害防治实践深刻教训,以预防的手段避免地质灾害产生的经验总结和结果,是地质灾害防治的一项重要原则。
在经济建设过程中,要采取各种预防性手段和措施防止地质灾害的产生,而不是等到地质灾害发生以后再去想办法治理。
根据以往地质灾害防治的实践,地质灾害产生以后再进行治理,在经济上要付出很大的代价,而且地质环境的改变是不可逆转的,由此产生的后果要远比所付出的经济代价大得多。
如乌鲁木齐市水磨沟污水处理厂工程、七道湾污水处理厂,经过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认为,此建设用地不宜建污水处理厂,因地下水采空区等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先期治理,如要尽快建厂则必须另选厂地。
建设单位采纳了这一意见,避免了国家8600万元的经济损失。
因此,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也就是为了在建设项目实施前就综合考虑到地质灾害防治问题,以预防的手段避免地质灾害的产生,从源头上预防或减轻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从而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由此看来,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进行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十分必要的。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明确规定:城市建设、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项目建设和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在申请建设用地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评估结果由省、自治区级以上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认定。
不符合条件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颁布以来的实践充分说明,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具有科学的预见性,对规范约束各项工程经济活动,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减少人为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点

在建设用地选址阶段,加强地质勘查工作,全面了解建设用地地质 条件和潜在地质灾害风险。
推广地质灾害防治技术
积极推广先进的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效 果。
治理措施
1 2
制定应急预案
针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制定应急预案,明确 应急响应程序和责任人。
实施工程治理
根据地质灾害类型和规模,采取相应的工程治理 措施,如加固、排水、截水等,降低灾害风险。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 险性评估报告编写要 点
contents
目录
• 评估目的与任务 • 评估依据 •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 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 • 防治措施与建议 • 结论与建议 • 参考文献
01
评估目的与任务
评估目的
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
通过对建设用地所在区域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和分布等 进行调查和分析,评估该区域的地质灾害危险性。
评估结论应明确指出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 性的现状和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 施和建议。
建议与展望
防范措施
针对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建议,包括加强监测、预警、 应急处置等方面的措施,确保建设用地的安全和稳定。
规划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规划建议,包括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基 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建议,促进建设用地的可持续发展。
03
地质环境条件分析
区域地质背景
01
区域地质构造
地层岩性
02
03
区域地壳稳定性
分析评估区域内的主要地质构造, 如断层、褶皱等,以及它们对地 质稳定性的影响。
了解评估区域内的地层岩性,包 括岩石、土壤和地下水类型,以 及它们的工程地质性质。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0 引言
建设 用地 地质 灾 害危 险 性 评 估 是一 项 起 点 高 、 创 新性 强 的技术 工作 。为保 证各 项工 程 的顺利 建设 和建 成后 的安 全使 用 , 避免地 质 灾害 给工程 建设 造成损 失 , 地质 灾 害评估 为工 程建设 及地 震地 质灾 害评 价工 作提 供了可靠 的技术依据。笔者近几年参与了许多建设用 地地 质 灾害危 险性 评 估 报告 的编 制 和 审 查 工作 , 建 对 设用 地地 质灾 害危 险性 评估 技术要 求有 了进 一 步的认 识 和理解 , 在建 设 用地地 质灾 害危 险性 评估 方法 上 , 做 了一些有 益 的探 索 , 同时也 发现 了一些 问题 , 需要 在实 践 中逐 步探索 和 加 以完善 。
表 1 建设 项 目重 要 性 分 类 表
T be1 Cas c t no o s u t np oet a l lsi ai fcnt c o rjcs . i f o r i
b h i mp r a c y t er i o t n e
1 建 设 用 地 地 质 灾 害 危 险性 评 估 工作 的 方 法
要 依 据是建 设项 目重 要 性 和 场地 地 质 环 境 复 杂 程度 。 在“ 术要求 ” 设项 目重 要 性分 类 表 中, 技 建 重要 建 设 项 目、 重要建 设项 目、 较 一般建 设项 目的类别 栏 中均有 电 力工程 、 口码 头 、 山 、 中供 水 水 源 地 、 业 建 筑 、 港 矿 集 工 民用 建筑 、 垃圾 处理 场 、 水处 理 场 等 内容 ( 表 1 , 见 ) 但 对 每 一类项 目无 明确 具体 规定 。使得 在 实际评估 工 作 中为 准确确 定评 估级 别 带 来 困难 , 出现评 估 级 别 定 易 级不准 , 或有意降低评估级别等现象 。当然 , 因建设项 目名类 繁 多 , 分类 复 杂 , 其 全 部 按 重要 性 进 行 分类 , 将 也有 相 当的难 度 , 要 在 实 际 中逐 步 加 以完 善 。笔 者 需 在查 阅 了部分 相关 资料 后 , 据 建 设 项 目地 质 灾 害 危 根 险I 生评估 工作 的特 点等 , 对其 中部分 项 目的重 要性 , 提 出如 下分类 建议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2)全面查清评估区范围内地质危害的类型、分布、规模和特征,并对 区内的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现状评估;
(3)对该工程建设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 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预测评估;
1
(4)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和预测评估的基础上,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 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并对规划建设用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估;
2.4.1 工作方法
按照国土资发[2004]69 号文及附件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试行),收集相关文件资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平面图依据 1:2000 地形 地质图制作,报告和图所用高程系 1954 年北京坐标系,1956 年黄海高程系。 依据 1:10000 航测地形图显示的地形地貌、区域地质资料和现场调查等,对 建设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1 前言
1.1 任务由来 为加快新华区经济建设步伐,确保经济建设用地需求,改善青龙镇人民 生产生活居住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新华区人民政府规划在青龙镇开展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受新华区青龙镇人民政府委托,我公司对 该青龙镇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工作,该项目分为三个居民居住区:柏树湾新村、罗塘新村、十一队集中居 民点。
1.2 目的、任务
本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目的是:通过对拟建项目用地地质环境条件 和现有地质灾害调查,作出工程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可能遭受、诱发、加剧地 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提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达到有效保护建设项目 的安全运行,从源头上减轻人为不合理工程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人员伤亡和 财产损失,对建设用地的适宜性进行评价。具体工作任务和要求如下:
寺坪水库工程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滑坡对居 民及航运安全造成 了一定 威胁 , 现状危险性 中等 ; 其余
滑坡现状危险性小 。
3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3 1 工程 建设诱 发 地质 灾 害预 测 .
寺坪水库工程建设 , 将可能诱发各 种已有的地质灾害 , 或弓
收 稿 日期 :06 8—1 20 —0 5
洞、 大竹园 、 王庙 、 石 洞沟 口、 口卫生 所滑坡 , 台 占总数 的4 .%, 55
寺 坪 水 库 工 程 建 设用 地 地 质 灾 害 危 险性 评 估
栾 约 生 王 军 怀 冯 德 顺2
(. 1水利部 长 江勘 测技 术研 究所, 湖北 武 汉 402 2 2 长 江水利委 员会 设计院 , 30 1 ; . 湖北 武汉 4 01 ) 30 0
摘要: 工程建设 既受到地质 灾害的制约 , 又对地质 灾害有一定的反作 用 , 也就是说 , 质灾 害现状制约着 工程 建 地
险性评 估为一级 。评估范 围划分为 : 水库库区 、 坝址 区 、 施工 区。
2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 评估
水库干流 回水 2 , 6 m 库尾少部 为奥 陶系灰 岩 , 坚硬 完 k 岩体
整, 未发现不 稳定坡体 , 其余 岸坡均 由志 留系页岩 、 质页岩及 砂
其坡积 物组 成 , 岸坡稳 定性较灰 岩段稍差 , 大部分为基 岩 , 但 库 岸再造为局部小规模崩塌 , 围小 , 范 岸坡崩塌不会形成灾害 。 滑坡产生 于第 四 系坡 积 物 中 , 库岸 调 查共 发 现 滑 坡体 1 O 处 , 特性见表 1 目前 状况 下 , 7个 滑坡处 于稳 定状 态 , 其 。 有 占 总数 的 6 . %; 3个 滑 坡 处 于 基 本 稳 定 状 态 , 总 数 的 36 有 占 2 .% ; 1 滑坡 处于不稳 定状 态 , 73 有 个 占总数的 9 1 . %。不 稳定
广东省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广东省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一、总则1、为贯彻实施《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及《广东省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管理暂行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技术要求。
2、本技术要求同样适用于在广东省境内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而开展的各项勘查评价工作。
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应按照不同地区、不同阶段和不同级别,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4、本技术要求规定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不替代建设工程各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或相关的评价工作。
二、定义1、地质环境:是指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种地质体及其与大气、水、生物圈相互作用的总和。
2、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产生或人为诱发的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地质现象。
3、地质灾害易发区:是指容易产生地质灾害的区域。
4、地质灾害危险性区:是指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较多人员伤亡和严重经济损失的区域。
5、地质灾害危害程度:是指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经济损失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程度。
6、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工程建设可能对地质环境受到影响的程度评价。
7、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和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估量。
三、基本规定1、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范围包括: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市、村镇总体规划、建设,综合开发区、经济开发区、矿山建设,铁路、省级及国家级公路、港口、机场、水库等重大建设工程以及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
2、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主要有:突发性地质灾害为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渗漏、地震液化、软土沉陷;缓变性地质灾害为放射性污染、地下水污染、海水入侵、水源枯竭、地质环境引起的地方病等。
3、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区的范围,不能局限于申请用地范围,应根据建设项目的重要程度和地质环境条件确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估区范围
• 依据建设项目特点及地质环境条件确定。 • 若危险性仅局限于用地面积内,则按用地 范围进行评估; • 若危险性的来源或影响超出用地范围,则 应依据地质灾害种类特征,适度扩展评估 范围。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内容
1 、征地地点及范围; 2 、项目类型及平面布置图(非工程概况); 3 、评价工作级别的确定; 4 、地质环境条件: 5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现状评估) 6 、工程建设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7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8 、综合评估与防治措施; 9 、结论与建议。
大型
中型 小型
500~1000
100~500 <100
5000~10000
1000~5000 <1000
危险性(定性与定量方法)讨论
• 1表:稳定状态(差、中、好); 危害对象(城镇及主体建筑物、 有居民及主体建筑物、无居 民及主体建筑物); 损失情况(大、中、小)。 • 2表: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强发育、中等发育、弱发育); 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危害性大、中等、小)
重要建设项 目
较重要建设 项目
一般建设项 目
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类表
复 杂
1.地质灾害发育强烈。 2.地形与地貌类型复杂。
中等
1.地质灾害发育中等。 2.地形较简单,地貌类型 单一。
简 单
1.地质灾害一般不发育。 2.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 一。
3.地质构造复杂,岩性岩 3.地质构造较复杂,岩性 3.地质构造简单,岩性单 相变化大,岩土体工程地 岩相不稳定,岩土体工程 一,岩土体工程地质性质 质性质不良。 地质性质较差。 良好。 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不良。 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较差。 4.工程水文地质条件良好。 5.破坏地质环境的人为工 程活动强烈。 5.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为工 5.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为工 程活动较强烈。 程活动一般。
评估分级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项目重要性 重要建设项目 较重要建设项目 一般建设项目
复杂 中等 简单
一级 一级 二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级 三级 三级
建设项目重要性分类表
项目类型 项目类别 开发区建设、城镇新区建设、放射性设施、军事设施、核 电、二级(含)以上公路、铁路、机场,大型水利工程、 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 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新建村庄、三级(含)以下公路,中型水利工程、电力工 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源地、工业建筑、民用 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小型水利工程、电力工程、港口码头、矿山、集中供水水 源地、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垃圾处理场、水处理厂等。
第五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及防治措施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原则与量化指 标的确定(危险区、危害对象、危险性分 级)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三、建设场地适宜性区分区评估 四、防治措施 • 结论与建议
成果图件的基本内容
◆评估区地质灾害分布图 比例尺:按委托单位的要求并考虑便于阅读可自行规定。 该图是以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为背 景,主要反映地灾害类型、特征和分布规律。 • 一、平面图内容 • (一)按规定的素色表示简化的地理、行政区划要素; • (二)按GBl2328—90规定的色标,以面状普染色表示岩 土体工程地质类型; • (三)采用不同颠色的点、线符号表示地质构造、地震、 水文地质和水文气象要素; • (四)采用不同颜色的点状或面状符号表示各类地质灾害 点的位置、类型、成因、规模、稳定性、危险性等。
规范评估单位行为
• 禁止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超越其资质等级许 可的范围或者以其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的 名义承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 • 禁止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允许其他单位以本 单位的名义承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业务。 •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伪造、变造、买卖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估资质证书。
乌江鸡冠岭崩塌堵江断航
Landslide-dam is common in the Western China. The case of Jiguanlin rockfall occurred in 1994, but the vollume is only several million m3
Howson, B.C.: date unknown.
从1999年12月1日起实施以来
地质灾害性评估报告书提纲
• 前言 说明评估任务由来,评估工作的依据 • 第一章 评估工作概述 一、工程和规划概况与征地范围 (项目类型及平面布置图) 二、以往工作程度 三、工作方法及完成的工作量 四、评估范围与级别的确定
第二章 地质环境条件 (与评估区和评估对象相关的)
国家对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单位实行 资质管理制度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二)有一定数量的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岩土 工程等相应专业的技术人员; (三)有相应的技术装备。
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害可能性和工程建设中、建成 后引发地质灾害可能性做出评价, 提出具体的预防治理措施,并对评估结果负责。
综合评估
• 任务是: 1、根据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的情况,采取定 性、半定量的方法综合评估地质灾害危险 性; 2、对用地的适宜性做出评估, 3、提出防治诱发地质灾害或另选场地的建议。
建设用地适宜性
级别 适宜 分 级 说 明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简单,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 害危害的可能性小,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 能性小,危险性小,易于处理。 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变 化较大,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 中等,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危 险性中等,但可采取措施予以处理。 地质灾害发育强烈,地质构造复杂,软弱结构 成发育区,工程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 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险性大, 防治难度大。
评估分级注意
• 列入省重点项目一律按重要项目,并开展 一级评估 • 对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应结合场址具体的地 质环境条件 •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级为地质环境条件单 要素的概括,从其单要素高的复杂程度分 级
现状评估
• 对已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 任务是: 1、根据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分布、 稳定状态、危害对象进行危险性评价; 2、对稳定性或危险性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作 较深入的分析,判定其性质、变化、危害 对象和损失情况。(作预测类比的依据)
豪森倾倒;日期不详
Fort St. John, B.C.: summer 2001 圣约翰堡倾倒;2001年夏
楔形槽 滑坡后缘高程5520m
2000年4月9日
西藏易贡巨型高速滑坡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图
• 比例尺:按委托单位要求并考虑便于阅读 可自行规定。 • 该图主要反映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 评估结果和防治措施。
综合分区(段)说明表、照片、剖面
◆表的内容主要包括;
• • • • • •
危险性级别、 区(段)编号、 工程地质条件、 地质灾害类型与特征、 发育强度与危害程度(人数、财产数)、 防治措施建议等。 ◆应附大型、典型地质灾害点的照片和潜 在不稳定斜坡、边坡的工程地质剖面图 等。
一、气象、水文 二、地形地貌 三、地层岩性 四、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 五、工程地质条件 六、水文地质条件 七、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一、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阐述已发生的灾种、数量、分布、规模、 形成机制、危害对象、稳定性等 (有类比、加剧、遭受等内涵)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按灾种分别进行评估 (可否按规划分区进行)
镶图与剖面图
对于有特殊意义的影响因素,可在平面图上 附全区或局部地区的专门性镶图。 • 如降水等值线图、 • 全新活动断裂与地震震中分布图等。 • 同时应附区域控制性地质地貌剖面图。
大型、典型地质灾害说明表
• 用表的形式辅助说明平面图的有关内容。 表的内容包括: • 地质灾害点编号、 • 地理位置、 • 类型、规模、 • 形成条件与成因、 • 危险性与危害程度、 • 发展趋势等。
基本 适宜
适宜 性差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
主要包括: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面塌陷、 地裂缝 地面沉降等(非地基土沉降)。
崩塌
1、地形条件(高陡斜坡、凹腔坡) 2、地质构造条件(高陡逆向坡、不稳定的楔形体、 上硬下软的岩性组合坡、背斜轴部沿横张结构面 形成的高陡斜坡等) 3、引发因素分析 自然:降雨、地震等 人为:地下采动、切坡成人为凹腔、爆破 4、危岩体与堆积体的稳定性(变形、掉块等) 5、危险区划定:危岩体体积及位能、崩落斜坡形 态、气垫作用、堵塞沟谷的次生灾害范围 6、危险性评估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一、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 预测(引发指类似现状条件的、加剧指现 状点) 二、工程建设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的预 测(含现状点、引发或加剧点) ◆这二条本身就有施工期和建成运行期的内涵 ◆在山地丘陵区进行工程建设,工程涉及挖 方切坡形成不稳定边坡,须进行预测评估; 可列专节论述
3表: 受威胁人数、直接经济损失 讨论:1、危害程度:表2定性,表3定量 2、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空间分布的规律(非危险性判别指标) 3、途径:充分利用表3,使其定量化; a、国务院地质灾害条例规定, b、定量化(受威胁人数或直接经济损失)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核心内容
)
• 在论述规划区、建设场地地质环境条件、 现状评估基础上; • 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 性; •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危 险性; • 拟采取的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