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课件—2021届中考语文方法攻略复习

了语境。 (2)容易望文生义的词语误用。 例如,本专题附录二中的“大方之 家”“文不加点”等。 (3)容易褒贬误用的词语。 例如,典题2中的“彰显”是褒义 词,只能用在表示褒义的语境中。 【详细归纳见本专题附录】
引领:引导,带领,重在方向性上的指导。引发,引起,
触发。第三空讲优良家风在行为上起的作用(作示
专题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 典题1:(2020广东广州)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A.柔弱的小草,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看似微不足.道,.却.以顽. 强的生命为世人所称道。 ● B.虽然这道题难度比较大,但是经过张老师耐心讲解 ,同学们最终还是大彻大悟了.。. . . ● C.在学校组织的中秋晚会上,老师和同学们欢聚一堂,吃月饼,赏月色,共享天伦之乐。 . . . . ● D.时间真如行. 云.流.水.,刚进入初中时的豪言壮语犹在耳畔,中考的决胜时刻就已经来临。
● C.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 乱闯红灯的行为深恶痛疾。
● 6.(2020广东)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人格就像人身上的“暗物质”,看不见、摸不着却有不可
一呼百应的号召力、
的吸引力、
的感染力。
C
的力量,譬如磁力之于磁体,是
● A.忽视 潜移默化 凝心聚力
● D.顺境和逆境都是人生常态,不因成功而故步自.封.,也.不.因挫折而一蹶不振 ,此之谓智。
● 4.(2020广西桂林)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 A.他待人有礼,见到每个人都要鞠躬.尽瘁. 。. .
● B.当同学有困难时,我们不能袖手.旁观. 。. .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共86张幻灯片)

(“首当其冲”指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此误解为“首
先、首要”)
4.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指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应付不过 来,与“不合身”无关)
5.得了冠军,就对ຫໍສະໝຸດ 伴侧目而视,颇有点老子天下第一的劲 头。(“侧目而视”意为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 畏惧而又愤恨,此误解为“瞧不起人”)
示赞成。
3.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 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B.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
· ·· ·
自负的人。
· ···
C.角色个性鲜明,是电视剧《新红楼梦》最值得欣赏的地 方,甚至连配角都栩栩如生,令人难忘。
物。大词小用)
2.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
举止言谈都显得格格不入。(“格格不入”的程度太重,应
用“各不相同”)
3.洪水冲垮了李老汉的房子,全村人都很难过,村前村后,
哀鸿遍野。(“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 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用在这程度太 重)
4.各种形式的周刊、月刊、分类细密的专业报纸不断出现,
手势示意,也形容轻率地指点、批评,是贬义词,句中用
来形容老人打太极拳显然是不合适的。
答案:C
考点 2
例
理解词语的含义
结合语境,说说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文章见
《谜题》)
我把她抱进怀里,轻轻地拍着她的背,好温暖好柔软
· · · · ··
的小宝贝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及成语运用解析PPT教学课件

①毋庸____,杭州有着良好的治安环境和丰富的 旅游资源。
②谁来为这些弱势人群____正义? ③我正在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 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____走过我的身旁。 A.质疑 声张 泰然自若 B. 置疑 声张 泰然自若 C.置疑 伸张 悠然自得 D. 质疑 伸张 悠然自得
2020/10/16
只要拥有一颗纯真的心,就可以
烦恼的
枷锁,在欢乐的草坪上自由漫步;就可以
失败的阴影,在胜利的阳光下大步前行;就可以
冷漠的坚冰,在热情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A.驱散
B. 融化
C.摆脱
2020/10/16
6
3、词义的范围大小和词性不同
1、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在学习上取得了较高
的
。(成绩 造诣)
2、他的穿着处处彰显出他的高——— 温馨的亲情、纯洁的友情值得他一生—— (品味 品位)
C.截止、起用、反映 D.截至、启用、反映
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只用于人。
启202用0/10指/16开始使用。范围较广。
14
10、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A )
抱怨恰如一股阴冷潮湿的黑雾,足以
他
的双眼,足以
他的心智,足以
他
的成长,最终让他在怨天尤人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A.遮蔽 B.迷惑 C.遮蔽 D.阻碍
D.规范 2020/10/16 调整 提高 改进
3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 (3 分)
A、他喜欢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 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B、马航客机失联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王伯年作为小区保安,工作无所不至,总是不厌 其烦地为大家做好每一件事。
②谁来为这些弱势人群____正义? ③我正在欣赏着这里的景致,一位穿长袍戴小帽 的老先生骑着一头小毛驴____走过我的身旁。 A.质疑 声张 泰然自若 B. 置疑 声张 泰然自若 C.置疑 伸张 悠然自得 D. 质疑 伸张 悠然自得
2020/10/16
只要拥有一颗纯真的心,就可以
烦恼的
枷锁,在欢乐的草坪上自由漫步;就可以
失败的阴影,在胜利的阳光下大步前行;就可以
冷漠的坚冰,在热情的海洋里扬帆远航。
A.驱散
B. 融化
C.摆脱
2020/10/16
6
3、词义的范围大小和词性不同
1、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在学习上取得了较高
的
。(成绩 造诣)
2、他的穿着处处彰显出他的高——— 温馨的亲情、纯洁的友情值得他一生—— (品味 品位)
C.截止、起用、反映 D.截至、启用、反映
起用指重新任用已退职或免职的官员。只用于人。
启202用0/10指/16开始使用。范围较广。
14
10、填入下列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A )
抱怨恰如一股阴冷潮湿的黑雾,足以
他
的双眼,足以
他的心智,足以
他
的成长,最终让他在怨天尤人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A.遮蔽 B.迷惑 C.遮蔽 D.阻碍
D.规范 2020/10/16 调整 提高 改进
3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 (3 分)
A、他喜欢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 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B、马航客机失联的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王伯年作为小区保安,工作无所不至,总是不厌 其烦地为大家做好每一件事。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复习二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课件

2021/12/11
第二页,共十四页。
(5)殚精竭虑: 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6)深恶痛疾: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7)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yíbiǎo)在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2021/12/11
第三页,共十四页。
(8)正襟危坐: 形容严肃(yán sù)或拘谨的样子。 (9)情郁于中:
Image
12/11/2021
第十四页,共十四页。
(5) ______________:做事不辞辛苦,不怕别人埋怨。
任劳任怨
2021/12/11
第五页,共十四页。
(6) _____惟__妙__惟__肖__(w_é_i :m形iào容w雕éi 刻xià得o)十分精妙逼真。
(7) ______自__出__心___裁__(z:ì c独hū创x一īn 格cái,) 与众不同。
专题二 词语(cíyǔ)的理解与运用
2021/12/11
第一页,共十四页。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摧枯拉朽: 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cuīhuǐ)。 (2)锐不可当:
锋利无比,不可抵挡。
(3)眼花缭乱: 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4)白手起家: 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8) _______因__地__制_宜___:根据(gēnjù)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9) ______络__绎__不__绝___:(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2021/12/11
第六页,共十四页。
3.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1)我已 _______歼_(消灭(灭jiānmi歼è) 灭(jiānmiè))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词语运用》课件(共61张PPT)

二、近义词运用的辨析方法
方法 词义的
轻重
词义的 范围
词语 诬蔑 诬陷 妨碍 妨害 鉴赏 欣赏 展开 开展
辨析 指歪曲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词义较轻 指妄加罪名,进行诬告陷害,词义较重 指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故作阻碍,词义较轻 指有害于(使人或事物受到损害),词义较重 专指欣赏艺术品、文物等,范围小 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范围大 指张开,铺开,也指大规模地进行某种活动 指从小到大发展,意义范围广
【寻章摘句】旧时读书人从书本中搜寻摘抄片段语句,在写作时套用。指写 作时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 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强聒不舍】唠唠叨叨说个没完。 【不求甚解】现在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漠不关心】对人或事物感情冷漠,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辨析 常和不良习惯、不好的想法、不好的现象搭配 常和疾病搭配 常和“生活、条件、关系”等搭配 常和“工作、方法、技术”等搭配 长辈或上级的询问,为敬辞 一般性地征求意见或打听
续表
三、谦辞与敬辞的理解运用
敬辞Βιβλιοθήκη 释义及示例令 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 亲)、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
贤 指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指对方)、贤郎(对方儿子)
尊 指称与对方有关的人或事物。如:尊上、尊亲(对方父母)、尊 公、尊府、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
奉 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如:奉送、奉还、奉劝、奉陪、奉告、 奉赠、奉达、奉复、奉托
恭 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如:恭候、恭请、恭迎、恭贺 敬 表示尊敬地对待对方。如:敬告、敬贺、敬候、敬请、敬佩、敬谢
词语的理解与运用知识盘点(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摸着赤脚片儿。 D.大家的心一下子跌到了无底深渊。
【解析】就一般规律来说,书面语就是文字记录下来的口语,但是这种记录 不是“实录”,而是有所选择和加工,是比真实的口语精确、严密和规范的 语言形式。在这道题中瞻仰、武器、深渊三个词显然都是书面词语,分别表 达了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只有“赤脚片儿”是典型的口语词,通俗易懂, 生动活泼,非常富有生活气息,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C项。
远处。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____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
毡子。 (4)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____,田园全被埋葬,城郭
变成丘墟。 A.烘托 寂静 进入 摧毁 B.映衬 平静 进入 毁坏 C.烘托 平静 扑入 摧毁 D.映衬 寂静 扑入 毁坏
【解析】(1)句中“一点点黄晕的光”是柔和的,只能作为陪衬,“映衬”的 意思是“映照、衬托”,两个事物之间没有主次之分;(2)句中“好似绿色大 理石桌面的海上”突出了“平”而非“寂”;(3)句依据“汽车在望不到边际 的高原上奔驰”这一语境,用“扑入”更加生动形象;(4)句中“摧毁”比 “毁坏”更能突出沙丘对人类危害的严重程度,所以正确答案为C。
词语(含成语熟语)题往往是中考考语文试题的“第三道菜”。综合近几年 的中考试题来看,中考对词语(含成语熟语)的考查一般着眼于常用且易误 用的词语(含成语熟语),
中考语文中,对词语的考查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包括成语)等考查点。 综观近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中考对词语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2.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容易被忽视以及容易被混淆的词语。 3.干扰点为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考查的主要形式不同地区的考题形式稍有不同,分值一般为3分左右。
【答案】C 【解析】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C项是老师对学生的点评,并非附和, C错误,故选C。
【解析】就一般规律来说,书面语就是文字记录下来的口语,但是这种记录 不是“实录”,而是有所选择和加工,是比真实的口语精确、严密和规范的 语言形式。在这道题中瞻仰、武器、深渊三个词显然都是书面词语,分别表 达了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只有“赤脚片儿”是典型的口语词,通俗易懂, 生动活泼,非常富有生活气息,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C项。
远处。 (3)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____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
毡子。 (4)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____,田园全被埋葬,城郭
变成丘墟。 A.烘托 寂静 进入 摧毁 B.映衬 平静 进入 毁坏 C.烘托 平静 扑入 摧毁 D.映衬 寂静 扑入 毁坏
【解析】(1)句中“一点点黄晕的光”是柔和的,只能作为陪衬,“映衬”的 意思是“映照、衬托”,两个事物之间没有主次之分;(2)句中“好似绿色大 理石桌面的海上”突出了“平”而非“寂”;(3)句依据“汽车在望不到边际 的高原上奔驰”这一语境,用“扑入”更加生动形象;(4)句中“摧毁”比 “毁坏”更能突出沙丘对人类危害的严重程度,所以正确答案为C。
词语(含成语熟语)题往往是中考考语文试题的“第三道菜”。综合近几年 的中考试题来看,中考对词语(含成语熟语)的考查一般着眼于常用且易误 用的词语(含成语熟语),
中考语文中,对词语的考查涉及实词、虚词和熟语(包括成语)等考查点。 综观近年中考试题不难发现,中考对词语的考查有如下特点: 1.以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2.所选实词多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容易被忽视以及容易被混淆的词语。 3.干扰点为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不一致的词语。 考查的主要形式不同地区的考题形式稍有不同,分值一般为3分左右。
【答案】C 【解析】附和:言语、行动追随别人。C项是老师对学生的点评,并非附和, C错误,故选C。
中考语文复习课件(1)基础运用【第2课时】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67页)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思路分析]
如 何 审 题
审题 要点
分析 思路 答题 依据 正确 答案
本题是词语(包括关联词语)运用类的题型,要求根据句意 做出正确的选择。 前面两个题空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出选择;关联词语 的选择要注意前后句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代入法,看前 后句是否通顺。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思路分析]
如何 审题
审题 要点 分析 思路 答题 依据 正确 答案 本题是综合运用的题型,要求准确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 意思,然后做出判断和选择。 首先要结合自己的积累,弄清词语的本义,然后仔细阅 读句子,把握句子的意思,再做出判断和选择。 (1)文段中只有“亢奋”的意思是“极度兴奋”;(2)题 中的“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 景象;“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广为流传”意思是流传很广,多用于好的方面。联系 上文可知应用“叹为观止”。 (1)亢奋 (2)B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思路分析]
审题 要点
如何 审题 分析 思路
本题是近义词辨析类的题型,要求辨析近 义词在词义上的细微差别,然后结合语境 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这类试题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1)注 意题干表明测试要求的关键性词语;(2)快 速浏览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3)把 备选词语进行比较,找出其细微差别;(4) 根据提供的语境推敲备选词语,以确定恰 当的选项。
如何 答题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2.2014·南充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 组是( ) (1)家庭的________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 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花一样的生命,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 死寂荒凉的世界________,充满快乐。 (3)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________是触犯了党纪国 法,________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A.熏染 姿态万千 只要„„就 B.熏陶 姿态万千 只有„„才 C.熏染 五彩缤纷 只有„„才 D.熏陶 五彩缤纷 只要„„就
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思路分析]
如 何 审 题
审题 要点
分析 思路 答题 依据 正确 答案
本题是词语(包括关联词语)运用类的题型,要求根据句意 做出正确的选择。 前面两个题空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出选择;关联词语 的选择要注意前后句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代入法,看前 后句是否通顺。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思路分析]
如何 审题
审题 要点 分析 思路 答题 依据 正确 答案 本题是综合运用的题型,要求准确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 意思,然后做出判断和选择。 首先要结合自己的积累,弄清词语的本义,然后仔细阅 读句子,把握句子的意思,再做出判断和选择。 (1)文段中只有“亢奋”的意思是“极度兴奋”;(2)题 中的“蔚为壮观”形容事物美好繁多,形成盛大壮丽的 景象;“叹为观止”指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广为流传”意思是流传很广,多用于好的方面。联系 上文可知应用“叹为观止”。 (1)亢奋 (2)B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思路分析]
审题 要点
如何 审题 分析 思路
本题是近义词辨析类的题型,要求辨析近 义词在词义上的细微差别,然后结合语境 做出正确的选择。
解答这类试题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1)注 意题干表明测试要求的关键性词语;(2)快 速浏览句子,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3)把 备选词语进行比较,找出其细微差别;(4) 根据提供的语境推敲备选词语,以确定恰 当的选项。
如何 答题
真题例析
方法总结
第2课时┃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2.2014·南充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 最恰当的一 组是( ) (1)家庭的________使他从小对美就有敏锐的感悟,乡村丰 富的色彩和生动的线条使他陶醉不已。 (2)花一样的生命,一瓣一瓣地绽放她的美丽,使这个原本 死寂荒凉的世界________,充满快乐。 (3)中国是法治国家,不论是谁,________是触犯了党纪国 法,________要依法依纪严肃查处、惩治。 A.熏染 姿态万千 只要„„就 B.熏陶 姿态万千 只有„„才 C.熏染 五彩缤纷 只有„„才 D.熏陶 五彩缤纷 只要„„就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专题二:《词语理解与运用》课件(共15张PPT)

5.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到底是怎样丧尽天良的人,才会犯下这桩骇人听 闻的灭门血案。 B.一提起玛丽亚公爵小姐,尼古拉就体验到一种连 他本人也不可名状的羞赧的,甚至害怕的感觉。 C.唱片取下了,整栋房子沉寂了。只有落在铁皮屋 顶上的雨声淅淅沥沥,下个不停。 D.一方沃土孕育了特有的风土人情,世代淳朴的人 民创造了悠久灿烂的文化,改革开放的大潮书写了孤 芳自赏百业向荣的绚丽诗篇。 解析:D选项里“孤芳自赏”的意思是比喻自命清高; 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应该用“繁花似锦”。
解析:D选项中“没精打采”的意思是形容精神萎靡; 不振作、不高兴。与语境不符,应该用“神采奕奕”。
3.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 马马虎虎。 B.霸王还有一种把戏,就是把你的业绩据为己有。 C.花团锦簇却不隆重,清新淡雅又不失温暖,在花 海中舒展你的身心,今夜梦中该是另一番明媚风光。 D.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深不可测的,我们没有理由对 任何人妄下断语:“你是庸者,你是天才。” 解析:A选项中“马马虎虎”的意思是形容做事不 认真;不仔细。与语境不符,应该用“精益求精”。
41.大相径庭:比喻彼此相差很远。 42.蹒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43.不可救药:病重到已无法救治。形容人或事物坏到 无法挽救的地步。 44.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 坏事)。 45.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 有主见。 46.神通广大:原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 本领。 47.莽莽榛榛: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48.疲倦不堪: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 49.生气蓬勃:富有朝气,充满活力。 50.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含成语)(两课时)
第一课时
考点及方法点拨
一、中考要求
①正确理解与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 ②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常见的 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 义;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表达效果; ④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生词和新 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 语体色彩。 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在所学教材中出现的常用词语和新 词,试题材料不限于所学教材,很大一部分是把所学 词语移用于生活和时事中的鲜活材料。
的是满目苍翠。可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
往往指为实现方便、快捷、高效办事的目标而建立的设施;
“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识。
显然,这里的“绿色”不带有色彩却有了新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请你展开
联想和想象,完成下面各题。
(1)“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绿色”的意思是__
1.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最常用的一
种意义称为基本义,由基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称为引申义, 多义词的一种固定的比喻意义称为比喻义。
2.中考常见的考点是结合语境考查多义词的引申义
和比喻义。
【典例】(2013中考)奇妙的汉语魅力无穷。读到诗句 “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
理解、辨析多义词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弄清上下句之间 的内在联系,注意词语的搭配和词语所修饰对象的特征,关 键是分清其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典例5】中的 “绿色”:
基本义——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如“深绿”。
引申义——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的。如“绿 色食品”。
比喻义——比喻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的事物。如“绿色
如何辨析近义词:
(1)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也就是从词的褒贬义 去辨析。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 则表示憎恨。
(2)从词性不同上进行辨析。如“置疑”与“质
疑”:“置疑”:怀疑,词性上多作名词,多用于否定
式。如:不容置疑、不可置疑。“质疑”:提出疑问,
词性上多作动词。如:质疑问难。
(二)多义词的辨析
二、命题形式及分值
近三年云南中考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分 值为2-4分。
三、考点解读
1、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
2、多义词的辨析 3、关联词语的运用
4、成语的运用
(一)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
1.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近义词,通常也叫同义词。 2.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词语的具体功 能,做到“求同”“辨异”,也就是找出“共性”与 “个性”,使“个性”与语境相匹配。 3.这类题目一般是提供一个特定的语境,列举一组或多 组近义词,考查近义词辨析运用的能力。 一般从以下方面把握其细微差别: 1、使用范围 2、语义轻重 3、感情色彩
生活”。
(三)关联词语的辨析与运用
1.关联词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 句子组合在一起的词语。关联词属于虚词范围,关联词一 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2.中考考查关联词主要考查关联词的搭配和运用能力。
例:(2013年中考) 在下面与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分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首次 在台湾“合璧”展出。这幅描绘富春江两岸秀丽景色的 画作, 年代久远, 画作的墨迹已有些暗淡, 丝毫掩盖不住它内在的神韵。 A.因为 所以 但是 B.不仅 而且 但是 C.尽管 但是 所以 D.由于 而且 所以
A.管辖 躺着 置之不理 不言而喻 C.管束 卧着 置之度外 不言而喻
管辖 :管理,统辖 管束:约束,使不越轨 管制:强制性的管理
B.管束 卧着 置之不理 不可思议 D.管制 躺着 置之度外 不可思议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 难以理解。 置之度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 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 利害等放在心上。 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例: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①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 着我们,不许我们染上 一点。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 些 小村庄。 ③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 ,一意孤行,必将 自食其果。 ④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 奇妙的变化简直 。
1.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
语。它有固定的结构,特定的含义,不能随便拆开或改变 说法。 2.成语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成语多数为四个字,其来源有以 下几种:(1)神话寓言,如女娲补天;(2)历史故事, 如卧薪尝胆;(3)诗文语句,如扑朔迷离;(4)口头俗 2.确定关联词 3.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 换 ,如:只有……才 不管……都
常用关联词语的搭配:
关联词关系 并列关系 使用情况 “既……也(又)……” “不是……而是……”
“不但(不仅)……而且(并且、 也)……”“尚且(况且)…… 何况” “或者……或者……” “不是……就是……”
_________。 (2)除“绿色”一词外,还有很多词语也有这种现象。按照下
面的示例另举一例。
示例:阳光工程 阳光:指公平、公开、透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递进关系 选择关系
转折关系 因果关系
“虽然(尽管)……但是(可是、 却)……”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就(那么)……”
假设关系
条件关系
“如果……那么(就)……”
“只有(除非)……才……” “只要……就……” “不管(无论)……都……” “即使……也……”
(四)成语的辨析与运用
专题二:词语的理解与运用
(含成语)(两课时)
第一课时
考点及方法点拨
一、中考要求
①正确理解与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 ②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常见的 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 义;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 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表达效果; ④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生词和新 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 语体色彩。 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在所学教材中出现的常用词语和新 词,试题材料不限于所学教材,很大一部分是把所学 词语移用于生活和时事中的鲜活材料。
的是满目苍翠。可还有不少无色的“绿”,如“绿色通道”
往往指为实现方便、快捷、高效办事的目标而建立的设施;
“绿色关怀”指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忧思和保护意识。
显然,这里的“绿色”不带有色彩却有了新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词语的意思越来越丰富。请你展开
联想和想象,完成下面各题。
(1)“绿色食品”与“绿色装修”中,“绿色”的意思是__
1.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最常用的一
种意义称为基本义,由基本义派生出来的意义称为引申义, 多义词的一种固定的比喻意义称为比喻义。
2.中考常见的考点是结合语境考查多义词的引申义
和比喻义。
【典例】(2013中考)奇妙的汉语魅力无穷。读到诗句 “绿树村边合”、“春风又绿江南岸”,浮现在我们眼前
理解、辨析多义词一定要联系上下文,弄清上下句之间 的内在联系,注意词语的搭配和词语所修饰对象的特征,关 键是分清其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如【典例5】中的 “绿色”:
基本义——像草和树叶茂盛时的颜色。如“深绿”。
引申义——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的。如“绿 色食品”。
比喻义——比喻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的事物。如“绿色
如何辨析近义词:
(1)从感情色彩上进行辨析。也就是从词的褒贬义 去辨析。如“顽强”与“顽固”,前者表示赞许,后者 则表示憎恨。
(2)从词性不同上进行辨析。如“置疑”与“质
疑”:“置疑”:怀疑,词性上多作名词,多用于否定
式。如:不容置疑、不可置疑。“质疑”:提出疑问,
词性上多作动词。如:质疑问难。
(二)多义词的辨析
二、命题形式及分值
近三年云南中考命题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分 值为2-4分。
三、考点解读
1、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
2、多义词的辨析 3、关联词语的运用
4、成语的运用
(一)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
1.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近义词,通常也叫同义词。 2.辨析近义词,必须结合实际语境,根据词语的具体功 能,做到“求同”“辨异”,也就是找出“共性”与 “个性”,使“个性”与语境相匹配。 3.这类题目一般是提供一个特定的语境,列举一组或多 组近义词,考查近义词辨析运用的能力。 一般从以下方面把握其细微差别: 1、使用范围 2、语义轻重 3、感情色彩
生活”。
(三)关联词语的辨析与运用
1.关联词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意义上有密切联系的 句子组合在一起的词语。关联词属于虚词范围,关联词一 般分转折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等。 2.中考考查关联词主要考查关联词的搭配和运用能力。
例:(2013年中考) 在下面与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分藏于大陆和台湾的元代名画《富春山居图》首次 在台湾“合璧”展出。这幅描绘富春江两岸秀丽景色的 画作, 年代久远, 画作的墨迹已有些暗淡, 丝毫掩盖不住它内在的神韵。 A.因为 所以 但是 B.不仅 而且 但是 C.尽管 但是 所以 D.由于 而且 所以
A.管辖 躺着 置之不理 不言而喻 C.管束 卧着 置之度外 不言而喻
管辖 :管理,统辖 管束:约束,使不越轨 管制:强制性的管理
B.管束 卧着 置之不理 不可思议 D.管制 躺着 置之度外 不可思议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不可思议:指无法想象, 难以理解。 置之度外:指不把个人的生死 不言而喻:不用说话就能明 利害等放在心上。 白,形容道理很明显。
例: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①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 着我们,不许我们染上 一点。 ②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 些 小村庄。 ③如果对中国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 ,一意孤行,必将 自食其果。 ④这场精彩的魔术表演,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其丰富 奇妙的变化简直 。
1.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
语。它有固定的结构,特定的含义,不能随便拆开或改变 说法。 2.成语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 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成语多数为四个字,其来源有以 下几种:(1)神话寓言,如女娲补天;(2)历史故事, 如卧薪尝胆;(3)诗文语句,如扑朔迷离;(4)口头俗 2.确定关联词 3.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 换 ,如:只有……才 不管……都
常用关联词语的搭配:
关联词关系 并列关系 使用情况 “既……也(又)……” “不是……而是……”
“不但(不仅)……而且(并且、 也)……”“尚且(况且)…… 何况” “或者……或者……” “不是……就是……”
_________。 (2)除“绿色”一词外,还有很多词语也有这种现象。按照下
面的示例另举一例。
示例:阳光工程 阳光:指公平、公开、透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递进关系 选择关系
转折关系 因果关系
“虽然(尽管)……但是(可是、 却)……”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就(那么)……”
假设关系
条件关系
“如果……那么(就)……”
“只有(除非)……才……” “只要……就……” “不管(无论)……都……” “即使……也……”
(四)成语的辨析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