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安全防护措施与应急措施方法.
化学品应急措施

化学品应急措施化学品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但与此同时,它们也可能带来一定的危险。
当意外事故发生时,我们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本文将介绍化学品应急措施的相关知识,并提供应对意外事故的建议。
一、了解化学品的性质在采取应急措施之前,了解化学品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需要查阅化学品的安全数据表,了解其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相关的危险性评估。
这将帮助我们预先判断可能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事故应急处理步骤当化学品事故发生时,我们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应急处理:1. 首先,确保自身安全。
如果可能,迅速远离事故现场,进入安全区域,并尽量远离危险源。
2. 如果你是事故的亲历者,应立刻呼叫急救人员,并向他们提供准确的信息,如事故地点、事故类型和可能涉及的化学品信息。
3.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达的过程中,切勿接近危险区域。
如果有可能,远离事故现场的风向,并避开可能的气体泄漏或火灾。
4. 如果身上有化学品残留物,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污染的皮肤或眼睛,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5. 当事故涉及可能泄漏的气体时,应迅速采取措施,如关闭阀门或打开通风设备,以防止危险物质进一步扩散。
6. 当事故涉及泄漏的液体时,应尽量将其容器密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泄漏物的清除和处理。
7. 如果发生了火灾,应立即通知消防部门,并按照事先制定的灭火计划执行。
8.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积极配合事故调查和相关部门的指导,以确保事故得到妥善处理。
三、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应急处理时,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化学品的性质和相关的安全数据表,选择合适的防护措施,如呼吸器、防护服、防护手套和护目镜等。
四、应急预案的重要性预先制定有效的应急预案是预防和应对化学品事故的关键措施。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 指定应急处理团队,明确各成员的职责和联系方式。
2. 确定事故报告和通知程序,包括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事故的时间和方式。
3. 制定事故应急处理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并进行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演练。
化学实验室安全防护用品与安全措施

化学实验室安全防护用品与安全措施1.个人防护装备:-实验室操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实验手套、防护镜和实验鞋。
-实验服应选择长袖、长裤,质地耐化学品侵蚀的材料,并确保封闭性好,以最大程度地防止化学品对皮肤的接触。
-实验手套应为耐化学品侵蚀的材料,如橡胶手套或特殊材料手套,并确保手套不漏水,不易被腐蚀物穿透。
-防护镜应能够防止化学溅溶液、气体或固体物质对眼睛造成伤害,通常采用密封款式。
-实验鞋应为防滑、防化学品侵蚀的款式,以保护实验人员的双脚。
2.实验室通风系统:-实验室应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以确保空气流通,并将有害气体和蒸汽排出室外。
-实验室通风系统应设置过滤装置,以过滤掉有害物质和微尘,保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3.紧急应急装备:-实验室应配备紧急应急装备,如紧急洗眼器、紧急淋浴和灭火器等。
-紧急洗眼器和紧急淋浴应设在易于寻找和到达的地方,并保持可用状态,以便在发生意外时能及时冲洗眼睛或全身。
-灭火器应按照化学实验室的具体情况选择,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进行灭火。
4.标识和警示:-实验室内应有醒目的标识和警示标志,以提醒实验室操作人员注意危险区域和操作注意事项。
5.废物处理和储存:-废物处理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分类、包装和储存等。
-废弃化学品和废液应存放在特定的储存柜或容器中,以防止泄漏和侵蚀其他物质,并配备相应的防护设施,如贮存柜和泄漏控制材料。
6.培训和安全意识:-实验室管理者应定期组织化学实验室安全培训,包括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应急措施和个人防护装备的正确使用等。
-实验室操作人员应具备安全意识,遵循操作规程,不随意改变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以避免意外发生。
总之,化学实验室的安全防护用品和措施是确保实验人员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良好的通风系统、紧急应急装备、标识和警示、废物处理和储存以及培训和安全意识等,可以有效降低化学实验室事故和意外发生的风险。
硝酸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

硝酸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硝酸主要用途是化工基础原料,它对人体伤害很大,我们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
那么你知道硝酸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是什么吗?下面是店铺带来关于硝酸的安全防护及应急措施的内容,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硝酸的安全防护措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防护服;手防护——穿橡胶防护手套;其它——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入高浓度区作业,应有监护。
硝酸的应急措施急救措施——立即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安静及保暖。
溅入眼睛要用大量水冲洗15分钟以上,皮肤沾染应用大量水冲洗;如有灼伤应立即就医。
泄漏处置——撤离危险区域,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
少量泄漏:可将泄漏液收集在密闭容器中或用沙土、干燥石灰、苏打灰混合后回收,回收物应安全处置。
大量泄漏应构筑围堤或挖坑收集,用泵转移至槽车内,残余物回收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安全处置。
消防方法——不燃。
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
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环境监测方法:快速方法——检气管法、中和法、PH试纸法。
国标方法——玻璃电极法。
硝酸的危害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强酸,它的特点是具有强氧化性和腐蚀性除了金,铂,钛,铌,钽,钌,铑,锇,铱以外,其他金属都能被它溶解,对身体肯定有害.硝酸溅于皮肤能引起烧伤,并染成黄色斑点.一般带微黄色.发烟硝酸是红褐色液体,在空气中猛烈发烟并吸收水分.不稳定,遇光或热分解放出二氧化氮.其水溶液具有导电性.浓硝酸是强氧化剂,能使铝钝化.与许多金属能剧烈反应.浓硝酸和有机物,木屑等相混能引起燃烧.腐蚀性很强,能灼伤皮肤,也能损害粘膜和呼吸道.与蛋白质接触,即生成一种鲜明的黄蛋白酸黄色物质.硝酸是无机化学工业中三大强酸之一,具有酸类的通性.因此必须禁止皮肤直接接触,作业操作时应带耐酸碱手套,口罩,以及其他劳保用品.皮肤接触应马上用大量清水冲洗,再用0.01%苏打水(或稀氨水)浸泡.误食,催吐,用牛奶或蛋清.含有大量硝酸盐与亚硝酸盐的饮水,蔬菜,粮食,鱼,肉制品,渍酸菜,隔夜炒菜等经人食用后,大量亚硝酸盐可使人直接中毒,而且硝酸盐在人体内也可被还原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人体血液作用,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使血液失去携氧功能,使人缺氧中毒,轻者头昏,心悸,呕吐,口唇青紫,重者神志不清,抽搐,呼吸急促,抢救不及时可危及生命.不仅如此,亚硝酸盐在人体内外与仲胺类作用形成亚硝胺类,它在人体内达到一定剂量时是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化学品安全防护措施与应急措施方法

化学品平安防护措施与应急措施方法1、上岗前必须了解所储存化学品的特性,不能盲目操作。
2、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操作,操作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例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面具和防护面罩等。
3、操作人员手、脸等处发生皮肤破裂时,不得接触化学品。
4、装卸、搬运化学品时应做到轻装、轻卸。
严禁摔、碰、撞击、拖拉、倾倒和滚动;5、作业中不得饮食,不得用手擦嘴、脸、眼睛。
每次作业完毕,应及时用肥皂(或专用洗涤剂)洗净面部、手部,用清水漱口,防护用具应及时清洗,集中存放;6、装卸危险化学品时,操作人员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集中精力注意装卸的'情况,以便于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采取应急措施;7、皮肤接触到酸性化学品时,要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迅速脱离作业现场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畅通。
8、熟练掌握化学品事故的前期处理方法,和防护用具、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常见危险化学品平安防护及应急措施——甲醇xx-03-18 06:05 甲醇:别名,木酒精、木醇。
理化性质:无色透明液体,纯品略带酒精气味,能与水、乙醇、乙醚、丙酮和大多数有机溶剂相混溶。
一般包装:小开口钢桶。
(易燃液体)。
稳定性和危险性:不能共存物质有二氧化铍、氯仿、氰尿酰氯、金属、氧化剂、叔丁醇、钾。
遇热、明火或氧化时易着火。
与三氧化铬、三氧化二磷、(氢氧化钾+三氯甲烷)、(氢氧化钠+三氯甲烷)等氧化物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响。
毒理学性质:人经口最低致死剂量143mg/kg。
甲醇可致中枢神经系统麻醉、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代谢性酸中毒。
主要用途:用于制甲醇、香精、染料、医药、火药、防冻剂等。
平安防护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提供平安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平安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穿橡胶手套;其它——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后淋浴更-衣。
防止化学品中

防止化学品中防止化学品中毒化学品是我们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物质,它们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和日常生活中。
然而,如果不正确地使用、储存或处置化学品,就可能造成中毒的危险。
本文将介绍一些防止化学品中毒的方法和措施。
1.正确使用化学品首先,正确使用化学品是防止中毒的基本要求。
在使用任何化学品之前,必须仔细阅读和理解产品标签上的说明和警示信息。
按照要求戴好防护手套、口罩和护目镜,避免直接接触化学品。
在室内操作时,保持良好的通风,并避免长时间接触或吸入有毒气体。
2.正确储存化学品正确储存化学品是防止中毒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化学品应该被储存在专门的储存区域,远离明火和热源。
对于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有毒的化学品,应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如使用特殊的储存柜和容器,并保持室内通风。
另外,化学品的储存要实行分类,禁止与氧化剂、易燃物和食品等放在一起,以免发生意外。
3.适当处置化学废物适当处置化学废物对于保护环境和预防中毒同样重要。
不要随意倾倒废弃的化学品或将其排入下水道。
应该按照相关法规,将化学废物交给专门的机构或工厂进行处理。
如果不了解如何处理化学废物,可以咨询当地的环境保护机构或专业人士。
4.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化学品时,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操作有毒气体时,应佩戴防护面具;在处理腐蚀性液体时,应戴手套和穿着护目镜。
根据不同的化学品和应用场景,选择适当的防护装备,确保身体的安全。
5.教育和培训提高人们对化学品中毒的认识和意识是预防中毒的关键。
学校、企事业单位和社区组织应该加强对化学品安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让人们了解化学品的危害性、正确使用化学品的方法以及中毒应急处理的知识。
此外,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并提供急救培训,以便在发生中毒事故时能做出正确的反应。
6.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于储存化学品的设施和设备,定期检查和维护是必不可少的。
确保储存柜、容器和防护装备的可靠性和完好性,如果发现有损坏或漏泄的情况,及时进行修理或更换。
化学品使用时的个人防护措施和安全操作规范

化学品使用时的个人防护措施和安全操作规范化学品的使用在许多领域都是必不可少的,从工业生产到日常清洁,都离不开各种化学制剂。
然而,由于化学品的特性,使用过程中必须采取一系列的个人防护措施和安全操作规范,以确保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化学品使用时的个人防护措施和安全操作规范。
一、个人防护措施1.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在接触化学品时,必须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防护服、护目镜、手套和防护面罩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阻隔化学物质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的侵害。
不同的化学品可能需要不同的防护装备,使用前务必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安全说明书。
2.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在使用化学品的场所,确保有良好的通风条件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打开窗户、使用排风设备或者在室内设置通风系统来实现。
良好的通风可以有效稀释空气中化学品的浓度,减少吸入和吸收的风险。
3.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化学品往往具有刺激性或腐蚀性,因此在使用时应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如有必要,应佩戴合适的手套和防护服,避免溅入化学品或吸收有害物质。
4.保持清洁与卫生化学品使用后,应立即清洁受到污染的皮肤部位,尤其是手部。
使用适当的清洁剂和水彻底清洁,确保没有任何化学物质残留在皮肤上。
此外,使用后的防护装备也需要进行清洁和消毒,以防止污染或传播有害物质。
二、安全操作规范1.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安全说明书在使用化学品之前,务必仔细阅读产品标签和安全说明书。
这些文档提供了关于化学物品的详细信息,包括化学成分、危险性评估、适当的个人防护措施以及事故应急处理方法等。
只有了解了这些信息,才能安全地使用化学品。
2.储存化学品的正确方法在储存化学品时,必须采取正确的方法和措施以确保安全。
化学品应存放在特定的储存区域,通常是通风良好、干燥、避光和远离火源。
不同种类的化学品应分开存放,以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遵守正确的操作步骤在使用化学品时,必须严格遵守正确的操作步骤。
这包括准备工作、正确的配比和混合、适当的加热和搅拌等。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

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措施1.确保人员安全: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时,首要任务是确保人员安全。
应立即撤离事故现场,并切断与事故地点相关的电源和气源,以避免进一步的事故扩散。
2.通知应急机构:事故发生后,应立即通知当地的应急机构,如消防部门、环保部门和安全监管部门,以便及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处置和救援工作。
3.采取隔离措施:对于泄露或溢出的危险化学品,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防止其进一步扩散。
可以利用围栏、挡板等物质进行隔离,并阻止人员靠近事故现场。
4.穿戴防护装备:工作人员在进行危险化学品应急处置时,应穿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
如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毒面具等。
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工作人员接触危险物质的风险。
5.选择合适的处置方法:根据事故情况和危险化学品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处置方法。
可以采取化学中和、稀释稀释、溶解和吸附等方式,将危险化学品转化为无害物质,或者将其固化、稳定,减少危险化学品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6.紧急救治伤员:在危险化学品事故中,可能有人员受到伤害,应立即进行紧急救治。
可以采取吸入治疗、人工呼吸、使用救生药物等方法,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7.清理事故现场:在危险化学品事故得到控制后,需要对现场进行清理工作。
应按照相关法规和程序,进行危险物质的收集和处置。
清理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防止危险物质再次泄漏或被误处理。
8.事故调查和事后评估: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后,应进行事故调查和事故原因的分析。
通过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对应急处置措施进行评估和改进,以提高应急处置水平和能力。
危险化学品的应急处置工作需要专门的培训和专业知识。
各个单位和企业应建立健全相关的应急处置预案和机制,并定期组织演练,以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急处置。
同时,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和监测,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化学品安全防护措施应急措施方法

化学品安全防护措施及应急措施方法化学品是能够产生化学反应的物质,具有较强的化学活性和腐蚀性,如果不按照规定的安全操作程序使用和储存,将会给人类、环境和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害。
因此,在使用和储存化学品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化学品安全防护措施进行操作,同时也需要制定合理的应急措施。
化学品安全防护措施1. 贮存、搬运和装卸储存、搬运和装卸化学品是使用化学品前的重要步骤,要按照特定的规程实施安全措施,确保化学品的安全性。
具体措施如下:1.储存:将不同种类的化学品分别储存,标记清晰,形式统一,按要求放在防爆、耐腐蚀、干燥通风的库房内,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放,防止因硬物和静电等引发化学品变化和起火。
对于某些危险的化学品,还需要采用冷藏、冷冻等技术加以保存。
2.搬运:在搬运化学品时,必须佩戴所需的安全防护设备,如眼镜、手套、口罩、防护服等,防止直接接触;同时需要注意货物重心和平衡,避免因失重而破碎。
3.装卸:装卸化学品时也需要注意安全防护措施,最好使用封闭地带来进行装卸,在装卸前做好专业的准备工作,如:准确判断危险性、正确选择工具、适时降低危险、使用适当的保护装置等。
2. 操作时的安全防护在操作化学品的时候,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
1.空气质量的监测:在操作化学品时,有些气体会对人体产生影响,比如某些气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如酯类、氯气、酸类等,因此需要及时监测周围的空气质量。
2.人员防护措施:在操作化学品的时候,人员需要佩戴相应的防护设备,如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
考虑到有些人可能对某些化学品过敏,如果使用了不慎,会导致严重的皮肤炎症和呼吸系统受到伤害。
3.排放控制:在操作化学品的时候,需要控制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始终保持周围环境的洁净和卫生,避免与其他化学品或物品混合在一起,防止产生不可预知的反应。
3. 废物治理在使用化学品后,需要进行废物处理,如果废物需要丢弃,要选择可控的准确的渠道,以便避免废品对环境和人体相应地造成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镉
名称
镉(及其化合物)
安
全
防
护
措
施
工程控制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热源、火种、避免受潮。与食用原料隔离储运。
呼吸系
统防护
作业工人应该佩戴防尘口罩。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
手防护
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工作服不准带至非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污染物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应
急
措
施
急救措施
使误服或吸入的患者迅速脱离污染区,安置休息并保暖。皮肤接触先用水冲洗,再用肥皂彻底洗涤。误服立即催吐、洗胃,急送医院抢救。特效药二巯基丙醇(BAL)。
应
急
措
施
急救措施
迅速将患者移离中毒现场至通风处,解开衣领,注意保暖,密切观察意识状态。轻度中毒者,可给予氧气吸入对症治疗。中度及中毒者应积极给予常压口罩吸氧治疗。有条件时应给予高压氧治疗。重度治疗者视病情应给予消除脑水肿、促进脑血液循环、维持呼吸循环功能及预防迟发脑病。对迟发脑病者,可给予高压氧、糖皮质激素、血管扩张剂或治疗帕金森氏炳药物与其他对症与支持治疗。6ຫໍສະໝຸດ 一氧化碳名称一氧化碳
安
全
防
护
措
施
工程控制
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
面罩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橡胶耐酸碱防护服。
手防护
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严谨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进入高浓度区作业,应有监护。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流动清水彻底冲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给饮足温水,催吐。
泄漏处置
切断火源。戴好防毒面具,穿好一般消防防护服。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用水泥、沥青或适当的热塑料性材料固化处理再废弃。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化处理后废弃。当水体受到污染时,可采用中和法处理,对于受铅污染的土壤,可加石灰、磷肥等改良剂,降低土壤中铅的活性,减少作物对铅的吸收。
2、铅
名称
铅
安
全
防
护
措
施
工程控制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热源、火种、避免受潮。与食用原料隔离储运。
呼吸系统防护
作业工人应该佩戴防尘口罩。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
手防护
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应
急
措
施
应急措施
消防方法
灭火方法:干粉、沙土。禁止用水。
4、砷
名称
砷
安
全
防
护
措
施
工程控制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仓间内。隔绝热源、火种、保持包装完整。与酸、碱、氧化剂和食用原料隔离储运。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必要时,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胶布防毒衣。
眼睛防护
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
穿透气型防毒服。
手防护
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他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工作时皮肤划伤应及时处理。
应
急
措
施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min。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消防方法
灭火方法:干粉、沙土。
3、铜
名称
铜
安
全
防
护
措
施
工程控制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热源、火种、避免受潮。与食用原料隔离储运。
呼吸系统防护
作业工人应该佩戴防尘口罩。
眼睛防护
必要时可采用安全面罩。
身体防护
穿工作服。
手防护
必要时戴防护手套。
其他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淋浴更衣。实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泄漏处置
切断火源。戴好口罩和手套。用湿沙土混合后将污染物扫起倒至空旷地方深埋或收集后送回生产厂处理。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刷洗,经稀释的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当水体受污染时,可采用加入碳酸钠、氢氧化钠、石灰、硫化钠的方法使镉形成沉淀而从水中转入污泥中,将沉淀的污泥再做进一步的无害化处理。
消防方法
灭火方法: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沙土
应
急
措
施
应急措施
应迅速离开现场,保持安静及卧床休息,至少观察24h,可给依地酸二钠钙等药物治疗。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给饮足温水,催吐,就医。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泄漏处理必须戴防毒面具和口罩。用湿沙土混合,扫起,在空旷地方深埋。
消防方法
灭火剂:干粉、泡沫、二氧化碳、沙土。
5、镍
名称
镍
安
全
防
护
措
施
工程控制
储存于阴凉、干燥、通风的仓间内。远离热源、火种、避免受潮。与食用原料隔离储运。
呼吸系统防护
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回收。当水体受到污染时,可采用加入石灰中和,对于受镍污染的土壤可加石灰调节pH至碱性,以减少镍对作物的毒性。
消防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灭火剂:干粉、沙土。
应
急
措
施
应急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就医。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泄漏处置
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切断火源。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一般消防防护服。避免扬尘,使用无火花工具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回收。当水体受到污染时,可采用加入纯碱中和,使铜以碱式碳酸铜形式沉淀而从水中转入污泥中,而污泥再做进一步的无害化处理。对于受铜污染的土壤,可采取排土、土层改良、深耕、施加石灰质矿物及磷酸钙等措施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