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阅读方法指导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说阅读技巧专题PPT课件

了……,表现了……
小说阅读专题 二、评析手法
分析小说艺术手法有以下三个角度: 1.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考点一” 已专门讲解) 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的特色,结构严密,完整 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 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
面)。
情节概括=人物+事件(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
教材 示例
《老人与海》的主要故事情节是什 么?
参考 答案
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远海中战胜大马 林鱼。
2.概括段意
从概括段意入手,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 把握文章的主旨。开头和结尾是小说结构的重要部分, 这两部分往往在全文中起引入、总领或总结的作用, 明确了它们与前后文的关系,就能把握其基本思路。 也注意文中的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 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文的关照呼应。一旦把握 了小说的过渡与照应,文章的整体思路也就容易把握 了。
(3)结尾:卒章显志;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 深长;戛然而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三、答题模式 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
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解答时需注意: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
章灵活作答。
小说阅读专题 三、概括情节
我说 解法
设问 方式
类题 思路
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中的“主要”二字, 扣住中心人物概括。语言要精练。
小说阅读专题 二、评析手法
分析小说艺术手法有以下三个角度: 1.从语言运用角度: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排比、夸张、通感等),有什么表达效果。(“考点一” 已专门讲解) 2.从结构安排角度:开头结尾的特色,结构严密,完整 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 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3.从表现手法角度:是否运用了想象、联想、象征、渲 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等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 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 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 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
面)。
情节概括=人物+事件(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
教材 示例
《老人与海》的主要故事情节是什 么?
参考 答案
老渔夫桑提亚哥在远海中战胜大马 林鱼。
2.概括段意
从概括段意入手,理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整体把握, 把握文章的主旨。开头和结尾是小说结构的重要部分, 这两部分往往在全文中起引入、总领或总结的作用, 明确了它们与前后文的关系,就能把握其基本思路。 也注意文中的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 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文的关照呼应。一旦把握 了小说的过渡与照应,文章的整体思路也就容易把握 了。
(3)结尾:卒章显志;总结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 深长;戛然而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
三、答题模式 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
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 解答时需注意: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
章灵活作答。
小说阅读专题 三、概括情节
我说 解法
设问 方式
类题 思路
解答此题要注意题干中的“主要”二字, 扣住中心人物概括。语言要精练。
如何阅读小说PPT优秀课件

面对这些题型,我们该如何解答呢?一 般可从四方面揣摩: 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 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 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 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 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 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如何阅读小说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环境描写来 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阅读小 说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把握故事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 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 章的起点。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故事的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情节是人物性 格的发展史,情节是否合理是小说能否成立 的关键。还要注意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古 典小说与现代小说在情节线索上的区别。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故事的有头有尾,力 求故事的浑然一体,滴水不漏,而现代小说往 往故意打破这个情节框框,作者追求的不 是"块状"的故事框架,而是一种流动的状 态,情节无所谓首无所谓尾,人物不一定要 有结局.这种结构方式,留给读者的想象空 间比传统的更大.中考在考查这个知识点的 时候,大致有以下三个题型;
面对这种题型,我们可从五方面进行思考: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 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渲染气氛; 5、推动情节的发展。
四、挖掘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 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价值意义之所在。主 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此, 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如何把握小 说的主题呢?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入手;二是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环境 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 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 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 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PPT精品课件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课件(32张PPT )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课件(32张PPT )
▪ 徐美红和猪的冲突实际上是农村文化 (农村生活方式)与城市文化(城市 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物质生活贫 乏的乡村,物质是第一位的,爱情是 物质的附庸,是第二位的。在城乡差 别中写出了两种文化的存在方式以及 隐含着的心灵冲突。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课件(32张PPT )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课件(32张PPT )
▪解析:抓住人物的语 言和动作去分析。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课件(32张PPT )
▪ ①对人和气、客气,不论是乡里乡亲 还是邻村的村民都能和睦相处;②细 心周到,爱面子,对猪的走失心中着 急,但生怕伤及徐美红故作掩饰;③ 宽厚待人,对于徐美红的错误能够包 容理解;④内敛要强,得知徐美红的 离开虽然心中苦闷却能极力抑制自己 的感情。(6分,答出3点即可。)
▪ 呼应下文,对小说结尾千金离 开乡村的平静形成对比,引发 读者思考。
五 语言风格赏析
▪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 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 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 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 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孙犁《荷 花淀》
例题
▪ 阅读小说《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 之间》
完成9-12题。文章见《考前五十练》 第
19页。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课件(32张PPT )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课件(32张PPT )
一、梳理情节
▪ 阅读文章,梳理情节。找出小 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分别是哪些段落?
▪ 给每一板块拟定小标题。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课件(32张PPT )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课件(32张PPT )
▪ 徐美红和猪的冲突实际上是农村文化 (农村生活方式)与城市文化(城市 生活方式)之间的冲突。物质生活贫 乏的乡村,物质是第一位的,爱情是 物质的附庸,是第二位的。在城乡差 别中写出了两种文化的存在方式以及 隐含着的心灵冲突。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课件(32张PPT )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课件(32张PPT )
▪解析:抓住人物的语 言和动作去分析。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课件(32张PPT )
▪ ①对人和气、客气,不论是乡里乡亲 还是邻村的村民都能和睦相处;②细 心周到,爱面子,对猪的走失心中着 急,但生怕伤及徐美红故作掩饰;③ 宽厚待人,对于徐美红的错误能够包 容理解;④内敛要强,得知徐美红的 离开虽然心中苦闷却能极力抑制自己 的感情。(6分,答出3点即可。)
▪ 呼应下文,对小说结尾千金离 开乡村的平静形成对比,引发 读者思考。
五 语言风格赏析
▪ “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 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 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 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 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 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孙犁《荷 花淀》
例题
▪ 阅读小说《在亲爱的人与一头猪 之间》
完成9-12题。文章见《考前五十练》 第
19页。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课件(32张PPT )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课件(32张PPT )
一、梳理情节
▪ 阅读文章,梳理情节。找出小 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分别是哪些段落?
▪ 给每一板块拟定小标题。
《高考小说阅读技巧》课件(32张PPT )
小说阅读指导 课件优质课件)

•夜,黑得出奇,静得怕人。 •一个佝偻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伐,走向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玉米地。是 父亲。 •一副挺拔的腰板,眨着智慧的眼睛,藏在那片既陌生又熟悉的玉米地。是 儿子。 •父亲是慈爱的父亲,为了儿子有出息,他起早贪黑,辛苦劳作,供儿子上 学。 •儿子是懂事的儿子,为了父亲的期望,他废寝忘食,刻苦学习,来报答父 亲。 •听到儿子考上大学的消息,父亲布满皱纹的老脸绽放出了光彩,似乎突然 间高大了许多。 •看着父亲欣喜若狂的样子,儿子充满朝气的小脸笑得更加甜了,仿佛幸福 的大道已铺好。 •然而,大笔的学费怎么办?多年来,父亲一直东挪西借,几亩薄田根本不 够儿子那已经很节约的花销。父亲双眉紧锁。
②概括人物形象;③对人物评价。 (4)“看环境”:①概括景物描写特点;
②分析环境描写作用。 (5)“谈构思”:①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好处;
②句(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 ③某物在中结构的作用。 (6)“讲方法”: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②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 (7)“明主题”:①概括写作意图,作品主题; ②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 1.把握故事情节; • 2.揣摩人物形象; • 3.注意环境描写; • 4.概括主题内容; • 5.品味语言特色; • 6.分析写作技巧。
(1)“赏标题”:①分析标题含义。②标题作用。 (2)“理情节”:①概括情节。②分析情节作用。 (3)“析人物”:①分析人物描写方法,说明作用;
3
1、标题作用题 2、词语作用题 3、句子作用题 4、段落作用题 5、环境作用题 6、人称作用题 7、情节作用题 8、艺术技巧作用题 9、结构作用题
9
1、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 学体裁。
2、主题是通过人物、事件反映的中心思想。 3、人物描写(语言、肖像、行动、心理、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4、情节(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5、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6、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小说阅读指导.ppt

——《社戏》 杜小康已不可能再去想他的油麻地。 现在,占据他心灵的全部是前方:还要 走多远?前方是什么样子?前方是未知 的。未知的东西,似乎更能撩逗一个少 年的心思。他盘腿坐在船头上,望着一 片茫茫的水。
——心理描写《孤独之旅》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 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噎!好了!我中 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 又拍着手大笑道:“喧!好!我中了!”笑着,不 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 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 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 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 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众 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 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 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记忆力 申 平
• 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了,这日却突发奇想,要搞小学毕 业50周年同学会。50年,整整半个世纪。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 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 得出来吗?他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
•
于是就打电话、发通知,足足折腾了半个月,还真的把人
给弄齐了。全班除4人提前去了另一个世界聚会以外,其余41人
如:依据人物性格特点,在第7段的横线刘了,他 地
喝了两大口水……”理由是
。
(2004年上海市中考题)
文中有很多精彩的描写,例如:“父亲弯腰云捡
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变成一个零角度,头
几乎触到了地上。”结合语境进行赏析。
(2006年昆明市中考题)
初步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从环境描写、人物描
——心理描写《孤独之旅》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 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噎!好了!我中 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 又拍着手大笑道:“喧!好!我中了!”笑着,不 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 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 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 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 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众 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 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 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记忆力 申 平
• 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了,这日却突发奇想,要搞小学毕 业50周年同学会。50年,整整半个世纪。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 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 得出来吗?他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
•
于是就打电话、发通知,足足折腾了半个月,还真的把人
给弄齐了。全班除4人提前去了另一个世界聚会以外,其余41人
如:依据人物性格特点,在第7段的横线刘了,他 地
喝了两大口水……”理由是
。
(2004年上海市中考题)
文中有很多精彩的描写,例如:“父亲弯腰云捡
钱的时候,我发现他的身体几乎变成一个零角度,头
几乎触到了地上。”结合语境进行赏析。
(2006年昆明市中考题)
初步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从环境描写、人物描
高考语文之小说阅读技巧分析 课件(52张PPT)

对比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 比较。对比手法有利于充分显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 征,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衬托指借描绘某一事物来表现另一事物的艺术手法。它分为正衬和反衬 结 两种。衬托可以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构 铺垫也称铺叙衬垫,它是为了衬托主要人物或事物而铺叙另外的人物和 手 事物以作衬垫。运用铺垫写法是为了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法 巧合,主要是在小说结尾部分,作者常常采用突转的方法形成情节的某 种“巧合”,某种意料之外的反转,或者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急剧改 变”。这种突转常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对表现小说主旨起 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情节构思技巧 情节构思技巧是指能使小说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而运用的各 含 种艺术技巧,具体包含情节叙述手法和情节结构手法。情节叙述手法指 义 作者叙述故事的技巧,包含叙述手法和叙述人称等技巧。
第一人称,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与“有限视角”一样会 叙叙
受到一定的叙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更加真实亲切,拉近与读 述述
2.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方式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述。
答题 按“何时何地何人何事”(文中没有涉及的除外,但“何人”“做何 模板 事”不能省)的格式加以概括。(根据题干要求灵活作答)
概括小说情节“四步走” 第一步:寻,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 (1) 事物线索。如小说《项链》中的线索就是项链,女主人公“借项链 技法 ——失项链——赔项链——发现项链是赝品”等一系列故事情节
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若无补叙,就会影响故事的完整性。
悬念是指在小说的叙述中先设置一个谜面,藏起谜底,在适当的时候再 予以点破,使读者的期待心理得到满足。悬念的主要作用是吸引读者、 引人入胜。 抑扬指对写作对象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然后陡然一转,出乎读者所 结 料,从而使文势曲折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增 构 强作品的可读性。 手 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 法 结构紧凑。 伏笔指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的提示或暗示。 伏笔用得好,可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 后果更分明。
小说阅读指导PPT课件

以及下文韩麦尔先生让他背书的心理活动展示了小弗郎士对自己以前幼稚贪玩不爱学习的懊悔和自责展示了他对国语失去了才觉得珍惜的心灵境界以及他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心路历程使得他这个人物形象逐渐地丰满起来
2021/7/23
1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 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
2021/7/23
31
②分析人物的语言,要抓住最能 表现其性格的语言。
4 如《孔乙已》一文写孔乙已给孩子们吃茴香 豆时说的话:“不多了,我已经不多 了。”“多乎哉?不多也。”这种只有孔乙已 才有的个性化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他深受封建 科举制度毒害,迂腐而善良的性格特征。再如 《变色龙》中“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 狗来到街上乱跑
2021/7/23
37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
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 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 人物心情,渲染气氛起着不小的作 用。
2021/7/23
38
分析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 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交代季节、气候。 如反映红军长征途中生活的《七根火柴》对冷风、
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 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2021/7/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2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 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 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2021/7/23
13
二.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 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 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小说还有序幕, 尾声两部分。
2021/7/23
1
一、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 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
2021/7/23
31
②分析人物的语言,要抓住最能 表现其性格的语言。
4 如《孔乙已》一文写孔乙已给孩子们吃茴香 豆时说的话:“不多了,我已经不多 了。”“多乎哉?不多也。”这种只有孔乙已 才有的个性化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他深受封建 科举制度毒害,迂腐而善良的性格特征。再如 《变色龙》中“我要拿点颜色出来给那些放出 狗来到街上乱跑
2021/7/23
37
自然环境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
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对 表现人物身份、地位、行动,表达 人物心情,渲染气氛起着不小的作 用。
2021/7/23
38
分析小说中自然环境描写的作 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交代季节、气候。 如反映红军长征途中生活的《七根火柴》对冷风、
2.在小说塑造的人物中,体现了作 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的人物是小说的中心人物,也叫做主人公。
2021/7/2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2
3.人物形象的核心是人物表现出 来的思想性格分析好小说的人物形象, 才能很好地分析小说的主题思想。
2021/7/23
13
二.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是作品所描写的生活 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小说的 情节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 结局四个部分,有的小说还有序幕, 尾声两部分。
如何阅读小说——情节、人物、环境 课件(共28张PPT)

这段话写出祥子生活的社会背景, 战乱 、 兵匪给他造成了肉体的伤 痕, 也摧毁了他的精神。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环境
自然环境
•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 景,如地点、 气候、 时间、 景色、 场面 等。
社会环境
• 时代背景
• 揭示了各种复杂的 社会关系, 如人物 的身份 、 地位 、 成 长的历史背景等,
六、总结方法
任务二:如何读出小说的味道? 你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请各举 一 例说明。 学生A:
我从 一 些环境描写的渲染能读出来小说的味道 。在曹文轩的小 说中环境描写十分常见, 而天色阴沉下雨就预示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环境也能衬托出主人公此时的心情与暗示的社会现状。
初中语文
学生B: 我边阅读边勾画, 关注人物和环境的变化 。《海底两万里》 中
初中语文
• 第二十七回 • 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 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 。 ”唐僧道:
“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 就是煮了, 也算不过 。 终不然, 你救得我的大限? 你快回去! ”行者道:“师父, 我回去便也罢 了, 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 。 ”
• 孙悟空开始出现了感恩的思想, 开始有了人的感情。
们将学习另 一篇以家乡鲁镇为原型的小说《故乡》, 请预习《故乡》 这篇课文并思考两篇小说的情感基调, 人物形象,社会背景等有何不 同?
初中语文
任务五: 在老舍小说《骆驼祥子》 中, 出现了大量环境描写, 请 同学们读这几段环境描写, 看看从中读出什么?
初中语文
多数的铺户已经开了市, 可是还有些家关着门 。 门上的春 联依然红艳, 黄的挂钱却有被风吹碎了的 。 街上很冷静, 洋车 可不少, 车夫们也好似比往日精神了 一 些, 差不离的都穿着双 新鞋, 车背后还有贴着块红纸儿的。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
环境
自然环境
• 人物活动的具体场 景,如地点、 气候、 时间、 景色、 场面 等。
社会环境
• 时代背景
• 揭示了各种复杂的 社会关系, 如人物 的身份 、 地位 、 成 长的历史背景等,
六、总结方法
任务二:如何读出小说的味道? 你的阅读策略和方法, 请各举 一 例说明。 学生A:
我从 一 些环境描写的渲染能读出来小说的味道 。在曹文轩的小 说中环境描写十分常见, 而天色阴沉下雨就预示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环境也能衬托出主人公此时的心情与暗示的社会现状。
初中语文
学生B: 我边阅读边勾画, 关注人物和环境的变化 。《海底两万里》 中
初中语文
• 第二十七回 • 行者道:“你不要我做徒弟, 只怕你西天路去不成 。 ”唐僧道:
“我命在天,该那个妖精蒸了吃, 就是煮了, 也算不过 。 终不然, 你救得我的大限? 你快回去! ”行者道:“师父, 我回去便也罢 了, 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 。 ”
• 孙悟空开始出现了感恩的思想, 开始有了人的感情。
们将学习另 一篇以家乡鲁镇为原型的小说《故乡》, 请预习《故乡》 这篇课文并思考两篇小说的情感基调, 人物形象,社会背景等有何不 同?
初中语文
任务五: 在老舍小说《骆驼祥子》 中, 出现了大量环境描写, 请 同学们读这几段环境描写, 看看从中读出什么?
初中语文
多数的铺户已经开了市, 可是还有些家关着门 。 门上的春 联依然红艳, 黄的挂钱却有被风吹碎了的 。 街上很冷静, 洋车 可不少, 车夫们也好似比往日精神了 一 些, 差不离的都穿着双 新鞋, 车背后还有贴着块红纸儿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一)、分析环境描写——环境类
命题形式: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1、自然环境的作用: 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
季节和环境特点,任务活动背景; 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作铺垫; 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展开推动情节的发展; 象征和暗示; 深化主旨。
.
2、社会环境的作用: 交待时代背景;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解释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推动情节:一个情节推动另一个情节 刻画人物:人物性格是通过故事情节发展而展现出来的 解释主题:情节的设置根本是为主. 题服务
(四)、分析作品主题——主题类
命题形式: 找出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结合全文来谈一谈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
简要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简要概括分析小说中人物有哪些性格特点。 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命题形式:
1、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正面描写:肖像、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细节描写等。 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
的对象
.
2、如何去把握人物性格、人物形象: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解。 试分析以此为标题的作用 1、标题的作用总结和归纳:
设置了悬念 引起读者兴趣 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推动情节的发展 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
2、标题含义的答题格式:
标题的字面含义+深层含义(引申. 义、比喻义)
(六)分析艺术手法——技巧类
命题形式:
3、环境描写的各种技巧: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比拟、排比、反问、反复 表现手法:衬托、铺垫、渲染、想象、对比等。 各种结合:动静结合、时空结合(高低结合、远近结
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面结合。 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白描、细节描写
.
(二)、分析人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 具体方法。
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
作者是如何写……的? 这些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者表达效 果。
赏析这段话(这句话)
1、如何去思考分析这类题? 从三个角度去思考:首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
这种手法是如何去运用的,要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来 作答;最后,这样的表达法有什么好处或者效果,注 意要用自己的话评价和鉴赏。
.
四、概括小说主旨 1、联系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态度。 2、联系人物命运及社会环境(追溯背后 深层社会原因) 五、写法积累 例如:对比、悬念式开头、欧亨利式结 尾、以小见大
.
二、小说的考点和题型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环境、表达技 巧和情节、高潮、结局等方面设计题目。 常见的题型: 环境类 人物类(形象类) 情节类 主题类 理解含义类 技巧类 作用类
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
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要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答题步骤: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人物作出一个概括分析(定性分
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 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总结。
示范:2009年江西卷的《木车的激情》: 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
的怀乡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主要内 容的概括)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拜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这一现状的担忧与批评。 (主旨概括)
.
(五)问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理解含义类
命题形式: 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标题含义的理
例如:祥林嫂(A)是具备N种形象和性格特征的 下层劳动妇女(B)。
.
三、概括环境特征
1、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 境指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中表现出 的人际关系。
2、自然环境有渲染和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3、完美篇目《边城》:翠翠的外形美与边 城的自然环境,翠翠的纯美的性格品质和 边城的人情美、人性美。
.
(三)、分析作品结构——情节类
命题形式: 文中划线部分的情节叙述,采用了哪种小说手法?请简
述其特点。 纵观全文,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哪些好处。
1、小说的线索:单线和双线(明线和暗线) 2、情节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结构技巧:对比、抑扬、悬念、倒叙、插叙、伏笔、
照应、出人意料的结尾、意味深长的细节等等。 4、情节的作用:
理解或看法。
1、如何去把握小说的主旨? a、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背景或构思入手 b、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和典型的环境描写
.
2、答题步骤: a.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环境、事件) b.用一句话揭示主旨 C.答题格式参考:文章通过……(主要内容概述),
揭示了……(主旨句或者自己概括的主旨)。
专题二 小说阅读
.
小说五步阅读法
一、概括小说情节 1、三——五句话 2、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3、散文化小说一般不概括情节
.
二、概括主要人物形象
1、小说中众多人物形象遵循的规律:有主必有次, 以次衬主。
2、一般,问题中要求概括哪个人物形象,那么该 人物即主要人物。
3、概括方式:A是具备何种形象、性格特征的B。 B指向A的地位身份职业,若不会概括则用“形象” 和“人”来代替。
.
2、答题步骤:
A.指认手法:明确说出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
B.具体解释,就是结合文章的中心及其相关内容来阐述 这一手法是如何在文中运用的。
C.简述好处,就是在最后简单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 价值、意义或者好处。
示范:2009年上海卷《春声和春深》从时间和空间的角 度分析作者怎样描写映山红的?
首先时空倒转(艺术技巧指认),由少年时在故乡的既晴又雨的 天气中看到映山红花开写起,从高处的山坡坟圈到低处的黄泥 路(具体解释),表现了映山红花开的范围之广,生命力之蓬 勃、顽强(简述好处)。从晴雨同时写到时晴时雨再到时雨时 晴(具体解释),凸显了映山红的不停变化之美,突出了“春 长”(简述好处)。
(一)、分析环境描写——环境类
命题形式: 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1、自然环境的作用: 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
季节和环境特点,任务活动背景; 渲染气氛,为后面刻画人物作铺垫; 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 展开推动情节的发展; 象征和暗示; 深化主旨。
.
2、社会环境的作用: 交待时代背景; 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 解释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推动情节:一个情节推动另一个情节 刻画人物:人物性格是通过故事情节发展而展现出来的 解释主题:情节的设置根本是为主. 题服务
(四)、分析作品主题——主题类
命题形式: 找出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结合全文来谈一谈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个问题)的
简要概括小说中的人物具有什么样的性格。 简要概括分析小说中人物有哪些性格特点。 赏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命题形式:
1、人物描写的方法有: 正面描写:肖像、心理、动作、神态、语言、细节描写等。 侧面描写: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
的对象
.
2、如何去把握人物性格、人物形象: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
解。 试分析以此为标题的作用 1、标题的作用总结和归纳:
设置了悬念 引起读者兴趣 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 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推动情节的发展 突出主题,一语双关,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作用
2、标题含义的答题格式:
标题的字面含义+深层含义(引申. 义、比喻义)
(六)分析艺术手法——技巧类
命题形式:
3、环境描写的各种技巧: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比拟、排比、反问、反复 表现手法:衬托、铺垫、渲染、想象、对比等。 各种结合:动静结合、时空结合(高低结合、远近结
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正侧面结合。 表达方式:主要是描写——白描、细节描写
.
(二)、分析人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 具体方法。
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
作者是如何写……的? 这些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妙处)?
赏析这段文字(这句话)的艺术手法和作用或者表达效 果。
赏析这段话(这句话)
1、如何去思考分析这类题? 从三个角度去思考:首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其次,
这种手法是如何去运用的,要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来 作答;最后,这样的表达法有什么好处或者效果,注 意要用自己的话评价和鉴赏。
.
四、概括小说主旨 1、联系作者对主要人物的态度。 2、联系人物命运及社会环境(追溯背后 深层社会原因) 五、写法积累 例如:对比、悬念式开头、欧亨利式结 尾、以小见大
.
二、小说的考点和题型
小说考查着重从人物形象、语言、环境、表达技 巧和情节、高潮、结局等方面设计题目。 常见的题型: 环境类 人物类(形象类) 情节类 主题类 理解含义类 技巧类 作用类
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人物的性格。 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
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分析人物要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3、答题步骤: 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人物作出一个概括分析(定性分
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 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总结。
示范:2009年江西卷的《木车的激情》: 文章通过对几千年前孔子及其弟子的“木车的激情”
的怀乡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精神现状的反思,(主要内 容的概括)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拜之情, 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心灵缺失这一现状的担忧与批评。 (主旨概括)
.
(五)问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理解含义类
命题形式: 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这个标题含义的理
例如:祥林嫂(A)是具备N种形象和性格特征的 下层劳动妇女(B)。
.
三、概括环境特征
1、环境分为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 境指小说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中表现出 的人际关系。
2、自然环境有渲染和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3、完美篇目《边城》:翠翠的外形美与边 城的自然环境,翠翠的纯美的性格品质和 边城的人情美、人性美。
.
(三)、分析作品结构——情节类
命题形式: 文中划线部分的情节叙述,采用了哪种小说手法?请简
述其特点。 纵观全文,这样的情节安排有哪些好处。
1、小说的线索:单线和双线(明线和暗线) 2、情节层次: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3、结构技巧:对比、抑扬、悬念、倒叙、插叙、伏笔、
照应、出人意料的结尾、意味深长的细节等等。 4、情节的作用:
理解或看法。
1、如何去把握小说的主旨? a、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背景或构思入手 b、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和典型的环境描写
.
2、答题步骤: a.简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人物、环境、事件) b.用一句话揭示主旨 C.答题格式参考:文章通过……(主要内容概述),
揭示了……(主旨句或者自己概括的主旨)。
专题二 小说阅读
.
小说五步阅读法
一、概括小说情节 1、三——五句话 2、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3、散文化小说一般不概括情节
.
二、概括主要人物形象
1、小说中众多人物形象遵循的规律:有主必有次, 以次衬主。
2、一般,问题中要求概括哪个人物形象,那么该 人物即主要人物。
3、概括方式:A是具备何种形象、性格特征的B。 B指向A的地位身份职业,若不会概括则用“形象” 和“人”来代替。
.
2、答题步骤:
A.指认手法:明确说出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
B.具体解释,就是结合文章的中心及其相关内容来阐述 这一手法是如何在文中运用的。
C.简述好处,就是在最后简单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 价值、意义或者好处。
示范:2009年上海卷《春声和春深》从时间和空间的角 度分析作者怎样描写映山红的?
首先时空倒转(艺术技巧指认),由少年时在故乡的既晴又雨的 天气中看到映山红花开写起,从高处的山坡坟圈到低处的黄泥 路(具体解释),表现了映山红花开的范围之广,生命力之蓬 勃、顽强(简述好处)。从晴雨同时写到时晴时雨再到时雨时 晴(具体解释),凸显了映山红的不停变化之美,突出了“春 长”(简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