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分级旋流器组底流口尺寸的研究应用

合集下载

分级旋流器说明书

分级旋流器说明书

水力分级(分选)旋流器使用说明书天津奥尔斯特矿业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工作原理:矿浆在一定压力(0.1-0。

18Mpa)作用下沿渐开线方向进入旋流器,在离心力作用下,大颗粒被抛向器壁随外旋流向下运动,从下部沉沙口排出,细颗粒被带到中心随内旋流向上运动,从上部溢流口排出.结构特点和技术参数:1、结构特点:该型号的旋流器采用渐开线给料方式,锥体多段结构,整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安装检修方便。

2、技术参数:(1)水力旋流器公称直径(㎜):450(2)旋流器材质: 内衬高铝陶瓷(3)锥度:20°(4)入料管直径(㎜): 135(5)溢流管直径(㎜):180(6)底流口直径(㎜):70¸80、90 最小55(7)工作压力(Mpa): 0。

10~0。

18(8)入料浓度(g/L): 30~350(9)处理能力(m3/h):190—320(10)入料粒度(㎜): 0-6旋流器的安装:1、整体吊运至安装位置,用螺栓把旋流器固定牢固.2、将旋流器的入料管、溢流出料管与相关的管路进行法兰连接。

旋流器的调试及操作:1、在开始试车前,检查旋流器和各管路连接是否牢固,以免有漏泄现象发生;清除各管路及箱体内杂物,防止堵塞;阀门是否完全开启(旋塞阀旋体顶端的红线与旋流器进料管平行)或完全关闭(备用旋流器).2、在正式带料运行工作前,先用清水试运行,检查各连接部位是否有漏泄现象,给料压力是否正常。

3、在系统清水试运行合格后,进行带料运行,此时应先观看压力表显示是否正常,如果压力表指针大幅度波动,证明给料中有空气介入,即料池液位低泵打空所至;压力低给料不足旋流器也不能正常有效工作。

4、每台旋流器标准配置三种规格的底流口,在具体生产中应根据物料特性进行选用,使其达到最佳分级浓缩效果。

注意事项:1、防止旋流器的堵塞,料池应有防止粗料(大于6㎜)和杂物进入的设施。

2、停止工作时,及时将管路和料池清空,以防止因矿浆的沉淀或者浓度过高而影响再次使用。

某赤铁矿粗细分级系统旋流器优化试验

某赤铁矿粗细分级系统旋流器优化试验
为了解粗细分级旋流器结构参数优化后对后续 作业的影响,对旋流器结构参数确定情况下后续选 别作业进行了取样考察,结果见表 3。
表 3 粗细分级旋流器结构参数优化前后的精矿指标 %
阶段 初始 优化后
产品 重选精矿筛下
浮选精矿 重选精矿筛下
浮选精矿
铁品位 66.60 68.95 66.82 69.44
作业回收率 70.60 83.97 72.18 85.83
(2)第一次优化将旋流器内衬材质由聚氨酯变更
为耐磨陶瓷,给矿口当量直径由 160mm放大至 178 mm后,旋 流 器 的 分 级 质 效 率 由 2086% 提 高 至 2820%,溢流产率达到 3351%,但旋流器溢流细 度较粗,-200目含量仅有 7535%;第二次优化将 溢流管内径从 230mm变更为 210mm、溢流管插入 深度由 435mm变更为 340mm后,旋流器的溢流细 度有明显的提升,达 -200目占 8421%,较第一次 优化后提升了约 9个百分点,但与初始旋流器的溢 流细度相比仍相差较大,溢流产率也由第一次优化 后的 3351%下降至 2828%,溢流、沉砂质量分配 比趋于合理化,分级质效率也提升了约 4个百分点; 第三次优 化 将 底 流 口 尺 寸 由 140mm 变 更 为 150 mm后,第三次 优 化 后,随 着 沉 砂 口 直 径 的 变 更,旋 流 器 的 溢 流 细 度 进 一 步 上 升,达 -200 目 占 9219%,与初始旋流器相比更加接近,溢流与沉砂 质量分配比接近 1∶3,更符合现场要求,质效率也提 升至 3724%,对应的重选精矿筛下铁品位提高了 022个百分点、作业回收率提高了 158个百分点; 浮选精矿铁品位提高了 049个百分点、作业回收率 提高了 186个百分点。经过对旋流器结构参数进 行一系列的调整,生产指标显著改善。

水力分级旋流器在我国选煤厂的应用范围及研究方向

水力分级旋流器在我国选煤厂的应用范围及研究方向

水力分级旋流器在我国选煤厂的应用范围及研究方向谢登峰(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河北唐山 063012)摘 要:介绍了水力分级旋流器的工作原理及在选煤厂中的应用范围,并指出了它在现场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认为今后对水力分级旋流器的分选工艺和结构参数的研究将主要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模型。

关键词:选煤厂;水力分级旋流器;应用;研究中图分类号:T D4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8397(2009)0620024203收稿日期:2009210227作者简介:谢登峰(1979—),男,河南商水人,2003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工学学士,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唐山分公司设计工程中心工程师,电话:0315-7759040。

水力分级旋流器是一种离心分离设备,它是在离心力作用下根据两相或多相之间的密度差来实现分离的。

由于离心力场的强度较重力场大得多,因此水力旋流器比重力分离设备的分离效率要大得多[1]。

作为一种高效的浓缩分级设备,它具有处理量大、效率高、体积小、无运动部件、性能稳定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石油等众多工业领域。

因其能够对煤泥水进行有效分级、浓缩,并且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进而在选煤厂生产中得以广泛应用。

1 工作原理水力分级旋流器结构如图1所示,旋流器主体由圆筒和圆锥两部分连接组成。

在圆筒壁上沿切线方向装设给料管,顶部设溢流管,圆锥下部设置底流口。

当矿浆以一定压头切线给入旋流器时,在旋流器内形成旋流力场,受离心力的作用,粗颗粒物料被甩向器壁,并沿器壁螺旋向下运动,最终由底流口排出;细颗粒物料的运动主要受流体支配,先是在锥体中心外侧向下运动,到达下部时与位于锥体中央的上升流混合,上行至溢流口排出。

溢流以细粒级为主(低浓度物),底流以粗粒级为主(高浓度物),从而实现粗细颗粒的分级、浓缩。

图1 水力旋流器简图2 应用环境当前选煤工艺应用较为广泛的粗煤泥分级、浓缩设备主要有角锥沉淀池、倾斜板沉淀槽及水力分级旋流器。

水力旋流器的底流口直径对其分离性能的影响

水力旋流器的底流口直径对其分离性能的影响

水力旋流器的底流口直径对其分离性能的影响宫振宇;张妍君;鄂承林;刘梦溪;杨斌【摘要】底流口直径对旋流器的性能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本研究采用体积法测量并计算了颗粒浓度和分离效率,在流化催化裂化(FCC)催化剂-水液固体系内考察了底流口直径对水力旋流器分离性能的影响。

发现在入口浓度不同时,底流口直径对旋流器性能的影响规律不同。

在低浓度体系(C 入≤10%)内,随着底流口直径的增加底流液浓度急剧减小,但溢流液浓度基本不变。

在高浓度体系(C 入≥15%)内,随底流口直径的增加底流液浓度变化不大,但溢流液浓度显著降低。

在本实验范围内,随着底流口直径的增加,分流比显著增加,分离效率明显增加,压降略有降低。

【期刊名称】《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8页(P463-470)【关键词】水力旋流器;分流比;分离效率;压降【作者】宫振宇;张妍君;鄂承林;刘梦溪;杨斌【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北京 102500;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北京 10002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港油田原油运销公司,天津3002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工业技术第 30 卷第 5 矧2014 年 10 月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ChemicalReactionEngineeringand Technology Vol 30, N05Oct.2014文章编号: 1001-7631(2014)05-0463-08水力旋流器的底流口直径对其分离性能的影响宫振宇1'2 ,张妍君 1'3.鄂承林 1,刘梦溪 1,杨斌 4(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 :2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北京 102500 ;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寰球工程公司,北京 100029 :4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港油田原油运销公司,天津 300280)摘要:底流口直径对旋流器的性能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

分级浓缩旋流器使用说明书

分级浓缩旋流器使用说明书

FX450-GT分级(分选)浓缩旋流器使用说明书威海市润泽矿山洗选设备有限公司一、设备型号说明:F①X②350③—GT④①水力分级代码②旋流器代码③旋流器公称直径mm④旋流器内衬材质代码二、用途:FX450—GT型分级(分选)浓缩旋流器主要用于小于6㎜矿浆和固体矿物水悬浮液体的分级浓缩和分选。

三、工作原理:矿浆在一定压力(0.1-0.18Mpa)作用下沿渐开线方向进入旋流器,在离心力作用下,大颗粒被抛向器壁随外旋流向下运动,从下部沉沙口排出,细颗粒被带到中心随内旋流向上运动,从上部溢流口排出。

四、结构特点和技术参数:1、结构特点:该型号的旋流器采用渐开线给料方式,锥体多段结构,整体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安装检修方便。

2、技术参数:(1)水力旋流器公称直径(㎜):450(2)旋流器材质:内衬高铝陶瓷(3)锥度: 20°(4)入料管直径(㎜): 1351(5)溢流管直径(㎜): 180(6)底流口直径(㎜):70¸80、90 最小55(7)工作压力(Mpa): 0.10~0.18(8)入料浓度(g/L): 30~350(9)处理能力(m3/h): 190-320(10)入料粒度(㎜): 0-6(11)设备重量(㎏): 490五、旋流器的安装:1、整体吊运至安装位置,用螺栓把旋流器固定牢固。

2、将旋流器的入料管、溢流出料管与相关的管路进行法兰连接。

六、旋流器的调试及操作:1、在开始试车前,检查旋流器和各管路连接是否牢固,以免有漏泄现象发生;清除各管路及箱体内杂物,防止堵塞;阀门是否完全开启(旋塞阀旋体顶端的红线与旋流器进料管平行)或完全关闭(备用旋流器)。

2、在正式带料运行工作前,先用清水试运行,检查各连接部位是否有漏泄现象,给料压力是否正常。

3、在系统清水试运行合格后,进行带料运行,此时应先观看压力表显示是否正常,如果压力表指针大幅度波动,证明给料中有空气介入,即料池液位低泵打空所至;压力低给料不足旋流器也不能正常有效工作。

旋流分离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

旋流分离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

旋流分离技术的现状与应用前景袁惠新X曾艺忠杨中锋(江南大学)(华北油田采油五厂)摘要在简述了液液旋流分离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及特点的基础上,介绍了旋流分离技术用于油污水处理、原油或其他油品脱水、液化气脱胺等方面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并展望了旋流分离技术在液液分离过程中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旋流分离器旋流分离技术油水分离含油污水处理油品脱水中图分类号TQ051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4-6094(2002)06-0359-05旋流分离器(简称旋流器)的发明、应用已有约一个半世纪了。

开始,只用于选矿过程中的固液分离和固固分离-分级,后来发展到固气分离,液气分离等。

到20世纪80年代末,这种旋流分离器被用于石油工业中的产出水除油,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在液液分离研究过程中,先是轻分散相液体的分离(如油污水脱油),再是重分散相液体的分离(如油品脱水)。

虽然旋流分离技术在液液分离方面的应用要晚得多,但已显示出了其体积小、快速、高效、连续操作等方面的优越性,特别是用于轻分散相液体的分离,其牛顿效率非固液分离能比。

1简介1.1液液旋流器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旋流器是一种利用离心沉降原理将非均相混合物中具有不同密度的相的机械分离设备。

旋流分离器的基本构造为一个分离腔、一到两个入口和两个出口(图1)。

分离腔主要有圆柱形、圆锥形和柱-锥形3种基本形式。

柱-锥形又有单锥形和双锥形两种。

入口有单入口和多入口几种,但在实践中,一般只有单入口和双入口两种。

就入口与分离腔的连接形式来分,入口又有切向入口和渐开线入口两种。

出口一般为两个,而且多为轴向出口,分布在旋流分离器的两端。

靠近进料端的为溢流口,远离进料端的为底流口。

在互不相溶、且具有密度差的液体混合物以一定的方式及速度从入口进入旋流分离器后,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密度大的相被甩向四周,并顺着壁面向下运动,作为底流排出;密度小的相向中间迁移,并向上运动,最后作为溢流排出。

这样就达到了液-液分离的目的。

矿用水力旋流器的分级浓缩效应及调控研究

矿用水力旋流器的分级浓缩效应及调控研究

pr e s s ur e s . So i n p r a c t i c e, b o t h o f t he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p e r f o r ma n e e a n d e nr i c h me nt pe r f o r ma n c e s h o ul d b e t a k en i nt o a c c o un t t o c ho o s e t he r a t i o na l f e e di n g pr e s s ur e t o a v o i d d e t e r i o r a t i n g t h e c l a s s i f y i ng e ic f i e n c y. Ke y wo r ds: h y dr o — c y c l o n e; c l a s s i f y i ng; t h i c ke n; pr e s s ur e
( 1 . 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Kl  ̄ f J 煤矿 , 山西长治 , 0 4 6 2 0 5 ; 2 .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 江苏徐州 , 2 2 1 1 1 6 )
摘 要: 为 了提 高 分 级 旋 流 器 的底 流 浓 度 , 实 践 中往 往 出现 盲 日提 高 入 料 压 力 的操 作 误 区 。通 过 工 业 性 试 验 研 究 r操
( 1 . Wu y a n g c o a l mi n e, S h a n x i L u a n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e n e r g y d e v e l o p me n t C o . L t d ., C h a n g z h i 0 4 6 2 0 5, C h i n a ;

分级旋流器和分选旋流器

分级旋流器和分选旋流器

分级旋流器和分选旋流器j)历缀旅历匙i38)利分级旋流器和分选旋流器曾令移苏跃华了牛{.提要对旋流器的类型进行丁简要描连,着重将分级旋流器与分选旋流器在锥角大小,矿物密度,给矿压力,蛤矿浓度及溢流管插^深度方面进行了对比,井指出分选旋流器的特点及应用前景.关键词分级分选锥角密度压力浓度水力旋流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就已应用于生产,50年代已成为选矿厂的一种通用设备.其用途广泛,可用于分级,脱水,浓缩及预选丢尾.由于它的结构简单,投有运动部件,容易操作维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结构和用途方面都在原有的水力旋流器的基础上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按所使用的介质种类可分为水介质旋流器和重介质旋流器(包括涡流分选器).水力旋流器是分级设备,重介质旋流器与水力旋流器的构造是基本相同的.为了减少重矿物的产率,安装时不象水力旋流器那样垂直安装,而是稍有倾斜,倾斜度越大,重产物越少涡流分选器是在重介质旋流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实质上是一种倒置的旋流器.在上面引人空气导管,使沉砂!ml增大,可以提高人选粒度,处理量也相应增加.按用途和结构上的不同,有分级旋流器和分选旋流器.分级旋流器是根据物料性质的差异,可相应地改变其结构参数,分选旋流器是短锥旋流器,锥角为90.~l80.(锥角为l8o.又叫圆柱旋流器),近年来,中南工业大学研制的曲面旋流选金器和涡流淘金机也是属于分选旋流器的类型,与此相类似的还有其它多种设备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旋流器,它们的分选机理是以旋转流场为基础的.由于矿物密度和粒度不同,所受到的离心力的差异中南工业大学矿物]:程系教授湖南长沙41o1~3 而实现分级或分选.水力旋流器用于分级有近六十年的历史,由于它的制造费用低,设备投资少,所以越来越受到众多选矿工作者的喜爱,并用于分选,而且已经在生产中成功地应用.现就分选旋流器和分级旋器的特点进行对比和分析.1给矿压力给矿压力是影响水力旋流器的主要因素.提高给矿压力,矿浆流速增大,处理量增加,分离粒度降低.为了实现比较细的分离粒度,常采用较高的给矿压力,因此,分级旋流器给矿压力视分离粒度而定我们采用锥角为6.旋流器分离高岭土,其分级粒度与给矿压力的关系见表L压力过小,如小于0.05MPa,分级效率显着下降表1给矿压力与分离粒度的关系矿力《MPa)0.250.20013003分离垃度《Ⅱmn0o600l000200.076而分选旋流器,一般给矿压力低于分级旋流器,美国和前苏联的研究结果表明:为了有效地选别重矿物,旋流器给矿压力不应超过0.035~0.05MP.d.曲面旋流器选别砂金矿时,只需很低的给矿压力,就能实现按密度分选的目的.表2是其不同给矿压力的分选指标..由表2中数据可知,给矿压力在0.05~表2给矿压力的影响009MPa之间就能达到理想的分选指标.给矿压力太高,选矿效率反而下降.这是因为分选旋流器的分选作用主要发生在底部,上部的旋转流只是为底部的分选作用创造条件.在其底部,密度不同的矿粒是根据离心力,矿粒的重力向心推力及旋转剪切力的联合作用,最后实现按密度分选如给矿压力太大,旋转流会过强,易使密度小的粗粒进人重矿层,不利于分选;同时过强的旋转流导致分选腔底部矿浆的紊流作用强,破坏了联合作用力的作用,矿粒不能按密度精确地分层.另一方面,过大的给矿压力引起矿浆轴向速度大,易将重矿粒带人尾矿产品中. 2旋流器的锥角分选旋流器与分级旋流器在构造上的根本区别是锥角的大小.总的来说,分级旋流器锥角小,分选旋流器锥角大.因为分级过程发生在整个旋流器的从上到下的各个部位.经验证明,锥角越小,按粒度分离的因素大,锥角越大,按密度分选的因素大.从理论上讲,锥角的大小影响矿浆向下流动的阻力和分级自由面的高度,锥角小, 阻力越大,分级自由面长所以一般细粒分级或脱水用的旋流器采用较小锥角,小到l0.~l5.,而用于高岭土分级的旋流器锥角为6.. 粗粒分级或浓缩采用较大锥角,多为20.~45.选别旋流器为了达到按密度分选的目的,一般采用较大锥角.这是因为分选主要发生在底部,上部的圆柱部分所形成的里, 外环层,只是为底部的矿浆上,下分层打下一定基础既然是底部的上,下分层起主导作用.那么分选空间就应大而平坦一些,以利于几个力的联合作用分成密度不同的上, 下层.所以曲面旋流选金器的底部为半球面,且比上部稍大,故分选指标比短锥旋流器高见表30苏联曾用不同锥角的旋流器选别砂金,其试验结果表明,不管是粗粒级的还是细粒级的,短锥的比多锥的回收率要高(因为多锥角的总的锥角要小,且多锥角不利于在底部形成稳定的旋转松散层),多锥的比分级的回收率高.另外,我们对涡流淘金机选别砂金的精矿和尾矿进行了分析,其结果见表4.由表4中数据可知,尾矿中粗粒级含量多,细粒级的含量少;而精矿中粗粒级含量比尾矿中少得多.在这种情况下,精矿品位高达273g/t,表3曲面旋流选金器与短锥旋流器分选指标的比较尾矿品位只有O.075g/t,富集比为157倍,说明该设备是按密度分选的,粒度影响很小,与普通的分级旋流器比较有明显的区别.这是由于它结构的特征和一些操作参数造成的.3给矿浓度浓度对分级旋流器的影响较大一般说来,给矿浓度高,处理的干矿量多,而分级效率低;浓度低,分级效率高.因为浓度小,矿浆粘性小,所以分级效率高.在生产中,一般分级粒度愈细,给矿浓度愈低.例如我国锡矿重选厂,当分级粒度为O.074mm时,给矿浓度以10%~20%为宜.分级粒度为0O19ram时,浓度应取5%~1O%.处理含泥量大或微细原料时,给矿浓度就更低.而分选旋流器给矿浓度的变化不象分级旋流器那么明显,这是因为分选过程主要发生在旋流器的底部.当给矿浓度很低时+在旋流器底部同样能形成浓度较高的床层,撮后实现按密度分选.只是给矿浓度高,精矿产率低,富集比大.表5是曲面旋流选金器选表5给矿浓度的影响别砂金矿时的分选指标..由表5看出,绐矿浓度由5%增加到l9% 时,选矿回收率基本保持不变.这是因为在鲐矿压力一定的条件下,浓度的变化不会显着影响内外环流的稳定性,更不会影响底部最终按密度分选区的浓度及分选作用,只影响旋转松散层的密度给矿浓度低时,旋转松散层密度小,分级作用强,故富集比略有降低给矿浓度高时,旋转松散层密度大,有利于按密度分层,上,下分层明显,富集比高,所以当给矿浓度增加到25%时,精矿产率减少到5.49%,而富集比显着升高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宜用较高的给矿浓度以达到提高处理量的目的.4溢流管插入深度分级旋流器插入深度是影响分级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溢流管插入深度一般是圆柱部分的2/3如果插入太浅,容易使矿浆短路,进入旋流器的物料还未来得圾分级就从溢流管跑走,因此易使溢流跑粗,从而降低了分级效率.如果溢流管插入太深,容易将底部的粗粒吸人溢流产品中,同样使分级效率降低.应该指出的是水力旋流器作为分级设备来说,一般沉砂的产率比溢流多得多.在有色金属矿山中,用水力旋流器作为脱泥分级设备,沉砂的产率约占70%,溢流产率仅占30%.但作为分选设备来说,底流的精矿产率比尾矿小得多.有些短锥旋流器及曲面旋流选金器精矿产率只有5%左右.甚至更低.要求这么低的产率单靠调节沉砂口大小是不够的,尾矿管插入深度可以超过圆柱部分,甚至更深.70mm的曲面旋流选金器的尾矿管下端离精矿口的距离只有15mm左右因为这种分选旋流器的分选作用主要在底部完成.矿粒按密度分成上,下层;又加上是低压给矿,矿浆的轴向流速小;所以尽管尾矿管插入很深,金粒不易跑人尾矿中.在生产中,我们发现给矿压力大,尾矿管插入深度应浅一点,这样可达到预想的分选指标.415矿物密度分级旋流器的给矿密度组成对分级效率影响不大,因为它的目的是按粒度大小分成粗细不同的级别,给矿中矿石的密度差越小,粒度混杂越小,分级效率越高.如给矿中密度差大,分级效率就相应低一点,但总的来说还是按粒度分离的,但对分选旋流器,给矿中密度差的大小对分选有明显影响.尽管分选旋流器的主要分选作用是在底部联合作用力下完成,但在上部毕竟是在离心力场中进行的,粒度大小这个因素不可忽视,分选旋流器一般用于分选密度差大的矿物,因此运用分选旋流器来选别黄金取得很好的效果其处理能力大,选别效果远远超过传统的大多数重选设备,甚至比摇床还好.见表6.表6用重选设备选别不同粒度的矿砂时盒的回收率(%)我们在实验室中采用磁铁矿和石英砂混台样傲试验,发现选别效果比黄金低得多,回收率仅为30%左右.由此可见,密度是影响分选旋流器选别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何扩大密度分选范围,这是一个值得深入而广泛研究的重要课题.6结语水力旋流器由于构造简单,与其它分级机比较,分级效率较高,没有运动部件,操作维护方便,因此在冶金和化工工业具有广泛的用途,现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分选旋流器应用较晚,可以说是在水力旋流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水力旋流器比较,还具有独立的优点,如给矿压力低,甚至在自然高差下就可实现按密度分选的目的,不需动力,节省能量,具有特殊的经济价值.另外对浓度要求不严,这样在生产中便于操作管理.分选旋流器与其它分选设备比较,占地面积小,处理能力大,因此投资少,如何发挥这些优势,使其在工业上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将对选矿工惧有较大的意义.参考文献(1)曾令移等.涡流淘金机器工业实践.黄金,l993.2-(2]孙玉放主编.重力选矿.北京:冶金工业出版杜(3)曾夸移.新型陆面旋流选金器选别隆回金矿的初步探讨,中南矿冶学院增刊第1期1988.9(4]AI2.rIOYlaT删.用短锥旋流器从冲积砂矿中选别细粒金,黄金,19阻2(上接第45页)98.O7~99.I1%,含SiO20.43~l_12%的精的赤铁矿精矿.矿,回收率为90.69%--96.74%;用SF.分离3.药剂作用机理分析表明,SF在硅酸赤铁矿一石英(1:1)混合矿,一次选别获得盐矿物表面发生了静电力为主并附有氢键了含TFe6765%,SiO21.51%,回收率95.84%的螯合形式吸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分级旋流器组底流口尺寸的研究应用
作者:张超国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4年第11期
摘要:通过调整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降低系统煤泥含量,以此增大系统带煤量。

关键词: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煤泥含量
1 概述
在选煤厂中,随着煤炭的不断开采,煤质越来越差,细粒煤含量增大,煤泥处理量已远超出设计处理能力,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细泥量大,浓缩池底流浓度大,必须加大絮凝剂药量,导致加压过滤机煤泥水分增大,加压过滤机工况调节困难,严重制约系统带煤量,不利于生产效益的提高,需要进行技术改造,降低煤泥含量,以此增大带煤量[1]。

2 分级旋流器应用现状分析
在本选煤厂中,选煤工艺为:150~13mm重介浅槽分选,13~1.5mm两产品重介旋流器分选, 1.5mm以下煤泥通过分级旋流器分级,形成-0.15mm溢流和1.5mm-0.15mm底流,-0.15mm溢流进入浓缩机,1.5mm-0.15mm底流进入螺旋分级机处理。

随着煤质的不断变化,细粒煤泥含量的不断增大,溢流浓度大,造成进入浓缩池煤泥量大,超过系统煤泥处理能力,严重制约生产,通过化验可知,浓缩池底流浓度高,浓缩池底流进入加压过滤机后,导致加压过滤机风压保不住,针对此现状,通过向浓缩池底流泵增加配水,降低了加压过滤机入料浓度,加压过滤机周期有了较大改善,但煤泥处理能力仍不能满足系统,煤泥仍然存在积存现象,煤泥在生产系统中不能完全处理,严重制约着洗煤量的提升,因此需要降低进入浓缩池的煤泥量[2]。

3 调整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及效果
由于系统中细泥含量过大,分级旋流器溢流浓度增大,导致浓缩机入料浓度高,煤泥系统不能完全处理,因此决定调整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进而调整浓缩机入料浓度。

本厂分级旋流器底流口直径为55mm,增大底流口直径由55mm依次更换为70mm、80mm,调整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前后分级旋流器溢流浓度化验结果如下:
改造前2013年4月7号在A343、B343、C34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43.5、46.5和42.6g \l;底流口尺寸增大到70mm时,2013年6月18号在A343、B343、C34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6.8、39.1和36.2 g\l;2013年7月6号在A343、B343、C34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8.7、39.6和37.5 g\l;底流口尺寸增大到80mm时,2013年7月21号在A343、B343、C34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3.8、32.8、30.2 g\l,,2013年9月29号在A343、B343、C343取
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2.6、32.7、31.9 g\l,由上可以看出可知,分级旋流器溢流浓度在改造后明显降低了。

同时,对浓缩池底流浓度采样分析,结果如下,改造前2013年4月7号在401、40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456、625g\l;底流口尺寸增大到70mm时,2013年6月18号在401、40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72、420 g\l;2013年7月6号在401、40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82、425g\l;底流口尺寸增大到80mm时,2013年7月21号在401、40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30、408 g\l,2013年9月29号在401、403取样,测得浓度分别为307、384g\l,由上可知,增大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后,浓缩池底流浓度降低,从而使得加压过滤机入料浓度降低,主空压能够保证,容易调整加压过滤机工况,产品水分得到有效控制,生产效率得以提升。

我厂从四月份开始分级旋流器底流口改造,对本厂内煤泥处理量与原煤入洗量的关系进行数据采集,得到表三如下。

表三分级旋流器底流口调整前后煤泥处理量和原煤入洗量
由上表可以看出,分级旋流器改造后,煤泥量明显减少,原煤入洗量明显增加。

4 结论
通过增大分级旋流器底流口尺寸,分级旋流器溢流浓度降低,浓缩池底流浓度降低,煤泥水处理效果变好,煤泥滞留情况缓解,系统带煤量得以提高,产能提高,系统带煤量由
2000t/h提升到2400t/h,能够及时处理矿井所产原煤,提高选煤厂整体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同时降低了加药量,有效降低洗煤成本,对选煤厂生产有很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明旭.煤泥水处理.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0
[2] 洪瑞燮.选煤厂传统煤泥水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选煤技术,1997(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