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基础知识试卷

合集下载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医古文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古代医学文献的阅读与理解,是中医专业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提供一份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以供学习者参考和练习。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针灸治疗法D. 外科手术技术答案:D2. 下列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珍答案:A3.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王叔和D. 皇甫谧答案:A4. “四诊法”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声、色C. 望、闻、问、药D. 望、闻、切、药答案:A5. 《本草纲目》的主要贡献是?A. 系统总结了中药的性能和用途B. 创立了辨证施治原则C. 完善了针灸理论D. 阐述了内伤外感的病因学说答案:A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中的“________”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气的升降出入有关。

答案:气一元论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__”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而“________”则指体外的器官。

答案:脏;腑3.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寒、热、温、________。

答案:凉4. “________”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等来了解病情。

答案:望诊5.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________”是指无毒,可以长期服用的药物。

答案:上品三、简答题1. 简述《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

答:《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它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体健康的维持依赖于阴阳平衡和气血流畅。

此外,它还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念,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医古文》试卷

《医古文》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在“以上池之水饮之”中,“上池之水”之义为A.天池之水B.上面的池水C.未沾地的水D.倒入池中的水2、“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中,“由”之义为A.听随B.任从C.遵从D.盲从3、在“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中的“条”之义为A.条理B.条目C.分条 D、分条列出4、在“然性褊甚,恃能厌事,难得意”中,“褊”之义为()A、衣服狭小B、心胸狭小C、心胸不正D、偏心眼儿5、以下除……之外,都有病愈之义()A、差B、起C、閒D、甦6、“夫病多而方少,未有甚于温病者矣”中的“于”是A.介词,在B.介词,对于C.介词,被D.介词,比7、“发明至理,以遗教后世”中的“发明”义为A、阐发说明B、创造C、明显D、解释8、在“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物之滋”中,“假”之义为()A、伪劣B、凭借C、假冒D、使用9、在“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中,“壮”之义为A.动词,刺B.量词,灸的次数C.名词,艾灸名D.指壮年人的体质。

10、“蒇谋虽属乎生知,标格亦资于詁训”意在强调A、天资之聪明B、知识之完备C、方法之得当D、训诂之重要11、“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之义为A、稍微B、逐渐C、缓慢D、大略12、“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中,表示“身体”的一组词是A、末、内、皮B、本、外、毛C、末、外、毛D、本、内、皮13、“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中,“咳婴”之义是A.刚会笑的婴儿 B、咳嗽的婴儿C、男孩和女孩D、会咳嗽的女孩14、在“从老得终,闷若无端”中,“端”之义为()A、开头B、防备C、原因D、道理15、在“壮士之怒,赫然殊观”中,“赫然”之义为A、显赫的样子B、盛怒的样子C、可怕的样子D、脸红的样子16、“使必待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中,“兵”之义为A、士兵B、军队C、武器D、战争17、“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中的“趣”的意思是A、趣味B、旨意C、兴趣D、趋向18、在“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中,“经权”之义为A、常规和变化B、义偏于“经”,常法C、经常和权变D、义偏于“权”,变化19、以下喻废物利用的典故是A、他山之石可以攻玉B、断流之水可以鉴形C、壁影螢光,能资志士D、竹头木屑,曾利兵家20、“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中,“逆”之义为A、迎面B、背面C、转身D、不顺21、“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中,“没”之义为A、没有B、埋没C、去世D、停止22、“姓秦氏,名越人。

中医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中医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中医医古文试题及答案
一、古文试题
古代医学文献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习中医药知识和理论、深入了解中医医术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道中医医古文试题,请认真阅读文本,回答相应的问题。

文本一:《黄帝内经》
初岁,春始生,夏长,秋收,冬藏。

是故春治生,夏治长,秋治收,冬治藏,此四时者,万物之盛衰也,所以养生者精神专一,无怒色,
以使志意和调以适四时之气也。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哪几个季节?分别表征什么?
问题二:文中提到的四时养生原则是什么?
文本二:《伤寒杂病论》
夫一阳经者前人所禁断,非少无病也,岂有独夫子乎!尺中受理,
太阳更有三阳,阳明又有三阳,少阳有三阳,厥阴也復有三阳。

今夫
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哪些经脉及其阳阳关系?
问题二:文中的“夫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是什么意思?
二、古文答案
文本一答案: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分别表征了生长、盛衰、收藏的阶段。

问题二:文中提到的四时养生原则是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调整自己的生活和饮食习惯,达到养生健康的目的。

文本二答案:
问题一:文中提到了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厥阴经的各个阳阳关系。

问题二:文中的“夫一阳不通,三阳危乎哉”意指如果一阳经脉不通则会对其他经脉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医书中常提到的“四诊”是指望、闻、问、______。

2. “医圣”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是《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指的是外感热病,而“杂病”则是指除伤寒以外的其他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3.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其中“脾”主要负责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其中“气”主要是指人体内的一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血”则是指______。

5.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针刺,而“灸”则是指使用______进行治疗。

答案:1. 切2. 杂病3. 运化水湿4. 血液5. 艾叶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气”之一?A. 寒B. 热C. 温D. 凉答案:C2. 以下哪项是中医的“五味”之一?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D3. 中医认为,人体的哪个脏腑与情绪“怒”相对应?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4. 在中医理论中,哪个脏腑被认为是“后天之本”?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六淫”邪气之一?A. 风B. 寒C. 湿D. 火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的“五行学说”。

答案:中医的“五行学说”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以此来解释和指导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然后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3. 简述中医对“阴阳”的理解。

答案:中医中的“阴阳”是描述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是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的基础。

医古文试题与答案(二)

医古文试题与答案(二)

医古文试题与答案(二)医古文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人咸不之信,讵日未昃,而气绝矣”中的“昃”义为( D )A.天亮B.天黑C.太阳落山D.太阳西斜2.“视见垣一方人”中“垣”义为( D )A.东面B.北面C.屏风D.矮墙3.“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中“坟”义为( B )A.洲中坟墓B.水中高地C.上古典籍D.山崖4.“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中“庸”义为( B )A.担忧B.使用C.庸俗D.庸医5.“其论皆经理识本,非徒诊病而已”中“经理”义为( A )A.研究原理B.研究整理C.经典理论D.经过整理6.“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中的“尚”义为( B )B.久远C.高深D.犹且7.“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中“望”义为( C )A.远远地B.希望C.远远地看见D.想起8.“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中“结草”义为( C )A.结打草绳B.捆扎草木C.报恩D.报仇9.“愿乞一言,以托不朽”中“愿”义为( D )A.愿望B.愿意C.请求D.希望10.“人于父子昆弟之恩犹或薄焉”中“昆弟”义为( A )A.兄弟B.长兄C.长弟D.堂弟11.“一齐之傅几何,众楚之咻易乱”一句出自( B )A.《与薛寿鱼书》B.《不失人情论》C.《病家两要说》D.《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12.《良方自序》的作者是( B )B.沈括C.王世贞D.宋濂13.《用药如用兵论》选自( D )A.《儒门事亲》B.《医宗必读》C.《景岳全书》D.《医学源流论》14.下列句子中“当”义为“在”的是( D )A.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B.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C.兹集也,藏之深山石室无当D.今子当始弱之时,有荼毒之祸15.下列句子中“以”为顺接连词的是( C )A.以此视病,尽见五脏症结B.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C.循其两股,以至于阴D.其窃滑以夷,其肌廉以微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可作句中语气助词的是( .A B C D E )A.之B.于C.其D.言E.云2.下列汉字在结构上属于同一类的是( B C D )A.马B.上C.末D.亦E.寒3.针对《尔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D E )A.它是我国第一部训诂专书B.它是我国第一部字典C.它大约成书于南北朝D. 全书共分三卷,十九篇E.它解释词语的方式是同义互训4.下列句子中含有“疾病”义词语的是( A B D )A.必欲去大病大瘵,非汗吐下莫由也矣B.大约皆以伤寒之法疗六气之疴C.挟技劫病,贪利恣睢D.徒为美疒火之囊橐耳E.病者亦但知膏肓难挽,而不悟药石杀人5.下列各句中含偏义复词的是( A B C E )A.盖目眶尽肿,不可开合也B.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C.补者,以谷肉果菜养口体者也D.甚至薰莸不辨,妄肆品评E.所传异同,咸悉载录6.下列句子属判断句的是( A C )A.兹乃人神之所共耻,至人之所不为B.异日进和药,乃复初C.水泉不止者,是膀胱不藏也D.俾工徒勿误,学者惟明四、词语解释题1.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候无阙。

医古文试题

医古文试题

医古文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以下属指事字的是( ) A.女B.禾C.亦D.页2.“有此一者,则重难治也”中“重”意思是( ) A.加重B.重复C.重视D.很3.“太尉黄琬辟,皆不就”中“辟”义为( ) A.排除B.征召C.躲避D.邪僻4.“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中的“由”义为( ) A.遵循B.由于C.从D.仍然5.“一宗室夫人,年几六十”中的“宗室”指( ) A.望族B.皇族C.先族D.家族6.“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意思是( ) A.接续B.属于C.种类D.嘱托7.“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中的”思过半”意思是( ) A.收益很多B.思考很多C.发现很多D.担忧很多8.“凡大医之体,欲得澄神内视”中的“体”义为( ) A.身体B.外表C.风度D.体会9.“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中的“三分有二”为( ) A.虚数B.实数C.约数D.分数10.下列句中的“其”不能用作语气副词的是( ) A.独文懿喜曰:“吾疾其遂廖矣乎!”B.诊其脉至而不定,如火薪然。

C.子聪明异常人,其肯游艺于医乎?D.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11.“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中的“自”意思是( ) A.从B.假使C.即使D.由于12.下列各字能替代“血脉治也,而何怪”中“而”的是( ) A.尔B.则C.但D.以13.“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中“遇”义为( )A. 欢迎B. 接待C. 相逢D. 遇到14.忍病十岁,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

“故”义为()A通固,一定 B 特地 C 故意 D 所以15.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向”义是()A向着B从来C刚才D先前二1.具有“病愈”义的词是( )A.瘵B.瘳C.疢D.疴2.“息”的本义是 ( )A.呼吸 B.休息 C.停止 D.熄灭3.“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中的“遇”义为()A 迎合B 遇到C 对付D 接待4.以下形符类属不能相通的是 ( )A.攴与文 B.冫与氵 C.禾与米 D.骨与肉5.“巨细通融,歧贰毕彻”中“毕”的同义词是 ( )A.巨 B.细 C.通 D.融6.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是 ( )A.《尔雅》 B.《康熙字典》 C.《说文解字》 D.《中华大字典》7.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 ( )A.《七略》 B.《汉书·艺文志》 C.《说文解字》 D.《中国医籍考》8.“而命世奇杰,时时间出焉”中“命世”的意思是()A命名于世B闻名于世 C 命世人闻名D使世人闻名9.“颇”的本义是 ( )A.不正 B.稍微 C.相当 D.头偏10.以下不属于古今字关系的是 ( )A.支,肢 B.匡,眶 C.苔,胎 D.然,燃11.“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中“盍”的意思为 ( )A.通"何" B.何不 C.为何 D.通"合"12.“汉兴,改秦之败”中的“败”义为: ( )A.衰败 B.失败 C.败坏 D.弊政13.“去圣寖远,其学难精”中“寖”的意思是()A浸润B久远C逐渐D虽然14.“木敷者,其叶发”中“发”字含义为: ( )A.凋枯 B.萌芽 C.生长 D.发现15.“至于败坏,嫁谤自文”一句中,“谤”是 ( )A.指责 B.毁谤 C.夸奖 D.讥讽16.“国中治穰过于众事”中,“治”的意思是( )A.举行 B.治理 C.研究 D.正常17.“多所全济”一句中,主语是 ( )A.多 B.所全济 C.全济 D.多所18.“必先诊侯以审之”中“候”义为 ( )A.等侯 B.诊察 C.问侯 D.脉象19.“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中“怵惕”义为 ( )A.忧虑 B警惕 C.恐惧 D.痛苦20.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中的“痛痒”是 ( )A.又痛又痒 B.义偏在“痒” C.义偏在“痛” D.非常痒21.在下列各词的演变中,属于词义转移的一组是 ( )A.脚、走 B.牙、菜 C.删、瓦 D.金、祥22.“假若天机迅发”中“天机迅发”意指 ( )A.天机发展 B.上天资助 C.天资聪慧 D.灵感忽来23.“所以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中“经略”义为()A 经营策略 B谋取 C经济谋略 D 计算24.“明堂阙庭,尽不见察”中的“见”义为( )A.看见 B.相当于“被” C.见解 D.同“现”,显示25.“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 ( )A.表谦副词 B.大德 C.洪大 D.语首助词26.“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此句意谓( )A.医方难精B.医方易学C.古今方不同D.治病应灵活27.“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一句中,“经权”是()A.权变,变通 B.经营权术 C.追求权力 D.钱财和权力28.在“颈处险而瘿”中,“险”是 ( )A.通假字 B.古字 C.异体字 D.繁体字29.“既或衰年无俚,有此附会”中的“衰年无俚”指 ( )A.老年无家 B.老年无聊 C.老年不俗 D.老年无伴30.以下句中治为“学习”、“研究”义的是()A.稍长,从乡先生治经。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部医学典籍被誉为“医家之圣”?A. 《黄帝内经》B. 《伤寒杂病论》C. 《神农本草经》D. 《金匮要略》答案:A2.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其中“切”指的是什么?A. 观察B. 闻气味C. 询问病情D. 脉诊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中医“五行”理论中的元素?A. 金B. 木C. 水D. 火E. 土答案:E二、填空题1. 中医理论中的“四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寒、热、温、凉2. 《黄帝内经》中提到的“五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酸、苦、甘、辛、咸三、简答题1. 简述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答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调养等手段,预防疾病的发生,强调预防为主,治疗为辅。

2. 解释“辨证论治”在中医中的意义。

答案:“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综合分析病因、病性、病位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四、论述题1. 论述《黄帝内经》对后世中医发展的影响。

答案:《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系统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它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是中医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2. 论述中医“整体观念”在现代医疗实践中的意义。

答案:中医“整体观念”强调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疾病的发生与人体内外环境的失衡有关。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这一观念有助于医生全面考虑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因素,制定更为全面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病人的整体健康。

医古文考试

医古文考试

中医古汉语基础(专)答题时间2020年6月15日一、单选题1.(1分)“譬犹豫章生七年,然后可觉耳”句中,“觉”的释义为• A. 分清• B. 察觉• C. 觉悟• D. 醒来2.(1分)“其治宜毒药”的“毒药”义指• A. 有毒的药• B. 剧毒药• C. 补药• D. 药物3.(1分)“益闻道德性命之说”中“益”义为• A. 更加• B. 更多• C. 有益• D. 逐渐4.(1分)“使夭札之民咸登仁寿者”句中,“札”的释义为• A. 遭疫病而死亡• B. 早年死亡• C. 皮革• D. 疫病5.(1分)“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句中,“厉”“砥”为• A. 名词用如动词• B. 名词作状语• C. 意动用法• D. 为动用法6.(1分)“亡如世鲜知十之才士,以阙如为耻”句中,“亡”的释义为• A. 死亡• B. 逃亡• C. 无• D. 丢失7.(1分)“颈处险而瘿,齿居晋而黄”句中,“瘿”释义为• A. 缠绕• B. 生瘿瘤• C. 活着的道理• D. 生活的意义8.(1分)“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句中,“户枢”义为• A. 门锁• B. 窗户• C. 门框• D. 门轴9.(1分)“君有疾在腠理”句中,“腠理”义为• A. 肌肉间• B. 肠胃间• C. 肌肉皮肤间• D. 横膈膜间10.(1分)“莫”字的造字方法是• A. 象形• B. 指事• C. 会意• D. 形声11.(1分)“然而其文简,其意博,其理奥,其趣深”中“趣”义为• A. 趣味• B. 兴趣• C. 旨意• D. 影响12.(1分)“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属”义为• A. 连续• B. 属于• C. 嘱咐• D. 种类13.(1分)“然翁讲学行事之大方”中“大方”义为• A. 大度• B. 豪爽• C. 开明• D. 大略14.(1分)“相对斯须,便处汤药”中“相”义为• A. 第三人称代词,他• B. 第一人称代词,我• C. 第二人称代词,你• D. 面对15.(1分)“幸而得之,亟宜出而公之”句中,“亟”的释义为• A. 频繁• B. 屡次• C. 赶快• D. 急躁16.(1分)“果”字的造字方法是• A. 象形• B. 指事• C. 会意• D. 形声17.(1分)“又当消息而用之”中“消息”义为• A. 信息• B. 斟酌• C. 加减• D. 问题18.(1分)“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句中,“曾”义为• A. 曾经• B. 当然• C. 必然• D. 竟然19.(1分)“察之之方,岂无其道?”句中,“道”义为• A. 道理• B. 规律• C. 正道• D. 理论20.(1分)“伯牙常有也,而钟期不常有;夷吾常有也,而鲍叔不常有”在文中喻指• A. 人才难得,真医难求• B. 真医难得,知音难求• C. 真医常有,而知真医者不常有• D. 有过真医,但没有过知真医者21.(1分)“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句中,“含”义为• A. 宽恕• B. 惩罚• C. 警告• D. 包涵22.(1分)“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含灵”指• A. 万物• B. 生物• C. 人类• D. 平民23.(1分)在“其民嗜酸而食胕”句中,“胕”是“腐”的• A. 通假字• B. 异体字• C. 古字• D. 繁体字24.(1分)“半年一年,劳而未验,志以厌衰,中路复废”句中,“以”的释义为• A. 凭借• B. 由于• C. 以及• D. 已经25.(1分)“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翁教之亹亹忘疲”中“亹亹”义为• A. 勤奋不倦貌• B. 乐于教人貌• C. 不急不躁貌• D. 向前推进26.(1分)“沛相陈珪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句中,“辟”义为• A. 躲避• B. 反驳• C. 推荐• D. 征召27.(1分)“衣食不能适”句中,“适”义为• A. 调适• B. 舒适• C. 合适• D. 适当28.(1分)“若夫折杨皇荂,听然而笑,阳春白雪,和仅数人”句中,“和”的读音应为• A. hé• B. huó• C. huò• D. hè29.(1分)“视见垣一方人”句中,“垣”义为• A. 城• B. 坟• C. 土堆• D. 墙30.(1分)“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中“演”义为• A. 演示• B. .演化• C. 扩充• D. 表演31.(1分)“其民食杂而不劳”的“劳”义为• A. 劳动• B. 辛劳• C. 慰劳• D. 功劳32.(1分)“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的“大体”义为• A. 大略• B. 大概• C. 大约• D. 基本法则33.(1分)“故动则有成,犹鬼神幽赞”中“动”义为• A. 动作• B. 实践• C. 劳动• D. 活动34.(1分)“若夫折杨皇荂,听然而笑”句中,“听然”解释正确的是• A. 意为听到这个• B. 意为听说• C. 意为笑貌• D. 读音为tīnɡ rán35.(1分)“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中“视”义为• A. 观看• B. 考察• C. 鄙视• D. 辨别36.(1分)“嗜学不厌,研理务精”句中,“厌”的释义为• A. 满足• B. 讨厌• C. 厌倦• D. 熟练37.(1分)“翁诊之,脉大无伦”中“伦”义为• A. 伦理• B. 紊乱• C. 次序• D. 条理38.(1分)“割皮解肌,诀脉结筋”句中,“诀”字属于• A. 异体字• B. 通假字• C. 繁体字• D. 古字39.(1分)下列不含有同义词复用的句子• A. 君臣请问,礼仪乖失者• B. 考校尊卑,增益以光其意• C. 且升岱岳,非径奚为• D. 庶厥昭彰圣旨,敷畅玄言40.(1分)“终朝未餐,则嚣然思食”句中,“朝”的正确释义为• A. 朝代• B. 面向• C. 早晨• D. 朝见41.(1分)“欲得澄神内视,望之俨然”的“俨然”,句中形容• A. 庄严• B. 高傲• C. 整齐• D. 很像42.(1分)“见几者宁袖手自珍”的“袖手”义为• A. 不过问此事• B. 不敢过问此事• C. 无能为力• D. 不能有所作为43.(1分)“不足故自刳裂”句中,“刳”义为• A. 挖掉• B. 割去• C. 摘掉• D. 剖开44.(1分)“悟生理之易失,知一过之害生”句中,“生理”释义正确的是• A. 人体原理• B. 生机• C. 活着的道理• D. 生活的意义45.(1分)“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的“胜”义为• A. 超过• B. 战胜• C. 耗损• D. 治疗46.(1分)“兵”的本义为• A. 士兵• B. 部队• C. 战争• D. 兵器47.(1分)“迨试而辄困,亦知其术之疏也”句中,“困”的释义为• A. 困倦• B. 行不通• C. 贫穷• D. 围困48.(1分)以下不含通假字的是• A. 旷然无忧患,寂然无思虑• B. 思虑销其精神• C. 神气以醇白独著• D. 内怀殷忧,则达旦不瞑49.(1分)下列不含有使动用法的句子• A. 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 B. 不能以起之• C. 臣能生之• D. 罗乃进之50.(1分) “弃捐填沟壑”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 B. 夸张• C. 委婉• D. 借代二、多选题1.表示“只、只是”义的词语是• A. “但发惭愧凄怜忧恤之意”的“但”• B. “故必有非常之人,而后可为非常之事”的“故”• C. “惟是伯牙常有也,而钟期不常有”的“惟”• D. “第以医之高下,殊有相悬”的“第”2.以下句中包含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有• A. 人之所病,病病多• B. 知我罪我• C. 《温病条辨》叙• D. 嗜学不厌3.“爱憎不栖于情”句中,“栖”解释正确的有• A. 本义是禽鸟歇宿• B. 指欺骗• C. 引申为停留• D. 指西边4.句中有异体字的是• A. 得稳当之名者,有躭阁之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古文基础知识试卷
一、填空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空1分,共5分)請在每小題的空格中填上正確答案。

1.“且將升岱嶽,非徑奚為?欲詣扶桑,無舟莫適。

”是強調的重要作用。

2.“危若冰谷,至於是也”中的“冰谷”比喻。

3.“其何裨之與有”的正常語序是。

4.“太子何病,國中治穰過於衆事?”中的“國”指。

5.“故五藏六腑之盈虛,血脈榮衛之通塞”,語譯爲。

二、注釋句中劃線的詞(本大題共40個劃線詞,每個劃線的詞0.5分,共20分)
1.經絡府俞,陰陽會通;玄冥幽微,變化難極。

自非()才高識妙,豈能探其理致()哉!
2.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

迄()孝武世 ,書()缺簡脫,禮壞樂崩,聖上喟然()而稱曰:“朕甚閔()焉!”於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 ,皆充秘府。

3.六月丙午,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饋人爲之。

召桑田巫,示而殺之。

將食,張(),如廁,陷而卒。

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及()日中,負晉侯出諸()廁。

遂以爲殉。

4.先生之方能若是,則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嬰()之兒!
5.佗曰:“案()脈,胎未去也。

”將軍以爲不然。

佗舍去,婦稍()小()差。

百餘日復動,更呼佗。

佗曰:“此脈故事()有胎。

6.翁聞其言,渙焉()無少凝滯於胸臆。

居無何(),盡得其學以()歸。

7.奈何今之業醫者,亦置《靈》《素》於罔聞,……此其故,正以()經文奧衍,研閱誠()難。

其()於至道未明,而欲冀()夫通神運微,仰大聖上智於千古之邈(),斷乎不能矣 。

8.老君曰:“人行陽德,人自報之;人行陰德,鬼神報之。

人行陽惡,人自報之;人行陰惡,鬼神害之。

”尋()此貳途,陰陽報施,豈誣()也哉?
9.冰弱齡()慕道,夙()好養生,幸遇眞經,式()爲龜鏡()。

10.而進()不能愛人知()人,退()不能愛身知己,遇災値禍,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惷()若游魂。

11.量移大寧郡,提攜()江上,冒犯蒸暑;自南徂()北,既僻且陋(),染瘴嬰痾,十有六七。

三、語譯句子(本大題共10個句子,前5個句子每個2分,後5個句子每個3分,共25分)
1.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濟。

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

2.我國家率由茲典,動取厥中,置醫學,頒良方,亦所以極元氣之和也。

3.好學之士,咸知向方,而貪常習故之流,猶且各是師說,惡聞至論。

4.蝨處頭而黑,麝食柏而香,頸處險而癭,齒居晉而黃。

5.扁鵲曰:“血脈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嘗如此,七日而寤。


6.因對之流涕。

謐乃感激,就鄉人席坦受書,勤力不怠。

居貧,躬自稼穡,帶經而農,遂博綜典籍百家之言。

7.天下有道,則行有枝葉;天下無道,則辭有枝葉。

夫行,本也;辭,從而生者也。

苟見枝葉之辭,去本而末是務,輒怒溢顔面,若將浼焉。

8.然必也小大方圓全其才,仁聖工巧全其用,能會精神於相與之際,燭幽隱於玄冥之間者,
斯足謂之真醫,而可以當性命之任矣。

9.第以人心積習既久,訛以傳訛,即決長波猶虞難滌,使辨之不力,將終無救正日矣。

此余之所以載思而不敢避也。

10.不謀而遐邇自同,勿約而幽明斯契。

稽其言有徵,驗之事不忒。

誠可謂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