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阅读练习2010

合集下载

医古文 答案

医古文 答案

医古文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2.B 3.C 4. 5.A6.B 7. 8.C 9.D 10.A11.B 12. 13.A 14. 15.二、1. 2. 3.A B C D E 4.A B C D 5.A B C D E6. 7.A B E 8. 9.A B C D E 10.B C D三、1. 东南之竹箭梁百尺之观2. 侍中奉车都尉有《方技略》3. 持至贵之重器神明消灭4. 勿约而幽明斯契验之事不忒5. 视而可识察而见义四、1. 国:都城治穰:举办祛邪除恶的祭祀2.3. 向:以前一:专心地4. 夜分:夜半低迷:精神昏沉5. 痒:刺激幽关:内心6.7. 固:通“故”,于是一:认为……一样8. 凌:驾乘薄:止息9. 相与:共同梓:刊印10.。

五、今译题( 每小题4 分,共20 分。

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酌情扣分)1. “医”是“意”的含义。

人体的形体机能非常地精妙,要依随经气的情况而使用巧妙的针刺技术;进行针刺的时候,一点细微的不同就会造成错误。

2. 学成后治疗疾病,判断生死,验证是加重还是痊愈,就好象用蜡烛照明,用龟甲占卜,没有差错的情况。

3. 病情正在发展,则不去治疗非常强劲的病势,牢固地守护病人的元气,这就象是使敌方军队衰惫的方法;病情正在衰减,就一定彻底地治疗减退的病邪,更增加一些药效强大的药物,这就象是捣毁敌方巢穴的方法。

4. 这样以后文章的条理就能分明,大纲细目都得到列举,隐晦暗藏的内容就显现彰明,大大小小的内容都能融会贯通,不一致的地方全部得到解决,一打开书卷就如同一扇扇门都打开一样,所有的内容都清清楚楚。

5. 假若驱逐宾客而帮助了敌国,损失民力而使敌人加了益处,就会在国内使自己国力空虚,而在国外诸侯间树下怨仇,这样想要求得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达到的。

六1. 要:关键是:这种情况战栗:通“战忄栗”,颤抖2. 主:主掌斯:这样顾:难道七、标点题( 第1 小题12 分,第2 小题13 分,共25 分。

医古文部分课后练习题及课外阅读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部分课后练习题及课外阅读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课后练习题及部分课外练习题答案一、扁鵲過趙趙王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鵲曰入言鄭醫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爲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爲醫也以菅爲席以芻爲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扁鵲曰不能又曰吾聞中古之爲醫者曰俞柎俞柎之爲醫也搦腦髓束肓莫炊灼九竅而定經絡死人復爲生人故曰俞柎子之方能若是乎扁鵲曰不能中庶子曰子之方如此譬若以管窺天以錐刺地所窺者甚大所見者甚少鈞若子之方豈足以變駭童子哉扁鵲曰不然物故有昧揥而中蛟頭掩目而別白黑者太子之疾所謂尸厥者也以爲不然入診之太子股陰當溫耳中焦焦如有嘯者聲然者皆可治也中庶子入報趙王趙王跣而趨出門曰先生遠辱幸臨寡人先生幸而有之則糞土之息得蒙天履地而長爲人矣先生不有之則先犬馬填溝壑矣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鵲遂爲診之先造軒光之竈八成之湯砥針礪石取三陽五輸子容擣藥子明吹耳陽儀反神子越扶形子游矯摩太子遂得復生天下聞之皆曰扁鵲能生死人鵲辭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夫當生者活耳夫死者猶不可藥而生也悲夫亂君之治不可藥而息也詩曰多將熇熇不可救藥甚之之辭也(漢·劉向《說苑·辨物》)要求:1.給上文標點2.注釋文中加點號的詞語3.今譯文中加橫線的句子4.文意理解①中庶子讚揚俞柎的一段文字,反映俞柎命名的含義是什麼?②趙王所稱“糞土之息”與“犬馬”指什麼?反映古人稱謂上的什麼現象?③“亂君之治,不可藥而息也”與全文是什麼關係?参考答案:1.扁鵲過趙,趙王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 ”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然。

王太子暴疾而死。

”扁鵲曰:“人言鄭醫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爲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爲醫也,以菅爲席,以芻爲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

子之方能如此乎? ”扁鵲曰:“不能。

”又曰:“吾聞中古之爲醫者曰俞柎,俞柎之爲醫也,搦腦髓,束肓莫,炊灼九竅,而定經絡,死人復爲生人,故曰俞柎。

医古文练习题

医古文练习题

医古文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请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 1 个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答题表格中。

)1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中的“艺能”意思是( )A .方药B .占卜C .技能D .艺术2 .“望见桓侯而退走”中的“走”意思是( )A .向前走B .走路C .跑掉D 。

溜走3 .“明堂阙庭,尽不见察”中“见”意思是( )A .看见B .同“ 现”C .见解D .相当于“被”4 .“何忍无疾去药”中“去”是( )A .通“ 彝” ,储藏B .离去C .到D .购买5 .“恶用乎黄发”中的“黄发”意思是( )A .黄头发的人B .年纪高的人C .死的婉词D .起不来的人6 .“(江)民莹将捐馆舍”中的“捐馆舍”意思是( )A .搬迁宿舍B .死的婉词C .推荐人才D .谋划策略7 .“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中的“炫”义为( )A .显示B .赞许C .欣赏D .夸耀8 .“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中的“盍”意思是( )A .通“河” B.何不 C .为何 D .应该9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中的“生命”指( )A .虻虫B .鸡卵C .水蛭D .活物10.“亦仅仅晨星耳”中的“晨星”喻( )A .常见的人和事B .早上的星星C .宝物稀少D .人才稀少11.“昔欧阳子暴利几绝,乞药于牛医;李防御治嗽得官,传方于下走”此句说明作者对走方医的态度是( )A .感叹其鲜为人知B .批评其乃小道C .挪揄只能止痢疗嗽D .赞扬其也有可取之处12.“因上着粉”中的“因”意思是( )A .于是B .因此C .因为D .原因13.“能使良医得蚤从事”中的“蚤”是“早”的( )A .通假字B .古今字C .异体字D .繁简字14.“先生得无诞之乎”中的“诞”意思是( ) A .诞生 B .生日 C .荒诞D .欺骗15.“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赍”意思是( )A .奉献B .拿着C .赏赐D .断送16.“视见垣一方人”中的“垣”意思是( )A .矮墙B .土堆C .土坡D .隔断17.“国中治禳 (rang,祈祷消除灾殃) 过于众事”中的“治”意思是( )A .举行B .治理C .正常D .攻治18.“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中的“信”意思是( )A .确实B .有根据C .相信D .信誉19.“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中“鲜”的意思是( )A .多B .新鲜C .少D .比较多20.“与人交,一以三纲五纪为去就”中的“三纲五纪”是( )A .奴隶社会伦理道德B .封建社会伦理道德C .资本主义社会伦理道德D .没有时代界限的伦理道德21.“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句中的前置宾语是( )A .何荣势B .之C .彼D .何22.“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中“怵惕”意思是( )A .忧虑B .恐惧C .警惕D .痛苦23.《大医精诚》文所说的“精”是指( )A .医技精湛B .精于计算C .精心研究D .精通本草24.“载归家,中宿死”中的“中宿”意思是( ) A .过去发生B .旧的事情 C .留住过夜D .半夜25.“应便拔针,病亦行差”中的“应”意思是( )A .反应B .立即C .应该D .疗效26.“坐失机宜,谁之咎乎”中的“咎”意思是( )A .罪过B .责备C .惩罚D .祸患27.“窃闻高义之日久矣”中的“闻”意思是( ) A .闻见 B .闻名 C .听说 D .闻诊28.“又病室孕时,喘逆不眠,用逍遥散立安”中的“室”意思是( )A .寝房B .妻子C .家庭D .住宅29.“流涕长潸”中的“涕”意思是( )A .泪水B .鼻涕C .汗水D .眼泪和鼻涕30.“时万历岁庚寅春上元日”中“上元日”指( )A .农历正月十五B .农历正月初一C .除夕日D .农历三月三日二、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体字(每字l 分,共10 分)禳( ) 綁( ) 斷( ) 慮( )雖( ) 邊( ) 穀( ) 譽( )歲( ) 劇( )三、判断题(每题l 分,共10 分。

医古文阅读题

医古文阅读题

医古文阅读题题型:阅读题题目:顷余之旧契读孟坚汉书艺文志载五苦六辛之说而颜师古辈皆无注解渠特以问余余顾其内经诸书中亦不见其文既相别矣乘蹇且十里外飒然而悟欲复回以告予之旧契已归且远乃令载之以示来者夫五者五脏也脏者里也六者六腑也腑者表也病在里者属阴分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病在表者属阳分宜以辛温之剂发之汗之此五苦六辛之意也颜师古不注盖阙其疑也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余又徐思五积六聚其用药亦不外于是夫五积在脏有常形属里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六聚在腑无常形属表宜以辛温之药发之汗之与前五苦六辛亦合亦有表热而可用柴胡之凉者犹宜热而行之里寒而可用姜附之热者犹宜寒而行之余恐来者不明内经发表攻里之旨故并以孟坚五苦六辛之说附于卷末(金?张从正《儒门事亲?攻里发表寒热殊途笺》)要求:1.给上文断句2.注释文中加点号的词语3.今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4.文意理解?张从正写这篇短文的原因是什么??“五苦六辛”之说有几种解释,各是什么?答案: 1.顷。

余之旧契读孟坚汉书艺文志载五苦六辛之说。

而颜师古辈皆无注解。

渠特以问余。

余顾其内经诸书中亦不见其文。

既相别矣。

乘蹇且十里外。

飒然而悟。

欲复回以告。

予之旧契已归且远。

乃令载之以示来者。

夫五者。

五脏也。

脏者。

里也。

六者。

六腑也。

腑者。

表也。

病在里者属阴分。

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

病在表者属阳分。

宜以辛温之剂发之汗之。

此五苦六辛之意也。

颜师古不注。

盖阙其疑也。

乃知学不博而欲为医难矣。

余又徐思五积六聚。

其用药亦不外于是。

夫五积在脏。

有常形。

属里。

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

六聚在腑。

无常形。

属表。

宜以辛温之药发之汗之。

与前五苦六辛合。

亦有表热而可用柴胡之凉者。

犹宜热而行之。

里寒而可用姜附之热者。

犹宜寒而行之。

余恐来者不明内经发表攻里之旨。

故并以孟坚五苦六辛之说附于卷末。

2.?顷:近来。

?旧契:意气相投的老朋友。

?渠:他。

?顾:察看。

?且:将近。

?飒然:突然。

?且:而且。

?阙其疑:暂缺而存疑,不主观臆测。

医古文阅读练习2010

医古文阅读练习2010

愈甚。里老父教之曰:“ 是医之罪,药之过 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 为辅。今子终日药不释口,臭味乱于外,而 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 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 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 从 之,期月而病良已。
——苏轼《盖公堂记》节选
金:先秦以黄金一镒(二十两) 为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 金,后来以银为货币,银一两 为一金。
2、脚踏实地,真积力久。
作者反对:
❖未领真趣,先求其疵。 ❖超颖顿悟,浮心,则心 便不能入,虽读遍百家,终 无所得。
❖明暗相兼,得失参半之敝。
万殊一贯:
❖对千变万化的事物都能用一 个道理来贯通。
• 窃谓儒道有心传。医道亦有心传。心传者。 非口所能言。非笔所能述。要在心领神会 而已。如大匠诲人。能与人规矩。不能使 人巧。学者虽不能舍规矩为方圆。然须神 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而巧妙 以传。不必执规以为圆。而圆自无不中规。 不必执矩以为方。而方自无不中矩。若是 者。其巧妙之谓欤。夫巧妙讵能骤得。必 博览群书。简炼揣摩。由博返约。加之临 症多则见识广。所谓熟能生巧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620.12. 1601:4 2:1801: 42:18D ecembe r 16, 2020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6 日星期 三上午 1时42 分18秒0 1:42:18 20.12.1 6
1、文中病者是 魏公之子弟 , 病情是 误吞垂钩 ,治病者名为
莫都料 ,身份是 在水中打碑塔,添 仰瓦的泥水匠。 2、本文主要说明 医者,意也 的道理 3、 取钩原理:

《医古文》试题

《医古文》试题

《医古文》试题上海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医古文》试题第一部分:关于试卷的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10-12)二、填空题(10-12)三、词语注释题(15-18)四、句子今译题(15-18)五、阅读题(30-30)六、简答题(20-30)中级100分,高级120分。

考试时间:中级120分钟,高级150分钟。

第二部分:试卷详析。

一. 单选题(每小题1分)1.“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中“青衿之岁”指()A.年幼之时B.求学之时C.患病之时D.白首之时2. 比喻至孝之举的词语是()A.刲股B.伏轼C.推毂D.捐馆舍3.“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中“蒿艾”意思是()A. 长得好的野草B. 可以治病的药草C. 自喻不才D. 比喻不同的人才4.“思过半”义为()A.收益多B.刻苦努力C.思虑多D.进展神速5.“迪帝轩之遗烈,祗文母之慈训”一句,注释错误的是()A.迪:继承。

B.帝轩:黄帝。

C.烈:功业。

D.祗:只是。

6. 在《仓公传》中,公乘阳庆对淳于意说“尽去而方书,非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A.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是不对的。

B.全部抛弃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样的。

C.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个意思。

D.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因为它们是不对的。

7. “散发林阜,人纲不闲”(3)的“闲”义为()A.闲散B.悠闲C.闲暇D.熟悉8. 下列没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句子是()A.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B. 吉凶之机,应若影响。

C. 但日服而病日增。

D. 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

9. “乐于用则豫章贵”中“豫章”比喻()A.低贱的人B.无用的人C.迟钝的人D.胆怯的人10.“先生隔垣见人,何必饮上池之水?”出自()A.黄帝、岐伯之事。

B.长桑君、扁鹊之事。

C.公乘阳庆、仓公之事。

D. 涪翁、程高之事。

11. 以同书的祖本或别本对照校勘的方法叫()A.对校B.他校C.本校D.理校12.“脉至如火薪然”中“然”与“燃”的关系为()A.异体字B.同形词C.通借字D.古今字13.“善摄生者,宜暂远帷幕“中”帷幕“采用的修辞手法是()A.比喻B.委婉C.借代D.举隅14.“乃与庖牺氏之八卦绵历今古”中,“庖牺氏”即()A.伏羲氏B.神农氏C.黄帝D.岐伯15.“人身之阴气,其消长视月之盈亏”具体意为()A.人身阴气消长依据月亮盈亏B.月亮亏,则人身阴气长;月亮盈,则人身阴气消C.只有月亮发生盈亏才会导致人身阴气消长D. 月亮盈,则人身阴气长;月亮亏,则人身阴气消16.“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最确切的含义是()A.人身之阳气如同填空之太阳B.阳气与太阳同样重要C.日失其所,则天不彰; 阳失其所,则人折寿D.以无日则天不彰比喻无阳则人折寿二. 填空题(每空格0.5分)1. 古代医书注明字音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和_______。

医古文试题

医古文试题

医古文(一)试题姓名1.“和鹊至妙,犹或加思;仲景明审,亦候形证”中“犹或”义为( )A.如果B.如同C.尚且D.有时2.“今之处药,或有恶火者,必日之而后咀”中“日”义为( )A.天天B.晒C.每日照晒D.悉心3.“盖前人作法,后人因焉”中“因”义为( )A.因此B.因为C.理由D.因袭4.“必相对数日沉思,反复诊视,必得其因而后已”中“已”义为( )A.停止B.治愈C.诊断明确D.语气助词,矣5.“当凌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中“如”义为( )A.词尾,无义B.停泊C.前往D.如何6.“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中“张”义为( )A.张开B.扩张C.建立D.具有7.“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二句出自( )A.《进学解》B.《兰亭集序》C.《前赤壁赋》D.《陈情表》8.“父以授子,师以传弟”中“以”义为( )A.因而B.因此C.把D.借助9.“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的“焉”字义为( )A.哪里B.于之C.于此D.怎么10.《史记》的作者为( )A.东汉的司马迁B.西汉的司马光C.西汉的司马迁D.东汉的司马光11.“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的“信”字义为( )A.确实B.相信C.可能D.严重12.“比按《仓公传》,其学皆出于《素问》,论病精微”中“比”义为( )A.等同B.等到C.类比D.一起13.指出下列句中的“顾”字作范围副词“只是”义的句子( )A.熊经鸱顾,引輓腰体B.又到病家,纵绮罗满目,勿左右顾眄C.顾无以报,愿惠一言,识区区之感焉D.识厚味之害性,故弃而弗顾,非贪而后抑也D B D A C A D C A C A D C。

(完整)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推荐文档.docx

(完整)医古文试题及答案(一),推荐文档.docx

医古文及答案一、1.“ 邯,人,即下医”中,“ ”的意思是:(A 高B 尊重C 尊D 富B)2.“舍客桑君,扁独奇之”中的“奇”,可:A 奇怪B 惊奇C 使⋯⋯奇异(D)D ⋯⋯奇异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A 回避B 要求C 征召C)D4.“扁乃使弟子砥石”中,“ ”的意思是:(A 研磨B 利C 害D 灸A)5.“太祖而召佗,佗常在左右”中,“太祖”是:A 号B 年号C 号D 号(C)6.“佗舍去,稍小差”中,“稍”意思是:A 稍微B 逐C 很快D 一点儿(B)7.“文懿得末疾,医不能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B)A 微的病B 四肢的病C 体表的病D 重的病8.“得,班班可”中,“ ”的意思是:(B)A 念B 通“ ”C 回D9.“昔仲尼没而微言”中的“没” :(C)A .没有B.沉没C.死亡 D .没10.“今其要,以篇籍”中“ ”的是:(D)A .去B .减C.整D.取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B)A .一向B.从前C.向 D .才12.“省病疾,在口”中的“口”意思是:A .才能出众B.明敏C.解高明(D)D.口才敏捷13.“ 百年之寿命,持至之重器”中的“ ”意思是:(B)A .奉献B.拿着C. D .断送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A)A 使木材弯曲B 揉搓C 使方木D 柔15 “ 于先生郭子堂”中“ 堂”指(B)A 堂B 房C 卧房D 戒之所16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A)A 接B 属于C 种D 通“嘱”,嘱托17 “拯黎元于仁寿,羸劣以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C)A 衣食粗劣之人B 品劣之人C 体弱多病之人D 境之人18 “幸遇真,式”中的“式”的意思是(A)A 用B 通“ ”C 法式D 形式19.“去圣寖,其学精”中“寖”的意思是A 浸B 久C 逐D 已(C)20.“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A 表副B 大德C 洪大(DD 句首气助)21.“后世有子云其余而之斤正焉”中“”的意是 A .金属之一 B.通“ ” C.帮助(D .B)22.“藏府治内,经络治外”中的“治”可解释为(A)A .主宰B .治疗C.治理 D .正常23.“因敢忘陋效颦,勉图蚊负”中“蚊负”比喻(B)A .见识浅陋B .能力小而责任重C.力不从心 D .事物繁多,数不胜数24“木敷者,其叶发”中“发”字含义为:(C)A .开放B.萌芽C.草木枝叶凋落 D .发现25.“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中“黔首”和下列词语意义不同的是:( A )A .鄙人B.苍生C.平民 D .布衣26.“圣智不能欺也”中“欺”的正确含义是:(A)A .超越B.欺骗C.诬陷D.轻视27“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中“向隅”义为(A)A “向隅而泣”的缩写B 面向窗口C 面向大家D 面向医生28“谅非忠恕之道”中“谅”义为( B )A 原谅B 确实C 诚实D 正直29“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中“戴面”义为(A)A 仰面B 戴面具C 戴方巾D 戴帽子30.“游学徐土,兼通数经”中,“游学”的意思是(A)A 到远方拜师学习B 旅游学习C 到各地学习D 游玩二、多项选择题31.以下词语表示“病愈”的是:(ABC)A“吾疾其遂瘳矣乎”中的“瘳”B“其后服人参膏尽数斤,病已”中的“病已”C“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中的“病如失”D“然但语及荣利事,则拂衣而起”中的“起”E“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中的“少”32.以下不含有偏义复词的是:(BCDE)A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宋咸平中。职方魏公在潭州有数子弟皆幼。 因相戏。以一钓竿垂钩。用枣作饵。登陆钓 鸡雏。一子学之。而误吞其钩至喉中。急引 之。而钩须已逆。不能出。命诸医。不敢措 手。魏公大怖。遍问老妇必能经历。时有一 老妇人。年余九十岁。言亦未尝见此。切 (窃)料有识者可出之。时郡中莫都料。性 甚巧。令闻魏公。魏公呼老妇责之。曰。吾 子误吞钩。莫都料何能出之。老妇曰。闻医 者。意也。莫都料曾在水中打碑塔。

景原文。读甲乙经。脉经。千金方。翼方诸 辑录古书。即深信其理法必有所授。读东垣。 河间。洁古。丹溪。立斋。景岳诸家。即深 信其学问必有所胜。即肤庸至于冯氏锦囊。 沈氏尊生。平心求之。皆有至理。如此久久 豁然贯通。自能臻于万殊一贯之妙。是从脚 踏实地。真积力久而得。非从超颖顿悟。浮 光掠响(影)而来。自无明暗相兼得失参半 之敝矣。孔子曰。信而好古。又曰。笃信好 学。不笃信又焉能好学乎。
吴崐《医方考· 喉闭门》 • 添仰瓦。魏公悦。亲属勉之曰。试询之。遂 召。莫都料至。沉思良久曰。要得一蚕茧及 念珠一串。公与之。都料遂将茧剪如钱。用 物柔其四面。以油润之。中通一小窍。贯之 钩线。次贯念珠三五枚。令儿正坐开口。渐 加念珠。引之至喉。觉至系钩处。用力向下 一推。其钩已下而脱。即向上。急出之。见 茧钱向下。裹定钩须。须臾而出。并无所损。 魏公大喜。遂厚赂之。公曰。心明者。意必 大巧。意明者。心必善医。
據文意填空:
1、文中的病人是 内阁学士永宁 。
2、文中的“小人” 是 反得生之囚也) 。
鬼(公為臬司時平
3、“小人”收藏藥方的原因是 医家同类皆 相忌,务改前医之方,以见所长。使后医 见方,必相反以立异,则公殆矣 。
4、最終的治療方法是 仍用前方 。 。 5、文章主要想說明什麼道理
(周学海《读医随笔》)
在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上作者主张:
1、笃信好学
读《内经》,即深信其为黄帝岐伯书;读 《难经》,即深信其为越人书;读《伤寒》《金 匮》,即深信其为仲景原文;读《甲乙经》《脉 经》《千金方》《翼方》诸辑录古书,即深信其 理法必有所授;读东垣、河间、洁古、丹溪、立 斋、景岳诸家,即深信其学问必有所胜,即肤庸 至于《冯氏锦囊》《沈氏尊生》,平心求之,皆 有至理。
医古文阅读练习

百年以来。经学家专讲读书。得间每执一卷。 未领真趣。先求其疵。遂以号于人而自矜有 得矣。此欺世盗名之术。若医者。身命之事。 死生所关。岂可以虚名了事哉。不料丹溪作 局方发挥以后。此风滔滔不可止。每著一书。 必痛诋前贤。以为立名之地。惟仲景不敢毁。 则迁怒于叔和。识者见之真不值一笑也。尝 谓胸中存一丝菲薄之心。则心便不能入。虽 读遍百家。终无所得。故读内经。即深信其 为黄帝岐伯书。读难经。即深信其为越人书。 读伤寒。金匮即深信其为仲
1、文中病者是 病情是 莫都料 误吞垂钩
魏公之子弟

,治病者名为
,身份是 在水中打碑塔,添 医者,意也 的道理
仰瓦的泥水匠。 2、本文主要说明
3、 取钩原理:
內閣學士永公。諱寧。嬰疾頗委頓。延醫
診視。未遽愈。改延一醫。索前醫所用藥
貼。弗得。公以為小婢誤置它處。責使搜
索。云。不得且笞汝。方倚枕憇息。恍惚 有人跪燈下。曰。公勿笞此婢。此藥貼小 人所藏。小人即公為臬司時平反得生之 囚也。問藏藥貼何意。曰。醫家同類皆相
忌。務改前醫之方以見所長。公所服藥不
誤。特試一劑。力尚未至耳。使後醫見
方。必相反以立異。則公殆矣。所以小人
陰竊之。公方昏悶。亦未思及其為鬼。稍
頃始悟。悚然汗下。乃稱前方已失。不復
記憶。請後醫別疏方。視所用藥。則仍前
方也。因連進數劑。病霍然如失。公鎮烏
Hale Waihona Puke 魯木齊日。親為余言之。曰。此鬼可謂諳
熟世情矣。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
之不若。小道之称且不可当。又乌足与言医
道哉。医道难矣。医道大矣。是诚神圣之首 传。民命之先务矣。吾子其毋以草木相渺。 必期进于精神相贯之区。玄冥相通之际。照 终始之后先。会结果之根蒂。斯于斯道也。 庶乎为有得矣。子其勉之。子其勉之。予闻 是教。惭悚应诺。退而皇皇者数月。恐失其 训。因笔记焉。
1、异人因什么说法而发怒?
(程衍道《医法心传· 自序》)
• 本文的主旨是强调学医贵在融 会贯通。
• 要做到这点,必须多读书,多 临症。
张介宾《景岳全书· 传忠录下· 医非小道记》
予出中年。尝游东藩之野。遇异人焉。偶相
问曰。子亦学医道耶。医道难矣。子其慎之。 予曰。医虽小道。而性命是关。敢不知慎。 敬当闻命。异人怒而叱曰。子非知医者也。 既称性命是关。医岂小道云哉。夫性命之道。 本乎太极。散于万殊。有性命然后三教立。 有性命然后五伦生。故造化者。性命之炉冶 也。道学者。性命之绳墨也。医药者。性命 之赞育也。然而其义深。其旨博。
故不有出人之智。不足以造达微妙。不有执
中之明。不足以辨正毫厘。使能明医理之纲 目。则治平之道如斯而已。能明医理之得失。 则兴亡之机如斯而已。能明医理之缓急。则 战守之法如斯而已。能明医理之趋舍。则出 处之义如斯而已。洞理气于胸中。则变化可 以指计。运阴阳于掌上。则隔垣可以目窥。 修身心于至诚。实儒家之自治。洗业障于持 戒。诚释道之自医。身心人己。
理通于一。明于此者。必明于彼。善乎彼者。
必善于斯。故曰必有真人而后有真知。必有 真知而后有真医。医之为道。岂易言哉。若 夫寻方逐迹。龊龊庸庸。椒硫杀疥。葱薤散 风。谁曰非医也。而缁衣黄冠。总称释道。 矫言伪行。何匪儒流。是泰山之与丘垤。河 海之与行潦。固不可以同日语矣。又若阴阳 不识。虚实误攻。心粗胆大。执拗偏庸。非 徒无益而反害之之徒。殆又椒硫葱薤
愈甚。里老父教之曰:“ 是医之罪,药之过
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
为辅。今子终日药不释口,臭味乱于外,而
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
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完而食
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 从
之,期月而病良已。
——苏轼《盖公堂记》节选
金:先秦以黄金一镒(二十两)
异人因
“医虽小道而性命是关” 的说法而发怒。
2、异人把医理比喻为什么,为什么?
异人把医理比喻为治平之道、兴亡
之机、战守之法、出处之义。
认为修心与养身、治人和治己的道
理是一样的。医学对人类的作用如 同造化、道学一样重要。
3、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告戒学医者必须精以治学,诚以
立身,切不可掉以轻心,狗苟蝇 营。
• 是也。若读书多而临症少。则胸中了了。 指下难明。临症多而读书少。则大海茫茫。 望洋莫辨。是以读书临症两不可废。诚能 久久圆熟。临症即是读书。读书无殊临症。 巧妙自此而生。心传由此而得。其如岐黄 之道。思过半矣。从来医法只能言其所当 然。而不能言其所以然。病症只说得一面。 而未说得三面。吾人读书须从其一面悟出 其三面。从其所当然悟出其所以
为一金,汉代以黄金一斤为一 金,后来以银为货币,银一两 为一金。
二、据文意判断:
1、作者在乡下住时患了寒咳证。(错误)
2、第一个医生诊断正确但用药不当。(错误)
3、第二个医生先用清热祛邪,后以温阳散
寒。(正确) 4、换了几个医生,病才好了。(错误) 5、一位老人授与呼吸吐纳之法,赠与美食良 药。(错误)
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诸医,医以为 蛊,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蛊 药,攻伐其胃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 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已, 累然真蛊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 以寒药,旦朝吐之,暮夜下之,于是始不能 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 漂疽痈疥眩瞀之状,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疾
2、脚踏实地,真积力久。
作者反对:
未领真趣,先求其疵。
超颖顿悟,浮光掠响。
原因:
胸中存一丝菲薄之心,则心
便不能入,虽读遍百家,终 无所得。
明暗相兼,得失参半之敝。
万殊一贯:
对千变万化的事物都能用一
个道理来贯通。
• 窃谓儒道有心传。医道亦有心传。心传者。 非口所能言。非笔所能述。要在心领神会 而已。如大匠诲人。能与人规矩。不能使 人巧。学者虽不能舍规矩为方圆。然须神 明于规矩之中。变化于规矩之外。而巧妙 以传。不必执规以为圆。而圆自无不中规。 不必执矩以为方。而方自无不中矩。若是 者。其巧妙之谓欤。夫巧妙讵能骤得。必 博览群书。简炼揣摩。由博返约。加之临 症多则见识广。所谓熟能生巧
• 然。由此体会入微。自能一旦豁然贯通矣。 是编不过发先贤奥旨扩而充之。并非师心 自用也。圣人云。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余之作是编也。其亦窃此意也。夫书成名 曰医法心传。盖即以儒者之心传医家之法。 以明其事。虽异其理。则同聊示儿辈。使 之知步趋尔。若遽持以问世。则笔墨疏拙。 未能畅所欲言。犹未免滋愧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