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古文习题7
医古文习题7

填空题1.《大医精诚》一文所说的“精”是指,“诚”是指。
2.“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中的“蒂芥”意谓,喻。
3.“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中的“向隅”即的省略,文中谓。
4.“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中的“阳”义为,“阴”义为。
5.在《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中作者抨击的重点是,认为他们如鲧湮洪水,不知。
6.作者自述“著此汗吐下三法之诠”,是用来,希望。
7.张从正认为:“谷肉果菜之属”,好比是,而“汗下吐之属”,则好比。
8.作者认为,“《内经》多论针而少论药“的原因是。
9.“孙思邈医如康成注书”中的“康成”指东汉经学家,“钱仲阳医如李靖用兵”中的“李靖”则是代军事家。
10.“刘河间医如橐驼种树,所在全活,但假冰雪以为春,利于松柏而不利于蒲柳”句中,“冰雪”比喻,“春”比喻,“松柏”比喻,“蒲柳”比喻。
“张公度医专法仲景,如简斋赋诗,并有少陵气韵”句中,“简斋”指南宋诗人,11.“少陵”则指唐代著名诗人。
12.“因属其高第弟子贾君思诚留以护治之”中的“属”是的古字,义为。
13.“宜收视返听于太虚之庭”中的“收视返听”谓,“太虚之庭”指。
14.“宁士不鲁邹,客不公侯”中的“鲁邹”指,“客”义为。
15.“士俗不可医”出自北宋文学家的《竹》诗,上句则是。
16.作者认为,藉竹“以医吾之俗”,久之,其体可,其意可,其心可。
17.在“是竹也,不苦口,不瞑眩,不湔浣肠胃,不漱涤五脏”(24)中,为同义复词的是、。
18.“阴阳者,造化之枢纽”中的“造化”指,“枢纽”喻。
19“此则天地显仁藏用之常,固无庸以赞助为也”中的“显仁藏用”语本,“为”则是词。
20.“盖《素》、《难》者,医家之鼻祖,济生之心法”中的“鼻祖”义为,“济生之心法”谓。
21.《病家两要说》一文中提出的两要,一是,二是。
22.“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中的“格致”是的省略,义为。
23.“守中者无言,怀玉者不衒”中的“守中”义为,“怀玉”喻。
医古文 答案

医古文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2.B 3.C 4. 5.A6.B 7. 8.C 9.D 10.A11.B 12. 13.A 14. 15.二、1. 2. 3.A B C D E 4.A B C D 5.A B C D E6. 7.A B E 8. 9.A B C D E 10.B C D三、1. 东南之竹箭梁百尺之观2. 侍中奉车都尉有《方技略》3. 持至贵之重器神明消灭4. 勿约而幽明斯契验之事不忒5. 视而可识察而见义四、1. 国:都城治穰:举办祛邪除恶的祭祀2.3. 向:以前一:专心地4. 夜分:夜半低迷:精神昏沉5. 痒:刺激幽关:内心6.7. 固:通“故”,于是一:认为……一样8. 凌:驾乘薄:止息9. 相与:共同梓:刊印10.。
五、今译题( 每小题4 分,共20 分。
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
酌情扣分)1. “医”是“意”的含义。
人体的形体机能非常地精妙,要依随经气的情况而使用巧妙的针刺技术;进行针刺的时候,一点细微的不同就会造成错误。
2. 学成后治疗疾病,判断生死,验证是加重还是痊愈,就好象用蜡烛照明,用龟甲占卜,没有差错的情况。
3. 病情正在发展,则不去治疗非常强劲的病势,牢固地守护病人的元气,这就象是使敌方军队衰惫的方法;病情正在衰减,就一定彻底地治疗减退的病邪,更增加一些药效强大的药物,这就象是捣毁敌方巢穴的方法。
4. 这样以后文章的条理就能分明,大纲细目都得到列举,隐晦暗藏的内容就显现彰明,大大小小的内容都能融会贯通,不一致的地方全部得到解决,一打开书卷就如同一扇扇门都打开一样,所有的内容都清清楚楚。
5. 假若驱逐宾客而帮助了敌国,损失民力而使敌人加了益处,就会在国内使自己国力空虚,而在国外诸侯间树下怨仇,这样想要求得国家没有危难,是不可能达到的。
六1. 要:关键是:这种情况战栗:通“战忄栗”,颤抖2. 主:主掌斯:这样顾:难道七、标点题( 第1 小题12 分,第2 小题13 分,共25 分。
医古文练习题

医古文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30 分,请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 1 个最佳答案,并将其标号填入答题表格中。
)1 .“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中的“艺能”意思是( )A .方药B .占卜C .技能D .艺术2 .“望见桓侯而退走”中的“走”意思是( )A .向前走B .走路C .跑掉D 。
溜走3 .“明堂阙庭,尽不见察”中“见”意思是( )A .看见B .同“ 现”C .见解D .相当于“被”4 .“何忍无疾去药”中“去”是( )A .通“ 彝” ,储藏B .离去C .到D .购买5 .“恶用乎黄发”中的“黄发”意思是( )A .黄头发的人B .年纪高的人C .死的婉词D .起不来的人6 .“(江)民莹将捐馆舍”中的“捐馆舍”意思是( )A .搬迁宿舍B .死的婉词C .推荐人才D .谋划策略7 .“自炫功能,谅非忠恕之道”中的“炫”义为( )A .显示B .赞许C .欣赏D .夸耀8 .“藏之深山石室无当,盍锲之”中的“盍”意思是( )A .通“河” B.何不 C .为何 D .应该9 .“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中的“生命”指( )A .虻虫B .鸡卵C .水蛭D .活物10.“亦仅仅晨星耳”中的“晨星”喻( )A .常见的人和事B .早上的星星C .宝物稀少D .人才稀少11.“昔欧阳子暴利几绝,乞药于牛医;李防御治嗽得官,传方于下走”此句说明作者对走方医的态度是( )A .感叹其鲜为人知B .批评其乃小道C .挪揄只能止痢疗嗽D .赞扬其也有可取之处12.“因上着粉”中的“因”意思是( )A .于是B .因此C .因为D .原因13.“能使良医得蚤从事”中的“蚤”是“早”的( )A .通假字B .古今字C .异体字D .繁简字14.“先生得无诞之乎”中的“诞”意思是( ) A .诞生 B .生日 C .荒诞D .欺骗15.“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赍”意思是( )A .奉献B .拿着C .赏赐D .断送16.“视见垣一方人”中的“垣”意思是( )A .矮墙B .土堆C .土坡D .隔断17.“国中治禳 (rang,祈祷消除灾殃) 过于众事”中的“治”意思是( )A .举行B .治理C .正常D .攻治18.“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中的“信”意思是( )A .确实B .有根据C .相信D .信誉19.“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中“鲜”的意思是( )A .多B .新鲜C .少D .比较多20.“与人交,一以三纲五纪为去就”中的“三纲五纪”是( )A .奴隶社会伦理道德B .封建社会伦理道德C .资本主义社会伦理道德D .没有时代界限的伦理道德21.“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句中的前置宾语是( )A .何荣势B .之C .彼D .何22.“同死生之域,而无怵惕于胸中”中“怵惕”意思是( )A .忧虑B .恐惧C .警惕D .痛苦23.《大医精诚》文所说的“精”是指( )A .医技精湛B .精于计算C .精心研究D .精通本草24.“载归家,中宿死”中的“中宿”意思是( ) A .过去发生B .旧的事情 C .留住过夜D .半夜25.“应便拔针,病亦行差”中的“应”意思是( )A .反应B .立即C .应该D .疗效26.“坐失机宜,谁之咎乎”中的“咎”意思是( )A .罪过B .责备C .惩罚D .祸患27.“窃闻高义之日久矣”中的“闻”意思是( ) A .闻见 B .闻名 C .听说 D .闻诊28.“又病室孕时,喘逆不眠,用逍遥散立安”中的“室”意思是( )A .寝房B .妻子C .家庭D .住宅29.“流涕长潸”中的“涕”意思是( )A .泪水B .鼻涕C .汗水D .眼泪和鼻涕30.“时万历岁庚寅春上元日”中“上元日”指( )A .农历正月十五B .农历正月初一C .除夕日D .农历三月三日二、写出下列繁体字的简体字(每字l 分,共10 分)禳( ) 綁( ) 斷( ) 慮( )雖( ) 邊( ) 穀( ) 譽( )歲( ) 劇( )三、判断题(每题l 分,共10 分。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医古文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古代医学文献的阅读与理解,是中医专业学习的基础。
本文将提供一份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以供学习者参考和练习。
一、选择题1.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之一,其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A. 阴阳五行学说B. 脏腑经络学说C. 针灸治疗法D. 外科手术技术答案:D2. 下列哪位医学家被誉为“医圣”?A. 张仲景B. 华佗C. 扁鹊D. 李时珍答案:A3. 《伤寒杂病论》的作者是谁?A. 张仲景B. 孙思邈C. 王叔和D. 皇甫谧答案:A4. “四诊法”是指?A. 望、闻、问、切B. 望、闻、声、色C. 望、闻、问、药D. 望、闻、切、药答案:A5. 《本草纲目》的主要贡献是?A. 系统总结了中药的性能和用途B. 创立了辨证施治原则C. 完善了针灸理论D. 阐述了内伤外感的病因学说答案:A二、填空题1. 《黄帝内经》中的“________”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它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都与气的升降出入有关。
答案:气一元论2. 在中医理论中,“________”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而“________”则指体外的器官。
答案:脏;腑3. 中医的“四气”指的是寒、热、温、________。
答案:凉4. “________”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等来了解病情。
答案:望诊5. 《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它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其中“________”是指无毒,可以长期服用的药物。
答案:上品三、简答题1. 简述《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
答:《黄帝内经》的主要学术思想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
它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认为人体健康的维持依赖于阴阳平衡和气血流畅。
此外,它还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医学观念,对后世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医古文试题

上海市中医药继续教育《医古文》试题第一部分:关于试卷的形式。
一、单项选择题(14),二、多项选择题(8),三、填空题(12),四、词语注释题(12),五、词义辨析题(8),六、句子今译题(16),七、阅读(断句)题(30:22、8)。
以上考题三个职称的全做。
八、简答题,考副高和正高的做(25)。
九、改误题(古代文化知识、文意理解,共25分)考正高的做。
中级100分,副高125分,正高150分。
第二部分:试卷详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4分)1.“所以青衿之岁,高尚兹典”中“青衿之岁”指(B )A.年幼之时B.求学之时C.患病之时D.白首之时2. 比喻至孝之举的词语是(A )A.刲股B.伏轼C.推毂D.捐馆舍3.“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中“蒿艾”意思是(C )A. 长得好的野草B. 可以治病的药草C. 自喻不才D. 比喻不同的人才4.“思过半”义为(A )A.收益多B.刻苦努力C.思虑多D.进展神速5.“迪帝轩之遗烈,祗文母之慈训”一句,注释错误的是(D )A. 迪:继承。
B.帝轩:黄帝。
C.烈:功业。
D.祗:只是。
6. 在《仓公传》中,公乘阳庆对淳于意说“尽去而方书,非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D )A.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是不对的。
B.全部抛弃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样的。
C.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不是这个意思。
D.全部抛弃你原来学习的方书,因为它们是不对的。
7. “散发林阜,人纲不闲”(3)的“闲”义为(D 通娴)A.闲散B.悠闲C.闲暇D.熟悉8. 下列没有名词活用作状语的句子是(B)A. 一以参详,群疑冰释。
B. 吉凶之机,应若影响。
C. 但日服而病日增。
D. 四肢肿痒拘挛,可汗而出之。
9. “乐于用则豫章贵”中“豫章”比喻(C)A.低贱的人B.无用的人C.迟钝的人D.胆怯的人10.“先生隔垣见人,何必饮上池之水?”出自(B )A. 黄帝、岐伯之事。
B. 长桑君、扁鹊之事。
医古文题库

医古文题库一,题型:单选题题目:“常谨遇之”(1)中“遇”得意思就是( )选项:A.遇见B.接待C.见面D.求见E.幸运答案:B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视见垣一方人”(1)中得“垣”意思就是( )选项:A.矮墙B.土堆C.土坡D.隔断E.高墙答案:A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先生得无诞之乎”(1)中得“诞”意思就是( )选项:A.诞生B.生日C.荒诞D.通“旦”E.欺骗答案:E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国中治禳过于众事”(1)中得“治”意思就是( ) 选项:A.举行B.治理C.正常D.攻治E.研究答案:A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不可曲止也”(1)中得“曲”意思就是( )选项:A.弯曲B.插曲C.详尽D.迂回E.隐蔽答案:C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目眩然而不瞚”(1)中得“瞚”意思就是( )选项:A.眨眼B.一会儿C.闭眼D.睁开眼E.斜眼答案:A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1)中得“厉”意思就是( )选项:A.针灸得一种B.锋利C.研磨D.厉害E.严厉答案:C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过邯郸,闻贵妇人”(1)中得“贵”意思就是( )选项:A.高贵B.有地位得C.有财产得D.有影响得E.尊重答案:E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应便拔针,病亦行差”(2)中得“应”意思就是( )选项:A.反应B.立即C.应该D.疗效E.一会儿答案:B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太尉黄琬辟”(2)中得“辟”意思就是( )选项:A.同“避”B.征召C.回避D.要求E.招呼答案:B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昕卒头眩堕车”(2)中得“卒”意思就是( )选项:A.后来B.终于C.结果D.偶然E.通“猝”答案:E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佗舍去,妇稍小差”(2)中得“稍”意思就是( )选项:A.渐渐地B.稍微C.一点儿D.捎带E.很快答案:A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佗遂下手,所患寻差”(2)中得“寻”意思就是( )选项:A.寻常B.少见C.随即D.没想到E.很长时间答案:C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2)中得“信”意思就是( )选项:A.确实B.有根据C.相信D.信誉E.信心答案:A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成与之,已故到谯”(2)中得“故”意思就是( )选项:A.故意B.必定C.特地D.所以E.过去答案:C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因上着粉”(2)中得“因”意思就是( )选项:A.于就是B.因此C.因为D.原因E.理由答案:A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以就是为率”(2)中得“率”意思就是( )选项:A.率先B.率领C.轻率D.比例E.效率答案:D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益闻道德性命之说”(5)中得“益”意思就是( )选项:A.更加B.有益C.满足D.更多E.逐渐答案:E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然吾乡诸医鲜克知之者”(5)中得“鲜”意思就是( )选项:A.少B.新鲜C.多D.比较多E.明白答案:A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尽去而旧学,非就是也”(5)意在强调( )选项:A.过去所学得东西都就是错得B.抛弃过去所学得东西不正确C.过去所学得东西正确D.应该抛弃过去所学东西,因为那些不正确E.不应抛弃过去所学得东西答案:D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尽得其学以归”(5)中得“以”意思就是( )选项:A.并且B.就C.能D.可以E.而且答案:B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又当消息而用之”中得“消息”意思就是( )选项:A.信息B.情况C.问题D.报告E.斟酌答案:E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得诸见闻,班班可纪”(5)中得“纪”意思就是( )选项:A.纲纪B.纪念C.通“记”D.记得E.回忆答案:C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翁诊之,脉大无伦”(5)中得“伦”意思就是( )选项:A.伦理B.条理C.秩序D.顺序E.紊乱答案:D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与人交,一以三纲五纪为去就”(5)中得“三纲五纪”就是( )选项:A.奴隶社会伦理道德B.封建社会伦理道德C.资本主义社会伦理道德D.没有时代界限得伦理道德E.没有地域界限得伦理道德答案:B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然翁讲学行事之大方”(5)中得“大方”就是( )选项:A.豪爽B.不小气C.大度D.开明E.大略答案:E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殆古所谓直谅多闻之益友”(5)中得“直谅多闻之益友”出自( )选项:A.《论语》B.《孟子》C.荀子D.老子E.《韩非子》答案:A难易:中要求:了解分析:题目:“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也”(20)中得“艺能”意思就是( )选项:A.方药B.占卜C.技能D.艺术E.能力答案:C难易:易要求:熟悉分析:题目:“自古名贤治病,多用生命以济危急”(20)中得“生命”指( )选项:A.虻虫B.鸡卵C.水蛭D.活物E.药物答案:D难易:难要求:熟悉分析:题目:“欲得澄神内视”(20)中得“内视”此谓( )选项:A.听取意见,自我反省B.重视内心,加强学习C.不视外物,排除杂念D.观察内心,明确方向E.严于律己,多找缺点答案:C难易:难要求:熟悉分析:题目:“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20)中得“向隅”文中义指( )选项:A.哭泣B.生气C.有病D.瞧病E.发怒答案:C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含有意动用法得就是( )选项:A.齐桓侯客之(1)B.臣能生之(1)C.扁鹊独奇之(1)D.就是贵城阳太守而贱梁柳(3)E.亦能以生死下士(6)答案:B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含有名词作状语得句子就是( )选项:A.熊颈鸱顾(2)B.家人车载欲往就医(2)C.佗恃能厌食事(2)D.时吐脓血(2)E.一时学者咸声随影附(5)答案:C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属于被动句得就是( )选项:A.得诸见闻,斑斑可纪(5)B.适值佗见收(2)C.遂见听许(3)D.生为人所不知(3)E.迷于道趣(3)答案:A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含有宾语前置句得就是( )选项:A.问中庶子喜方者日(1)B.翁穷昼夜就是习(5)C.而何怪(1)D.去本而末就是务(5)E.自汝得之,于我何有(3)答案:A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不含动词义得就是( )选项:A.为医或在齐(1)中得“为”B.语其节度(2)中得“语”C.人之所病,病疾多(1)中得“病”D.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2)中得“针”E.针药所不能及(2)中得“针”答案:E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不含“信”义得就是( )选项:A.当得家书(2)中得“书”B.太祖累书呼(2)中得“书”C.时人谓之“书淫”(3)中得“书”D.又留书骂之(2)中得“书”E.遗季公民璞书日(6)中得“书”答案:C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含通假字得句子就是( )选项:A.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1)B.因唏嘘服臆(1)C.诀脉结筋(1)D.国中治穰过于众事(1)E.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也(1)答案:A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得“为”不含动词义得就是( )选项:A.少时为人舍长(1)B.暴发于外,则为中害(1)C.即为耳目痹医(1)D.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2)E.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1)答案:D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得“以”字不含介词义得就是( )选项:A.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1)B.尽得其学以归(5)C.以管窥天(1)D.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7)E.以医见业(2)答案:B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以下不含有典故得就是( )选项:A.鸡鸣至今(1)B.昔孟母三徙以成仁(3)C.曾父烹豕以存教(3)D.执志箕山(3)E.收钓于渭滨(3)答案:A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不含表示时段得词就是( )选项:A.终日,扁鹊仰天叹日(1)中得“终日”B.有间,太子苏(1)中得“有间”C.斯须尽服之(2)中得“斯须”D.太子病血气不时(1)中得“不时”E.食顷,吐出三升许虫(2)中得“食顷”答案:D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不就是判断句得就是( )选项:A.且贫者,士之常(3)B.庸夫锦衣,不称其服也(3)C.人之所美者,及时也(3)D.天,阳也(5)E.夫行,本也(5)答案:B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得“以为”或“以……为”不含“认为”义得就是( )选项:A.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1)B.子以吾言为不诚(1)C.欲以不疾者为功(1)D.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2)E.谧以为非圣人孰能兼存出处(3)答案:C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不表示约数得词就是( )选项:A.“府君胃中有虫数升”(2)中得“数”B.“吐出三升许虫”(2)中得“许”C.“长可尺所”(2)中得“所”D.“言久服去三虫”(2)中得“三’’E.“此病后三期当发”(2)中得“期”答案:E难易:中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不表示“随即”得词就是( )选项:A.“立吐她一枚”(2)中得“立”B.“病亦应除”(2)中得“应”C.“须臾便如醉死”(2)中得“须臾”D.“所患寻差”(2)中得“寻”E.“随手而差”(2)中得“随手”答案:C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不含有使动用法得句子就是( )选项:A.臣能生之(1)B.寻当下之(2)C.不能以起之(5)D.罗乃进之(5)E.世之名公卿多折节下之(5)答案:E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不能表示痊愈意思得词就是( )选项:A.“明旦并起”(2)中得“起”B.“今病已结”(2)中得“已结”C.“不出三日必间”(1)中得“间”D.“病如失”(5)中得“如失”E.“其后服参膏尽数斤,病已”(5)中得“已”答案:B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古今词义范围没有发生变化得词就是( )选项:A.“望见桓侯而退走”(1)中得“走”B.“扁鹊已逃去”(1)中得“去”C.“流涕长潸”(1)中得“涕”D.“长终而不得反”(1)中得“长”E.“当闻其耳鸣而鼻张”(1)中得“闻”答案:D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得“卒”不含有“最终”、“结束”义得就是( )选项:A.言未卒(1) .B.而卒为梓匠轮舆所笑(30)C.昕卒头眩堕车(2)D.卒与法合(4)E.而卒与古合(5)答案:C难易:中要求:熟悉题目:下列不就是地名词语得就是( )选项:A.“余历吴门”(6)中得“吴门”B.“秣陵为高皇帝故都”(6)中得“秣陵”C.“登匡庐”(6)中得“匡庐”D.“及还武林”(5)中得“武林”E.“宋理宗朝寺人”(5)中得“寺人”答案:E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不含异体字得就是( )选项:A.其气哽哽(4)B.固以法瞰之(4)C.三饮之娃矣(5)D.以赀爵万户(6)E.犂然可揉(6)答案:A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得“病”不含动词义得就是( )A.浦江郑义士病滞下(5)B.天台周进士病恶寒(5)C.四方以病来迎者(5)D.一男子病小便不通(5)E.一贫妇寡居病癞(5)答案:C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下列各句中不含“死”得婉言得就是( )选项:A.长终而不得反(1)B.弃捐填沟壑(1)C.一子早世(4)D.即含不瞑(6)E.民莹将捐馆舍(6)答案:A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以下不含通假字得句子就是( )选项:A.摭其轶事志之(6)B.孳孳务修业(6)C.不问梱外事(6)D.神益王矣(6)E.盖廑有存(6)答案:C难易:难要求:掌握分析:题目:以下各句中得“适”不含“刚刚”、“正巧”义得就是( )选项:A.适至,佗谓昕日(2)B.适值佗见收(2)C.适有故不时往(4)D.小臣适当其愈(4)E.衣食不能适(1)答案:E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以下不含有医方得句子就是( )选项:A.进黄土汤而愈(4)B.固石膏汤而愈(4)C.内观以养神(5)D.仍用防风通圣饮之(5)E.后复投四物汤数百(5)答案:C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扁鹊受业得老师就是( )(1)选项:A.钱颢B.吕君C.长桑君D.许文懿E.罗知悌答案:C难易:易要求:了解分析:题目:朱丹溪学医得老师就是( )(5)选项:A.钱颢B.吕君C.长桑君D.许文懿E.罗知悌答案:E难易:中要求:熟悉分析:题目:不能以起之( )(5)选项:A.宾语前置B.为动用法C.使动用法D.意动用法。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

医古文考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古代医书中常提到的“四诊”是指望、闻、问、______。
2. “医圣”张仲景所著的医学经典是《伤寒杂病论》,其中“伤寒”指的是外感热病,而“杂病”则是指除伤寒以外的其他疾病,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
3. 在中医理论中,五脏指的是心、肝、脾、肺、肾,其中“脾”主要负责______。
4.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与气血的运行密切相关,其中“气”主要是指人体内的一种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而“血”则是指______。
5. 针灸是中医治疗的一种方法,其中“针”指的是针刺,而“灸”则是指使用______进行治疗。
答案:1. 切2. 杂病3. 运化水湿4. 血液5. 艾叶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四气”之一?A. 寒B. 热C. 温D. 凉答案:C2. 以下哪项是中医的“五味”之一?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D3. 中医认为,人体的哪个脏腑与情绪“怒”相对应?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B4. 在中医理论中,哪个脏腑被认为是“后天之本”?A. 心B. 肝C. 脾D. 肾答案:C5. 下列哪项不是中医的“六淫”邪气之一?A. 风B. 寒C. 湿D. 火答案: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中医的“五行学说”。
答案:中医的“五行学说”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即肝、心、脾、肺、肾,以此来解释和指导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治疗。
2. 描述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
答案:“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原则,它强调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然后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3. 简述中医对“阴阳”的理解。
答案:中医中的“阴阳”是描述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理论,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是维持生命活动和健康状态的基础。
医古文试题集与答案

医古文试题集与答案医古文试题集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类型说明: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中,“贵”的意思是:()A 高贵B 尊重C 尊贵D 富贵2.“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中的“奇”,可释为:()A 奇怪B 惊奇C 使……奇异D 认为……奇异3.“太尉黄琬辟”中“辟”的意思是:()A 回避B 要求C 征召D 宠爱4.“扁鹊乃使弟子厉针砥石”中,“厉”的意思是:()A 研磨B 锋利C 厉害D 针灸5.“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中,“太祖”是:()A 谥号B 年号C 庙号6.“佗舍去,妇稍小差”中,“稍”意思是:()A 稍微B 逐渐C 很快D 一点儿7.“文懿得末疾,医不能疗者十余年”中,“末疾“的意思是:()A 轻微的病B 四肢的病C 体表的病D 严重的病8.“得诸见闻,班班可纪”中,“纪”的意思是:()A 纪念B 通“记”C 回忆D 纲纪9.“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中的“没”义为:()A.没有B.沉没C.死亡D.隐没10.“今删其要,以备篇籍”中“删”的词义是:()A.删去B.缩减C.调整D.节取11.“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中“向”意思是:()A.一向B.从前C.趋向12.“省病问疾,务在口给”中的“口给”意思是:()B.聪明敏锐C.见解高明D.口才敏捷13.“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中的“赍”意思是:()A.奉献B.拿着C.赏赐D.断送14.“范金揉木”中“揉”的意思是()A使木材弯曲 B揉搓 C使方木变圆 D 柔软15 “时于先生郭子斋堂”中“斋堂”指()A庙堂 B书房 C卧房 D斋戒之所16 “至道流行,徽音累属”中的“属”的意思是()A接续 B属于 C种类 D通“嘱”,嘱托17 “拯黎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安者”中“羸劣”的意思是() A衣食粗劣之人 B品质恶劣之人 C体弱多病之人 D处境险恶之人18 “幸遇真经,式为龟镜”中的“式”的意思是() A用 B通“试” C法式 D形式19.“去圣寖远,其学难精”中“寖”的意思是()A浸润 B久远 C逐渐 D已经20.“洪惟我后,勤哀兆庶”中的“洪”的意思是()A表谦副词 B大德 C洪大 D句首语气助词21.“后世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中“锡”的意义是()A.金属之一B.通“赐”C.帮助D.奖赏22.“藏府治内,经络治外”中的“治”可解释为()B.治疗C.治理23.“因敢忘陋效颦,勉图蚊负”中“蚊负”比喻()A.见识浅陋B.能力小而责任重C.力不从心D.事物繁多,数不胜数24 “木敷者,其叶发”中“发”字含义为:()A.开放B.萌芽C.草木枝叶凋落D.发现25.“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中“黔首”和下列词语意义不同的是:()A.鄙人B.苍生C.平民D.布衣26.“圣智不能欺也”中“欺”的正确含义是:()A.超越B.欺骗C.诬陷D.轻视27 “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中“向隅”义为()A “向隅而泣”的缩写 B面向窗口 C 面向大家 D 面向医生28 “谅非忠恕之道”中“谅”义为()A原谅 B 确实 C诚实 D正直29 “偶然治差一病,则昂头戴面”中“戴面”义为()A 仰面 B戴面具 C 戴方巾 D 戴帽子30.“游学徐土,兼通数经”中,“游学”的意思是:()A 到远方拜师学习B 旅游学习C 到各地学习答案:一.1B 2D 3C 4A 5C 6B 7B 8B 9C 10D 11B 12D 13B 14A 15B16A 17C 18A 19C 20D 21B 22A 23B 24C 15A 26A 27A 28B 29A 30A二、多项选择题(类型说明: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正确选项并将其字31.以下词语表示“病愈”的是:()A “吾疾其遂瘳矣乎”中的“瘳”B “其后服人参膏尽数斤,病已”中的“病已”C “乃以法大吐之,吐已,病如失”中的“病如失”D “然但语及荣利事,则拂衣而起”中的“起”E “翁闻其言,涣焉无少凝滞于胸臆”中的“少”32.以下不含有偏义复词的是:()A 则依蓍龟为陈其利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填空题
1.《大医精诚》一文所说的“精”是指,“诚”是指。
2.“不得起一念蒂芥之心”中的“蒂芥”意谓,喻。
3.“夫壹人向隅,满堂不乐”中的“向隅”即的省略,文中谓。
4.“人行阳德,人自报之;人行阴德,鬼神报之”中的“阳”
义为,“阴”义为。
5.在《汗下吐三法该尽治病诠》中作者抨击的重点是,认为他们如鲧湮洪水,不知。
6.作者自述“著此汗吐下三法之诠”,是用来,希望。
7.张从正认为:“谷肉果菜之属”,好比是,而“汗下吐之属”,则好比。
8.作者认为,“《内经》多论针而少论药“的原因是。
9.“孙思邈医如康成注书”中的“康成”指东汉经学家,
“钱仲阳医如李靖用兵”中的“李靖”则是代军事家。
10.“刘河间医如橐驼种树,所在全活,但假冰雪以为春,利于松柏而不利于蒲柳”句中,“冰雪”比喻,“春”比喻,
“松柏”比喻,“蒲柳”比喻。
“张公度医专法仲景,如简斋赋诗,并有少陵气韵”句中,“简斋”指南宋诗人,11.
“少陵”则指唐代著名诗人。
12.“因属其高第弟子贾君思诚留以护治之”中的“属”是
的古字,义为。
13.“宜收视返听于太虚之庭”中的“收视返听”谓,“太虚之庭”指。
14.“宁士不鲁邹,客不公侯”中的“鲁邹”指,“客”义为。
15.“士俗不可医”出自北宋文学家的《竹》诗,上句则是。
16.作者认为,藉竹“以医吾之俗”,久之,其体可,其意可,其心可。
17.在“是竹也,不苦口,不瞑眩,不湔浣肠胃,不漱涤五脏”(24)中,为同义复词的是、。
18.“阴阳者,造化之枢纽”中的“造化”指,“枢纽”喻。
19“此则天地显仁藏用之常,固无庸以赞助为也”中的“显仁藏用”语本,“为”则是词。
20.“盖《素》、《难》者,医家之鼻祖,济生之心法”中的“鼻祖”义为,“济生之心法”谓。
21.《病家两要说》一文中提出的两要,一是,二是。
22.“昧经权之妙者,无格致之明”中的“格致”是的省略,义为。
23.“守中者无言,怀玉者不衒”中的“守中”义为,“怀玉”喻。
24.“惟是伯牙常有也,而钟期不常有”(26)比喻;“夷吾常有也,而鲍叔不常有”比喻。
25.《不失人情论》一文中所指的人情有、、
三类。
26.“阳藏者宜凉,阴藏者宜热”中“阳藏”、“阴藏”分别指、。
27.“性好吉者危言见非”与“或危言相恐”两句中,第一个“危言”意思是,第二个“危言”意思是。
28.“多歧亡羊,终成画饼”句中“多歧亡羊”喻,“画饼”喻。
29.“春、夏、秋、冬孟月之脉,仍循冬、春、夏、秋季月之常”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其文意可理解为。
30.“俟二分二至以后,始转而从本令之王气”中的“二分”、“二至”分别指、。
31.“试观草木菁英可掬”中的“掬”义本为,句中谓。
32.“而躁气先伤上焦华盖”中的“华盖”本指,此指。
“命门”指。
“即《道经》所谓丹田,《难经》所谓命门”句中“丹田指,
33.
34.《元气存亡论》论及元气的重要性时认为:(元气)无火能,无水而能。
35.“则乘元气未动,与之背城而一决”中的“背城而一决”语本,意思是。
36.“天生一不朽之人,而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此吾所为悁悁而悲也。
”句中“其子若孙必欲推而纳之于必朽之处”用以说明“悁悁而悲”的。
37.“子之大父,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中的“大父”指,“不禄”为的委婉语。
38.“甘舍神奇以就臭腐”中的“神奇”指,“臭腐”指。
39.“越汉季,有南阳”中的“南阳”指,“诊脉法,濒湖昂”中的“濒湖”指。
40.《医学源流》提及唐代的医著是与。
41.“大作者,推钱塘”中的“钱塘”是指钱塘人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