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肝炎病毒微生物学及其检验

合集下载

肝炎病毒病原生物学

肝炎病毒病原生物学

HBcAg抗原很强,能刺激机体产生抗 HBc,但无中和作用。
检出高效价抗HBc,特别是抗HBc IgM则表示HBV在肝内 处于复制状态。 HBeAg:HBeAg可作为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标志。 急性乙型肝炎进入恢复期时HBeAg消失,抗HBe阳性;但
抗HBe亦见于携带者及慢性乙型肝炎血清中。
微生物学检查法
实验室诊断不依靠分离病毒,而采用下述方法: (一) 病毒检测:潜伏期末期和急性期早期,取粪 便用免疫电镜检测HAV颗粒;用放射免疫 (RIA) 或酶 免疫 (EIA) 法检测HAV 的抗原。 (二) 血清学检查:检测抗HAV常用RIA和EIA法。 检测抗HAV IgM有助于早期诊断;测抗HAV IgG有助 于流行病学调查;测粪便中抗HAV IgA也有助于诊断。 (三) 病毒核酸检测:应用 cDNA-RNA分子杂交技 术及PCR技术检测HAV的RNA,方法特异、敏感。用 斑点杂交法可检出10-9mg核酸。
生物学性状
易感动物和细胞培养
只有黑猩猩对HBV易感,接种后可发生与人类相 似的急慢性感染。 体外细胞培养尚未成功。近年来应用基因克隆技术, 可使HBV基因转移给小鼠或转染细胞株。将病毒DNA 导入肝癌细胞后,病毒可复制并在细胞中表达 HBsAg、 HBcAg和HBeAg。有此细胞株可持续地产生Dane颗 粒。这些细胞培养可用于抗HBV药物的筛选、疫苗制 备及HBV致病机制研究等。HAV口小肠淋巴结内增殖
潜伏期
血(病毒血症)
排毒高峰
肝细胞内增殖
致病(出现临床症状)。
急性期 排毒量 Ab
机体的免疫应答也参与了肝脏的损伤,即抗HAV在 肝脏与HAV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或Tc(CTL)对感染 病毒肝细胞的攻击所致。
致病性与免疫性

甲型肝炎病毒

甲型肝炎病毒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 抗-HAV IgM检测:早期、快速诊断。 2. 抗-HAV IgG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了解既往感染史或流行病学调查。 3. RT-PCR法检测粪便标本中的HAV RNA
四、防治原则
1. 加强食物、水源和粪便管理。 2. 预防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或灭活疫苗。
• 甲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临床与血清学过程
甲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A virus, HAV
➢ 甲型肝炎是世界性急性传染病: 占病毒性肝炎的 50%,年发病数超过200万
➢ 我国成人HAV抗体阳性率:70%~90%
甲型肝炎的临床特征
➢ 肝脾肿大 ➢ 黄疸 ➢ 转氨酶升高 ➢ 血胆红素升高 ➢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 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 ➢ 不转变成慢性肝炎或慢性携带者
Thanks
一、 HAV的重要生物学性状
病毒颗粒呈球形,无包膜,直径 27-32 nm 抗原性稳定,仅有一个血清型 有7个基因型 ,中国主要流行ⅠA 亚型 抵抗力较强
➢ 60℃条件下可存活4小时 ➢ 在淡水、海水、泥沙和毛蚶等贝类中可存活数天至数月
HAV电镜图
HAV的基因结构与编码蛋白
➢ 基因组:+ssRNA,7.5kb,只含一个ORF ➢ VP1、VP2、VP3:衣壳蛋白,含中和抗原表位 ➢ VP4:小分子多肽,功能未明 ➢ VPg :病毒基因组连接蛋白
二、 HAV的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1. 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 2.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密切接触
通过污染水源、食物、海产品、食具等传播
➢ 1988年春季上海发生甲肝暴发流行 ➢ 发病人数超过30万例,死亡47人
毛蚶
• (二)甲型肝炎病毒的感染过程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英文名为Hapatitis A virus,HAV,是一种寄生于肝脏上的病毒,首先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

编辑摘要甲肝病毒- 甲肝病毒概述1973年Feinslone 首先用免疫电镜技术在急性期患者的粪便中发现甲型肝炎病毒(Hapatitis A virus,HAV ) 。

属微小RNA病毒科,新型肠道病毒72型。

人类感染HAV后,大多表现为亚临床或隐性感染,仅少数人表现为急性甲型肝炎。

一般可完全恢复,不转为慢性肝炎,亦无慢性携带者甲肝病毒甲肝病毒- 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结构病毒呈球形,直径约为27nm。

无囊膜。

衣壳由60个壳微粒组成,呈20面体立体对称,有HAV的特异性抗原(HAVAg),每一壳微粒由4种不同的多肽即VP1、VP2、VP3和VP4所组成。

在病毒的核心部位,为单股正链RNA。

除决定病毒的遗传特性外,兼具信使RNA的功能,并有传染性。

HAV的单股RNA,其长度相当于7400个核苷酸。

在RNA的3′末端有多聚的腺苷序列,在5′末端以共价形式连接一由病毒基因编码的细小蛋白质,称病毒基因组蛋白(Viral protein ,genomic,VPG)。

它在病毒复制过程中,能使病毒核酸附着于宿主细胞的核蛋白体上进行病毒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二)病毒感染模型与培养黑猩猩和狨猴对HAV易感,且能传代,经口或静脉注射可使动物发生肝炎,并能在肝细胞冻中检出HAV。

在潜伏期和急性期的早期,HAV可随粪便排出。

恢复期血清中能检出HAV的相应抗体。

1979年Provost 等首次成功地将已适应在狨猴传代的毒株培养于原狨猴肝细胞或恒河猴胚肾细胞FPhK6株中。

我国学者也先后成功地使HAV在肝癌细胞株中增殖。

病毒在组织培养细胞中虽可增殖。

但不引起细胞病变,且增殖与细胞释放均甚缓慢。

应用免疫荧光试验,可检出组织细胞中的HAV,亦可用放射免疫方法,自细胞溶解物中检出HAV。

(三)抵抗力初步实验证明,HAV对乙醚、60℃加热1小时及pH3的作用均有相对的抵抗力(在4℃可存活数月)。

肝炎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肝炎病毒—医学微生物学
●发生肝衰竭者罕见
甲型肝炎的预防
1.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不生食;
粪便、污水管理;食品管理;灭蝇;宣教。 2. 特异性预防: 疫苗: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蛋白疫苗; 3. 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二、乙型病毒性肝炎
(一)病原学
HBV属 嗜肝DNA病毒
土拨鼠肝炎病毒(WHV)
地松鼠肝炎病毒(GSHV)
•单纯疱疹病毒(HSV)
•风疹病毒(RV)
它 们 均 非 嗜 肝 病 毒
所 致 肝 损 害 为 继 发 性
一、甲型病毒性肝炎
(一)生物学性状
● HAV为单股正链 RNA 病毒,归类于小RNA病 毒科肝炎病毒属
●病毒结构: 病毒直径27 nm,无囊膜,为正20面体球形颗粒
●抵抗力:
HAV体外抵抗力较强,低温下可长期存活 100 ℃加热 5 分钟可使病毒灭活


2004年12月,报告发病数居前五位的 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细菌性和 阿米巴性痢疾、淋病、梅毒,占发病总 数的85.17%;死亡数居前五位的病种 为:狂犬病、肺结核、艾滋病、乙型肝 炎、流行性出血热,占死亡总数的 86.19%。[

Dane particle
生物学性状
Complete particle, infective HBV spherical,double capsid球形,双层衣壳。 outer capsid=envelope 外衣壳=包膜(脂质双层+蛋白质) HBsAg等 inner capsid内衣壳: HBcAg、HBeAg internal内部: DNA--- circular, double- stranded环状双链 DNA polymerase 多聚酶
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

甲型肝炎病毒微生物学及其检验PPT课件

甲型肝炎病毒微生物学及其检验PPT课件
靠、最敏感、应用最广的方法。 ●抗HAV-IgG检测:主要用于人群感染率的调查
15
病毒感染的临床检测
病毒培养及电镜检测目前在临床上均 不能常规开展
ELISA法检测抗HAV-IgM是目前诊断急性 甲肝最可靠、最敏感、应用最广的方法。
抗HAV-IgG检测:主要用于人群感染率的调 查
也可进行PCR、核酸杂交,但也不常用
18
• 口—口咽部/唾液腺(增值)—肠黏膜、 局部淋巴结(大量增殖)—血液(病毒 血症)—肝脏
19
潜伏期15—50天 转氨酶升高前5—6天
血液 粪便 发病两周 血清及肠道中产生—HAV IgG/IgM 粪便中午病毒排出
20
皮肤黄疸
21
巩膜黄染
22
23
以往认为HAV对肝细胞有直接杀伤作用。 目前观点: HAV导致肝细胞损伤的机理以宿主免疫反应为主。 (特异CTL、细胞因子、中和抗体)
26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27
10
•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11
甲型肝炎病毒
12
一 生物学特性
• 形态结构 球形 无包膜 单链RNA 衣壳抗原性
13
二 培养特性
1.动物培养 : 静脉注射或经口---
发生肝炎-----粪便(早期)、血清(恢复 期)
2. 细胞培养:
14
பைடு நூலகம்
★ 病毒感染血清标志物的临床检测
病毒培养及电镜检测目前在临床上均不能常规开展 ●ELISA法检测抗HAV-IgM是目前诊断急性甲肝最可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件18第31章肝炎病毒

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课件18第31章肝炎病毒

思考题
1.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急性肝炎的病毒有哪些?通过血液/性/母婴传播的肝炎病毒有哪些?其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有哪些异同? 2.乙肝“两对半”检查的内容和意义。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致病性与免疫性: * 主要经血液传播,丙肝患者和HCV阳性血制品为主要传染源。 * 与HBV相比,HCV感染特点包括, -隐性感染多见; -更易慢性化; -HCV免疫原性较弱,易导致免疫耐受或持续感染。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检查与防治: * ELISA查抗体,PCR查核酸。 * 无疫苗。
微生物学检查: * ELISA检测HAV的IgM抗体。 预防控制: * 加强饮食业、水源等的管理。 * 疫苗接种。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生物学特征: * 不完全双链DNA病毒,有包膜(又称外衣壳),内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 * HBV感染者血清中可见三种病毒相关颗粒:大球型颗粒( Dane颗粒)、小球型颗粒和管型颗粒。
HBsAg
HBeAg
抗HBc IgM
抗HBc IgG
抗HBe
抗HBs
结果解释
-
-
-
-
-
+
接种过乙肝疫苗,有免疫力
+
+
+
-
-
-
乙肝急性期
+
+
-
+
-
-
慢乙肝,病毒高复制,传染性强
+
-
-
+
+
-
慢乙肝,病毒低复制
+
+
+/-
+
-
-
慢乙肝急性发作,病毒较高复制

肝炎病毒

肝炎病毒

微生物学检查:
抗-HAV IgM: 急性感染 抗-HAV IgG: 既往感染 防治原则: 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灭活疫苗
被动免疫:丙种球蛋白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1963年,在澳大利亚土著人血清中发现 肝炎相关抗原。 属于嗜肝DNA病毒。 慢性肝炎多见,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有关。
复制
特点:有逆转录过程。
抗原组成
HBsAg(S蛋白):分4个亚型,我国adr多见。 *HBsAg(+):乙肝病人;HBsAg无症状携带者。 *抗-HBs:中和抗体(具保护作用)。 前S1Ag和前S2Ag: *与HBV的吸附有关; *增加HBsAg的免疫原性; *可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能通过阻断HBV与肝细 胞结合而起到抗病毒作用)。
二、致病性和免疫性
传染源:病人、HBsAg无症状携带者。 传播途径: *血液或血制品等: *垂直传播: 发病机理: *免疫病理损伤(Ⅱ、Ⅲ、Ⅳ型超敏反应) *免疫逃逸: 前C基因变异,不能正确转译 HBeAg,造成免疫逃逸。
实验室诊断
1、抗原抗体检测:两对半抗原抗体
HBsAg阳性: HBV感染 抗-HBs阳性:恢复期、既往感染者或接种疫苗后 HBeAg阳性:病毒在体内复制,有较强感染性。 抗-HBe阳性:机体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并不代表 病毒停止复制。 抗-HBcIgM阳性:病毒复制,有很强的传染性。
抗原组成
HBcAg: *内部抗原,血液中难以检测到; *抗-HBc(+):指示病毒在体内复制,有传染 性。 HBeAg: *可溶性蛋白,可存在于血液中; *HBeAg(+):指示病毒在体内复制,传染 性强; *抗-HBe(+),对机体有一定保护作用; *易发生变异。

包头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习题集及答案第37章 肝炎病毒

包头医学院《微生物学和微生物检验》习题集及答案第37章  肝炎病毒

第37章肝炎病毒一、名词解释Dane颗粒、HBsAg二、填空题:1. 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主要是_______,传播途径是_______,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以检查_______、_______为主,其中_______可作为急性感染的诊断指标。

2. 乙型肝炎病毒大球形颗粒又称_______颗粒,其外壳含有_______抗原和_______抗原,核心颗粒含_______抗原和_______抗原,以及_______酶,核酸的类型是_______。

除大球形颗粒外,尚有_______颗粒和_______颗粒,由过剩的_______抗原组成。

3. 乙型肝炎的表面抗原阳性者血清标本,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3种形态结构的颗粒,即、和-小球形颗粒。

其中颗粒是由感染性的HBV颗粒。

4. 临床上检测的“乙肝两对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五项指标。

其中_______是HBV感染的指标,_______是血清具有强传染性的指标,_______是保护性的抗体。

乙肝抗原抗体系统中不能查到的是_______。

5. HBV灭活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消毒剂。

2.肝炎病毒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七型,其中_______和_______型肝炎病毒由消化道传播,引起_______。

3.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_______病毒,必须在_______型肝炎病毒的辅助下才能复制。

三、选择题:1. 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血液接触 D蚊虫叮咬 E 性接触2. 关于HA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形态结构与肠道病毒相似 B经粪-口传播 C 只有一个血清型D 感染易转变成慢性E 病后免疫力牢固3.HAV区别于其他肠道病毒的生物学特性是A. 形态 B大小 C结构 D对热的抵抗力 E 目前无法细胞培养4.HAV随粪便排出体外最主要的时间是A. 感染后1周内B. 发病2周后C. 发病前后2周内D. 恢复期E. 发病后1个月5. 可作为甲肝急性感染指标的是A. HAV-IgGB. HAV-IgMC. HAV-IgED. A+BE. 以上都可以6. 下列理化因素中,能灭活HAV的是:A.乙醚B.加热60C,1小时C.PH=3D.氯仿E.加热100C,5分钟7. 乙肝病毒的核酸类型是:A 单股RNAB 双股RNAC 双股线状DNAD 双股环状DNA E单股DNA8. 乙型肝炎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A.消化道传播 B血液、血制品传播 C 蚊虫叮咬 D 呼吸道传播 E 直接接触9. 下列病毒中抵抗力最强的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 B 乙型肝炎病毒 C 乙脑病毒 D 单纯疱疹病毒 E 流感病毒10. HBV感染的主要标志是A. 血中测出HBsAgB. 血中测出抗-HBsC. 血中测出HBcAgD. 血中测出HBeAg和抗-HBsE. 血中测出抗-HBe11. 与原发性肝癌相关的病毒是A. HAV B HBV C HIV D EBV E HSV-212.下列方法中,不能灭活HBV的是:A.煮沸100C,30分钟B.高压蒸汽121 C:,20分钟C.O.5%过氧乙酸浸泡,30~60分钟D.70%乙醇浸泡,30~60分钟E.5%次氯酸钠,60~120分钟13. 关于HBV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核酸为双股线状DNAB.其DNA多聚酶无逆转录酶功能C.血中测出HBeAg是体内HBV复制的指标之一D.可用减毒活疫苗特异性预防E.主要传播方式为粪-口途径14. 下列哪种病毒为缺陷病毒A.HAVB.HBVC.HCVD.HDVE.HEV15. 关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下列叙述哪项正确A.有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B.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C.有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非保护性抗体D.无感染性,有抗原性,能产生保护性抗体E.有感染性,无抗原性,不产生任何抗体16. 关于乙肝病毒e抗原,下列哪项不正确A.是传染性高的指标B.具有抗原性,能诱导人体产生相应抗体C.是体内有HBV复制的指标D.化学成分为可溶性蛋白E.存在于Dane颗粒的最外层17. 关于乙型肝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致病机制主要是HBV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B.感染途径主要是非胃肠道途径和垂直传播C.临床表现呈多样性D.转为慢性迁延性肝炎的多见E.有些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18. 关于HBsAg,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我国无症状携带者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B.少数无症状携带者肝脏有病理改变C.是最早出现在血清中的抗原D.阳性者不能作为献血员E.其相应抗体出现表示传染性强19. 关于HBeAg 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由HBVDNA的preC和C基因编码B.相应抗体对人体有保护作用C.是机体有HBV复制的指标D.化学成分为可溶性蛋白E.在人体血清中,不能与抗-HBc同时出现20. 与HBV致病机制无关的是A.HBV体内增殖抑制CTL的活性B.HBV的preC基因易变异C.Ⅰ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E.Ⅲ型超敏反应21. 关于丁型肝炎病毒的叙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