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1季度质控总结

2015年第1季度质控总结
2015年第1季度质控总结

放射科2015年三季度质控总结

本季度质控小组按照上季度工作计划执行,对上季度制空检查出现的问题已经做出整改,继续对图像质量、报告书写质量、技师对操作规范的掌握应用、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等进行检查和质控,CT及MR阳性率、诊断符合率统计分析。召开质控小组会议2次,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具体内容如下:

1、进行图像质量、报告质量检查,并分析原因。

2、检查设备维护和保养及运行情况;

3、召开科室质量管理与安全小组会议1次;

一、主要质控指标完成情况

1、设备运行完好率:100%

2、急救药品完好率:100%

3、检查结果及时率≥90%

4、CT检查阳性率:见阳性率及手术符合率统计表

5、CT检查诊断符合率:见阳性率及手术符合率统计表

6、MRI检查阳性率:见阳性率及手术符合率统计表

7、MRI检查诊断符合率:见阳性率及手术符合率统计表

二、质控指标完成情况分析(重点图像质量、阳性率、诊断符合率)

(一)各项工作量完成情况

见阳性率及手术符合率统计表

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

一)、存在的问题

1)、图像质量问题:患者检查体位不规范;胶片打印时窗宽、窗位选择不当。

2) 、报告质量问题:影像描述不符合规范(病灶的位置、大小、毗邻关系未加以描述,如泌尿系结石患者,必须描述结石的位置及大

小)。

二)、原因分析

1)、上机人员缺乏诊断知识。

2)、后处理人员只求速度、完成任务,不注重图像质量。

3)、诊断医师为提高速度,引用模板后不仔细阅读。

4)、实习医师还不能完全规范化书写影像报告,签审报告的上级医师时有不仔细。

5)、疾病的不典型。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医师、技师责任心,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做好实习、进修医师的教学、报告签审工作。

3)、尽量做好检查前准备。

4)、带教老师做好实行进修人员的带教工作。

(二)、诊断符合率评价

一)CT、MRI符合率与不符合对照

详见阳性率及手术后符合率统计表

二)、诊断不符合原因分析:

CT、MRI检查诊断符合率分析:本季度共随访CT、MRI各90人次,每月各30人次,均为住院病人,其中CT不符合6例,MRI 不符合5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1)、医生因素:对疾病的认识及经验不足。

2)、设备因素:不适合或检查不充分,该做进一步检查的一定要做全。

3)、疾病的不典型因素。

三)、改进措施:

1)、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2)、阅片时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全面观察,防范漏诊;必要时进一步检查,提高诊断符合率。

3)、扫描必须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操作。

(三)、质控活动改进措施:

一)、加强技术操作规范、报告书写规范、危急值管理制度、设备管理、放射防护及安全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及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提高全体职工的执行力,养成规范工作的自觉性和习惯。二)、医务部检查存在问题进行追踪:

1)、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不理想,医务人员必须尽自己最大努力,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医疗服务。

2)、科室人员基本信息已重新归档、整理。

三、2015年四季度质控小组活动计划:

1、针对第三季度质控检查出现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追踪检查;

2、组织学习科室诊疗指南;

3、组织学习科室规章制度、职责;

4、每月对图像质量、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制定个人与绩效挂钩实

施方案;

5、做好大型设备阳性率及影像诊断手术符合率统计与分析;

6、坚持晨读片、疑难病例讨论。

7、加强洗手、心肺复苏、全院应知应会学习。

2015-10-8

2020年质控小组总结

2020年质控小组总结 2020年质控小组总结2020年质控小组总结为了进一步加强产科医疗质量的管理,有效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在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的指导下,11月成立了产科质量控制小组,经过这两月开展质控考评活动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1、自11月份成立以来共开展了4次小组活动(11月两次、12月两次),对科室的核心制度、不良事件、高危孕产妇的管理、不良结局的发生、夜查房存在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和整改,得到了院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2、通过开展质控活动,让大家在思想上对安全的意识有所提高和重视,在形成规范上有一定的目标和方向,对科室的发展和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加强了核心制度的学习和执行,特别是常执行不力的首诊负责制、查对制度、医嘱执行制度、交接班制度。制定了产房与病房病人交接制度。 4、规范了高危孕产妇的管理,规范了"放弃治疗,但留观新生儿"的处理。 5、制定了5个工作流程病历顺序整理流程归还孕检本的流程胎监报告交接流程产房与病区责任护士交接新生儿的流程新收病人阴道检查流程二、存在不足1、质控考评小组制度不健全、职责

分工不明确2、缺乏门诊参与3、形式单一,开展次数少4、整改措施追踪力度不大三、2020年质控考评小组活动重点1、立即完善质控考评小组的制度、职责,规范质控活动纪律,建立质控活动保障措施。 2、严格执行各项质控考评小组制度,切实开展质控考评活动。 3、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组长安排形式多样的质控活动,每月至少一次质控活动。 4、质控员认真履行职责,组长不定期考核质控情况。 5、将环运用于质控考评小组活动中,认真总结、深刻分析、追踪整改落实情况、持续效果评价。 第二篇质控小组职责外二科质控小组组长副组长组员日常工作负责职责1、负责对医疗、护理、病历、药事、设备、医疗事件、预防保健、行政管理等按要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加强质控工作的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 2、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工作制度、医疗制度、护理制度、诊疗常规及技术操作规程,并切实执行,严格要求,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考核。 3、须订出全年质量控制计划,通过召开各种例会,通报情况,反馈信息,完善制度;订出提高医疗质量检查及评价,按医院有关规定接受奖罚,不断改进工作。

2014年内分泌科护理质控工作总结.

2014年内分泌科护理质控工作总结 我科于2013年年初成立了质控护理小组,经过2年的质控工作,现将这一年的质控工作做一简单总结 1、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各质控组员分工明确,组织每月质控会议一次,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2、加强制度管理,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制度、护理人员职责、护理质量标准等,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口服药发放制度、护理质量目标管理持续改进记录单、制定了周重点工作,并组织实施,抓好落实。 3、制订护理质量管理方案和护理质控计划,并组织实施。 4、制订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并组织实施。 5、各级护理管理人员及各级质控人员认真履行职责,抓好自己所分管护理质控工作。 6、质控小组每月进行召开全科护理质量会议,把质控情况进行反馈,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复查整改效果,每月做好质控小结,加强环节质量管理。达到质量管理成效。 7、加强薄弱环节、危重病人管理,检查、指导、协助夜班护士工作,检查督促危重病人护理措施的落实。 8、强化护理人员质量意识,提高护理人员自我质量控制的自觉性,严格执行护理工作规章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从思想上重视医疗护理安全,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无重大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9、建立护理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对不良事件积极上报及隐瞒不报有考核机制

10、加强护理信息管理。对每月不良事件及护理缺陷有数据的统计、上报工作,注重信息的收集、分析、研究、总结,注重质量内涵建设,达到质量管理成效。 11、我科护理质量控制指标达标情况: (1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2特、一级护理合格率100%; (3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5 消毒隔离工作质量合格率100%; (6 压褥发生次数为“0”; (7严重护理差错事故发生次数为“0”。 一是强化护理人员自我质控的自觉性,将以定期对技术力量薄弱的护理人员,加强培训护理规章制度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从思想上重视医疗护理安全,严格查对制度,无重大医疗护理事故发生。 二是强化患者安全保障,重点是加强关键流程规范,如血标本采集、约束带使用规范等。 2014年11月20日

护理质控小组设置及职责【最新版】

护理质控小组设置及职责 1.消毒隔离质量小组 1) 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定消毒隔离质量检查标准。 2) 病房的检查项目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治疗室、病房单位,根据科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检查内容。 3) 质控小组根据标准每周对消毒隔离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根据上月检查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 4) 对检查、监测中存在的感染因素、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记录内容及时间,上报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由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进行全面总结后,将结果反馈。 2.急救药品器械检查小组 1) 由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定急救药品器械质量检查标准。 2) 检查项目包括:氧气装置、吸痰器、抢救制度、程序是否健全,工作人员对抢救制度、程序的熟练程度。

3) 急救物品检查小组根据标准每月对急救药品、器械质量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根据上月检查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 4) 急救物品检查小组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记录内容及时间,上报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由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进行全面总结后,将结果反馈。 3.基础护理质量检查小组 1) 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基础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2) 检查项目包括:新入院患者的护理,按级别护理是否达到规定标准,病床单位的质量,晨晚间护理的质量,患者体位是否舒适、有无发生褥疮,各种引流管及输液患者的护理、观察、记录是否及时、准确,生活护理情况。 3) 基础护理质量检查小组每月对基础护理质量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根据上月检查的结果突出重点。 4) 基础护理质量检查小组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记录内容及时间,上报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

2015年医疗质控年终工作总结

2015年医疗质控年终工作总结 篇一:2015年医疗质控年终 2015年度,质控科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以医 疗工作为核心,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建立医疗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组织医疗质量检查、考核,评价医疗指标的完成情况。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建二甲等医院工作 1、制定我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的实施方案,供全院进行讨论,并认真组织实施。 2、组织召开二甲专题会议,认真“海南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并对“标准”进行 责任分解分工。具体落实到责任领导和个人。3、指导全院各科室创二甲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制作统一的标签。4、组织医院创二甲中的二次自评,通过自评结果不断完善科室 工作,为二甲医院创建成功提供保障。 5、协调各科室在创二甲的考核项目,督促创二甲工作按计划推进。 二、制定医疗质量考核办法 为全面落实医疗核心,保障医疗质量,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我科制定下发了《临床医疗(医技)质量考核方案》并且每月组织质控科人员对全院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考核 方案进行检查评分,各项医疗质量检查结果与综合目标考核进行挂钩。 三、环节质量的监控 质控科每个月定期对门诊处方,全院临床科室运行病历的环节部分,申请单及报告单,开展医疗质量检查,重点落实十三项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全年共检查门诊处方1000张, 合格率97%。全年共检查运行病历915份,未发现丙级病历,检查缺陷病历252份,检 查缺陷申请单158份;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按我院《住院病历质量管理实施细则》规定 的奖罚细则给予奖罚。2015年8月至12月共检查护理病历213份,对检查中存在的问 题与护理部沟通反馈,并提出相关整改措施。 四、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 根据卫生部《2015年医院抗菌素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质控科制定了本院《2015年医院抗菌素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与各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了抗菌药 物合理应用责任状,医生签署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积极开展抗菌药物门诊处方、住院医嘱专项点评。每月定期检查各临床科室全部归档病历,全年共检查归档病历9334份,根据

2015年第1季度质控总结

放射科2015年三季度质控总结 本季度质控小组按照上季度工作计划执行,对上季度制空检查出现的问题已经做出整改,继续对图像质量、报告书写质量、技师对操作规范的掌握应用、机器设备的维护保养等进行检查和质控,CT及MR阳性率、诊断符合率统计分析。召开质控小组会议2次,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具体内容如下: 1、进行图像质量、报告质量检查,并分析原因。 2、检查设备维护和保养及运行情况; 3、召开科室质量管理与安全小组会议1次; 一、主要质控指标完成情况 1、设备运行完好率:100% 2、急救药品完好率:100% 3、检查结果及时率≥90% 4、CT检查阳性率:见阳性率及手术符合率统计表 5、CT检查诊断符合率:见阳性率及手术符合率统计表 6、MRI检查阳性率:见阳性率及手术符合率统计表 7、MRI检查诊断符合率:见阳性率及手术符合率统计表 二、质控指标完成情况分析(重点图像质量、阳性率、诊断符合率) (一)各项工作量完成情况 见阳性率及手术符合率统计表 图像及报告质量评价 一)、存在的问题 1)、图像质量问题:患者检查体位不规范;胶片打印时窗宽、窗位选择不当。 2) 、报告质量问题:影像描述不符合规范(病灶的位置、大小、毗邻关系未加以描述,如泌尿系结石患者,必须描述结石的位置及大

小)。 二)、原因分析 1)、上机人员缺乏诊断知识。 2)、后处理人员只求速度、完成任务,不注重图像质量。 3)、诊断医师为提高速度,引用模板后不仔细阅读。 4)、实习医师还不能完全规范化书写影像报告,签审报告的上级医师时有不仔细。 5)、疾病的不典型。 三)、改进措施: 1)、加强医师、技师责任心,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2)、做好实习、进修医师的教学、报告签审工作。 3)、尽量做好检查前准备。 4)、带教老师做好实行进修人员的带教工作。 (二)、诊断符合率评价 一)CT、MRI符合率与不符合对照 详见阳性率及手术后符合率统计表 二)、诊断不符合原因分析: CT、MRI检查诊断符合率分析:本季度共随访CT、MRI各90人次,每月各30人次,均为住院病人,其中CT不符合6例,MRI 不符合5例。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2015年院感质控科工作总结及2016年工作计划

2015年院感质控科工作总结 本年度院感质控科在院长和分管院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现工作总结如下: 在院感环节上,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有关医院管理的法律法规,严格质量监测及考核,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保证了医疗安全;认真执行《传染病信息报告规范2015版》,及时上报我院传染病信息,按时完成东胜区疾控中心不定期下发的任务;制定了突发事件的医疗应急预案,每季度报送排污表,顺利通过康巴什环保局的年度检查。 在质控环节上,建立三级质控体系、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与强化环节质量控制及质量与安全持续改进方案,初步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建立医疗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虽然我科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医院感染环节质量需进一步加强,部分医生对院感不够重视,质控工作涉及到员工绩效考核,需要院领导大力支持才能在全院实行等。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我科将继续开展各项工作,并针对本年度问题不断提高和完善,借鉴兄弟医院经验,做好我院院感质控工作。 院感质控科 2015.12.21

2016年院感质控科工作计划 医院院感和医疗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工作,现制定2016 年院感质控科工作计划如下: 一、院感工作 1、继续加强组织管理,明确工作职责,根据医院感染相关法规、规范和行业技术标准等,更新并细化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规范化管理程度。 2、常规开展医院感染各项监测 (1)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目的是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包括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2)环境卫生学监测:包括对空气、物体表面和医务人员手的监测,每季度一次。当怀疑医院感染与环境卫生学因素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各科室主要由感控护士与检验科共同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抽查,纳入质量控制考核标准。 (3)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使用中消毒剂每季度进行一次微生物监测,由监控护士与细菌室共同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抽查;消毒物品每季度监测一次,灭菌物品每月监测一次,由消毒供应中心及相关使用科室与细菌室共同完成,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抽查。 (4)紫外线消毒应进行日常监测、灯管照射强度监测,生物监测必要时进行,由使用科室完成。

质控部工作总结

2013年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工作总结 本年度是我院“二乙”创建的一年,成立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委员会,在主管 院长及护理部主任的带领下,通过“二乙”评审为契机,以安全和管理为重点强化 护理质量管理。明确了各层次护理管理岗位职责并实行考核,建立了较为完整的 二级质控体系,对护理工作实施了前沿质控、环节质控、终末质控。培养科室质 控成员检查——记录——整改——追踪的质控理念,各质控小组每月有活动且有 记录,每月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总结上报至质控委员会。护理部每月对全院护理 质量和安全进行单项或全面检查,指导、检查、督促各护理单元护理质控小组的 工作,正确、客观评价各护理单元的护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 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每季度召开一次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会议,对护理 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一次全面讨论、分析、总结,对存在的 护理缺陷及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措施,对改进措施的落实进行追踪检查,对改进效 果进行评价。使pdca循环理论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真正做到持续改进。为 进一步落实《综合医院护理工作指南》,完善了护理质量评价工作。制定了护理质 量评价制度,完善了质量检查标准,全面修订《护理常规》、《护理岗位管理规范》。 各科室积极开展优质护理工作,提升护理服务内涵。 为推进优质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完善了分级护理制度及相关考核标准,针对 不同护理级别的病人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对各科室上报的不良事件每月进行分析讨论,互相借鉴,减少了同类缺陷的 发生,并提出整改措施。及时追踪各科室的压疮、护理不良事件等报告资料,针对 问题提出护理措施或改进意见,并逐项落实到位。 加强危重病人管理、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坚持护士长轮值全院护理查房,当 科室遇到紧急情况如危重患者的抢救或其它疑难问题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进一 步保证了护理安全。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与考核,、建立护理人员考核评价机制。本年度共组织质 控培训4次,内容分别为“护理质控工作流程”、“整体护理”、“重点病人的管理”、 “护理质量安全管理与质量控制培训”、强化护理人员质量意识,从思想上重视护 理质量与护理安全的落实和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自我质量控制。每月质控检查都 会轮流抽查科室护理人员专科护理常规、核心制度的掌握情况,合格率均在90%以 上。 护理质量控制指标达标情况: 1、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 2、护士长管理能力考核合格率95% 3、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4、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基础护理合格率100% 5、特护、一级护理合格率96% 6、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1% 7、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病人知晓率80% 8、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9、消毒灭菌合格率100%、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10、病区管理合格率95% 11、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100% 12、护理满意度≥95% 二、安全管理目标:

感染性疾病科2015年第一季度质控总结

感染性疾病科2015年第一季度护理质控总结分析 一、科室季度护理工作开展情况 1.本季度全科进行消防安全应急预案演练1次,通过本次应急预案的演练, 使大家对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进行掌握与再学习,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同时也保 证消防安全。 2.本季度每月针对科室收治病人情况进行护理查房一次,通过进行护理查房, 在原有基础上对科室疾病基本知识的加深学习,进一步掌握更深层次知识,使大 家对相关疾病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提高为患者护理服务的质量水平。 3.本季度每月进行应急预案演练1次,通过应急预案的演练,提高科室人员 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 4.本季度在质控会议上,针对2014年度的护理缺陷进行整改,使科室护理 质量、绩效考核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改善,使科室护理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 二、科室护理质控指标情况 本月质控小组从病区管理、临床护理服务、护理文书、消毒隔离等方面进行 了检查,结果如下: 表1.第1季度感染性疾病科病房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质控指标目标值第1季度平均值高危患者入院时压疮风险评估符合率100% 0 高危患者入院时跌倒/坠床风险评估符合率100% 98.3% 危重患者风险评估率100% 100% 患者病情评估率100% 100% 患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100% 96.7% 重点环节交接落实率100% 90.6% 仪器设备规范操作合格率100% 100% 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00% 在岗人员参加分层培训覆盖率/考核合格率100% 100% 三、存在的问题 科室自查 2015年1-3月份各小组护理质量情况比较,如图1可知,病区管理组、临床护 理服务组存在问题较多,病区管理组与临床护理服务组问题存在如表2示。

科室护理质控年终总结

2014年度护理安全与质量控制总结及分析 按照2014年工作计划和护理质量检查“月重点、季覆盖”的原则,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与安全质控组、护理文书书写质控组、消毒隔离质控组、护理资料控制组,进行全院检查4次,专项检查12次,对每次检查发现的问题汇总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进行持续改进追踪,临床护理质量较前明显提升,具体情况汇总如下: 一、质控成效 1、护理质量与安全质控组: 本年度共检查住院病人1560人次,其中特、一级护理病人占80%,通过检查促进了临床护理质量的全面提升。 (1)、持续改进效果明显的方面: ①、全员安全防范意识增强,各种管道标识、警示标识使用意识增强。 ②、各科室的健康教育处方逐步规范,健康宣教覆盖率达到100%,大多数科室健康教育工作到位,病人熟知分管护士,掌握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知识掌握率达到99%。 ③、从分管护士填写掌握病人病请调查表情况看,第四季度合格率为95%,护士护理病人的能力有所提高,能针对性的找出重点的护理问题,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而不是机械的执行医嘱。 (2)、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①、各类危险因素评估细则掌握不全面,有的高危病人未筛查出来,科室需结合实际病例 加强培训。 ②、基础护理工作重视程度降低,未形成常态。 ③、吸氧、雾化病人管理不到位:吸氧、雾化患者不挂四防牌;吸氧患者氧流量不符。 2、护理文书书写质控组: 本年度共抽查归档病历630余份,运行病历1200份,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由最初的86.4%提高至98%。 (1)、持续改进效果明显的方面: ①提高体温图绘制正确率 结合临床工作实际情况,护理部制定无惩罚性三日内体温图修改规定,分两次进行专项培训,全员参加。质控组对各科室并进行专项检查,抽查195份体温单,合格率100%。 ②、危重护理记录单书写质量明显提高 a.、对icu、nicu重点特殊科室危重护理记录单反复修改认证,即达到临床要求又 减轻护士重复记录的项目,检查、抽查120份,合格率99%。 b、针对普通科室危重护理记录单的记录弱项,特别对记录格式、频次、内容、方法等进行了专项培训,并要求严格运用信息化准确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单,经过检查,合格率已提高至99.8%。 ③、自定义危险因素评估表逐步实施: icu、泌尿外科、呼吸内科等科室结合本专业特点,启用了《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评估表》、《窒息/误吸危险因素评估表》、《泌尿系感染危险因素评估表》,边学习边使用,由浅入深,强化培训,对复杂病例,护理部、护士长和护士一起讨论进行评估,收到良好效果。通过检查考核,以上科室80%的护士能运用自如,检查30份评估表,合格率90%。 (2)、目前仍存在的问题: ①部分病人危险因素评估结果与病人实际情况不相符。 ②危重护理记录单,普通科室存在部分年轻护士运用不够熟练,记录内容无针对性。 ③住院评估结果个别项目,与病人实际病情不相符。 3、消毒隔离质量控制分析:

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本

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活动记录本 2015年度

第一部分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 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 组长:方裕兴 组员:国乔广海余蕴辉宏文 熊湘平方春何如平 麻醉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 1、在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指导下,对本科室各阶段医疗、护理质量进行常规检查、分析、汇总、提出改进措施,并报告科主任批准,协助科主任督察落实。 2、科主任及质控小组成员负责结合本专业特点及发展趋势,制定及修订本科室质量管理目标、诊疗常规、操作规、药物使用规等并组织实施。 3、检查本科室质量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不安全因素,包括科室诊疗常规、操作规、医院规章制度、核心制度落实情况、各项记录单质量管理、各级人员岗位职责的落实情况等,责任落实到人。 4、依据检查情况提出缺陷改进措施,并监督整改措施的落实,将质量目标管理、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评比的依据。 5、开展质量与安全管理培训,并进行考核;建立麻醉质量管理数据库,收集麻醉质量与安全相关数据。 6、针对与本科室有关的医疗质量问题,每月至少召开一次科室质控小组会议,讨论容写入科室质控小组活动记录本,容包括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7、定期向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及院质量控制办公室报告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情况,以及对加强质量管理工作控制的意见和建议。 8、按时参加医院医疗质量控制办公室组织的会议,反映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第二部分麻醉科岗位安排及任务分工 (含质量与安全管理分工) 科室岗位安排或各类岗位负责人(第一位为负责人): 主任:方裕兴 科秘书:宏文 科质控小组:方裕兴国乔广海余蕴辉宏文方春何如平 科感控员:何如平欧阳锋(护理) 经管、药品管理小组:熊湘平何如平 设备管理:方裕兴远舰毛宇 控烟员:广海余乐(护理) 消防治安员:广海许炜 医疗应急小组:方裕兴国乔广海余蕴辉 分级授权管理小组:方裕兴国乔广海余蕴辉 信息管理员:方春何如平 镇痛管理小组:余蕴辉万慧吴琼喻娟娟 带教考核、业务学习安排:国乔广海余蕴辉

科室质控工作总结

一月份重点检查医嘱单、体温单质量,主要存在医嘱时间与执行时间完全一致,医嘱漏签名及皮试记录时间不符情况,反馈后各科都能改正。 二月份重点检查手术记录,在手术记录方面,存在手术护理记录与临床科室护理记录缺乏连 续性,还有术前无健教,记录缺少术前准备得观察记录,还有一些手术有术前医嘱,护理记录没有体现,或者术前未按手术患者记录要求书写记录。 术后医嘱漏划红色封线,术后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缺少连续性观察记录,禁食水无健教等。 三月份重点检查输血记录,对手术记录存在不足得科室进行追踪检查,在输血记录方面存在 血浆现在要求分型输血浆而记录没有记血型,还有各别漏记输血后不良反应得观察记录。手术记录存在不足得科室进行了整改。 四月份检查了提示交班本及内科病人得护理记录,提示交班本有涂抹,漏日期等一些细节,总 体情况还很好,内科记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饮食指导,相关疾病专科指导,阳性症状得连续性观察记录等方面存在欠缺。 五月份重点检查了危重、一级患者得护理记录,优点:护理记录详细描述患者得病情变化、给与得护理措施、相关得健教指导,记录及时,体现患者病情变化;能将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分数记录于护理记录中。不足:体温单有漏记尿量、脉搏等情况。 六月份重点检查肿瘤科放化疗病人记录,结果很好,化疗能详细记录化疗过程,包括用药前健教,化疗前静脉通畅得观察记录,输液结束后得观察记录,记录过程详细;放疗病人有健教及观察放疗术后皮肤情况记录。 二、一月份护理记录组下发了征求意见表,各科能积极配合,积极将各科室关于记录中存在疑惑得方面进行上报,共收到61条问题,以电子版得方式反馈给各科室。 三、受培训组得安排,给全院护士讲课一次。 下半年继续按照计划落实,检查全院护理记录书写质量,开展行政查房及护理记录书写比赛,争取圆满完成全年工作,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

2015年医疗质控年终工作总结

2015年医疗质控年终工作总结 2015年医疗质控年终工作总结 篇一:2015年医疗质控年终工作总结 2015年度,质控科在院长、分管院长的领导下,积极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工作。以医疗工作为核心,制定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建立医疗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组织医疗质量检查、考核,评价医疗指标的完成情况。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创建二甲等医院工作 1、制定我院创建二级甲等医院的实施方案,供全院进行讨论,并认真组织实施。 2、组织召开二甲专题会议,认真学习“海南省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并对“标准”进行责任分解分工。具体落实到责任领导和个人。 3、指导全院各科室创二甲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制作统一的标签。 4、组织医院创二甲中的二次自评,通过自评结果不断完善科室工作,为二甲医院创建成功提供保障。 5、协调各科室在创二甲的考核项目,督促创二甲工作按计划推进。 二、制定医疗质量考核办法 为全面落实医疗核心制度,保障医疗质量,提高医疗质量管理水平。我科制定下发了《临床医疗(医技)质量考核方案》并且每月组织质控科人员对全院临床科室和医技科室的考核方案进行检查评分,各项医疗质量检查结果与综合目标考核进行挂钩。

三、环节质量的监控 质控科每个月定期对门诊处方,全院临床科室运行病历的环节部分,申请单及报告单,开展医疗质量检查,重点落实十三项医疗质量核心制度。全年共检查门诊处方1000张,合格率97%。全年共检查运行病历915份,未发现丙级病历,检查缺陷病历252份,检查缺陷申请单158份;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按我院《住院病历质量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奖罚细则给予奖罚。2015年8月至12月共检查护理病历213份,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与护理部沟通反馈,并提出相关整改措施。 四、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 回首过去的6个月里,领导给了很多机会,再加上自己的努力,做了很多事情,感觉非常的充实。特别是在做以下事情的过程中,受益匪浅,回想起来让自己也感觉到些许的欣慰,觉得自己这一切并没有虚度。 根据卫生部《2015年医院抗菌素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质控科制定了本院《2015年医院抗菌素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与各临床科室负责人签订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医生签署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承诺书。积极开展抗菌药物门诊处方、住院医嘱专项点评。每月定期检查各临床科室全部归档病历,全年共检查归档病历9334份,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制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奖惩制度》,对不合理用药的医生和科室进行排名公示,扣发科室和个人当月绩效工资,完成各项指标较好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 经过一年多的抗菌素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已取得明显的效果,各项安全指标大部分超额完成,个别指标接近完成。

2015年质控小组总结

2015年产科质量控制考评小组活动总结 为了进一步加强产科医疗质量的管理,有效防范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妥善处理医疗纠纷,在院领导、医务科、护理部的指导下,11月成立了产科质量控制小组,经过这两月开展质控考评活动以来,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不足,现总结如下: 一、活动开展情况 1、自11月份成立以来共开展了4次小组活动(11月两次、12月两次),对科室的核心制度、不良事件、高危孕产妇的管理、不良结局的发生、夜查房存在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和整改,得到了院领导的肯定和支持。 2、通过开展质控活动,让大家在思想上对安全的意识有所提高和重视,在形成规范上有一定的目标和方向,对科室的发展和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加强了核心制度的学习和执行,特别是常执行不力的首诊负责制、查对制度、医嘱执行制度、交接班制度。制定了产房与病房病人交接制度。 4、规范了高危孕产妇的管理,规范了“放弃治疗,但留观新生儿”的处理。 5、制定了5个工作流程 病历顺序整理流程 归还孕检本的流程 胎监报告交接流程 产房与病区责任护士交接新生儿的流程

新收病人阴道检查流程 二、存在不足 1、质控考评小组制度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 2、缺乏门诊参与 3、形式单一,开展次数少 4、整改措施追踪力度不大 三、2016年质控考评小组活动重点 1、立即完善质控考评小组的制度、职责,规范质控活动纪律,建立质控活动保障措施。 2、严格执行各项质控考评小组制度,切实开展质控考评活动。 3、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存在的问题,组长安排形式多样的质控活动,每月至少一次质控活动。 4、质控员认真履行职责,组长不定期考核质控情况。 5、将PDCA环运用于质控考评小组活动中,认真总结、深刻分析、追踪整改落实情况、持续效果评价。

护理质控小组职责 (4)

护理质控小组职责 1、消毒隔离质量小组 1) 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定消毒隔离质量检查标准。 2) 病房的检查项目包括:无菌技术操作、治疗室、病房单位,根据科室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检查内容。 3) 质控小组根据标准每周对消毒隔离质量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并根据上月检查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 4) 对检查、监测中存在的感染因素、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记录内容及时间,上报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由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进行全面总结后,将结果反馈。 2、急救药品器械检查小组、 1) 由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定急救药品器械质量检查标准。 2) 检查项目包括:氧气装置、吸痰器、抢救制度、程序是否健全,工作人员对抢救制度、程序的熟练程度。 3) 急救物品检查小组根据标准每月对急救药品、器械质量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根据上月检查的结果,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 4) 急救物品检查小组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记录内容及时间,上报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由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进行全面总结后,将结果反馈。 3、基础护理质量检查小组、 1) 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基础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2) 检查项目包括:新入院患者的护理,按级别护理是否达到规定标准,病床单位的质量,晨晚间护理的质量,患者体位是否舒适、有无发生褥疮,各种引流管及输液患者的护理、观察、记录是否及时、准确,生活护理情况。 3) 基础护理质量检查小组每月对基础护理质量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根据上月检查的结果突出重点。 4) 基础护理质量检查小组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记录内容及时间,上报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由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进行全面总结后,将结果反馈。 4、技术考核小组、 1) 技术考核的标准为《护理基本技能操作流程及评分细则》。 2) 技术考核小组每月对工作人员进行护理技术的抽查考试,技术考核小组应对考核中存在的问题、薄弱环节进行指正,并进行分析、总结,记录内容及时间,上报科室护理质量管理小组,由护理质量管理小组进行全面总结后,将结果反馈。 5、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小组、 1) 由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制定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检查标准。 2) 检查项目包括:特级护理是否做到专人护理并有护理计划,对病情了解程度,是否做到了“八知道” ,病床单位的质量及患者的头发、口腔及皮肤护理质量,是否发生褥疮,患者的卧位是否舒适、安全,各种导管、引流管、输液的观察、记录、护理、生活护理情况。

最新科室质控工作总结

科室质控工作总结 一月份重点检查医嘱单、体温单质量,主要存在医嘱时间与执行时间完全一致,医嘱漏签名及皮试记录时间不符情况,反馈后各科都能改正。 二月份重点检查手术记录,在手术记录方面,存在手术护理记录与临床科室护理记录缺乏连续性,还有术前无健教,记录缺少术前准备的观察记录,还有一些手术有术前医嘱,护理记录没有体现,或者术前未按手术患者记录要求书写记录。 术后医嘱漏划红色封线,术后患者出现临床症状,缺少连续性观察记录,禁食水无健教等。 三月份重点检查输血记录,对手术记录存在不足的科室进行追踪检查,在输血记录方面存在血浆现在要求分型输血浆而记录没有记血型,还有各别漏记输血后不良反应的观察记录。手术记录存在不足的科室进行了整改。 四月份检查了提示交班本及内科病人的护理记录,提示交班本有涂抹,漏日期等一些细节,总体情况还很好,内科记录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饮食指导,相关疾病专科指导,阳性症状的连续性观察记录等方面存在欠缺。 五月份重点检查了危重、一级患者的护理记录,优点:护理记录详细描述患者的病情变化、给与的护理措施、相关的健教指导,记录及时,体现患者病情变化;能将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分数记录于护理记录中。不足:体温单有漏记尿量、脉搏等情况。 六月份重点检查肿瘤科放化疗病人记录,结果很好,化疗能详细记录化疗过程,包括用药前健教,化疗前静脉通畅的观察记录,输液结束后的观察记录,记录过程详细;放疗病人有健教及观察放疗术后皮肤情况记录。 二、一月份护理记录组下发了征求意见表,各科能积极配合,积极将各科室关于记录中存在疑惑的方面进行上报,共收到61条问题,以电子版的方式反馈给各科室。 三、受培训组的安排,给全院护士讲课一次。

2016年儿科护理质控工作总结

2016年儿科质控工作总结 2016年我科按照“二甲医院评价”为标准,以“深化优质护理”为契机,提升服务水平,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在护理部的指导和全科护士的共同努力下,针对年初制定的目标计划,狠抓落实,认真实施,现将全年护理质控与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1、科室各质控小组按照质控标准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月末对一级质控、二级质控及护士长平时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每月在护士例会上进行反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切实有效的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2、严格执行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的落实,全年无差错事故发生。 3、加强对急救药品、物品、仪器、设备保养、维修、登记工作,重点加强对高危药品的管理,专人负责,定点存放,每月清点。 4、每月定期对各种物品及药品进行了检查,每周分管护士对抢救车进行检查,每月护士长及分管护士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过期物品及药品,全年急救物品、药品合格率100%。 5、严格执行了安全用药制度和特殊用药制度,及时悬挂各种警示标示,悬挂于醒目位置,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 6、加强了重点时段的管理,如节假日、双休日、工作繁忙、易疲劳时间、交接班时加强监督和管理。强化护士良好的职业认同感,责任心和独立值班时的慎独精神。 7、定期进行护理文书培训学习,科室护理文书质控小组定期检查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护士长平时不定期检查,对护理文件书写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原因分析、讨论,制定整改措施,使护理文件书写质量进一步提高。 8、深化护士分层使用,依据病人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分配责

任护士,危重患者由年资高、能力强的护士负责,体现能级对应。 9、加强了实习护士的管理,对她们进行了法律意识教育,提高了他们的抗风险意识及能力,使他们明确只有在带教老师的指导或监督下才能对病人实施护理。同时指定有临床经验、责任心强具有护师资格或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做带教老师,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临床操作技能等。 10、加强护理紧急风险预案的演练。平时工作中注意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 11、加强培训学习,每月进行了业务学习1次、护理查房1次及层级培训1次,并鼓励护士自学及时掌握护理工作的发展状态和护理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通过共同学习提高了护理业务水平。 12、开展健康教育,对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出院病人满意度96.78%,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为病人提供多种形式(宣传栏、健教处方、集中讲座等)的专科疾病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执行率91.58%,责任护士做好入院宣教与健康教育,加强与病人沟通,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程。病人出院后协同主管医生做好出院回访。全年出院3039人,回访率38.45%。 13、全年护理质量检查结果: (1)、病房管理检查合格率95% (2)、护理病历书写合格率96% (3)、洗手依从性67% (4)、分级护理合格率100% (5)、急救药品合格率100% (6)、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7)、护理三基考核合格率100% (8)、住院病人满意率95% (9)、护理安全检查97.4分

质控小组职责2015

药械科科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职责药械科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小组由科主任负责,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科室院感管理质控小组由科主任、各药房组长组成,科主任为组长。质控小组在科主任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职责是: 1、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研究并确定本科室的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流程、危险因素以及采取的干预措施。 3、组织本科室成员对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及考核。 4、科室质控小组每季度召开科室感染会议一次,总结科室各项感染工作落实情况、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有会议记录。 5、负责对科室医院感染暴发事件进行报告和调查分析,提出控制措施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6、负责组织科室人员每月进行一次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按时完成《质控手册》中涉及的各项工作内容,并做好记录。 7、督促检查本科室人员认真执行和落实手卫生规范等法规文件;熟练掌握医疗废物管理、职业卫生防护等知识,并监督指导科内相关人员完成各项工作。 8、配合院感办对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消毒灭菌剂、无菌物品等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做好登记。

9、努力提高本科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手卫生知识知晓率达到100%,手卫生依从性≥90%,洗手正确率100%。 10、负责本院抗感染药物的应用管理,定期总结、分析和通报应用情况。 11、及时为临床提供抗感染药物信息。 12、督促临床人员严格执行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制度和应用原则。 13、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院感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药械科感染管理组长职责 1、在医院领导和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指导下进行工作,负责本科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工作,保证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制度贯彻落实。 2、负责组织本科药学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的培训。 3、对本科医院感染环节环节进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本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 4、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及院感办汇报,积极协助调查医院感染发病原因,提出有效控制措施并积极进行落实。 5、负责组织对本科医院感染病例进行讨论,记录完善。 6、遵循手卫生管理,加强职业卫生防护。 7、加强和院感办的沟通,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8、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院感办交办的其他工作。

护理质控小组年终总结

护理质控小组年终总结 揭开人生帷幕的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也是护士。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护理质控小组年终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护理质控小组年终总结1 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与安全,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加强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满意是护理管理的中心任务,为适应护理工作发展的需要,质控科实行了由质控科护理质控成员、护理部成员、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病区质控员组成的护理质量控制路径,使护理质量在科学管理体制上有了明显提高。现总结如下: 一、开展的工作 制定护理管理网络,建立质控科护理质控成员、护理部成员—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及护理骨干为框架的护理管理组织网络,修订并完善各种质控网的工作职责,对每一项工作均设计合理流程,从而最大限度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保证了护理质量。 护士长作为医院护理系统中最基层的管理者,其质量控制意识、领导艺术、管理能力及水平等直接影响质量控制环节。通过派一些护理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在院内开展护士长管理培训班,参加医院组织的艾滋病、结核病知识培训班,同时增派护理管理者及骨干参加院外组织的护理管理

培训班,以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意识和管理能力,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护士长充分发挥了以人为本的管理职能,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自觉地依照标准和制度,对自身行为进行约束和控制,实现了全员参与护理质量控制,增强了质量控制意识。 为使优质护理更深入人心、落实到位,进一步提高我院护理质量,通过结合质控中存在的问题,对全院各科室的护理质控标准进行进一步修订,特别是将优质护理融入分级护理、病房管理等质控标准中,强调绩效考核的落实,以充分调动全院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细化了质控标准,便于质控人员掌控,及时发现一些潜在危险,减少安全隐患。由于关爱门诊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为提高艾滋病患者的回访率,降低失访率,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对新上治疗方案的患者首次咨询和健康宣教时间、病历收回后正确录入患者相关资料的时间做了明确规定,并纳入重点质控范围,使其更适合艾滋病患者门诊的咨询管理,利于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提高质量。 严格按照卫生厅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要求,制定了医院不同病区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及标准,采取统一全员培训,使护理人员更加明确护理文件书写的意义,规范了护士的行为,保障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完整、客观、规范的护理记录,为举证提供了法律依据,保护了护患的合法权益。

科室质控小组活动月总结

十一月份医疗质量与安全小组活动记录 主持者:xxx主任医师 参加人员:xxxxx 记录者:xx 本月份科室质量完成情况: 工作量指标: 门诊工作量:1187人次, 实际床位使用率:关节一组81.19%、关节二组73.58%, 手术量88例, 平均住院日:9.98天,关节一组10.46天、关节二组9.30天(9.7天) 住院人次:115人次; 住院手术例数: 88人次 药占比:32.5%(31%) 人均农合药品费用1596元(2031元) 第三方随访满意度(住院)85.38%, 第三方随访满意度(门诊)78.81%, 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7.78%(≥95%), 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100%(≥95%) 出院病人治愈率:关节一组89.71%、关节二组80.85% 科室前五位疾病:手挤压伤7例,锁骨骨折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5例,跟骨骨折5例,股骨颈骨折5例 医疗文件质量:病历甲级率:90.63%(≥90%),申请单合格率:100%,病案三日归档率100%, 其他质量目标突发情况: 手术后院内感染 0例 不良事件 0例 住院时间超30天3例 非计划再次手术例数0例 死亡例数0 例 术后并发症例数 0例 医疗纠纷发生数:0例

本月活动、考核内容 ①检查诊疗指南、临床操作规范的有无更新及学习情况; ②对临床用血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对输血相关制度进行学习。 ③继续加强全科医疗人员对核心制度的熟悉、掌握,分析我科目前核心制度过 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改进办法。 ④对住院病历进行抽查,随机抽查20份病例: xxxxxxxx ⑤通报本月我科抗生素使用情况,同时就在院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及 通报。 ⑥检查《xxx医院手术质量评价表》填写是否认真规范、有无漏填,数据是否 准确等。 ⑦2014年11月份医务科组织的医疗、医技考核情况。 存在问题: 1、科室质控指标存在的问题: (1)平均住院日超标; (2)药占比超标; (3)治疗性抗菌药物送检率及限制性抗菌药物送检率低,未达标; (4)清洁手术甲级愈合率低; (5)清洁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例超标。 2、及时更新诊疗指南、临床操作规范,内容全面,科室业务学习优相关内容的学习及笔记。 3、本月输血病例5例,患者xxx,住院号xxx,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xxx,住院号:xxx,股骨颈骨折;住院号:xxx,股骨转子间骨折;住院号:xxx,股骨颈骨折;住院号:xxx,股骨粗隆间骨折;输血申请单填写规范,符合输血指征,输血后均有病程记录,均未发生输血不良反应。 4、部分医疗人员对十五项核心制度仍掌握不熟悉,提问xxx疑难危重病例讨论 制度,掌握基本全面;提问xxx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回答欠全面。 5、病历质量方面存在问题: xxx 病情发布表未及时发布,病程记录打印不及时, xxx 病历入院记录无患者签字,病情评估表医师签字不及时,责任人 xxx 6、本月我科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强度均达到医院规定目标。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4.99DDD(40DDD)、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51.36%(75%)、治疗性抗菌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