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中级经济基础-计算公式汇总
2015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公式-第七章

经济增长因素分解1.两因素分解法假定其他因素不变,把经济增长率按照劳动和劳动生产率两项因素进行分解。
假定经济增长取决于两个因素,工作小时数(即劳动时间)的增加率和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工作小时数的增加率+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即,GQ=GH+GP式中,GQ----经济增长率GH----工作小时数增加率GP----每小时产出的增加率2.三因素分解法(1)经济增长按照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等三个因素进行分解,计算这三项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经济增长率=技术进步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增加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即:GY=GA+αGL+βGkGA--------技术进步率或全要素生产率α---t时期的劳动产出弹性β---t时期的资本产出弹性(2)“索罗余值”-----通过经济增长率的公式,求出技术进步率全要素生产率(简称TFP),即将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数量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扣除之后,技术进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技术进步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增加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增长率)GA=GY-αGL-βGk1、奥肯定律:相对于潜在的GDP,GDP每下降2个或3个百分点,失业率就会上升l个百分点。
或者说,相对于自然失业率,失业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GDP就会下降2~3个百分点。
奥肯定律表明了在经济增长和失业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政府应当把促进经济增长作为降低失业率的主要途径。
2、菲利普斯曲线:是一条描述通货膨胀与失业或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曲线。
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反映失业率与货币工资率之间变化关系的,失业率越低,工资增长率高。
后来菲利普斯曲线表示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当失业率降低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上升,当失业率上升时,通货膨胀率就会趋于下降。
政府进行决策时可以用高通货膨胀率来换取低失业率,或者用高失业率换取低通货膨胀率。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所有公式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所有公式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价格的相对变动2、点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化/价格的相对变化3、弧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动量/价格的相对变动量4、交叉弹性系数=商品i的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商品j的价格的相对变化5、收入弹性系数=需求量的相对变化/收入的相对变化6789101112131415161718、平均收益=总收益/销售量19、边际收益=总收益增加量/销售量增加量20、边际物质产品=总产量增加量/要素投入增加量21、边际收益产品=总收益增加量/要素投入增加量22、边际产品价值=边际物质产品·产品价格23、边际要素成本=边际物质产品·边际成本24、平均要素成本=成本/要素25、收入法国内生产总值=所有常住单位增加值之和=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6、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27、边际消费倾向=消费的增量/收入的增量282930入313233率34+3536度的变动率-GDP的变动率37、实际工资变动率=名义工资变动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38、实际利率=名义利率-价格总水平变动率39、失业率=失业总人数/民用劳动力总人数40、就业率=就业人口/民用成年人口总数41、就业弹性系数=就业增长速度/经济增长速度42、财政支出增长率=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财政支出的增(减)额/上年财政支出43、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国内上产总值增长率44、国内上产总值增长率=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减)额/上年国内生产总值45额/46474849505152M0=M2=M1+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财政存款除外)53、货币供应量公式: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和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货币乘数54、均值(平均数)=所有数值总和/数值个数55、方差=各数值与其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56、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57、离散系数(变异系数、标准差系数)=标准差/均值58、标准分数=(数值-均值)/标准差59、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60、逐期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61、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时期水平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75、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76、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公式: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77、余额试算平衡法公式:全部账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初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全部账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78、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798081828384858687/利息费用888990、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91、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营业收入净额92、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93、平均存货=(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94、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360)/营业成本95、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96、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97、总资产平均余额=(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98、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业务收入99、营业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净额100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支出增长率=本期支出总额/上期支出总额-1111、当年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12、人均开支=本期支出数/本期平均在职人员数113、项目支出比率=本期项目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14、人员支出比率=本期人员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15、公用支出比率=本期公用支出数/本期支出总数116、人均办公使用面积=本期末单位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本期末在职人员数117、人车比例=本期末在职人员数/本期末公务用车实有数118、预算收入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19、预算支出完成率=年终执行数/(年初预算数+/-年中预算调整数)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人数)130、当前货币在一年后的价值=货币的当前价值·(1+利率)131、。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公式汇总作为中级经济师,经济学基础知识是非常关键的。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经济学公式的汇总。
1.供给和需求的平衡当市场处于供求平衡状态时,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QS=QD2.价格弹性价格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价格弹性(E)=(%需求量变化)/(%价格变化)3.收入弹性收入弹性衡量需求量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收入弹性(EY)=(%需求量变化)/(%收入变化)4.边际效用边际效用是指增加一单位产品或服务给个人带来的额外满足感。
边际效用(MU)=(%总效用变化)/(%消费量变化)5.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生产或消费一个额外单位产品或服务所需要的额外成本。
边际成本(MC)=(%总成本变化)/(%产量变化)6.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揭示了生产建立在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Y=f(K,L)其中,Y表示产出,K表示资本投入,L表示劳动投入,f表示生产函数。
7.边际产出边际产出是指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带来的额外产出。
边际产出(MP)=(%产出变化)/(%投入变化)8.边际产品边际产品是指产品的单位价格。
边际产品(MRP)=(%价值变化)/(%产量变化)9.名义GDP和实际GDP名义GDP是指在当前价格下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而实际GDP是指消除价格变动因素后计算出的国内生产总值。
名义GDP=∑(P×Q)实际GDP=∑(P₀×Q)其中,P表示产品价格,Q表示数量,P₀表示基年价格。
10.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衡量了货币价值的下降。
通货膨胀率=(当前价格指数-前一时期价格指数)/前一时期价格指数×100%11.外汇汇率外汇汇率衡量了一种货币与其他货币之间的交换比率。
直接汇率(DR)=1/间接汇率(IR)12.利息计算利息是资本的利用成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利息=本金×利率×时间这些公式代表了经济学中一些重要概念的数学表达方式。
作为中级经济师,熟练应用这些公式将有助于分析经济现象和解决经济问题。
中级经济师考试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公式汇总
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公式涵盖了经济学、统计学、财务管理等相关领域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公式汇总:
1. 基尼系数:G = 1 - Σ(xi/n)^2
其中,xi表示第i个收入阶层的人口数量,n表示全部人口数量。
2. 总量经济学相关公式:
- GDP计算:GDP = C + I + G + (X-M)
- 财政乘数:K = 1/(1 - MPC)
- 价格指数:P = (Nominal GDP)/(Real GDP) * 100
3. 边际效用相关公式:
- 总效用:TU = ∑MU
- 边际效用:MU = ΔTU / ΔQ
4. 需求和供给曲线相关公式:
- 价格弹性:E = (ΔQ/Q) / (ΔP/P)
- 总收入:TR = P * Q
5. 货币供给和需求相关公式:
- 货币乘数:m = (1 + c)/(r + e + c + rr)
- 货币需求:Md = k * PY
- 货币供给:Ms = m * MB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公式,中级经济师考试的公式涉及的范围
较广,还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领域的知识。
为了顺利通过考试,建议考生全面复习相关知识,并掌握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2015中级经济基础计算公式汇总

2015中级经济基础计算及公式汇总【以下标注的考察次数(以近5年作为参考)以及说明单纯针对计算以及公式,并不是针对整个相关知识点,标注中要求掌握的理论性的内容还需要各位学员积极翻开讲义复习】考试临近,希望大家戒骄戒躁,拿出决心,给自己信心,坚持最后的28天,争取一次通过,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加油!!!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需求函数\供给函数的公式判断(可考性较强)●供给函数Q s=-10+5p (P系数必须是正数)●需求函数Q d=50-5P (P系数必须是负数)●判断供给函数还是需求函数的公式看两点:(1)P的系数(2)P必须是一次函数,出现P2首先排除.2.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计算(可考性较强)均衡价格是市场供给力量和需求力量相互抵消时所达到的价格水平,即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时的价格,即Q d= Q s,此时的供求数量为均衡数量。
3.弹性的计算(十分重要,除计算外,还要掌握类型及影响因素)(1)需求价格弹性(计算\类型\影响因素都要掌握)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 d= 需求的变动率/价格的变动率需求的变动与价格的变动符号相反,因此E d为负数,为简便起见,我们通常把负号略去,取其绝对值。
●变动率------比如:一种商品原来价格15元,现在价钱20元,问:1.这种商品的价格变动量是多少(这种商品涨了多少,是个绝对数)20-15=52.这商品价格的变动率是多少(这种上商品上涨了百分之几,是个相对数)商品价格的变动率=(20-15)/152.需求交叉价格弹性公式商品i 需求量的相对变化=商品j 价格的相对变化ij E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类型:(类型掌握清楚,通过例子掌握和分析比较容易)●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 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替代关系,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替代品的价格的变动呈同方向的变动。
(如煤气和电)● 需求交叉弹性系数E ij <0,两种商品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会随着它的互补品价格的变动呈反方向的变动。
中级经济师计算公式大全

中级经济师计算公式大全作为中级经济师,需要掌握多种计算公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计算公式大全,涵盖了经济学的不同领域:1. 宏观经济学计算公式:GDP(国内生产总值)计算公式,GDP = C + I + G + (X M),其中C表示消费支出,I表示投资支出,G表示政府支出,X表示出口,M表示进口。
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通货膨胀率 = (当前年CPI 前一年CPI)/ 前一年CPI × 100%。
2. 微观经济学计算公式:边际效用计算公式,MU = ΔU / ΔQ,其中MU表示边际效用,ΔU表示总效用的变化,ΔQ表示消费量的变化。
弹性计算公式,弹性 = (ΔQ / Q)/ (ΔP / P),其中ΔQ表示数量的变化,Q表示数量,ΔP表示价格的变化,P表示价格。
3. 会计学计算公式:总资产周转率计算公式,总资产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总资产。
应收账款周转率计算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 = 销售收入 /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4. 财务管理计算公式:现值计算公式,PV = FV / (1 + r)^n,其中PV表示现值,FV表示未来价值,r表示折现率,n表示期数。
内部收益率计算公式,IRR满足,NPV = 0,其中IRR表示内部收益率,NPV表示净现值。
5. 统计学计算公式:样本方差计算公式,s^2 = Σ(xi x̄)^2 / (n 1),其中s^2表示样本方差,xi表示第i个观测值,x̄表示样本均值,n表示样本容量。
相关系数计算公式,r = Σ((xi x̄) / sx) ((yi ȳ) / sy) / (n 1),其中r表示相关系数,xi表示第一个变量的第i个观测值,x̄表示第一个变量的样本均值,sx表示第一个变量的样本标准差,yi表示第二个变量的第i个观测值,ȳ表示第二个变量的样本均值,sy表示第二个变量的样本标准差,n表示样本容量。
以上只是一部分常见的计算公式,中级经济师的工作范围广泛,还有很多其他的计算公式需要掌握。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课程会计公式汇总

一、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3、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4、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5、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6、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利息总额+利息费用)÷利息费用二、运营能力分析:1、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平均余额×360)÷营业收入净额备注:营业收入净额=营业收入-销售退回、折让和折扣应收账款平均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2、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存货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平均存货×360÷营业成本3、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流动资产平均余额4、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净额÷总资产平均余额三、盈利能力分析:1、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2、营业净利润率=(净利润÷营业收入净额)×100%3、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实收资本(或股本)×100%4、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100%5、资产净利润=(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6、普通股每股收益=(净利润-优先股股利)÷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7、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场价格÷普通股每股收益凯恩斯消费理论的三个假设(或三个前提)①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0 小于MPC 小于1);②收入是决定消费的最重要因素;③平均消费倾向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平均消费倾向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1。
2015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公式-第四章

总收益:收益是指企业出售产品的收入。
企业出售一定数量的产品获得的全部收入叫做总收益。
若以R代表总收益,P代表单位产品价格,Q代表销售量,则有:R=P?Q
平均收益:平均收益是按销售量平均计算的收益,即总收益除以销售量的商。
以AR代表平均收益,则有:AR=R/Q=P?Q/Q=P(即,平均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
边际收益:边际收益是增加一个单位产品的销售时总收益的增加量。
MR=△R/△Q=△(P?Q)/ △Q=P(即,边际收益等于单位产品的价格)
由此可推出:在完全竞争市场上,边际收益MR=平均收益AR=单位产品价格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一、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例1·单选题】(2009年)某月内,甲商品的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同时上升,引起的甲商品的需求变动量分别为 50单位和80单位,则在这类商品价格变动的共同作用下,该月甲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情况是()。
A.增加30单位B.减少30单位C.增加130单位D.减少130单位【例题2·单选题】(2011年)某商品的价格为2元/件时,销售量为300件;当价格提高到4元/件时,销售量为100件。
按照弧弹性公式计算,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
A.0.40 B.0.67 C.1.50 D.2.00【例题3·单选题】(2012年)某市决定从2011年8月1日起,把辖区内一著名风景区门票价格从32元提高至40元,已知该风景区2011年8月的游客为88000人次,与2010年8月相比减少了12%,则以弧弹性公式计算的该风景区旅游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 A.0.57 B.0.48 C.1.1 D.2.08【例题4·单选题】已知某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是0.5,当价格为每台32元时,其销售量为1000台,如果这种商品价格下降10%,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其销售量是( )台。
A.950B.1050C.1000D.1100三、商品边际替代率(重点)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1212dX dXX X MRS -=∆∆-= 【例5·单选题】(2010年)如果无差异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切线斜率dx dy =-21,则意味着当消费者拥有更多的商品x 时,愿意放弃( )单位商品x 而获得1单位的商品y 。
A.21 B.1 C.121D.2四、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11人,其总产量为2200个,则工人人数为11人时,该企业的边际产量是( )个,平均产量是( )个。
A.100;200B.200;100C.210;105D.100;210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为2000元、1200元、800元和1000元;当产量为3个单位时,其总成本、总固定成本、总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分别是2100元、1200元、900元和700元,则该企业的边际成本是( )元 A.0 B.150 C.100 D.300七、投资乘数表达式 投资乘数k=SI Y 111=-=∆∆β(β为边际消费倾向,s 为边际储蓄倾向) 表明投资乘数k 为边际储蓄倾向s 的倒数。
【例8·单选题】(2009年)假定边际消费倾向β是0.75,则投资乘数k 应为( )。
A.1 B.2 C.3 D.4【例9·单选题】(2010年)假设边际储蓄倾向s 是0.2,则投资乘数k 应为( )。
A.1.25 B.2.5 C.5.5 D.5长6.6%,劳动力增长5.4%。
如果资本在GDP增长中的份额为30%,劳动力为70%,则这一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
【例11·单选题】(2010年)假定某国在一定时期内的劳动产出弹性和资本产出弹性分别是0.4和0.6,劳动力和资本的年增长率分别是2%和5%。
如果该国在这一时期年经济增长速度为6%,则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是( )。
A.2%B.5%C.6%D.2.2%【例12·单选题】(2011年)假设某国在2001-2004年期间,GDP增长6%,资本存量增长5%,劳动力增长1%。
如果资本在GDP增长中所占的份额为40%,劳动力所占的份额为60%,那么该国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 )。
A.3.4%B.1.4%C.2.6%D.4.2%【例13·单选题】(2012年)假设某个国家2007年-2011年,GDP年均增长8%,资本存量年均增长5%,劳动力年均增长2%,如果资本在GDP增长中的份额为60%,劳动力为40%,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应为()。
A.3.0%B.4.2%C.4.0%D.7.0%【第一部分计算题例题答案及解析】1、答案:B解析:某商品的需求量与其替代品价格呈同方向变化,与其互补品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替代品价格上升,导致本商品需求量增加50个单位,互补品价格上升导致本商品需求量减少80个单位,总共影响是甲商品需求量减少30个单位。
2、答案:C解析:弧弹性的计算公式:ΔQ=100-300=-200(Q0+Q1)/2=(300+100)/2=200ΔP=4-2=2(P0+P1)/2=(2+4)/2=3需求价格弹性=(-200/200)÷(2/3)=-1.5由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始终是负数,所以可以直接用绝对值表示。
3、答案:A解析:弧弹性的计算公式:ΔQ=2011年游客量-2010年游客量,题目中没直接告知2010的游客量,需先进行计算。
2011年游客量(88,000)=2010年游客量×(1-12%) 2010年游客量=88,000÷(1-12%) =100,000ΔQ=88,000-100,000 =-12,000(Q 0+Q 1)/2=(88,000+100,000)/2=94,000ΔP=40-32=8(P 0+P 1)/2=(32+40)/2=36需求价格弹性=(-12,000/94,000)÷(8/36) =-0.1276÷0.2222 =-0.57由于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始终是负数,所以可以直接用绝对值表示。
4、B解析: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 需求价格弹性系数=价格变动的百分比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0.5=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10% 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5%5、D解析: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上该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
切线斜率dxdy =-21, 则边际替代率(MRS )为1/2,即表明放弃1个单位Y 商品获得2个单位的X 商品,或者是放弃2个单位的X 商品,获得1个单位的Y 商品。
6、A 解析:MP=△TP/△L=(2200-2100)/(11-10)=100(个) AP=TP/L=2200/11=200(个)7、C解析: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时总成本的增加额 边际成本(MC)=总成本的增加额(△TC)/总产量的增加额(△Q)产量由2个单位增加到3个单位,总成本由2000元增加到2100元, 所以边际成本=(2100-2000)/(3-2)=100元8、D解析:投资乘数k=1/(1-β)=1/(1-0.75)=4。
9、D解析:投资乘数的公式:k=1/s=1/0.2=5。
10、1.54亿解析: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G A =GY-αGL-βGk=7.3%-(70%×5.4%)-(30%×6.6%)=1.54%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了1.54。
11、D解析: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G A =GY-αGL-βGk=6%-(0.4×2%)-(0.6×5%)=2.2%12、A解析: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G A =GY-αGL-βGk=6%-(60%×1%)-(40%×5%)=3.4%13、B解析:全要素生产率=经济增长率-(劳动份额×劳动增加率)-(资本份额×资本增长率)G A =GY-αGL-βGk=8%-(40%×2%)-(60%×5%)=4.2%【例1·单选题】2013年某国财政支出为10.9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47.2万亿元。
2014年该国的财政支出为12.5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51.9万亿元。
则该国的财政支出增长率为()。
A.14.6%B.15.29%C.6%D.25%【例2·单选题】2014年某国的财政支出增长率为14.6%,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9.9%,则该国的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为()。
A.14.6B.9.9C.1.47D.0.7【例3·单选题】2013年某国财政支出为10.9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47.2万亿元。
2014年该国的财政支出为12.5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51.9万亿元。
则该国的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为()。
A.1.47B.1.5C.1.6D.0.34【例4·单选题】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是指()A.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B.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百分比C.指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额之比D.指财政支出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之比余额为8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40万亿元,财政支出为10万亿元,则该国2012年国债负担率为()。
A.20%B.1.5%C.6%D.25%三、财政政策的乘数A.税收增减与政府转移支出呈反方向变动B.税收增减与政府购买支出呈反方向变动C.税收增减与国民收入呈同方向变动D.税收增减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持财政收支平衡,对国民收入变动的影响程度。
A.国民收入变动率B.政府购买支出乘数C.税收乘数D.平衡预算乘数【例8·单选题】边际消费倾向b为0.75,则税收乘数为(),政府购买支出乘数()。
A.-3;4B.1;2C.3;-4D.4;-3【例9·单选题】如果边际储蓄倾向为0.4,则税收乘数为()。
A.-1B.4C. -1.5D.-3【第二部分计算题例题答案及解析】1.A解析:财政支出增长率表示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财政支出增长率=[(14年的财政支出-13年的财政支出)÷13年的财政支出]=[(12.5-10.9)÷10.9]×100%=14.6%2.C解析:财政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4.6%÷9.9%=1.473.D解析:(1)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指财政支出增长额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之比财政支出增长额=14年财政支出-13年财政支出=12.5-10.9=1.6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14年GDP-13年GDP=51.9-47.2=4.7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长额÷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6÷4.7=0.344.D解析:A选项为财政支出增长率B选项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C选项为财政支出增长的边际倾向D选项为支出增长的弹性系数5. A 解析:国债累计余额÷国内生产总值=8÷40=20%6. D7. D 解析:本题考查平衡预算乘数的概念8. A解析:税收乘数=-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b/(1-b) =-0.75/(1-0.75)=-3KT政府购买支出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1/(1-b)=1/(1-0.75) =4KG9. C解析: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储蓄倾向=1-0.4=0.6税收乘数=-边际消费倾向/(1-边际消费倾向)=-b/(1-b)=-0.6/(1-0.6)=-1.5KT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A.贴现率B.利息率C.存款结构比率D.货币结构比率答案:D第四部分:统计【例1·单选题】(2007年改编)某连锁超市6个分店的职工人数由小到大排序后为57人、58人、58人、60人、63人、70人其平均数、中位数分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