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药材显微鉴别法操作规程
当归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1、性状: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
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样突起。
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
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
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2、鉴别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紫外光灯等。
2.1显微鉴别:2.1.1 试液配制2.1.1.1 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2.1.2.1 取本品10g,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搅拌均匀,置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加稀甘油数滴,搅拌均匀,分装2~3片,加盖玻片,即得。
2.1.2.2 取研细的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加甘油醋酸试液,搅拌均匀,加盖玻片,即得。
2.1.2.3取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搅拌均匀,同时滴加少许稀甘油,加盖玻片,即得。
2.1.2.4横切面制备:取供试品欲观察部位,经软化处理后,用徒手切片法切成10~20μm的薄片,选取平整的薄片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后,在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并滴加稀甘油,盖上盖玻片。
显微鉴别标准操作规程

显微鉴别标准操作规程中药材、中药成品1 检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2 定义:通常是借助显微镜,应用植物细胞、组织学和矿物晶体光学等知识鉴别中药材或中成药的一种方法,3 检验操作方法(临时制片法)3.1 仪器和用具3.1.1 仪器生物光学显微镜、显微描绘器、滑走切片机或徒手圆筒生物切片器、镜台测微尺、离心机。
3.1.2 用具放大镜、刀片、解剖刀、镊子(包括粗镊及眼科弯镊与直镊)、剪(眼科剪与手术剪)、解剖针。
载玻片、盖玻片吸湿器(即玻璃干燥器改装蒸馏水加微量苯酚,潮气润湿药材样品用)培养皿或小烧杯(放切片用,切片后的处理均可在其中进行)、酒精灯、铁三角架、石棉网、滴瓶、试管、试管架、滴管、玻璃棒(粗与细)、乳钵、量筒毛笔(从刀上刷取切片用)铅笔(HB、4H、6H绘图用)带盖搪瓷盘(装切片标本用)纱布、吸水纸(滤纸)、火柴等。
3.2 试液3.2.1 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g,加水15ml与甘油10ml使溶解,即得。
此液为透化剂,可使干缩的细胞壁膨胀而透明,并能溶解淀粉粒、树脂、蛋白质及挥发油等。
3.2.2 甘油醋酸试液(斯氏液):取甘油、冰醋酸与水各等份,混合即得。
此液专用于观察淀粉形态,可使淀粉不膨胀变形,便于测量其大小。
3.2.3 甘油-乙醇溶液:取甘油1份,50%乙醇1份,混合即得。
此液为封藏液,用于保存植物材料及临时切片,有软化组织的作用。
3.2.4 苏丹Ⅲ试液取苏丹Ⅲ0.01g,加90%乙醇5ml溶解后,加甘油5ml,摇匀即得。
本液应置棕色玻璃瓶内保存,在2个月内应用。
此液可使木栓化、角质化细胞壁及脂肪油、挥发油、树脂等染成红色或淡红色。
3.2.5 钌红试液:取10%醋酸钠溶液1~2ml,加钌红适量使呈酒红色即得。
本液应临用新制。
此液可使粘液染成红色。
3.2.6 间苯三酚试液:取间苯三酚1g,加90%乙醇100ml使溶解,滤过即得。
应置棕色玻璃瓶内,在暗处保存。
第三章 中药鉴定的基本操作

4.待冷却后,滴加稀甘油1~2滴(防止析出水合
氯醛结晶),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液体及
粉末。
6
注意事项: 加热透化时,应在火上来回移动载玻片, 以防加热不匀而使玻片爆裂,但勿使其沸腾, 否则产生气泡,妨碍观察。 /play_8d0j8368uua3y1 85.html
7
二、表面制片
可观察表皮细胞、气孔、毛茸等表面特征,适 用于叶类、花类及全草类中药的鉴定。 操作方法: 1.取一干净的载玻片和盖玻片,置于实验台上。 2.将供试品湿润软化后,以左手持材料,然后右 手持尖嘴镊子,镊子夹住材料表皮,向下撕取表皮, 用刀片切取表皮面积约4mm2大小,一正一反置载玻片 中央,滴加稀甘油2~3滴,盖上盖玻片直接观察或透 化处理后观察。 注意事项:注意分清正、反面,最好分别封藏观察。
17
第四节
常用的定性分析技术
一、微量升华
微量升华是利用中药中所含的某些化学成分, 在一定温度下能升华的性质,获得升华物,在显微 镜下观察其结晶形状、色泽,或取升华物加化学试 剂观察其反应作为鉴别特征。
18
操作方法:
取金属片放置在有圆孔(直径约2cm)的石棉板
上,金属片上放一小金属圈(高度约0.8cm),对准
10
第二节
显微测微技术
显微测量尺是用来测量显微镜下所能见物
体长度和大小的标尺,包括目镜测微尺和载台
测微尺。
目镜测微尺
载台测微尺
11
仪器与设备:生物显微镜、测微尺。 操作方法:
一、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1.取下目镜,旋下目镜上的透镜,将目镜测微尺 放入目镜的中隔板上,使有刻度的一面朝下,再 旋上透镜,并装入镜筒内。
12
2.将物镜测微尺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有刻度的一
2010版药典(显微鉴别)

e.秦皮粉末图 薄壁细胞含草 酸钙砂晶.
D.淀粉粒
淀粉粒一般由白色体(细胞中的无色微小质体)转化而成。淀粉粒积 聚时,先从一处开始,形成淀粉的核心(脐点),然后环绕核心继续积
聚。因为有日夜交替的化,储积的情况有所不同,在核心的四周,现出
轮纹(层纹),最后,整个白色体全为淀粉粒充满,于是白色体就成为 非生命物质的淀粉粒。淀粉粒多呈圆球形、卵圆形或多角形。淀粉粒的
石细胞的次生壁的增厚与沉积是不均匀的,因此,石细胞的 胞腔 的形态、大小都有所差异。常见有扁圆形腔,分枝状腔、宽阔的腔 和狭窄的腔,如:
a、黄芩的石细胞
石细胞为胞 腔中等大小, 腔室类圆形或 长圆形,略有 分枝。
b、厚朴的石细胞
石细胞胞腔分 枝明显,各分枝 大小及长短不一, 都形成穿孔的孔 沟。
c、天门冬的
石细胞 它的石细 胞呈长方形、 长条形,纹孔 细密,孔沟细 而短或呈类圆 形、类方形, 壁较薄,纹孔 极密。
B.纤维
纤维是一种细长的厚壁细胞,一般为死细胞。略呈长纺锤形,披针形,
长披针形或针形,末端彼此嵌插而加强牢固性。由于细胞壁的极度增厚, 故使细胞腔很小甚至没有。细胞的加厚物质是纤维素和木质素,依纤维在
具缘纹孔导管淡黄色,直径
至105µm,具缘纹孔细密。
C.甘草
纤维成束,直径8~ 14µm,壁厚,微木化, 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 方晶,形成晶纤维。草 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 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 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 多角形,微木化。
C.植物细胞的后含物
结晶体 a.草酸钙晶体 常见的结晶体为草酸钙结晶,是由草酸和钙结合而成,积存在细胞液内, 它的形成可以免除过多的酸对细胞的毒害作用。植物体的钙盐中最普遍的为 草酸钙,不同的植物常具有不同形态的草酸钙结晶体,根据结晶体的形态及 其聚合的方式,可以分为下列几种: (a)草酸钙簇晶:是由许多棱形多面体的小结晶呈辐射状 或近于星状排列,连合成复式的结构,形成簇状。如:大黄等。 (b)草酸钙方晶:在组织的细胞中所看到的方晶实际是棱形的六面体或 八面体,只是它的某一面近于方形,严格说方晶是一种扁方形,或近于扁方 形的复面体结晶。如黄柏等。 (c)草酸钙柱晶;是呈长柱状的一种晶体,在粉末中看到的往往是断节 的柱状,如射干等 (d)草酸钙针晶:也是一种积聚的结晶体,多成束状。每一根针形都可 以分离开来,特别是在粉末药材中,常可见到单独的或数根针晶相交叉的散 布。如山药等. (e)草酸钙砂晶:呈细砂状,放大观察均呈三角形或多面体形。如秦皮 等 b.碳酸钙晶体(见图)
中药材、中药饮片验收操作规程

中药材、中药饮片验收操作规程一、目的:阐述中药材饮片验收的操作程序,保证入库药材数量准确、质量完好、防止假冒、伪劣药材饮片入库。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中药材饮片验收操作全过程。
三、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
四、责任者:仓储部保管员、中药验收专员。
五、内容:1、准备工作1.1检查到货中药饮片的送货凭单,供货单位必须是经质量部审计批准的中药材供应(商)单位。
1.2清洁收货平台、货位。
1.3仓库内待验货位应按清洁规程清理干净。
1.4检查、校正计量器具须符合规定,计量合格证应在有效期内。
2、验收依据验收依据三级标准:2.1一级标准(法定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部颁标准》、以及《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等国家法规标准;2.2二级标准:公司内部质量标准:原药材、饮片质量标准;2.3三级标准:进货合同,入库凭证上所要求的各项质量规定。
3、验收条件3.1场所:分别在公司仓库及质检中心进行验收、检验。
3.2设备:水分测定仪、天平、白瓷盘、药匙、漏斗、刀子、剪刀、放大镜、紫外分析仪、研钵、以及必备的一些化学试剂、仪器设备。
4、中药材、中药饮片验收程序4.1中药材饮片初验:物料来货后,仓库保管员按来货通知单或来货清单初步验收:①检查装运中药材饮片的运输车是否为密封车或用苫布覆盖。
②检查进货中药材外包装的完整性,每件外包装有无受潮、水渍、虫蛀、霉变、以及有无破损及污染情况。
③检查进货不同品种的药材包装上有无明显的区别标记,标记上是否注明品名、质量、来源(产地)、装量、采收加工日期、发货单位。
④所进的中药饮片是否标明品名、生产企业、生产日期等。
实施批准文号管理的中药材、中药饮片,在包装上还应标明批准文号。
⑤以上初验准确无误后,方可寄库。
保管员对货单有不符,质量异常,标志不清等物料有权拒收。
4.2中药材饮片数量验收:①检查货物与原始凭证的货源单位,货物品名、数量是否相符,不符合的要查的原因。
白头翁散标准检验操作规程+白头翁散内控质量标准

白头翁散标准检验操作规程【标准依据】《中国兽药典》2010年版二部【性状】本品为浅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苦。
【鉴别】(1)仪器及试剂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水合氯醛试液取本品, 照显微鉴别法,置显微镜下观察:纤维束鲜黄色,壁稍厚,纹孔明显。
纤维鲜黄色,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木化增厚。
非腺毛细胞,直径13~33um,基部稍膨大,壁大多木化,有的可见螺状或双螺状纹理。
薄壁细胞含草酸钙砂晶。
(2) 仪器及试剂水浴锅、冷凝管、烧瓶、毛细管、层析缸、硅胶G薄层板、紫外光灯、甲醇、黄连对照药材、盐酸小檗碱对照品、苯、乙酸乙酯、异丙醇、浓氨试液取本品1.3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15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3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甲醇-异丙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预饱和30分钟,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黄色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一个黄色荧光斑点。
(3)仪器及试剂紫外光灯、冷凝管、烧瓶、水浴锅、漏斗、滤纸、毛细管、层析缸、硅胶G薄层板、乙醇、秦皮对照药材、正丁醇、三氯甲烷、甲苯、甲酸、氨水取本品3g,加乙醇10ml,加热回流1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秦皮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三氯甲烷-甲苯-甲酸(8:1:1:1)为展开剂,展开,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茯苓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1、性状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茯苓块为去以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体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
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
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2、鉴别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等。
2.1显微鉴别:2.1.1 试液配制2.1.1.1 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2.1.2.1 取本品10g,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搅拌均匀,置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加稀甘油数滴,搅拌均匀,分装2~3片,加盖玻片,即得。
2.1.2.2 取研细的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加甘油醋酸试液,搅拌均匀,加盖玻片,即得。
2.1.2.3取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搅拌均匀,同时滴加少许稀甘油,加盖玻片,即得。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本品粉末灰白色。
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及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渐溶化。
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
2.2理化鉴别取本品粉末少量,加碘化钾碘试液1滴,显深红色。
2.3薄层鉴别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5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茯苓对照药材1g,同法制得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20: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乙醇(4:1)混合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大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1、性状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卵圆形或不规则块状,长3~17cm,直径3~10cm。
除尽外皮者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有的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及星点(异型维管束)散在,残留的外皮棕褐色,多具绳孔及粗皱纹。
质坚实,有的中心稍松软,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根茎髓部宽广,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形成层环明显,无星点。
气清香,味苦而微涩,嚼之粘牙,有砂粒感。
2、鉴别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紫外光灯等。
2.1显微鉴别:2.1.1 试液配制2.1.1.1 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2.1.2.1 取本品10g,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搅拌均匀,置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加稀甘油数滴,搅拌均匀,分装2~3片,加盖玻片,即得。
2.1.2.2 取研细的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加甘油醋酸试液,搅拌均匀,加盖玻片,即得。
2.1.2.3取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搅拌均匀,同时滴加少许稀甘油,加盖玻片,即得。
2.1.2.4横切面制备:取供试品欲观察部位,经软化处理后,用徒手切片法切成10~20μm的薄片,选取平整的薄片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后,在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并滴加稀甘油,盖上盖玻片。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本品横切面:根木栓层及栓内层大多已除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材显微鉴别法操作规程起草: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生效日期:签字:编号:1302·034-01拷贝号:变更记载:制定(变更)原因及目的:执行2005年版《中国药典》。
修订号批准日期生效日期000102分发部门生产部 [ ]份质量部 [ ]份企业管理部 [ ]份供应部 [ ]份财务部 [ ]份总工办 [ ]份营销部 [ ]份产品开发部 [ ]份办公室 [ ]份1 适用范围:适用于药材显微鉴别。
2 职责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QC主任: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 定义显微鉴别系指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及含药材粉末的制剂中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鉴别时选择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根据各品种鉴别项的规定制片。
制剂根据不同剂型适当处理后制片。
此法适用于:·药材性状鉴别特征不明显或外形相似而组织构造不同;·药材呈粉末状或已破碎,不易辨认或区分;·凡含药材粉末的制剂;·用显微化学方法确定药材中有效成分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及其特征。
4 在进行显微鉴别时,首先要将样品制成适用于镜检的标本。
对于完整的药材可制成各种切面的切片;对于粉末药材(包括丸、散等成方制剂)可直接装片或作适当处理后装片。
药材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较多。
在药材鉴定的研究工作中往往将其制成石蜡切片(永久切片),因制在石蜡切片外形较完整,厚薄均匀,且可制得连续切片,既便于观察,又能长期保存。
但由于制片技术复杂,费时太多,不适用于日常检验。
所以在中药鉴定工作中经常采用徒手切片或滑走切片法制片;为观察叶类、花类及全草类药材的叶片、花冠、萼片、苞片等的表皮组织及其附属物的特征,还需要将其制成表面装片;为清楚地观察比较硬的细胞组织,如导管、纤维、石细胞等的形态,往往还要进行“组织解离”后装片;观察花粉、孢子等的形态特征或构造,需用花粉粒与孢子制片法制片;观察矿物药或较坚硬的动物类药材如珍珠、石决明及动物骨骼,可采用磨片法制片。
这些镜检标本片一般都是在观察前临时制备,故统称为“临时制片技术”。
本规程以中国药典现行版和局颁、部颁标准收载品种的显微鉴别项目要求为主,故主要介绍与临时制片技术有关的仪器、用具、试液和操作方法等。
5 仪器与用具5.1 仪器 生物光学显微镜(应配有目镜测微尺和载物台测微尺,最好具2.5×或4×物镜头和偏光装置)、显微摄影装置或显微描绘器、电脑联机装置及其图像处理软件、滑走切片机、小型粉碎机、台式离心机、医用超声仪等。
5.2 用具5.2.1 放大镜、刀片、解剖刀、镊子(包括粗镊及眼科弯镊与直镊)、剪(眼科剪与手术剪)、解剖针等。
5.2.2 载玻片、盖玻片。
5.2.3 吸湿器(即玻璃干燥器改装成底部放入蒸馏水并加微量苯酚防霉,上部瓷板上置药材样品,利用潮气润湿药材样品)、培养皿或小烧杯(放切片用,切片后的处理无可在其中进行)、酒精灯、铁三角架、石棉网、滴瓶、试管,试管架、滴管、玻璃棒(粗与细)、乳钵、量筒等。
5.2.4 毛笔(从刀上刷取切片用)、铅笔(HB、3H或6H铅笔绘图用)、带盖搪瓷盘()、纱布、绸布、滤纸、火柴等。
6 试液6.1 水合氯醛试液 此液为常用封藏液,也是透化剂。
可使干缩的细胞膨胀而透明,并能溶解淀粉粒、树脂、蛋白质、叶绿素及挥发油等,加热后透化效果更为明显。
6.2 甘油醋酸试液(斯氏液) 此液为常用封藏液。
专用于观察淀粉粒形态,可使淀粉粒保持原形,便于测量其大小。
6.3 甘油乙醇试液 此液为常用封藏液,也是软化剂。
常用于保存植物性材料及临时切片,有软化组织的作用。
6.4 苏丹III试液 此液可使木栓化、角质化细胞壁及脂肪油、挥发油、树脂等染成红色或淡红色。
6.5 钌红试液 此液可使黏液染成红色。
本液应临用新制。
6.6 间苯三酚试液 此液与盐酸合用,可使木化细胞壁染成红色或紫红色。
6.7 典试液 此液可使淀粉粒染成蓝色或紫色;蛋白质或糊粉粒染成棕色或黄棕色。
6.8 硝铬酸试液 此液为常用的“植物组织解离液”。
解离浸泡时间,按样品的质地不同而异。
6.9 a-萘酚试液 此液可使菊糖染成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6.10 硝酸汞试液 (米隆氏试液)此液可使糊粉粒染成砖红色。
6.11 氯化锌碘试液 此液用于检查木质化与纤维素细胞壁,前者显黄棕色,后者显蓝色或紫色。
以上水合氯醛等试液,均应符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XV B 规定)规定。
7 制片7.1 横切片或纵切片选取供试品欲观察部位,经软化处理后,用徒手或滑走切片法,切成10~20μm的薄片,必要时可包埋后切片。
选取平整的薄片置载玻片上,根据观察对象的不同,滴加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试液1~2滴,盖上盖玻片。
必要时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后,在洒精灯上加热透化,并滴加甘油乙醇试液或稀甘油,盖上盖玻片。
7.2 粉末制片:主要用于粉末状的药材观察取药材干燥,用粉碎机粉碎后过四号筛,挑取粉末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宜的试液,盖上盖玻片。
必要时,按上法加热透化。
7.3 表面制片:凡较厚或新鲜药材用上述方法不能使之透化或不便于整体装片。
将供试品湿润软化后,剪取欲观察部位约4mm2,一正一反置载玻片上,或撕取表皮,加适宜的试液或加热透化后,盖上盖玻片。
7.4 解离组织片:适用于厚壁组织或输导组织等的单个细胞的显微观察。
将供试品切成长约5mm、直径约2mm的段或厚约1mm的片,如供试品中薄壁组织占大部分,木化组织少或分散存在,采用氢氧化钾法;如果供试品质地坚硬,木化组织较多或集成较大群束,采用硝铬酸法或氯酸钾法。
7.4.1 氢氧化钾法将供试品置于试管中,加5%氢氧化钾溶液适量,加热至玻璃棒挤压能离散为止,倾去碱液,加水洗涤后,取出少量置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撕开,滴加稀甘油,盖上盖玻片。
7.4.2 硝铬酸法置供试品于试管中,加硝铬酸试液适量,放置至用玻璃棒压能离散为止,倾去酸液,加水洗涤后,照氢氧化钾法操作装片。
7.4.3 氯酸钾法置供试品于试管中,加硝酸溶液(1→2)及氯酸钾少量,缓缓加热,待产生的气泡渐少时,再及时加入氯酸钾少量,以维持气泡稳定地发生,至用玻璃棒挤压能离散为止,倾去酸液,加水洗涤后,照氢氧化钾法操作装片。
7.5 花粉与孢子制片取花粉、花药(或小的花朵)、孢子或孢子囊群(干燥的供试品浸于冰醋酸中软化),用玻璃棒研碎,经纱布过滤至离心管中,离心,取沉淀加新配制的醋酐与硫酸(9:1)的混合液1~3ml,置水浴上加热2~3分钟,离心,取沉淀,用水洗涤2次,取沉淀少量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盖上盖玻片,或加50%甘油与1%苯酚各1~2滴,用品红甘油胶[取明胶1g,加水6ml,浸泡至溶化,再加甘油7ml,加热并轻轻搅拌至完全混匀,用纱布过滤至培养皿中,加碱性品红溶液(碱性品红0.1g,加无水乙醇600ml及樟油80ml,溶解)适量,混匀,凝固后即得]封藏。
.6 磨片制片坚硬的动物、矿物类药,可采用磨片法制片。
选取厚度约1~2mm的供试材料,置粗磨石(或磨砂玻璃板)上,加适量水,用食指、中指夹住或压住材料,在磨石上往返磨砺,待两面磨平,且厚度约数百微米时,将材料移置细磨石上,加水,用软木塞压在材料上,往返磨砺至透明,用水冲洗,再用乙醇处理和甘油乙醇试液装片。
.7 含药材粉末的制剂显微制片按供试品不同剂型,散剂、胶囊剂(内容物为颗粒状,应研细),可直接取适量粉末;片剂取2~3片,水丸、糊丸、水蜜丸、锭剂等(包衣者除去包衣),取数丸或1~2锭,分别置乳钵中研成粉末,取适量粉末;蜜丸应将药丸切开,从切面由外至中央挑取适量样品或用水脱蜜后,吸取沉淀物少量。
根据观察对象不同,分别按粉末制片法制片(1~5片)。
7.8 细胞壁性质的鉴别7.8.1 木质化细胞壁:加间苯三酚试液1~2滴,稍放置,加盐酸1滴,因木质化程度不同,显红色或紫红色。
7.8.2 木栓化或角质化细胞壁:加苏丹Ⅲ试液,稍放置或微热,显橘红色至红色。
7.8.3 纤维素细胞壁:加氯化锌碘试液,或先加碘试液湿润后,稍放置,再加硫酸溶液(33→50);显蓝色或紫色。
7.8.4 硅质化细胞壁:加硫酸无变化。
7.9 细胞内含物性质的鉴别7.8.1 淀粉粒7.8.1.1 加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
7.8.1.2 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置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未糊化的淀粉粒显偏光现象;已糊化的无偏光现象。
7.8.2 糊粉粒7.8.2.1 加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
7.8.2.2 加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
材料中如含有多量脂肪油,宜先用乙醚或石油醚脱脂后进行试验。
7.8.3 脂肪油、挥发油、树脂7.8.3.1 加苏丹Ⅲ试液,显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
7.8.3.2 加90%乙醇,脂肪油和树脂不溶解(蓖麻油及巴豆油例外),挥发油则溶解。
7.8.4 菊糖 加10%α-萘酚乙醇溶液,再加硫酸,显紫红色并溶解。
7.8.5 黏液:加钌红试液,显红色。
7.8.6 草酸钙结晶7.8.6.1 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发生。
7.8.6.2 加硫酸溶液(1→2),逐渐溶解,片刻后析出针状硫酸钙结晶。
7.8.7 碳酸钙结晶(钟乳体):加稀盐酸溶解,同时有气泡发生。
7.8.8 硅质:加硫酸不溶解。
细胞及细胞内含物性质的鉴别7.9 显微测量系指用目镜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细胞及细胞内含物等的大小。
7.9.1 目镜测微尺 放在目镜筒内的一种标尺,为一个直径18~20mm 的圆形玻璃片,中央刻有精确等距离的平行线刻度,常为50格或100格。
7.9.2 载物台测微尺 在特制的载玻片中央粘贴一刻有精细尺度的圆开玻片。
通常将长1mm(或2mm)精确等分成100(或200)小格,每1小格长10um,用以标定目镜测微尺。
7.9.3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 用以确定使用同一显微镜及特定倍数的物镜、目镜和镜筒长度时,目镜测微尺上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取载物台测微尺置显微镜载物台上,在高倍物镜(或低倍物镜)下,将测微尺刻度移至视野中央。
将目镜测微尺(正面向上)放入目镜镜筒内,旋转目镜,并移动载物台测微尺,使目镜测微尺的“0“刻度线与载物台测微尺的某刻度线相重合,然后再找第二条重合刻度线,根据两条重合线间两种测微尺的小格数,计算出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在刻物镜条件下相当的长度(um)。
当测定时要用不同的放大倍数时,应分别标定。
7.9.4 测量方法 将需测量的目的物显微 微片置显微镜载物台上,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目的物的小格数,乘以上述每一小格的微米数,通常是在高倍镜下测量,但欲测量较长的目的物,如纤维、导管、非腺毛等的长度时,需在低倍镜下测量。
记录最大值与最小值(um),允许有少量数值略高或略低于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