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系统ppt
合集下载
《草原》PPT课件(精)[1]
![《草原》PPT课件(精)[1]](https://img.taocdn.com/s3/m/44758e4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3a.png)
现代民族风情展示
民族分布与特点
概述草原上现代民族的分布、人口数量和主要特点,如蒙古族、哈 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
民族风情与文化传承
展示各民族独特的服饰、饮食、居住、婚丧嫁娶等风俗习惯,以及 他们如何传承和发展本民族文化。
民族艺术与体育
介绍各民族独具特色的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以及摔跤、赛 马、射箭等传统体育活动,展现草原民族的多元文化魅力。
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
文化遗产
阐述古代草原丝绸之路的开辟背景、 路线和贸易内容,以及它在东西方文 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介绍草原丝绸之路上留下的重要文化 遗产,如石窟、壁画、雕塑、碑刻等 ,以及它们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文化传播与融合
探讨草原文化如何沿着丝绸之路传播 到中亚、西亚和欧洲,以及外来文化 如何与草原文化相融合,形成独特的 文化景观。
生物多样性表现
01
02
03
植物多样性
草原上分布着丰富的植物 种类,包括牧草、药用植 物、野生花卉等。
动物多样性
草原动物种类繁多,包括 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
微生物多样性
草原土壤中含有丰富的微 生物种群,对维持草原生 态系统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
珍稀濒危物种介绍
01
黑麂
中国特有的珍稀鹿种,仅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等省的局部山区,数
量稀少,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02 03
普氏原羚
中国特有的哺乳动物,曾广泛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等地的草原和 荒漠地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变迁,目前数量锐减,被列为国 家一级保护动物。
蒙古野驴
分布于中亚及我国内蒙古、甘肃等地的荒漠和半荒漠地区,是典型的荒 漠动物,由于过度捕猎和栖息地丧失,数量不断减少,被列为国家一级 保护动物。
草地生态系统及恢复 PPT

14
草原退化法可以分成以下两类 被动方法:消除干扰影响,等待自然恢复 主动方法:努力巩固牧场,常利用外来物种阻止侵蚀和
改善土壤。 一般来讲,被动方法的进程非常缓慢而且恢复不完全; 许多主动方法和恢复技术虽然成功但很不经济。
15
草原退化的恢复措施
❖ 实例:半干旱林地的被动重建
12
草原退化的恢复措施
❖ 温带草原牧场的恢复
(1)改善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粒径、孔径、缝隙)会影响土壤湿度和植
物的萌发。沃土的存在对植被的建立十分重要,土壤中的 盐类会阻碍一些种类的萌发。 (2)控制一年生杂草 (3)多年外来种植物的控制
具体措施如耕地、使用除草剂、收割和火烧等 (4)浅耕翻 适时进行浅耕翻松土对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有明显的 效果。如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的退化草原,进行松土处理 后,土壤通气性好转,孔隙度增加,有利于土壤动物和微
(1)背景:Cobar是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西部的一个 小镇,以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本地气候是半干旱性的, 土壤是典型的红壤,在退化时会形成渗透率很低的坚硬表 面外壳。 (2)存在的问题:小镇在19世纪中叶建立,随后绵羊、野 兔和野山羊的过度啃食导致适口性草本植物大量减少,木 本植物增加。小镇周围,树木已经被砍掉,奶牛将植被啃 食殆尽,尘暴频繁。 (3)重建活动:1959年,围绕该镇的地区被全部围起来, 家畜被移走。工作人员每年检测该地区的自然恢复。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生态问题之一。在我国,20世 纪60年代以来,草原生态系统普遍出现了草原退化现象, 约有90%以上草原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之中。
10
草原退化法可以分成以下两类 被动方法:消除干扰影响,等待自然恢复 主动方法:努力巩固牧场,常利用外来物种阻止侵蚀和
改善土壤。 一般来讲,被动方法的进程非常缓慢而且恢复不完全; 许多主动方法和恢复技术虽然成功但很不经济。
15
草原退化的恢复措施
❖ 实例:半干旱林地的被动重建
12
草原退化的恢复措施
❖ 温带草原牧场的恢复
(1)改善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粒径、孔径、缝隙)会影响土壤湿度和植
物的萌发。沃土的存在对植被的建立十分重要,土壤中的 盐类会阻碍一些种类的萌发。 (2)控制一年生杂草 (3)多年外来种植物的控制
具体措施如耕地、使用除草剂、收割和火烧等 (4)浅耕翻 适时进行浅耕翻松土对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有明显的 效果。如内蒙古典型草原地带的退化草原,进行松土处理 后,土壤通气性好转,孔隙度增加,有利于土壤动物和微
(1)背景:Cobar是澳大利亚New South Wales西部的一个 小镇,以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本地气候是半干旱性的, 土壤是典型的红壤,在退化时会形成渗透率很低的坚硬表 面外壳。 (2)存在的问题:小镇在19世纪中叶建立,随后绵羊、野 兔和野山羊的过度啃食导致适口性草本植物大量减少,木 本植物增加。小镇周围,树木已经被砍掉,奶牛将植被啃 食殆尽,尘暴频繁。 (3)重建活动:1959年,围绕该镇的地区被全部围起来, 家畜被移走。工作人员每年检测该地区的自然恢复。
8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9
草原退化
草原退化是全球性的环境生态问题之一。在我国,20世 纪60年代以来,草原生态系统普遍出现了草原退化现象, 约有90%以上草原处于不同程度的退化之中。
10
草原课课件ppt课件ppt

态系统的平衡受到威胁。
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草原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利用对于维护生态 平衡、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推行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合理控制载畜量,推广生态养殖技 术,加强草原执法监管等。
可持续利用的实践
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开展了草原可持续利用的实践探索,如草畜平衡 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04
草原文化与民俗
草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草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游牧民族,随着历史的演变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详细描述
草原文化起源于古代游牧民族,如蒙古族、哈萨克族等,这 些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 式和价值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原文化逐渐发展壮大, 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体系。
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措施
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一 系列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 加强法制管理、推广可持续利用
等。
利用方式
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可以实现生态 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例如,可 以进行草场改良、发展畜牧业等。
面临的问题
当前,草原生物多样性面临很多威 胁,如过度放牧、开垦、气候变化 等。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 题,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草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草原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
草原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草原生物多样性具有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等特点,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
草原上的植物种类
01
02
03
草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性
草原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其可持续利用对于维护生态 平衡、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推行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合理控制载畜量,推广生态养殖技 术,加强草原执法监管等。
可持续利用的实践
国内外许多地区已经开展了草原可持续利用的实践探索,如草畜平衡 制度、生态补偿机制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04
草原文化与民俗
草原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总结词
草原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游牧民族,随着历史的演变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详细描述
草原文化起源于古代游牧民族,如蒙古族、哈萨克族等,这 些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方式、生活方 式和价值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原文化逐渐发展壮大, 成为一种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体系。
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
保护措施
保护草原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一 系列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 加强法制管理、推广可持续利用
等。
利用方式
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可以实现生态 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例如,可 以进行草场改良、发展畜牧业等。
面临的问题
当前,草原生物多样性面临很多威 胁,如过度放牧、开垦、气候变化 等。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 题,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草原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草原生物多样性在维持生态平衡、提供生态服务、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 要作用。
草原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草原生物多样性具有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稳定性等特点,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
草原上的植物种类
01
02
03
草原课件ppt

措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植被结构
草原植被主要由草本植物、灌 木和低矮的乔木组成,具有丰
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
土壤与水资源
草原土壤以砂质为主,具有良 好的通透性和保水能力,为植 物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动物群落
草原上生活着大量的哺乳动物 、鸟类和昆虫等,它们在草原 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02
草原植被
草原植被的类型与特点
草本植物
草原上以草本植物为主,其中多数为禾本科和豆科植物。草本植 物具有浅根系和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
灌木和半灌木
在草原上,灌木和半灌木也是常见的植被类型,它们具有耐旱、耐 寒、适应性强等特点。
草原植被的季相变化
草原植被的季相变化非常明显,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开 花、结实和枯萎等过程都会呈现不同的特征。
草原动物的生活习性因种类而异,但多数具有群居、迁移和昼行性等特点。它们通常在清晨和傍晚活动,以避开 日间的高温和低湿度条件。在食物方面,多数草原动物以植物为食,但也有一些种类如猛禽和蛇类等以肉类为食 。
栖息地
草原动物的栖息地通常为开阔的草原、荒漠和半荒漠地区。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草丛、昆虫和其他小型动物资源 ,为草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此外,这些地区还具有平坦的地形和较低的湿度条件,有利于草原动物的 生存和繁殖。
草原动物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保护
由于过度放牧、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 ,草原动物的生存面临威胁。为了保护这些 珍贵的生物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 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放牧、恢复植被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 草原动物保护的意识。
合理利用
在保护草原动物的同时,也需要合理利用这 些资源。例如,在符合生态保护的前提下, 可以进行合理的狩猎和毛皮利用。此外,也 可以通过生态旅游等方式,让公众更好地了 解和欣赏草原动物的美丽与价值。但需要注 意的是,过度利用会对草原动物的生存造成 威胁,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和控制
植被结构
草原植被主要由草本植物、灌 木和低矮的乔木组成,具有丰
富的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位。
土壤与水资源
草原土壤以砂质为主,具有良 好的通透性和保水能力,为植 物提供了充足的水分。
动物群落
草原上生活着大量的哺乳动物 、鸟类和昆虫等,它们在草原 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
02
草原植被
草原植被的类型与特点
草本植物
草原上以草本植物为主,其中多数为禾本科和豆科植物。草本植 物具有浅根系和适应干旱环境的特征。
灌木和半灌木
在草原上,灌木和半灌木也是常见的植被类型,它们具有耐旱、耐 寒、适应性强等特点。
草原植被的季相变化
草原植被的季相变化非常明显,随着季节的变化,植物的生长、开 花、结实和枯萎等过程都会呈现不同的特征。
草原动物的生活习性因种类而异,但多数具有群居、迁移和昼行性等特点。它们通常在清晨和傍晚活动,以避开 日间的高温和低湿度条件。在食物方面,多数草原动物以植物为食,但也有一些种类如猛禽和蛇类等以肉类为食 。
栖息地
草原动物的栖息地通常为开阔的草原、荒漠和半荒漠地区。这些地区具有丰富的草丛、昆虫和其他小型动物资源 ,为草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此外,这些地区还具有平坦的地形和较低的湿度条件,有利于草原动物的 生存和繁殖。
草原动物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保护
由于过度放牧、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原因 ,草原动物的生存面临威胁。为了保护这些 珍贵的生物资源,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 建立自然保护区、限制放牧、恢复植被等。 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 草原动物保护的意识。
合理利用
在保护草原动物的同时,也需要合理利用这 些资源。例如,在符合生态保护的前提下, 可以进行合理的狩猎和毛皮利用。此外,也 可以通过生态旅游等方式,让公众更好地了 解和欣赏草原动物的美丽与价值。但需要注 意的是,过度利用会对草原动物的生存造成 威胁,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管理策略和控制
草原生态系统ppt课件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人工草场
建立围栏,实行分区轮放,合理利用草场等,都是已被证明的保 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有效措施。否则,我国草原 退化等问题还将要继续发展。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的 预测,若不能尽早改进目前牧业的生产经营方针,在今后的15年 内,内蒙古全区草原产草量年平均下降率可达2.3%,全国主要牧 业省、区的草原产草量在1990年和2000年时,将比目前分别下降 15%和30%,局部地区将出现牧草枯竭的严重局面。另外,从长远 考虑,通过技术改造和适当增加投资,实行集中化经营的草业, 其经济效益更大。在畜牧业要发展、草原生态环境要保护的情况 下,必须要以人工草地和种植饲料来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 益。目前我国人工草场的面积仅占草原总面积的0.4%,只是美苏 等国的1/25。而据专家们的估计,种植牧草0.5-1%,可增加全部 生产能力的0.5-1.0倍。可见发展人工种植牧草业是一项短期内 即可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措施,同时又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草原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科学管理 (2)人工草场 (3)升级体系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病原体侵入机体,消弱机体防御机能 ,破坏 机体内 环境的 相对稳 定性, 且在一 定部位 生长繁 殖,引 起不同 程度的 病理生 理过程
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
草原ppt课件完美

草原的生态系统功能
物质循环
草原生态系统通过物质循 环,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 机物质,为整个生态系统 提供能量。
水源涵养
草原上的植物群落能够涵 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 土地沙漠化。
气候调节
草原生态系统能够调节气 候,如降低风速、增加空 气湿度等,对全球气候变 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03
草原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05
草原旅游资源
草原的自然景观
总结词
壮丽、广阔、生态多样性
详细描述
草原作为地球上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拥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其广阔的视 野、起伏的草海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为游客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自然体验 。
草原的人文景观
总结词
历史底蕴、民族文化、传统生活方式
详细描述
草原上居住着众多的游牧民族,他们有着丰富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游 客可以在这里了解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以及民族艺术,深入体验草原 的人文魅力。
草原的类型
总结词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草原划分为多种类型, 如按植被类型可分为禾草草原、杂草草原等;按地理 环境可分为山地草原、平原草原等。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草原可以被划分为多种类型。按 照植被类型,草原可以分为禾草草原和杂草草原等类型 ,其中禾草草原是指以禾本科植物为主要植被的草原, 杂草草原则是指以菊科、豆科等其他多种植物为主要植 被的草原。此外,按照地理环境,草原还可以被划分为 山地草原、平原草原等类型,分别指生长在山地和平原 地区的草原。不同类型的草原在生态环境、植被特征等 方面存在差异,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具有重要 意义。
游牧民族在草原上形成了独特的游牧 文化,这种文化以适应自然环境、逐 水草而居的生活方式为基础,强调人 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草原ppt

草原ppt
草原是指广阔的自然草地,通常指的是中亚及北美洲等
地的草原。
草原是自然与文化相互作用的产物,是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的热点之一。
草原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
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草地的植物多样性和动物多样性使其成为自然生态系统的中心。
草地是全球大气二氧化碳的关键存储区,能够提供多种生态系统服务,如水资源管理、固碳、土壤保持和食物生产等。
同时,人类不断扩大经济活动范围,加剧了对草原造成的压力,如过度放牧、土地使用变化和气候变化等。
草原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
除了天然干扰因素,如气候变化、干旱和自然火灾外,草原还面临一系列人为干扰因素。
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是最主要的人为干扰因素之一。
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发导致土壤质量下降,严重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为了保护草原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
进行可持续管理。
草原采用可持续管理的方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合理利用资源。
其次,加强生态保护。
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着诸多人为干扰因素,需要加强生态保护,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推动生态经济发展。
草原生态系统是生态经济发展的基础,需要推动生态经济发展,为草原生态系统提供更好的保障。
综上所述,草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
但也是一个生态系统高度脆弱和容易遭到人类干扰的地方。
为了保护草原,需要采取可持续管理、加强生态保护和推动生态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措施。
只有这样,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草原生态系统.ppt

草原生态系统
枸杞
冬虫夏草
甘草
高 鼻 羚 羊
大 象
跳 鼠
草原过载退化 沙漠化
蝗 虫
藏 羚 羊 的 生 与 死
旭日下的三河马
沙尘暴的淫威
分布 气候 动物 植物 作用
干旱 地区
半干 旱半 湿润 气候
挖洞或
快速奔 跑
草本 为主
经济、
生态效 益
面临威 胁
沙漠化
主要结构特点
种类相对较少、 群落结构相对 简单、结构常 发生剧烈变化
1.草原为什么能防止风雨侵蚀土壤?
A.大象反复踩踏
B.大量动物粪便覆盖Biblioteka C.有较丰富的植被C
2.草原为什么地表径流少,而且能保持水土? A.不下雨 B.动物过度饮水
C.植物的固定、微生物和穴居生物使土壤 多孔疏松
C
枸杞
冬虫夏草
甘草
高 鼻 羚 羊
大 象
跳 鼠
草原过载退化 沙漠化
蝗 虫
藏 羚 羊 的 生 与 死
旭日下的三河马
沙尘暴的淫威
分布 气候 动物 植物 作用
干旱 地区
半干 旱半 湿润 气候
挖洞或
快速奔 跑
草本 为主
经济、
生态效 益
面临威 胁
沙漠化
主要结构特点
种类相对较少、 群落结构相对 简单、结构常 发生剧烈变化
1.草原为什么能防止风雨侵蚀土壤?
A.大象反复踩踏
B.大量动物粪便覆盖Biblioteka C.有较丰富的植被C
2.草原为什么地表径流少,而且能保持水土? A.不下雨 B.动物过度饮水
C.植物的固定、微生物和穴居生物使土壤 多孔疏松
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升级体系
当前,世界农业发展的规律是畜牧业(特别是食草动物)的比重日益增加,发达 国家大都完成了由以农业向以牧业为主或农牧并重的转变,牧业的产值占到农 业总产值的50%以上。我国的草地占国土总面积的40%左右,是现有农田的3 倍。而且我国南方的荒山草坡地有几千万公顷,畜牧业发展潜力很大。据统计, 云南省荒山草坡面积是农田面积的5倍,贵州为8倍,四川为1.7-4.8倍。这些 地区水热气候条件好,牧草可四季常青,草的生长速度快,单位面积产量一般 是北方的3-4倍,因而这是我国大兴草业的主要基地。草是农、林、牧三者之 间的纽带,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和资源条件,发展草业和畜牧业,形成新的 农业生产结构体系。这也是弥补这些地区耕地少和减轻农田压力的有效措施。 牧区开展现代化草业生产,是一项包括种植、畜牧、养殖业在内的综合性事业, 也是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如在牧草的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优良草种的选育、引 种、防止自然敌害等科研问题。在畜牧环节,涉及到放牧方式、肥育饲养、畜 草平衡等。畜产品的加工利用要运用现代生物学技术,综合加工,取得有价值 的产品,如培养食用真菌、废物饲料化,产沼气等。所以牧区发展现代化草业, 将会形成符合生态规律的牧业生产新体系,保护和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 发展。
草原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Grassland ecosystem)
• 地球上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 • 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 生物环境构成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草原生 态系统在其结构、功能过程等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具 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不仅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 生态屏障。 • 草原生态系统(Grassland ecosystem)是以各种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 群落与其环境构成的功能统一体。草原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的 主要研究对象是以经营草食动物生产,获取动物产品为目标的草原生 态系统。它是随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其核心是研究并阐明草 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各个亚系统之间的生态关系和调控途径, 为充分发挥草原资源的生产潜力和建立优化生产体系提供依据。
谢谢观赏
• 总的看来,草原因受水分条件的限制,其 动植物区系的丰富程度及生物量均较森林 为低,但显著比荒漠高。值得指出的是, 如与森林和荒漠比较,草原动植物种的个 体数目以及较小单位面积内的饱和度是相 对丰富的。
草原生态系统的作用
草原对大自然保护有很大作用,它不仅是重要的地理屏障,而且也是阻止沙 漠蔓延的天然防线,起着生态屏障作用。另外,它也是人类发展畜牧业的天然基 地。 从总体情况看,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远不如森林生态系统,但食物网的结 构也很复杂(图6-11)。对光能的利用率不如森林生态系统高,通常为0.1-1.4%左 右。前苏联的草甸草原可达1.32%,而我国和其它一些荒漠草原尚不及0.1%。水 常常是草原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的决定因素。据统计,全世界草原生态系统的净 初级生产力的均值为500g/m2·a,但水分不足的温带干旱地区却只有100400g/m2·a,水分较充足的亚热带草原,可提高到 600-1500g/m2·a。草原生态 系统净初级生产力的最高水平可达3000-4500g/m2·a(Breymeyer),1978)。草 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中,地下部分的生物量所占的比例较大。我国草甸草原 初级生产力的分配是地下/地上=2.29。一般地讲,草原初级生产力在所有陆地生 态系统中属于中等或中下等水平。初级生产量通过食物链转入草食动物和肉食动 物各营养级之间的转化效率为1%-20%左右。以牛为例,一条牛所采食的植物能中, 约有48%因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而消耗掉,43%的能量以粪便形式排出,只有9%用于 躯体组织的建造。但不同种类或不同品系之间,能量的转化效率差别很大。
荒漠草原
荒漠草原为草原中最旱生的类型。 建群种由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 常混生大量旱生小半灌木,并在 群落中形成稳定的优势层片。荒 漠草原属于自然带的一种,主要 是受自然环境影响形成的。
根据草原的地理分布,可分为温带草 原与热带草原
温带草原 (wendaicaoyuan)温带气 候下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之一。 在世界上分布有两大区域, 即欧亚草原区和北美草原区。 中国草原属欧亚草原区一部 分。中国草原区的水热条件 大体保持温带半干旱到温带 半湿润的指标,年均气温3~9℃≥10℃,积温为 1600~3200℃,最冷月平均 气温为-7~29℃,年降水量 在350毫米以下,气候干燥, 雨量少而变率大,多集中夏 季,冬季寒长,有明显的季 相更替,土壤为黑钙土或栗 钙土。 热带草原热带气候下的地 带性植被类型之一。热带草 原分布在热带以及亚热带, 其特点是在高大禾木的背景 上常散生一些不高的乔木故 被称为稀树草原。这里终年 温暖,雨量常达1000mm以 上,在高温多雨环境影响下, 土壤强烈淋溶。以砖红壤化 过程占优势,比较贫瘠。但 一年中存在一到两个干旱期, 加上频繁的野火限制了森林 的发育。
人工草场
建立围栏,实行分区轮放,合理利用草场等,都是已被证明的保 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有效措施。否则,我国草原 退化等问题还将要继续发展。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的 预测,若不能尽早改进目前牧业的生产经营方针,在今后的15年 内,内蒙古全区草原产草量年平均下降率可达2.3%,全国主要牧 业省、区的草原产草量在1990年和2000年时,将比目前分别下降 15%和30%,局部地区将出现牧草枯竭的严重局面。另外,从长远 考虑,通过技术改造和适当增加投资,实行集中化经营的草业, 其经济效益更大。在畜牧业要发展、草原生态环境要保护的情况 下,必须要以人工草地和种植饲料来获得高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 益。目前我国人工草场的面积仅占草原总面积的0.4%,只是美苏 等国的1/25。而据专家们的估计,种植牧草0.5-1%,可增加全部 生产能力的0.5-1.0倍。可见发展人工种植牧草业是一项短期内 即可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措施,同时又利于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的现状
• 我国草原面积将近四亿公顷,约占国土面 积的百分之四十,居世界第二位。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对草原的严重,不少地区的草原已经或正在沦 为寸草不生的沙漠。
草原生态系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科学管理 (2)人工草场 (3)升级体系
草原退化、碱化和沙化、气候恶化以及严重的鼠害等一系列生态问 题,在全国绝大多数草原均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这是人类对草原不合 理利用所造成的生态恶果。草原退化的标志之一是产草量的下降。据 调查,全国各类草原的牧草产量普遍比50-60年代下降30-50%。如新 疆乌鲁木齐县,1965年每亩草场平均产草量85千克,到1982年已降至 53千克,平均每年减少1.5千克。草原退化的标志之二是牧草质量上 的变化,可食性牧草减少,毒草和杂草增加,使牧场的使用价值下降。 例如,青海果洛地区,草原退化前,杂、毒草仅占全部草量的19-31%, 退化后增加到30-50%,优质牧草则由33-51%下降到4-19%。草原退化, 植被疏落,导致气候恶化,许多地方的大风日数和沙暴次数逐渐增加 (表6-1)。气候的恶化又促进了草原的退化和沙化过程。我国是世界 上沙漠化受害最重的国家之一。我国北方地区沙漠化面积已近18万平 方公里,从50年代末到70年代末的20年间,因沙漠化已丧失了3.9万 平方公里的土地资源。草原鼠害也日益严重,据1982年全国草原灭鼠 会议反映,全国草原牧区受鼠害面积达6600万公顷,有的草场鼠洞密 度多达每公顷4600个以上。使草场完全被破坏而失去使用价值。据估 计全国每年因鼠害损失的牧草约有50亿公斤,直接经济损失有十几亿 元。
草甸草原
在雨水适中、气候适宜的条件下, 由多年生丛生禾草及根茎性禾草占 优势所组成的草原植被,称为草甸 草原。它比疏林草原含有更多的中 旱生植物,只有少量的一年生植物 混生其间。在一般情况下,阴坡可 能自然成林,阳坡及平地因水分不 足,不能自然成林
典型草原
分布典型草原的地区属于 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 降水量约为250至450毫米。 典型草原主要由针茅、羊 草、隐子草等禾草,伴生 中旱生杂草、灌木及半灌 木组成,草丛一般高30至 50cm。
科学管理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长期以来缺乏 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措施。国际上自本世纪60年代末就开始应 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草原生态系统进行科学管理(Eoodall, 1979)。而我国迄今为止,大部分草原还是处于“牧草自生自灭” 和“靠天养畜”的落后状态。加强草原生态基础理论如载畜能 力、牧业生产最佳方式以及科学管理技术的研究,是草原生态 系统保护对策中应首先引起重视的问题。包括改革某些落后的 经营方针,实行适度放牧、以草定畜、推行季节牧业以减轻草 场压力,给牧草提供休养生息的时机以及其他可使草原植被得 以恢复和发展的各种措施,实行科学化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