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语的_授受动词_看日本人的等级意识
浅析日本社会的内外意识与日语授受动词的联系

42 浅析日本社会的内外意识与日语授受动词的联系余小权授受动词是日语的一大特点,也是日语学习过程中的一大难点。
很多日语学习者在这个问题的把握上存在不足,以至于难以正确应用此类动词。
不能正确理解授受动词将会给在日企工作和与日本人交往中带来困难。
因此,本文以授受动词中的「もらう」为主要研究对象,意在从“内外意识”即授受动词方向特征的角度上,通过举例分析此类句型的使用要点,解释说明这一语言现象。
一、引言很多日语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以及进入日企工作之后都认为授受动词的使用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不能熟练、正确运用。
而且日语具有省略主语这一特征。
对话中不使用授受动词,说话人与听者之间的立场与关系是无法表达的。
授受动词不仅能表达给予和得到,还能从措辞中表现出说话者与听话者以及叙述事件中涉事者间的亲疏关系和内外关系。
此外,授受动词还有能够表达利益关系、恩惠关系的功能。
这是日语语法中较为独特的语言现象。
本文意在以授受动词中的「もらう」为例,举例说明授受动词的特性和日企文化内外意识的关系,从而为日语教学提供可参考的有效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对授受动词和日企文化的理解与掌握。
二、授受动词「もらう」的基本句型和用法《大家的日语》(2010)中对授受表现的定义是:表现施与受的语法关系。
因此,授受关系中必然涉及施与受双方。
即,授受表现中应存在能够体现施受双方的人称或团体。
而完成施受动作的动词即为授受动词。
授受动词可分为实义动词:「くれる」(「くださる」)、「あげる」(「やる」「さしあげる」)、「もらう」(「いただく」);以及辅助动词「てくれる」(「てくださる」)、「てあげる」(「てやる」「てさしあげる」)、「てもらう」(「ていただく」)。
由于较之「くれる」和「あげる」,「もらう」的辅助动词更难掌握,所以本文以「もらう」及其谦语形式「いただく」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主要用法和含义,通过误用数据分析误用的原因和这个句型在日企文化中的重要意义。
从日语授受动词的方向性看日本人的内外意识

从日语授受动词的方向性看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徐香君【摘要】由于中日文化背景差异,以及母语的干扰,日语授受动词一直是日语学习的难点之一。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表象下所蕴含的内在意义是不容忽视的。
如果单从语法角度学习,即使认识了日语的授受动词,也未必能在语言交际中运用自如。
本文从日语授受动词的物移方向的角度来探讨日本人的内外意识,以更加准确把握日语授受动词在语言交流中的运用。
【期刊名称】考试周刊【年(卷),期】2011(000)047【总页数】2【关键词】日语授受动词内外意识物移方向日本是一个岛国,四面环海形成了独特的岛国文化,其中以内外意识为甚。
至于日本式的内外,《社会学事典》定义是:“在日本文化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的内部外部,以及家庭成员所属集团为标准的内部集团和外部集团的类别,而‘内’与‘外’正是描绘这种内外对比的通用语。
”在日语中能够充分体现这种内外意识的非授受动词莫属。
从授受动词来看就是第一人称的“我、我们”,第二人称的“你、你们”,第三人称的“他、他们”,且其内外关系根据说话者的视角变化互相牵引着变化,如“内”可以是我、我俩、我所属的集体(小到我家、大到我国)等,相对应的“外”就是你、你俩、你所属的集体(小到你家、大到你国)等。
所以,对内外意识的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日语授受动词中说话者、授予者及接受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授受动词的运用。
所谓授受是指给予与接受,因此日语授受表现也叫“受給表現”。
现代汉语无论谁给谁物品都用动词“给”来表示,而日语则复杂得多。
因为日语授受动词的运用,既要考虑“给予者”和“接受者”,又要考虑两者的“尊卑关系”。
小泉保(2005)将日语的授受动词做了如下分类。
日语授受动词的用法取决于授予者和接受者的关系。
表达一旦成立,即意味着两者关系和授受方向的成立。
哪怕语言表层结构没有出现授受双方,其深层内外关系却因表层结构中授受动词的出现而历历在目。
这都应归功于日语授受动词本身所具备的规则性。
试论日本人的等级序列意识

01 一、概念
03 三、影响 05 参考内容
目录
02 二、表现 04 四、启示
日本是一个等级制度较为明显的社会,这种等级序列意识在社会、文化、经 济等各个领域都有所体现。本次演示将从日本人等级序列意识的概念、表现、影 响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深入了解这一重要的日本次演示化特征。
让人们在享受孤独的也能感受到彼此的温暖。如同那句诗云:“寒梅傲雪独 自开,此情唯大家能理解。”这正是日本人距离意识的真谛识与集团意识的探 究
本次演示将深入探讨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和集团意识,从其核心概念、形成原 因、特点和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首先,我们来探讨日本人的内外意识。内外意识,即对于自己和外部世界的 关系和界限的认识。在日本次演示化中,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平衡 和协调被视为至关重要。日本人注重在情感和理智之间寻求平衡,不断调整自己 的行为和态度以
距离意识,在日本次演示化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反映了日本人对于 人际交往尺度的把握,以及对于个体空间和隐私的尊重。这种意识并非刻意的, 而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渗透在日本社会的各个角落。
探究日本人的距离意识,我们可以发现其根源在于日本的传统哲学和美学。 日本次演示化强调简约、内敛和和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平衡。这种追求反 映在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形成了独特的距离意识。
参考内容三
日本人的自然观和美意识是密不可分的。在日本次演示化中,自然和人类之 间的关系是和谐共生的,这反映在日本人对自然和美的态度上。本次演示将从日 本人的自然观出发,探讨日本人的美意识。
一、日本人的自然观
日本人对自然的看法是独特的。在日本次演示化中,自然被视为一种神圣的 存在,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日本人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源于他们的宗教信仰。 神道教和佛教是日本次演示化的两大支柱,这些宗教信仰强调自然和人类之间的 和谐关系。
从授受动词看日本人的恩惠意识

学术论坛日语中的授受关系表达独特,难以掌握,本文主要是想通过对授受关系的学习从而了解日本人的独特的恩惠意识。
1 授受动词的使用方法授受动词有「くれる」、「もらう」、「あげる」,他们又可作为辅助动词使用变为「てくれる」、「てもらう」、「てあげる」,不同的授受动词产生不同的授受关系,下面来进行说明。
1.1「くれる」、「もらう」、「あげる」「くれる」和「あげる」是“给予”, 「もらう」是“接受”。
但授受动词也有敬语和非敬语之分,「くださる」是「くれる」的尊敬语,「いただく」是「もらう」的自谦语,「さしあげる」是「あげる」和「やる」的谦让语。
下面就其各自句型进行详细分析。
A: 甲は私に…をくれる(くださる)此句型主语授予者一定是我或我方人员,「くれる」是用于平辈或社会地位相等的人,或授予者辈分低于“我”的场合,「くださる」则刚好相反,授予者身份是高于“我”的人,但要注意向他人谈起父母哥哥姐姐给了自己什么东西时,要用「くれる」。
此外,「くださる」变型为「くださいました」。
下面看一组例子。
①李さんは私にプレゼントをくれました。
/(小李给我礼物)②先生は本を下さいました。
/(老师给我书)在①中“我”和“小李”属于平辈,所以用「くれる」,而在②中“先生”是地位高于我的人,要用「くださる」。
B:乙は甲から/に…をもらう(いただく)此句型主语是接受者,授予者作补语。
用に或から表示,「もらう」用于平辈之间,社会地位相等的人之间,或接受者的地位高于授予者的场合。
「いただく」则用于接受者的辈分或地位低于授予者。
但也要注意,一般向他人讲述从自己父母姐姐等得到什么时,要用「もらう」,不用「いただく」。
③今お母さんから電話をもらいました。
/(刚才接到了母亲的电话)④昨日玉田先生から手紙をいただきました。
/(昨天收到了玉田老师的来信)在③中从母亲那接到电话,不用「いただく」而用「もらう」。
④中“玉田老师”是地位比我高的授予者,因此用「いただく」。
日语中的授受动词和日本人的恩惠意识

否、 岛 j” 敬语 表 达 形 式 。 所 以 称 这 大 的 人 送 给 自己或 自 己这 一 方 的 人 东西 时 现 ” 就 是洞 察 体 贴 对 方 的 心 情 , 屯 的 之 , 不给 对 方 七 个 动 词 为 “ 受 动 词 ” 一 是 因为 这 七 个 使 用 。 授 , 动 词都 可 以接 动词 的 一 ( 活 用形 后 , “ 以 ~ 造 成心理压 力的语言表达形式 。 即使 自己 但 ( ) 受 动词 屯 与 j、 3授 L <是 一 组 的 行 为 本 身 对 对 方 有 一 定 的 利 益 , 在语 这 ( 南c ,为( 为) ~ c <札 为、 【 毛 尊 、 ~ ) ” 表 示说 话 人 自己或 自 己一 方 的 人接 受 别人 言 中也 要 力 求 避 免表 达 出 来 。 是 日语 中 句 配虑 表 现 ” 的原 则 之 一 。 据 这 一原 则 , 根 日 等 形式 作 为 补 助 动 词 用 , 是 因 为 它 们 都 给 的东 西 时 使 用 的 动 词 , 子 的 主 语 是 接 “ 二 本 人 都 尽 量 避 免 使 用 一 (串 为 ・ 为 ・ 南 芒 L 南 c 为” 表 达 形 式 。 , 的 因为 ~ 【 为 ・ 南
在 使 用授 受 动 词 时 要 注 意 一 下 几 点 : () 免 使 用 一 ( 为 - c ・ L南 I避 南 广为 芑 ,
c 为 ” r 。
“ 【 可以适 当的省略 。 为 “ 乙 :” 译 甲送 给 我
为、 { 南 尹为、 <札 为 、 岛 、 L 南 c 屯 芑 , 广为、 ( 或我 一 方 的人 ) … ” … 。
2 动作的授受关系
动 作 行 为 作 为 一 种 恩 惠 来 叙 述 的 表 达 方
日本の等级意识

敬語に現れた日本の等級意識1.はじめに日本社会は古くから意識的に敬語を使って、それに厳密な敬語システムがある。
現代社会では敬語は一種の社交語としてだけではなく、話し手の品位と修養も体現する。
それに敬語は日本民族の強い等級意識を体現していると思われる。
このような等級がいかめしい国で、敬語は日本社会に入る必要な入場券である。
そこで、敬語を使いこなせることは日本語学習者にとって重要なことになる.敬語に関する議論は今まで数多くあるが。
本稿はそれに関わる等級意識を分析しようとする。
2.敬語とは何か「敬語」というものは、人々たちが言語の交際の中で「誰が」「誰に」「誰について」話しているかによって、適当な語彙とシンタクスを使って、相手に対する敬意を込めて、順調に交際を進行することができた言語の表現形式である。
2.1敬語の起源紀元前三世紀ごろ、稲作を基礎とし、土器、金属を使い、20戸-30戸の集落を現れ、新しい生活と文化の弥生時代の形成について、人々の間に貧富の差が生じるようになった。
それからの邪馬台国の発展に従って等級が比較的はっきりと出ていた。
そのときの日本社会は社会階層や上下関係が非常に厳しい時代であったため、自分の主君や家族への敬語をどんな場合でも省くことはなく、敬語の使い方がだんだん形成し、熟してきた。
古代から現代まで、敬語は長い時間の発展を通して、もうますます完全になった。
次には、敬語のシステムを簡単的に紹介してみよう。
2.2日本語の敬語のシステム日本の社会では、「目上の人、目下の人」という人間関係があり、「目上の人、自分の仲間、友達、他人、目下の人」というそれぞれの考え方に基づいて、言葉の使い方が変わってくる。
大きく分ければ、「尊敬語」「謙譲語」「丁寧語」の三種類がある。
2.2.1尊敬語尊敬語は相手の人の尊敬する気持ちを表す言葉である。
尊敬語の一般形というのは接頭語や助動詞などをつける場合を指している。
浅谈授受表达与日本人的恩惠意识_郭力

收稿日期:2010-06-22作者简介:郭力,女,辽宁大连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日语语言和日语教学。
浅谈授受表达与日本人的恩惠意识郭力(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大连116052)摘要: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正确运用授受表达是一个难题,它是日语语法中一个既复杂又独特的现象。
日语的授受表达不仅包括物品的授受关系,而且还包括恩惠的授受关系。
要想让学生完全掌握授受表达这一语法难点,除了让学生从词汇、语法的角度加深对授受表达的理解外,还必须从更深层面,即授受表达所蕴含的“恩惠意识”,把握语言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
关键词:授受表达;补助动词;日本人;恩惠意识中图分类号:H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531(2010)04-0013-02一、授受补助动词的基本用法日语的授受表达是由给予恩惠、利益的一方和接受方两者构成的。
庵功雄把授受表达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由授受动词本身表现的物品的授受关系,即实意动词;另一种是由作为补助动词用的授受动词所表现的恩惠的授受关系,即授受补助动词。
本文主要以第二种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论述。
日语中授受动词共有7个,“やる、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さしあげる、くださる、いただく”,其中“さしあげる、くださる、いただく”分别为“あげる、くれる、もらう”的敬语表达形式。
授受补助动词,即是7个授受动词分别附加在“动词连用形+接续助词て”后面的形式,表示某种“恩惠行为的授受”。
具体形式分别为“~てやる、~てあげる、~てくれる、~てもらう、~てさしあげる、~てくださる、~ていただく”。
根据方向性、视点、内外关系等的异同将恩惠的授受表达分为三组进行研究:1.(あげる人)は(もらう人)に~を動詞てやる/あげる/さしあげる此句型表示主语为他人做某事,3个动词的尊敬程度逐渐增强。
此句型中接受者一般为第三人称,不能为第一人称或与第一人称站在同一立场的人。
如:李さんは私に花を買ってあげる。
(×)田中さんは私の母にプレゼントを買ってあげる。
日语授受表达和日本人的恩惠意识探究

日语授受表达和日本人的恩惠意识探究作者:林莉丽来源:《语文学刊》 2016年第8期林莉丽(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南宁 530001)[摘要] 日语的授受表达作为极具日语特色的语言表达,是受日本人独特的恩惠意识影响的。
通过列举分析日语授受表达的例句,探讨了日本人的恩惠意识。
通过分析可以知道,日本人喜欢把受到的恩惠最大化,强调自己的受恩;同时会把自己施与别人的恩惠最小化,以求不给别人增加心理负担;此外,日本人认为,除了有生物之外,自己一生中所接触的所有事物都有可能成为对自己施恩的对象。
[关键词] 日语;授受表达;施恩;受恩;恩惠意识[中图分类号]G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6)08-0081-03[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师范学院青年科研基金立项课题“中国日语学习者授受表达的习得研究”(桂师院科字[2015]9号)。
[作者简介]林莉丽,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日语语言学与日语教育。
授受表达是极具日语特色的语言表达之一,也是日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授表示授予和给予,受表示接受和得到,在汉语里,我们给别人,别人给我们,第三人称给第三人称,都只用一个“给”就能表达,而在日语里,表示授受关系的表达就有7种之多。
虽然日语学习者通过语法规则的学习,在短时间内是可以掌握授受表达的,大多数学习者却存在虽经过学习但却不能灵活运用的问题,这是因为日语的授受表达除了表示授予与接受之外,还多了一层恩惠或受益的情感内含,由于对这种情感内含的不理解或不了解,导致无法准确到位地理解和掌握日语的授受表达,以至于无法灵活运用。
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把与二语习得相关的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所谓“显性知识”,是指“写在书本”上的,通过明示性语言对语法规则等语言项目进行说明的知识。
所谓“隐形”知识,是指在无意识中所具有的,无法用明示性语言进行说明的知识,通过运用这种知识可以运用语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论是使用敬语还是表达日语的授受关系, 甭说 是专门的语言学习者 (把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习 者 ),即 使 是 日 本 人 ,要 精 确 地 掌 握 它 ,也 不 是 件 容 易 的 事。 它之所以如此难,是因为说话人必须根据对象的不 同---地位的高低、年龄的大小、亲疏的程度 、教 养 的 高 低等诸方面因素,迅速做出合乎礼仪的反应。
言
文
了等级意识的烙印。
化
3.2 团体之间(不同团体之间的人或给别人提及自
及
己内部人的场合)
其
16これ は (う ち の )社 長 が 書 い て く れ た 紹 介 状 で 它
·
す。
卜
17 私は父から自転車をもらいました。
穗
例 16 中 ,发 话 者 向 别 人 说 “这 是 社 长 给 我 写 的 介
“被”标为“被 2”。 但近两年来,随着网络新语“被+XX”的 迅速发展,“被 2” 的搭 配 范 围 由 开 始 的 “被+不 及 物 动 词 ”扩 展 为 “ 被 +N/V/AJ/动 宾 结 构 /区 别 词 /非 汉 字 形 式 ”, 音节组成上不再仅限于双音节的组合, 单音节及多音 节组合频繁出现,“被 2+XX”不再仅为黏着结构,中间可 插入其他成分,语义内容得以延伸,不再仅作为助词、 介词出现,甚至可以看做动词。 因此,经过这样的发展, “被 2”与 “被 1”已 经 有 着 基 本 同 等 的 功 能 ,已 不 能 用 陌 生化搭配来概括其特点。 下面我们将从“被 2”在功能拓 展、音节组合、离合情况、词性变化等方面的变化一一 进行分析。 本文语料取自报纸和网络,均已注明出处。
儿什么也没得到)
例 12 和 例 13 中 , 动 作 发 出 者 “ 社 长 ” 和 “ お 父 さ
ん ”的 身 份 和 地 位 都 高 于 “我 ”;所 以 谓 语 动 词 必 须 用
“くださった”;例 14 中,动作发出者的身份和地位都低
于动作的对象者,所以谓语动词选用了“さしあげまし
た”;例 15 中,“得 到 ”分 别 使 用 了 动 词 “も ら い ま し た ”
关 键 词 :被 +XX;去 陌 生 化 ;功 能 拓 展
前言 在汉语中,使用“被字句”表示被动意义,已经有若 干年的历史, 并形成了固定的表达模式。 而 2008 年 3 月 第 一 个 关 于 “ 被 ” 的 超 常 规 搭 配 — ——“ 被 自 杀 ” 的 出 现,使“被”的功能和意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进而产生 了 一 系 列 “被 +XX”超 常 规 组 合 。 两个“被”字无论在搭配范围、语义表达、离合情 况、音节组合等方面,确实都有很大差别。 为便于区分, 以 下 将 传 统 “ 被 ” 字 用 法 标 为 “ 被 1”, 将 网 络 新 语 中 的
王丽华
摘 要:“被 2+XX” 在出现初期被看做一种超常规 的组合方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在功能拓展、音 节组合、 离合情况、 词性变化等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拓 展。 其功能、意义都正与“被 1”渐渐靠拢,出现了去陌生 化的趋势。 同时,在词性上,已不能用无实际意义的虚 词来概括,甚至可以看做动词。 因此,“被 2”可看作一个 不同于“被 1”的新词。
汉
恰好说明了日本人有着强烈的等级意识。
语
另一方面, 从句子动作发出者和接受者的称呼上
也可以看出日本人的等级意识。 日语中,“お父さん”是
英 语
“父 ”的 敬 语 ,如 例 13,14“お 父 さ ん ”是 “私 ”的 长 辈 ,在
表达时要十分注意动作发出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辈分关
语
系,从这一点上来说,日本人在自己的脑海里已经刻上
而不能用“さしあげました”。 因为在日语中“さしあげ ました”用于“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等的场合。 这 样无形中给平辈之间的人以规定: 不能随便使用授受 关系动词。 因此,笔者认为平辈之间虽然在明确的表达 方 式 上 似 乎 体 现 不 出 日 本 人 的 “ 等 级 意 识 ”, 但 这 种 意 识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暗藏在日本人的心中。 否则,日 本人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授受动词来表达一个简单的 “给”了。 例④和例⑤都表达辈分高的人“お父さん”给 辈分低的人“花子”“ 妹”某物。 这种辈分的高低决定了 谓语动词应该用 “やりました”“ くださいました”,相 对应的不能用“さしあげました”和“くれました”。
表 1 汉语与日语的授受动词
先生は私にノートをくださいました。 (老师给了 我笔记本)
例 :(1) お 父 さ ん は 私 に ノ ー ト を く だ さ い ま し た。 (父亲给了我笔记本)
父は私にノートをくれました。 (爸爸给了我笔记 本)
如例句所示,都表达某人送给某人(第一人称及相 关人称)某物。 汉语中的“给”在日语中可以用“くださ る”“くれる”来表达,而这种现象的产生是由句子的主 语 ①和 对 象 语 ②的 关 系 决 定 的 。
通过本节的论述,笔者认为:日语的授受关系包含 纵向和横向两方面。 从纵向上来说,遵从的是身份、地 位和年龄等的基本原则,即上下关系原则。 从横向上来 说,遵从的则是内外原则。 内外原则和上下原则并不是 平行的关系,而是交叉使用的关系。 并且,这种原则关 系体现了日本人日常生活中的等级意识。
2.2 不同团体之间 不同团体之间的授受关系也体现了日本人的等级 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两点: 2.2.1 辈分、身份、地位等较高和较低的人群之间 其实,不论是相同的团体还是不同的团体,辈分、 身份、地位等低的人都应该对身份、地位等比较高的人 表示尊敬,表达在日语授受关系句中如下所示: ⑥私は先生にお土産を差し上げました。 ⑦大使は太郎さんにサインをしてあげました。 ⑧お爺さんは毎日花に水をやります。 在 上 述 的 例 句 中 ⑥⑦⑧谓 语 分 别 使 用 了 表 示 “给 ” 的三个不同动词 “差し上げました”、“ あげました”、“ やりました”。 同样表示“给”的意思,为什么要用不同 的谓语动词呢? 笔认为之所以使用不同的谓语动词是 要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 “私は先生にお土産を 差し上げました”中,“私”的身份比“先生”低,所以发 话时必须体现出“我”对“老师”的尊重,所以谓语动词 选用了表示自谦的“差し上げました”。 例⑦“大使”的 身份高于“太郎”,所以授受动词用“あげました”。 例⑧ 中“花”是植物,无需对其表示尊重,所以授受动词只能 是“やります”,更不能替换成“差し上げました”。 2.2.2 对别人提及自己的家人时, 也十分注意等级 关系。 ⑨妹に父にチョコレートをあげました。 ⑩父は妹にチョコレートをあげました。 花子は太郎にチョコレートをくれた。 例 ⑨⑩中 ,“ 妹 ” 和 “ 父 ” 分 别 是 对 自 己 妹 妹 和 爸 爸 的称呼,虽然“父亲”的是长辈,但由于是在给别人说自 己家的事,所以授受动词用了“あげました”。 这样无意 中显出对别人的尊重。 例?中,把太郎至于和第一人称 相关的位置,位于动词用了“くれた”,这表明了日语授 受关系中的“内外”原则。
本论文以日语的“授受关系动词”为中心,举例来 探讨一下日语与日本人的等级意识。
1 授受关系及授受动词 什么是“授受关系”呢? “授”即给予的意思;“受”即 接受、领受的意思。 那么,“授受动词”就是表示给予与 接受关系的动词。 接下来我们对比着日汉当中的授受 动词来分析一下日语中授受关系的等级意识。
和“いただきませんでした”。 日语授受当中,如此频繁
地变换使用谓语动词,正是由于日语授受关系句型中,
动作发出者和动作接受者之间的身份地位的高低或上
下决定的。 同时也说明日本人时时刻刻都十分注意自
己的身份和地位, 根据不同的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
···
式,以避免自己的“耻”。 这种谨慎的态度和说话方式,
私は先生にお土産を差し上げました。 (我给了老 师礼物)
(2)私は友達 にお 土産 をあげました。 (我给了朋 友礼物)
190
/ 2012.8 下半月
私は弟にお土産をやりました。 (我给了弟弟礼 物)
第二组例句也表达某人送给某人某物。 但不同的 是动作的对象是第三人称或相关人称。 从这点上来说, 日本人已经将自己和外人区别开来。 其次,还是同样的 “给”,用了“さしあげる”“あげる”“やる”来表达,选用 不同的表达方式也是由句子的主语和对象语的关系而 定的。
3 上下关系
相对于“内外关系”而言,日语中的“上下”则淋漓
尽致的体现了年龄、身份、地位的高低。 更明显地突出
了日本人的“等级意识”。
3.1 团体内部
11 こ れ は 社 長 が 書 い て く だ さ っ た 紹 介 状 で す 。
(这是社长给我写的介绍信)
12 誕 生 日 に お 父 さ ん は 時 計 を く だ さ い ま し た 。
(生日那天父亲给了我一块表)
13 誕生日に私はお父さんに時計をさしあげまし
た。 (生日那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给父亲送了块表)
14 誕生日に私は弟に時計をやりました。 (生日那
天我给弟弟送了块表)
15 誕生日に田中さんは友達から絵カードをもら
いましたが、 先生から何もいただきませんでした。
(生日那天,田中从朋友那里得到了画片,而从老师那
珍
绍 信 ”,虽 然 “社 长 ”的 身 份 地 位 比 “ 我 ” 高 , 但 说 话 的 对
陈
象是其他团体的人员, 所以谓语动词不用 “くださっ
た”,而选用“くれた”,无意中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抬高 芳
了听话者的身份和地位,表达出了对别人的尊敬。 显示 等
出了日本人的 等 级 意 识 。 例 17 中 ,“我 ”的 辈 分 虽 然 比
语 言 文 字 探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