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今天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往往需要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和社交关系的建立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以及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1.1增进人际关系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建立联系和友谊。
在全球化的今天,人们往往需要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合作或交往,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从而增进人际关系。
1.2积极适应多样性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人们更加容易适应多样性。
通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往,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和差异,从而更好地适应多样性的社会环境。
1.3拓宽职业发展在现代社会,很多公司和组织都是跨国性的,因此拥有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
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可以开拓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2.1学习他人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在学习他人的语言的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对方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的文化特点。
通过学习外语,可以更加容易地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2.2了解他人的文化习俗和礼仪了解他人的文化习俗和礼仪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一环。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要尊重对方的文化特点和习俗,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冲突或误解。
2.3多参与跨文化活动多参与跨文化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特点。
比如参加国际交流活动、文化节日庆祝活动等,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融入不同文化。
2.4开放心态,避免歧视和偏见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和交往的过程中,要保持一个开放心态,避免对他人产生歧视和偏见。
要尊重他人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尽量避免将自己的文化观念强加给他人。
2.5学习跨文化交际技巧跨文化交际需要一些专门的技巧,比如如何沟通、如何处理文化冲突等。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今越来越多的跨文化交流中,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一个话题。
面对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群,如何有效地与他们交流成为了最大的挑战。
本文将会从几个不同的方面来探讨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并给出一些实践建议。
一、了解文化的基本知识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需要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
文化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的特殊社会符号,它体现了一种特定的价值观、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信仰等。
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常常会因为自己对方的文化背景所知甚少而误解对方的意图或表达方式,因此了解文化背景是非常关键的。
了解文化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历史和语言:了解一个文化的历史、背景和语言是了解其文化根源和发展过程的重要途径。
2.宗教和信仰:宗教在很多国家和民族的日常生活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了解对方的宗教和信仰会对沟通和交流产生重要的影响。
3.礼仪和习惯: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殊礼仪和习惯,这些习惯很可能在跨文化交流中会成为一个问题,因此了解对方的礼仪和习惯会对沟通和交流产生重要影响。
二、提高语言水平语言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因此人们要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必须得得心应手。
在跨文化交流中,语言不仅仅只是一种工具,更是表达文化背景和社会关系的方式,因此翻译和口译需要更加准确和严谨,同时考虑到各个细节。
在提高语言水平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扩大词汇量:在跨文化交际中,越丰富的词汇量越有利于交流和理解。
可以通过多读书、多看电视等多元化的方式去扩大自己的词汇量。
2、准确表达: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简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非常重要。
因此需要在掌握基础语法和词汇的基础上,增强常用表达能力。
3、提升听力水平:在跨文化交际中,听力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除了不同的口音、说话方式和语速以外,还有可能碰到不同领域的术语,因此必须将听力水平提高到可以听懂各种类型的人的水平上。
三、增强跨文化交际技巧企业和组织都一直在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合作,因此增强跨文化交际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提高你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何提高你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跨文化交际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的交往与联系日益增多,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变得越来越频繁。
因此,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一项技能。
本文将探讨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的第一步是要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
只有真正的了解所处文化的背景才能更好地进行交流。
这包括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语言、宗教信仰、历史和政治文化等方面。
在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时,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参加文化节庆活动、阅读相关书籍、观看有关电影以及通过与当地人的交往等方式。
二、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要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
不同的文化意味着不同的信仰、价值观和习惯。
因此,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时,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和接受不同的文化差异。
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也可以增进双方之间的友谊和尊重。
这也是建立跨文化信任和合作的重要一环。
三、学习不同的语言学习不同的语言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其他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的文化。
学习其他语言可以通过参加语言班、观看不同文化的电视节目和电影等方式。
在交际中,我们可以尝试用当地的语言和人们交流,这不仅可以促进更好的交流和理解,也可以加强与当地人的关系。
四、加强非语言交流能力非语言交流是跨文化交流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交际中,与人们的非语言交流可以传达出大量的信息,比如肢体动作、表情、声调和音量等等。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
如果我们要实现有效的交流,就必须注意自己的姿态和表情。
通过注意自己的非语言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与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五、尊重当地习俗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习俗和规则。
在与不同文化的人交往时,了解和尊重当地习俗和规矩是非常重要的。
在某些文化中,身体接触可能是可以接受的,但在其他文化中就会被看作是不合适的。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方法

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方法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今全球化的环境中变得越发重要。
随着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学生们需要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需求。
因此,学校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念和习俗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步骤。
学生需要通过学习各国的历史、地理、宗教、传统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共同点。
只有深入了解文化的根源,才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避免误解和冲突的发生。
其次,语言能力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学生应该尽可能地学习掌握多种语言,特别是英语这种全球通用的语言。
除了语法和词汇的学习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帮助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更加自如地表达思想和理解对方的意图。
此外,体验和感受不同文化的生活方式也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文化交流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通过亲身体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并尊重他人的文化,从而提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另外,培养学生的开放心态和包容性也是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
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新的观念和价值观。
只有拥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心态,才能更好地理解并融入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流环境。
总的来说,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从知识、语言、体验、心态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训练。
只有通过系统性的培养和实践,学生才能真正具备在不同文化环境下进行交际的自信和能力。
学校教育应该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九、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tudy)语言学家及语言教学专家一直在探索人际交际的奥秘,语言是交际的主要工具,因此成为研究的重点。
语言能力研究起初定位在对语言的语法、词汇、语音等构成要素的研究,但是学者发现交际者仅有语言知识是不够的,同时还应该具有运用语言的知识和能力。
运用语言的能力涉及社会文化范畴的知识,因此语言能力研究逐步发展成交际能力研究。
第二外语教学进入语言能力研究成果,外语学习者应该掌握所学语言的交际能力。
外语学习者的母语和母语文化对外语学习和使用有迁移作用,母语文化的语用规则影响交际者正确使用外语,外语学习者除掌握目的语外还应该掌握目的语文化的语用规则。
达到培养目标的外语学习者有两套语言和文化系统,他们应该具有根据交际语境和交际对象选择交际语言和行为的能力,这是一种可挽回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跨文化交际是一种交际行为,就交际的种类来看,可以是人际间的交流,也可以是个人与公众(群体)间的交流。
Brian Spitzberg认为个体的交际能力体现于个体在特定场合中得体、有效的交际行为。
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双方共同点减少,差异增多,交际难度增加,影响有效交际的变量包括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世界观、价值观等。
Kim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做出更为具体的界定: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个体所具有的内在能力,能够处理跨文化交际中的关键性问题,如文化差异、文化陌生感,本文化群体内部的态度,以及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等。
Spitzberg的定义从宏观上把握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交际能力体现在交际行为的“得体性”和“有效性”上,跨文化交际体现在交际场景,即“特定场合”中。
Kim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更加强调“跨文化能力”,即处理文化差异的能力,没有提到交际行为的过程(是否得体)和交际结果(是否有效)。
本文认为,Spitzberg对交际能力的界定可以涵盖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即在跨文化交际语境中(特定场景),交际者得体(符合目的文化的社会规范、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有效(实现交际目标)的交际行为。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价

当代挑战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技术 的快速发展,跨文化交际 能力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 遇。
未来趋势
预计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成 为未来教育、商业、外交 等领域的核心能力之一。
0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要 素
语言能力
总结词
语言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包括听、说、读、写和 翻译等方面的技能。
量表评价法
一般能力量表
使用一般能力量表,如智力测验、语言能 力测验等,评估跨文化交际所需的基本能 力,如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VS
特定领域量表
针对特定领域或特定任务,开发和应用专 门的量表,如跨文化敏感度量表、跨文化 适应问卷等,以更准确地评估跨文化交际 能力。这些量表通常包含与跨文化交际相 关的多个方面,如文化意识、沟通策略、 情感管理等。
增强跨文化意识
总结词
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通过了解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等, 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文化。
详细描述
增强跨文化意识可以通过了解不同文化的历 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价值观等途 径实现。同时,注重培养文化敏感性和文化 适应性,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不轻易做出
评价和判断。
培养交际策略
要点一
总结词
交际策略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遇到困难时,采取的应对 策略,如如何寒暄、如何提出请求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培养交际策略包括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技巧和应 对方法。可以通过模拟对话、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 式进行实践训练,掌握不同情境下的交际技巧和策略。 同时,注重培养自信和勇气,勇于尝试和沟通。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界定与评 价
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又称跨文化沟通能力,是指个体在跨越文化差异的交际中,充分发挥自身所具有的语言、文化、社会背景和认知能力,以达到有效沟通的能力。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表现为:
1. 能够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习惯、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2. 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姿态和肢体语言等非语言性的交际方式,避免语言和文化的误解;
3. 能够灵活地应对不同文化环境下的交际需求,包括在商务、
社交、文化交流等方面;
4. 能够平衡自身观点和对方观点,以达到交流的共识和互惠互
利的效果;
5. 能够有效地解决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难题,如文化冲突、信
任问题等。
对于个人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增加交际成功的机会,还可以拓展个人的视野和知识面;对于组织和企业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提高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进行尊重和理解,不断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水平。
- 1 -。
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仅仅掌握语言的语法和词汇是远远不够的,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他们在未来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跨文化交际能力指的是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有效、恰当交流的能力。
它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文化知识、语言能力、沟通技巧以及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适应性等。
首先,扎实的语言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基础。
这不仅包括准确的语法、丰富的词汇,还包括流利的听说读写能力。
只有在语言上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理解对方的意图,才能为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搭建起桥梁。
然而,语言能力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更需要通过实际的交流和实践来不断提升。
例如,参加英语角、与外教交流、观看英语原声影视作品等,都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其次,深入了解不同文化的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文化涵盖了一个群体的价值观、信仰、习俗、社会规范等多个方面。
英语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不同文化中的非语言交流方式,如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
比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的眼神接触被视为尊重和诚实的表现,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可能被认为是不礼貌的。
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可以避免在交流中产生误解和冲突。
再者,良好的沟通技巧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关键作用。
这包括积极倾听、清晰表达、适当提问以及灵活应对等。
积极倾听意味着不仅要听到对方说的话,还要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情感。
清晰表达要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传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模糊或可能产生歧义的表述。
适当提问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和观点,而灵活应对则能根据交流的情境和对方的反应及时调整自己的交流方式。
对文化差异的敏感度和适应性也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敏感度是指能够敏锐地察觉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意识到这些差异可能对交流产生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然而,许多外语教师本身的跨文化交际 能力仍然比较薄弱,他们对外国文化接 触量少质薄,对跨文化交际的理论研究 不够,对其教学方法的探究还需深入, 国际视野还需拓展,否则难以担当起培 养新世纪外语人才的任务。
二. 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外语人才培养目标
• 经济全球化在文化领域有着迅速和强烈的反映。 • 全球化不是一元化,当今世界的许多问题都同 文化有种种联系。 • 在多元化并存的时代中,个人间、社会间、民 族间乃至国家间,无不存在着文化差异甚至文 化鸿沟。 • 培养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缩短文化距离,提 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个人发展、职业 生涯和新时代的迫切需求。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8年发表了《世界文 化报告》,第一次就世界各国文化趋势和 文化与发展的关系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
• 2000的《世界文化报告》侧重“文化的多 样性、冲突和多元主义"。报告指出,对 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必 要条件。 • 多元化的社会需要培养年轻一代具有跨文 化交际能力,这不仅仅是提高个人素质的 需要、商务活动的需要,而是这一时代向 前发展的需要,是全球文明发展的需要。
• 特点:
• 有新意,对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等 相关概念不仅通过原汁原味的原文进行 了详细讲解; 有的通过对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 化现象进行描述、阐释和讨论; 有的通过生动的案例进行细致的分析, 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能积极思考,主动 分析对比文化差异,理论联系实际,达 到逐渐拓宽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 和能力的培养目标; 有的以美国跨文化交际培训理论为依据, 着重跨文化意识的觉醒、跨文化知识的 吸取、跨文化情感的应对,以及跨文化 技能的获得。通过模式化、角色训练、 表演反馈和训练迁移四个步骤帮助实现 跨文化交际教学的目的。
Spizberg & Cupach(1984)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涵盖七种能力
语言能力
基本能力 社交技巧 沟通能力
社交能力
人际间能力
关系能力
贾玉新综合了Hymes、Gudykunst、Ruben和 Samovar等的理论,把跨文化交际能力概括为:
跨文化交 际能力 基本交际 能力 情感和关 系能力
• • • • •
•
1、缺漏对跨文化交际能力认识
在调查的受试中,95%的教师认为外语教师的语言能力强是首要 的条件,能说会道、能写会译也就具备了跨文化交际的首要素质。 持有这种认识的老师主要问题在于把语言知识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涵盖的知识等值起来。 Lessard-Clouston曾对16位中国外语教师做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结 果发现这些外语教师对文化教学的理解和课堂上文化教学实践缺 口较大,有近70%的教师很少或从未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设计 文化教学。
2、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训
• 张红玲的调查显示,67%的外语教师未 受过任何培训,只能凭借感觉和经验来从 事教学(2001:340-342)。 • 由于外语教师的短缺,教学任务的繁重, 教师参加在职培训的机会和时间不可能很 多,更谈不上教师的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 际能力的培训了。 • 2012年笔者对78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一个 教材培训班的教师调查显示,虽然具有博 士学位的教师人数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 未受过任何培训而从事教学的教师仍然达 到62%,没有受到过跨文化交际或文化培 训的教师达到82%, 绝大部分的教师的跨 文化交际能力必须自学成才。
英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口”与“补 漏”
华东理工大学 颜静兰
一、引言
• 21世纪外语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 生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是是造就 全球化高素质公民的必然选择。对不同 文化的了解和比较能够帮助学生使用所 学的外语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 有效地交流和沟通,另一方面也能促使 学生重新审度并欣赏自己的文化,理解 和接受异文化,从而真正培养全球化高 素质的公民。
•
•
•
三. 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缺口”
• 外语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任务,但是他们自身的跨 文化交际能力如何呢?是否能够胜任对学生进行文化导入、跨文化意 识培养呢? 通过笔者多年来利用全国教师培训班、全国四、八级卷子批改和教学 研讨会等机会,对部分院校的教师进行了问卷和访谈调查,发现: 这几年外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自身内涵有了不断的提升,但是 差距和问题还比较大 比如: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教师有在国外体验和接触国外文化 的机会大于二三线城市的外语教师; 沿海地区的跨文化国际视野相对宽广一些; 一般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研究侧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培训等, 对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情况研究甚少。 外语教师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口”较大,和学生一样需要提高和研 究。
社会 文化 能力
交际 能力
语言能力
• 刘宝权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
文化知识 (记忆、识 别、描述文 化信息)
文化理解 (解释、理解 文化差异和价 值)
文化表现 (使用文化信 息恰当• •
不少高校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进行了 修正,把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作为外语教学 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同时对教材也进行了改 革,力图使外语教材跨文化交际和外语教学 紧密结合。 许力生(2009): 《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 庄恩平(2009): 《跨文化视角英语阅读教程》 严明(2009):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教程》 常俊跃等 (2011) : 《跨文化交际》 胡超(2013): 《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高等学校英语拓展系 列教程》
情节能力
交际方略 能力
• 胡文仲和高一虹在《外语教学与文 化》中,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 方面把外语教学目的分为相互关联 包涵的三种能力: • 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译 • 交际能力:语篇、策略和社会语言 学等语用能力以及能够对不同文化 的理解能力、对所接受的文化信息 进行理性评价的能力和整合新文化 信息与已知知识的扬弃贯通能力。 • 这些能力的综合就是跨文化交际能 力,也就是胡文仲和高一虹提到的 “社会文化能力”。
3、缺少体验外国文化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