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在当前全球化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为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作为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并提出相关建议。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
对于大学生来说,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将成为他们在国际舞台上立足的关键。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只有具备这样的能力,大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避免误解和冲突,顺利开展合作。
那么,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呢?大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只有掌握了其他国家的语言,才能更好地与他们进行交流。
大学生可以选择学习一门主要使用的语言,例如英语、阿拉伯语等。
学习语言不仅需要掌握词汇和语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会与其他人进行对话,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
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习俗也是非常重要的。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了解这些差异可以避免误解和冲突。
大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加文化活动和交流学习,深入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
借助互联网的便利,大学生可以与其他国家的学生进行在线交流,了解彼此的文化习俗,并通过互相交流、讨论来增进相互的理解。
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还需要跨学科的知识。
大学生不仅应该熟悉自己的专业知识,还应该了解其他领域的知识。
了解经济、政治、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的发展状况和社会背景。
了解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等也有助于大学生把握国际舞台上的动态变化。
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语言,了解其文化和习俗,以及跨学科的知识的积累,大学生可以增强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未来的国际合作和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
大学和国家可以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机会,例如多组织多样性文化活动、设立国际交流项目等,促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
而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培养策略。
我们需要了解“一带一路”倡议是什么。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国际合作倡议,旨在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这一倡议连接了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区,为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尤为重要。
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语言的学习和应用,但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学生需要更多地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习俗。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各国的历史、地理、文化等知识,增强他们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相关的文化活动、视频资料或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并尊重他国的文化差异,为未来的国际交流做好准备。
大学英语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交际能力培养。
只有通过实际的交流活动,学生才能真正地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国际交流活动,比如模拟外国商务谈判、国际文化交流展示等。
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他们的外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技巧,为将来的国际合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英语课程还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综合运用语言、思维、情感等多方面的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写作、听说训练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跨文化情景训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多方面的综合运用,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大学英语课程还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每个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教师可以通过一对一的辅导、小组讨论、个人报告等方式,发现并培养学生的优势和个性,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研究1. 引言1.1 概述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大学生来说愈发重要。
随着国际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大学生需要具备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能力。
然而,在现实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不同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以及语言和行为方式上的误解。
因此,研究并探索有效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模式变得至关重要。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重要性,并对当前跨文化交际背景进行定义和背景探讨。
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必要性,并针对现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讨论。
随后,文章将详细说明研究该主题所采用的方法,并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的阐述。
同时,还会对研究中可能遇到限制性因素以及可行性进行分析。
然后,我们将重点探讨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要素,包括跨文化教育课程设置与内容设计、学校和社会资源支持措施以及个人积极主动参与和自我调适策略培养。
最后,文章将总结得出结论,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解决目前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问题,并提供可行性建议以促进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发展。
通过对现有模式的分析和对关键要素的探讨,本文将为教育机构、学者以及相关实践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指导和建议,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2.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的重要性2.1 跨文化交际的定义与背景跨文化交际是指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进行信息传递和相互理解的过程。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各国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
在跨文化环境中,大学生面临着与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或民族的人进行有效沟通和合作的挑战。
因此,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今高等教育中一个势在必行的任务。
2.2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精英群体和国际交往主体,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其个人发展和职业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

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跨国交流越来越频繁。
对于现代大学生来说,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素质。
因为有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生才能更好地融入多元化的社会,更好地理解和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那么,大学应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呢?首先,要通过课程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可以向学生提供跨文化交际相关的必修或选修课程,让学生知晓不同文化之间的历史、语言、价值观以及习俗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避免出现文化冲突,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口语表达和交际技巧。
其次,提供实践机会。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场景中,进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大学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交流活动、文化体验活动、海外实习、交换生项目等活动,让学生在协作中感受到文化差异,体验到不同文化的魅力,提高国际视野和文化适应能力。
此外,开设语言课程也是重要的一步。
语言是交际的媒介,掌握其他语言能力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交流。
因此,大学应该开设语言课程,让学生掌握多种语言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效果和成功率。
通过学习语言课程,学生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不同文化的精髓,进一步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再次,对于大学生来说,学术交流也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学术成果,探究不同国家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和学术体系,扩宽国际视野,提高学术水平,更好地与全球学术圈进行交流与合作。
最后,大学还应该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建立文化交流交联系统,设立跨文化交际的沙龙或文化交流中心,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够体验不同文化差异,提高文化适应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总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课程、实践、语言、学术交流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
大学应该推动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们的国际视野和适应性,进一步推进全球化进程,促进人类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华民族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紧密,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首先,跨文化交际能力需要大学生具备在跨文化环境中获得信息、转换信息、理解信息和传递信息的能力。
因此,大学生应该具备更高的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学习多门语言并积极参与各种跨文化活动是提高语言能力的有效方法,同时,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习俗和社会制度的特点,也是提高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其次,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通过参与各种国际交流和合作项目,大学生可以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建立联系,了解国外的教育、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情况,增强跨文化理解能力,提高沟通交流的能力。
第三,要加强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教育和管理。
学校可以通过引进国外优秀教师、建立国际化课堂和提供留学机会等方式,促进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
同时,学校还应该针对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设置相关的课程和实践环节,如英语角、文化沙龙、海外实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跨文化交际和合作。
最后,倡导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理念,提高大学生对于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的重视程度。
通过推广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理念,帮助学生建立双重文化意识,加强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理解,减少文化冲突。
总之,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方面的措施,提高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提供有力支撑。
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构与培养

当代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构与培养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交往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当代大学生需要具备的重要素养之一。
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大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适应多元化的社会环境,还能够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重要性、建构与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能够对当代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概念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在不同文化环境下,能够主动、灵活地进行交际和合作的能力。
这种能力包括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理解力,能够跨越文化差异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并能够应对文化冲突与挑战。
在当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跨文化交际能力已成为一个人综合素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 适应多元化社会环境。
随着全球化的推动,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多元化,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与交流更加频繁。
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这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更好地融入其中。
2. 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外部环境,更是为了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
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大学生更加开放、包容,能够接纳并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增强自我认同和自信心。
3. 为国际化发展打下基础。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大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国际社会的发展需求,为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提供人才储备。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建构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训练和培养。
1.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它包括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理解力。
在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举办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增强其跨文化意识。
2. 跨文化知识的学习。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策略与方法导言: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能够有效地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对于大学生来说,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必要的,因为大学环境中存在各种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
本文将探讨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与方法。
一、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为了有效地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大学生首先需要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进行学习:1. 读相关书籍和文章:大学生可以选择阅读关于跨文化交际的书籍和文章,了解各国文化的差异和特点。
2. 参加文化学习班:学校和社区通常会举办相关的文化学习班,大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这些班级来获取更多的文化知识。
3. 听取他人的经验:与具有跨文化经验的人交谈,听取他们的经验和建议,从他们的经验中获得启发和借鉴。
二、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跨文化交际的核心是沟通,因此大学生需要提高自己的跨文化沟通能力。
以下是一些方法:1. 学习外语:学习外语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基础。
大学生可以选择学习流行的国际语言,如英语、西班牙语等,并参加语言角、英语角等活动,提高口语和听力能力。
2. 学习非语言交际:不同文化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如姿势、表情和肢体语言等。
大学生可以学习这些非语言交际方式,以增进与其他文化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3. 学习跨文化谈判技巧:跨文化环境中,不同文化的人可能对谈判方式和策略有不同的理解。
大学生可以学习跨文化谈判技巧,了解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方式,提高自己的谈判能力。
三、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参与跨文化交流活动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加入国际学生组织:大学通常设有国际学生组织,大学生可以加入这些组织,与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文化和习俗。
2. 参加国际交流项目:许多大学提供国际交流项目,大学生可以选择参加这些项目,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环境,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参与跨文化俱乐部:大学通常会有各种跨文化俱乐部,如国际文化俱乐部、国际电影俱乐部等,大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这些俱乐部的活动,与其他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交流。
大学生文化自信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大学生文化自信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
尤其是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成为大学生们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因此,本文将探讨大学生文化自信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首先,要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我们需要重视培养他们对自己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应该提供更多的文化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国家文化的起源、发展和传承。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内容,从而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文化传统体验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本土文化的魅力,如参观博物馆、观看传统戏剧、学习传统音乐等。
通过这些方式,大学生将更加自信地展现自己的文化特色。
其次,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需要注重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际技巧的培养。
语言是交流的基础,掌握一门外语将为大学生拓宽交际领域提供便利。
学校可以开设外语课程,并提供语言学习资源,如语音教室、阅读室等,帮助学生迅速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语言交换活动,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进行语言交流,从而增加实践机会和学习动力。
除了语言学习,我们还应该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技巧。
跨文化交际需要我们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学校可以开设跨文化交际教育课程,教导学生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礼仪规范等进行深入研究。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如留学、交换生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加强对跨文化交际技巧的实践应用。
另外,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经验。
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实习等,大学生可以与各个群体接触和交流,增加对社会的了解和认知。
这种广泛的社会参与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不同的文化环境。
综上所述,大学生文化自信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包括加强对本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高语言学习水平,培养跨文化交际技巧,参与社会实践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摘要: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我国频繁的对外交流,需要高素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人才。
文章根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涵和概念,从理论的层次探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式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
Abstract:Curren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mportant goal is to develop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our frequent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high-qualit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talent.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and concept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from the theoretical level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English teaching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对外交流活动也已经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旅游等各个领域。
然而由于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交流不可避免会产生误会,如何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涵义
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的涵义涉及到文化,交际还有能力等层面,交际和交际能力是其基础。
英语中的“交际”,也就是“communication”,来源于拉丁语“commonis”一词,意思是“共同”“共享”,信息的交换和传达等。
Lusting &Koester( 1996) 认为交际是人们通过符号来创造共享意义的过程。
关世杰( 1995) 将交际定义为“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受者共享信息的过程”。
根据现代交际学范畴,交际是人们相互沟通信息的过程,也就是人们运用语言或者非语言信息传达思想和表达感情的交流过程。
交际能力(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由Hymes 提出,指的是有着具体文化身份的说话者和某一客观存在的言语群体进行恰当交流所必须要掌握的一切知识和技能。
文化和交际有所不同,其概念难以界定,早在
1952 年,Kroeber 和Kluckhohn 就专门著书分析了关于文化的164 个定义,这充分说明了文化一词的不确定性和模糊复杂性。
根据文化和交际的关系角度来看,文化具有以下特点: ( 1) 文化是后天习得的,文化不是人类的遗传本能,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会学习周围人的行为方式,也会不自觉地受到他们思想的影响。
( 2) 文化是由群体共享的符号系统,共享性使得文化成员能够相对有效地进行交流( Hall,1976) 。
( 3) 文化影响群体成员的行为,这个特征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提供基础,因为文化是一个符号系统,为社会成员提供了行为方式的模式。
( 4) 文化是相对的概念,并没有优劣好坏之分。
究竟何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过去的20 年,学者们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了较为一致的认识。
Spitzberg( 2000) 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判定是认定某一行为在给定环境下是否得体有效。
”陈国明( 1990) 给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定义为“在特定环境中有效得体地完成交际行为以获得预期回应的能力。
”这表明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既要得体有效的进行交际,也要得到预期回应,达到自己交际的目的。
张红玲( 2007,85) 的定义明确说出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内涵,她认为“如果说交际能力是指外语学习者与目的语群体进行有效交际的能力,那么跨文化交际能力就是超越了具体语言和文化群体,根据不同语境灵活多变,应对自如的能力。
”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要素
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组成要素提出了自己的看,Fantini( 1994) 从多个侧面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素进行了描述,并将其归纳为5 个要素: ( 1) 一系列特点或特征( a variety of characteristics or traits) : 灵活,耐心,好奇,移情,对模糊不确定因素的包容以及不作好坏优劣的判断等; ( 2) 四个层面( four dimensions) : 知识( knowledge) ,态度( attitude) ,技能( skills) ,意识( awareness) ; ( 3) 三个方面( three areas or domains) : 与人建立和保持关系的能力,交际中尽可能减少损失和曲解的能力,为了共同的利益进行合作的能力; ( 4) 二语水平( proficiency in a second language) ,包括词汇,语法和语音系统等; ( 5) 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 variousof a longitudinal and developmental process) ,由低到高包括四个阶段: 短期旅行者( traveler) ,旅居者( sojourner) ,职业者
( professional) 和跨文化专家( intercultural /multicultural specialist)。
尽管不同的学者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组成要素认定有差别,但大多数都涉及到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三方面。
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知识包括两方面,Byram( 1997) 认为“一方面是关于他们自己国家和对方国家的社会群体及文化的知识; 另一方面是关于个人和社会层面交际过程的知识”。
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缺乏相应的知识,交际者就可能违反交际规则,因此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是必要的。
研究表明,自身文化以及其他文化的有关知识以及流利的交际语言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正相关。
具体说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知识层面应该包括: ( 1) 本族文化和外国文化知识及异同; ( 2) 语境知识; ( 3) 外语语言知识; ( 4) 非言语知识; ( 5)文化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知识。
Wiseman( 2000) 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中的动机是真正参与跨文化交际的意愿,感,动力和需求。
影响交际动机的因素,如民族中心主义,交际焦虑,以及偏见等,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都会影响跨文化交际双方的理解。
所以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引导交际者对跨文化交际抱有适当的动机。
跨文化交际技能可以理解为在特定的交际场景下的有效得体的行为表现,因此也可以技能定义为跨文化交际技能的行为层面。
跨文化交际者只有将知识和动机转换为行为技能才具有实际意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只要创造适当的环境,安排有针对性的活动,就可以帮助学生将知识和适当的动机和态度运用到跨文化交际的实践中去。
知识,技能和态度构成了跨文化交际的主要内容,实际上这三者并不各自独立,它们相辅相成,互相渗透,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共同作用,缺一不可。
教师决不可忽视任何一方面,必须要传授知识,培养态度和意识,还要提高技能,三管齐下,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结论
从理论方面,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希望可以为当前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的英语提供一些思路。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文化虽然对人类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起到了主导因素,但是种族,性格,民族,年龄,性别,经济地位,宗教等其他方面也会对其产生影响。
况且文化是动态的,不同的文化随着世界各国之间的频繁交流有由碰撞到相容的趋势,所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内容也应该是动态的,这就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研究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