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诗歌复习-边塞征战诗课件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古诗词复习课件:边塞征战诗 (共41张PPT)

2.对比: 秦中花鸟已应阑(尽),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二》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燕歌行》
表达效果: 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 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3.虚实结合: 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岑参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常见的意象 2.了解边塞诗的情感。 3.了解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一、边塞诗
以描述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 塞风光和其他边塞问题为主要内容的 诗歌。
二、背景
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 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 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 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 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 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
三、主要特点:
、浓郁的汉代情结。
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 汉兵,将领称为汉将, 边塞称为汉塞, 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
、鲜明的边地风貌。 楼兰、天山、阴山、长城、玉门关、 瀚海、轮台、碛西 、夜郎、关山单
四、常见意象
景观: 秋月、孤城、黄沙、冰雪、大漠 器物: 旗鼓、号角、战车、辕门、烽火 地点: 楼兰、天山、阴山、长城、玉门关、
六、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 乱走。
高考复习边塞征战诗 PPT精品课件2(共44张)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征战诗
1
•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 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 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 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 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 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 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 王昌龄。
8
边塞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 (2)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感情。(参考“633”P267)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 有 抒写征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 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 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有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 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 …… 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 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12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阵阵呜咽的笛声:亲人的呼唤、游子的叹息 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 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 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 无可奈何的等待。 以音乐入诗,表达深情。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 后一句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 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 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
9
(3)分析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 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豪 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4)了解边塞诗常用意象(有关意象含义参照
“633”P258和P267)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边关戍楼、戈矛 剑戟、斧钺刀铩、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 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投笔表示弃文从武,长城表示守边的将士, 楼兰表示边境之敌,吴钩表示武器或有勇武 豪情。
边塞征战诗
1
•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 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繁,统治者 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 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 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 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 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 王昌龄。
8
边塞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诗歌创作的社会背景。 (2)注意区别各自的思想感情。(参考“633”P267) 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有报效祖国的激情; 有 抒写征人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 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有惊异于塞外绝域那 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有对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 统治者予以辛辣的讽刺与委婉的劝谏 …… 我们还要体会到,跃动于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 的矛盾;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等。
12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阵阵呜咽的笛声:亲人的呼唤、游子的叹息 笛声如同一缕情思,飘向万里之遥的故乡, 征人的妻子也同样在思念久戍边庭的亲人。但 是战争远未停止,征人回乡遥遥无期,只能是 无可奈何的等待。 以音乐入诗,表达深情。
这首诗抒情方式较有特色。前三句叙事, 后一句抒情。叙事连贯性较强,实写所见所闻, 真实感人;而抒情则虚写,宕开一层,写征人 家中妻子的思念之情,这也是暗示的表现方法。
9
(3)分析诗歌的不同艺术风格。 有的豪放旷达,有的雄壮悲慨,有的豪 壮悲慨,有的委婉清丽。 (4)了解边塞诗常用意象(有关意象含义参照
“633”P258和P267)
金鼓旌旗、烽火羽书、边关戍楼、戈矛 剑戟、斧钺刀铩、长云秋月、雪山孤城、雁 飞鹰扬、箭飞马走等。 投笔表示弃文从武,长城表示守边的将士, 楼兰表示边境之敌,吴钩表示武器或有勇武 豪情。
边塞征战诗鉴赏-完整PPT课件

《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 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 夜满关山。”描写了边塞和平宁静开朗壮 阔的景象 。
• 5、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 民族往来的喜悦和赞颂之情。
总体归纳如下:
➢边塞风光——奇丽壮阔 ➢统治者——穷兵黩武 ➢家乡——思乡念亲 ➢将士——艰苦私生活、报国豪情 ➢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
• 三、边塞诗的主要标志:
(一)、标题:
标题有“行”“军”“征 人”“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 字词。
(二)、常见意象(常用词语) ➢ 从用品看:金鼓、旌旗、烽火、刁斗、 羌笛、胡笳、琵琶、战马、羽书、戈、矛、 剑、戟、斧、钺、弓、箭、刀、铩等 ➢ 从地名和民族名看:碛、西、轮台、龟 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 单于等 ➢ 从自然景物看:大漠、烽烟、长城、黄 沙、长云、白云、秋月、雪山、冰川、孤城、 边关、雨雪、风沙、雁飞、鹰扬、箭飞、马 走等
六、常用手法 比喻、夸张、用典、对比、渲染、
虚实结合、侧面烘托、细节描写、动作 肖像描写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 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岑参
火山六月应更热,赤亭道口行人绝。 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歌开篇即点明时令,以“火山”“赤亭”起笔,暗含一路珍重 的送别之意。
答案▶ ①李副使出塞旅程艰苦。以李副使行程中必经的火山、
赤亭写旅程的艰苦,以此烘托李副使不畏艰辛、毅然前行的豪迈 气概。②李副使经历非凡。他经常出入边地,长期驰骋沙场,早已 置乡愁于脑后。③李副使志向远大。他远赴万里击胡,希望在边 塞立功扬名。
高中语文《边塞征战诗》课件

解析:B “作者感情单一,直抒胸臆”错。还有作者为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 忧。
2.请鉴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问题需要细读全诗,抓住“复杂”这一关键词的答题指向性:全诗不止一种情 感;结合内容分析概括。
答案:感情:①对前方将士的赞扬,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②针砭了荒淫无度, 无视士兵死活和国家安危的将领的腐败昏庸;③对征人与思妇两地相思之情的同情;④ 对像李广那样名将、良将的渴望。
真题对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 B.“听楚语,厌蛮歌”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C.下片写识途老马,见眼前景况而不安嘶鸣,直接写出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D.“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明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
解析:上阕回忆自己少年时的经历是为“喜”,但时移事改,往日功名一成土,是为 “忧”;下阕老年返乡是为“喜”,但故乡惨淡,词人心神不安,是为“忧”。
答案:①上片喜:“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是对意气风发、建功立业的追忆; ②上片忧:“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写出了漂泊江湖,流落他乡的落魄;③下片 喜:“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是重回故里的欣喜;④下片忧:“长安道,一回来,须信 一回老”,写出了物是人非的伤感。
(20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Βιβλιοθήκη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2.请鉴赏“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回答问题需要细读全诗,抓住“复杂”这一关键词的答题指向性:全诗不止一种情 感;结合内容分析概括。
答案:感情:①对前方将士的赞扬,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②针砭了荒淫无度, 无视士兵死活和国家安危的将领的腐败昏庸;③对征人与思妇两地相思之情的同情;④ 对像李广那样名将、良将的渴望。
真题对接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以“山河百二”开篇,写出了山川形势的险固,引出作者对壮岁的回忆。 B.“听楚语,厌蛮歌”两句,形象地写出了作者辗转楚地,日久难回的人生境遇。 C.下片写识途老马,见眼前景况而不安嘶鸣,直接写出了作者年老归家的独特心境。 D.“长安道”三句借用他人之词抒怀,“须信”二字,表明前人说的话深得其心。
解析:上阕回忆自己少年时的经历是为“喜”,但时移事改,往日功名一成土,是为 “忧”;下阕老年返乡是为“喜”,但故乡惨淡,词人心神不安,是为“忧”。
答案:①上片喜:“壮岁喜功名,拥征鞍、雕裘绣帽”,是对意气风发、建功立业的追忆; ②上片忧:“萍梗落江湖,听楚语,厌蛮歌”,写出了漂泊江湖,流落他乡的落魄;③下片 喜:“苍颜白发,故里欣重到”,是重回故里的欣喜;④下片忧:“长安道,一回来,须信 一回老”,写出了物是人非的伤感。
(2012·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Βιβλιοθήκη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高考语文复习边塞征战诗课件16张

“边塞四诗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边塞征战诗分类
1.边塞征战诗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颂战,如:
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一类是反战,如: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杜甫《兵车行》)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征人怨》)
一类是反映战况、戌边生存状态。如写边塞景观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边塞征战诗分类
2.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盛唐: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 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如: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表现手法|效果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野云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古从军行》)
表达效果:
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
表达效果:使情感表达朴实真切,震动人心。
6.互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二首》)
(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出关万里去参加远征的人都还未回来。)
高考复习边塞征战诗 PPT优秀课件1

1貂锦指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2有人说诗的后两句震撼人心,你认为呢?为 什么?
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 是借代手法。
本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 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 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 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 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 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 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 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
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 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边塞诗归纳特征
内容------边塞风光 奇丽壮阔 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风格——雄壮豪迈(唐)沉郁苍凉(宋) 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天山雪后海风寒, 军中遍吹行路难。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边塞环境恶 劣、生活艰 苦。以此反 衬将士们英 勇无畏的爱 国主义精神。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蹄处。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僻字难典]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 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即爱杭山, 在今蒙古共和国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 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所以后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 立功边疆的代称。
汉代羽林军穿锦衣貂裘,这里借指精锐部队。 是借代手法。
本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两句。“可怜”句紧 承前句,本题中之义;“犹是”句荡开一笔, 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 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悲哀凄凉的 枯骨,一边是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相对,荣 枯迥异,造成强烈的艺术效果。一个“可怜”, 一个“犹是”,包含着多么深沉的感慨,凝聚 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旅生活的种种体验,以及征人、思妇的离
愁别绪;抒发为国立功的豪情壮志和不满 现实的情绪;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边塞诗归纳特征
内容------边塞风光 奇丽壮阔 统治者 穷兵黩武 将士 艰苦生活 报国豪情 思乡念亲 友人 惜别感伤 壮别感奋
风格——雄壮豪迈(唐)沉郁苍凉(宋) 常用手法——比喻、夸张、用典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 春色未曾看。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天山雪后海风寒, 军中遍吹行路难。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边塞环境恶 劣、生活艰 苦。以此反 衬将士们英 勇无畏的爱 国主义精神。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碛里征人三十万, 一时回首月中看。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蹄处。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僻字难典]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 的长官。 燕然:本来是地名,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即爱杭山, 在今蒙古共和国境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内,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 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 所以后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来以“勒石燕然”作为保卫祖国、 立功边疆的代称。
边塞诗鉴赏-边塞征战-边塞战争诗 ppt课件

14
四、边塞诗常见意境特点
残破荒凉,沧桑 悲怆, 肃杀凄凉、苍凉
塞上风光二
塞上风光一
雄浑寥廓,雄奇壮丽, 寂寥落寞、奇丽、奇 寒、辽阔、壮阔、广 阔、辽阔、壮阔
五、边塞的内容与情感
(一)戍边将士生活作战的艰辛: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 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边塞环境恶劣、生活艰苦。以此反 衬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应该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复杂 的,往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比如《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就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边塞壮丽的风 光,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和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 对家乡的思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 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边塞诗选读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边塞诗选读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诗选读
出塞(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边塞诗的标题:
2、豪情
对戍守将士戍边生活的同情之情 (诗人角度)
保家卫国的决心与悲壮之情 不畏恶劣环境的献身精神
对戍边将士勇武之气的歌颂之情 (诗人角度)
体会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
主旋律:爱国主义。
六、边塞诗常见的语言风格
豪迈旷达, 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 战几人回;
四、边塞诗常见意境特点
残破荒凉,沧桑 悲怆, 肃杀凄凉、苍凉
塞上风光二
塞上风光一
雄浑寥廓,雄奇壮丽, 寂寥落寞、奇丽、奇 寒、辽阔、壮阔、广 阔、辽阔、壮阔
五、边塞的内容与情感
(一)戍边将士生活作战的艰辛:环境的恶劣、塞外生活的 艰辛、连年征战的痛苦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边塞环境恶劣、生活艰苦。以此反 衬将士们英勇无畏的爱国主义精神。
应该注意的是,边塞诗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复杂 的,往往是几种感情交织在一起。比如《白雪歌送武 判官归京》,就包含了几方面的内容:边塞壮丽的风 光,边塞环境的艰苦恶劣,和朋友离别的不舍之情, 对家乡的思念。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 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 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边塞诗选读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边塞诗选读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边塞诗选读
出塞(其一)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一、边塞诗的标题:
2、豪情
对戍守将士戍边生活的同情之情 (诗人角度)
保家卫国的决心与悲壮之情 不畏恶劣环境的献身精神
对戍边将士勇武之气的歌颂之情 (诗人角度)
体会边塞诗中的种种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
主旋律:爱国主义。
六、边塞诗常见的语言风格
豪迈旷达, 王翰“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 战几人回;
演示文稿高三诗歌复习边塞征战诗实用精品附高考真题课件

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杜甫《后出塞》其二)
委婉清丽
•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第十六页,共37页。
边塞到征了同战中诗、为最晚边能唐体,塞现国诗国势运渐,的衰为兴,什衰虽。然么诗会人也呈保现持着 出无( 昂起来王扬前盛不例到。昌向。如唐了同龄1上:时宋.)的的“期代与基黄的,主调沙时边国题,百塞家代但战诗在思特悲穿其民想金壮基族征甲惋?调斗密,伤是争不的切豪中破成迈一相楼分、直兰关多爽处誓了朗于不、劣还一势。往,”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
•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 成时空的对比。
第十四页,共37页。
• 4.用典故: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其一》)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西汉时,楼兰国与匈奴联合,屡次刺杀汉朝
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
第四页,共37页。
试从意象的角度进行赏析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①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 ①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 ,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 (《后汉书·和帝纪》)。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5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逢入京使》岑参
第九页,共37页。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 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 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
把握思想感情,不能紧紧通过意象, 还需认真揣摩诗词中的抒情、议论句。
二、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其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塞下曲》李白 •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征人怨》柳中庸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王昌龄
• 2.对比:
• 秦中花鸟已应阑(尽),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 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 3.虚实结合:
• 都护行营太白(星)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岑参)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①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 ①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 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 (《后汉书· 和帝 纪》)。
该词属于边塞作品吗, 它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月古今伴烽烟 醉卧沙场看征云
——边塞诗鉴赏
学习目标
2、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1、了解边塞诗的思想情感及鉴赏方法。
边塞诗
以描述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 风光和其他边塞问题为主要内容的 诗歌。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李颀、陈陶等
一、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 :
常见的民族表现手法及表达 效果
•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 • •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 走。(岑参) •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 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 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 将士的赞美之情)
碛西 、 轮台 、龟兹 、 夜郎、天山、阴山、受 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
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常见的战事意象:角、金鼓、旌旗、烽火、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 走……
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
试从意象的角度进行赏析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5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注】 ①江总 (518~590):南 雨雪曲 江总① 朝陈文学家,字 [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 总持,济阳考城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境。 (今河南兰考)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人。历仕梁、陈、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 隋三朝。②榆溪: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 指边塞。③陇西: 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在今甘肃东部。 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李贺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 白
(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 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张的边境氛围。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 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2010年(陕西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4分)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 “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谢 谢 大 家 !
四、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 同为边塞诗,为什么会呈现 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 出不同的主题思想? 往无前。 起来。 例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 1.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还。”(王昌龄)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 外辱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 2.与个人际遇密切相关 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 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 而无悔。 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 斑。”
•
•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 形成时空的对比。
• 4.用典故: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西汉时,楼兰国与匈奴联合,屡次刺杀汉朝 派往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计刺 杀楼兰王)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 •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 •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岑参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 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和际遇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 主旋律。
知人论世
小结边塞诗思想情感的技巧
1.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 抒之情的关系。 2.关注抒情和议论的句子,认真揣摩其 含义。 3.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和际遇,知人论 世。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 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营造了紧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
把握思想感情,不能紧紧通过意象, 还需认真揣摩诗词中的抒情、议论句。
二、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
(一)、 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其五)》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 《塞下曲》李白 • 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 《征人怨》柳中庸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王昌龄
• 2.对比:
• 秦中花鸟已应阑(尽),塞外风沙犹自寒。
(王翰) •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李白) •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 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
• 3.虚实结合:
• 都护行营太白(星)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岑参)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 (陈陶)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①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 ①汉和帝永元元年,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 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 (《后汉书· 和帝 纪》)。
该词属于边塞作品吗, 它体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月古今伴烽烟 醉卧沙场看征云
——边塞诗鉴赏
学习目标
2、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1、了解边塞诗的思想情感及鉴赏方法。
边塞诗
以描述边塞战争、边塞生活、边塞 风光和其他边塞问题为主要内容的 诗歌。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 李颀、陈陶等
一、边塞诗中的常见意象 :
常见的民族表现手法及表达 效果
• 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
• • • •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王昌龄)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 走。(岑参) •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 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 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 将士的赞美之情)
碛西 、 轮台 、龟兹 、 夜郎、天山、阴山、受 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
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常见的战事意象:角、金鼓、旌旗、烽火、
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 走……
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
试从意象的角度进行赏析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5分)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
【注】 ①江总 (518~590):南 雨雪曲 江总① 朝陈文学家,字 [答案](1)这首诗描写了边地雨雪交加、荒凉苦寒的环 总持,济阳考城 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 境。 (今河南兰考) 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 人。历仕梁、陈、 (2)这样写的好处是,不仅点明了边塞“天寒”、“地 隋三朝。②榆溪: 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暗”的环境,也真实生动地透露出戍卒在这种环境中产生 指边塞。③陇西: 的“旗彩坏”、“鼓声低”的心理感受。这首诗表现了戍 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 在今甘肃东部。 卒身处辽远而艰苦的边塞的思乡之情。
•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南园》李贺 •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王昌龄 •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塞下曲》李 白
(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 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
•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高适
张的边境氛围。 【注】 严武(726-765):字季鹰,华阴(今属陕 (2)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斗志 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 昂扬的豪迈情怀。第三句写部署奋力出击,显示昂扬的斗 (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志;第四句写全歼敌军的决心,显示必胜的信心。
2010年(陕西卷)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4分) (2).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 “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
谢 谢 大 家 !
四、边塞诗的艺术风格
豪放旷达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雄奇壮美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豪壮悲慨
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委婉清丽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边塞征战诗最能体现国运的兴衰。 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 同为边塞诗,为什么会呈现 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 出不同的主题思想? 往无前。 起来。 例如:“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 1.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还。”(王昌龄) 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 外辱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 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 2.与个人际遇密切相关 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 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 而无悔。 如陆游的“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 斑。”
•
•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 形成时空的对比。
• 4.用典故: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 •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 (西汉时,楼兰国与匈奴联合,屡次刺杀汉朝 派往西域的使臣。傅介子奉命前往,用计刺 杀楼兰王) •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高适) •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 不知何处吹芦管, 一夜征人尽望乡。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其二)》王昌龄 •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 •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逢入京使》岑参
(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 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和际遇
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 主旋律。
知人论世
小结边塞诗思想情感的技巧
1.关注诗歌的意象,弄清景物描写与所 抒之情的关系。 2.关注抒情和议论的句子,认真揣摩其 含义。 3.关注作者所处的时代和际遇,知人论 世。
09年全国卷Ⅱ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答案 (1)夜晚、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 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浓重的夜景,营造了紧 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