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月迹教案新人教版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4月迹教案新人教版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另外,对于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学生可能难以深入理解和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此外,学生可能对课文中所描绘的月亮的美好情感难以共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月亮的美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2.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从不同角度观察和理解自然现象,培养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
3.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能够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审美情感,能够欣赏和体验生活中的美好。
4.文化认同感增强:学生能够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⑤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本节课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板书设计应包括讨论主题的选择、小组分工和展示要求,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准备。
⑥教学评价与反馈:本节课的重点是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并提供反馈。板书设计应包括评价标准和反馈内容,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
典型例题讲解
例题1:请用课文中的词语“盈盈”和“皎洁”造句。
月亮,也是我心中最美好的象征。它象征着宁静、祥和,让人感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和宁静。每当我仰望夜空,看到那轮明月,我总会感到一种莫名的喜悦和宁静。月亮,也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它如同一位慈祥的母亲,守护着大地上的生灵,给予我们关爱和温暖。
月亮,也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梦想。它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我相信,只要我像月亮一样坚持不懈,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走向美好的未来。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自然界的奥秘充满好奇,对于描绘自然景物的课文较感兴趣。在学习能力方面,学生们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能够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喜欢通过互动和实践活动来学习,对于任务驱动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较为适应。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2024秋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词三首教案新人教版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古诗词三首》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古诗词三首》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古诗词鉴赏技能。
-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此外,我还发现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佳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更多地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强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引导和培养。
我也计划给予学生更多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我会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同时也会在课堂上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供个性化的指导。
-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古诗词三首》课题,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古诗词三首》知识点。
-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意象,表达了边疆将士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无畏的精神。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边疆将士的敬佩之情。
例题5:《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这两句诗通过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等意象的描绘,描绘了一个寂静、荒凉的秋夜场景。诗人通过对这些意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含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七》教案含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七》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

本单元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环节,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经典课文的阅读,也有语文基本功的训练,还有趣味性强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语文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全体学生,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理解课文,掌握其中的生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通过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理解与掌握,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

2.教学难点:对于部分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课文的理解和生字词的学习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对于部分性格内向的学生,口语交际活动可能是一个挑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2.互动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激励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自信,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好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准备好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趣味性的语文小游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设计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备课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写作技巧。

2.通过阅读散文,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3.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1.什么是散文?2.散文的特点是什么?3.如何进行散文阅读和欣赏?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散文?–散文是一种文体,是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感情、思想和生活体验的文学作品。

2.散文的特点:–自由、灵活,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方式多样。

–多以抒情、议论、叙事为主要表现形式。

–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夸张等。

3.散文的阅读和欣赏:–通过朗读和解析散文提升学生的语文理解能力和审美情趣。

–针对散文内容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四、教学活动设计1.导入:–利用图片或小故事引导学生探讨散文的特点。

2.教学过程:–第一部分:讲解散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第二部分:指导学生阅读一篇优秀的散文,分析其结构和写作手法。

–第三部分:学生分组阅读不同散文,进行感悟并展示。

3.活动设计:–小组互动讨论:学生在小组内分享各自所读散文的感想,梳理散文的内涵和特点。

–师生互动探讨:教师引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散文点评,引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反馈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表达能力等。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及时指导和帮助。

2.作业布置:–布置阅读理解题目或写作练习,巩固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总结本节课主要围绕散文这一文体展开,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欣赏散文,培养其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感。

希望学生通过本次教学能够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提高自身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教学设计表格式教案
(投影出示卡片)读一读,联系上下文说说带点词语的意思,再说说从带点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读后概括出来,并说说课文的哪些内容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本文深刻揭露了英法侵略者大肆掠夺我国历史文化遗产、肆意践踏我国文化艺术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侵略者罪恶行径的愤慨。)
五、提问
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它与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六、指名分三部分朗读课文,体会中心思想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
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
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边讨论边板书: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中外风景名胜。)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教师:这一段描写太妙了,把圆明园的举世闻名的美景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你喜欢这一段中的哪些语句,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同欣赏。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在抗日战争时期,英雄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这期间涌现出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五位英雄的故事。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并组成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夏津县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即景教案新人教版

夏津县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习作:即景教案新人教版
9.通过以上分析与总结,巧妙地引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1)写景要按方位顺序,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由里到外,由外到里,或由中间到四周等等有次序地描写,要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移步换景)
(2)可以按景物的类别来写,如山、水、花、鸟;瀑、石、峰、洞;亭、台、楼、阁等。要写出景物的光、色、形;既要写它的静态,也要写它的动态,还可以写出它的环境气氛。(引导从学过的古诗中感悟)
不经意间,我看见了窗外不起眼的太阳花,它正在幸福地吸吮着甘露,犹如婴儿吸吮着妈妈的乳汁,它的生命得到了雨的滋润,因此焕发出迷人的芳香和色彩。我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是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抚养成人.那我是不是就是窗外的太阳花,而父母就是雨?
雨停了,一切景物都被这场雨洗涤过,显得格外清新可爱.一些树叶上,还滑滚着珍珠般的雨滴,那是一个个小生命。不久,太阳出来了,照在水滴上,水滴焕发着色彩,显得格外耀眼。我的人生不也正是因为父母,才如此精彩吗?评语:小作者想象丰富,语言形象生动。同时还能展开联想、借景抒情,表达出真情实感。全文衔接自然,结尾的反问句立意深刻。
三、教师巡视指导.
对于极少数作文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作文要求,只要抓住记忆深刻的景物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就行,并在黑板上列出相关的好词佳句供这部分同学参考.
要学生乐于作文,必须尊重他们的主人翁地位。写什么,怎么写,让学生做主,而不应由教师的情感来决定。学生习作的时候,正是个性化教学最好的时机,教师应该提高巡视效率,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个别指导。
巧学句子(二)·修辞、仿句、句子排序
一、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4分)
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F。设问G.对偶
1.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教案+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的主题是“爱护动物”,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本单元包括三篇课文:《白鹭》、《灰椋鸟》和《珍珠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动物题材的课文兴趣较高。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较为抽象的文字描述时,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难点:对课文中所描述的动物生活习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图片:准备与课文中所描述动物相关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视频:寻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物生活片段,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动物生活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发音、语调、情感等,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互相模仿动物的叫声和生活习性,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适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思考。

例如:“课文中的动物生活在哪里?它们的生活习性是什么?”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教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教学教案
一、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通过诵读诗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互相提改善意见,共同进步。

班内进行演讲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演讲的兴趣。

同桌交换作文尝试互评互改。

通过交流习作,欣赏佳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体验习作的乐趣,同时引导学生从佳作中受到启发,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完善自己的作文。

板书
二、日积月累
1、师要求,读准字音,了解这些成语的共同点
2、师任选一个成语为同学做讲解
3、勾画出讲解后仍不懂的成语,查词典解决
4、拓展:尝试说同类的其他成语同桌对读,分组比赛尝试学习是学生进步的一个阶梯,让学生在探究
不懂中学习。

三、展示台
1.学习本组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2.根据学生具体的准备情况,课堂上可进行以下活动:
抗战英雄故事会、手抄报评比等。

3、评选活动:
评选各项活动的能手;评出最有创意的活动小组;评出最佳作品,如手抄报学生畅谈收获评选可以激励学生进步板书设计
回顾拓展七
资料搜集
1、资料分类的方法时间分类、项目分类、主题分类等不屈不挠烈士
2、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奋发图强英雄
3、养成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教学反思
思本节课内容既有对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又有对成语的进一步拓展掌握,另外还安排了加深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抗战英雄故事会,内容较以前难度有所增大,在课堂处理过程中需要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要恰到好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2.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像,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特之处。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欣赏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的美景。

体会它的价值不可估量。

教学步骤一、导入。

师:去年,我们学习过课文《颐和园》,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北京的颐和园是一座拥山抱水,风景独特的古典园林。

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但是,在北京西北郊还有一座被誉为“万国之园”的皇家园林。

遗憾的是,这一园林艺术杰作,在153年前被英法联军劫掠和焚烧,使一代名园化为废墟。

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了解一下昔日园林的风采和侵略者对它的毁灭情况。

(板书课题)二、学生自学课文。

1. 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2.标出自然段序号,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围绕圆明园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三、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齐读生字词,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易读错、写错的字。

2.说说课文围绕圆明园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可分为几大部分?5.指名接读课文。

说说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现在我们就来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放录像或幻灯片。

)1.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2.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五、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理解:什么叫瑰宝?什么叫精华?3.默读课文后,谈一谈哪些地方体现出它是建筑艺术的精华、园林艺术的瑰宝?4.用书上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几方面的内容。

5.有感情地朗读第3自然段,欣赏圆明园的美景。

6.练习背诵第3自然段。

师:看来圆明园真不愧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同学们,圆明园的珍贵还不止这些,还有更令人赞叹的地方,是什么呢?7.请一名同学读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句式、作用。

8.朗读第4自然段,看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当代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9.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

六、谈感受:学习了这三段课文,你最想说什么?七、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了解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

1.通过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是为什么?(结合板书回答)2、大家再来欣赏一次,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3、4自然段。

3.教师: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宝园却被毁灭了。

谁来说说是谁在什么时间毁灭它的?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1.把描写圆明园被毁灭的句子划出来读,写上自己的理解体会。

2.指名朗读这些句子,问: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3.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加以体会。

4.多么好的圆明园就这样被抢劫一空,并化为灰烬,这个损失是无法弥补的。

我们应该怎么办?应该带着什么样的感情读这段?(愤怒。

)5、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三、学习1自然段。

1、课文第一自然段这么说(课件出示: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读了这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3、理解“不可估量”4、连续两次出现“不可估量“说明什么?5、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用很长的篇幅描写圆明园的美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起反衬作用,更加突出中心。

)6、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四、总结深化圆明园的毁灭又一次证明了“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们应努力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强大、繁荣的祖国,使“火烧圆明园”的历史悲剧永远不再重演。

同学们,有没有这样的信心啊?五、作业布置:抄写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练习背诵。

板书设计:21、圆明园的毁灭园林艺术的瑰宝辉煌建筑艺术的精华毁灭(爱) 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恨)22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本课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任务、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1937—1945年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八年。

在这八年里,我中华大地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今天,我们来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区。

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

“壮”可以组成哪些词?(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是啊,同学们!五位英雄,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请大家认真读课文,去感受五壮士的英雄壮举。

二、自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读通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生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三、理清脉络。

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给每个部分起个标题。

板书小结: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6)顶峰歼敌第五部分(7-10)英勇跳崖四、练习朗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与同学探讨。

五、作业: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1.说说课文讲了什么事。

2.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为什么?二、研读二、三部分,感悟英雄气概。

五壮士在诱敌上山、痛歼敌人的过程中一定有很多场面深深打动了你。

找出最能打动你的语句,勾画出来,用心读。

1.学习第二自然段——痛歼敌人①谁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②从描写五位壮士的语言中,从带点的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出示语段:“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象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地瞄准敌人射击。

”这段话中,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进行描写,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③教师引读,指名读,读出对敌人的痛恨。

④在五壮士的浴血奋战下,敌人怎么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⑤指名读第二自然段。

2、导学第三自然段——诱敌上山,引上绝路①请同学凭自己的理解朗读“引上绝路”部分。

(朗读评价)②“绝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是一条绝路啊?请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③对生与死的抉择,班长是什么态度?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④班长明明知道这是条绝路,为什么还要选择走这条路呢?请你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

⑤战士们又是怎样想的呢?你通过哪个词知道战士与班长的想法是一样的?⑥指名读:“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请说出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⑦朗读指导:通过这段的理解,我们知道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板书:不畏牺牲)因此,我们读班长的话要读得坚定、果断;读“热血沸腾”要高昂,从而表现五壮士那高涨的情绪。

教师引读,学生跟读。

“走哪一条路呢?”(学生接读)3、自学4、5自然段——引上顶峰,英勇歼敌①默读这个部分,你体会到五壮士是怎么样的人?(板书:英勇顽强)你从哪里看得出来的?能谈谈你的理解吗?②、(出示课件—班长砸石头的画面)这就是班长用石头砸向敌人的场面,请大家默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勾画描写班长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课件出示:“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与“举起一块石头”比较,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④练读4、5自然段,指名朗读。

三.研读“英勇跳崖”部分,感受勇于献身的精神。

1、请同学们高声朗读课文6—9自然段。

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英勇壮烈、视死如归、宁死不屈……)2、看插图:A、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B、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引导理解“脸上还露出胜利的喜悦”齐读这句话。

你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回答为什么他们有这个表情吗?齐读: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3、五壮士是怎么跳下悬崖的呢?再读他们跳下悬崖的句子,边读边想当时的情景。

4、读五壮士跳崖的句子。

(齐读6—8自然段)5、引读课文:“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

这是……(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四、激发情感,以情促写。

同学们,为了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易县人民政府在狼牙山的顶峰修建了纪念塔。

聂荣臻同志亲笔题写塔名“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

1、面对着英勇跳崖的五位勇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今天的你想说些什么,请同学们书写下来。

2、学生读自己写的话。

五、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的更多资料。

板书设计:22 狼牙山五壮士顶峰歼敌英诱敌上山勇痛击敌人跳接受任务崖23*难忘的一课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