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诊疗答辩明细
有关医疗纠纷答辩状范本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有关医疗纠纷答辩状范本新尊敬的法官:我是被告方的代理律师,我代表被告方就本案的事实和法理进行答辩,并请求法庭对被告方作出公正判决。
首先,针对原告方提出的医疗纠纷,被告方在此郑重声明,我们对患者的疾病诊断与治疗过程充分尽到了医疗职责,认真遵守了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规范。
被告方拥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了恰当和规范的医疗服务。
其次,被告方从患者就诊之初就尽职调查病史、了解病情,并根据患者的症状和检查结果作出了诊断和治疗方案。
我们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按照医疗行业的规范进行操作,保证了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第三,针对原告方所称的诊疗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我们对此事表示遗憾。
但是我们要强调的是,该问题并非由被告方的过失或疏忽所引起的。
在医疗服务中,病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不仅取决于医护人员的努力,还取决于患者本身的身体状况等各种因素。
因此,我们不能将所有问题都归结为医疗人员的责任。
第四,关于原告方提出的医疗费用的问题,我们在这里郑重声明,所收取的费用是合理、合法的。
我们对患者提供了必要的医疗服务,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了合理的收费标准。
被告方从未滥收费用,也未违反相关规定。
最后,鉴于上述事实和理由,我们请求法庭对本案做出公正的判决,将被告方从承担法律责任中解脱出来。
同时,我们恳请法庭综合考虑医疗行业的特第1页/共2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殊性和复杂性,保护医务人员本身的权益,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职责,为广大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谢谢!。
医疗纠纷答辩状

医疗纠纷答辩状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就_____(原告姓名)诉我方(医疗机构名称)医疗纠纷一案,现提出答辩如下:一、关于医疗经过的陈述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整个医疗过程中,我方医护人员始终秉持着专业精神和职业道德,严格按照医疗规范和操作流程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患者_____(患者姓名)于_____(具体日期)因_____(病情简述)前来我院就诊。
入院后,我们立即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措施。
二、对原告指控的回应1、原告指控我方在诊断过程中存在失误。
然而,我方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依据的是当时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体征以及各项检查结果。
这些检查包括但不限于_____(列举相关检查项目),所有的检查操作均符合规范,检查结果的解读也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医生进行。
我们的诊断是基于充分的医学依据和专业判断做出的,不存在失误之处。
2、原告认为我方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不当。
事实上,我们为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是综合考虑了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治疗风险等多方面因素后确定的。
在治疗前,我们已经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说明了治疗方案的优缺点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取得了患者或其家属的知情同意。
我们所选择的治疗方案是当时情况下最适合患者的,也是符合医疗常规和行业标准的。
3、原告指责我方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疏忽。
对此,我们要说明的是,我们的护理团队严格按照护理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护理工作。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病情变化等进行了密切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并处理了可能出现的问题。
同时,我们也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了必要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尽最大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三、我方的医疗行为符合规范1、医疗人员资质方面,参与患者治疗和护理的医护人员均具备相应的执业资格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胜任本职工作。
2、医疗设备和药品使用方面,我们所使用的医疗设备均经过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其性能良好、运行正常。
医疗事故纠纷答辩状

医疗事故纠纷答辩状亲爱的法庭,我代表医疗机构,就本案中涉及的医疗事故纠纷提出如下答辩:1. 事实概述本案涉及的医疗事故发生在[日期],当时[病人姓名]因某种疾病前来本医疗机构就医。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医生姓名]按照医疗常规进行了诊断和治疗。
然而,该病人的病情并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并出现了不可预见的并发症,导致了本案的起诉。
2. 医疗标准根据相关的医疗标准,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是有权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和决策的。
虽然病情的发展无法完全预测,但医生严格按照医疗常规进行了诊断和治疗,尽力保证了病人的安全和健康。
3. 治疗过程的合法性和适当性我们的医生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秉持着专业的态度和职业操守。
治疗决策是根据病人的病情、病史和医学知识做出的,具备合法性和适当性。
我们的医生在行使自己的职责和义务时,尽职尽责,切实维护了病人的利益。
4. 不可预见的并发症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是不可预见的,在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时并没有存在过失或错误行为。
医生尽力提供最佳的治疗,但有些病情是无法完全控制的。
医生在面对并发症时,及时采取了必要的措施进行处理,以保证病人的生命和健康安全。
5. 证据支持我们已准备好与本案相关的证据,其中包括病人病历记录、治疗方案、医生的专业资质和培训记录等。
我们相信这些证据将充分证明我们医疗机构的专业性和责任感。
在此,我代表医疗机构请求法庭认可我们的答辩,并对本案作出公正的判决。
我们全力以赴为病人提供了最佳的医疗服务,我们的初衷始终是保护病人的权益和健康。
谢谢法庭对本案的审理。
此致XXX医疗机构日期:。
答辩申请汇总

陆晓和
王铮、臧晶、尹 科教楼7楼眼科会议室 东明、张洪洋
老年病房院内尿路感染的病原学特 点及其相关的危险因素分析
钱芸娟
莫樱、陈学福、 东病区一号楼四楼会 刘伟、方晓武 议室
表现为癫痫样发作的神经精神性狼 疮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张晓
许韩师、章斌、 主体楼22楼风湿免疫 王丽敏、罗日强 科医师办公室
答辩时间 5月
学生姓名 冯彦华
培养层次 硕士
院校 汕大
专业/科室 泌尿外科
导师 刘久敏
5月9日
郭苇
硕士
广中医
中医科
王昌俊
黄宗顺
博士
南方医 史伟
李志莲
在职博士
南方医
徐玄羽
硕士
南方医
刘双信
5月11日
左洋洋
硕士
南方医
肾内科
王文健
莫立仪
硕士
南方医
梁馨苓
陶一鸣
硕士
南方医
梁馨苓
黄成锋
硕士
广州医
朱平
齐霄
硕士
汕大
朱平
何晓峰
I-125粒子置入术及联合TACE治疗 对HBV-DNA的影响
何晓峰
张靖、李家平、 汤日杰、陈德基
局部早中期喉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后 生存质量及喉功能研究分析
张革化
姜捷、张孝文、 张涛、陈少华、 耳鼻喉科医生办公室 虞幼军、吉晓滨
远华蟾蜍精诱导结肠癌细胞死亡及 分子机制研究 蔡世荣
孙学刚、赵进明 、赵亮、陈志京 普外一区医生办公室 、蔡观福、石智
答辩委员 会主席 刘久敏
答辩委员
答辩地点
王怀鹏、杨涴情 泌尿外科医生办公室 、蒲小勇、李东 张诗军、张晓文 、苏乔、闵存云
有关医疗纠纷答辩状范本新

有关医疗纠纷答辩状范本新尊敬的法官:您好!我是被告方的代理人,特此提供本案的答辩状。
被告方非常重视本案的重要性和严肃性,我们非常愿意积极参与法庭的审理,并将尽最大努力为您提供完整的事实和法律依据,以解决当前的医疗纠纷。
首先,被告方要表明,我们对原告的痛苦感到非常遗憾,我们对医疗失误导致原告受到伤害的事实深感愧疚。
然而,我们要强调的是,与本案成立相关的医疗疏忽是个别医护人员的错误行为,而不是整个医疗机构的故意行为。
其次,被告方要重申的是,我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视程度和严格遵守行业标准的决心。
我们拥有一流的医疗设施和专业人员,并已投入大量资源来提高医疗标准和服务质量。
尽管如此,我们也承认人类的疏忽是无法完全避免的。
针对原告所提出的指控,被告方要强调一下几点事实:一、我们提供的医疗服务依据了国际医学领域广泛认可的标准,且在人类工作中无法预见所有不可预知的事件。
二、作为被告方,我们认真对待所有患者,无论其社会地位、身份和背景。
我们的目标始终是为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护理,以确保他们的健康和福祉。
三、我们在与原告接触时并未违反任何法律法规或医疗职业道德标准。
我们所有的医疗行为都是基于对患者的专业认可和尊重。
接下来,被告方要澄清的是,原告所指责的医疗失误并不是我们的过错。
我们提供的医疗服务遵循了行业标准,我们的医生和医护人员都经过严格的培训和审查,以确保他们可以通过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为患者提供适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虽然我们不否认我们的医护人员可能会存在错误,但我们强调这些错误并非出于恶意或故意,而是因为人类无法完全排除错误的可能性。
最后,被告方重申,我们珍视每一位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并愿意全力合作以解决原告所遭受的痛苦。
我们将积极与原告、原告代理人和法庭合作,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为原告提供合理的赔偿,以尽量弥补原告所遭受的伤害。
在此基础上,被告方要求法庭调查全面,听取双方的证词和意见,以便根据事实和法律来作出公正的判决。
医疗纠纷答辩状(2篇)

医疗纠纷答辩状尊敬的法官:您好!我是被告方的代理人,现就本案事实、证据以及相关法律依据,对原告方的诉讼请求提出如下答辩。
一、事实经过及争议焦点原告方在诉状中称,自己在我方医院接受治疗时,由于医生操作不当导致身体受损,要求我方承担医疗赔偿责任。
我方经过调查,了解到以下事实:1. 原告方于20XX年XX月XX日来到我方医院,并向我方医生就其疾病进行诊治。
2. 我方医生在诊断过程中进行了相应的检查和询问,并根据其病情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
3. 手术过程中,我方医生按照规范的手术程序进行了操作并采取了适当的防护措施。
4. 手术后,我方医生对原告方进行了恢复期的相关指导,并对其病情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5. 原告方在治疗过程中并未向我方医生提出任何异议或投诉。
6. 原告方主张其受损是由于我方医生操作不当导致,但并未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该主张的真实性。
针对上述事实,争议焦点主要有以下两点:1. 原告方提出了医疗纠纷的诉讼请求,但未能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与我方医生操作不当之间的因果关系。
2. 原告方并未在治疗过程中提出异议或投诉,且也未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存在医疗过程中的操作不当。
二、法律依据及分析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患者或者其近亲属对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可能造成损害的行为提出索赔请求的,应当提供毁证据证明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存在违反职业道德或者违反与患者约定的医疗行为的行为。
”原告方在本案中主张我方医生操作不当,为了支持该主张,原告方应当提供充分的证据予以证明。
然而,原告方未提供确凿的证据证明与我方医生操作不当之间的因果关系。
根据我方医院的相关记录和调查证明,我方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遵循了规范的操作步骤和手术程序,并未发现任何操作不当的迹象。
此外,原告方在治疗过程中并未提出任何异议或投诉,也未提供其他证据证明存在医疗过程中的操作不当。
根据我国《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医疗机构或者其医务人员在符合诊疗规范、操作规程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的情况下,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不承担赔偿责任。
医疗事故鉴定陈述及答辩书整理.doc

XXX医院关于XXXX医疗医疗纠纷调解的陈述及答辩书XXX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现将XX在我院住院经过作如下陈述及答辩。
一、住院治疗经过:患者XX,原名XX,男,x岁,于2005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腹部疼痛,无腹泻、无血尿,疼痛为绞痛,在当地治疗(具体不详),症状缓解,但反复发作,并进行性加重,故于2007年2月25日来我院入住外科。
入院后B超提示:1、左肾重度积水2、右肾结石3、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在完善相关检查并签订手术同意书后于2007年2月27日在持硬麻醉下行“左侧输尿管上段探查术、左侧输尿管上段占位病变切除、左输尿管上段成形吻合术”,术中发现: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直径约2.0cm,其内积水、压力较高,切开后积液呈喷射状喷出,其内可见大小约1.5×1.0cm息肉样肿块并向管腔内突出,基底较宽,XXX病理检查提示:(左输尿管中上段)粘膜息肉。
术后予以抗炎、止血、对症治疗、密切观察,于2007年3月11日拆线出院。
2007年3月19日患者因“4+天前发现切口上段见少许渗液”在当地予以换药,无明显好转来我院求治。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诊断为:1.左输尿管息肉切除术后2.切口感染,予抗炎对症、换药等治疗,于2007年4月3日在局麻下行二期缝合,术后给予切口换药、TDP理疗灯治疗后,于2007年4月16日切口愈合较好,治愈出院。
2013年8月7日,患者因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疼痛不适,阵发性绞痛,疼痛向大腿内侧放射。
无恶心呕吐,发热等不适。
疼痛时排尿尿液呈咖啡色,不伴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
于XXX中医院就诊,予以肌注止痛药,行CT示“左肾肾盂积水伴结石,左侧输尿管下段结石”,后为求进一步诊治到华西医院求诊,彩超提示:左肾结石、左肾积水;左侧输尿管结石伴扩张,xx医院诊断:左输尿管结石伴左肾积水、左肾结石伴肾功能重度损害、左肾输尿管息肉切除术后、乙型病毒性肝炎。
2013年9月9日,患方XXX等投诉到医院,双方协商:1、医院建议对XXX在XXXX医院治疗情况进行医疗鉴定,若医院有责任,医院承担相应责任;2、双方同意请XX泌尿科教授会诊确定治疗方案;3、若患者目前需要手术治疗,因成都住院困难,由医院协助联系住院事宜。
介入治疗报告模板

介入治疗报告模板
患者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就诊日期:
•就诊科室:
•就诊医生:
主诉
患者主诉:
病史
疾病史
•既往病史:
•家族病史:
•过敏史:
用药史
•药物名称
•用药时间
•用药剂量
诊断
•确诊诊断:
•相关辅助检查:
具体介入治疗
•进行的具体治疗措施:
•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变化:
治疗疗效
•治疗后病情恢复情况:
•治疗效果评价:
注意事项
•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需要给患者阐明的注意事项:
随访计划
•随访内容:
•随访时间:
总结
•治疗效果评价:
•对患者的建议和指导:
以上为本次介入治疗报告的模板,通过填写相关内容,可以帮助医生进行病例的记录和梳理,同时也有利于评估和总结介入治疗的疗效,为患者及时进行随访和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一、介入诊疗管理与持续改进评审标准评审要点4.21.1专业设置、人员配备及其设备、设施符合《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和医院功能任务要求,满足临床需要,能提供 24 小时诊疗服务。
4.21.1.1介入诊疗技术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符合医疗机构基本要求。
【C】1.所开展的介入诊疗技术项目与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的临床诊疗科目一致,有关介入诊疗项目(如心血管介入)获取准入资格。
2.介入诊疗技术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
3.有与介入诊疗项目相关临床科室,能为介入诊疗的并发症与其他意外紧急情况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4.有介入诊疗科室与相关科室共同制定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介入诊疗管理档案1--应急预案部分-见目录)。
5.相关科室和人员知晓协作职能和工作流程(培训手册P122)。
1、比对执业注册证和所开展的诊疗科目,检查有关介入诊疗项目(如心血管介入)准入资格批文;2、至少应开展心、脑血管疾病,肝肾肺等实质脏器疾病等介入诊疗;3、提供相应介入病历,反映相关临床科室为介入诊疗的并发症与其他意外紧急情况处理提供技术支持情况;4、提供介入诊疗应急预案与工作流程;5、现场检查相关科室和人员对协作职能和工作流程的知效率。
【B】符合“C”,主管部门对开展项目及质量有监管,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总结(介入管理档案1--经目录查找),有改进措施。
提供主管部门对开展项目及质量的监管记录,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总结,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1.根据临床需要,能提供24小时介入诊疗服务。
2.相关科室协作良好,共同保障患者的诊疗质量与安全。
现场检查介入科24小时连续工作制度落实情况和相关科室配合情况。
4.21.1.2有满足介入诊疗需求的导管室、大型影像诊断设备及诊断技术人员。
(导管室的符合标准的设置、设施简介---去放射科要到后装入介入诊疗管理档案)【C】1.有血管造影或介入导管室,设置符合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1)操作室使用面积符合放射防护及无菌操作等相关要求。
(2)有多功能监护系统和心、肺、脑抢救复苏设施、急救药品。
(3)配备800mA,120KV以上并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的血管造影机及高压注射器。
2.有磁共振(MRI)、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CT)、多普勒超声设备及相配套的专业诊断队伍。
3.有设备使用及维护技术人员,有保证影像诊断质量的相关措施,并落实。
1、现场检查导管室设置、设备配备、急救药品配备等是否符合上述要求;2、现场检查CT、MRI和超声等设备和专业诊断队伍情况;3、现场检查设备维护技术人员力量、影像诊断质量管理的相关措施以及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B】符合“C”,并1.有设备使用管理相关制度,有专人负责,有保养、维护、维修记录。
2.主管部门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情况有监管与评价,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1、检查设备使用管理相关制度,有专人负责,有保养、维护、维修记录;2、检查主管部门对大型仪器设备使用与维护情况的监管与评价记录,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1.大型影像诊断设备实现数字化,有完善的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
2.设备维修响应及时,保障安全运行,保障临床需要。
1、检查PACS运行管理情况;2、现场模拟设备紧急维修,响应及时。
4.21.2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依法取得相应诊疗科目及人员的执业资质。
4.21.2.1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
【C】1.根据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制定实施细则文件与管理流程,并执行。
2.有相关人员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并考核(见介入诊疗管理档案2--经目录查找)。
1、检查介入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实施细则文件与管理流程(见医疗技术准入管理档案1--介入部分-经目录查找);2、检查有相关人员培训计划、培训方案和考核记录【B】符合“C”,并1.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本岗位技术操作规范,考核合格率≥90%。
2.有主管部门对规范落实情况、培训效果监督检查,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1、现场考核相关人员掌握岗位技术操作规范情况,考核合格率≥90%。
2、检查主管部门对规范落实情况、培训效果监督检查记录资料,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1.持续改进有成效,相关人员无违规操作事件发生--(见介入诊疗管理档案1--经目录查找)。
2.相关人员技术操作规范考核合格率100%。
1.持续改进有成效,相关人员无违规操作事件发生。
2.相关人员技术操作规范考核合格率100%。
4.21.2.2 医师、医技和护理人员经介入治疗专业技术培训合格。
【C】1.有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介入管理档案2--经目录查找,培训学习记录见培训手册P85),相关人员知晓,并能遵循。
2.医师、医技和护理人员经介入治疗专业技术培训合格(放射证、介入准入证,护士介入专科进修证--在介入诊疗管理档案2--经目录查找)。
3.人员资质符合介入诊疗项目执业要求(见介入管理档案1---目录:人员配备情况)。
4.具有与开展的介入诊疗项目相适应的其他专业技术人员(见介入管理档案1---目录:人员配备情况)。
1、检查并询问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相关人员知晓率;2、检查专业技术人员经介入治疗专业技术培训合格证书;3、检查相关人员资质证书;4、了解开展介入诊疗科室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情况。
【B】符合“C”,并1.主管部门对人员上岗情况有定期检查,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
2.有对相关人员培训后上岗能力的评价,并有相关资料(见定期评价分析档案盒,需要复印后复印件装进介入管理档案1内)。
1、检查主管部门对人员上岗情况定期检查记录,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2、检查对相关人员培训后上岗能力的评价资料。
【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所有介入诊疗人员资质与能力符合上岗要求。
所有介入诊疗人员资质与能力符合上岗要求。
4.21.3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规范技术操作,开展质量控制,定期质量评价。
4.21.3.1有介入诊疗医师资质的授权管理。
【C】1.有对实施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管理制度与流程,相关人员知晓,并执行。
(医疗技术准入档案--介入部分,制度流程已有,具体准入科内申请在杨琴处、上交医务部资料尚未反馈回来以存档)2.在实施介入诊疗前,必须经2名以上具有介入诊疗资格的医师决定(其中至少1名为副主任医师),并有记录。
1、检查对实施介入诊疗医师资质授权管理制度与流程及其落实资料;(个人申报、科室讨论、科主任签名认可、医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批)2、检查10份介入科病历,了解术前讨论情况。
【B】符合“C”,并1.授权管理落实到每一位医师,能力评价有记录(见定期评价分析档案盒,需要复印后复印件装进介入管理档案1内)。
2.主管部门对执行情况有检查,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1、检查医师授权管理情况和技术能力评价记录;2、检查主管部门对执行情况的检查记录,对存在问题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授权管理落实到位,根据评价结果动态管理,相关资料完整。
持续改进有成效,授权管理落实到位,根据评价结果动态管理,相关资料完整。
4.21.3.2 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症,履行知情同意,保障患者安全。
【C】1.各级医师掌握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并严格执行(适应证与禁忌证--介入管理档案1、手术前访视、术前讨论与介入诊疗方案确定、履行告知义务----介入诊疗管理档案2目录中),2.介入诊疗前,手术医师手术前到病房查看病历,检查患者,确认手术适应证。
3.介入诊疗方案确定与实施按照授权规定执行。
4.在实施介入诊疗前,由手术者或者第一助手向患者或近亲属进行知情同意告知,包括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以及高值耗材的选择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保存在病案中。
5.相关医师对上述要求知晓率100%(学习见学习手册P102)。
1、检查10份介入科病历,重点检查介入诊疗技术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前访视、术前讨论与介入诊疗方案确定、履行告知义务等要求落实情况;2、现场询问相关医师对上述要求的知晓率。
【B】符合“C”,并1.由手术者或者第一助手用易理解的方式向患者或近亲属进行知情同意告知2.科室定期对介入诊疗病例的适应症进行回顾总结,保障介入诊疗质量(见定期评价分析档案盒,需要复印后复印件装进介入管理档案1内)。
3.主管部门对介入诊疗技术适应症有监管与评价,有改进措施。
1、现场询问拟行介入手术的病人对知情告知的了解情况;2、检查科室定期对介入诊疗病例的适应症进行回顾总结资料;3、检查主管部门对介入诊疗技术适应症有监管与评价记录,有改进措施。
【A】符合“B”,并有介入诊疗病例适应症符合率100%。
介入诊疗病例适应症符合率100%。
4.21.3.3 有介入诊疗工作【C】1.医院有介入诊疗工作制度、导管室管理制度、技术操1、提供介入诊疗工作制度、导管室管理制度、技术操作常规和介入诊疗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制度、技术操作常规,开展质量控制,定期质量评价。
作常规和介入诊疗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在 4.21.2.2里已经有)。
2.各级各类人员知晓相关制度和岗位职责并遵循(见培训手册P116)。
2、询问各级各类人员对相关制度和岗位职责得知效率。
【B】符合“C”,并1.有院科两级对制度与岗位职责落实情况检查、总结,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
2.对介入诊疗质量有定期评价和分析,并有记录(见定期评价分析档案)。
3.对术后患者进行随访(见随访档案盒)。
1、检查院科两级对制度与岗位职责落实情况检查、总结、对介入诊疗质量有定期评价和分析等文字资料,对存在问题有整改措施。
2.检查患者随访资料。
【A】符合“B”,并1.持续改进有成效,规范实施介入诊疗。
2.对术后患者诊治效果随访率≥90%。
1.持续改进有成效,规范实施介入诊疗。
2.统计登记本和随访记录,对术后患者诊治效果随访率≥90%。
4.21.3.4有消毒隔离制度。
【C】1.介入手术室(导管室)应纳入全院感染管理和监测范围。
2.按照相关规定,对介入手术室(导管室)实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
3.对相关人员有培训与教育。
4.相关人员对本部门、本岗位消毒隔离制度知晓,并执行。
1、检查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对介入手术科的监测记录;2、检查导管室的消毒隔离制度;3、检查对相关人员培训与教育记录;4、检查相关人员对本部门、本岗位消毒隔离制度知晓率和执行情况。
【B】符合“C”,并院科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整改措施。
检查院科两级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定期检查落实记录,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有整改措施。
【A】符合“B”,并持续改进有成效,环境、设施及人员操作等达到院内感持续改进有成效,环境、设施及人员操作等达到院内感染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