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7年级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人教版版数学学案课件【说课稿】 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七上3.3第1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精品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七上3.3第1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精品说课稿2

人教版数学七上3.3 第1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精品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七上3.3 第1课时《利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解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掌握利用去括号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去括号的法则,进而能够独立解一元一次方程。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方程,对解方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去括号解方程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来逐渐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该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去括号解方程的原理,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并能够独立解一元一次方程。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

去括号是解方程的一个关键步骤,但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出错,因此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让学生反复练习,加深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解法、示范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讲解法用于向学生解释去括号解方程的原理和方法,示范法用于展示去括号的步骤和注意事项,练习法用于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去括号解方程的理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方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向学生解释去括号解方程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和示范。

3.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去括号解方程的理解,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解答。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去括号解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5.拓展: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示范课课件_8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3.3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示范课课件_8

2通过这些步骤可以使以x为未知数的方程逐步向着 x=a的形式转化,这个过程主要依据等式的基本性 质和运算律等.
3.巩固新知 例题规范
例3 解下列方程:
(1) x+1-1=2+ 2-x
2
4
解:(1)去分母(方程两边乘4),得
2( x+1)-4=8+(2-x)
去括号,得 2x+. 2-4=8+2-x
移项,得 2x+x=8+2-2+4
2 x+ 1 x+ 1 x+x=33 327
解: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小 公倍数,则得到
42 2 x+42 1 x+42 1 x+42x=42 33
3
2
7
28x+21x+6x+42x=1 386

合并同类项,得 97x=1 386
系数化为1,得
x=1386 97
解方程: 3x+1-2= 3x-2- 2x+3
合并同类项,得 3x=12
系数化为1,得 x=4.
3.巩固新知 例题规范
(2)3x+ x-1=3- 2x-1
2
3
解:(1)去分母(方程两边乘6),得
18x+3( x-1)=18-2(2x-1).
去括号,得 18x+3x-3=18-4x+2
移项,得 18x+3x+4x=18+2+3
合并同类项,得 25x=23
布置作业: 1、教科书第98页练习,习题3.3第3题.
2、丢番图的墓志铭:
“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忠实地记录 了所经历的道路.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 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结婚 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 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入冰冷的墓.悲伤只有用数论 的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公开课《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说课稿[修改版]

公开课《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说课稿[修改版]

第一篇:公开课《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说课稿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的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三章第三节“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次讲课从四大方面讲解:一、教材分析地位与作用: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是初中七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第三章第三节。

前面几节我们学习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及合并同类项》,这节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延伸及应用。

通过这节我们对解一元一次方程有了更新的步骤。

它在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加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认识,另一方面为接下来讲解去分母做了铺垫。

所以说这节课内容非常重要。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内容简析,考虑到学生的认识结构心理特征,教学目标确定如下:①知识与能力:形成并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规范步骤,理解去括号的法则,并通过对比加深对带系数的去括号方法。

②过程与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发现规律的一般方法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解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整洁的内涵,发展有条理地清晰的思维能力,提高人的一般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弄清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方法;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是这节课的重点。

弄清题意,寻找等量关系是这节课的难点四、学情分析(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实际问题的找等量关系掌握不一定很深刻,尤其是应用题的等量关系的寻找不容易,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

学生在知识的结合上不是很顺手,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章一元一次方程【教案】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会用分配律,去括号解决关于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2.过程与方法.经历应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在建立方程和解方程过程中的表现,发展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2.难点: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3.关键:建立等量关系.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节继续讨论如何列、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当问题中数量关系较复杂时,列出的方程的形式也会较复杂,解方程的步骤也相应更多些.问题: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量减少2000度,全年用电15万度,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多少度?你会用方程解这道题吗?教师操作投影仪,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与同伴交流,探索列方程思路.在学生充分思考、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作以下分析:1.本问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2.如果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那么怎样表示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量、上半年共用电量和下半年共用电量.3.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4.怎样解这个方程.思路点拨:本问题的等量关系是:上半年用电量(度)+下半年用电量(度)=150000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2000)度,•上半年共用电6x度,下半年共用电6(x-2000)度,列方程6x+6(x-2000)=150000去括号,得 6x+6x-12000=150000移项,得 6x+6x=150000+12000合并同类项,得 12x=162000系数化为1,得 x=13500因此,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用电13500度.思考: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应怎样解?点拨:如果设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用电x度,那么怎样列方程呢?•这个方程的解是问题的答案吗?设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用电x度,则上半年平均每月用电(x+2000)度,列方程,6(x+2000)+6x=150000.解方程,得x=11500,那么上半年平均每月用电量为11500+2000=13500(度).方法一叫直接设元法,方程的解就是问题的答案;方法二是间接设元法,方程的解并不是问题答案,需要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最后答案.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利用分配律去括号是常用的化简步骤.二、范例学习例1.解方程:3x-7(x-1)=3-2(x+3).解法见课本强调去括号时,要注意的事项.三、巩固练习课本第95页练习,第98页习题3.3第5题.1.解:(2)去括号,得4x+6x-9=12-x-4移项,得 4x+6x+x=12-4+9合并,得 11x=17系数化为1,得 x=17 11(3)去括号,得3x-24+2x=7-13x+1移项,得3x+2x+13x=7+1+24合并,得 513x=32系数化为1,得 x=6思路点拨:用分配律去括号时,不要漏乘括号中的项,并且不要搞错符号.方程中有多重括号时,一般应按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再去大括号的顺序去括号.2.解:设甲用x分登山.由甲先出发30分钟,甲、乙同时到达山顶,则乙用_______•分登山;•甲每分登高10米,则这座山高表示为______米,乙每分登高15米,•那么这座山高又表示为______米,相等关系为________.列方程 10x=15(x-30)去括号,得10x=15x-450移项,得10x-15x=-450合并,得-5x=-450系数化为1,得x=90把x=90代入 10x=900答:甲用90分登山,这座山高为900米.四、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继续讨论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学习了如何解含有括号的方法,解此类方程,一般地先去括号,后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并且注意去括号时易出错的问题.五、作业布置1.课本第98页习题3.3第1、2、4、6题.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第三章 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数学【第三章 3.3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课件

解:设每箱装
个产品.由题意,得 X35
( )(
去分一(一程两边乘35),得
)X35Biblioteka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答:每箱装 12 个产品.
课堂人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1.解人元人次人程的人般步骤包括:去分人、去括号、 移 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最终把人程化为 的形式. 2.学会人去括号与去分人解人元人次人程的人法解 决简单 的本问节题课. 知识点对应数学课本P98-99
每一项乘12,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防一漏加括号。
课后作业第4题答疑
4.一明解一程 因一求出的解为
,去分一时,一程右边的-3忘记乘6, ,问原一程正确的解为( C )。
A.
B.
C.
D.
分析:把
代一
X6
,得 ( )(
)X6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去分一,得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课后作业
请完成《3.3解一元一次一程--去括号与去分一》的课后作业
谢 谢 观 看!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第三章
3.3解人元人次人程 ——去括号与去分人
答疑
3.3解人元人次人程——去括号与去分人
练习2 解下列一程
(2) (
X12
)(
X12
)
X1(2
)X12
答疑
问题:去分一时,怎样有效的防一漏乘和漏加括
七年级--人教版--数学--第三章
3.3解一元一次一程 ——去括号与去分一
【学习一标】 1.熟练掌握去括号与去分一解一元一次一程的一般步骤. 2.去括号与去分一解一元一次一程的简单应一. 3.体会建一一程模型思想. 【学习重点】 去括号与去分一解一元一次一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教学复习课件(第三课时去括号)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解一元一次方程》说课教学复习课件(第三课时去括号)
移项,得 3x-7x+2x=3-6-7
-2x=-10
合并同类项,得
x=5
系数化成1,得
XX
XX
XX
XX
XX
XX
XX
个人简历:XX/jianli/
XX
XX
手抄报:XX/shouchaobao/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情景思考
一艘船从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流而行,用了2h;从乙码头到甲码
头逆流而行,用了2.5h。已知水流的速度是3km/h,求船在静水中的
平均速度。
因为船往返的路程是一个定值,
表示它的两个式子应相等
分析:
XX
XX
XX
XX
XX
XX
XX
个人简历:XX/jianli/
XX
XX
手抄报:XX/shouchaobao/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1)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 km/h.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XX
去括号
6x+6x-12000=150000
移项
6x+6x=150000+12000
由此可知,这个工厂去年上
半年每月平均用电13500度。
合并同类项
12x=162000
系数化为1
x=13500
思考(其他方程方法)
XX
XX
XX
XX
XX
XX
XX
个人简历:XX/jianli/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 3.3 第1课时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3章 一元一次方程 3.3 第1课时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快乐预习感知
3.有一个密码系统,其原理如下面的框图所示: 输入 x→+6→×2→输出 若输出的结果为10,则最初输入的x的值为 -1 .
解析:根据题意,得(x+6)×2=10,解得x=-1.
4.当x= -2 时,式子2(x-1)-3的值等于-9. 解析:由题意,得2(x-1)-3=-9. 去括号,得2x-2-3=-9. 移项,得2x=-9+2+3. 合并同类项,得2x=-4. 方程两边同除以2,得x=-2.
第1课时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快乐预习感知
1.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 ,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 项的符号 相同 .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各项的符号与原括号内相应各项 的符号 相反 .
2.填空:a+(-b+c)= a-b+c ;
m-(2m-n-p)= -m+n+p
.
3.解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时,一般要先 去括号 ,
7
快乐预习感知
1.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1】 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解方程的题:4(2x-1)=1-3(x+2),
小明马上举手,要求到黑板上做,他是这样做的:
8x-4=1-3x+6,①
8x-3x=1+6-4,②
5x=3,③
x=35.④
老师说: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小明没有掌握好,因此解题时出
现了错误,请你指出他错在哪一步:
解:去括号,得 x+1-2x-1=1-3x.

移项,得 x-2x+3x=1+1-1.

合并同类项,得 2x=1.

系数化为 1,得 x=12.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3.3.1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共62张PPT)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3.3.1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方程课件(共62张PPT)
1 系数化为1,得 x= . 3
知2-讲
【例3】解方程:
1 1 2( x+1)- ( x-1)=2( x-1)+ ( x+1). 2 2
导引:初看本例,我们可以利用去括号法解,但
我们只要仔细分析本例的特征,不难发现
四个括号里,有两个(x+1)和两个(x-1), 因此可先将它们各看作一个整体,再移项、 合并进行解答.
(2)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括号里的各项都
改变符号;这里易出现只改变括号里第一项的符 号,而后面项的符号不改变的错误.
知2-讲
【例2】解方程:4x+2(4x-3)=2-3(x+1).
导引:要想用移项法解方程,我们需要先去掉括号,
因此我们可以应用有理数运算中的去括号法则 进行去括号,再用移项法来解这个方程. 解:去括号,得4x+8x-6=2-3x-3. 移项,得4x+8x+3x=2-3+6. 合并同类项,得15x=5.
知2-讲
(2)去括号,得3x-7x+7=3-2x-6. 移项,得 3x-7x+2x=3-6-7. 合并同类项,得-2x= -10. 系数化为1,得 x= 5.
(来自教材)
知2-讲
总 结
(1)去括号时,用括号外的因数去乘括号里的每一项, 再把积相加;这里易出现括号外的因数只乘括号 里的第一项的错误;
下半年共用电6(x- 2 000) kW • h. 根据全年用电15万kW • h,列得方程 6x+6(x- 2 000) =150 000. 如果去括号,就能简化方程的形式. 下面的框图表示了解这个方程的流程.
知1-导
6x+6(x-2 000) =150 000 去括号 6x+6x-12 000 =150 000 移项 6x+6x = 150 000+12 000 合并同类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去括号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一、说教材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括号》一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节,是学生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一后的学习内容,它是解一元一次方程基础。

本内容以及相关的知识的学习都是紧密结合实际问题展开的,都是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去探究去获取知识,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列式表示这些数量关系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去括号”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

2、准确而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的方程。

3、关注学生在建立方程和解方程过程中的表现,发展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重、难点
重点:掌握“去括号”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

难点:括号前是“-”号的,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要改变符号,乘数与括号内多项式相乘,乘数应乘遍括号内的各项。

四、说学法
根据学生在数的运算中已获得和集累相当的经验,也经历许多应用乘法分配律的计算,前面又学习了方程的基本知识,固采用类比数的运算、迁移、观察感知、比较归纳法获取新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获得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通过基本练习,综合训练,巩固提高,知识小结获取经验,发现去括号时还可以把括号前的符号和数一同去乘括号里的各项,结合有理数的乘法的符号规则确定去括号后各项符号,使学生在经历自主学习中获得成功。

五、说过程
1、教学目标:读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本节课将要学习什么,达到什么目标。

比如设计导学案上的:1、了解“去括号”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

2、准确而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的方程。

3、关注学生在建立方程和解方程过程中的表现,发展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2、自主探究: 复习数的运算,特别是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为类比数的运算做准备。

比如:导学案上,我设计了自学探究利用乘法分配律或去括号法则完成去括号,化简下列各式,可以达到类比效果,从而使学生感受迁移、观察感知、比较归纳获取新知。

3、合作探究1:用教材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方程的重要性。

列的方程是带有括号的,并且括号前是正号,此时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去掉括号去解这个一元一次,这样学生通过类比自主探究,会想到去括号的办法。

4、合作探究2::让学生注意当括号前是“-”号,去括号时,各项都要变号。

并且括号前有数字,则要乘遍括号内所有项,不能漏乘并注意符号。

5、综合训练:安排了大部分学生应掌握的相对较简单的方程,让学生加强对去括号知识基础训练,设计的这两个题,括号前有正,也有负,进一步熟练所学的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6: 巩固提高:这两个题安排的偏难些,让学生在所学知识上加深巩固提高,高标准的训练,满足优等生需求,为优等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

六、课堂小结
(1)、去括号的依据是:分配律,让学生明白去括号的依据到底是什么。

(2)、解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是: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强调注意去括号时易出错的问题.
七、学生作业。

两个解方程作为作业,巩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八、效果:
学生参与积极,回答问题声音洪亮,小组活动积极数学课堂上充分让学生动起来。

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样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

教学中学生的参与程度,他们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讨论、学习,思维由集中而发散,又由发散而集中,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这样同学之间相互弥补、借鉴和启发形成交互的思维网络,对问题的解决有很大的帮助。

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

但课中也有不足之处,比如:
还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提宝贵建议,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