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巧女:“女花王”十年赶考-何巧女,东方园林,女商人--_1.doc
东方园林何巧女:园林“神话”的缔造者

东方园林何巧女:园林“神话”的缔造者
她是上市公司东方园林的大老板,她是老乡眼里最聪明、最懂事、最能干、最有远见的女孩子,她是一个从武义山村走出来的小女子—何巧女。
何巧女经营的东方园林作为国内园林规划行业的领导者,不仅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上独树一帜,在苗木选种、培育、养护等这些细微工作上,同样以精诚专业的态度赢得了业务一致认同。
东方园林产业集团致力于用完美的产业链,创造一种复合的风景,创造一种风景中的生活。
东方园林产业集团,是世界唯一的专注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的规划、建设至后期运营,横跨农林业、旅游业、地产业三大产业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东方园林产业集团的业务,以园林产业为核心,覆盖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工程施工、苗木培育与物流、园林绿地养护、休闲房地产开发与物业服务、度假休闲产业经营、绿色生态观光农业等七大领域,产业链实现纵向、横向的高度整合,具有独一无二的竞争力。
随着各地对城市园林规划的重视,东方园林正承接着越来越多的市政建设项目,为国内城市环境建设默默贡献出自己的每一分力量。
其不仅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景观工程施工上独有建树,在包括苗木选种、培育、养护等每一步细微工作之上,同样以精诚专业的态度赢得了业内的一致赞扬,成为当之无愧的领跑者。
东方园林作为国内最为专业的城市景观生态系统规划运营公司,已先后完成了包括奥运工程、潍坊白浪河、运河文化广场、太原迎泽大街、济宁任城新区生态湿地公园、石家庄裕西公园等在内的多处市政公园建设项目。
不仅如此,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在“2012中国上市公司董事会价值管理论坛”上表示东方园林的价值尚未充分体现,仍具有提升空间,而她的目标是把东方园林做到千亿市值的公司。
东方园林何巧女:商界花木兰

东方园林何巧女:商界花木兰作者:雷辉来源:《时代青年·视点》2013年第04期这绝不仅是一个女人的爱美之心。
她旗下的东方园林目前市值180多个亿,是当之无愧的霸主,更是她对园林之美执着追求的证明。
何巧女是一个骨子里苛求完美的人。
风起于青萍之末。
何巧女出生于浙江武义的园林世家,父亲是中国盆景协会会员。
受家庭影响,1984年她考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从此与园林结下不解之缘。
几乎夭折的盆景女王听说父亲要来北京参加盆景展览,何巧女兴奋了好几天,一是因为与父亲阔别已久,二是可以到展览上去见见世面——那是23年前,为北京亚运会造势而举办的中国盆景艺术展开展,也给年轻的何巧女打开了一扇更广阔的门。
何巧女跟着父亲来到展会上,发现盆景艺术很受人们欢迎,甚至很多外国人都趋之若鹜,一盆苗木能卖出不少钱。
恰好她还从一个在京广中心上班的校友那里得知,不少高档的酒店和写字楼,都需要大量盆景植物来做绿化装饰。
于是,24岁的何巧女决定下海经商。
她先回到林业大学,租下了园林系的一间温室当作花房,然后坐上了南下的火车,从广州买回苗木放进花房,再以每盆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的价格,出租给高档酒店和写字楼。
这些高档物业的管理者,往往都是外国人,何巧女是园林科班出身又懂英语,很快就拿到了京广中心一张十多万元的订单。
公司成立的第一个中秋节,何巧女组织员工到清华大学欣赏荷塘月色,清风徐来月上柳梢,人生得意好不快活。
然而创业并非看上去的那么美。
商业的本质不只是一次次价值的交换,更是一场场人性的考验。
初涉商海的何巧女很快吃到了苦头。
1992年末,何巧女拿出公司仅有的3万多元,让她的一个员工进购一批嫁接鲜花,如果待到来年过年时卖出去,便可赚回10万多元。
第二年春节,何巧女来到花房一看,顿时傻了眼,“偌大的花房,一株鲜花都没有长出来!”她立马反应过来,是这个员工以次充好,从中捣了鬼。
可是这个员工呢?早已不见了踪影。
何巧女一下子瘫坐在地上怎么也站不起来。
从卖花女到女首善

从卖花女到女首善作者:暂无来源:《国企管理》 2017年第1期她被誉为中国的“园林皇后”,从默默无闻的“花房姑娘”到跃上富豪榜,创业经历让人称奇。
她热心慈善事业, 2016 年被评为中国女首善。
她叫何巧女,东方园林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
2016 胡润慈善榜发布,100 名中国大陆最慷慨的慈善家上榜。
何巧女捐赠自己所持有的东方园林7630 万股股权,价值约29 亿元,排名第三,成为中国女首善。
“过去的20 年,就我个人而言,是最美好的青春和最澎湃的激情相伴下的一次创业。
在那些被艰辛磨难和泪水袭击的日子,我总是在想,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就这样走过了风雨兼程的岁月,回头看那些经历真的很有意义。
”这是何巧女吐露自己创业的心扉。
寒门走出卖花女何巧女出身并非富贵,而是典型的白手起家。
她出生在浙江省武义县的埠口村,小时候家里条件很艰苦,一家7 口人住在不到30 平米的房子里,还有15 平米是厨房和一个小猪圈,养了一头母猪。
5 个兄弟姐妹睡一张床,到了雨季,房子漏水,全家上下人手一个蓑衣盖着睡觉,何巧女的童年就是在滴滴雨声中度过的。
小时候,何巧女最期待的就是新学期开学,因为每到新学期,母亲会给他们每人煮两个鸡蛋,谁也舍不得吃,一个口袋放一个,都要拿到学校去跟同学“显摆一番”,鸡蛋对年幼的何巧女来说都是一件奢侈品,这也直接导致了每年的体检结果都是“营养不良”。
家里穷,孩子又多,10 岁以前的何巧女,夏天都是光着脚度过的。
整日和一群小伙伴满村子疯跑,直到10 岁生日那天,何巧女才穿上了人生中第一双凉鞋,喜欢得不得了。
虽然儿时生活清贫,可是纯净的自然和土地,给何巧女留下十分怀念的记忆。
直到17 岁高二那年的生日,何巧女和姐姐一起照相,才有了她人生中第一张照片。
艰苦的生活条件让何巧女比同龄人更深刻地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牢记在心间。
父亲何永彩靠卖一些花花草草为生,受到父亲的影响,何巧女从小就和花草“打交道”。
1984 年高中毕业后,她如愿考取了北京林业大学的园林学专业。
何巧女:30亿元成就中国女首

何巧女:30亿元成就中国女首作者:亚斌来源:《黄河黄土黄种人》2016年第11期从盆景销售员到“花房姑娘”,再到承揽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上海世博会等园林景观项目的园林大亨,从小县城走出的何巧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闯入园艺圈何巧女,1966年出生于浙江省武义县的一个园林世家,父亲是中国盆景协会会员,从事花卉苗木生意多年。
1984年,何巧女考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毕业后,被分配到杭州的一个政府部门任职。
工作几个月之后,何巧女辞职,专心攻读英语,准备参加托福考试到欧洲深造。
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梦想未实现。
1990年,为了给北京亚运会造势,当时北京市举办了一场中国盆景艺术展。
何巧女跟着父亲来到展会上,协助推销盆景。
在推销过程中,何巧女发现盆景艺术很受欢迎。
于是,24岁的何巧女决定经商。
她租下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的一间温室当花房,从广州买回苗木在花房培育,苗木培育好之后,她以每盆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的价格,推销到高档酒店和写字楼。
何巧女是园林科班出身又懂英语,再加上此前积累的推销经验,她很快就拿到了京广中心一张上万元的订单。
接着,她又承接了国贸中心、新世纪饭店等单位的园艺业务。
1993年,何巧女积累的资金已达百万元,她创办了北京东方园林艺术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园林),公司成立后,何巧女除了继续经营盆景业务外,又看中了当时风生水起的鲜花市场,做起了鲜花批发生意。
1994年,北京大规模开发现在的北四环、机场路附近的地块。
大家对着这些造型美观、时尚精致的楼盘啧啧称赞时,何巧女却始终觉得楼盘缺少点什么。
她认为,这里缺少一种生气勃勃的“绿”,“买房子就是买环境”的观念,让她认定这其中存在着无限商机。
何巧女开始奔波于这些楼盘之间,她毛遂自荐,向这些项目负责人保证自己可以让他们的楼盘更加美观,为了增加说服力,她还拿出自己以前做过的一些装饰案例。
功夫不负有心人,北京御园别墅项目的负责人被这个锲而不舍的姑娘打动了,表示愿意给她一个机会。
曾在PPP“狂飙突进”女富豪何巧女“获救记”东方园林变身“国企”

曾在PPP“狂飙突进”女富豪何巧女“获救记”东方园林变身“国企”谢玮【期刊名称】《《中国经济周刊》》【年(卷),期】2019(000)030【总页数】3页(P67-69)【作者】谢玮【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曾在PPP“狂飙突进”东方园林变身“国企”8月5日晚间,东方园林(002310.SZ)发布公告称,朝汇鑫及一致行动人盈润汇民基金,获得东方园林10%的股份及26.8%的表决权。
公司实际控制人由何巧女、唐凯变为北京市朝阳区国资委。
东方园林此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将成为朝阳区国资中心下属首家A股上市公司。
一纸公告宣告了东方园林控制权的“易主”,也让东方园林一年多来命运的“跌宕起伏”可以平静一段时间了。
控制权易主,何巧女仍是第二大股东被称为“A股园林第一股”的东方园林是一只明星股票。
东方园林创立于1992年,2009年登陆中小板。
其董事长何巧女来自浙江武义,还曾因15亿美元慈善计划,用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被外界称为“中国女性慈善第一人”。
8月5日,东方园林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何巧女、唐凯拟向朝阳区国资中心全资子公司朝汇鑫转让公司控股权。
何巧女将其持有的目标公司134273101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股份(占目标公司总股本的 5%)转让给朝汇鑫,并将451157617股公司股份(占上市公司总股本 16.8%)对应的表决权无条件、不可撤销地委托给朝汇鑫。
根据公告,转让价格为5.90 元/股,股份转让价款共计7.92亿元。
视觉中国本次权益变动后公司的控股股东为北京朝汇鑫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不过,即便公司实控人发生变更,何巧女、唐凯夫妇依然是公司的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比21.33%。
东方园林方面也公告称,权益变动完成后,不会导致公司经营管理层的重大变化,保持公司经营管理团队稳定,保持企业原有经营机制和团队的活力和效率,提高抗风险能力。
生态环保领域国有资源和民营机制的优势互补,能帮助公司较好应对市场和金融环境的变化,实现公司健康快速发展。
“园林皇后”折戟

1022021年11月22日,北京市证券监管局一封监管函让已卸任东方园林董事长职务的“园林皇后”何巧女引起关注。
这份《关于对何巧女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的警示函指出,何巧女所持有的东方园林股份被平仓减持并存在继续被动减持的风险,同时要承担东方园林2019年对外担保未履行必要的审议程序且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完整问题的主要责任。
曾经的“金凤凰”何巧女身高一米五五,小巧玲珑。
生性乖巧的她人如其名,虽说是在山沟里长大的,却心灵手巧。
师范毕业的父亲是浙江武义县当地有名的花匠师傅。
18岁那年何巧女考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
毕业后,她被分配到杭州林业局工作。
在省城大机关上班,既体面又舒服,可是何巧女心文/蔡恩泽志高远,一心想出国深造,便辞职专攻英语报考托福。
然而出国未成,于是她打道回府,回乡帮衬父亲侍弄盆景。
没想到上帝关上了一道门,又打开了一扇窗,何巧女的人生又有了转机。
扎实的园林技术加上流利的英语,让何巧女在1990年北京的亚运会盆景展览会上大放光彩。
父女摆的盆景摊位前挤满了老外,一下子拿了好多订单,国贸中心、京广中心、新世纪饭店等高档商业中心都成了她的客户。
这让何巧女萌生了“北漂”的念头。
一开始,她靠出租盆景赚钱,再后来在大酒店里开了花店,还雇了一名经理。
正当何巧女为赚得第一桶金兴奋时,雇佣的经理人却携款潜逃,这让何巧女血本无归;急于翻本又被人骗去河南开采铁矿,合伙人拆台、员工跑路、债主追债……这是何巧女到京城创业后的至暗时刻。
1992年,何巧女在母校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创办了“何巧女花房”,在此基础上于当年8月创办了北京东方园林艺术公司,从最初的花木租摆业务,拓展到了房地产园林工程,生意越做越大。
接下来的几年中,东方园林承建了北京东方广场号称“亚洲最大屋顶花园”景观工程,这是东方园林的标志性工程。
北京通州运河文化广场、北京机场T3航站楼、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景观大道等项目,都有来自东方园林的大手笔,从而奠定了东方园林的行业老大地位。
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艰辛成功路

东方园林董事长何巧女艰辛成功路作者:来源:农博网时间:10-10-06 阅读次数:2671993年底,正当鲜花市场利润不错的时候,25岁的何巧女便办起了鲜花批发部。
满心憧憬的何巧女想利用好机会大展拳脚,但她没有想到,噩梦由此开始。
1993年底,正当鲜花市场利润不错的时候,25岁的何巧女便办起了鲜花批发部。
满心憧憬的何巧女想利用好机会大展拳脚,但她没有想到,噩梦由此开始。
创业初期,何巧女聘请了一位经理,但没想到这个经理引进了一批次品花苗不说,最后竟携款逃走。
而后,何巧女又轻信开铁矿好赚钱的“好消息”,把自己的全部资金和家人的几十万积蓄悉数投入。
当她发现这是一个陷阱时,巨额投资已是有去无回。
那时,何巧女刚刚大学毕业不久,面对人走屋空的公司,何巧女沮丧到了极点,客户和合作方的欺骗,甚至连司机都骗她,一时间她觉得似乎全世界都在和她作对。
当时,何巧女一家十几口全在北京,但只能住在民工聚集地,全家要替她还债,何巧女只记得当时写了数不清的欠条,就这样好不容易扛到大年初一,忽然间她又得了急病,住进医院。
身体恢复后,何巧女不得不继续工作,曾经人才济济的团队没有了,何巧女只好领着一帮农民工干活。
“那段时期发生的事情,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的。
所有的痛苦堆积起来,只有你一个人在这种强压力下去承受。
没有人理你能不能承受,你只能自己挺住。
经过这些之后,我才感觉到,失败对一个人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吸取什么教训,而是对一个人心理的考验。
”如今身为东方园林董事长的何巧女对《中国新时代》说。
何巧女身材小巧,嘴角总是挂着微笑,说话时语速很快,思路更快,还习惯用手势补充自己的语言。
压力之下,何巧女并没有放弃改变命运的想法,依然执着地继续创业。
伴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以及“买房子就是买环境”的观念在社会上的形成,园林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于是,何巧女大胆扩展“东方园林”的规模。
目前公司已拥有北京、华东、华南等多处工程事业部和地产景观工程部以及园林植物研究院、园林产品公司等多家分设机构。
从小花店主到身家200亿的中国女富豪的创业故事

从小花店主到身家200亿的中国女富豪的创业故事从小花店主到身家200亿的中国女富豪的创业故事1966年,她出生于浙江武义的埠口村,父亲经营花卉苗木,家里有5兄妹。
然而,2014年,她却以73.4亿身家出现在中国400富豪榜中,同时名列胡润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第23位。
2015年,更以181亿资产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59位。
她是怎么做到的呢?从卖盆栽到做园林工程我们园林行业可能现在已经有几万家企业。
我觉得所有的人都要去做第一步,怎么开始,那个故事都是一样的。
1988年,何巧女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回杭州工作。
两年后,亚运会在北京举行,辞去公职的何巧女,与一直从事园林业的父亲一起到北京参加盆景展览会。
很快她就发现了销售盆景的商机。
1991年春天,她南下广州去买盆栽,再带回北京租给新世纪这样的五星级酒店。
同时她也在酒店里开花店,当时京广中心、国贸中心的第一家花店都是出自她之手。
在新世纪饭店开花店提供盆栽后,她接下了新世纪饭店的园林绿化工程,小花店的经营范围逐步打开。
然而命运给了何巧女猝不及防的一击。
她聘请的一位经理购进了一批次品苗木,之后此人竟然携款潜逃。
后来何巧女听信铁矿石能够赚钱的消息,将之前赚到的几十万悉数投入,血本无归。
全家十几个人挤在民工聚居地里,而她带回去的却只有欠条。
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
1994年,那时候的北四环、机场路还是大家眼里偏僻的城外。
可是一栋栋专门卖给外国人的外销楼盘在这里拔地而起,何巧女看见的又是无限商机。
她带着施工队奔忙在这些楼盘中做绿化工程。
此刻的她已经完全放弃了盆景销售商的角色。
僻处城外,监管不严,而利润却又不薄,她的原始资本正在最原始的地产园林项目中逐渐积累。
也是在这一年,她认识了未来的丈夫唐凯。
两年以后,两人领证结婚。
也就是这两年,正是何巧女积极扩张的黄金时期。
多年之后,回想起来她仍感自豪,“1995、1996年那个时候,几乎全北京的外销楼盘园林都是我们做的”。
1998年,何巧女做了东方广场,城里城外的地产项目也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巧女:“女花王”十年赶考-何巧女,东方园
林,女商人
何巧女:“女花王”十年赶考2010/7/8/8:47中国企业家孙雅男时隔5个月,又一次在东方总裁办公室见到何巧女,我愣了一下。
眼前这位董事长的又高又细,正红色衬衫在胸前打成一只蝴蝶结,与上次见面相比,穿着打扮愈见精致,可见公司上市、公司股价超过100元人民币、自己又登上富豪榜,这些迎面而来的好事并没有让何巧女感到更大压力。
5个月前,同样是在这间遍布着绿色植物的办公室,东方园林刚刚登陆深交所中小板10天,《中国企业家》记者见到何巧女,那时的她一夜之间身价直逼39亿,她说“这个数字已经超乎了想象”。
她回顾,过发审会就像考大学,挂牌那天,她感觉就像寒窗苦读十几载的学子一朝走进了梦想中的大学校园,胸中满是憧憬、狂想,也许还有几许生涩。
实际上,从“赶考”的焦虑到舒缓地享受成功的快乐,何巧女可不
是只用了5个月时间—从一个园林绿化公司女老板到一家股价超百元的上市公司女董事长,这一步,她走了整整10年。
曾经“阔”过
何巧女当初已经为上市激情飞扬过一回。
2001年,板的概念吸引了她。
“那是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次去见证资本市场神奇力量时的一种憧憬和一种孤独的想象。
”何巧女用了这样一个长句,形容10年前自己对此的期待。
彼时,何巧女正沉浸在微软、思科的传奇中热血沸腾,坚信资本市场可以迅速造就伟大的公司。
于是,她照着这个梦想,对东方园林进行改制,做了一个五年的扩张计划,还制订出每年4%的期权承诺,迅速将园林各个行业最优秀的人才招至麾下。
到2002年6月,不到两年时间,东方园林业务拓展从一个城市扩张到12个城市的各个板块,员工数量从最初的几十人迅速达到700多人—即便现在已经实现在中小板上市的东方园林全公司上下也不到500人。
“到今天为止,我估计任何一个园林公司也没有超越我们那时候的人才规模和架构。
包括我们东方园林自己,也比不上那个时候。
”何巧女也承认,当年自己是在过度扩张,“现在回忆起来,就算2002年真的上市了,也会受到来自管理、质量等等各方面的挑战,也会收缩的。
”
快速扩张导致工程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有的不给钱,有的则要起诉何巧女,要她赔钱,有一个大客户是个著名开发商,何巧女赔了他们100多万。
春节时,公司的承包商、劳务提供商、材料提供商便开始派人来催款,经常是20多个民工堵在门口。
“可那个时候真的一分钱都拿不出来了,贷款也贷不出来。
”
2003年初,东方园林正式宣布战略收缩。
各个分公司的老总,有人开着公司的公车扬长而去,有人带着公司的一去不返,还有人拿着公司的资料威胁何巧女……他们很多曾经是何巧女最信任的人。
“那个时候,我老在反省,觉得自己做人是不是真的太失败了,为什么在你困难的时候,大家不能跟你站在一起?”
但也有人留下来了,跟何巧女一起“把这个摊收了”,她的丈夫唐凯便是其一。
十几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三四个,唐凯便一个城市一个城市地飞,一个客户一个客户地解释,每到一个城市便被当地催款的下家围起来,一围就是六七天,一次又一次的僵持、解释,直到重新赢得信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