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面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_高三作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南通市启秀中学初三(16)班周洲指导老师:金克勤一直以来对于《毛泽东选集》中收录的一些文章就充满了好奇,却一直因一些原因没能读一读。
而今年正好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我又一直觉得自己对党的认识不够多,于是趁这个机会,去多了解一些党的历史。
现在终于有机会和时间拿起了这本书,翻开了书,一眼看见其中的一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文章,久闻其名。
于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了这篇文章。
觉得收获颇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本是毛泽东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的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的征求意见的信。
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当时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估量的一种悲观思想。
一九四八年林彪向中央提出,希望公开刊行这封信时不要提他的姓名。
毛泽东同意了这个意见。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中国的一句古话,就是说,新生事物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前途是光明的。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以后,毛泽东同志以此来比喻中国革命。
他认为在中国的环境里革命的“星星之火”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正面临着最困难的时刻。
大革命被破坏,共产党人被国民ZF清洗和屠杀,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共产党面临着极其困难的局面。
而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不仅没有陷入失望悲观甚至绝望的境地,而是乐观自信预言了党和国家光明的未来。
事实证明他是正确的,他的乐观的态度改变了党内一些成员的悲观态度,使他们看到了希望,极大地鼓舞了共产党人,为之后的革命铺平了道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就成了中国革命力量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最终取得彻底胜利的代表性表述。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哲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哲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哲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咱们伟大的毛主席毛泽东爷爷的经典之作,下面是WTT整理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哲理,供大家参考!一、写作背景及要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三〇年一月五日给林彪的一封信。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国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
但是,当时党内有“左”倾思想的人,仍幻想以大城市为中心举行武装起义;而以林彪为代表的有悲观思想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强敌进攻面前,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他们不相信革命高潮很快就要到来,不愿经过艰苦奋斗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主张用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再来一全国武装起义。
“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
毛泽东同志在信中借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句中国的老话表达,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
毛泽东同志在信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信中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明确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毛泽东同志在给林彪的这封信中,实际上已经开始形成了以农村包围城市,然后夺取城市的思想,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斗争所作出的新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发展。
二、读后启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蕴含的哲理(一)毛泽东同志是一代伟人,他高瞻远瞩,注重结合实际,分析研究,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当时国内外复杂形势和中国社会各阶层状况和诸多矛盾势力,研判敌我实力和各方力量消耗对比,用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思想理念,武装革命队伍,引领中国革命以“星火燎原”之势走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取得革命胜利,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艰难辉煌的革命道路。
人教版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

人教版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完整版)★第1 课鸦片战争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 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原因: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
3.虎门销烟:时间:1839 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 年6 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4.(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时间:1840-1842 年。
5.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 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第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1.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间:1856-1860 年2.第二次鸦片战争目的: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3.主凶:英法联军,帮凶:美俄。
4.列强侵华罪行:①英法联军:占领北京后抢劫并火烧圆明园。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③美国:华尔的洋枪队,镇压中国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5.太平天国运动: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 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②定都:1853 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 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 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38-01众所周知,星星之火,如果放在柴草上,轻轻地吹,就可能燃烧起来,可以说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由此,我想到了如何对待孩子们的闪光点问题。
无论优秀生还是后进生,都有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闪光点”即优点、长处。
从闪光点入手,激发学生的进取心,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品尝成功老师要用多视角的眼光看待充满生机活力和个性化的学生,要多角度全方面地评价学生,多给学生掌声和喝彩,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
那么,作为教师应怎样对待学生的闪光点呢?1针对闪光点,进行激发有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生中最深切的是被人赏识。
”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就以作文为例,没有一无是处的作文。
在给作文评语时,教师要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利用作文中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作文的自信心。
作文评语的大忌,是让一双期待的眼睛变得黯然失色。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尤其是后进生作文中的闪光点,要善于把学生作文中取得的一点点进步夸大,让学生充分尝到成功的喜悦。
一个标准的用词,一个流畅的句子,甚至一个用得准确、独到的标点符号,因为老师那充满激励的评语,都可以使一颗小小的心灵得到满足,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
一个叫路兴旺同学的作文,常常前言不搭后语,错字、别字多。
每次批改作文,他都是让我大下功夫的几个同学之一。
为了提醒他注意,我总是在评语中很醒目地写:写句子要通顺!错别字太多!……可一次一次的作文,总是不见有所改变。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教育家的一句话提醒了我,“使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赞赏和鼓励。
真诚的赞扬可以收到效果、批评和耻笑会把事情弄糟。
”于是,我对评语的写法进行了新的尝试。
一次作文课后,我反复阅读了路兴旺的作文,不足之处很多,不过作文中事情的经过交代的还是比较清楚的。
我就给他写了这样一则评语:路兴旺,这次作文中你进步很大,你把一件复杂的事情,按照它的发展顺序交代的很清楚。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高年级教材目录1 韶山精神记心中2韶山精神代代传3 介绍我的家乡4 夸夸我的家乡5 争做环保小卫士6 滴水洞—“西方的山洞”7 身边的小故事8 争做低碳生活小主人9 责任励我行争做社会小主人1 韶山精神记心中一.坚定信念“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韶山精神,是以“韶山五杰”和毛泽东一家牺牲的六位亲人为主要代表的韶山一大批志士仁人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毛泽东同志和韶山无数革命前辈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不断培养、积累而形成的,其灵魂是坚定信念,其核心是敢为人先,其显著特征是合群奋斗,其实质是无私奉献,其活力源泉是开拓进取。
韶山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我们党在革命战争年代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们今天开拓进取的强大思想动力。
毛主席手迹《七律–到韶山》坚定信念是韶山精神的灵魂。
“韶山五杰”之所以“闳中肆外,国尔忘家”,毛泽东之所以教育亲人“舍小家,为大家”,革命战争年代韶山之所以有近1600人为革命献身,共产党之所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之所以尽职尽责,开拓创新,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夫志,气之帅也”。
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崇高追求,是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
党员坚定了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经受住各种各样的考验,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背弃了理想信念,共产党员的政治生命也就终止了;淡化理想信念,共产党员就会落后于时代前进步伐。
我们发扬韶山精神,就应当高扬理想信念的旗帜,砥砺奋斗的精神,始终不渝地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全面建设人文、生态、小康的和谐韶山中努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敢为人先敢为人先是一面旗帜,一种气魄,一种力量。
敢为人先,就是要敢于让思想冲破禁锢,敢于作常人所不敢为之事。
一代伟人毛泽东是山人民的骄傲,毛泽东是敢为天下先的杰出代表。
1925年,毛泽东回韶山发动群众时,就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开办农民夜校,建立农民协会、“雪耻会”,创建中共韶山特别支部,在韶山这块土地上点燃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开展教学研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分析

开展教学研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分析教学研究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环节,是教师成长、教学创新和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针对如何有效推进教学研究,本文以一例具体的教学研究成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为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对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有所启迪。
一、教案背景该教案来自某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实践,具体内涵为:通过选择字符集中描述的一段历史事件,在引导学生走访采访、自主学习、班级研讨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分组制作展板或PPT,然后现场展示成果并展开研讨,旨在从专题阅读、自学能力、多元智能等方面促进学生思维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教案亮点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自己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投入感,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学生自主完成展板或PPT制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研究文献、找寻图片、设计布局等,这样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历史知识,还能够提高多种技能,如策划、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3、并重理论与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一味向学生灌输知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走出教室,去社区、公园、博物馆等现场进行调研和采访,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感受到历史事件背后的文化丰富性。
三、实现的成效该教案的实施,既展现出了教育教学的理论创新,又在实践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焕发学习热情的同时,也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学习的经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的兴趣,提升了整个班级的成绩和素质。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此教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合作、沟通、实践等方式,在实践中感受文化的魅力,提升综合能力,培养优秀人才。
3、创造自主研究历程。
该教案不仅仅是一道教育教学的题目,更是一道自主研究的题目。
学生通过出门走访采访、设计策划等工作过程中学习到了如何自主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探究本质等方法和技巧,创造了让自己充实的学习体验。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素材

一、教案简介教案名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素材适用年级:五年级学科领域: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主题思想,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2.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1. 课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主题思想。
2. 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哲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教材:《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相关教材。
教学辅助材料:PPT、视频、图片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PPT或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故事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3.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什么意思?你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什么哲理?(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总结并强调“团结就是力量,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4.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是如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经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5. 小结作业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哲理和爱国情感。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篇关于如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作文。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课文内容,以及是否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开展以“热爱祖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让学生通过演讲、歌唱、舞蹈等形式,表达对祖国的热情和祝福。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将爱国情感付诸实践。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的斗争》、《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读后感

读书笔记毛泽东这三篇写于1928-1930年的文章,主要对中国共产党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实践与将来的走向作出了评价与分析,解释了红色政权存在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趋势,并且初步形成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
而其中红色政权的存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及其存在形式问题(《井冈山的斗争》)的论述尤为关键,下面,我将对此谈一下个人浅薄的观点。
在文中,毛将红色政权存在的原因主要(首先)归于帝国主义的矛盾与斗争,原文如下:“一国之内,在四围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必然是在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国。
因为这种奇怪现象必定伴着另外一件奇怪现象,那就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
帝国主义和国内买办豪绅阶级支持着的各派新旧军阀,从民国元年以来,相互间进行着继续不断的战争,这是半殖民地中国的特征之一。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两种,即地方的农业经济(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和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对于此的看法,我不敢苟同。
第一,如果没有各系军阀背后的帝国主义存在就没有了红色政权了吗?在历史上,许多朝代后期都会出现许多割据的势力,后来所谓出现的正统不过是某一势力发展壮大吞并其它势力后自封的;至于其时间长短方面,一方面当时自1920年(中共早期组织)时算也就十年不到,另一方面也并非“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远的春秋战国不说,近的太平天国就持续了14年。
第二,根本上是由于中国军阀亦或是国外帝国没有一个足够强大的足以横扫其他军阀的势力(即使是蒋介石势力也不过是名义上的统一)。
换句话说就是那个时期军阀混战的原因,毛将其归结为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与斗争,并不能令人信服,这只是这一现象的外部原因。
而其根本原因还是在其内部自身上,并且是多方面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七会议
1、八七会议:时间1927年8月7日
2、地点 :汉口3Fra bibliotek内容:(1)确立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2)决定这一年秋收时发动武装起 义;
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
二.秋收起义
原因:
1.背景: 八七会议的召开 2.概况: ①时间:_1_92_7_年9月 ②领导人:_毛_泽__东_ ③地原因点: :_湘_赣_边__界_ ④经过:湘赣边界起义→进攻_长__沙_→受
八七会议 三湾改编 由城市转向农村
只要我们坚持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或许,为了将来,为了自己的发展,我们会把一件事情想得非常透彻,对自己越来越严,要求越来越高,对任何机会都不曾错过,其 目的也只不过是不让自己随时陷入逆境与失去那种面对困难不曾屈服的精神。但有时,“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更需要用时间持久的用心去做一件事情,让自己其中那小 小的浅浅的进步,来击破打破突破自己那本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十分舒适的区域,强迫逼迫自己一刻不停的马不停蹄的一直向前走,向前看,向前进。所有的未来,都是靠脚步去 丈量。没有走,怎么知道,不可能;没有去努力,又怎么知道不能实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那不如,生活中、工作中,就让这“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 渗入我们的心灵,着心、心平气和的去体验、去察觉这一种灵魂深处的安详,侧耳聆听这仅属于我们自己生命最原始最动人的节奏。但,这种聆听,它绝不是仅限于、执着于 “我”,而是观察一种生命状态能够扩展和超脱到什么程度,也就是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深处又会是如何?生命不止,奋斗不息!又或者,对于很多优秀的人来说,我们 奋斗了一辈子,拼搏了一辈子,也只是人家的起点。可是,这微不足道的进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幸福的,也是知足的,因为我们清清楚楚的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隐隐约 约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正把握在自己手中,并且这一切还是通过我们自己勤勤恳恳努力,去积极争取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当我们坦然接受这人生的终局, 或许,这无所皈依的心灵就有了归宿,这生命中觅寻处那真正的幸福、真正的清香也就从此真正的灿烂了我们的人生。一生有多少属于我们的时光?陌上的花,落了又开了,开 了又落了。无数个岁月就这样在悄无声息的时光里静静的流逝。童年的玩伴,曾经的天真,只能在梦里回味,每回梦醒时分,总是多了很多伤感。不知不觉中,走过了青春年少, 走过了人世间风风雨雨。爱过了,恨过了,哭过了,笑过了,才渐渐明白,酸甜苦辣咸才是人生的真味!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所以,面对生活中经历的一切顺境和逆境都学会 了坦然承受,面对突然而至的灾难多了一份从容和冷静。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承受的,只要你有足够的坚强!这世上没有什么不能放下的,只要你有足够的胸襟! 一生有多少 属于我们的时光?当你为今天的落日而感伤流泪的时候,你也将错过了明日的旭日东升;当你为过去的遗憾郁郁寡欢,患得患失的时候,你也将忽略了沿途美丽的风景,淡漠了 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没有一帆风顺的旅途。波平浪静的人生太乏味,抑郁忧伤的人生少欢乐,风雨过后的彩虹最绚丽,历经磨砺的生命才丰盈而深刻。 见过了各样的人生:有的轻浮,有的踏实;有的喧哗,有的落寞;有的激扬,有的低回。肉体凡胎的我们之所以苦恼或喜悦,大都是缘于生活里的际遇沉浮,走不出个人心里的 藩篱。也许我们能挺得过物质生活的匮乏,却不能抵挡住内心的种种纠结。其实幸福和欢乐大多时候是对人对事对生活的一种态度,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就是一粒小小的 沙子,也有自己精彩的乾坤。如果想到我们终有一天会灰飞烟灭,一切象风一样无影亦无踪,还去争个什么?还去抱怨什么?还要烦恼什么?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长大成人方是我,合眼朦胧�
返回
名称 内容
时间
南昌起义 1927.8.1
秋收起义 1927.9
地点 领导人
旗号
南昌
周、贺、 朱
湘赣边界 毛泽东 工农革命军
坚持斗争 陈毅、朱德
井冈山会师
三、井冈山会师
①时间:1_9_2_8 年4月
②地点:井冈山 ③会师双方:朱__德_、陈__毅_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 和湘南的农民武装与_毛_泽__东__领导的工农革命 军会师,后改编为 _中国_工_农_红军_第_四_军 军长_朱_德 ,党代表毛_泽_东,这是中国工农红军 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④意义:_井_冈__山_根_据__地_不断巩固扩大
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 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 根据地的开始。
快速反应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 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武装起义是_
A武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辛亥革命 D南昌起义 2、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
A中央根据地 B晋察冀根据地 C井冈山根据地 D闽浙赣根据地
建立
秋收起义 南昌起义
挫→向_井_冈__山_进军。
⑤意义:建立了中国农村第一个革命
根据地__井_冈__山_革_命__根_据__地___ 。
•内容:决定以进攻大城市改向敌人薄弱的农村进军
文家市决策
前:大城市
中国共产党 工作重心
文家市决策 后: 农 村
夺取政权
井岗山风景
为什么井冈山会成为第一个农村
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地势
井冈山会师
朱德、陈毅的 南昌起义队伍和 湘南的农民武装
毛泽东的 工农革命军
会师
中国工农红 军第四军
1928.4
湘鄂西、湘鄂边、洪湖
农
村
鄂豫皖
革 川陕
闽浙赣
命
湘鄂赣
根 据
左 湘赣 右
地
江
图
中央 海陆丰
南
昌 起
八七
义
会议 秋收
秋 收 起
起义
南昌 起义
义
井冈山
井 冈 山 会 师 图
每课一得
南南昌昌起起义义、、秋秋收收起起 义等义是的中历国史共意产义党:独立
红米饭,南瓜汤, 秋茄子,味好香, 餐餐吃得精打光, 干稻草来软又黄, 金丝被儿盖身上, 不怕北风和大雪, 暖暖和和入梦乡。
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建 立革命根据地?
在城市中敌强我弱,而农村中 敌弱我强因此,只有先建立农村 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发 展革命势力,然后才能由农村包 围城市,夺取城市政权。
向前向前向前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
向前向前向前
的战场
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
的边疆
背负着民族的希望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 向太阳
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我们是人民的子弟
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 解放!
我们是人民的武装
从无国庆60华诞阅兵.avi畏惧 绝不 屈服 英勇战斗
温故知新
1、1924年5月,国民党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 助下创办_黄_埔_军_校,担任校长的是_蒋_介_石_ 。
2、1926年国民政府北伐的对象是_吴__佩___孚_ 、_孙___传__芳、 __张__作___霖。 3、1927年,国民党右派_蒋__介__石_ 、_汪__精__卫_ 等人叛 变革命,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
22年浴血奋战。终于簇拥五星红旗 从天安门广场升起。
人民军队忠诚地护卫着共和国走过 壮丽的行程。今天,“八一”军旗更鲜 亮,更壮美!
思考:南昌起义军占领了南 昌城,为什么要南下广东?
A、敌人从四面八方来包围南昌, 敌强我弱,不撤离必然导致全军覆 没。
B、广东曾经是革命根据地,群众 觉悟较高,南下准备夺取广州,重 建革命根据地,然后再进行北伐。
④经过:占领_南__昌_ →南下广__州__ →受挫后
陈__毅__ 、朱__德__率部转战到 湘南 。
⑤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
武___装___反__抗___国___民__党___反___动___派_ 的第一枪。
南昌起义是 中国共产党创建 人民军队的开始
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年 月 日南昌起义
鲜红的军旗!她带着南昌城头的弹 雨,带着长征路上的风尘、带着抗日烽 火的硝烟,带着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浪涛。
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
第12课
星星之火 可 以燎原
导学提纲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文家市决策)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
一.南昌起义
1.背景: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国民党反动 2.概况:派对革命党人的血腥屠杀。 ①时间:_1_92_7_年8月1日 ②地点: _南___昌___ ③领导人:_周_恩__来_、__贺__龙__、_朱__德__
险要,易守难攻;
离大城市较远,敌人的统治力量 薄弱;
附近农副产品丰富;
群众基础好,便于建立农村革命
根据地。
返回
秋收起义给我们的启示
苏联的革命模式不适合中国 的国情,走城市包围农村的道路 在中国是行不通的。
实践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重点 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
要放影响到农新局村面,建立农村根据地, 才能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 政权。(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