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搭桥术

合集下载

搭桥pcr技术原理及步骤

搭桥pcr技术原理及步骤

搭桥pcr技术原理及步骤重叠PCR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他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比如说有两个基因或者说一个启动子和一个基因,你要将他们连接到一起,我们首先想到的方法当然是借助于酶切的方法,但有时我们并不一定能构找到合适的酶切位点,或者说我们找到了酶切位点,但这种酶非常特殊或者又很贵,我们可能只用一次,这样购买酶就变成了一种浪费,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当然有,那就是重组PCR技术。

举个例子可能更容易说明。

比如两个基因,一个命名为A,一个命名为B。

A的序列为5- atgcatgctagctagaacgctacgctgactaccccctgatc-3B的序列为5- atgctagtagctagccccccccaggggataattttttaaaacg-3首先我们要设计引物,假设引物的序列为:A1:5-ATGCATGCTAGCTAGAACGCT-3A2:5-ggggggctagctactagcatgatcagggggtagtcagcgt-3B1:5-acgctgactaccccctgatcatgctagtagctagcccccc-3B2:5-cgttttaaaaaattatcccct-3我们的目的是将基因A,B通过PCR的方法连接起来,我们可以仔细的观察上面的引物A2和B1,我们会发现这两条引物要比另外两条引物长很多,为什么会这样呢?这就是我们在设计引物的时候在A2的5端加入了20个B基因5端的序列,在B1的5端加入了20个A基因3端的序列。

我们来看重叠PCR的步骤:(1)以A1,A2扩增A基因,B1,B2扩增B基因(2)回收A,B基因(3)以A,B为共同的模板,A1和B2为引物,扩增A+B,这样我们就利用重组PCR的方法将A+B拼接起来了。

为什么会扩出A+B呢?因为我们在设计引物的时候使A,B有了20个互补的碱基,他们可以经过退火结合在一起,因此可以扩增出A+B.第三步目前很多人的做法都不同,有的人是先加入模板A,B,dNTP,Buffer,水,然后进行3-5个循环的扩增,然后在加入引物A1和B2以及TAQ酶,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得到特异的扩增,缺点是麻烦。

pcr搭桥法和同源重组酶

pcr搭桥法和同源重组酶

pcr搭桥法和同源重组酶
在分子生物学领域,PCR(聚合酶链反应)搭桥法和同源重组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1.PCR搭桥法:PCR搭桥法是一种特殊的PCR技术,通常用于扩增具有重复序列或结构的基因区域。

其基本原理是使用两对引物,其中一对引物位于目标序列内,另一对引物位于目标序列之外,但相对于第一对引物是互补的。

这两对引物共同作用,实现PCR扩增。

在扩增过程中,由于引物之间的互补性,产生的DNA片段可以在后续的PCR循环中用作新的引物,形成一种“搭桥”的机制,扩大目标区域的复制。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扩增难以直接扩增的基因或序列。

2.同源重组酶:同源重组酶是参与DNA修复和遗传重组的一类酶类。

在细胞中,同源重组酶能够介导同源重组,即在两个相似的DNA序列之间引发重组过程。

这类酶的作用包括剪切、交换、合并DNA链。

同源重组酶在维持基因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方面起到关键的作用。

一些常见的同源重组酶包括RecA(在大多数细菌中)和RAD51(在真核生物中)等。

总的来说,PCR搭桥法是一种PCR技术的应用,用于扩增特定基因区域,而同源重组酶是一类酶,参与细胞内的DNA修复和遗传重组过程。

两者在研究DNA序列、基因工程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中有不同的应用。

心脏搭桥

心脏搭桥

心脏搭桥心脏搭桥5分开放分类:医学医学术语收藏分享到顶[0]编辑词条目录1 概述2 手术原理3 发展历史4 远期疗效5 适应人群6 治疗效果展开全部摘要纠错编辑摘要心脏搭桥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俗称冠脉搭桥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多呈节段性分布。

且主要位于冠状动脉的近中段,远段大多正常。

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中位而到达远端,如一座桥梁使公路跨过山壑江河一样畅通无阻。

心脏搭桥-概述心脏搭桥手术搭桥手术顾名思义,是取病人本身的血管(如胸阔内动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或者血管替代品,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饶过狭窄的部分,到达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进而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的目的。

这种手术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充满动脉血的主动脉根部和缺血心肌之间建立起一条畅通的路径,因此,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在心脏上架起了“桥梁”,俗称“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犹如一座桥梁使公路跨过山壑江河畅通无阻一样。

不过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自身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腹壁下动脉等。

[1]心脏搭桥-手术原理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患者自己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是将小腿或大腿上的大隐静脉取上,一端与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吻合,一端与升主动脉吻合,也可同时在一根静脉上开几个侧孔分别与几支冠状动脉侧侧吻合,这就是所谓的序贯搭桥或蛇形桥。

用大隐静脉搭桥,手术损伤小些,简单一些,但远期效果比动脉搭桥差些,因此适用于年龄大的病人。

用动脉搭桥损伤大,技术要求高,手术更难,但远期效果较大隐静脉好,适用于年轻病人。

一般情况下,80岁以上老人可单独使用大隐静脉搭桥,55岁以下可考虑全用动脉搭桥,其他年龄可用一根乳内动脉加上大隐静脉。

关于心脏搭桥手术你了解的有多少?

关于心脏搭桥手术你了解的有多少?

关于心脏搭桥手术你了解的有多少?心脏体外循环机的发明迎来了现代心脏外科手术的新纪元。

现如今心脏搭桥术即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已经成为心脏外科最常见的手术。

20世纪90年代,微创外科的新起和发展令心脏外科领域第一次出现了机器人手术的概念。

伴随着中国国势的崛起,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重视疾病的预防,关注日常的保健,珍视自己的身体。

近年来,更有不少的中国患者持观光签证千里迢迢前往欧美国家接受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

如今,不仅美国有能够进行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的医院,中国的近邻——日本也有了这样医院。

本文我们就将带大家系统地了解一下心脏搭桥手术,以及目前已存在的各种先进手术疗法。

什么是心脏搭桥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即冠状动脉搭桥术,简称冠脉搭桥术,CoronaryArteryBypass Grafting(CABG),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

冠状动脉搭桥术始于1964年,是一项用于替换梗阻的冠状动脉以改善心肌血供,缓解心绞痛,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冠心病死亡风险的手术。

简单地说,就是从患者身上取下一根血管(动脉或者静脉),从受堵冠状动脉的两端进行连接,以绕开受堵冠状动脉处,从而恢复对心脏的良好供血,以达到治疗冠心病的目的。

由于是用一根新的血管,替代受堵的血管,尤如在两点之前架设一座桥梁,不过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自身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腹壁下动脉等。

心脏搭桥术的适应症具有以下几种病变特征的冠心病患者应该选择搭桥:1.左主干病变:按照国内外的指南,外科手术是左主干病变的首选。

因为左主干一旦发生堵塞或再狭窄,可能会致命。

为了缩小风险,最好选择搭桥。

2.三支病变:病变血管较多,如果选择介入治疗,要放很多支架,这会使再狭窄、发生血栓的几率大大增高。

而且,患者的经济负担也较重。

3.介入治疗失败或搭桥术后发生再狭窄的患者;4.心肌梗塞后心肌破裂、心包填塞、室间隔穿孔、乳头肌断裂引起二尖瓣严重关闭不全的患者,应急诊手术或在全身情况稳定后再手术;5.室壁瘤形成可行切除或同时行搭桥术。

怎样巧妙“搭桥过河”

怎样巧妙“搭桥过河”

怎样巧妙“搭桥过河”发表时间:2012-06-11T08:52:57.327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2年第43期供稿作者:骆栋[导读] 优化的教学过程应当是环环相扣的,如何巧妙“搭桥过河”来实现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是课堂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浙江省义乌市宾王中学骆栋优化的教学过程应当是环环相扣的,如何巧妙“搭桥过河”来实现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是课堂教学中的疑难问题。

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依赖于教师的导入教学艺术,具体表现在学习环节之间相互有机衔接,形成优化的学习过程。

初中科学所涉及的概念很多,而概念本身是有一定前提条件的,抛开条件,概念就不存在了。

因此,一定要使学生准确掌握概念受限的条件,这就需要在导入教学上下很大工夫。

例如,在“溶液”教学中,饱和就是不能再溶解了,学生还容易接受。

但对于限定“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这两个条件,学生的认知就会出现障碍。

如何将这两个条件导入,选择怎样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到限定条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呢?平铺直叙,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学习效果肯定不好。

科学学科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内容较多,学生对生产、生活的实例感受深,有兴趣,因此,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进行过渡和导入就成了有效方法。

再如,家里做饭和面是一件很普通的事,但有一位学生和了一晚上的面,也没和好,饭没有吃上,还累得筋疲力尽,这是什么原因呢?刚开始面多水少,怎么也和不到一起;只好又放了点水,结果水又多了,太稀了还是和不到一起;只好又加面,结果面又多了,如此往复,怎能吃得上饭呢?学生捧腹大笑,觉得该生太可笑了。

联想到一定量的面应加一定量的水,才能将面和好,定量的问题就出来了。

这样过渡自然、生动,与生活贴切,学生的感触很深,因此,当过渡到饱和溶液时,学生就会想到“定量”的重要意义了。

人的认识是有规律的,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感性到理性、由个性到共性、由宏观到微观循序渐进的,实现每一个过渡,都相当于上一个新台阶。

心脏搭桥原理

心脏搭桥原理

心脏搭桥原理心脏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血管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

心脏搭桥手术通过搭建新的血管通路,可以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心脏搭桥手术的原理。

心脏搭桥手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搭建新的血管通路,绕过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以达到改善心肌供血的目的。

手术通常采用体表循环和心脏停跳技术,即在体外建立人工循环,使心脏停止跳动,这样可以在无血液灌注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出血和心肌损伤。

在手术中,医生会选择合适的供体血管,常用的供体血管包括大隐静脉、桡动脉、胸内动脉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供体血管。

然后,医生将供体血管与冠状动脉远端和近端进行吻合,形成新的血管通路,使血液能够顺畅地灌注到心肌组织中,从而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和缺氧的症状。

心脏搭桥手术的原理非常简单,但手术过程中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因为手术需要在心脏停跳的情况下进行,对医生的操作技术和心肺功能的维持都有很高的要求。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以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心脏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血管外科手术,通过搭建新的血管通路,改善心肌供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原理简单,但手术过程中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对医生的操作技术和心肺功能的维持都有很高的要求。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以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让大家对心脏搭桥手术的原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分子搭桥术

分子搭桥术

2013.4/FOR YOUR HEALTH 健康广角/医学新知广西桂林一位退休的公安干警,几年前发生心脏下壁心肌梗死,在当地进行了两次心脏搭桥手术,但是4年后,心脏搭桥手术的桥血管又发生了闭塞,而且心功能极差,只有正常人的1/3左右,使他日常步行超过100米就会出现明显的胸闷气喘。

吃药没有疗效,介入治疗无法改变症状,心脏搭桥也失灵,该拿什么拯救这个严重病变的心脏?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分子搭桥术”为他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医生为他采用微创的方法,进行了经皮心肌内注射AD-HGF 治疗。

术后第一天,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动,一周后安全返回广西家中。

术后1个月,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有了提高,日常生活不再因心脏功能而受到限制。

第一次来南京求医时,是乘火车卧铺躺着来的;而再次来南京复查,则是一个人乘飞机来的。

他还特地将花白的头发染黑了,显得神采奕奕,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术后半年的持续随访结果显示,他的心脏功能状况有显著而持续的改善。

分子搭桥术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我国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0万例,是45岁以上男性和65岁以上女性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而心肌不同于骨骼肌等其他肌肉,一旦出现心肌梗死,缺血坏死的心肌就难以再生。

一种新的基因方法,又称“分子搭桥术”或“生物搭桥术”,采用血管生长因子,通过特殊的载体送到心脏的坏死细胞中,诱导缺血的心肌生出新的血管,形成侧支循环通路,完成心肌缺血区域血管的自我搭桥,从而改善心肌缺血,使凋亡的心肌细胞“复活”。

这种基因药物上设置了两个开关,只有当药物遇到心肌和缺血缺氧环境时,才会启动药物特性开始生长血管,并控制整个过程,从而使坏死的心肌获得再生。

这里关键的两个因素是:①能够再生的细胞。

②搭载再生细胞的载体。

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促血管生长因子,有抗炎、抗凋亡、改善局部血供,进而改善心肌收缩的功能。

它参与并主导促血管生成、抑制纤维化、抑制细胞凋亡和抗炎等过程,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心肌细胞的坏死,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理想促血管生长因子之一。

颅内外(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

颅内外(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

颅内外(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的手术配合发表时间:2016-01-15T13:56:01.793Z 来源:《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11月第11期供稿作者:李娟李佳姜雪[导读]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手术室的护理至关主要,术前访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术中熟练、灵活主动的手术配合、手术体位的摆放以及器械的清洗、灭菌及管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710038【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手术配合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颅内外动脉搭桥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手术患者。

术前与患者充分沟通,熟悉专科器械和手术步骤,术中与医生密切配合,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对患者做好健康指导,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结果:患者术后行脑血管造影,血流均比术前增加,生活质量好。

结论:手术室的护理至关主要,术前访视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术中熟练、灵活主动的手术配合、手术体位的摆放以及器械的清洗、灭菌及管理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颅内外动脉搭桥术;脑缺血性疾病;手术配合【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2年10月~2014年01月5例患者均经神经内科系统治疗后疗效不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男3例,女2例;平均年龄 43.2 岁。

临床表现:反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1.2麻醉及手术方法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

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健侧。

手术分离颞浅动脉顶支,小骨窗开颅,将颞浅动脉分支与大脑中动脉行端侧吻合。

1.3结果手术时间5~6h,手术过程顺利,术后4~6h患者麻醉清醒,能较完整回答问题。

术后给予扩容,控制血压,活血药物及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

无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术后行血管造影术(DSA)示搭桥血管吻合口通畅,血流充足,血流量较术前明显增加,皮层支显影良好,术后住院9~12d,可行走出院。

2.手术配合2.1术前准备2.1.1术前评估与访视(1)加强术前访视:手术室护士术前1天携带温馨提示卡去病房仔细查阅病历,明确患者手术名称、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了解手术患者基本情况,查看血常规、凝血四项、心电图等特殊检查结果和有无过敏及手术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搭桥术
作者:杨志健
来源:《祝您健康》2013年第04期
广西桂林一位退休的公安干警,几年前发生心脏下壁心肌梗死,在当地进行了两次心脏搭桥手术,但是4年后,心脏搭桥手术的桥血管又发生了闭塞,而且心功能极差,只有正常人的1/3左右,使他日常步行超过100米就会出现明显的胸闷气喘。

吃药没有疗效,介入治疗无法改变症状,心脏搭桥也失灵,该拿什么拯救这个严重病变的心脏?
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分子搭桥术”为他带来了重生的希望。

医生为他采用微创的方法,进行了经皮心肌内注射AD-HGF治疗。

术后第一天,患者就可以下床活动,一周后安全返回广西家中。

术后1个月,患者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有了提高,日常生活不再因心脏功能而受到限制。

第一次来南京求医时,是乘火车卧铺躺着来的;而再次来南京复查,则是一个人乘飞机来的。

他还特地将花白的头发染黑了,显得神采奕奕,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术后半年的持续随访结果显示,他的心脏功能状况有显著而持续的改善。

分子搭桥术
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我国每年新增患者超过200万例,是45岁以上男性和65岁以上女性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而心肌不同于骨骼肌等其他肌肉,一旦出现心肌梗死,缺血坏死的心肌就难以再生。

一种新的基因方法,又称“分子搭桥术”或“生物搭桥术”,采用血管生长因子,通过特殊的载体送到心脏的坏死细胞中,诱导缺血的心肌生出新的血管,形成侧支循环通路,完成心肌缺血区域血管的自我搭桥,从而改善心肌缺血,使凋亡的心肌细胞“复活”。

这种基因药物上设置了两个开关,只有当药物遇到心肌和缺血缺氧环境时,才会启动药物特性开始生长血管,并控制整个过程,从而使坏死的心肌获得再生。

这里关键的两个因素是:①能够再生的细胞。

②搭载再生细胞的载体。

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的促血管生长因子,有抗炎、抗凋亡、改善局部血供,进而改善心肌收缩的功能。

它参与并主导促血管生成、抑制纤维化、抑制细胞凋亡和抗炎等过程,可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过程中心肌细胞的坏死,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理想促血管生长因子之一。

但怎么让肝细胞生长因子进入到心肌细胞?研究人员发现腺病毒穿透力非常强。

将这种病毒外壳上有毒的DNA去掉,搭载上肝细胞生长因子,形成“腺病毒-肝细胞生长因子”即AD-HGF因子。

用特殊的心肌注射器,将AD-HGF因子注射到因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缺血心肌里,利用病毒的穿透力和复制力,AD-HGF因子迅速和心肌细胞组合,促进血管再生,产生“分子搭桥术”的效果,使心肌血液灌注和心脏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

冠心病小猪
这种治疗方法的动物实验已经进行了多年。

按照实验要求,研究人员选择24头体重在60~70斤之间的小型猪,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研究人员以手术方式让小猪患上冠心病,表现出供血不足、动则气喘的冠心病症状。

然后采用AD-HGF因子注射治疗。

实验结果表明,心肌内注射肝细胞生长因子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治疗有效性。

与对照组比较,超声心电图、心肌核素显像显示,实验组心梗处的心肌收缩能力明显提高。

肝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药物是国家一类新药,正进行二期临床研究。

专家还为此研发了一种新的注射器——心内膜注射器,可以从大腿股动脉进行微创穿刺,将肝细胞生长因子注射到坏死的心肌,仅需1个半小时就能完成治疗,患者术后即可自由活动。

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种全新的治疗方法将会给缺血性心脏病患者带来福音。

(作者为江苏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