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合板施工技术交底
叠合板施工技术交底

施组总设计交底单位工程施组交底施工方案交底专项施工方案交底2.1.3支撑体系的搭设按方案的设计搭设完成。
2.2叠合板施工工艺测量放线→楼板支撑体系安装→吊装叠合板→叠合楼板现浇板带钢筋绑扎→水电管线敷设、连接→叠合楼板上层钢筋绑扎→预制墙楼板拼缝处理→检查验收→楼板混凝土浇筑2.2.1测量放线本工程的测量放线由总包的专业测量人员负责。
详见测量施工方案2.2.2楼板支撑体系安装本工程楼层高度为2.9m,楼板厚度130mm(其中叠合板60mm、现浇部分70mm),楼层高度相对较低,采用独立支撑体系,支撑间距不大于1800mm,支撑排距不大于2000mm,钢包木龙骨设置方向与叠合板的短跨方向一致,龙骨端部与墙边的距离不大于500mm,梁底立杆隔一布一,间距不大于2000mm。
支撑体系构成2.2.3根据叠合板规格设置相应的支撑点,安装叠合板前调整支撑高度必须达到精准要求,以保证叠合板现浇成型后底面平整。
交底人交底人数交底时间2019年9月10日接受交底人员支撑体系节点示意图叠合板板带部位模板采用吊模,次龙骨采用50mmx100mm方木,间距200mm,主龙骨采用50mmx100mm方木或18U形钢筋。
交底人交底人数交底时间2019年9月10日接受交底人员降板处叠合板与现浇板支撑无降板处叠合板与现浇板支撑无降板的地方现浇处模板支撑脚手架步距及排距同现浇楼板,模板两侧延伸到叠合板面约100mm,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浆。
2.2.3支撑体系平面布置图2.3叠合板吊装详见吊装施工方案2.4附加钢筋及楼板钢筋安装2.4.1预制叠合板安装调平后,按照施工图纸进行附加筋、叠合板下层横向钢筋的安装。
2.4.2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处理好现浇板带附加筋锚固到叠合板内。
2.5水电管线敷设、连接交底人交底人数交底时间2019年9月10日接受交底人员。
叠合板施工技术交底

施组总设计交底单位工程施组交底施工方案交底专项施工方案交底2.1施工准备2.1.1由技术负责人做好专项施工安全及技术交底。
2.1.2认真审查叠合板平面布置图,吊装顺序以及数量。
2.1.3支撑体系的搭设按方案的设计搭设完成。
2.2叠合板施工工艺测量放线→楼板支撑体系安装→吊装叠合板→叠合楼板现浇板带钢筋绑扎→水电管线敷设、连接→叠合楼板上层钢筋绑扎→预制墙楼板拼缝处理→检查验收→楼板混凝土浇筑2.2.1测量放线本工程的测量放线由总包的专业测量人员负责。
详见测量施工方案2.2.2楼板支撑体系安装本工程楼层高度为2.9m,楼板厚度130mm(其中叠合板60mm、现浇部分70mm),楼层高度相对较低,采用独立支撑体系,支撑间距不大于1800mm,支撑排距不大于2000mm,钢包木龙骨设置方向与叠合板的短跨方向一致,龙骨端部与墙边的距离不大于500mm,梁底立杆隔一布一,间距不大于2000mm。
支撑体系构成2.2.3根据叠合板规格设置相应的支撑点,安装叠合板前调整支撑高度必须达到精准要求,以保证叠合板现浇成型后底面平整。
支撑体系节点示意图叠合板板带部位模板采用吊模,次龙骨采用50mmx100mm方木,间距200mm,主龙骨采用50mmx100mm方木或18U形钢筋。
降板处叠合板与现浇板支撑无降板处叠合板与现浇板支撑无降板的地方现浇处模板支撑脚手架步距及排距同现浇楼板,模板两侧延伸到叠合板面约100mm,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浆。
2.2.3支撑体系平面布置图2.3叠合板吊装详见吊装施工方案2.4附加钢筋及楼板钢筋安装2.4.1预制叠合板安装调平后,按照施工图纸进行附加筋、叠合板下层横向钢筋的安装。
2.4.2按照施工图纸和规范要求处理好现浇板带附加筋锚固到叠合板内。
2.5水电管线敷设、连接详见装配式机电预留预埋施工方案2.6叠合板上层钢筋安装2.6.1水电管线经检查合格后,进行钢筋上层安装。
2.6.2楼板上层钢筋设置在格构梁上弦筋上绑扎固定,以防止偏移和混凝土浇筑时上浮。
叠合板施工技术交底

注: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
2、内容较多时本表作为首页,交底内容可续页。
施组总设计交底单位工程施组交底施工方案交底专项施工方案交底1.3.1水平构件支撑体系:独立钢支撑、三脚稳定架、钢包木等。
1.3.2安装工具:水准仪、塔尺、水平尺、专用吊钩、铁锤、扳手、锚固螺栓等1.4人员准备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经过相关的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
1.5作业条件1.5.1墙体按照要求施工完毕,混凝土强度达到80%以上,并经过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1.5.2独立钢支撑体系和线角部位碗扣架支撑体系搭设完成,并调至设计标高,并通过验收。
二、叠合板安装2.1施工准备2.1.1由技术负责人做好专项施工安全及技术交底。
2.1.2认真审查叠合板平面布置图,吊装顺序以及数量。
2.1.3支撑体系的搭设按方案的设计搭设完成。
2.2叠合板施工工艺测量放线→楼板支撑体系安装→吊装叠合板→叠合楼板现浇板带钢筋绑扎→水电管线敷设、连接→叠合楼板上层钢筋绑扎→预制墙楼板拼缝处理→检查验收→楼板混凝土浇筑2.2.1测量放线本工程的测量放线由总包的专业测量人员负责。
详见测量施工方案2.2.2楼板支撑体系安装本工程楼层高度为2.9m,楼板厚度130mm(其中叠合板60mm、现浇部分70mm),楼层高度相对较低,采用独立支撑体系,支撑间距不大于1800mm,支撑排距不大于2000mm,钢包木龙骨设置方向与叠合板的短跨方向一致,龙骨端部与墙边的距离不大于500mm,梁底立杆隔一布一,间距不大于2000mm。
交底人交底人数交底时间2019年9月10日接受交底人员支撑体系构成2.2.3根据叠合板规格设置相应的支撑点,安装叠合板前调整支撑高度必须达到精准要求,以保证叠合板现浇成型后底面平整。
支撑体系节点示意图交底人交底人数交底时间2019年9月10日接受交底人员叠合板板带部位模板采用吊模,次龙骨采用50mmx100mm方木,间距200mm,主龙骨采用50mmx100mm方木或18U形钢筋。
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交底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17653.71㎡,其中地上建筑面积80010.00㎡,地下建筑面积37643.71㎡;共包括13栋高层住宅楼,其中1#、3~10#、14#楼为11层,11#、13#楼为地上12层,2#楼地上10层。2#、3#、4#楼为两层地下室,其余楼栋为地下一层。
二、施工准备
构件表面麻面、掉皮、起砂、沾污等
具有重要装饰效果的清水砼构件有外表缺陷
其他砼构件有不影响使用功能的外表缺陷
叠合板、楼梯构件的尺寸偏差和检查方法:
六、成品保护
1、构件运输
构件运输过程中一定要匀速行驶,严谨超速、猛拐和急刹车。车上应设有专用架,且需有可靠的稳定构件措施,用钢丝带加紧固器绑牢,以防运输受损。
5、板面钢筋绑扎及混凝土浇筑
叠合板安装完成、管线铺设完成后,板面钢筋开始绑扎,绑扎完成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五、质量要求
预制构件构件外观质量及检验方法:
名称
现象
严重缺陷
一般缺陷
露筋
构件内钢筋未被砼包裹而外露
纵向受力钢筋有露筋
其他钢筋有少量露筋
蜂窝
砼表面缺பைடு நூலகம்水泥浆而形成石子外露
构件主要受力部位有蜂窝
1、技术准备
(1)认真研究施工图纸,深化设计图纸,深入了解装配式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技术要求。
(2)确定吊装顺序、构建进场后的堆放场地。
(3)熟悉合同中相关规定要求,认真编写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
(4)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专项施工培训,详细说明各部位具体做法、注意事项和质量标准。
(5)提前与深化设计厂家沟通,装配式构建从深化设计到进场,约30~45天。根据现场施工进度,提前要求对原结构图纸进行装配式结构深化设计,并按照相关政府文件要求,装配率需满足相关要求(每栋楼不小于20%的单体装配率)。
叠合板施工技术交底

叠合板施工技术交底1、工艺流程2、施工方法2、1、检查支座及板缝硬架支模上得平面标高用测量仪器从两个不同得观测点上测量墙、梁及硬架支模得水平楞得顶面标高。
复核墙板得轴线,并校正。
2、2、叠合板支撑体系安装材料:采用普通钢管+可调顶撑,横肋采用4×6cm矩管。
支撑设计:详主楼模板施工方案构造要求:使用叠合板时,临时支撑要求如下:1)立杆应尽量不用接头,如有接头,应相互错开;2)支撑下部应有扫地杆,并拉通;水平杆步距1500;3)立杆顶端采用可调顶撑,以方便调节支撑标高;4)在同一开间内,横肋宜拉通布置;5)横肋应平直,板跨中得支撑应根据跨中起拱要求而调整高度;6)整个支撑体系应稳定、牢固。
7)现浇梁(板)侧模上口及板缝处宜贴泡沫胶带,以防止漏浆.当叠合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得50%时,可拆除两端支撑;待上一层叠合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方可拆除下一层得全部支撑。
2、3、叠合楼板吊装:1)本工程楼板得吊装采用塔吊吊装。
叠合楼板得安装铺设顺序按照板得安装布置图进行。
根据设计单位深化后得图将每个部位得叠合板进行编号标注,按编号生产后得叠合板表面应同时标注与深化图相同得编号。
叠合板运至现场后按照每一块板表面上得编号结合叠合板安装图进行安装布置。
注:本工程多层2~6层楼面板局部使用叠合板。
2)吊装前与厂家沟通好叠合楼板得供应数量、进场时间,确保吊装顺利进行。
3)楼板吊装前应将支座基础面及楼板底面清理干净,避免点支撑。
4)每块楼板起吊用4个吊点,吊点位置为格构梁上弦与腹筋交接处,距离板端为整个板长得1/4到1/5之间.吊装索链采用专用索链与4个闭合钓钩,平均分担受力,多点均衡起吊.叠合板模数化吊装示意图5)叠合板吊装过程中,在作业层上空300mm 处略作停顿,根据叠合板位置调整叠合板方向进行定位。
吊装过程中注意避免叠合板上得预留钢筋与墙体得竖向钢筋碰撞,叠合板停稳慢放,以免吊装放置时冲击力过大导致板面损坏;6)吊装时先吊铺边缘窄板,然后按照顺序吊装剩下来得板。
叠合板施工技术交底

叠合板施工技术交底概述叠合板是一种常用于建筑施工中的结构材料,由多层木板通过胶合而成。
其优势包括高强度、耐久性强以及施工简单。
本文将介绍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步骤,以帮助施工人员正确和高效地完成施工任务。
材料准备在进行叠合板施工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工具:1. 叠合板:选择质量优良、韧性好的叠合板,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 胶水:选用适合叠合板的胶水,确保其耐水性和耐久性。
3. 切割工具:如电锯、手锯等用于切割叠合板的工具。
4. 固定工具:如螺丝刀、钢钉等用于将叠合板固定在支撑结构上的工具。
施工步骤1. 板材测量与准备:根据设计图纸和需要,将叠合板进行适当的测量并做好标记,以确保其尺寸和形状满足施工要求。
2. 叠合板切割:使用切割工具,按照所需长度和宽度,将叠合板进行切割。
确保切割的边缘平整整齐,以便于后续的拼接和施工。
3. 拼接和固定:在支撑结构上,将切割好的叠合板进行拼接。
使用胶水将板材之间进行固定粘贴,并使用固定工具将叠合板固定在支撑结构上,确保其稳定性和牢固性。
4. 补强和精修:检查叠合板的整体施工质量,如有需要,进行补强和修剪,确保叠合板的表面平整,并消除任何可能影响结构稳定性的缺陷。
5. 涂装和防护:根据需要,对叠合板进行涂装和防护处理,以保证其长期使用的耐久性和美观度。
6. 清理和整理:完成施工后,及时清理施工现场,将废弃物和杂物清理干净,确保施工区域整洁有序。
安全注意事项1. 在进行切割和拼接叠合板时,务必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面具和护目镜,以防止意外伤害。
2. 执行施工时,请确保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牢固性,以避免叠合板的不稳定或倒塌。
3. 使用胶水时,请注意其挥发性和毒性,并确保施工区域通风良好。
4. 如有任何问题或疑虑,请及时咨询专业人士或相关部门,并按照其给出的建议进行操作。
结论叠合板施工技术是建筑施工中常见且重要的工艺之一,其合理使用和正确施工对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
叠合板安装施工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书
向,将板的边线与墙上的安放位置线对准,注意避免叠合板上的预留钢筋与墙体钢筋打架。
放下时要停稳慢放,严禁快速猛放,以避免冲击力过大造成板面震折裂缝。
待构件稳定后,方可进行摘钩和校正。
(2)调整板位置时,要垫以小木块,不要直接使用撬棍,以避免损坏板边角,要保证进支座搁置长度10mm,其允许偏差不大于5mm。
撬棍端部用棉布包裹,以免对叠合板造成损坏。
(3)叠合板钢筋因安装需要而临时扳弯的钢筋,在叠合板位置微调就位之后,进行扳直处理。
(4)叠合板安装完后进行标高校核,调节板下的可调支撑。
4、检查验收
叠合板就位完成后,及时核对安装位置、安装方向、搁置长度是否正确,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四、质量标准
1、叠合板构件的尺寸偏差和检查方法
2、预制构件安装尺寸的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五、成品保护措施
交底人:
交底时间:年月日。
叠合板施工技术交底(一)2024

叠合板施工技术交底(一)引言:叠合板施工技术交底在建筑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对叠合板施工技术的深入了解和交底,可以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并最终实现高质量的建筑成果。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叠合板施工技术交底的要点。
正文:1. 材料准备a. 确定所需叠合板的规格和数量b. 检查叠合板的质量和表面平整度c. 购买合适的粘结剂和密封材料d. 装载和储存叠合板,避免受潮或受损2. 施工准备a. 准备施工区域,确保地面平整并清理杂物b. 确定叠合板的安装位置和顺序c. 搭建安装架子或支架,以支撑叠合板施工过程中的重量d. 配置施工所需的工具和设备3. 叠合板的安装a. 使用粘结剂将叠合板粘贴于安装位置b. 追踪施工图纸,确保叠合板的正确对齐和安装c. 检查每块叠合板的平直度和垂直度d. 确保叠合板的粘结剂充分固化后,进行下一步施工4. 叠合板的细节处理a. 对叠合板边缘进行切割和修整,以确保与周围结构的衔接紧密b. 安装防水密封材料,以防止水分渗透进入叠合板内部c. 进行必要的修补和涂装,提升叠合板的美观度和耐久性d. 安装扣板等配件,以增加叠合板的稳固性和功能性5. 施工验收和总结a. 对已安装的叠合板进行全面检查和验收b. 确保叠合板的安装符合施工图纸和相关规范要求c. 审查施工过程中的工艺记录和施工日志d. 总结施工经验,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总结:通过以上五个大点的详细阐述,我们得出了叠合板施工技术交底的关键要点。
充分准备材料和施工环境,正确安装叠合板,细致处理细节,进行施工验收和总结,都是确保叠合板施工质量的重要步骤。
只有通过深入的技术交底,施工人员才能在施工过程中高效、安全地进行工作,并最终实现建筑工程的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
2、内容较多时本表作为首页,交底内容可续页。
施组总设计交底
单位工程施组交底施工方案交底专项施工方案交底
1.3.1水平构件支撑体系:独立钢支撑、三脚稳定架、钢包木等。
1.3.2安装工具:水准仪、塔尺、水平尺、专用吊钩、铁锤、扳手、锚固螺栓等
1.4人员准备
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经过相关的技术培训后,方可上岗。
1.5作业条件
1.5.1墙体按照要求施工完毕,混凝土强度达到80%以上,并经过建设单位和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1.5.2独立钢支撑体系和线角部位碗扣架支撑体系搭设完成,并调至设计标高,并通过验收。
二、叠合板安装
2.1施工准备
2.1.1由技术负责人做好专项施工安全及技术交底。
2.1.2认真审查叠合板平面布置图,吊装顺序以及数量。
2.1.3支撑体系的搭设按方案的设计搭设完成。
2.2叠合板施工工艺
测量放线→楼板支撑体系安装→吊装叠合板→叠合楼板现浇板带钢筋绑扎→水电管线敷设、连接→叠合楼板上层钢筋绑扎→预制墙楼板拼缝处理→检查验收→楼板混凝土浇筑
2.2.1测量放线
本工程的测量放线由总包的专业测量人员负责。
详见测量施工方案
2.2.2楼板支撑体系安装
本工程楼层高度为2.9m,楼板厚度130mm(其中叠合板60mm、现浇部分70mm),楼层高度相对较低,采用独立支撑体系,支撑间距不大于1800mm,支撑排距不大于2000mm,钢包木龙骨设置方向与叠合板的短跨方向一致,龙骨端部与墙边的距离不大于500mm,梁底立杆隔一布一,间距不大于2000mm。
交底人交底人数交底时间2019年9月10日
接受交底人
员
支撑体系构成
2.2.3根据叠合板规格设置相应的支撑点,安装叠合板前调整支撑高度必须达到精准要求,以保证叠合板现浇成型后底面平整。
支撑体系节点示意图
交底人交底人数交底时间2019年9月10日
接受交底人
员
叠合板板带部位模板采用吊模,次龙骨采用50mmx100mm方木,间距200mm,主龙骨采用50mmx100mm方木或18U形钢筋。
降板处叠合板与现浇板支撑
无降板处叠合板与现浇板支撑
无降板的地方现浇处模板支撑脚手架步距及排距同现浇楼板,模板两侧延伸到叠合板面约100mm,防止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漏浆。
2.2.3支撑体系平面布置图
2.3叠合板吊装
详见吊装施工方案
2.4附加钢筋及楼板钢筋安装
2.4.1预制叠合板安装调平后,按照施工图纸进行附加筋、叠合板下层横向钢筋的安装。
交底人交底人数交底时间2019年9月10日
接受交底人
员
3.3模板及支架施工质量措施
3.3.1进场的模板要选择平整坚实的场地进行码放,码放高度不得超过1.5m。
3.3.2模板使用完一次,必须派专人进行清理,涂刷脱模剂。
3.3.3模板及其支架必须定期检修,在安装和拆除过程中严禁用力敲打和撞击。
四、施工注意事项
4.1成品保护措施
4.1.1保持模板支架本身清洁及配套设备零件齐全,在现场码放存储整齐一致。
4.1.2现场模板、支架等码放要整齐,分类明确,必要时要求加设垫木,以此来保证模板不变形、不扭曲。
严禁随意码放;预制构件采用专用的插放架。
4.2.3吊运就位时要平稳,准确,不等碰撞其他施工完成的部位。
4.2.4模板拆除时不能使用大锤、撬棍猛撬,以免混凝土外表面受损。
4.2绿色、文明施工措施
4.2.1堆场进行统一规划,对不同的进场材料设备进行合理分类和储备,并挂牌标识,重要设备材料利用专门的围拦和库房储备,并设专人管理。
4.2.2预制构件运输过程中,应保持车辆的整洁,防止对道路的污染,减少道路扬尘。
4.2.3在施工现场应加强对废水、污水的管理,现场应设置污水池和排水沟。
废水、废弃涂料、胶料应统一处理,严禁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下水管道。
4.2.4预制构件施工中产生的粘结剂、稀释剂等易燃、易爆化学制品的废弃物应及时收集送至指定储存器内,严禁未经处理随意丢弃和堆放。
4.2.5在预制构件施工期间,应严格控制噪声,遵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的规定。
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
采用有力措施控制人为的施工噪声,严格管理。
现场加工区实行封闭式隔音处理。
4.2.6对废料、旧料做到每日清理回收。
交底人交底人数交底时间2019年9月10日
接受交底人
员。